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基本概况
铜城镇是由原铜城、安乐、高庙三镇合并而成。它位于天长市最北部,地处皖苏两省三县市(天长、金湖、盱眙)交界处,淮扬(州)公路纵贯集镇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铜城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相传西汉时期,吴王刘濞曾在此铸钱造币,有铜山、铜坑等遗址,故称铜城。
铜城是天长市北部最大的集镇,也是附近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商品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驻地,也是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2007年4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据当地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全镇镇域面积22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21653亩,下辖32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504个村民小组,人口为71662人。
经济发展
自1994年起,铜城连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乡镇”,1989年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强乡镇”之首。该镇工业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品种齐全。现有各类工业企业千余家,行业涉及塑编制品、电力机械、无缝钢管、工程塑料、光(电)线缆、仪器仪表、中成药业、粮食加工、玩具服装、木业制造等十大类,近千个品种,境内天大、天康、蓝德均为天长市龙头骨干企业,座落该镇的安徽天大(企业)集团公司是生产家电及其零部件的专业厂家,2006年该企业实现产值21.74亿元,入库税金7520万元,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1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天长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安徽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全镇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仪表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达80%以上。 2006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7.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8亿元,共完成招商引资8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2007年上半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收入1.028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
“十一五”期间新的铜城镇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强镇的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铜城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再造一个新铜城”战略,不断加快铜城、乔田、安乐、高庙、龙岗五个集镇建设,努力打造安徽仪表线缆强镇和皖东经济重镇。
一是以放眼未来,建村扩建,村企联合、产业支撑、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总体思想,走以镇带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道路,加快建设步伐;
二是坚定不移走产业兴镇、工业强镇,以工哺农的道路,充分发挥铜城工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势头强劲的优势,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投入,全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四制”管理办法,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为建设经济强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财政收入超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重点发展铜城南新区使集镇规模从现在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以上;天大集团在铜南新区的规模已达到原来的规模,实现在南新区再造一个天大的目标;建成一个具有安乐特色面积超1000亩的工业园区;建成蓝德集团在西城区的200亩工业园区。巩固铜城镇在滁州市第一经济强镇位置。
历史文化
铜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古街龙岗清代出过状元戴兰芬,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是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红色旅游基地,铜城的普济桥、安乐的汉代墓群亦是远近闻名,土特产主要有龙岗“大鸡头”、甘露饼,铜城“狮子头。 |
|
铜城镇 铜城镇位于天长市最北部,距市区23千米,北与江苏省金湖县官塘乡接壤,东濒高邮湖。辖四新、东风、向阳、建设、高庙、安乐、龙岗、乔田8个社区,龙须、铜北、光明、铜南、余庄、联圩、高尚、八面、五灯、苏桥、建华、长塘、桑园、沿湖、陈庄15个行政村,496个村(居)小组。天(长)盱(眙)、天(长)金(湖)公路经此。
[沿革]1949年为铜城镇,1958年为铜城公社的铜城大队,1961年复为铜城镇。1997年,面积5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四新、建设、东风、向阳4个居委会及光明、马塘、罗庄、铜西、铜北、铜东、北园、龙须、南园、铜南、四里、于庄、埠南、联圩14个村委会。2002年,将乔田办事处(即原乔田乡)划归铜城镇管辖。2007年,安乐镇、高庙集镇并入铜城镇。
[2006年代码]341181100(4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001四新街道居委会 ~002建设街道居委会 ~003东风街道居委会~004向阳街道居委会 ~200龙须村 ~201铜东村 ~202罗庄村 ~203光明村 ~204马塘村 ~205铜西村 ~206铜南村~207四里村 ~208于庄村 ~209埠南村 ~210联圩村 ~211铜北村 ~212南园村 ~213北园村 ~214高塘村 ~215青墩村~216上坝村 ~217八面村 ~218乔田村 ~219天星村 ~220铁亭村 ~221乔田街道村
[2007年村级调整后各村(居)及组(队)名称]向阳社区,四新社区,建社社区,东风社区,龙须村(和平组、友谊组、新塘组、先进组、孙湾组、民生组、代庄组、井塘组、进联组、吴庄组、高庄组、薜庄组、桥庄组、桥北组、试验组、五里组、塘庄组、前进组、花元组、甫塘组、朱庄组),沿湖村(枫庄组、戴庄组、栗树组、缪庄组、湖心组、滩圩组、姚庄组、碾庄组、卢庄组、龙塘组、和平组、吴庄组、凌庄组、袁庄组、沙圩组、高圩组、付营组、沃庄组、赵庄组、三桥组、花园组、竹园组),桑园村(腰庄组、陈庄组、小湖组、楼庄组、青春组、刁庄组、七里组、民生组、邱岗组、王圩组、蒋庄组、塘庄组、元庄组、黄庄组、碾庄组、高庄组、潘庄组、新华组、新民组、船塘组、松元组、窑塘组),陈庄村(柳庄组、东新桥、房庄组、陈庄组、纪庄组、万庄组、姜庄组、灯塘组、桥头组、叶庄组、荷花组、罗庄组、楼庄组、新河组、九里组、湾塘组、卢庄组、黄庄组、仙灯组、武庄组、林庄组、西新桥、夏庄组、松元组),联圩村(金庄组、赵庄组、柴塘组、戴庄组、新圩组、新建组、长庄组、高塘组、湾塘组、军田组、友好组、中心组、瓦屋组、大庄组、黄圩组、顺庄组、黄庄组、李庄组、新塘组、灯塘组、车南组、七里组、红星组、车北组、联营组、桥圩组、新河组、联合组、凌庄组、和平组、郭庄组),铜南村(赵庄组、张庄组、桥北组、街南组、葛庄组、灯庄组、瓦屋组、高塘组、竹庄组、湖田组、大溪组、三里组、东湾组、桥南组、井塘组、城墙组),建华村(西罗组、仇庄组、叶庄组、西段庄、李庄组、下庄组、双坝组、李营组、草塘组、东骆营、董庄组、朱楼组、申庄组、新庄组、长庄组、涂庄组、余庄组、杨庄组、任庄组、闵庄组、程庄组、上庄组、小庄组、姜庄组、西骆营、本庄组、东罗组、韩庄组、东段庄、倪庄组、徐庄组、陆庄组、东张庄、西杨庄、西张庄、东湖组、三观组、松元组、王庄组、夏庄组),高庙社区(张庄组、罗庄组、陈墩组、墩西组、连庄组、刘塘组、周问组、新塘组、曹庄组、新塘组、军田组、窑墩组、金庄组、花庄组、友庄组、小街组、冬田组、庙湾组、饭店组、于庄组、瓦南组、瓦北组、沿涧组、李庄组、渔塘组、井边组、蕃湖组、潘仲组、藕塘组、杨庄组、植庄组、大庄组、黄西组、黄东组、方问组),苏桥村(李东组、花园组、李西组、上塘组、林场组、大于组、林庄组、朱庄组、胡庄组、松东组、新华组、力树组、杜庄组、吴庄组、刘庄组、翁冯组、张庄组、上陈组、新生组、良岗组、松西组、苏桥组),乔田社区(杨庄组、庞庄组、姚庄组、王庄组、军田组、朱庄组、学田组、钱庄组、下坝组、毛塘组、新塘组、沟圈组、天星组、街道组、蔡坝组、良田组、青墩组、园庄组、墩西组、长庄组、乔田组、邓庄组、吴庄组、叶庄组、董庄组、背塘组),余庄村(五里组、牌坊组、于庄组、陈庄组、仙井组、墩塘组、埂南组、宗窑组、湾塘组、三坝组、灯塘组、花园组、栗树组、四里组、姚庄组、王庄组、和平组、侉桥组、车塘组、长庄组、窑塘组、新庄组、湖田组、沟西组、高庄组),安乐社区(查庄组、马岗组、成庄组、东老组、灯塘组、大南组、潘坝组、东楼组、下塘组、卞庄组、杨柳组、辛庄组、高庄组、姚庄组、沈庄组、新塘组、朱庄组、董阳组、安庄组、王圩组、金庄组、农科组),高尚村(凌庄组、时庄组、黄庄组、单庄组、碾屋组、张庄组、贡庄组、茆庄组、老庄组、房庄组、姚塘组、青灯组、新民组、周庄组、姜庄组、纪庄组、松坊组、刘庄组、魏桥组、徐庄组、陶庄组、高塘组、军庄组、娄塘组、湾塘组、联坝组、钱庄组、墩塘组、徐庄组、上坝组、花庄组、大庄组),光明村(新建组、井庄组、五时组、张桥组、韩庄组、和平组、周庄组、吴庄组、前进组、马塘组、宋庄组、五岗组、陈庄组、赵庄组、黄庄组、管庄组、佘庄组、祝庄组、兴隆组、红旗组、余庄组、柳庄组、新庄组、范庄组、万庄组、黄坝组、郭庄组、夹塘组、旗杆组、戚庄组、吴庄组),龙岗社区(花圩组、岗庙组、联盟队、长军组、桃塘组、魏庄组、同心组、王庄组、柳庄组、陈庄组、湖庄组、姚塘组),八面村(张庄组、卢庄组、乔西组、姚塘组、杨庄组、仇庄组、房庄组、吴庄组、夏营组、徐庄组、宫塘组、长塘组、新华组、新民组、徐庄组、乔东组、王庄组、新星组、腰塘组、高庄组、铁亭组、新庄组、李庄组、刁庄组、刘庄组、陈庄组、红星组),五灯村(车塘组、军庄组、梁元组、赵庄组、田岗组、小余组、新坝组、团结组、林场组、秦庄组、孟圩组、长庄组、沈庄组、张庄组、徐庄组、新庄组、杨庄组、蔡庄组、朱庄组、早元组、闵庄组、韩庄组、陈庄组、高塘组、五庄组、五灯组、铜庄组、十里组、岔南组、红旗组、岔北组、浦塘组、吴岗组、新塘组、周庄组、前进组、纪庄组、纪老组、刘圩组、齐庄组、高庄组、彭庄组、单庄组、瓦屋组、兰庄组),铜北村(砖井组、沟埂组、石人组、么桥组、松元组、姜庄组、塔塘组、灯庄组、新塘组、高塘组、崇庄组、民生组、花园组、高塘组、罗庄组、红旗组、姚庄组、五星组、碾庄组、船塘组、官庄组、尹庄组),长塘村(中心、于庄、毛庄、长塘、旗杆、华庄、姚庄、新庄、庙塘、军塘、高塘、大坝、金墩、龙尾、薄塘、湾塘、陈庄、万庄、尖塘、赵庄、王圩)。
附:安乐镇位于天长市西北边缘,距市区27千米。与江苏省盱眙县为邻。天(长)安(乐)公路过境。境内有安乐水库。[沿革]1949年是马塘等6乡的辖地,1961年建安乐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改设镇。1997年,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街道居委会及五墩、武岗、北岗、常 庄、安乐、姚庄、苏桥、骆营、建华、小川、杨柳11个村委会。[2006年代码]341181107(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001街道居委会 ~200五灯村 ~201武岗村 ~202北岗村~203常庄村 ~204安乐村 ~205苏桥村 ~206杨柳村 ~207姚庄村 ~208建华村 ~209骆营村 ~210小川村
附:高庙集镇位于天长市东北边缘,距市区27千米。东、北两面与江苏金湖县接壤。天(长)铜(城)高(庙)公路经此。境内有陈塘水库。[沿革]1963年建高庙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龙岗乡并入。1997年,面积65.1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高庙、龙岗2个居委会及龙西、沿湖、三桥、埠河、陈庄、植庄、仙墩、杨楼、桑园、新塘、湾塘、长塘12个村委会。[2006年代码]341181115(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001街道居委会 ~200长塘村 ~201桑元村 ~202杨楼村~203植庄村 ~204仙墩村 ~205新塘村 ~206湾塘村 ~207龙岗村 ~208龙西村 ~209三桥村 ~210沿湖村 ~211埠河村~212陈庄村 |
|
铜城镇系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心建制镇。该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曾因西汉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钱币而得名。抗战期间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全镇总面积88.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辖5个街道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铜城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1994年起,连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乡镇”之列,1989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强乡镇”之首。工业发达,品种齐全。有各类企业200余家,主要行业有塑编制品、机械、钢管、工程塑料、光(电)线缆、仪器、仪表、家电等八大类,近千种产品。安徽天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家电零部件的专业厂家,拥有资产10亿元,注册资本6060万元,员工3400多人,该公司2000年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镇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远销亚洲各国和欧洲、美洲,其中仪表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量。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6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47亿元;财政收入43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80元。 |
|
新的铜城镇是由原铜城、安乐、高庙三镇合并而成。它位于天长市最北部,地处皖苏两省三县市(天长、金湖、盱眙)交界处,淮扬(州)公路纵贯集镇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铜城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相传西汉时期,吴王刘濞曾在此铸钱造币,有铜山、铜坑等遗址,故称铜城。铜城是天长市北部最大的集镇,也是附近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商品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驻地,也是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2007年4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目前全镇镇域面积22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21653亩,下辖32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504个村民小组,人口为71662人。
自1994年起,铜城连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乡镇”,1989年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强乡镇”之首。该镇工业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品种齐全。现有各类工业企业千余家,行业涉及塑编制品、电力机械、无缝钢管、工程塑料、光(电)线缆、仪器仪表、中成药业、粮食加工、玩具服装、木业制造等十大类,近千个品种,境内天大、天康、蓝德均为天长市龙头骨干企业,座落该镇的安徽天大(企业)集团公司是生产家电及其零部件的专业厂家,2006年该企业实现产值21.74亿元,入库税金7520万元,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1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天长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安徽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全镇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仪表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达80%以上。
2006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7.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8亿元,共完成招商引资8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2007年上半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收入1.028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
铜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古街龙岗清代出过状元戴兰芬,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是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红色旅游基地,铜城的普济桥、安乐的汉代墓群亦是远近闻名,土特产主要有龙岗“大鸡头”、甘露饼,铜城“狮子头”。
“十一五”期间新的铜城镇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强镇的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铜城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再造一个新铜城”战略,不断加快铜城、乔田、安乐、高庙、龙岗五个集镇建设,努力打造安徽仪表线缆强镇和皖东经济重镇。一是以放眼未来,建村扩建,村企联合、产业支撑、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总体思想,走以镇带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道路,加快建设步伐;二是坚定不移走产业兴镇、工业强镇,以工哺农的道路,充分发挥铜城工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势头强劲的优势,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突破;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投入,全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四制”管理办法,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为建设经济强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财政收入超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重点发展铜城南新区使集镇规模从现在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以上;天大集团在铜南新区的规模已达到原来的规模,实现在南新区再造一个天大的目标;建成一个具有安乐特色面积超1000亩的工业园区;建成蓝德集团在西城区的200亩工业园区。巩固铜城镇在滁州市第一经济强镇位置。 |
|
- : Tongcheng Town
|
|
铜城 |
|
东阿县铜城镇振兴饭店 | 东阿县铜城镇中街大酒店 | 东阿县铜城镇东关村东联宾馆 | |
|
|
长塘村 | 陈庄村 | 马塘村 | 桑园村 | 建华村 | 余庄村 | 铜南村 | 联圩村 | 铜北村 | 八面村 | 沿湖村 | 高庙社区 | 苏桥村 | 乔田社区 | 安乐社区 | 高尚村 | 龙岗社区 | 五灯村 | 向阳街道社区 | 北园村 | 南园村 | 高塘村 | 于庄村 | 罗庄村 | 四里村 | 埠南村 | 青墩村 | 上坝村 | 天星村 | 四新街道社区 | 建设街道社区 | 东风街道社区 | 龙须村 | 铜东村 | 铜西村 | 乔田村 | 铁亭村 | 乔田街道村 | 街道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