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安徽 >巢湖 > 无为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Wuwei County
  邮编:238300 代码:341422 区号:0565
  拼音:Wú Wéi Xiàn 英译:Wuwei County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2449平方千米。总人口141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9个镇、4个乡: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汤沟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白茆镇、高沟镇、福渡镇、泉塘镇、红庙镇、赫店镇、鹤毛乡、十里墩乡、昆山乡、洪巷乡。县政府驻无城镇。
  
  西北部有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沙洲区。境内河流如网,沟塘密布。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70.5毫米,年均气温15.8℃。土特产有无为板鸭。
  
  淮南铁路、合芜铁路经过县境东北端二坝镇,208、227、319省道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商周文化遗址、汉墓群、黄金塔、米公祠、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泊山洞等,纪念地有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地理位置 Location
  无为县地处皖中,属巢湖市管辖,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公里,距马鞍山市90公里,距南京市120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面积2433平方公里。她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皖赣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两座大桥为无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筹建中的江北高速、庐铜铁路、无为长江大桥将再添一道绚丽的彩虹。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41万(2008年底),邮政编码238300,行政区划代码341422,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辖19个镇、4个乡。
  19个镇: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埠镇、开城镇、严桥镇、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雍镇。
  4个乡: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
建制沿革 History of establishment
  无为县历史悠久,无为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晋太康元年(280)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属豫州。太元(376-396)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属南谯郡蕲。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民国元年(1912)4 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民国3年6 月属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7月属第五专署,10月属第三专署。民国29年4 月属第一专署 。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从此,无为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 个县行政区和1 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县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以其辉煌业绩载入史册。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 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 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1996年,无为县面积2413平方千米,人口132.5万,辖18镇17乡: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汤沟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土桥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仓头镇、白茆镇、河坝镇、福渡镇、雍南乡、太平乡、红庙乡、六店乡、赫店乡、泉塘乡、鹤毛乡、洪巷乡、高沟乡、尚礼乡、建国乡、昆山乡、百胜乡、十里墩乡、黑沙洲乡、三汊河乡、凤凰桥乡。县政府驻无城镇。
    1997年,撤销泉塘乡,设立泉塘镇。镇人民政府驻泉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252081人,其中(23个镇、12个乡):无城镇126002人,襄安镇54026人,二坝镇31725 人,汤沟镇23715人,陡沟镇30947人,石涧镇42219人,严桥镇35456人,开城镇36105人,蜀山镇29946人,土桥镇24640人,牛埠镇33012人,刘渡镇39521人,姚沟镇34622人,泥汊镇61586人,仓头镇29703人,白茆镇67314人,河坝镇26302人,福渡镇24051人,泉塘镇36201人,雍南镇19746人,赫唐镇38475人,百胜镇25820人,尚札镇 29218人,太平乡25872人,红庙乡38286人,六店乡21398人,鹤毛乡22530人,十里墩乡35402人,黑抄洲乡13708人,建国乡 20915人,昆山乡32740人,洪巷乡41681人,高沟乡43697人,三汊河乡31622人,凤凰桥乡23878人。
    2001年8 月,无为县面积2450平方千米,辖24个镇、11个乡:无城镇、二坝镇、雍南镇、汤沟镇、河坝镇、陡沟镇、福渡镇、仓头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赫店镇、泉塘镇、蜀山镇、土桥镇、牛埠镇、刘渡镇、襄安镇、姚沟镇、泥汊镇、白茆镇、高沟镇、百胜镇、尚礼镇;红庙乡、六店乡、鹤毛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黑沙洲乡、三叉河乡、风凰桥乡、建国乡、昆山乡、太平乡。共有713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
    2004年,无为县乡镇由35个调整为31个。 2004年底,无为县辖22个镇、9个乡:二坝镇、泉塘镇、严桥镇、福渡镇、开城镇、无城镇、襄安镇、汤沟镇、陡沟镇、石涧镇、蜀山镇、土桥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仓头镇、白茆镇、红庙镇、赫店镇、高沟镇、百胜镇、昆山乡、六店乡、凤凰桥乡、太平乡、鹤毛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黑沙洲乡、三汊河乡。
    2005年,无为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巢湖市人民政府12月6日批准巢政秘69号)将原31个乡镇调整为23个乡镇。撤销仓头镇、三汊河乡、凤凰桥乡、黑沙洲乡、太平乡、百胜镇、土桥镇、六店乡。调整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埠镇、开城镇、严桥镇的行政区域。一、将仓头镇整建制并入无城镇。镇政府驻无城。二、将三汊河乡整建制并入汤沟镇。镇政府驻汤沟。三、将凤凰桥乡整建制并入陡沟镇。镇政府驻陡沟。四、将黑沙洲乡整建制并入白茆镇。镇政府驻小江坝。五、将太平乡整建制并入石涧镇。镇政府驻石涧埠。六、将百胜镇整建制并入蜀山镇。镇政府驻蜀山。七、将土桥镇整建制并入牛埠镇。镇政府驻牛埠。八、将六店乡的六店居委会和竹山、独山、南闸、西都、保胜、石山、六峰、新胜、河山、孙桥、六店、瓜棚、毛公、高王14个村委会并入开城镇。镇政府驻开城桥。九、将六店乡的尚礼居委会和大泉、湖塘、沿河、赵魏、象山、福泉、坳口7个村委会并入严桥镇。镇政府驻严家桥。十、保留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等14个乡镇。
    2005年底,无为县辖19个镇、4个乡。
经济概况 Economy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4亿元,连续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3.6%;财政收入13.3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县级第四位,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45%。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成就奖第一名。
社会事业 Social cause
  无为特种电缆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20家、16项,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省级示范中学2家,市级示范中学3家,国家级教师培训学校1家。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医疗和卫生防疫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5.1万户,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米公祠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县档案馆藏量跃居全省县级第一位。文明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2006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8861元、3302元。
县镇建设 Build towns
  一是加快无城建设。坚持“扩张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加快无城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新区开发上,按照城市“中心北移“的规划要求,2001年,县委、县政府机关退出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在新区新建了办公大楼,将旧址用于商业开发。围绕新区的发展,先后新建金塔路、凤河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20万人。在旧城改造上,着力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城市品味。人民广场、农文化广场、状元桥一大批重点市政工程相继竣工,污水处理、长江引水、管道天然气等配套工程相继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投资3000多万元,按照规划逐段建设环城河景区,使之成为环绕无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举全县之力抓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对外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建成了通江大道、二军路、高新大道等骨干交通工程。特别是高新大道的建成通车,使无城至高沟的工业走廊初显趋形。在抓好骨干公路的同时,不断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利用省“村村通”试点县的机遇,两年建设乡村公路344公里。
工业概况 Industry Overview
  一是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27家,其中华菱、华海两家企业突破10亿元,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6家, 17家企业跻身2005年度全省中小企业100强。
  二是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全县已形成电线电缆、羽毛加工、医药及医用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同时,随着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上海华谊集团安徽化工园区、二坝船舶工业园的建成,化工、造船又将成为工业支柱。2006年,主导产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招商引资、“凤还巢”、企业增资扩模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县工业投入保持强劲增势。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0.1亿元,增长1.02倍。
  四是民营主体不断巩固。截至2006年末,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710家,注册资本64.1亿元。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分别达53.2亿元、5.3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4%和71%。14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200强,3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纳税100强。
物产资源 Property Resources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各种资源丰富。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铀、铅、锌、石灰岩、陶土、粘土、矿泉水、石英砂、萤石、明矾石、花岗石、硬石膏、方解石、江砂等;其中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石油储量2亿吨以上,天然气350亿立方米以上,铜200万吨,铁1000万吨,硬石膏2亿吨以上。目前已开采的11种,待开采的7种。矿业开发是该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集中分布于昆山、牛埠、鹤毛、蜀山、太平等13个乡镇。全县共有持证矿山129个,其中煤矿29个,铜矿3个,矿泉水厂1个,石灰岩开采及加工矿山企业50个,轮立窑厂45个,陶土矿1个。全县矿业从业人数近万人,年总产值达亿元,年利润千万元以上。
  农林土特产品主要有:荸荠、田藕、席草、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鹅、鸭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珍珠、无为板鸭、无为纱灯等更是全国闻名。荸荠和田藕是无为传统农产品,是我省重要生产基地。近来通过本县兴办的天泉食品公司和华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后外销和出口,深受客户欢迎。席草系由江浙引进种植,经过4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席草重点产地之一,襄安镇为席草集散地。水产品中,长江三鲜、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等产于长江和四通八达的内河,因其品味高、产量少而闻名各地。无为板鸭以色泽金黄,油而不腻,味美可口的特色驰名全国,制作历史有20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县数万劳务人员外出加工销售无为板鸭,销路很好。剔墨纱灯是无为县闻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静首创,慈禧60大寿时,派人专至无为征选纱灯,万寿节时挂在大厅,“玲珑精巧”。解放后,国庆10周年时,无为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产业现状 Industry Status
  无为历史上是个传统农业大县,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质量较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无为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县经济的轻型升级。
  近年来, 无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布局区域化。全县已基本建成沿江内圩40万亩棉油,西南、西北圩畈区60万亩水稻,沿江洲地20万亩蔬菜,西南圩畈区15万亩水生经济作物,沿堤与丘岗地区千万只草食型畜禽,江河水网地区20万亩特种水产等六大区域化生产优势产业带,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六大主导产业分别成为国家和全省优势产业带重点开发产业。农业生产标准化。目前,全县已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2个;认证13个省级、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数量位居省、市前列。2005年,我县被授予“全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农业经营产业化。依托露仙、光明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各类粮棉油加工企业100多家。目前,全县共拥有5家省级、21家市级、32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1600多万美元,带动农民近10万户。
改革步伐 The pace of reform
  无为改革似火,开放如潮。八方人气在这里聚集,上新项目、搭新载体、造新氛围、创新效益,在率先中当先,在争强中为强。全面贯彻东向战略部署,打造沿江经济带,实施工业强县、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城镇辐射、项目拉动“五大战略”,发展民营、园区、劳务、资源、配套“五个经济”,狠抓化工、电线电缆、医药、船舶制造、羽毛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八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在皖中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和美好画卷正在变为现实。
  无为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市率先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供销系统顺利完成6家企业改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249人;粮食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分流4719人。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全县乡镇由31个减少到23个,机关在编人员由829名减少到633名,清退自聘人员501人。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81人。全面启动工伤保险和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提高了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中心的扶贫开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00万元。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扎实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了一些突出信访问题。大力开展“平安无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无为名人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李辛白 (1875~1951),原名修隆,字燮枢,晚号水破山人。湖陇乡人。清末拔贡。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1904年参加柏文蔚、陈独秀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次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为推广白话文做出重大贡献。1911年11月任芜湖军政分府民政长。不久在芜湖创办《共和日报》。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厅长。1913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1917年1月任北京大学庶务主任。两年半后任出版部主任。编辑出版了介绍俄国革命和工人运动方面的书籍及《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月刊》、《每周评论》、《新潮》等重要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赶印的2万份《五四运动宣言》,是5月4日当天发出的唯一传单。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被捕。他积极参与各种渠道的营救活动,曾和王抚五教授代表北大教职员前往探监和慰问,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怀陈独秀》的白话诗。李辛白于1919年8月在北大创办的《新生活》周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型通俗刊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都积极为该刊撰稿。仅李大钊一人就在该刊发表了60多篇文章,在国内及日本、南洋等地拥有较多的读者。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传闻将通缉李辛白等人。李辛白遂避居夫人刘冰仪的故乡——贵池县。1927年秋,到南京私立安徽中学教国文。次年初,创办《老百姓报》。1930年底回家乡无为,和王鹤天创办“尚实学社”。1933年到宣城中学任教。2年后,任徽州中学校长。1937年8月,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1938年3月,为省动委会首批会员。8月,举家避难于山区梨村,稍定后,开办塾馆,免费为村童破蒙。次年开办南庄学院。1940年始,先后在休宁女子中学、安徽中学、建国中学、右任中学、省立高等农业职业学校、安徽学院、昭明国文专科学校任职、任教。1949年春,因病辞职,在贵池家中疗养。1951年7月病逝。
  戴安澜 (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周彬 1942年生安徽无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黄山书画院副院长合肥中日友好美术馆馆长安徽省黄山画会秘书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尤月林 1974年生,笔名:沫女千,业内尊称:商皇太子。安徽省无为县福渡镇人。中国建筑装饰专家学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紫府商学会会长,中国紫光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中国紫名都装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无为大地今有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无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无为。无为在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无为。
英文解释
  1. n.:  Wuwei County
近义词
无为
相关词
植物农具中国九大毒药灌南县鞍山市江苏省安庆市地名
安徽省乡镇巢湖市地理仙剑奇侠传书法家企业家商业
艺术教育学校职业中学中学老革命新四军安徽人
旅游景点更多结果...
包含词
无为县图书馆无为县公安局
无为县斋古梅无为县中医院
安徽无为县人无为县人民医院
无为县蜀山中学无为县烈士陵园
无为县第三中学无为县石涧中学
无为县中医医院无为县无为饭店
无为县盐务管理局无为县卫生防疫站
无为县二坝大酒店无为县妇幼保健站
无为县纺织厂医院无为县天井山宾馆
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安徽省无为县汤沟中学
安徽省无为县高级职业中学安徽省无为县严桥中学
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无为县地税局信息中心安徽省无为县卫生防疫站
无为县纺织总厂宾馆无为县二坝镇迎宾饭店
无为县泥汊镇珠宝工艺品厂无为县珍珠工艺品厂
无为县纺织厂职工医院无为县无城小明诊所
无为县蒋忠民个体中医诊所无为县汤沟镇光华村保健室
无为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
无为县汤沟镇太平村初保委员会无为县神龙中草药研究有限公司
无为县泥汊镇蓝神珠宝工艺品厂无为县汤沟镇扁埂村初级卫生保健室
安徽省无为县饮服公司迎春饭店安徽省无为县超越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刘渡镇张开洪巷乡张开红庙乡张开无城镇张开陡沟镇
张开白茆镇张开石涧镇张开蜀山镇张开牛埠镇张开开城镇
张开严桥镇张开二坝镇张开襄安镇张开高沟镇张开姚沟镇
张开红庙镇张开赫店镇张开泉塘镇张开福渡镇张开昆山乡
张开十里墩乡张开鹤毛乡张开汤沟镇张开泥汊镇
米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