国家 : 西非 > 科特迪瓦
显示地图
目录
国度
  科特迪瓦,又译象牙海岸(法文:Côte d'Ivoire),全名科特迪瓦共和国(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是位于西非的国家,东接加纳,南临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邻马里、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热带国家之一,但由于政治腐败,加上缺乏改革,国内的骚动、内战频仍,致使经济一蹶不振。
  
  国名
  科特迪瓦的国名,以前是采取意译的:中文为“象牙海岸”,英文为Ivory Coast等。1985年10月,科特迪瓦政府要求各语言统一其国名为Côte d'Ivoire,不可从法语意译。因此现在中文译名改用音译为科特迪瓦,不过中华民国外交部现今仍意译为“象牙海岸”,在台湾较少使用音译国名“科特迪瓦”,由于两国无邦交,亦未接到该国改为音译的要求。
  
  历史
  法国统治时代
  欧洲船只大约于1460年代到达科特迪瓦,而目前对于这个时代之前的科特迪瓦的历史所知不多。目前科特迪瓦主要的族群都是在较晚的时候才移入的:Kru族约于1600年从利比里亚移入,而Senoufo族与Lobi族则是从布基纳法索与马里向南移入科特迪瓦。直到十八、19世纪后,Akan族以及属于Akan族的其中的一支的Baoulé族才从加纳移入科特迪瓦的东部地区,而Malinké族从几内亚移入科特迪瓦的西北部地区。
  
  与邻国加纳相比,科特迪瓦受到奴隶贸易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欧洲进行奴隶交易及贸易的船只比较偏好其它邻近有较好港口的海岸地区之故。1840年代,法国对此地显示出了兴趣,并且诱使海岸地区的酋长给予法国商人贸易上的垄断权利。自此之后,法国在当地建立了海军基地,将他国势力摒除于外,并且有系统地对内陆地区展开征服行动。一直到1890年代,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击退了从冈比亚来的Mandinka族的势力,才完成了对科特迪瓦的征服行动。189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正式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而对Baoulé族及其他东部地区的族群游击式的战事则是一直持续到了1917年。
  
  法国的统治之下,刺激出口成了主要的目标,很快地,咖啡、可可、棕榈等作物便种植在海岸地带。当此时中、西非其它地区的法国人及英国人通常是当地行政人员之际,科特迪瓦成了唯一有较多数量的“新移民”的地区。结果是,三分之一的可可、咖啡、香蕉园被法国公民所控制,而令人憎恶的强制劳动制度变成了经济的基础。
  
  独立建国与经济繁荣
  一位Baoulé族酋长之子——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Félix Houphouët-Boigny)——成了科特迪瓦的独立之父。1944年他为了像他一样的可可农成立了该国的第一个农业公会。他们招募移民工人在自己的农田工作以抗衡偏袒法国农园园主的殖民政策。博瓦尼很快地就升至要位,并且在一年内被选入了在巴黎的法国国会。一年之后,法国废除了强制劳动制度。之后,博瓦尼慢慢地放弃了他年轻时较为激进的立场,而法国政府则以让他成为第一位欧洲政府中的非裔部长做为回馈。
  
  当科特迪瓦在1960年独立之时是法属西非最繁荣的地方,出口占了该区域的40%。博瓦尼成了科特迪瓦的第一任总统。他给予农民优惠的价格以进一步刺激出口。咖啡产量显著增加,把科特迪瓦推上了仅次于巴西及哥伦比亚的第三大咖啡出口国。到了1979年,科特迪瓦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国。科特迪瓦也成为非洲主要的凤梨及棕榈油的产国。推动这片通常称为“科特迪瓦奇迹”的荣景的是一群法国技师。在非洲的其它地方,欧洲人常常在独立之后被赶出去,但是在科特迪瓦欧洲人却是不减反增。法裔社区的人口从一万增加至五万,其中有许多人从事技师或顾问等等的工作。该国平均每年将近10%的经济成长率维持了20年,是非洲非产油国家中最高的。
  
  经济衰退
  政治上,博瓦尼却是采行铁腕统治,新闻并不自由,也只允许单独一个政党存在。博瓦尼的一些计划也被批评为作秀,例如他花了数百万美元将他的村庄——亚穆苏克罗——建设成该国的首都的行为便常常为人所讥讽。1980年代早期侵袭科特迪瓦的干旱配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大大地打击了科特迪瓦的经济。由于过度砍伐原木以及砂糖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的外债增加了三倍。阿比让犯罪率的增加登上了欧洲的新闻报道。科特迪瓦的奇迹结束了。
  
  1990年代
  1990年,数百名公务员罢工,学生也加入抗议贪污的行列。抗议声浪使政府转向同意多党制度。与此同时,博瓦尼日渐衰弱并在1993年去世。时任议长的亨利·科南·贝迪埃(Henri Konan Bédié)继任总统。
  
  1995年10月,贝迪埃在选举中大胜分裂的反对派而连任。他再度紧缩政治自由,并且监禁数百位反对派支持者。但是此时,至少在表面上看来,经济前景却是看好的,通货膨胀减少,也尝试要削减外债。
  
  博瓦尼一直很小心避免族群冲突,也让从邻近国家来的移民有归化科特迪瓦的权利。与博瓦尼不同,贝迪埃强调“科特迪瓦”的观念(Ivoirité),并借此剥夺了他的政治对手——双亲之中只有一位是科特迪瓦人的阿拉萨纳·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在未来参选总统的资格。科特迪瓦有许多来自布基纳法索的移民,而贝迪埃的政策剥夺了许多来自布基纳法索的移民的科特迪瓦的国籍,也造成了国内许多族群间的关系的紧绷。
  
  与此同时,贝迪埃也除去了许多在军中潜在的反对者。在1999年底,一群不满的军官发动了科特迪瓦独立以来的第一次政变,罗贝尔·盖伊(Robert Guéï)将军掌权,贝迪埃则流亡法国。
  
  2000年代
  2000年10月举行了一次选举,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与盖伊在这次选举中互相竞争。然而,这次选举既不平静也不民主。盖伊试图操纵选举,结果引发民众不满抗议,导致180人死亡,盖伊也很快地下台,而选举中可能获胜的候选人洛朗巴博上台。此外,瓦塔拉则是因为他的布基纳法索国籍而被最高法院判定为不符合参选资格,此事件导致瓦塔拉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穆斯林支持者在首都亚穆苏克罗与镇暴警察发生冲突。
  
  2002年9月19日发生了兵变,叛军占据了该国的北部。在阿比让,前总统盖伊也在自宅中遇害。瓦塔拉则是躲入了法国大使馆中避难。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目前还没有定论。有些人报道这是一起军事政变的企图,但是也有其它消息来源指称,一些反对派被支持巴博的武装份子处决,而叛变则是未经事先计划的反应。政府与叛军的初步的停火协议只维持了很短暂的时间。很快地,争夺主要可可产地的战火重燃。法国派遣军队维持停火线,而民兵、军阀和主要来自利比里亚及塞拉利昂的武装份子则趁机占据该国西部的部分地区。
  
  2003年1月,巴博与叛军领袖签署《马尔库西协议》成立国家联合政府。戒严结束,法国驻军也开始恢复该国西部的秩序。但是主要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个联合政府极不稳定。2004年3月,120人在反对示威中丧生。虽然联合国派遣了维持和平部队,巴博与反对派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
  
  2005年12月28日,科特迪瓦完成过渡政府的组建。夏尔·科南·班尼(Charles Konan Banny)出任总理,政府由10个党派组成。2007年3月29日,总统巴博任命纪尧姆·索罗(Guillaume Soro)为政府总理。
  
  行政区划
  主条目:科特迪瓦行政区划
  科特迪瓦分为19个区(régions):
  
  1.阿涅比(Agnéby)
  2.巴芬(Bafing)
  3.下萨桑德拉(Bas-Sassandra)
  4.登盖莱(Denguélé)
  5.山地(Dix-Huit Montagnes)
  6.弗罗马格尔(Fromager)
  7.萨桑德拉(Haut-Sassandra)
  8.湖泊(Lacs)
  9.潟湖(Lagunes)
  10.马拉韦(Marahoué)
   11.中卡瓦利(Moyen-Cavally)
  12.中科莫埃(Moyen-Comoé)
  13.恩济-科莫埃(N'zi-Comoé)
  14.萨瓦纳(Savanes)
  15.南邦达马(Sud-Bandama)
  16.南科莫埃(Sud-Comoé)
  17.邦达马河谷(Vallée du Bandama)
  18.沃罗杜古(Worodougou)
  19.赞赞(Zanzan)
  
  各区下设省,共58个省。
  
  政治
  从1983年起,科特迪瓦正式的首都从阿比让迁至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但是实际上的行政中心还是在阿比让。许多国家的大使馆也都还在阿比让。科特迪瓦的人民仍然为此时尚在持续的内战所苦。国际间的人权组织也注意到了双方对待受俘的非战斗人员的行为以及儿童奴工重新在可可产业中出现等等的问题。
  
  从2002年9月19日的事件发生以后(参看“历史”),发生了科特迪瓦革命战争,北部由叛军“新军(法语:Forces nouvelles)”控制。新的总统大选本来预计在2005年10月举行。然而,由于准备工作延宕,选举未如期举行。
  
  地理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海岸,南向几内亚湾,西接利比里亚及几内亚,北邻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东靠加纳。面积3224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0公里。境内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总体起伏不大,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最高峰为位于科特迪瓦与几内亚边境的宁巴山,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呈南北走向,有邦达马河(950公里)、科莫埃河(900公里)、萨桑德拉河(650公里)和卡瓦利河(600公里),河流总流长31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232,700平方公里。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2-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4-32℃;8月气温最低,平均为22-28℃。
  
  经济
  科特迪瓦在1960年独立后,与法国仍保持紧密的联系。多样化农产品的出口和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使科特迪瓦成为热带非洲其中一个最繁荣的国家,但是,近年来科特迪瓦正面对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使该国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临较大的竞争;加上当地严重的贪污情况,农民和出口商的生活变得困难。
  
  人口及语言
  人口约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 约65种语言在当地被使用,其中穆斯林使用的迪乌拉语(Dyula)较常见,迪乌拉语同时也是贸易语言。科特迪瓦的官方语言是作为共通语(尤其在阿比让)的法语,在学校会被教授。因为科特迪瓦是其中一个最成功的西非国家,当地大约20%的人口是来自邻国利比里亚、布基纳法索和几内亚的劳工,并且大部分是穆斯林;但当地人则大部分信奉罗马天主教及基督教,或原始宗教,所以双方时有磨擦。科特迪瓦有4%的人口不是非洲人,大多是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公民,还有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新教传教士。


  Côte d'Ivoire (English pronunciation: /ˌkoʊt diˈvwɑr/; French: [kot diˈvwaʀ]),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Côte d'Ivoire), is a country in West Africa. Although it is commonly known in English as the Ivory Coast, the Ivorian government officially discourages this usage, preferring the French name Côte d'Ivoire to be used in all languages. Côte d'Ivoire has an area of 322,462 km2, and borders the countries of Liberia, Guinea, Mali, Burkina Faso, and Ghana; its southern boundary is along the Gulf of Guinea.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which was 15,366,672 in 1998, is estimated to be 18,373,060 in 2008.
  
  Prior to its occupation by Europeans, Côte d'Ivoire was home to several important states, including Gyaaman, the Kong Empire, and Baoulé. There were also two Agni kingdoms, Indénié and Sanwi, which attempted to retain their separate identity through the French colonial period and even after Côte d'Ivoire's independence. An 1843–1844 treaty made Côte d'Ivoire a "protectorate" of France and in 1893, it became a French colony as part of the European scramble for Africa. The country became independent on 7 August 1960. From 1960 to 1993, it was led by Félix Houphouët-Boigny. Côte d'Ivoire maintained clo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sociation with its West African neighbour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ntry maintained close ties to the West, especially to France. However, since the end of Houphouët-Boigny's rule, the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two coups d’état (1999 and 2001) and a civil war, but recent elections and a politic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new government and the rebels have brought a return to peace.
  
  Today, Côte d'Ivoire is a republic with a strong executive power personified in the President. Its de jure capital is Yamoussoukro and the official language is French. The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19 regions and 58 departments.
  
  The country, through its production of coffee and cocoa, was an economic powerhouse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in West Africa. However, Côte d'Ivoire went through an economic crisis in the 1980s, leading to the country's period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urmoil. The 21st century Ivorian economy is largely market-based and relies heavily on agriculture, with smallholder cash crop production being dominant. About a quarter of the population live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of US$1.25 a day.
英文解释
  1. :  Cote d''Ivoire,  CI Ivory Coast
  2. n.:  Côte d'Ivoire,  Ivory Coast
近义词
象牙海岸, 科特迪瓦共和国
相关词
球星足球体育明星阿森那运动员多莫劳德切尔西英超
德罗巴港口地理城市湖港城镇旅游公园
世界遗产非洲首都更多结果...
包含词
科特迪瓦国旗科特迪瓦航空科特迪瓦国徽
科特迪瓦电影科特迪瓦男足科特迪瓦地图
科特迪瓦内战科特迪瓦国家队科特迪瓦共和国
科特迪瓦航空公司科特迪瓦国家足球队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
科特迪瓦男子足球队科特迪瓦国家图书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科特迪瓦
分类详情
张开弗罗马格尔张开山地张开萨桑德拉张开赞赞张开萨瓦纳
张开沃罗杜古张开邦达马河谷张开南科莫埃张开南邦达马张开恩济-科莫埃
张开中科莫埃张开中卡瓦利张开马拉韦张开登盖莱张开下萨桑德拉
张开巴芬张开阿涅比张开湖泊张开泻湖阿比让
亚穆苏克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