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基本概況
銅城鎮是由原銅城、安樂、高廟三鎮合併而成。它位於天長市最北部,地處皖蘇兩省三縣市(天長、金湖、盱眙)交界處,淮揚(州)公路縱貫集鎮南北,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銅城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相傳西漢時期,吳王劉濞曾在此鑄錢造幣,有銅山、銅坑等遺址,故稱銅城。
銅城是天長市北部最大的集鎮,也是附近方圓數百平方公裏範圍之內商品集散地,歷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抗戰時期,這裏曾是天長縣抗日民主政府和高郵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駐地,也是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曾為銅城市,1961年復為銅城鎮。2007年4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據當地人民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全鎮鎮域面積222.8平方公裏,共有耕地121653畝,下轄32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504個村民小組,人口為71662人。
經濟發展
自1994年起,銅城連年被評為“安徽省百強鄉鎮”,1989年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強鄉鎮”之首。該鎮工業起步較早,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工業品種齊全。現有各類工業企業千余家,行業涉及塑編製品、電力機械、無縫鋼管、工程塑料、光(電)綫纜、儀器儀表、中成藥業、糧食加工、玩具服裝、木業製造等十大類,近千個品種,境內天大、天康、藍德均為天長市竜頭骨幹企業,座落該鎮的安徽天大(企業)集團公司是生産傢電及其零部件的專業廠傢,2006年該企業實現産值21.74億元,入庫稅金7520萬元,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12月1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天長市第一傢上市公司,也是安徽省第一傢上市的民營企業,全鎮工業産品暢銷國內外,其中儀表在全國市場占有量達80%以上。 2006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生産總值51.6億元,其中工業産值47.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8億元,共完成招商引資83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00元。2007年上半年,全鎮共實現財政收入1.028億元,預計全年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
“十一五”期間新的銅城鎮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建設經濟強鎮的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銅城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東嚮發展、工業強鎮、産業興鎮,再造一個新銅城”戰略,不斷加快銅城、喬田、安樂、高廟、竜崗五個集鎮建設,努力打造安徽儀表綫纜強鎮和皖東經濟重鎮。
一是以放眼未來,建村擴建,村企聯合、産業支撐、以點帶面,共同發展的總體思想,走以鎮帶村、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道路,加快建設步伐;
二是堅定不移走産業興鎮、工業強鎮,以工哺農的道路,充分發揮銅城工業基礎好,民營經濟勢頭強勁的優勢,尋求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突破;
三是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投入,全力推進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四是紮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全面推行“四製”管理辦法,切實轉變機關作風,為建設經濟強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組織保障。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0億元,財政收入超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00元。重點發展銅城南新區使集鎮規模從現在的2.5平方公裏擴大到6平方公裏以上;天大集團在銅南新區的規模已達到原來的規模,實現在南新區再造一個天大的目標;建成一個具有安樂特色面積超1000畝的工業園區;建成藍德集團在西城區的200畝工業園區。鞏固銅城鎮在滁州市第一經濟強鎮位置。
歷史文化
銅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境內古街竜崗清代出過狀元戴蘭芬,竜崗抗大八分校舊址是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省紅色旅遊基地,銅城的普濟橋、安樂的漢代墓群亦是遠近聞名,土特産主要有竜崗“大雞頭”、甘露餅,銅城“獅子頭。 |
|
銅城鎮 銅城鎮位於天長市最北部,距市區23千米,北與江蘇省金湖縣官塘鄉接壤,東瀕高郵湖。轄四新、東風、嚮陽、建設、高廟、安樂、竜崗、喬田8個社區,竜須、銅北、光明、銅南、餘莊、聯圩、高尚、八面、五燈、蘇橋、建華、長塘、桑園、沿湖、陳莊15個行政村,496個村(居)小組。天(長)盱(眙)、天(長)金(湖)公路經此。
[沿革]1949年為銅城鎮,1958年為銅城公社的銅城大隊,1961年復為銅城鎮。1997年,面積53.8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四新、建設、東風、嚮陽4個居委會及光明、馬塘、羅莊、銅西、銅北、銅東、北園、竜須、南園、銅南、四裏、於莊、埠南、聯圩14個村委會。2002年,將喬田辦事處(即原喬田鄉)劃歸銅城鎮管轄。2007年,安樂鎮、高廟集鎮並入銅城鎮。
[2006年代碼]341181100(4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001四新街道居委會 ~002建設街道居委會 ~003東風街道居委會~004嚮陽街道居委會 ~200竜須村 ~201銅東村 ~202羅莊村 ~203光明村 ~204馬塘村 ~205銅西村 ~206銅南村~207四裏村 ~208於莊村 ~209埠南村 ~210聯圩村 ~211銅北村 ~212南園村 ~213北園村 ~214高塘村 ~215青墩村~216上壩村 ~217八面村 ~218喬田村 ~219天星村 ~220鐵亭村 ~221喬田街道村
[2007年村級調整後各村(居)及組(隊)名稱]嚮陽社區,四新社區,建社社區,東風社區,竜須村(和平組、友誼組、新塘組、先進組、孫灣組、民生組、代莊組、井塘組、進聯組、吳莊組、高莊組、薜莊組、橋莊組、橋北組、試驗組、五裏組、塘莊組、前進組、花元組、甫塘組、朱莊組),沿湖村(楓莊組、戴莊組、慄樹組、繆莊組、湖心組、灘圩組、姚莊組、碾莊組、盧莊組、竜塘組、和平組、吳莊組、凌莊組、袁莊組、沙圩組、高圩組、付營組、沃莊組、趙莊組、三橋組、花園組、竹園組),桑園村(腰莊組、陳莊組、小湖組、樓莊組、青春組、刁莊組、七裏組、民生組、邱崗組、王圩組、蔣莊組、塘莊組、元莊組、黃莊組、碾莊組、高莊組、潘莊組、新華組、新民組、船塘組、鬆元組、窯塘組),陳莊村(柳莊組、東新橋、房莊組、陳莊組、紀莊組、萬莊組、薑莊組、燈塘組、橋頭組、葉莊組、荷花組、羅莊組、樓莊組、新河組、九裏組、灣塘組、盧莊組、黃莊組、仙燈組、武莊組、林莊組、西新橋、夏莊組、鬆元組),聯圩村(金莊組、趙莊組、柴塘組、戴莊組、新圩組、新建組、長莊組、高塘組、灣塘組、軍田組、友好組、中心組、瓦屋組、大莊組、黃圩組、順莊組、黃莊組、李莊組、新塘組、燈塘組、車南組、七裏組、紅星組、車北組、聯營組、橋圩組、新河組、聯合組、凌莊組、和平組、郭莊組),銅南村(趙莊組、張莊組、橋北組、街南組、葛莊組、燈莊組、瓦屋組、高塘組、竹莊組、湖田組、大溪組、三裏組、東灣組、橋南組、井塘組、城墻組),建華村(西羅組、仇莊組、葉莊組、西段莊、李莊組、下莊組、雙壩組、李營組、草塘組、東駱營、董莊組、朱樓組、申莊組、新莊組、長莊組、塗莊組、餘莊組、楊莊組、任莊組、閔莊組、程莊組、上莊組、小莊組、薑莊組、西駱營、本莊組、東羅組、韓莊組、東段莊、倪莊組、徐莊組、陸莊組、東張莊、西楊莊、西張莊、東湖組、三觀組、鬆元組、王莊組、夏莊組),高廟社區(張莊組、羅莊組、陳墩組、墩西組、連莊組、劉塘組、周問組、新塘組、曹莊組、新塘組、軍田組、窯墩組、金莊組、花莊組、友莊組、小街組、鼕田組、廟灣組、飯店組、於莊組、瓦南組、瓦北組、沿澗組、李莊組、漁塘組、井邊組、蕃湖組、潘仲組、藕塘組、楊莊組、植莊組、大莊組、黃西組、黃東組、方問組),蘇橋村(李東組、花園組、李西組、上塘組、林場組、大於組、林莊組、朱莊組、鬍莊組、鬆東組、新華組、力樹組、杜莊組、吳莊組、劉莊組、翁馮組、張莊組、上陳組、新生組、良崗組、鬆西組、蘇橋組),喬田社區(楊莊組、龐莊組、姚莊組、王莊組、軍田組、朱莊組、學田組、錢莊組、下壩組、毛塘組、新塘組、溝圈組、天星組、街道組、蔡壩組、良田組、青墩組、園莊組、墩西組、長莊組、喬田組、鄧莊組、吳莊組、葉莊組、董莊組、背塘組),餘莊村(五裏組、牌坊組、於莊組、陳莊組、仙井組、墩塘組、埂南組、宗窯組、灣塘組、三壩組、燈塘組、花園組、慄樹組、四裏組、姚莊組、王莊組、和平組、侉橋組、車塘組、長莊組、窯塘組、新莊組、湖田組、溝西組、高莊組),安樂社區(查莊組、馬崗組、成莊組、東老組、燈塘組、大南組、潘壩組、東樓組、下塘組、卞莊組、楊柳組、辛莊組、高莊組、姚莊組、瀋莊組、新塘組、朱莊組、董陽組、安莊組、王圩組、金莊組、農科組),高尚村(凌莊組、時莊組、黃莊組、單莊組、碾屋組、張莊組、貢莊組、茆莊組、老莊組、房莊組、姚塘組、青燈組、新民組、周莊組、薑莊組、紀莊組、鬆坊組、劉莊組、魏橋組、徐莊組、陶莊組、高塘組、軍莊組、婁塘組、灣塘組、聯壩組、錢莊組、墩塘組、徐莊組、上壩組、花莊組、大莊組),光明村(新建組、井莊組、五時組、張橋組、韓莊組、和平組、周莊組、吳莊組、前進組、馬塘組、宋莊組、五崗組、陳莊組、趙莊組、黃莊組、管莊組、佘莊組、祝莊組、興隆組、紅旗組、餘莊組、柳莊組、新莊組、範莊組、萬莊組、黃壩組、郭莊組、夾塘組、旗桿組、戚莊組、吳莊組),竜崗社區(花圩組、崗廟組、聯盟隊、長軍組、桃塘組、魏莊組、同心組、王莊組、柳莊組、陳莊組、湖莊組、姚塘組),八面村(張莊組、盧莊組、喬西組、姚塘組、楊莊組、仇莊組、房莊組、吳莊組、夏營組、徐莊組、宮塘組、長塘組、新華組、新民組、徐莊組、喬東組、王莊組、新星組、腰塘組、高莊組、鐵亭組、新莊組、李莊組、刁莊組、劉莊組、陳莊組、紅星組),五燈村(車塘組、軍莊組、梁元組、趙莊組、田崗組、小餘組、新壩組、團结組、林場組、秦莊組、孟圩組、長莊組、瀋莊組、張莊組、徐莊組、新莊組、楊莊組、蔡莊組、朱莊組、早元組、閔莊組、韓莊組、陳莊組、高塘組、五莊組、五燈組、銅莊組、十裏組、岔南組、紅旗組、岔北組、浦塘組、吳崗組、新塘組、周莊組、前進組、紀莊組、紀老組、劉圩組、齊莊組、高莊組、彭莊組、單莊組、瓦屋組、蘭莊組),銅北村(磚井組、溝埂組、石人組、麽橋組、鬆元組、薑莊組、塔塘組、燈莊組、新塘組、高塘組、崇莊組、民生組、花園組、高塘組、羅莊組、紅旗組、姚莊組、五星組、碾莊組、船塘組、官莊組、尹莊組),長塘村(中心、於莊、毛莊、長塘、旗桿、華莊、姚莊、新莊、廟塘、軍塘、高塘、大壩、金墩、竜尾、薄塘、灣塘、陳莊、萬莊、尖塘、趙莊、王圩)。
附:安樂鎮位於天長市西北邊緣,距市區27千米。與江蘇省盱眙縣為鄰。天(長)安(樂)公路過境。境內有安樂水庫。[沿革]1949年是馬塘等6鄉的轄地,1961年建安樂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設鎮。1997年,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街道居委會及五墩、武崗、北崗、常 莊、安樂、姚莊、蘇橋、駱營、建華、小川、楊柳11個村委會。[2006年代碼]341181107(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001街道居委會 ~200五燈村 ~201武崗村 ~202北崗村~203常莊村 ~204安樂村 ~205蘇橋村 ~206楊柳村 ~207姚莊村 ~208建華村 ~209駱營村 ~210小川村
附:高廟集鎮位於天長市東北邊緣,距市區27千米。東、北兩面與江蘇金湖縣接壤。天(長)銅(城)高(廟)公路經此。境內有陳塘水庫。[沿革]1963年建高廟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竜崗鄉並入。1997年,面積65.1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高廟、竜崗2個居委會及竜西、沿湖、三橋、埠河、陳莊、植莊、仙墩、楊樓、桑園、新塘、灣塘、長塘12個村委會。[2006年代碼]341181115(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001街道居委會 ~200長塘村 ~201桑元村 ~202楊樓村~203植莊村 ~204仙墩村 ~205新塘村 ~206灣塘村 ~207竜崗村 ~208竜西村 ~209三橋村 ~210沿湖村 ~211埠河村~212陳莊村 |
|
銅城鎮係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心建製鎮。該鎮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曾因西漢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在此冶銅鑄錢幣而得名。抗戰期間曾為銅城市。1961年復為銅城鎮。全鎮總面積88.7平方公裏,總人口4.5萬人,轄5個街道居委會、21個村委會。
銅城自古以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1994年起,連年被評為“安徽省百強鄉鎮”之列,1989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強鄉鎮”之首。工業發達,品種齊全。有各類企業200余家,主要行業有塑編製品、機械、鋼管、工程塑料、光(電)綫纜、儀器、儀表、傢電等八大類,近千種産品。安徽天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生産傢電零部件的專業廠傢,擁有資産10億元,註册資本6060萬元,員工3400多人,該公司2000年被評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全鎮工業産品暢銷國內外,遠銷亞洲各國和歐洲、美洲,其中儀表在全國市場上占有相當份量。
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8.62億元,其中工業産值17.47億元;財政收入437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80元。 |
|
新的銅城鎮是由原銅城、安樂、高廟三鎮合併而成。它位於天長市最北部,地處皖蘇兩省三縣市(天長、金湖、盱眙)交界處,淮揚(州)公路縱貫集鎮南北,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銅城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相傳西漢時期,吳王劉濞曾在此鑄錢造幣,有銅山、銅坑等遺址,故稱銅城。銅城是天長市北部最大的集鎮,也是附近方圓數百平方公裏範圍之內商品集散地,歷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抗戰時期,這裏曾是天長縣抗日民主政府和高郵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駐地,也是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曾為銅城市,1961年復為銅城鎮。2007年4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目前全鎮鎮域面積222.8平方公裏,共有耕地121653畝,下轄32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504個村民小組,人口為71662人。
自1994年起,銅城連年被評為“安徽省百強鄉鎮”,1989年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強鄉鎮”之首。該鎮工業起步較早,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工業品種齊全。現有各類工業企業千余家,行業涉及塑編製品、電力機械、無縫鋼管、工程塑料、光(電)綫纜、儀器儀表、中成藥業、糧食加工、玩具服裝、木業製造等十大類,近千個品種,境內天大、天康、藍德均為天長市竜頭骨幹企業,座落該鎮的安徽天大(企業)集團公司是生産傢電及其零部件的專業廠傢,2006年該企業實現産值21.74億元,入庫稅金7520萬元,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12月1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天長市第一傢上市公司,也是安徽省第一傢上市的民營企業,全鎮工業産品暢銷國內外,其中儀表在全國市場占有量達80%以上。
2006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生産總值51.6億元,其中工業産值47.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8億元,共完成招商引資83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00元。2007年上半年,全鎮共實現財政收入1.028億元,預計全年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
銅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境內古街竜崗清代出過狀元戴蘭芬,竜崗抗大八分校舊址是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省紅色旅遊基地,銅城的普濟橋、安樂的漢代墓群亦是遠近聞名,土特産主要有竜崗“大雞頭”、甘露餅,銅城“獅子頭”。
“十一五”期間新的銅城鎮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建設經濟強鎮的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銅城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東嚮發展、工業強鎮、産業興鎮,再造一個新銅城”戰略,不斷加快銅城、喬田、安樂、高廟、竜崗五個集鎮建設,努力打造安徽儀表綫纜強鎮和皖東經濟重鎮。一是以放眼未來,建村擴建,村企聯合、産業支撐、以點帶面,共同發展的總體思想,走以鎮帶村、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道路,加快建設步伐;二是堅定不移走産業興鎮、工業強鎮,以工哺農的道路,充分發揮銅城工業基礎好,民營經濟勢頭強勁的優勢,尋求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突破;三是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投入,全力推進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四是紮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全面推行“四製”管理辦法,切實轉變機關作風,為建設經濟強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組織保障。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0億元,財政收入超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00元。重點發展銅城南新區使集鎮規模從現在的2.5平方公裏擴大到6平方公裏以上;天大集團在銅南新區的規模已達到原來的規模,實現在南新區再造一個天大的目標;建成一個具有安樂特色面積超1000畝的工業園區;建成藍德集團在西城區的200畝工業園區。鞏固銅城鎮在滁州市第一經濟強鎮位置。 |
|
- : Tongcheng Town
|
|
銅城 |
|
東阿縣銅城鎮振興飯店 | 東阿縣銅城鎮中街大酒店 | 東阿縣銅城鎮東關村東聯賓館 | |
|
|
長塘村 | 陳莊村 | 馬塘村 | 桑園村 | 建華村 | 餘莊村 | 銅南村 | 聯圩村 | 銅北村 | 八面村 | 沿湖村 | 高廟社區 | 蘇橋村 | 喬田社區 | 安樂社區 | 高尚村 | 竜崗社區 | 五燈村 | 嚮陽街道社區 | 北園村 | 南園村 | 高塘村 | 於莊村 | 羅莊村 | 四裏村 | 埠南村 | 青墩村 | 上壩村 | 天星村 | 四新街道社區 | 建設街道社區 | 東風街道社區 | 竜須村 | 銅東村 | 銅西村 | 喬田村 | 鐵亭村 | 喬田街道村 | 街道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