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安徽 >滁州 > 鳳陽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Fengyang County
  郵編:233100 代碼:341126 區號:0550
  拼音:Fèngyáng Xiàn 英譯:Fengyang County
  
  鳳陽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遊南岸,北緯32°37′-33°03′、東徑117°19′-117°57′。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嘉山縣、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蚌埠市接壤。東西長74.64千米,南北寬49.6千米,總面積1949.5平方千米。總人口74萬人(2007年末)。全縣轄14個鎮、1個鄉:府城鎮、臨淮關鎮、武店鎮、西泉鎮、劉府鎮、大廟鎮、殷澗鎮、總鋪鎮、紅心鎮、板橋鎮、大溪河鎮、小溪河鎮、官塘鎮、棗巷鎮、黃灣鄉,共有19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府城鎮。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中部為傾降平緩的崗丘,北部為沿淮衝積平原。海拔一般為15-17米。境內最大湖泊是花園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約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為狼窩山,海拔340.3米。淮河流經縣境北部52.5千米,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橋河、濠河、天河、窯河,均由南嚮北註入淮河。氣候屬北亞熱帶江北區亞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發量1609.7毫米。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等礦種。
  
  京滬、淮南兩條鐵路經過,寧洛、京臺高速以及101、207、307、310等省道穿境。淮河過境50千米,臨淮關港為沿淮航運重要港口之一。民間藝術有鳳陽花鼓等。每年農歷三月二十有獨山廟會,四月和初八有升高寺廟會。風味小吃有鳳陽釀豆腐等。
  
  安微省歷史文化名城。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鼓樓、古鐘離子城遺址、竜興寺、禪窟寺摩崖石刻、陳德墓及石馬金石刻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景觀有韭山國傢森林公園、禪窟寺景區和臥牛景區等。古跡還有莊子、惠子觀魚談樂的莊惠濠梁觀魚臺,蘇東坡題名的禪窟寺、玉蟹泉以及韭山洞古戰場遺址等,古驛站(濠梁驛、紅心驛、王莊驛)、古道(楚漢相爭古道、京京古道、鳳禦道、鳳王道)、古橋(廣運橋、升仙橋、九虹橋)、名山(鳳凰山、萬歲山、日精山、月華山、獨山)、鳳陽八景(譙樓歸市、九華屏障、竜興晚鐘、明陵風雨、蚌埠珠流、濠梁觀魚、浮橋煙鎖、釣臺春漲)等遺址。
地理概況
  鳳陽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鳳陽處於淮河中遊南岸,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蚌埠市接壤。
行政區劃
  鳳陽縣管轄14個鎮,1個鄉:
  府城鎮、臨淮關鎮、武店鎮、西泉鎮、劉府鎮、大廟鎮、殷澗鎮、總鋪鎮、紅心鎮、板橋鎮、大溪河鎮、小溪河鎮、官塘鎮、棗巷鎮
  黃灣鄉
  鳳陽縣工業園區設在府城鎮門臺地區
歷史沿革
  (一)鐘離古城(春秋-隋)
  春秋時,在今臨淮鎮附近建鐘離子國,並築鐘離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鐘離城,鐘離屬楚。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鐘離城又被吳王僚奪去。越王勾踐滅吳後,鐘離城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滅越,鐘離城又屬楚。
  秦統一中國後,鐘離城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式設鐘離縣。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改九江郡為淮南國,鐘離縣為淮南國的領地。
  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殺淮南王劉安,改淮南國為九江郡,鐘離縣仍屬其管轄。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後,改九江郡為延平郡,將鐘離縣改為蠶富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鐘離侯國,後又稱鐘離縣,仍屬九江郡。
  三國時,鐘離縣屬魏。
  西晉時,屬淮南郡。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將九江郡分為九江、鐘離二郡。隆安年間(397—401年),改鐘離縣為燕縣,屬鐘離郡。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改燕縣為鐘離縣。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鐘離縣屬陳,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鐘離郡,鐘離縣屬揚州淮南郡。
  (二)濠州(隋-元)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因鐘離地枕豪水,鐘離郡改稱豪州。大業三年,改豪州為鐘離郡。隋末,為杜伏威的屬地,改鐘離郡為豪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後,鐘離縣屬淮南道豪州。天寶元年(742年)改豪州為鐘離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豪州。唐元和三年(808年)改豪河為濠河,改豪州為濠州。
  北宋時,鐘離縣初隸淮南路,後屬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時由於金兵常南下在濠州一帶騷擾,開禧二年(1206年)曾一度把州治遷往定遠。
  元朝時,鐘離縣隸河南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安撫司。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興領導農民軍占領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張士誠奪去。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濠州又為朱元璋所有。次年,朱元璋改濠州為臨濠府。
  (三)鳳陽府(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鐘離縣為中立縣,同時在濠州西南鳳凰山南麓建中都。洪武三年因縣城北臨淮河,將中立縣改為臨淮縣,這是臨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臨濠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府治遷往新城,同時割臨淮縣的太平、清洛、廣德、永豐4鄉設鳳陽縣,洪武十九年將虹縣(今五河、固鎮一帶)南8都並入鳳陽縣。據《明一統志》記載,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鳳陽縣境內為鳳陽府治和鳳陽、臨淮二縣地。鳳陽府,明初直屬中書省,永樂元年(1403年)改屬南京。
  清順治二年(1645年)鳳陽府改屬江南省,康熙元年(1663年)改屬安徽省。乾隆十九年(1754年)將臨淮縣並入鳳陽縣。乾隆二十年,鳳陽縣屬安徽省鳳潁六泗兵備道,道員駐鳳陽。
  (四)鳳陽縣(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後,取消府的建製,鳳陽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21年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區,鳳陽縣屬第四專區。民國27年2月,府城被日軍占領,漢姦倪道烺在蚌埠組織“安徽省維新政府”,鳳陽縣直屬偽省府管轄,偽鳳陽縣政府設在蚌埠。民國29年“安徽省維新政府”改為“安徽省政府”後,設8個行政督察區,鳳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抗戰時期,府城、臨淮關等城鎮雖被日軍占領,但在廣大的農村和山區,在共産黨的領導下,先後建立了定鳳懷縣、鳳定嘉縣、盱鳳嘉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人民進行抗日鬥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占據府城、臨淮關等城鎮,並嚮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區發動進攻。民國35年8月,定鳳懷縣黨政機關,除留少數武裝工作人員堅持遊擊戰爭外,全部北撤,定鳳懷、鳳定嘉、盱鳳嘉等縣政府先後撤銷。民國36年元旦,蚌埠正式設市,從此蚌埠從鳳陽分離出去。
  民國37年,定鳳懷縣政府重新成立,民國38年1月16日,鳳陽解放,2月,定鳳懷縣政府撤銷,鳳陽縣人民政府成立,鳳陽縣屬江淮第四專員公署,4月改屬定遠專區,7月改屬滁縣專區。
  (五)滁縣管轄時期(1949年-1992年)
  1949年後,鳳陽劃歸皖北行署滁縣專區。後皖北、皖南行署合併重建安徽省,鳳陽劃歸安徽省滁縣專區。
  1956年,宿縣、滁縣兩專區合併成蚌埠專區,鳳陽縣屬蚌埠專區。1961年,蚌埠專區分為滁縣、宿縣兩專區,鳳陽縣屬滁縣專區。
  (六)滁州市管轄時期(1993年-今)
  1992年底,滁州市(地級)成立,鳳陽縣改屬安徽省滁州市。
  1992年2月6日至3月中旬,鳳陽縣進行撤區並鄉工作。整個工作分準備、實施、完善3個階段進行,3月中旬結束。5月9日,縣政府經請示滁縣行署同意,將總鋪鎮的大通橋、大王府、潘傢灣3個行政村劃歸府城鎮管
    1992年9月4日,縣政府研究决定,對撤區並鄉後規模過大的部分鄉鎮進行調整。調整新建的鄉鎮是:樓店鄉、亮崗鄉、二鋪鄉、宋集鄉、李二莊鄉、燃燈鄉。
    1997年,鳳陽縣面積1920平方千米,人口65萬,轄15個鎮、11個鄉:府城鎮、臨淮鎮、武店鎮、總鋪鎮、板橋鎮、大廟鎮、西泉鎮、殷澗鎮、紅心鎮、劉府鎮、大溪河鎮、門臺子鎮、小溪河鎮、黃泥鋪鎮、石門山鎮、梅市鄉、官塘鄉、曹店鄉、城西鄉、黃灣鄉、官溝鄉、燃燈鄉、亮崗鄉、周圩鄉、二鋪鄉、棗巷漁業鄉。縣政府駐府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683049人,其中:府城鎮64679人、臨淮鎮40394人、門臺子鎮 27771人、武店鎮26508人、西泉鎮35343人、劉府鎮33688人、大廟鎮23224人、殷澗鎮11074人、黃泥鋪鎮14889人、總鋪鎮 15495人、紅心鎮22567人、板橋鎮11563人、大溪河鎮14601人、石門山鎮10797人、小溪河鎮26155人、曹店鄉11412人、亮崗鄉13026人、周圩鄉11773人、城西鄉21858人、官塘鄉30956人、官溝鄉18358人、二鋪鄉14784人、黃灣鄉20459人、棗巷漁業鄉19769人、燃燈鄉11704人、梅市鄉12035人、宋集未批鄉7023人、樓店未批鄉26587人、李二莊未批鄉30333人、城南未批鄉 11325人、風陽山未批鄉8869人、花園湖未批鄉4683人、清塘未批鄉8376人、京山未批鄉9030人、江山未批鄉11941人。
     2006年底,鳳陽縣轄15個鎮、11個鄉:府城鎮、臨淮鎮、門臺鎮、武店鎮、西泉鎮、劉府鎮、大廟鎮、殷澗鎮、黃泥鋪鎮、總鋪鎮、紅心鎮、板橋鎮、大溪河鎮、石門山鎮、小溪河鎮、曹店鄉、亮崗鄉、周圩鄉、城西鄉、官塘鄉、官溝鄉、二鋪鄉、黃灣鄉、棗巷漁業鄉、燃燈鄉、梅市鄉。26個鄉鎮平均人口在2.8 萬人左右,其中有8個鄉鎮在2萬人以下,最小的石門山鎮衹有1.1萬人。
    2007年5月10日,省民政廳批復同意鳳陽縣將26個鄉鎮撤並為 14鎮1鄉:城西鄉、門臺子鎮、府城鎮整建製和臨淮鎮的山後街村委會、夫子郢村委會合併,設立新的府城鎮;曹店鄉、官溝鄉、劉府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劉府鎮;周圩鄉、亮崗鄉、大廟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大廟鎮;二鋪鄉、板橋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板橋鎮;黃泥鋪鎮和總鋪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總鋪鎮;石門山鎮、小溪河鎮、燃燈鄉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小溪河鎮;梅市鄉、紅心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新的紅心鎮;撤銷官塘鄉設立官塘鎮;撤銷棗巷鄉設立棗巷鎮;臨淮鎮更名為臨淮關鎮;保留武店鎮、西泉鎮、殷澗鎮、大溪河鎮、黃灣鄉。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從2007年4月開始至2007年6月中旬完成。調整後的15個鄉鎮平均人口由原來的2.8萬人增加到4.87萬人,其中府城鎮因合併原來的府城鎮、門臺鎮和城西鄉,人口由原來的6.9萬人增加到13.3萬人,達5萬人以上的有7個鎮。
中都文化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鳳陽在歷史上,古有“帝王之鄉”“明皇故裏”之名,今有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幹”發源地之譽,是“改革之鄉”。古今故事衆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目前遺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樓、竜興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傢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具有“東方芭蕾”稱譽的“鳳陽花鼓”,1955年應邀赴北京為國傢領導人匯報演出並獲奬,現如今已成為電視、文藝演出節目中的靚點。“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中都譙樓
自然資源
  氣候條件 境內處於中國東部濕潤季風區內,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淮河以北屬於暖溫帶,這樣兩種氣候之間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並無截然不同的界綫。處在北亞熱帶嚮暖溫帶漸變的過渡帶內,在氣候上就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其表現為終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同季,幹冷同期,無霜期較長,但雨量季節分配不均且略顯不足。
  土地資源 鳳陽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嚮南呈三級階梯逐級擡升,海拔12-340米,總傾斜度1/600。地貌為北部平原、中部高崗丘陵、南部淺山三種類型。1984年土壤普查資料:土地總面積292.43萬畝。其中:耕地157.5萬畝,宜林丘陵崗地58.4萬畝其中林地27.4萬畝、草地18.3萬畝,水域24.03萬畝,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9.9萬畝,未利用待進一步開發土地12.8萬畝。
  水資源 鳳陽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間。年內分佈: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
  境內有淮河、濠河、小溪河、板橋河、窯河、天河等8條河流,總長325.3公裏,年均過境水量264.78億立方米,其中淮河262億立方米。流域總面積1749平方公裏。
  全縣有鹿塘、官溝、鳳陽山、燃燈寺四座中型水庫和花園湖、月明湖、方丘湖、老塘湖四面湖泊,總庫容2.65億立方米;小型水庫134座和塘壩總庫容 6491立方米;建有固定機電排灌站155處,裝機129臺套、2.75萬千瓦,基本形成了引、蓄、提、防、排相結合的水利格局。
  較好的水資源和水利設施,不僅使農業生産旱澇保收面積占耕地65%以上,而且促進了水産業發展。鳳陽每年各種水産品産量達3萬噸以上,尤其是花園湖螃蟹個大味美,暢銷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江浙以及港澳地區。
  礦藏資源 鳳陽礦産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白雲石、金、銀、銅、鐵、錳、鉬、鋅等礦種達26種,其中石灰石、石英石遠景儲量分別為100億噸和50億噸,儲量、品位均居華東地區之首。目前,全縣從事“兩石”開採、加工、經營的企業300多傢,年産各種型號石英砂500萬噸、水泥300萬噸。
基礎設施
  鳳陽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城鎮建設標準逐步提高。完成了《鳳陽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建立了10平方公裏的鳳陽縣門臺工業園區,編製並實施了《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和《中國鳳陽新城》規劃,進一步優化城區環境,達到亮化、緑化和美化要求。
  交通運輸快速便捷。境內有京滬和淮南兩條鐵路經過70公裏,設立8個站點;省道101、307公路和合徐、蚌寧高速公路穿過縣境長度1720公裏;淮河過境50公裏,並設有臨淮船運碼頭,河道最深可通過吃水11米的船舶;鳳陽縣城距蚌埠機場20公裏、合肥130公裏、南京150公裏;縣鄉公路通車里程2500公裏,密度達 1.24公裏/平方公裏。
  電力能源建設具有優勢條件。鳳陽靠近能源大市淮南和淮北市,近年來完成了城鄉農村電網和城市電網改造,境內建有城西、西泉等四座110千伏安變電所,建立一批企業供電專用綫路,基本上滿足全縣工農業生産和生活用電需求。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利用“西氣東輸”管道經過本地的條件,抓緊實施天然氣項目工程。
  社會事業 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境內設有本科院校1所、專科學校2所、普通中學49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304所、幼兒園55所;醫療衛生機構有縣一院、二院和10所中心衛生院、25所鄉鎮衛生院,2003年鳳陽被列為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縣。通訊、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除有綫電話通村外,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全縣;有綫電視信號傳輸到千傢萬戶,文藝節目豐富多彩。金融、保險業協調進步。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文明祥和。
發展現狀
  鳳陽縣從實行農業“大包幹”以來,不斷調整産業結構,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確定並實施了“強化工業、調整農業、開發旅遊業、帶動發展第三産業”的總體戰略規劃,使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2004年縣生産總值41.9億元,一、二、三産業比達到24.6:42.4:33的水平,財政收入1.85億元,在崗職工工資908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45元。
  農業: 鳳陽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傢商品糧、瘦肉型商品豬生産基地縣,常年糧食總産量在60萬噸。為改變傳統農業,近年來,采取“公司+農戶”的辦法,以企業帶動千傢萬戶發展市場農業,建立50萬畝優質糧、2萬畝反季節蔬菜、3000畝食用菌、30萬頭瘦肉型商品豬、15萬衹山羊、5萬畝特種水産養殖等一大批種植和養殖基地,形成區域主導産業。同時,不斷加大培植農業品牌力度,“鳳寶牌等級面粉”、“鳳陽貢米”、“日月牌粉絲”、“恆裕牌醬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貢豬”、“東盾密度板材”等産品逐步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來越高。
  工業: 鳳陽工業在資源整合、資本運作中不斷強化經濟主體地位,個體、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竜頭骨幹企業。以竜陽公司、竜興公司、金星保溫瓶總廠、德力公司、臺玻公司、力諾公司、水泥總廠、染化公司、東盾木業、散熱器公司、科苑藥業、鳳寶糧油公司等企業為代表,全力打造鳳陽玻璃製品、水泥建材、輕工化工、木材加工、機械製造、醫療藥品、糧油加工等八大工業産業。2003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2.2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2.8%。其中鳳陽工業區大部分集中在鳳陽西部,水泥工業的稅收占很大比重,經濟的增長模式還有待於改進。據傳,有一傢民營水泥廠鳳陽水泥總廠要被一國營水泥公司收購。
  旅遊業: 自1991年以來,先後建成並開放了韭山洞、禪窟寺、竜興寺、明中都鼓樓、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臥牛湖和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等八個旅遊景點,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旅遊格局。組織了鳳陽一日遊、二日遊、鳳陽花鼓觀賞遊、蘇皖古跡精華遊、明朝三宮四陵遊等多條旅遊綫路,培育旅遊品牌,吸引境內外遊客。據統計,從1992年到2003 年,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6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8000多人次,門票收入3000多萬元,旅遊總收入1.58億元。
  商貿流通: 鳳陽商業行業齊全,網點遍及城鄉。蘇果、華聯、百大等大型連鎖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産品專營店先後進入鳳陽。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樓商業街每逢“獨山廟會”,商賈雲集,人流如織,一派繁榮昌盛景象。2003年全縣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9.26億元。
  總體來說,鳳陽雖然是早起大包幹的起源之地,但是由於包幹之後疏於對自身經濟的發展以致於在改革開放中的經濟發展落後。目前該縣首要解决的是經濟發展問題。
鳳陽名人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安徽鳳陽人,生於1328年,父母早逝,傢境貧寒,年輕時曾入寺為僧。1352年率衆投紅巾軍,參加元末的農民起義,攻下南京後運用“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壯大軍力,前後擊破陳友諒,張士誠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稱帝後半年,北伐軍攻剋大都,元亡。統一全國後,朱元璋采取加強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機構。廢除丞相製,設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調整軍事機構,推行科舉制度,加強法製。加強了皇帝的統治。
  朱元璋稱帝後,開始大肆誅殺有功之臣,並大興文字獄。對明初文化思想起了嚴重的束縛作用。
  朱元璋在位31年,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李善長】
  李善長(公元1314~1390年),字百室,鳳陽定遠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大臣。少年時曾經讀書,喜歡法傢思想。他為人機智多謀,善於推斷時事。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3年),投靠朱元璋,他勸朱元璋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的做法,以成帝業。從而受到朱元璋青睞,作為參謀,參預機要,組織饋餉,不斷被委以重任。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占太平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任大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封他為宣國公。後來朱元璋改製,以左為上,李善長於是成為左相國,居百官之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為帝,李善長被任命為左丞相。後為鬍惟庸案牽連被殺,終年七十七歲。
  【崔白】
  崔白,約生於1005年,卒於1074年,字子西,濠梁(今鳳陽)人。他除善畫花鳥外,亦工道釋鬼神,為神宗時宮廷畫傢。他註重寫生,作畫不打草稿。崔白的傳世作品有《禽兔圖》和《寒雀圖》,分別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禽兔圖》,絹本設色,畫中禽兔刻劃細膩工整,樹石坡草用筆勁逸老辣。《寒雀圖》,絹本設色,畫中一群寒雀飛鳴跳躍於枯樹間,形象逼真,活潑可愛。由於崔白及其弟子的畫用筆嚴謹輕靈,造型生動準確,與黃居 過分嚴謹刻板的畫風有着較大的區別,故《宣和畫譜》稱:“崔白、崔愨、吳元瑜既出”,“黃傢富貴”的畫格程式“遂大變”。崔愨係崔白之弟、吳元瑜係崔白弟子,其畫風都類似崔白,都是改變宋初以來“黃氏體製”的重要人物。
  【湯和】
  湯和(1326~1395) 字鼎臣。元末濠(今鳳陽)人。與朱元璋同鄉,初投郭子興,從朱璋璋 剋滁州,授官軍總管,從擊陳野先,降陳保,二取金壇、常州,任樞密院同僉。大破吳軍於 錫山。吳平,拜徵南將軍。與吳禎討方國珍。與廖永忠伐陳友定。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 執友定送京師。二年,從大將軍西徵,斬張良臣。翌年,以右副將軍敗擴大廓於定西,封中 山侯。四年,拜徵西將軍,與廖永忠伐夏。十一年,進土信國公,自解兵權,告老還鄉。卒 年70。追封東甌王,謚襄武。
  【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今鳳陽人)。元末參加朱元璋軍,為大將軍。他率兵功剋大都,平吳伐北,功勳卓著,被封為信國公、魏國公,朱元璋曾贊其“出將入相,纔兼文武世無雙。”他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鐘山北麓。
  【駱國忠】
  駱國忠,鳳陽人。初陷於粵匪,授偽職,知賊必敗,陰圖反正。常熟久為賊踞,福山與狼山夾江對峙,賊設屯以扼後路,國忠任城守。同治元年,李鴻章莅江蘇,兵威日振,國忠因水師遊擊周興隆舉城剃發降。鴻章令興隆、國忠選驍健萬人,分守水陸要衝,以防蘇州竄賊。福山守賊鬍經元、江勝海原約俱降,國忠遣人召之,比至福山,不得入。國忠夜率兵往,令其弟國孝攻其南,自與興隆攻其北,斷賊登舟之路,槍殪賊將侯得竜,賊舟師遁走。經元、勝海殺賊渠數人,率所部出,與國忠合。國孝越重壕毀賊壘;興隆等分兵盡拔許浦、白茅、徐涇諸壘,賊將錢壽仁亦自太倉率所部二千詣鴻章降。總兵鞠耀乾率師船泊徐涇,千總袁光政入城助守。
  【陳學孟】
  陳學孟(公元1896年—1983年),鳳陽人。1955年農業合作化高潮中陳學孟因辦農業高級社成績顯著,被譽為“合作化的帶頭人”,毛澤東主席亦予贊揚,並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之後,他分別當選為第三屆人代會代表,第九次黨代會代表。他在1968年至1971年,任中共安徽省委候補委員、省革命委員會委員。他為人民工作幾十年,從沒有白吃過群衆一頓飯,沒占用過公傢一根草。他一生受到毛澤東主席多次接見,受到國傢多次表彰和奬勵。
鳳陽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裏,山因地暖多産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遊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絶,其(石)形如器物甚衆,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志雲:其“後為峻崖,遊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仿佛進了仙境
  韭山洞
  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傢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鬱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臥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捲:那一簇簇蒼鬆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臺春漲
  釣臺又稱莊惠釣魚臺,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裏之內,水天一色,唯釣臺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緑波揚。紛紛白鷺衝天起,蕩蕩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臺春漲的詩句。 乾隆《鳳陽縣志·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臺春漲”為:釣臺四面環水,臺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臺上垂柳搖曳,掩映茅捨;青山緑水襯托着釣臺,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衹,晨啓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墻,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絶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 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竜興晚鐘
  竜興晚鐘 ,竜興指竜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鐘亭內懸挂大鐘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鐘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鐘的頂部鑄有一對似竜非竜的奇獸,傳為竜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鐘”,其聲響徹雲霄,竜興寺衆僧隨着鐘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鐘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裏,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鐘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竜興晚鐘”,稱為鳳陽八景之三。 建國後,鐘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鐘幸存。後來鐘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竜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挂洪鐘於竜興寺,供遊人觀賞。
  竜興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傢的寺廟,被稱為聖廟。96年重新修建,舉行開光儀式,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地的知名寺廟主持雲集鳳陽。鳳陽大小旅店、賓館全部爆滿。與鳳陽臨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檔賓館客房也被預定一空。朱元璋戎馬一生,從沿街乞討的乞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極其具有歷史價值,對我們後輩大有益處。通過這個欄目的介紹,讓諸位網友真實的走近朱元璋,瞭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創建的偉業,還有有關朱元璋的歷史傳說。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竜。登樓而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俯瞰鬧市,萬千景物,歷歷在目。乾隆《鳳陽縣志》繪此為“鳳陽八景”圖之一,名曰“譙樓歸市”。 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近年來,鼓樓基座四周已是鬧市區中的“廣阔天地”,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裏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遊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遊於濠上,衹見一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後人為紀念莊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臺,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臺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一。
中都旅遊
  【狼巷迷𠔌】 狼巷迷𠔌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南部,韭山國傢森林公園和省級鳳陽山風景區的東端,距離縣城35公裏,總面積約9平方公裏。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𠔌三個景區,裏面有苗寨、塔林、禪窟寺、玉蟹泉、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天石、瘦人𠔌、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處。整個風景區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緑色生態為重點、石灰岩溶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狼巷迷𠔌【韭山洞】 韭山洞洞鳳陽縣城南三十公裏處,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的《水經註》中已有記載,並留下多處唐宋題刻。朱元璋初起義兵時也曾據山屯兵,並在洞內外留下衆多古跡.
  明皇陵【明皇陵】 位於鳳陽西南十五裏,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建,薦號英陵,旋改皇陵。皇陵雖非帝王之陵,即“宮闕殿宇、壯麗森嚴”,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其間享殿具備,殿左右廡、宮廳、直房、神廚、宰牲廚、酒房等數百間,金門、紅門、欞星門數百六,禦橋、紅橋、水關數十座,碑亭、兩祠、祭祀署、鋪捨數十間,鬆柏數百株,石人石馬數十對,神道總長253米。石像生32對,刻工精細,姿態紛呈,威武莊嚴,栩栩如生。“石像生數量之多,為歷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藝術風格絶妙,堪稱上承宋元,下啓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精品。
  皇陵碑位於神道南端西側,東50米外為無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條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書《大明皇陵之碑》,下為雲朵。碑文係朱元璋親撰,記述了他自己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奪取大明江山的全過程,闡明昌運興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豐富,膾炙人口。
  【明中都城遺址】 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陽縣城的西北隅,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發祥地鳳陽所營建的一座卻於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為顯示其新王朝的威勢,開始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大興土木,在鳳陽營建中都。“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製”,以《宮皇圖》為模本,設置“行工部”,其“規模之大、規製之盛、工藝水平之高,實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約30公裏,設四門,每座城門以內都有一條筆直的幹道,縱橫交錯。中間一道為禁垣,周長7.85公裏,平面呈長方形,四面設4門。即南曰承天門、北曰北安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禁垣以內為寬約80米的護城河,被護城河環繞的纔是內城,即皇城;皇城周長3.68公裏,平面近方形,占地84萬平方米;皇城墻高15米,全為長40、寬20、厚11釐米的特製大磚所砌。在中都城內十分明顯地存在着一條縱貫全城南北的中軸綫。這條中軸綫南起外城的洪武門,北到外城的正北門(未建成),全長近7公裏。中都城內的各種建築無不規整對稱地排列在這條中軸綫的兩側。居中者為三大殿,其左、右分別為東、西二宮,嚮兩翼分別為文華、武英二殿。其前為奉天門,後為後三宮。皇城午門以南,左為中書省、太廟,右為大都督府,御史臺、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作”。後因取材建竜興寺、歷戰火等原因,城墻及宮殿被大量毀壞,至20世紀70年代初,僅剩殘存的午門、西華門臺基及1100米長的城墻,但察其規模佈局和遺物、遺跡仍十分壯觀。
  中都城遺址【鼓樓】 又稱中都譙樓,位於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鐘樓相距六裏,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綫的兩側。 鼓樓由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絶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 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傢旅遊局授予AAA級旅遊景區。
  鼓樓自明代開始就成為鳳陽一道靚麗風景,清朝以後,“譙樓歸市”更成為鳳陽八景之一。鼓樓風景區環境優美,四周仿古建築與新建的鼓樓廣場相協調,32棵香樟樹緑蔭濃濃,更加襯托出鼓樓的雄偉、高大、古樸。
  【竜興寺】 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傢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傢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着淵源關係,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窟寺【禪窟寺】 中華名剎之一。 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裏處的三峰山。地處江淮丘陵的東端,占地8.5平方公裏。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初名桃花寺。據傳,西王母賜給漢武帝蟠桃時,途經此地撒下樹種,寺成之後,因滿山桃花盛開,豔麗怡人,故名。後隨朝代更迭,此寺幾易其名。宋代,一代文豪蘇東坡慕名到此一遊,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該寺背倚峭壁懸崖,面對峽𠔌幽澗,終年溪流淙淙,到處茂林修竹、奇花異草,生態環境良好。主要景點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禪窟洞、蟠桃園等。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題刻。據初步考證,現存石刻17處,其中,出於唐刻4處,宋刻7處清刻4處,未署朝代的1處,字跡已剝蝕的1處。這些石刻多為紀遊紀事之作,或題泳、或題名,風格各異,真、草、隸、篆,應有盡有。其中最具盛名者,當首推蘇東坡的“玉蟹泉”三字。
  【小崗村】 位於鳳陽縣東部,距縣城40公裏,隸屬小溪河鎮,由小崗、大嚴兩個自然莊組成,距京滬鐵路5公裏,省道307綫13.5公裏,明光、臨淮兩個淮河航運碼頭20余公裏,現有108戶人傢,476人,勞動力18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0人,其中大學文化5人,耕地面積1800畝,人均耕地4.85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為1070畝。
  1978年12月,小崗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顆紅手印,搞起了“大包幹”,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崗村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1993年,小崗自然村與另外一個自然莊——大嚴村民組合併在一起成立為小崗村。
  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小崗村全面加強了道路、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小崗村創造良好的投資和發展環境,並全面實施了改水改厠和緑化美化工程,建起了“大包幹”陳列室、村民圖書閱覽室、檔案室、衛生室、有綫廣播電視、農民科技文化學校和一座完全小學。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
英文解釋
  1. n.:  Fengyang County
近義詞
鳳陽
相關詞
行政區劃地理鄉鎮鬆山區抗日戰爭陸軍中將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閻錫山晉軍
安徽淮南市鄭州人物牡丹????業公司????務管理局
包含詞
鳳陽縣門臺鳳陽縣賓館鳳陽縣劉府
鳳陽縣山後村鳳陽縣中醫院鳳陽縣兩雜場
鳳陽縣實驗小學鳳陽縣????務管理局鳳陽縣鳳凰水泥廠
鳳陽縣勝利水泥廠鳳陽縣江山苗圃場鳳陽縣白雲山林場
鳳陽縣鹿塘養殖場鳳陽縣大銀山林場鳳陽縣竜興玻璃有限公司
鳳陽縣中原石英砂有限公司安徽省鳳陽縣製藥廠安徽省鳳陽縣衛生防疫站
鳳陽縣皇陵示範繁殖農場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鳳陽縣第一人民醫院
安徽省鳳陽縣御膳油脂安徽省鳳陽縣裴氏礦業有限公司鳳陽縣鳳寶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棗巷鎮張開大廟鎮張開官塘鎮張開臨淮鎮張開臨淮關鎮
張開府城鎮張開板橋鎮張開紅心鎮張開黃灣鄉張開武店鎮
張開西泉鎮張開總鋪鎮張開小溪河鎮張開大溪河鎮張開梨園鄉
張開官塘鄉張開棗巷漁業鄉張開劉府鎮張開殷澗鎮張開曹店鄉
張開官溝鄉張開周圩鄉張開亮崗鄉張開二鋪鄉張開梅市鄉
張開燃燈鄉張開城西鄉張開石門山鎮張開黃泥鋪鎮張開門臺子鎮
鳳陽師範學校鳳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