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 浙江 >衢州 > 竜遊縣
顯示地圖
目錄
Longyou Xian County
  郵編:324400 代碼:330825 區號:0570
  拼音:Lóng Yóu Xiàn,Longyou Xian
  
    竜遊縣位於浙江省西部,衢州市東部,北靠建德,東臨金華市區、蘭溪,南接遂昌,西連衢江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8°44′-29°17′,東經119°02′-119°20′;中心:北緯29°02′,東經119°10′。總面積1138.72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2004年)。
  
    竜遊縣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東華街道、竜洲街道;湖鎮鎮、溪口鎮、橫山鎮、塔石鎮、詹傢鎮、小南海鎮;廟下鄉、石佛鄉、模環鄉、羅家乡、社陽鄉、大街鄉、沐塵畲族鄉。縣人民政府駐竜洲街道太平西路2號。
  
    商周時建有姑衊古國,秦始設太末縣,唐貞觀八年改名竜丘,五代吳越寶正六年改稱竜遊。1973年撤縣,1983年恢復縣製。
    據《今縣釋名》:“漢太末縣地,有竜邱山,九石特秀林表,色丹白,遠望盡如蓮花,竜丘萇隱居於此,因以名山。”又據《郡縣釋名》:“唐名竜邱,仍以邑有竜邱山,……吳越王惡丘為墓不祥改為遊。”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竜遊縣人民政府駐竜洲街道太平西路2號,郵編:324400。代碼:330825。區號:0570。拼音:Longyou Xian。
  竜遊縣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東華街道、竜洲街道;湖鎮鎮、溪口鎮、橫山鎮、塔石鎮、詹傢鎮、小南海鎮;廟下鄉、石佛鄉、模環鄉、羅家乡、社陽鄉、大街鄉、沐塵畲族鄉。
  竜洲街道 轄興竜、清廉、陽光、紅星、方門街5個社區,西門、北門、新橋頭、驛前、方門街、官村祝、後田鋪、寺後、柳村、蘭石、曹傢、白坂、山底、馬墩、獅子橋、半爿月、項莊、大坂橋、官潭、岑山、洪呈、徐呈、西山排、渡賢頭24個村委會。
  東華街道 轄東華街、靈江2個社區,橋下、雞嗚、小高山、湖底葉、唐堯、下洋、十裏鋪、新建、高仙塘、蔬菜村、上圩頭、岩頭、橫路祝、下楊村、上楊村、方坦、言村、鵓鴣頭、甘溪壟、瑤山、街路、魏傢22個村委會。
  湖鎮鎮 轄解放街、通濟街2個社區,新光、星火、邵傢、葉傢、長元祝、童村、下童、上童、童傢、後陳、上溪頭、前陳、夏傢、唐傢圩、馬傢、下範、上範、河村、新建、北塘、童傢倉、聯合、竺溪橋、塘下、東金、下田坂、黃傢溪頭、牛頭山、蒲塘、嚴村、金村、歷寺、大坪、彭塘、上七都、下七都、曹壟、范家、張傢埠、白地圩、楊傢、項傢、槐王、丁新童傢、張王、隔塘、後大路、上昌、下潘、地圩、下葉、下庫、毛嶺頭、陸傢、山頭、馬報橋、大路邵、杜傢、高山、寺底袁、鬍傢、竜回陳、馬竜山、王傢、西角、鄭傢、溪底杜、文林、希塘、客路、周傢71個村委會。
  橫山鎮 轄橫山、高山、上嚮徐、山門寺、白鶴橋、竜門橋、會澤裏、餘崗、方野、八石板、上下朱、塘邊、下西山、西方塢、吳儀賓、倉頭、後徐、大平坂、下宅、下平山、賢求朋、腰塘、脈元、項傢、前邵、卸廳、席傢、後邵、楊傢、新宅、下店、儒大門、翁塢、腰塘邊、凌閣張、塔下葉、東王、錢傢、張傢39個村委會。
  塔石鎮 轄塔石、水閣錢、杜山徐、西圮、羅山、錢睦楊、童崗塢、上高葉、西山邊、後舒、大陳傢、大路頂、錢村、舒村、下張塢、裏餘、下王、大塘、何村、西何、小溪、豆腐王、錢傢、唐傢、光明、青塘下、街頭、西徐、蓮塘、王村、大井頭、華、雅村、下章、東西邵、澤隨、真武山下、葉村、本徐、泉塘下、平坦、柯傢、傅方、倉院、前江、唐裏、山底陳、夏餘星、東閣49個村委會。
  小南海鎮 轄高橋、茶圩裏、傅傢、楊傢、新山水、彥塘塢、雅塘、圩塘朱、上畈、後周、定埠、中埠、般廠、項傢、箬塘、鴻陸夏、樹蓬、前橋、傅傢畈、黃村、塘下張、橫坂塘、安全、崇元、鬍門、鬍角門、丁傢、馬坪張、雙宅、呂傢、團一、團二、九壟、雙塘、呂塘、洋塘、半潭、翁傢、澤基、汀塘圩、新鄭傢、石岩背42個村委會。
  溪口鎮 轄溪口1個社區,溪口、溪西、扁石、上、合坑源、雙港口、橋頭、大壟、楓林、眠犬形、長田畈、靈上、靈下、大沃口、下徐、西京塢、冷水、紅廟、羅林崗、大安源、大陽傢、寺下、石郭、步坑口、步坑源25個村委會。
  詹傢鎮 轄浦山、詹傢、後廳、石亙、徐傢、李傢、前遊、山後、夏金、方村、張嚴、西方、芝溪、江傢、十都、新安、馬一、馬二、姜家、張傢、西方張、汪船頭22個村委會。
  模環鄉 轄 模環、五都橋、諸田鋪、上張、許傢、新王、蛇塘塢、上嚮塘、陳傢、劉傢、姚西塘、塢堪、夏峰、童村、清塘、蘭塘、茂盛灣、道士莊、下赤山、下平山、錢傢、王北斗、東徐、西元、白馬、大治、橋頭、江塘底、鳳基坤、琚傢、葉寶塘、前方、上坂、兌門江、下店、士元、西畈、虎竜、瓦橋頭、江傢、橋頭江、高埂42個村委會。
  石佛鄉 轄石佛、大力山、三門源、夏傢、姚村、峰塘山、上溪、塘邊、公平、白馬、西垣、金村、下洪、杜山塢14個村委會。
  社陽鄉 轄紅光、青塘塢、山坪頭、溪東、澤江、樓下、社陽、大嶺足、連下橋、茶園、後渠、吳傢、大公、金鈎、上堤、沙畈、塘泗、源頭18個村委會。
  羅家乡 轄 羅傢、席傢、餘村金、繆傢、廖傢、上峰、荷村、芰塘金、陸村、嶺根、大坑頭、馬府墩、姜家13個村委會。
  廟下鄉 轄廟下、廟上、曉溪、靖林寺、遂樂、桿欄、板角、涼蓬、東溪、芝坑口、陳村、浙源裏、嚴村、梅林、八角殿、長生橋、毛連裏17個村委會。
  大街鄉 轄大街、科裏、新槽、橫坑、嶺腳、方旦、楊村、賀田、賀坑、半嶺10個村委會。
  沐塵畲族鄉 轄沐塵、木城、西山面、金嶺腳、賢江、大車、大坂、社裏、同康、坑頭、上夫崗、淳進、上塘、平連、渡頭、馬戍口、門祥、梧村、三源路、祝傢、路頭、三源戴、金竜戴23個村委會。
  合計:10個社區、431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全年實現生産總值90.7億元,同比增長14.3%;財政總收入7.4億元,增長2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2.7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億元,增長21%。(一)抓調整促轉型,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實現工業總産值160.5億元,增長2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10.7億元,增長39.6%;完成工業增加值45.5億元,增長19.9%;“一區三塊”完成空間拓展和基礎設施投入1.7億元,實現規模工業産值70.5億元,比全縣平均增幅高出17.9個百分點。工業對生産總值和地方財政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63.3%、87%。規模企業達226傢,億元以上企業達25傢,其中捷馬化工産值突破10億元。特種紙産業産值首次超過20億元,五金機械、化工産業分別實現産值18.7、17.7億元,增長53.4%、63.8%。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環保型人造板高新技術戰略論壇暨竜遊縣竹木産業發展論壇”,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傢、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1傢、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2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傢,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産值20.3億元,增長76%;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浙江名牌産品11個、省著名商標8個,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縣”稱號。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積極應對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迅速出臺《竜遊縣農業災後恢復重建項目“以奬代補”實施辦法》等扶持政策,籌措救助資金1000萬元,落實“自救創業”專項貸款3500萬元,加快發展“短平快”項目,促進災後恢復生産,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糧食生産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1.7萬畝,總産量19.9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加快推進“南竹北拓”和“10萬畝毛竹低産林改造提升”工程,推廣農牧結合園區生態化養殖模式,擴大生態漁業養殖面積,落實富硒農産品基地2000畝,“竜硒”係列農産品通過國傢級論證。完善“四位一體”新型農業服務體係,建立農業科技首席專傢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50傢。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騰竜竹業、茗皇公司分別被認定為國傢級和省級農業竜頭企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竜頭企業7傢,縣級以上農業竜頭企業總數達67傢。
  服務業日趨活躍。實施旅遊“十百千”工程,成功舉辦國際竜舟邀請賽、亞太汽車拉力錦標賽、海內外詩人“中國·竜遊石窟行”詩詞大會、首屆中國竜遊汽車休閑大會等重大文體經貿活動。全縣共接待遊客22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9億元,分別增長21.5%和30%。竜遊石窟被評為中國文化旅遊精品景區、浙江省首批文明風景區。竜遊民居苑榮獲“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中國古鎮”稱號。修編現代交通運輸業等專項規劃,北門菜市場改造、糧食批發市場遷建等工程全面完成,綜合物流基地招商進展順利。房地産業平穩發展,建築業穩步提升,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發展態勢良好。全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6億元,增長12.5%。
  (二)抓項目促投入,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招商引資態勢良好。紮實開展“招商提升年、項目攻堅年”活動,組建特種紙、機械電子、紡織、新能源新材料、新興産業等五個産業發展局,共引進項目77個,實到資金26億元,增長13%,招商實績考核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項目質量明顯提高,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26個新增用地招商項目平均投資額1.1億元,投資強度達207.7萬元/畝,分別提高2014萬元和44.7萬元。深化“資源與産業合作”工作,與寧波市北侖區、江北區建立“山海協作示範園區”。外嚮型經濟再上臺階,實現進出口總額2.8億美元,增長57.1%,名列全市首位;實際利用外資1856萬美元,增長176.6%,創歷史新高。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完善重點項目例會、聯合集中辦公等制度,開展“項目百日攻堅”活動,紮實推進“六個一批”項目。塔遊公路全綫貫通,46省道城南段“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21省道詹傢—模環段“白改黑”工程通過省級文明樣板路驗收;沐塵水庫大壩順利結頂;維達紙業、華飛色紡、恆鑫電力等重點工業項目進度加快;印染集中配套、城區管道燃氣等重點市場化項目穩步推進;竜遊核電、西氣東輸二綫等重大項目前期進展順利。城北污水處理廠、竜三中整體遷建、紅船頭電站、220千伏南竹變、捷馬化工年産三萬噸草甘膦等5個項目列入省重點計劃,省重點項目纍计達12個,居全市之首。
  要素製約有效緩解。定期舉辦政銀、銀企對接懇談會,加強企業融資服務,成功對接26個項目,協議金額達23.6億元,引進縣外資金1.8億元。科學編製全年用地計劃,多渠道爭取指標,完成土地報批5220畝,盤活閑置土地570畝,“一區三塊”儲備熟地4000餘畝。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1+5”人才政策體係,每年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工作。積極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成功舉辦多場勞務(人才)招聘會,緩解企業用工難題。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110千伏蘭塘變、35千伏石佛變等一批電力項目建成投産。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地形地貌
  竜遊縣地處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 總面積1138.72平方公裏。境內山脈、丘陵、平原、河流兼具。南仙霞嶺餘脈,北千裏崗餘脈,中部金衡盆地,衢江自西往東橫貫中部,流程28公裏。地形南、北高,中部低,呈馬鞍形。最高點縣西南茅山坑,海拔1442米。最低點縣東下童村,海拔33米。
  氣候特點
  竜遊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盆地特徵,光照、氣溫、降雨、溫度濕度等氣象因子都有明顯的變化,其特點是: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澇明顯。垂直差異明顯,春早秋短,夏鼕長,春夏“雨勢同步”。鼕秋“光溫互補”,氣候條件比較優越。根據竜遊縣氣象局的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 17.1℃,最熱月的平均氣溫28.8℃,最冷月平均溫度5.0℃,極端最高氣溫41.0℃,極端最低氣溫為-11.4℃。全年無霜期為257天。≥10℃的活動積溫5441℃。年平均降雨量1602.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9%。全年日照數為1761.9小時,總輻射量110千卡/平方釐米。
  水文狀況
  衢江、靈山江穿城而過,衢江船廠沙洲、石窟沙洲靜臥縣城東西。
  土壤類型
  境內岩性復雜。地貌類型多種,加開發歷史悠久,形成土壤類型多樣。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總面積1474123畝。分5土類,12亞類,43土屬,106土種。其中紅壤類796402畝,占總土壤面積54.03%;黃壤類123854畝,占8.40%;岩性土85442畝,占5.80%;潮土38986畝,占2.64%;水稻土429439畝,占29.13%。
  全縣土壤以紅壤為主,分佈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其分佈規律大體上是:海拔 600-650米以上的低中山基本上是黃壤,600-6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部分是紅壤,海拔100米以下的河𠔌平原是潮土和水稻田。
  自然資源
  森林植被:該縣在森林植被分區上屬中亞熱帶東部常緑闊葉林亞帶。由於南北光熱條件不同,又分為兩個植被區。即北部的浙皖山丘青崗、苦櫧植被區和南部的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植被區。由於人類活動的幹擾,進行演替明顯加劇,天然闊葉林呈現次生狀態,主要植被類型大體有 9種。
  野生動物:該縣近幾年來對野生動物資源狀況作過專門調查, 1989年動物協會副理事長諸葛教授率領的考察小組來該縣考察的材料記載,發現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主要有35種(獸類31種,禽類4種),其中被國傢列為一級保護的有老虎、黑麂、花山雞三種;屬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大、小靈貓、獐、蘇門羚、白烏等6種,另外還有多種一般保護動物。
歷史沿革 History
  竜遊歷史悠久,商周時建有姑衊古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於姑篾之地設太末縣,隸會稽郡,為竜遊建縣之始。
  唐貞觀八年(634)更名竜丘縣。 五代吳越寶正六年(931),吳越王錢鏐以“丘”與“墓”近義不吉, 又據縣邑丘陵起伏如遊竜狀,遂改竜丘為竜遊。
  宋宣和三年(1121),因有詔諱“竜”字,改名盈川縣。紹興元年(1131)復稱竜遊。元時隸屬江浙行省衢州路。朱元璋攻占衢州後,改衢州路為竜遊府,仍置縣。丙午年(1366)改竜遊府為衢州府,縣如舊。清沿明製。
  民國2年(1913)竜遊縣直屬於省;3~15年(1914~1926)屬金華道;16~21年(1927~1932)又直屬於省。 1949年5月6日,竜遊縣城解放,5月12日成立竜遊市人民政府,6月8日改為竜遊縣人民政府。1959年12月底,竜遊縣撤銷並入衢縣。1962年復製,1973年撤縣。
  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竜遊縣建製,屬金華地區。1985年5月,金華地區撤銷,分設金華、衢州為省轄市, 實行市管縣體製,竜遊縣歸屬衢州市領轄,縣境面積1138.72平方公裏。1997年,轄9鎮、12鄉,總人口39.9167萬人。
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竜遊保衛戰
  竜遊保衛戰是太平軍與清軍最重要的一場殊死戰鬥。
  1861年5月,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等由江西玉山經白沙關進軍浙江,占領常山、江山後,很快攻剋竜遊,直取金華。9月下旬,忠王李秀成也從江西揮師入浙,參與進取浙江的戰鬥。太平軍分頭出擊,很快控製了整個浙江的局勢,衢州清軍惶惶不可終日。
  1862年1月15日,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指揮湘軍從皖南進入開化縣境,開始在浙西進行軍事反撲。3月上旬,李世賢指揮太平軍分兩路迎擊,北路由遂安西攻開化,南路自金華、竜遊,西進衢州全旺、大洲一帶。又分兵從衢州西部進據常山招賢,切斷衢州和江山、常山之間的交通。4月上旬,李世賢並以主力從江山大陳、雙塔底插入江山南境,直撲防守峽口的閩軍總兵曾元福部。左宗棠以“此處有關大局”,急從常山派湘軍將領、衢州知府劉典率軍南下,與江山李元度合力“會剿”,在石門、花園崗被太平軍擊退。4月16日,左宗棠親率所部三路猛攻石門、花園崗。太平軍據壘堅守,憑墻發炮。清軍“攀壘者墜壕,入壘者斫死,斃千人,不敢再進”。4月19日,太平軍又在石門前面五傢嶺小丘築壘7座,迎戰清軍。因軍糧不濟,於4月23日夜間撤離石門、花園崗,經長臺敖村東返衢州、竜遊。竜遊地處金、衢之間,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清軍要沿衢江東下,非先奪取竜遊不可。左宗棠把竜遊的太平軍看作“如骨在喉,非探取之不快”。他首次進攻竜遊時,命總兵劉培元軍駐紮在竜遊城西十裏的龜塘山,派其副將率四營人馬助戰;又調江西道員屈蟠、王德榜兩軍屯扼全旺,作劉培元後援;自己親率清兵進駐距城十裏的潭石望(團石灣),策應兩路。氣勢洶洶,妄圖一舉拿下竜遊城。
  清軍幾番嚮竜遊發起進攻,都被太平軍擊退。為了救援竜遊,侍王李世賢也集結各路太平軍數萬人,在竜遊西門和北門列營數十裏,與清軍對壘。太平軍英勇善戰,頻頻出擊,左宗棠軍也盡全力,兩軍相持不下。左宗棠不得不承認太平軍“死守城壘”、“堅不可拔”,而清軍“逼攻愈猛、傷亡愈多”。
  後來天京軍事吃緊,天王洪秀全飛詔李世賢回援。10月中旬,李世賢率精銳部隊7萬多人馳回天京,浙西太平軍力量大大削弱。這時,又有羅埠守將李世祥叛變投敵,致使羅埠、湖鎮同日陷落。太平軍失去了竜遊、湯溪之間的戰略據點,不得不停止進攻,回師守城。11月,左宗棠親自督戰,在竜遊城西和城南兩門外開掘長壕,引水灌城;又在東門寶塔嶺建築營壘,居高臨下,不斷嚮太平軍進攻。太平軍頑強戰鬥,竜遊城屹立不動。直至1863年1月,湯溪主將李尚揚被叛徒出賣,中計被俘,湯溪陷落,竜遊孤城難守,3月1日守將陳廷香、李國群撤離竜遊,堅持了8個月的竜遊保衛戰,纔告結束。
  太平軍轉戰浙西,揮戈常山、開化,四戰江山,數圍衢州,久戰竜遊,前後四五年,使清兵顧此失彼,處處挨打,浙西各縣的地主團練,聞風喪膽。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竜遊文人勤奮好學,學有成就者多。南朝徐伯珍。箬葉學書,淹通經史。唐詩人徐安貞,官至中書侍郎。宋狀元劉章、汪應辰,相餘端禮,端明殿學士馬天駿。宋末元初民間天文學家趙友欽,著有《革象新書》傳世。明藏書傢鬍榮、童現,佛教大東傳燈。現代有書畫傢、方志學家餘紹宋,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著名學者華崗,創立河流泥沙學領域“何氏公式”著名水利專傢何之泰等。人傑地靈,古代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傢劉勰、唐代著名詩人楊炯、舜宋抗金名將宗澤曾任縣宰。加之山水售秀,顧況、孟郊、李商隱、羅隱、陸遊、楊萬裏、徐渭、鬱達夫等歷代著名詩人為之傾倒,留下耕耘之作。
  餘紹宋
  餘紹宋(1883-1949),浙江竜遊縣人。號越園、樾園、別署寒柯,民國元年,餘紹宋司法部僉事、參事,同時任國立法政大學教授、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校長、國立師範大學教授。在段祺瑞時期任司法部政務次長。後絶意政壇,精研金石書畫,撰輯書畫理論著作,修訂方志。為近代著名的史學家、鑒賞傢、書畫傢和法學家。
  對於餘紹宋不少人瞭解並不多,作為一個文人他在近代美術上的地位也比較獨特。明清以後的畫學著作汗牛充棟,而余氏的《書畫書錄解題》則為近代書畫批評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餘紹宋曾祖餘鏡波遊宦嶺南,曾為廣東連州知州,祖父餘福溥曾任江西特用知府,父親餘延椿曾任竜遊鳳梧書院院長,三代皆能書畫。余氏五歲即能識字,七歲入傢塾讀書,十三歲進鳳梧書院,十六歲為諸生。其間余氏精讀章學誠《文史通義》,知曉方志乃功侔國史之寶,這對其日後在畫史和方志上所作的貢獻無不影響。此後於史學攻之愈堅,至十九歲,已成讀書札記十餘册。二十歲任竜遊新學堂堂長,二十四歲時與馬敘倫同赴日本政法大學留學。
  餘紹宋學成自日本還,他仍不忘治史。1921年竜遊縣設修志局,聘其為總纂,餘欣然領命。將各傢方志詳加對比,擇優用之,對不符科學、不符史實加以剔去。旁徵博引,認真取捨,一部一百幾十萬字的《竜遊縣志》幾易其稿,僅用三、四年時間告成。梁啓超因而贊譽越園之治學也,實事求是,無徵不信,純采科學家最嚴正之態度。剖析力極敏,組織力極強,故能駕馭其所得之正確資料,若金在爐惟所鑄焉。"
  《竜遊縣志》告成,餘紹宋又開始着手編撰《浙江通志》。余氏所編撰的《竜遊縣志》和《浙江通志》與以前的舊志相比,其特點一為科學性,余氏自云"求之科學,全無左驗……其餘事涉怪誕或迷信者,悉刪之。"其二為因時製宜,余氏認為:"蓋今日修志,應求其有裨於實用。"余氏潛心於方志,對於他旁及畫學研究不無益處。其積年纍月治史的嚴謹作風,使其《書畫書錄題解》能窮察精微而批評得失。
  餘紹宋因勤治方志而有着廣博深厚的歷史知識,本人又兼善於書畫,這使得他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藝術的角度,都顯得遊刃有餘。正因為如此,余氏的畫學著作即使今天看來仍具價值。林志均在《書畫書錄題解》序言中指出此書具有四個特點,①正體列②辯疏舛③重考證④存珍目,並認為此書:"所為題解,言必己出,博輯而精思,絶不為蹈襲之語"。其青年時所養成的讀書札記習慣對於此書的風格形成,實有莫大的影響。
  餘紹宋傢藏書畫甚為豐厚,傢有其曾祖餘鏡波《藏拙軒珍賞目》,雖然至餘紹宋,已是留存不逮十一,但也頗可觀。1928年《東南日報》社聘他主編該報副刊《金石書畫》,餘紹宋此時因時局混亂,業已辭官歸隱,但對此事頗感興趣。親自寫發刊詞,並將自己所藏的字畫製版刊出,同時還自己撰寫文章。因而《金石書畫》在當時影響甚大。為表示辦刊嚴謹,余氏還定下了刊例。諸如:習見之金石,尋常之書畫,不錄;有關於書畫之著錄,非稿本或有刊本流傳而甚多者,不錄等等,凡計十條。可見余氏治學從不苟且馬虎。
  由余氏治學而及余氏書畫。餘紹宋習畫遲在三十歲,從北京畫傢湯滌。湯滌擅畫梅竹,尤長與鬆,湯之曾祖為清代著名畫傢湯貽汾。餘紹宋也善寫木石鬆竹,可能因其治學嚴謹,所作畫幅雖是梅竹之類,倒也神明規矩。據說當時日本皇太後,裕仁之母,花費重金購得余氏風、雨、雪、月,四幅墨竹。余氏在贈給當時浙江省民政廳長阮毅成的《春柳圖》中體會道:"我用章草的筆法畫竹,最得意的是畫風竹與雨竹。而畫柳則比畫竹要難得多。因柳枝竹葉,須繪出其下垂姿態。我這一幅春柳,全用白描法,搖曳生姿,婀娜之中兼具剛健。"餘紹宋從治史而到繪畫,其認真嚴謹態度的延續,無疑反映了其一貫人品。
  餘紹宋的國學根底十分深厚,其愛作舊詩,詩風通俗平易,常在作品上詩畫並舉。就事實而言,餘紹宋的繪畫成就在當時並不突出。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第一身份並不是畫傢,而是治史傢,是文人。繪畫對他而言衹是修身養性,衹是從政之後的餘事。余氏也並不象張大千或徐悲鴻那樣去刻意追求畫藝的進步,這使得我們明白了他為什麽直至三十歲纔開始習畫。但是他的畫作卻別具另一番風韻,比之張大千或徐悲鴻更具文人氣質。
  餘紹宋著作:《書畫書錄題解》、《畫法要錄》、《畫法要錄二編》、《中國畫學源流概況》、《寒柯堂集》、《續修四庫全書藝術類提要》、《竜遊縣志》、《浙江通志》。
竜遊文化 Longyou Culture
  民國前期文學創作詳情無考。40年代初期,餘紹宋《寒柯黨詩》、 《宋詩集聯》印行。縣民衆教育館編有《竜遊民教》,岑風藝社編有《岑風》油印文藝刊物。鄢紹良、方牧新詩創作活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詩集《黎明的呼喚》中分別選有他們詩作各一首。鄢紹良筆名畸田、司馬群兵等,寫有大量進步詩歌,在當時東南文壇有影響。
  1948年方牧編過名《文學導報》的文學性小報。建國後,文學創作日趨活躍,50年代初先後在《浙江文藝》、《浙江日報》、《萌芽》、《俱樂部》、《北京文藝》、《長江文藝》、《東海》、《中國青年》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小說4篇,詩歌2首,民間故事1個、劇本2個。
  60年代,鄢紹良劇本《飛雪迎春》獲省會演奬,發表於《浙江日報》。“文化大革命”後,文學創作進入新發展時期,創作隊伍初步形成,在《東海》、《苗嶺》、《浙江日報》、《中國青年報》、《當代詩歌》、《民間文學》、《滇池》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的小說、散文、詩歌、民間故事等文學作品百篇以上。現省作傢協會會員1 人,省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2人。
  舊志中多有畫傢記載,如祝次仲、勞景賢、薑載、餘可大、餘恩鐒、餘福博等,自宋以降代有名傢。民國時期,餘紹宋海內外著名書畫傢、書畫理論傢,唐作沛、吳南章、勞泰來也各有所長,時稱竜遊“四畫傢”。抗戰期間餘紹宋避居休塵,“四畫傢”過從甚密,在他們倡導下,一時去上海美專求學者10餘人,畫壇新秀頗多。1944年5月20日,縣內舉行首次版畫展覽。建國後,文藝創作仍以美術創作最活躍。“文化大革命”前,參加省以上展出美術作品10人次以上。洪瑞還撰《王冕》、《張書腳等畫傢傳記出版。80年代後,創作展覽連年不斷,省級以上展出美術作品百件左右,洪瑞、朱秉衡、杜如望分別於杭州、廣州、衢州舉辦個人畫展。還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餘紹宋書畫遺作展。現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1人,省美術傢協會會員5人。 刺綉、剪紙、木雕、磚雕、竹編等民間工藝美術源遠流長, 應用廣泛。精湛的古建築磚雕裝飾為人推重。1972年起,工藝竹編成重要出口産品。
  舊時,畫傢多書畫並檀,舊志載有餘勵、餘嵩、餘長泰等專以書法見長者。民國期間,傅振聲、方鑒庵書法為縣人推崇,店號牌匾大多出二人之手。近年,書法作品參加省以上展出、獲奬10餘件。現省書法傢協會會員2人。
  竜遊文化遺産豐富。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多處,出土文物不乏珍品,其中二級文物18件,三級文物百餘件。古建築尤明清時代民居保存完整為江南罕見,宋明兩代的磚塔原有9座,今存8座。紹衣堂、捨利塔、橫山塔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竜遊有多種地方戲劇流行,名伶輩出,是婆劇重要發源地。民間舞蹈盛行竜舞、獅舞、採茶燈、馬燈、踩等。50年代初,下庫泥望見陳竜曾與奉化布竜組合,上京演出,‘名噪一時。民風淳樸,以艱苦創業著稱。農民勤於耕作,治無隙地。行商不辭艱辛,“挾資以出守為恆業,即秦晉滇蜀萬裏視若比捨”〔《萬歷竜遊縣志》〕。
風土人情 Local conditions
  沐塵畲族婚嫁
  男女青年自由戀愛(過去由大人作主)確定後,要選擇吉日良辰娶親(一般是男婚女嫁)。
  1、女方婚嫁
  娶親當天,男方到女方娶親。有媒人、親傢、赤郎二人(當門赤郎和赤郎子)、二位青年姑娘(接新娘)、擡花轎四人。赤郎用小籮筐挑上定新時禮單上規定的禮物:豬肉、雞、魚、香火禮——蹄胖、蠟燭、糖果、鞭炮、香煙、麵條2—4斤、甘蔗兩根、布料一塊(叫老鼠尾,給新娘母親的)等等。當娶親人員快到新娘傢時,以放鞭炮表示娶新人員即到,女方傢也放鞭炮接到。
  攔門:當男方娶親人員要進新娘傢門時,女方男、女青年將大門半爿關上,不讓進去,唱着攔門山歌:“赤郎擔擔門前站,攔門都是我十娌,一雙紅包拿我手,紅包拿來就開你。大門好開又不開,香煙、喜糖要拿來,香煙、喜糖拿我手,糖、煙拿來就來開。紅包一雙又一雙,紅包還有五代雄,五代紅包拿我手,紅包拿齊開大門。”男方將準備好的紅包糖果、香煙一一送上,最後送上五個捆在一起的紅包(稱五代雄),方纔打開大門,讓娶親人員進屋。
  捉蚧(稱捉青蛙):女方青少年端上溫水讓娶親人員洗臉,每人洗完臉之後,面布橫攤在臉盤上,放上一個紅包。
  交禮:媒人和親傢嚮女方父親、娘舅等嫡親一一點清交代禮單規定的禮物,少一件或減少數量必須由親傢補足。
  (釒隹又):女方姑娘把廚房一切用具都收藏起來,由男方當門赤郎嚮東傢藉用,藉用具時赤郎要念藉(釒隹又)口白,“上位親傢親傢母、祖公祖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阿姨舅母、隔壁鄰捨,藉你四四方方一堵墻(竈頭),藉你竜壙兩口(鐵鍋),鍋蓋一對。藉你阿姨、舅母一樣好寶貝,火刀火石(火柴或打火機)藉出來,藉你金水桿、銀水缸,金桿流水銀缸裝,……感謝阿姨舅母幫我忙,早煮早吃,新郎新娘早拜堂。”
  赤郎挑水:女方備好粽衣、笠帽讓赤郎子穿戴上,由青年姑娘陪同赤郎子挑水,待赤郎水挑到一定路程後,姑娘故意把泥沙丟在水桶內,水不幹淨,拖赤郎重新挑過。截赤郎反復多次增強了度親的熱鬧場面。 催親:宴請酒席酒菜上席一半左右,親傢用小鞭炮催親三次(催親是催新娘早出娘門早上轎),第一次在門外放鞭炮,第二次在中堂放至門外,第三次從新娘房間放到門外。媒人和親傢每放一次鞭炮,都得到理事面前作輯(意思請理事早料理新娘出娘門)。
  娘哭嫁:理事(女方照料新娘出嫁做一些具體事務的人)把米篩放在中堂地上,篩內墊上紅紙,放上鏡子一面、尺一把、剪刀一把,由娘舅把新娘抱到米篩上,理事站在新娘旁邊,父母親、哥嫂、姐妹及嫡親站在周圍。首先,娘拉着新娘的手,邊唱山歌邊哭嫁,“今哺女嫁娘心痛,小時睡在娘床中,小時帶女不得大,大來總要結成雙。今哺嫁女娘心愁,小時跟娘睡一頭,小時帶女未自在,大來又嫁遠遙遙。做人媳婦莫嘴多,莫來無亂多嚕嗦,講好講壞都要想,傢裏有活要多做。做人媳婦要真心,禮貌待人頂要緊,妯娌伯母都和好,傢裏團结一條心。”然後,由理事點撥,讓新娘叫父母、娘舅、哥嫂、姐妹、嫡親到她傢去玩,叫到一個給新娘一個紅包。(以示祝賀)
  新娘上轎:由娘舅把新娘抱到轎上,起擡時新娘在門外滾出兩紅雞蛋,以示離開娘傢。媒人和親傢要一一嚮新娘的父母親、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哥嫂、姐妹等嫡親感謝、告別。 接大舅:新娘花轎擡出後,媒人和親傢接大舅一同到男方赴宴,並將大舅裝好的糕餅包、香煙、紅包袋子幫助拎去,交給男方理客人員。
  2、男方婚禮
  新娘擡到路上,遇上有人攔路討喜糖,媒人或親傢必須好事成雙分糖、分煙給所有人。(攔路山歌略)
  新娘花轎將要擡到新郎傢時,雙方放鞭炮接到。
  喝紅糖茶:花轎擡進夫傢,剛到門邊,新娘滾進兩紅雞蛋(表示新娘從娘傢嫁到夫傢),然後,由男方理事端上紅糖茶給新娘喝,便唱山歌,“新娘扮好上轎來,扛轎郎子扛過來,扛轎郎子扛到了,花轎小心息下來。花轎小心息下來,紅糖泡茶就端來,糖茶端來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轎來。食了糖茶到廳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傳代,蔴布袋子攤下來。蔴布袋子攤下來,代代傳到郎房內,代代傳到新郎房,新娘結子千萬歲”。
  理事請新娘下轎,扶着新娘站在中廳,另一個理事陪新郎到中廳,舉行拜堂儀式。 (現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傢,未進門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換上夫傢的新鞋,再進門舉行拜堂。拜堂時,男方父母親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傳代:童男童女端上蠟燭火,照新郎新娘傳代,兩個理事把蔴袋鋪在地上,讓新娘新郎踩上進房,幾衹蔴袋輪換使用,一直慢行到床邊。新娘新郎雙雙站立床邊,理事端上煮好的兩個雞蛋,給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同住)。
  敬酒:當宴請到一定時候,新娘新郎雙雙嚮客人敬酒二蠱。(意思一是嚮客人見面,二是表示謝意)
  同房:宴請下席後,一般待客人稍退,碗盞收好,再由兩個理事請男方父母、祖父母站在中廳,新娘、新郎站在下邊,嚮長輩微笑鞠躬作輯(表示孝敬長輩),然後由理事將新娘新郎送入洞房,關上房門,從房邊放小鞭炮到門外。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給在場的客人泡上一杯白糖茶,對夫傢的父母各敬上一雙新鞋(以示新媳婦精明手巧),同時,父母親各以紅包還禮。
  送大舅:新郎與新娘一同到娘傢回門,先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給紅包後,新郎纔回傢與新娘一同到娘傢回門。
  竜遊畲鄉風情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畲族大多居住山區,種植水稻、番薯為主,兼林業、茶葉、狩獵。畲族女子無纏足的習俗,和男子一樣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種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現已無此講究。
  牛三旦: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辦酒宴請本傢、村鄰,分麻核給全村小孩。這天母牛要吃紅糖拌米飯,喝混有雞蛋、紅糖的黃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邊衣:女子服裝領、袖、右襟、褲管鑲花邊,衣袖、褲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鐲、項圈、耳環等銀飾品,戴形似犬頭帽子。男子穿對襟衣、大管直筒褲。婚禮上腰係新娘親手織彩帶。不論男女,都用藍布綁腿。現穿民族服裝的已不多。
  嘗新米:新𠔌上場,要請長輩嘗新。由年紀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飯,用筷子把碗裏米飯挑一點桌上,以示年年有餘,然後大傢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將新收稻穀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觸。開鐮時,要割幾株稻頭、稻稈飼牛,讓牛嘗新。此俗今尚有。
  草案:過去大多住茅鋪,築泥為墻,蓋稻草、茅草,稱“草案”。分三間,中堂屋,靠墻處擺祖宗香案;右廚房;左臥室。臥室上部用竹為筋,抹泥巴成泥樓,稱有泥樓臥室為“土庫”。現已無住草案者。
  火爐塘:竈門前挖一長坑,叫火爐塘,供烤火用,大/J艦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時待客、吃飯、對歌都圍坐火爐塘,故對來客要待其進廚房纔緻禮。除夕,要將一塊燒着的大柴根埋火爐塘熱灰中過夜,叫“煮過年豬”,柴根餘火不能熄。此俗今廢。
  祖擔:係兩衹竹箱,1衹裝本支始祖香爐、神器,另1衹裝布質彩繪“祖圖”1套;圖長20餘米,寬0.5米,繪畲族歷史連環回20多幅。祖擔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舉行祭祀儀式時必挂祖圖。
   同姓通婚:畲族舊時不與異族通婚,內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現在同支者在五代後也可結婚。男子入贅在意族不受歧視.舊時除童養媳外,還有“童養子”。民國時當地漢人偶有娶畲女為妻的,以女嫁畲民則無,現時通婚已不存禁忌。
  對歌:節日、喜慶場合徹夜歡唱,對歌係禮儀活動組成部分。嫁女,聘請女歌手與男方派來“赤郎”對唱,有勸酒歌、嫁女歌、姻緣歌等。若來善歌客人,襯裏和來客性別不同之青年要來對歌。對歌前,大傢要湊點錢給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點心招待大傢。對歌內容有固定的歷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於互相詰難的傳統對答歌麯,更多即興編唱的。勞動、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對歌,隨編隨唱,稱‘唱山歌。,有因此相愛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內形有定例,但衹唱不對。現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對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語:對來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語考察;如問”一行毛竹打幾來(一根毛竹剖幾片)?”來客姓藍,就應答“六來“.如姓雷、姓鐘.就回答“五來”。來客能對答,就待為上賓。外出者要學會秘語,並嚴守秘密:現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語。
  問口餅:媒人去女方做媒,帶去糕點兩包叫“問口餅”。女方收下一包,表示願意考慮這門親事;女方到男方相親後退回問口餅,就表示不同意這門親事;未將問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此俗今存。
民族宗教 Ethnic and religious
  竜遊縣是全省九個少數民族重點縣之一。共有2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10700餘人,其中畲族人口占比為90%以上,主要分佈在沐塵、廟下、溪口、占傢等11個鄉鎮。1985年成立了沐塵畲族鄉,有25個民族村(沐塵畲族鄉上夫崗村、金嶺腳村、西山面村、大車村、社裏村、大坂村、溪口鎮眠犬形村、長田坂村、楓林村、羅林崗村、步坑口村、大安源村、小南海鎮雅塘村、大街鄉大街村、竜洲街道上圩頭村、詹傢鎮浦山村、模環鄉上坂村、廟下鄉八角殿村、桿欄村、靖林寺村、板角村、陳村村、橫山鎮項傢村、餘崗村、東華街道岑山村),全縣少數民族人口50人以上的行政村有30個。竜遊縣溪口初級中學是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培訓基地,沐塵中心小學為縣傳統民族文化實踐基地,沐塵畲族鄉社裏村為“畲傢山寨民俗遊”特色村,小南海鎮雅塘民族村為創建省、市級新農村示範村。
  竜遊縣現有佛教和基督教二大教。按照新頒布的《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第一批符合宗教活動場所換證登記的場所有39處。佛教場所16處,小南海竹林禪寺、橫山烏石寺、官潭竜山寺為寺觀教堂,沐塵烏石庵、竜遊佛教居士林、湖鎮三疊岩護國禪寺、社陽大公殿、十都東南殿、真武名山秀峰寺、靈山塔山寺、魏傢響石寺、曉溪竜皇殿、溪口留口殿、馬戌口大公殿、靈山毛令公殿、顔塘塢北壠祖殿為其他固定處所。基督教活動場所23處,其中竜遊主恩堂為寺觀教堂,占傢鎮新恩堂、東華街道瑤山教會、東華街道甘溪壠教會、竜洲街道岑山教會、羅家乡耶穌堂、湖鎮鎮周傢三一堂、湖鎮鎮茆頭教會、湖鎮鎮馬報橋耶穌堂、竜洲街道半爿月教會、湖鎮鎮教堂、湖鎮十裏坪教會、社陽鄉紅光耶穌堂、占傢鎮十都教會、占傢鎮徐傢教會、占傢鎮後廳沐恩堂、溪口鎮福音堂、溪口鎮靈山福音堂、大街鄉楊村耶穌堂、沐塵畲族鄉梧村教會、橫山鎮竜門橋教會、湖鎮鎮地圩耶穌堂、湖鎮鎮岩底耶穌堂為其他固定處所。
  竜遊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竜遊縣基督教協會(簡稱竜遊縣基督教“兩會”)。“兩會”於2003年3月進行換屆選舉,産生“兩會”委員37名,通過差額選舉,産生了9名“兩會”常委,其中會長兼主席1名,副會長兼副主席2名,秘書長1名。
人口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 Groups
  竜遊縣總人口41萬人(2004年),農業人口占89.02%。竜遊縣漢族最多,次畲族,尚有蒙古、回、苗、壯、滿、水、彝、土傢、黎、土、毛難族。
竜遊商幫 Longyou Merchants
  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一
  竜遊商幫是指以浙江衢州府竜遊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歷年間(1573—1602),它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幫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竜遊”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竜遊商幫。歷史上所稱的竜遊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竜遊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竜遊商幫。
  竜遊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着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藉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竜遊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的利潤,必須轉嚮手工業生産和工礦産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産,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産,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産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註入了帶有雇傭關係的新生産關係。竜遊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竜遊商幫的發展。
  主 要 行 業 銷 售 圍 重要集鎮、代表商行或人物
  1 紙 商 遠銷江蘇一帶 竜遊溪口鎮是造紙和紙張貿易中心
  2 書 商 浙江、江蘇、河北及山東、京師 明代竜遊書商、藏書傢童佩
  3 糧食商 毗鄰各省 竜遊茶圩米市,年銷量1200萬噸
  4 山貨商 全國及東南亞各國 鬍同和號,年産各類油10萬餘斤
  5 藥材商 毗鄰地區 竜遊縣城滋福堂藥店
  6 絲綢棉布商 遠銷湖廣一帶 竜遊縣城百年老店薑益大廣貨店
  7 珠寶商 最大市場在京師 一般單人匹馬經營
  8 海外貿易商 日本、東南亞各國 海外走私貿易為主
  9 邊貿商 遠銷緬甸、印度 在雲南姚安地區墾荒經商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竜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鐵路、公路、水運交通發達,境內通車里程392.4公裏。浙贛鐵路、320國道、46省道、21省道及新建成的杭衢高速公路縱橫交錯。
  衢江、靈山江通境而過,杭新竜、竜麗兩條高速也正在規劃建設中。杭新竜高速公路開通後,竜遊至杭州車程僅1個多小時,至上海僅3小時,距衢州民航機場僅30公裏,是浙江東、中部地區連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重要通道。
  竜遊新火車站位於竜遊縣竜洲街道曹傢村西側,客貨分設,竜遊站為客運站,竜遊東站為貨運站。竜遊新客站位於竜遊縣竜洲街道曹傢村西側,總占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4070平方米。 竜遊東站擁用一條專用綫和一個綜合型貨場,新站開通啓用後,貨物年吞吐量可達200萬噸。
  竜遊縣客運北站位於竜遊縣小南海鎮茶圩裏村,是浙西最大的汽車客運站,位於320國道邊的小南海鎮茶圩裏村,占地面積達77畝,工程總投資為3800萬元,該站按部頒二級客運站標準設計,建築總面積達20385平方米,有近2000平方米的候車室,22000平方米的停車場,1567平方米的地下車庫,設置12個檢票口,日發車規模1000多班次,站內各類設施齊全,設有賓館、商鋪、停車場、維修車間等。
旅遊資源
  竜遊自古即有"東遊西遊不如竜遊"的說法,被譽為"千古之謎"和"世界第九大奇跡"的竜遊石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已成為衢州市首個國傢"4A"級旅遊區,正在積極申報國保單位和世界歷史文化遺産。集聚衆多明清古建築的竜遊民居苑,風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門源等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也得天獨厚。
  竜遊石窟
  一個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8年前被幾個農民無意中發現後,至今仍像一個巨大的感嘆號竪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和遊客的眼前。這就是被觀者驚呼為“曠世奇窟”的竜遊石窟。擁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中國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其境內的錢塘江上遊、衢江、靈山江交匯處 ,有個並不起眼的小縣城,縣名“竜遊”。縣雖小,但其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叫“姑衊”,迄今為2500餘年,堪稱浙江省第二大古都。竜遊石窟便位於該縣城北3公裏處的一個臨江小山中,當地人稱此山為“童壇山”,方圓不過數裏,但山腹內竟容藏着24個大小不一、佈局精妙的工人洞窟。
  竜遊民居苑
  竜遊民居苑坐落在風光炫麗的雞鳴山。依山傍水,錯落有緻地布設着極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築,是我國屈指可數的古建築集萃之地。 雞鳴山與縣城隔水相望,古塔高聳,危岩壁立,是城郊的一處風水寶地,歷史積澱非常豐厚。這裏是重要的古文化遺址,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文物出土甚多。竜遊春秋時為姑衊故都,歷史悠久,文物精湛,其中明清傳統民居,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江南古代傳統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
  竜遊真武山
  真武山位於竜遊縣塔石鎮葉村村北邊2公裏處,距竜遊城區25公裏,是衢州旅遊勝地之一。主峰名豸屏峰,突兀聳拔,海拔高度為458米,故真武山又名豸屏山。山上有真武廟。蹬道盤麯,終年緑蔭華蓋,翠竹幹霄,歷來是文人學士尋古探幽之勝地。
  登山,“仰觀山勢接雲霄,石徑崎嶇路轉遙。西嶺不如東嶺麯,回頭一望欲魂銷。”(清楊渭恩詩)沿着蜿蜒麯折、用碎石填嵌的小徑循東嶺或西嶺俯身攀援,擡頭仰觀,山勢陡峻,石徑崎嶇若懸梯直入去霄,徐風習習,白雲朵朵從頭頂掠去。“仙源究競殊塵俗,四面雲山青復青。”當人們用盡全力登完最後一段極陡的石梯,準備踏上徐徐斜上的麯徑時,一幅王摩詰的蓬萊仙境圖赫然路入眼簾:山頂平坦,方圓約有50米,四周緑蔭環抱,千年蒼古香樟聳入雲霄,幽篁修竹,青翠欲滴,桂茶花卉,芬芳爭妍,鳥語鶯歌,此起彼落,奏起了一麯立體的交響樂。“層巒聳翠暗浮煙,石壁孤懸遠接天。試上月臺高處望,鄉村城郭小如拳。”步上高臺眺望,嚮北層巒疊嶂,千峰爭秀,雨時萬壑齊瀉,雲霧縹緲,陣風過後掀起千層浪,好一幅青山雨霽圖,怎不讓人心馳神往?南瞰,十裏平川一望無限,田疇岑巒,小橋鄉陬,溪流村道,盡收眼底,近處,人工湖泊明亮似鏡,道上行人往來,農捨雞鴨歡鳴,屋頂炊煙裊裊,一派盎然生機。
  臺上有院,稱豸屏道院,原建為道教聖地,素享“小武當”美稱,真武山一名就此而來。後來隨着佛教的興盛,這—聖地漸漸被“阿彌陀佛”年替代。山上建有秀峰寺,係曹洞正宗,但真武兩字仍沿襲至今,所以秀峰寺又稱真武寺或真武廟。原建築白墻青瓦,樓臺亭閣,端莊古樸。可惜廟殿已在文革期間毀於一旦。臺中還掘有一古井,深不過一丈,常年不涸,味甘清醇,汲之不竭,供道僧遊客之飲用。芳菲三月初三,“最是年年上已日,如雲士女共焚香。”(清餘華詩)時值清明前後,春景濃麗,杜鵑花開滿山,遊客、香客不絶於道。
  值得一提的是真武山上曾有一株千年古茶樹。其高丈有五尺餘,冠蓋蔽日,花重瓣,大紅,間有淡藍、粉紅、淺黃,花期自農歷八月始至次年三月初止,歷時八個月。1939年農歷三月三日,著名學者、書畫傢餘紹宋先生為茶花題字勒碑,並囑人為之築起圍墻以保護這珍貴的“寶珠”。碑文為:“寶珠 明知縣萬庭謙清初教諭黃濤已有詩題詠此樹為寶珠載在縣志今縣長周公俊甫屬書以存古跡 已卯春 餘紹宋”。惜“寶珠”已於1982年終因無人培護而枯死。
  -----竜遊.孫海軍
  三疊岩
  “群峰奔赴竜丘山,蜿蜒起伏多岩巒。就中最奇為三疊,兀然高聳如峨冠。”這是餘紹宋詠三疊岩的詩句。三疊岩坐落在縣城東南15公裏處,主峰危岩兀立,石室如樓相疊三層,故名三疊岩。三疊岩風光奇美,岩洞奇特。岩洞的第一疊,人稱皇帝洞,因朱元璋曾在此避難得名。怪石凌空飛懸,洞淺而勢險,泉涌常年不斷。有石鼓,“擊之淵淵,響徹木杪”。第二疊洞勢軒敞,宛如廳堂,深數丈,鑿壁為龕,依洞建殿,有鬍公堂、羅漢堂、放生池等。第三疊岩洞在陡壁上,稱觀音洞,設千手觀音佛像。歷史悠久是三疊岩景區的又一特色,佛事起於宋朝,南宋度宗曾“遣使祭其山”,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賜封“護國禪院”。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曾在此安營紮寨、運籌幄帷。
  雞鳴山
  雞鳴山遺址位於縣城南郊雞鳴山,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宋嘉佑末年,呂防於縣南山麓設義學、士之慕道從遊者甚衆。一日登山,見雞鳴棘叢中,張羅飼之,得白金十數鎰,悉輸之官。後人因此“雞鳴”名其山。因水土流失較嚴重,遺址文化層基本破壞。遺址範圍內採集多件石錛、穿孔石鐮、石鏃、石網墜等石器,印紋陶片比比皆是,紋飾有席紋、條紋羽毛紋、方格紋、雲雷紋、回字紋、繩紋等。
  竹林禪寺
  竹林禪寺始建於唐貞觀七年(公元632年)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竹林禪寺歷經百年滄桑、三落三起,現占地80畝,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寺院門對衢江、靈山江,猶如雙竜襯托起一顆燦爛明珠、光耀四射、主殿“圓通寶殿”坐北朝南,高17.86米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鬱閣重檐,黃琉璃頂,飛檐翹角,造型精美,別具一格,帶有濃厚的古剎神韻。
  六春湖
  六春湖,又名緑蔥湖,位於竜遊縣廟下鄉境內,緑蔥湖是竜遊最高峰,海拔1390.5米,方圓7平方公裏,山勢雄偉壯觀,周圍峰巒疊嶂,終年緑草如茵,古人贊其:“滿地緑蔥供我采,一湖碧水任人看”風光旖旎。古時候視緑蔥湖為藏竜臥虎之地,大旱之年,結隊往求“竜水”。又習慣以緑蔥湖頂峰雲層變換卜晴雨,山上烏雲籠罩,必雨,甚靈驗。清邑人薑美瓊曾寫上《遊緑蔥湖》絶句:聞說潛竜有邊天,同濟來訪緑蔥湖,山如壁立緣藤上,人似禽飛籍翼扶。萬裏遙看皆豁渺,片時少坐盡歡娛,名山夙慕遊偏晚,今日方欣到此區。
  湖鎮捨利塔
  湖鎮捨利塔位於浙江省竜遊縣,為樓閣式實心磚塔,六面七級,高31.5米,它基座每面寬2.3米,須彌座高1.6米,每層每面有倚柱和佛龕。佛龕呈壺門狀,內置玉佛,倚柱間用欄額相連,並用六、五、四三道菱角牙子疊澀1,組成檐頭挑出。檐頭挂風鈴。頂部塔剎保存完整,上有銅質葫蘆,有六根鐵索相連,全塔造型精緻,在浙江省宋塔中為少見。2001年06月25日,湖鎮捨利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竜遊特産 Longyou specialty
  竜遊方山茶
  竜遊縣是全國重點茶葉産區之一。方山茶以成為浙江省有名的炒青味目,與西湖竜井齊名。
  方山茶選用竜遊縣高山雲霧綫上優質茶葉為原料,用傳統工藝手工精製而成,是浙江名茶,明代列入朝廷貢品,其外形略扁,形似雀舌,色澤嫩緑光潤,味醇持久,略帶蘭花香,茶液清澈明亮底成朵勻齊,別具風味。
  竜遊小辣椒
  竜遊小辣椒始産於清鹹豐元年(1851)。時安徽歙縣人王傢銳在縣城創辦王正豐醬園,采城北赤步鋤頭農民種植“寸釘椒”,用傢傳秘方醬製而成,至今130餘年歷史。其色澤紫褐,清香微辣,鹹中帶甜,脆嫩可口,含鬍蘿素、抗環血酸等營養成份多種,開胃解膩,風味獨特,成竜遊名産。
  民國時年産約30擔,2/3銷往滬、杭等地。1963年3月,赤步堪頭建小辣椒廠,加工成品約300擔。70年代後竜遊小辣椒瀕臨絶跡。1983年後,重建生産基地30畝,年加工成品約200擔。1986年湖鎮小辣椒廠建成投産。1988年種植200畝,加工成品1200餘擔。小辣椒原以工藝竹筒盛裝,近年改玻璃罐頭瓶裝。銷滬、甬、京、皖、粵等省市,港、臺同胞常慕名求購。
竜遊美食 Longyou cuisine
  竜遊發糕
  傳明代民間有發糕,因風味獨特,製作精美,又音諧“福高”,象徵吉利,遂成節日佳品。逢年過節傢傢戶戶蒸製發糕,用作點心,或饋贈親友,成特有風情。花色品種多樣,舊時多紅糖糕、青糕,現時蒸製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糕、大慄糕。西鄉詹傢、團石一帶喜做敷有鼕筍肉絲鹹味焙糕。發糕加工精細,選用上白糯米搭配粳釉米,浸數十天後,用水漂清米泔味,磨成細粉或米漿瀝幹。按比例加豬油、白糖、酒酵調成糊狀,置墊荷葉蒸籠。先溫熱催酵,待發至滿籠,旺火蒸熟。趁熱印花紋圖案,或撒敷紅緑絲、桂花等,塗麻油或菜油。色澤晶亮如玉,孔細似針,荷香撲鼻,食之糯而不粘,甜而不膩。舊時多為家庭製作,自食或饋贈。1959年後竜遊食品廠等廠傢加工應市。80年代起,配料更精細,色香味美,名聲大振。逢春節,外地人慕名紛往求購,食品飲食部門加工銷金、衡、杭、滬等地,供不應求。
  三頭一掌
  “三頭一掌”指兔頭、鴨頭、魚頭,鵝掌。是竜遊的特色小菜,味道極其鮮美。其中用蓽芭(鬍椒的花)等中藥配製成辣味劑,辣得特別,十分開胃,溫補燥濕。“三頭”以兔子頭為最。吃兔子頭着實需要些技巧,不然會吃得狼狽不堪。首先先吮它的後腦,然後轉過來把兔子的牙齒先拔下來,如果你順着方向咬,還能拔出完整的兔牙。接着掰開它的嘴巴,吃舌頭和下顎。兔子的下顎肉厚實而鮮嫩,吃的是它的味,而上顎則是吃技巧。
英文解釋
  1. n.:  Longyou County,  Longyou County
近義詞
竜遊
相關詞
????業公司????業國企????務管理局浙江地理行政村浙江省
包含詞
竜遊縣棉紡廠竜遊縣中醫院竜遊縣人民醫院
竜遊縣腫瘤醫院竜遊縣絲綢總廠竜遊縣????務管理局
竜遊縣實驗幼兒園竜遊縣化纖織布廠竜遊縣富進紡織廠
竜遊縣衛生監督所竜遊縣婦幼保健院竜遊縣衛生防疫站
竜遊縣衢江旅行社竜遊縣陽光大酒店竜遊縣南海旅行社
竜遊縣化工試劑廠竜遊縣東華大酒店竜遊縣第一紡織廠
竜遊縣竜通大酒店竜遊縣恆通大酒店竜遊縣東方大酒店
竜遊縣職業技術學校竜遊縣竜竹工藝製品廠竜遊縣廟下竹木工藝廠
竜遊縣金蜂福利工藝廠竜遊縣中醫醫院縣橋下分部竜遊縣中醫醫院西門分部
竜遊縣廟下竹器工藝廠竜遊縣溪口工藝織毯廠浙江省竜遊縣海潤工藝品廠
竜遊縣潼溪竹器工藝廠浙江省竜遊縣棉紡廠竜遊縣恆輝棉紡織廠
竜遊縣電化教育中心竜遊縣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竜遊縣澤隨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竜遊縣工作站竜遊縣小南海中心衛生防保組竜遊縣雲翔腫瘤醫院門診分部
分類詳情
張開沐塵畲族鄉張開社陽鄉張開詹傢鎮張開竜洲街道張開模環鄉張開東華街道
張開大街鄉張開湖鎮鎮張開溪口鎮張開小南海鎮張開塔石鎮張開羅家乡
張開石佛鄉張開橫山鎮張開廟下鄉張開沐塵鄉張開竜遊鎮張開占傢鎮
張開官潭鄉文化路饅頭石窟響動蓮子
吊兒郎當鼕筍筍幹豆豉肉圓徐偃王
婺劇越劇豬腸糯米飯撒布小黃瓜
烏石山虎頭山雞鳴山時代廣場仙霞嶺捨利塔
發糕兔頭鴨頭魚頭千層糕雞子
進士第白糖糕桂花糕小辣椒黃花梨走油肉
豆腐圓子粉幹清明粿甜酒釀竜潭瀑布真武山
更多結果...
江濱公園竜洲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