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鄉鎮簡介
羅河鎮距廬江縣城南37公裏,毗鄰樅陽、桐城二縣市。全鎮轄20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面積81.9平方公裏,人口4.5萬人,耕地3.4萬畝。羅河鎮水陸交通便捷,境內資源豐富。廬樅公路橫穿全鎮,與合銅公路呈“丁”字型相接,構築了羅河與外界相聯的公路網。羅昌河經白蕩湖入長江,自古就是水路運輸的主航道。境內礦産資源豐富,其中羅河鐵礦、大包莊鐵礦因儲藏量大、品位高被載入中學地理教科書,聞名遐邇。旅遊景觀獨具特色,其中弱母子陵坐落在新生村,占地面積1.5平方公裏,石碑萬餘塊,別具一格,遊人絡繹不絶。
自古以來,羅河鎮就廬南的邊陲重鎮,是本縣南去樅陽要道,素有“魚場”“米市”之稱。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羅河鎮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經濟快速發展。2000年社會工業總産值3225萬元,農業總産值4508萬元,財政總收入4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隨着經濟的發展,該鎮步入協調發展的軌道。羅河鎮行政區劃圖
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漸趨合理,種植業依照“壓糧、擴經”的思路實現了快速發展。推廣種植的1萬畝紅籽打瓜、2萬畝優質油菜、5千畝高産地膜覆蓋花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全鎮大力提倡種草養鵝,全面實施“四個一”工程:即一個農戶,種一畝草,養一百衹鵝,增收一千元,形成養殖業的適應規模發展。
竜頭企業和集體、個體經濟協調發展。皖江白鵝公司成為該鎮産業化的竜頭企業,在它的動和輻射下,該鎮走上公司+農戶,産、供、銷一條竜的農業産業化之;廬江紙業有限公司、卉森公司等一大批集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為工業富鎮做了積極的貢獻。基礎設施日趨完美。全鎮鋪築了60余公裏的砂石公路,2公裏街區水泥路面,形成縱橫交錯的道路網絡。郵電、供電、供水、市場配套設施完備,擁有日産2000噸的自來水廠和羅河大市場、畜禽市場等批零市場。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教育通過“兩基”達標驗收;有綫電視、無綫調頻廣播覆蓋全鎮;文明創建有聲有色;綜治、信訪工作得到加強,社會經濟環境穩定。
自然資源
羅河鎮境內資源豐富,尤其是礦産資源,水資源和交通資源。
羅河鎮的礦産資源不僅種類多,而且部分礦藏儲量很大,已發現的有磁鐵、硫鐵、銅、高嶺土、明礬、葉蠟石、石膏等,最大的礦床有羅河鐵礦床和大包莊硫鐵礦床。羅河鐵礦床在羅河鎮店橋社區和東風村境內,主要是磁鐵礦,礦藏儲量位居全國前列;大包莊硫鐵礦床在羅河鎮竜西村境內。2005年,羅河鐵礦和大包莊硫鐵礦相繼由安徽省馬鋼公司和湖北省黃麥嶺集團投資分別投資13億元和3億元資金開採。
羅河鎮的水資源以張院水庫為代表。該水庫又名青山湖,是廬江縣唯一的一座以灌溉為主,防洪養魚為輔的中型水庫,總庫容1360萬方米,正常蓄水量900萬立方米,受益農田2萬畝。水庫坐落於羅河鎮姚山村境內,位於青山之間,山色空蒙,水光瀲灧,景色宜人,是旅遊休閑和和垂釣的好去處。
羅河鎮境內的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達,省道合銅公路和合銅高速均貫穿全境,合銅高速公路在該鎮境內還設有出入口,由此通往著名風景區浮山的浮白路已經竣工。羅河鎮做好道口經濟大文章,利用交通優勢發展加工、修理、餐飲和旅遊等第三産業,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
歷史沿革
地處大別山餘脈、廬江縣南部邊沿,南與樅陽縣山水毗連,可謂是廬江縣的“南大門”。
據宋《元豐九域志》載: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羅、陽兩姓首闢魚場,得名羅陽,又名羅場。熙寧三年(1070年),羅場被列為廬江縣6鎮之一。元代羅河改道穿街下樅陽白蕩湖入江,河街互舉,名為羅昌河,簡稱為羅河。鎮因河而名。鄉因鎮而名,古鎮羅河歷來是羅河鎮政府所在地,是廬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末該鎮有141戶、365人;民國年間有261戶、576人;1985年為1274人,其中非農業戶口1212人。
古鎮羅河,原有復興街、小峒口街、大峒口街3條主街道。街道寬約3至5米,都是青石條鋪成,青石條上被獨輪車或板車碾出了深淺不等的槽溝,印證了古鎮的年代久遠。街道兩邊都是店鋪民居,青磚小瓦風火墻,呈現出江南徽派建築風格。街道傍河而建,每逢端午節,河道內舉行竜舟競賽,熱鬧非凡。一橋貫通東西街。康熙二十八年,九華山僧人法塵募修勝因寺,並建有長25米、寬5米之羅陽石橋。橋下有3孔,全是條石拱成,橋面上是一丈多長的麻石條鋪就,兩旁是石欄桿。平日橋面兩旁擺着零星散賣水果、甘蔗、油條、麻花等攤點。每逢春天發水季節,上遊湍急的河水都要從橋面上漫過,橋東、橋西的行人衹有赤腳趟着水過橋。新中國成立後對大橋進行了多次改造,1985年,羅昌河闢為羅河鎮內河,根治了水患。1986年,新建的羅河大橋長40米、寬8米,廬樅公路穿街跨橋通達縣內外,水陸交通方便。古鎮上過去還建了3座雄偉壯觀的宗祠,許傢祠堂建在小峒口街,張傢祠堂建在復興街,朱傢祠堂建在大峒口街。解放後,張傢祠堂成了人民公社、鄉政府的辦公場所,祠堂成了開會的大禮堂。許傢祠堂和朱傢祠堂改成了糧站和倉庫。當時當地流傳着一首民謠:“一許二張三朱四汪,上到大峒口,下到塘櫪崗。”表達了羅河鎮許、張、朱、汪4大姓氏人口衆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羅河集鎮改造步伐較快。街道進行了拓寬,40米寬的水泥路取代了原來的青石板路,高樓商廈鱗次櫛比,取代了過去的商店和民居,許多古建築已被拆除,所剩無幾。
古鎮羅河,歷來街市興盛,經濟活躍,明初江南徽州等地移民經商,多從貴池過江經羅河中轉。清初,涇縣、旌德、太平3縣商賈來此開店設鋪,店鋪大多經營紙張、瓷器。清光緒年間,商傢闢農歷每旬一、四、七日為集市日,民國年間興起秉燭夜市和露水早市,成為廬南魚糧和土紡織交易市場。方圓百裏都來此趕集,每逢集日,趕集的人山人海,成千上萬。貨物車載船裝,肩挑手拎,街頭巷尾,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新中國成立後,機織布取代土布,土布市場蕭條,新興的工商業崛起。1985年有糧食油料加工廠、織布廠、織帶廠、供銷社、合作商店12傢,個體手工業、商業66傢,農貿市場上有竹、木、禽畜、糧油、水産等貨物。羅河歷來人口多、土地少、勞力資源豐富。成千上萬能工巧匠到江南和外地做手藝、做生意,加之徽商的進入,徽商精神的傳播,從而培育了羅河一大批新徽商。現在羅河有幾萬人推銷“海神”的隊伍,活躍於全國各地。還有許多在北京開店和為江、浙、滬推銷工商業産品的推銷員。市場營銷學運用得恰到好處,惟妙惟肖。
古鎮羅河的文化底藴深厚。千年來,一直受到桐城文風的影響,羅河讀書人比較多。現今每年中考、高考,都位列全縣前茅。鄭傢驥、鄭傢駒同為清末秀纔,辛亥革命後,傢驥在家乡羅河鎮創建羅溪小學,任廬江縣教育會會長、縣督學、縣立第三高等小學(今泥河小學)校長。傢駒曾任羅溪小學、集成女子小學校長及縣立初級中學學監、縣教育局長,協同創辦廬江縣立初級中學和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掩護、支持親友及進步人士從事革命活動。
古鎮羅河,名勝古跡頗多。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民國十九年六月四日,爆發了羅傢嘴武裝暴動,這次武裝暴動是在中共桐城縣委、七架橋區委領導下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的一次英勇嘗試,它在桐廬兩縣革命鬥爭史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羅傢嘴暴動前夕,七架橋地區在民國十七年四月就建立了中共組織。民國十八年春,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深入該地區達3個多月,幫助發展中共黨團組織和建立農民協會,建立中共七架橋區委和七架橋區農會,有會員1千多人,為暴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革命培養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中共廬江特區黨組織領導成員之一的鄭曰仁,在青年時代受進步思想的影響,於民國十二年任浮山中學教師時,會同黃鎮、周新民、朱錦銘等進步教職員工購買進步書刊,積極籌辦浮山圖書館,嚮師生傳播進步思想。在距羅河集鎮2公裏的新生村鳳凰山腳下有一座母子陵,與樅陽縣錢橋鎮隔河相望,占地100多畝,是民俗文化遊的好去處。陵園內有大小亭臺8座,各類碑石10萬塊之多。整日香火繚繞,香客不絶。羅河鎮境內,還有黃山寨、蓮屏庵、青山湖等諸多旅遊景點,令人留連忘返。羅河除了有豐富的物産以外,還有寶貴的礦産資源,羅河鐵礦曾載入中國經濟地理教科書,如今,正在招商引資,着手開採。
旅遊資源
江北小黃山——黃山寨
黃山寨不在黃山,在廬江縣的最南端。沿合銅公路或者合銅黃高速公路,途經鮑店時均可見到,衹是匆匆來往於城市之間的過客們熟視無睹罷了。若登山,須從慄樹棵下車,走上四五華裏山道,黃山寨便呈現於眼前了。
山衹有四百米高,大約走上半小時路程,清風傳過來的聲音大意要我們堅持住,到達山頂就涼快了。此時,我們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從半山腰至山巔雖然有路,但十分陡峭,幾經周折,終於到達山頂。回視四周,則青山環繞,綿延起伏,蔚為壯觀。半空中投下斑駁的雲影,看起來就像晾曬的巨大的咖啡色毛毯,青黑相間,別有一番韻味。
青山湖
青山湖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千頃竹海、萬畝鬆濤之中。四周群山環抱,古剎林立。聞名遐邇的浮山、黃山寨與青山湖情侶相伴,相映成趣。蕩槳湖中,垂釣岸邊,帶有富氧離子的清風迎面而來,使人心曠神怡。
行政轄村
高潮村 章院村 積慈村 七橋村 新化村 鄭灣村 茶亭村 羅咀村 天官村 橋東村 墩子村 萬豐村 新建村 新生村 隴東村 竜西村 東風村 二裏村 三橋村 楓樹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4141男22653女21488家庭戶戶數10792家庭戶總人口(總)43974家庭戶男22538家庭戶女214360-14歲(總)120690-14歲男63510-14歲女571815-64歲(總)2938915-64歲男1504315-64歲女1434665歲及以上(總)268365歲及以上男125965歲及以上女142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3676 |
|
羅河鎮原名羅昌河,始建於宋代,為廬江治下老六鎮之一。據光緒十一年《廬江縣志》載,羅昌河當作“羅場”,至今約有600多年歷史。後歷經變更,至1992年正式設立建製鎮。總面積11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2767畝,轄11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68032餘人。如今,集鎮面積已有5平方公裏,人口近萬人,構成了以街市、集市、專業市場三位一體的市場體係,每逢集日,車水馬竜,商品豐富,人數超萬人,成為廬江、桐城、樅陽三縣邊境商貿重鎮。
鎮內名勝古跡蓮屏庵遠近聞名,溪水清澈秀美,林木繁茂,青山湖和七橋水庫水碧山青,美景天然,是旅遊休假、垂釣泛舟的理想去處。以宏揚中國孝道文化,突出體現助人為樂為主題的母子陵,深得當地人的頂禮膜拜。衆多墓碑集中可謂世界之最。
誠招四海賓朋,廣交天下朋友。熱情、純樸、豪爽的羅河人竭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考察、洽談、合資、合作、觀光。你發財我發展,攜手共創羅河美好的未來。 |
|
- : Luohe Town
|
|
羅河 |
|
二裏村 | 新生村 | 三橋村 | 新化村 | 竜西村 | 高潮村 | 茶亭村 | 橋東村 | 楓樹村 | 萬豐村 | 七橋村 | 鄭灣村 | 章院村 | 積慈村 | 羅咀村 | 天官村 | 墩子村 | 隴東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