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浙江 >衢州 > 開化縣
顯示地圖
目錄
Kaihua Xian County
  郵編:324300 代碼:330824 區號:0570
  拼音:Kāi Huà Xiàn,Kaihua Xian
  
    開化縣位於浙江省西部,北緯28°54′,東經118°01′。總面積2223.3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4年)。
  
    開化縣轄9個鎮、9個鄉:城關鎮、華埠鎮、馬金鎮、村頭鎮、池淮鎮、桐村鎮、楊林鎮、蘇莊鎮、齊溪鎮;林山鄉、音坑鄉、中村鄉、長虹鄉、張灣鄉、何田鄉、塘塢鄉、金村鄉、大溪邊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解放街54號。
  
    本常山縣地,吳越析置開化場。宋太平興國年間升場為開化縣。縣因場得名。
區位概況
  地理
  浙江省開化縣位於浙江西部邊境(東經118°01′-118°37′,北緯28°54′-29°30′),地屬衢州市,是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周圍與常山縣、淳安縣;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和玉山縣;以及安徽省休寧縣接壤!
  交通錢江源
  區位獨特,交通便捷。205國道、17省道和杭新景高速、黃衢南高速穿境而過,以及規劃建設的衢景九鐵路穿境而過。縣內有高等級公路192公裏,等級公路920公裏,實現村村通公路。是閩、浙、贛、皖四省通衢之地,位於杭州兩小時,上海、寧波四小時,閩、晥、贛周邊中心城市兩小時交通圈。
  氣候
  生態優良,休閑天堂。擁有錢江源國傢森林公園和古田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80.4%。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國傢二級以上標準,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傢Ⅰ類水標準。開化屬浙西中山丘陵,溫暖濕潤,降雨量1814毫米,日照時數1712.5小時。全境峰巒重疊,山嶺連綿,縣域版圖的85%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宜人。常年平均氣溫16.4℃,晝夜溫差平均為10.5℃,年平均降雨量1814毫米,無霜期252天。素有“中國的亞馬遜雨林”之稱。 處於閩、浙、皖、贛四省邊界旅遊“金三角”中心,是休閑度假、觀光旅遊的天堂。
  榮譽
  開化縣,四季分明、溫和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全縣地表水水質達一類水標準,被國傢環保總局劃定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並於2002年3月命名為全國生態示範區。2004年被授予全國緑化模範縣。 2000年初,開化縣確立並實施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構築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生態城市化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五大框架,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加快。同時享有中國竜頂名茶之鄉、中國根雕藝術之鄉、中國金針菇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全國高水平舉重人才培育基地、奧運舉重冠軍占旭剛的故鄉等稱號。
歷史沿革
  建縣於北宋太平興國六年即公元981年,距今1028年歷史。開化春秋屬越國,戰國屬楚,秦屬會稽郡太末縣。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置新安縣(今衢江區),今開化地域為新安縣的一部分。建安二十三年(218),孫權分新安置定陽縣(今常山縣),開化屬定陽。唐鹹亨五年(674),置常山縣,今開化地域屬常山。
  北宋乾德四年(966),吳越王錢弘俶分常山縣西境的開源、崇化、金水、玉田、石門、竜山、雲臺七鄉置開化場,“開化”一名即由開源、崇化二鄉各取一字而得。太平興國六年(981),應常山縣令鄭安之請,升開化場為開化縣,屬衢州。元、明、清三代相沿未變。
  民國初年屬金華道。民國16年(1927)廢除道製,直屬浙江省。民國24年(1935)年,設衢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開化屬之。
  1949年5月4日,開化縣解放,屬衢州專區。1955年,衢州專區撤消,開化縣屬建德專區。1958年12月,建德專區撤消,開化改屬金華專區。1985年5月,撤消金華專區分置金華市,衢州兩省轄市,開化縣屬衢州市至今。
  行政區劃 開化縣位於浙江省西部,北緯28°54′,東經118°01′。總人口3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解放街54號,郵編:324300。代碼:330824。縣域面積2236平方公裏,轄9個鎮、9個鄉、449個行政村。開化縣轄:城關鎮、華埠鎮、蘇莊鎮、馬金鎮、村頭鎮、池淮鎮、桐村鎮、楊林鎮、齊溪鎮;林山鄉、音坑鄉、中村鄉、長虹鄉、張灣鄉、何田鄉、塘塢鄉、金村鄉、大溪邊鄉。
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潛力巨大。林木總蓄積量728.8萬立方米,竹林10萬畝,經濟林35.4萬畝。年産食用菌1億袋,錢江源土雞300萬羽。水資源總量27.2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10萬千瓦,人均占有量是全國的3.91倍,全省的3.93倍。礦産資源豐富,石煤、石灰石、鉛鋅銀多金屬礦等礦産儲量大、品位高。農村勞動力20餘萬,專業技術人才6200人,技能人才13000人。産業鮮明,外嚮度高。獨具特色、結構優良、外嚮度高的有機硅、單晶硅、生物醫藥、電光源、新型密胺塑料、竹木製品等特色産業發展迅速,産品暢銷亞、歐、美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
  開化縣城 山林總面積2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4%,林木總蓄積量728.8萬立方米,年采伐商品材14.5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0萬畝,年采伐毛竹200多萬支;油茶、茶葉、柑橘、板慄、蠶桑經濟林面積35.4萬畝;中草藥3萬畝。
  建立無公害農産品示範基地138個,論證並實施面積16.5萬畝;建成10萬畝骨幹竜頂名茶基地,年産竜頂名茶1300噸;年産金針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1億袋;錢江源土雞300萬羽。
  水資源總量27.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7916立方米,分別是全國的3.91倍,全省的3.93倍;水能藴藏量達10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有7.2萬千瓦;地表水水質常年達Ⅰ類水標準,全年出境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
  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産有28種。其中,石煤、石灰石、鉛鋅銀多金屬礦等礦産儲量大、品位高。
  有機硅、單晶硅、生物醫藥、電光源、新型密胺塑料、竹木製品加工等九大特色産業及其配套産業發展迅速。有機硅年生産能力達2萬噸,生産規模居全國第二;年産硅單晶140噸,硅片7000萬平方英寸,大直徑重摻砷、銻硅單晶技術全國領先;木糖醇年生産能力2萬噸,生産規模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密胺塑料産業銷售收入1.6億元左右等等,産品暢銷亞、歐、美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
  勞動力資源豐富,全縣有20餘萬農村和城鎮勞動力,與之相鄰的浙、贛、皖邊界地區還有200多萬農村勞動力。
旅遊環境
  “九麯芹江旋玉帶,一圍青山銜明珠”乃開化旅遊的真實寫照。
  開化是錢塘江源頭,縣域總面積2236.61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達79.2%。其東連淳安千島湖,接杭州市旅遊西進各旅遊景區和旅遊市場;南融衢州市旅遊大格局,接江、浙、滬、閩、贛等省衆多旅遊景區和旅遊市場;西依江西三清山,接贛、湘、鄂等省衆多旅遊景區和旅遊市場;北臨安徽黃山,接皖、江、滬等省市衆多旅遊景區和旅遊市場;是浙、贛、皖旅遊"金三角",華東旅遊網絡的重要結點。
  開化不僅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而且生態旅遊資源也極其豐富,積極實施“生態立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致力疏通東西南北四大旅遊通道,着力培育“六區一綫一中心 ”生態旅遊網絡,讓人們享受真山水,回歸大自然處。開化旅遊資源衆多。境內有風景旅遊景點158處,人文旅遊景觀70多個。錢江源國傢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有蓮花塘、三省界碑、千畝黃山奇鬆等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40餘處;古田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有1991種野生植物和188種野生動物、20餘處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其中,國傢一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野生動物4種,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7種、野生動物30種;芹江風景區,有醉根生態園、靈山寺、南湖等30多處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南華山風景區與三清山遙相呼應;還有閩浙贛省委、浙皖特委、開(化)婺(源)休(寧)中心縣委舊址等一大批紅色旅遊資源。
  其突出的特點:自然景觀成塊性好,旅遊資源相對集中。位於縣城北部的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蓮花塘、三省界碑千畝黃山奇鬆等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40餘處,是探源、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位於縣城西北部蘇莊鎮的古田山自然保護區,有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20餘處;集諸多的國傢級保護動植物,是科考、探險的好處。縣城所在地芹江風景區,現有醉根生態園、靈峙、南湖等等旅遊景點及人文景觀30多處;位於縣西南部的南華山,與三清山遙相呼應,自然、人文景觀遍布,發展前景廣阔;貫穿於全縣的百裏緑色長廊,是一道春暖花開,秋風紅葉的風景綫。人工湖泊輝映山水,為景點景觀增添神韻。分佈在景區周圍的人工湖有齊溪水庫、茅崗水庫、碧傢河水庫、大溪壟水庫、竜潭水庫、王山水庫等。人文景物神、聖、奇、謎,文化內涵豐富淵遠。有新石器時代的雙溪口古文化遺址、塘塢犀牛化石遺址、下界首青瓷窯址、竜坦窯址、宋村十八洞、西岩洞、徐傢村溶洞、鳳凰洞、西來岩古廟、鬍氏節孝坊、姜氏宗祠、馬金古街、霞山鐘樓及明清古民居、壕嶺關、愛敬堂、包山書院、大宗伯祠堂等;有宗教聖地錫賚庵、喬木庵、凌雲寺、靈山寺、天童寺、西陽寺、鐵佛寺、華嚴古剎、文昌閣等;有革命遺址庫坑中心縣委舊址、浙皖特委舊址、華埠七菲?亭、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何田烈士紀念碑、霞山烈士紀念碑、石柱烈士紀念碑、芳林烈士墓等;還有衆多的民間傳奇、名人軼事和民間藝術,如:富樓村、水湖村、解元嶺、鳳凰山、天子墳、蓮花尖、馬金扛燈、蘇莊草竜、對門板燈、江景房、徐五婆、程俱、張道洽等。名優特産資源豐富,旅遊商品獨厚。奇山秀水育精品,開化可供開發的旅遊産品衆多,目前已經開發的工藝品、緑色食品、木竹製品等旅遊産品有50餘種。開化竜頂茶、根雕是開化旅遊商品開發的奇葩,開化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共有公路52條(段),通車里程總長620.59公裏,205國道、17省道 穿境而過,直達黃山、千島湖、三清山及周邊縣(市、區)。全縣26個鄉鎮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為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休閑旅遊:境內有錢江源國傢森林公園、古田山國傢自然保護區、聖潭溝風景區、南華山風景區、南湖島景區、玉屏公園等一批休閑旅遊勝地。縣城距淳安千島湖70多公裏,道教名山江西三清山60公裏、偉人勝地婺源江灣90公裏,世界自然遺産安徽黃山100公裏、福建武夷山180公裏,是閩、浙、皖、贛四省邊界旅遊“金三角”中心。
  開化山河壯麗,景色迷人、人文薈萃,古跡衆多,物産豐富,風情獨特。
城市規劃
  基礎設施
  供水:現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10萬噸,水源取自國傢級森林公園錢江源頭,水質為國傢Ⅰ級地表水標準。
  供電:220千伏變電所1座,110千伏變電所3座,35千伏變電所5座,變電總容量32萬千伏安,供電係統可靠率達99.7%,確保安全用電。
  通訊: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為骨幹的通信網絡覆蓋全縣,架設了與世界各地溝通的橋梁,確保了對外交流的信息暢通。
  科技教育
  教育:全縣有中小學校114所,各類培訓機構8傢。其中,普通高中2所、綜合高中1所、職業高中2所;開設旅遊服務、茶藝、計算機、機械製造、電子、化工教育等專業技能培訓;設有職業培訓所、國傢職業技能等級鑒定所。
  科研:有機硅、單晶硅、糖醇、模塑料、電力器材研發中心和石硅、杜仲茶、葛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20余家。
  人才:全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6200人。其中,高級職稱265人,中級職稱1858人,初級職稱4077人;各類技能人才13000人。其中,高級技師1人,技師99人,高級工589人,中級工2150人,初級工10160人。
  人居環境
  空氣質量:全年達到國傢二級以上標準,空氣污染指數為1級(CO2、NO2年平均值達到一級標準),大氣富含負離子,是天然的“氧吧”。
  水質標準:地表水水質常年達到國傢Ⅰ類水標準,出境水質達到國傢Ⅱ類水標準。
  醫療保健:設有人民醫院、中醫院、第二醫院、婦保院、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等6傢縣級衛生醫療機構。其中,二等甲級醫院1所,二等乙級醫院2所。
  餐飲住宿:有開化大酒店、南湖山莊、明朝大酒店、交通賓館等4傢星級酒店及水湖山莊、古田山莊、生態清水魚莊等20多傢特色休閑山莊。
  文化體育:設有體育館、奧運冠軍占旭剛榮譽陳列室、全省“傳承千年文明、建設美好傢園”大型圖片展覽廳、康適堡健身中心、縣圖書館等文體設施,已開通數字電視信號。
經濟建設
  2000年初,開化縣確立並實施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構築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生態城市化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五大框架,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加快。2000年以來,全縣GDP翻了一番,財政收入增長了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50%;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生態立縣”戰略實施成效明顯:生態工業特色鮮明。編製完成有機硅、單晶硅、新型密胺塑料、木糖醇等九大工業特色産業發展規劃,成立12個重點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依托經濟開發區、有機硅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硅電子産業基地、絶緣材料科技特色産業基地,以元通硅業、合成材料、國傢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萬嚮硅峰等骨幹企業為竜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新建了一批技術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實施了一批廢料回收利用和清潔生産試點工程,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有機硅、單晶硅兩大産業被列入全省擬培育的全國製造中心和衢州市“四中心十基地”建設。五年內,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率淨增了62%,主導産業銷售收入占比提高了46%。
  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5.9%,其中兩硅産業總産值增長47%;工業銷售産值增長25%,工業産品産銷率達98.75%,實現利潤增長111.94%。生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突出生態、山水特色,堅持走“山水園林城市”之路,完成10個片區舊城改造,嶴灘新區建設初成規模,南湖中心區建設穩步推進,開化商貿城、開化大酒店等相繼投入使用,新建成的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由1平方公裏拓展到8平方公裏。加快城華(城關鎮、華埠鎮)對接、中心鎮(中心村)、康莊工程等建設,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五年內,全縣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至8.04平方公裏,城鄉面貌不斷改善,打響了“錢江源頭、生態名城” 品牌。生態農業不斷壯大。新培育了一批竜頭企業、一批特色品牌、一批緑色基地,完善了農業信息技術綜合服務體係,“開化竜頂”名茶、“菇老爺”食用菌等産業繼續加快發展,該縣已成為全國緑茶和出口眉茶的重要生産基地、全省最大的金針菇生産基地。全縣緑色生態農業比重已超過90%,被列入全省首批緑色生態農業示範縣。特別是名茶産業,六年內年産量翻了兩番、年銷售額翻了三番, 2005年實現茶葉總産量9421噸,産值3億元。“開化竜頂”名茶榮獲“浙江省十大名茶”,被評為浙江省名茶重點縣。生態旅遊日益興旺。以休閑養生 、回歸自然為重點 ,依托錢江源頭、生態開化優勢,加快推進錢江源、古田山、南華山、霞山古民居、聖壇溝、休閑生態塢等景點聯網建設,帶動旅遊業提檔升級。實施了錢江源農居特色園、中國根雕博覽園等12個旅遊文化項目,強化特色文化的支撐力,促進第三産業發展。五年內,生態旅遊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接待國內外遊客數、實現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都在30%以上,旅遊業已逐步成為該縣生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生態文化建設不斷豐富。製定實施《開化縣特色文化發展規劃》,構建了以茶文化、根雕文化、江源文化、舉重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八大文化板塊為主、頗具生態特色的文化建設新體係。近年來,錢江源頭文化、三省邊界文化和革命老區文化進一步豐富發展,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對經濟的支撐力日益明顯,特色文化先進縣建設穩步推進,“錢江源頭、生態開化”特色逐步凸現。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進一步加強。按照“統一規劃、嚴格保護、綜合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思路,關閉有污染的企業160多傢,建立生態公益林135多萬畝,把“一江清水送出開化”。
  目前,全年出境水水質接近一類水標準。每億元GDP綜合能耗年均下降7.87%,排放的廢水、二氧化硫等廢氣廢物下降13%,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夯實。始終註重加強維護社會穩定的基層基礎性工作,積極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縣社會治安總體保持穩定。五年來,全縣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同時,全縣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有效緩解山區農民“看病難”、“因病緻貧、返貧”等問題,工作經驗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並在全國推廣。2004年10月份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上,我縣作為全國3個縣級典型之一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到去年年底全縣有24.73萬農民參保、參保率達82.1%,纍计11155人次大病的醫療費得到報銷,纍计享受合作醫療費用補償1450餘萬元。又探索建立了統籌金委托農村信用社代扣繳費新機製,並對已參保但未發生醫藥費報銷的20多萬農民進行了一次免費健康體檢。通過生態立縣戰略的實施,全縣生態經濟加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顯著提高。開化人民現在形象地用“五個一”來描述家乡。即:一片青山緑水(森林覆蓋率達80.4%,空氣質量優於國傢二級標準,地表水接近一類水標準);一茶飄香四海(“開化竜頂”名茶先後40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博覽會、名茶評比會金奬,批量出口40多個國傢和地區。並嚮德、法、意、俄、美等WTO成員國申請註册“開化竜頂”國際商標,申請註册了原産地理標志,被命名為“中國竜頂名茶之鄉”和“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産基地縣”);一硅飛嚮藍天(單晶硅産量居全國第一,並廣泛應用於神舟號係列宇宙飛船等航天航空領域);一刀雕出乾坤(開化是中國根雕藝術之鄉,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根雕大師和國內規模最大、工藝最高的根雕企業);一舉享譽世界(占旭剛成為世界蟬聯奧運會舉重冠軍第一人,開化被命名為全國舉重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十一五期間,開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全局,全面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兩大戰略,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特色城鎮,弘揚特色文化,開展特色工作,營造特色環境,力爭到2010年基本建成生態縣,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2000年以來,全縣GDP翻了一番,財政收入增長了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50%;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生態立縣”戰略實施成效明顯:生態工業特色鮮明。編製完成有機硅、單晶硅、新型密胺塑料、木糖醇等九大工業特色産業發展規劃,成立12個重點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依托經濟開發區、有機硅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硅電子産業基地、絶緣材料科技特色産業基地,以元通硅業、合成材料、國傢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萬嚮硅峰等骨幹企業為竜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新建了一批技術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實施了一批廢料回收利用和清潔生産試點工程,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有機硅、單晶硅兩大産業被列入全省擬培育的全國製造中心和衢州市“四中心十基地”建設。
  五年內,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率淨增了62%,主導産業銷售收入占比提高了46%。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5.9%,其中兩硅産業總産值增長47%;工業銷售産值增長25%,工業産品産銷率達98.75%,實現利潤增長111.94%。生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突出生態、山水特色,堅持走“山水園林城市”之路,完成10個片區舊城改造,嶴灘新區建設初成規模,南湖中心區建設穩步推進,開化商貿城、開化大酒店等相繼投入使用,新建成的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由1平方公裏拓展到8平方公裏。加快城華(城關鎮、華埠鎮)對接、中心鎮(中心村)、康莊工程等建設,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五年內,全縣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至8.04平方公裏,城鄉面貌不斷改善,打響了“錢江源頭、生態名城” 品牌。生態農業不斷壯大。新培育了一批竜頭企業、一批特色品牌、一批緑色基地,完善了農業信息技術綜合服務體係,“開化竜頂”名茶、“菇老爺”食用菌等産業繼續加快發展,我縣已成為全國緑茶和出口眉茶的重要生産基地、全省最大的金針菇生産基地。全縣緑色生態農業比重已超過90%,被列入全省首批緑色生態農業示範縣。特別是名茶産業,六年內年産量翻了兩番、年銷售額翻了三番, 2005年實現茶葉總産量9421噸,産值3億元。“開化竜頂”名茶榮獲“浙江省十大名茶”,被評為浙江省名茶重點縣。生態旅遊日益興旺。以休閑養生 、回歸自然為重點 ,依托錢江源頭、生態開化優勢,加快推進錢江源、古田山、南華山、霞山古民居、聖壇溝、休閑生態塢等景點聯網建設,帶動旅遊業提檔升級。實施了錢江源農居特色園、中國根雕博覽園等12個旅遊文化項目,強化特色文化的支撐力,促進第三産業發展。五年內,生態旅遊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接待國內外遊客數、實現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都在30%以上,旅遊業已逐步成為該縣生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生態文化建設不斷豐富。製定實施《開化縣特色文化發展規劃》,構建了以茶文化、根雕文化、江源文化、舉重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八大文化板塊為主、頗具生態特色的文化建設新體係。近年來,錢江源頭文化、三省邊界文化和革命老區文化進一步豐富發展,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對經濟的支撐力日益明顯,特色文化先進縣建設穩步推進,“錢江源頭、生態開化”特色逐步凸現。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進一步加強。按照“統一規劃、嚴格保護、綜合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思路,關閉有污染的企業160多傢,建立生態公益林135多萬畝,把“一江清水送出開化”。目前,全年出境水水質接近一類水標準。每億元GDP綜合能耗年均下降7.87%,排放的廢水、二氧化硫等廢氣廢物下降13%,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夯實。始終註重加強維護社會穩定的基層基礎性工作,積極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縣社會治安總體保持穩定。五年來,全縣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同時,全縣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有效緩解山區農民“看病難”、“因病緻貧、返貧”等問題,工作經驗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並在全國推廣。2004年10月份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上,我縣作為全國3個縣級典型之一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到去年年底全縣有24.73萬農民參保、參保率達82.1%,纍计11155人次大病的醫療費得到報銷,纍计享受合作醫療費用補償1450餘萬元。又探索建立了統籌金委托農村信用社代扣繳費新機製,並對已參保但未發生醫藥費報銷的20多萬農民進行了一次免費健康體檢。通過生態立縣戰略的實施,全縣生態經濟加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顯著提高。開化人民現在形象地用“五個一”來描述家乡。即:一片青山緑水(森林覆蓋率達80.4%,空氣質量優於國傢二級標準,地表水接近一類水標準);一茶飄香四海(“開化竜頂”名茶先後40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博覽會、名茶評比會金奬,批量出口40多個國傢和地區。並嚮德、法、意、俄、美等WTO成員國申請註册“開化竜頂茶”國際商標,申請註册了原産地理標志,被命名為“中國竜頂名茶之鄉”和“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産基地縣”);一硅飛嚮藍天(單晶硅産量居全國第一,並廣泛應用於神舟號係列宇宙飛船等航天航空領域);一刀雕出乾坤(開化是中國根雕藝術之鄉,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根雕大師和國內規模最大、工藝最高的根雕企業);一舉享譽世界(占旭剛成為世界蟬聯奧運會舉重冠軍第一人,開化被命名為全國舉重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十一五期間,開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全局,全面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兩大戰略,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特色城鎮,弘揚特色文化,開展特色工作,營造特色環境,力爭到2010年基本建成生態縣,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民間藝術
  開化縣民間藝術十分豐富,主要類別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麯、民間文學和民間燈彩等。開化的民間歌麯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特色鮮明。一般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旋律簡單,屬吟誦式的山歌。如《太陽歌》、《九娘歌》、《長工歌》、《韭菜歌》、《當兵歌》等。基於開化方言的自然規律,聽起來唱誦相濟,以虛襯音,語調行腔十分口語化。民間器樂麯大多屬浙西十番音樂體係。大致可分為群麯、文麯、清鑼鼓三種形式。流傳在楊林、桐村、蘇莊、封傢、音坑、底本、華埠一帶。
  元代延祐年間,開化民間就開始跳“笑頭和尚”舞。明代後,每逢元宵、中秋等節日,常跳竹馬、舞竜、踩高蹺、鬧花燈等,近年來共整理發掘了開化46個具有山區特色的民間舞蹈。竜舞是開化縣民間廣為流行的民間舞蹈。傳說朱元璋在蘇莊鎮毛坦塢口村休整時,當地百姓為他獻了寶馬,並在中秋佳節迎舞草竜。朱元璋非常高興,認為這是竜位做天子的預兆。登基後,禦敕當年舞草竜的毛坦塢口村為“富樓村”,並賜聯“百世安居金溪富樓勝地,千年遠脈越國傳裔名傢。”其他至今仍流傳民間的舞蹈有:“笑頭和尚”、竹馬舞、花燈舞、“跳魁星”、“高蹺竹馬”、“種麥”等。民間流傳戲麯劇種主要有目蓮戲、三角戲、婺劇、木偶戲、徽戲、越劇。流傳最早最廣的是目蓮戲。農村社戲一般在中秋節至清明前農事較閑期間演出,亦有各宗族姓氏特定的演出日期。如大溪邊鄉大溪邊、東山兩村定在農歷五月十三日,墩上、墩下兩村定在農歷六月初六。
  民間創作並廣泛流傳的口頭文學,非常豐富,如《方豪的故事》、《襤褸先生》、《石人石馬》、《朱元璋禦敕富樓村》、《十八墩的傳說》、《趙清獻》、《老虎橋捉竜》等在民間廣泛流傳,還有許多民間諺語、歇後語、楹聯等,也深入人心。
  民間燈彩是本縣城鄉人民盛行的喜慶活動。每逢元宵佳節,人們張燈結彩鬧花燈,預祝來年人丁興旺,吉祥如意。常見的燈有板燈、魚燈、馬燈、八角燈、荷花燈、茶燈、十二生肖燈、獅象燈等。
民風民俗
开化县 民风民俗
开化县 民风民俗
  開化“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販買木頭的人很多,木行開到杭州等地。農民耕田有水牛,曬稻用篾墊,加工靠水碓,並有“開排”、“開秧門”、“割青”等農事習俗。傢中用具大多為木製品,也有篾製、陶製和鐵製的。扇子用麥稈、棕葉等編製。常見的生活用具有臉盆、腳盆、浴盆、藏衣大櫃、針綫花籃、火籠、燈盞、竹煙筒、夜壺等。新娘出嫁坐花轎,新郎要雇吹鼓手“催親”,行前,母女都要“哭嫁”,哭嫁有哭嫁詞,女哭嫁稱“思堂”,娘哭嫁叫“送女上轎”。傳統上,男人穿“和尚衣”(大肩衣),扣子在右邊腋下,夏穿長衫,鼕穿長袍,套以短襖,女子穿連襟短衣,男女褲子均是大腰式褲。雨天下田地穿簑衣、戴笠帽。鞋以園口布鞋為主,上山幹活穿草鞋。帽子園頂,狀同半瓜,人稱“堂帽頂”,婦女帽子以絨綫編織,配一黑紗布條以綰頭髮。民間節日風俗很多,如大年三十除夕夜要煮豬頭、祭祖、打掃除,年夜晚上要守歲,正月裏從初四到二十二多數村要過燈日,迎竜燈。生孩子、祝壽、喪葬、建房等都有一整套習俗。民間還有許多祀神廟會、迎神接佛、看風水送瘟神等活動,有迷信的東西,也有娛樂、集市的目的。
美食美味
  風味小吃主要有“慄子粽”、“氣糕”、“清明飠果”、“千層飠果”、“米面”、“糯米飠果”、“苞蘿飠果”等。風味食品有凍米糖、薯棗、白糖條等。特色菜餚有酸辣椒、醬頭辣椒、生薑辣椒片、蘇莊炊粉、塘塢豆腐幹、何田清水魚、開化青螄、石斑魚、蛋羹、無刺黃背、黃牙丁滾豆腐、桃花魚炒豆腐幹等。節日飲食藴涵豐富的文化。年三十,雞、魚、肉齊全,葷多素少,以慶賀“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初一早餐食麵條、年糕,以圖吉利,往後是清明艾飠果 ,立夏雞蛋、筍,端午粽子,七月半氣糕,中秋節炊粉肉、炊粉老南瓜、炊粉芋頭,重陽麻糍飠果 等。民間飲酒以“高梁燒”為主。糯米酒(俗稱“霜白酒”)釀製亦較廣泛。酒席上,篩酒須滿杯,加酒得三巡。領先喝者須站起來舉杯相邀,要慢飲緩喝,即使酒量很大也要故作謙讓。酒席豁拳為數字拳,分戴帽子叫法和請子叫法,有“磨心”打通關和“輸傢出馬”流水豁兩種,不善豁者“雇長工”,豁六拳稱“半年”,十二拳稱“一年”。
開化特産
  中國竜頂茶之鄉 中國根雕之鄉 中國金針菇之鄉
教育
  開化縣地處錢塘江源頭,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據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裏繁衍生息。宋代以來,開化出了2名狀元、214名進士,有17部鄉賢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尚學重教之風源遠流長。
  新中國建立後,由於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開化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全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經費保障和教育創強投入機製,努力辦好群衆滿意教育,造福源頭開化人民。1985年至1988年中小學危房改造的四年間,縣鄉村三級共投資教育基建款900多萬元,排除危房2.16萬平方米,全縣500多所中小學基本實現“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有課桌凳”的“一無兩有”目標。1988年11月,全縣31個鄉鎮學校危房改造通過省政府驗收。1989年1月,全省中小學危房改造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我縣在中小學危房改造中涌現出的“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精神被省政府譽為“開化精神”。1996年通過省“兩基”驗收。1998年2月,被評為省體育達標先進縣,同年12月通過省“普實”驗收。1999年,全縣完成小學由五年製嚮六年製過渡,2000年開始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開始實施教育經費縣管體製。2004年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
  尤其是近幾年來,“開化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縣委、縣政府更加重視教育,堅持以創建省教育強縣為載體,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佈局調整力度,強化教育內涵建設,全力推動城鄉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全縣教育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投入最多、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黃金發展期,教育改革邁出了新步伐,教育發展實現了新跨越。
  目前,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綜合高中1所、職業高中2所(1所民辦)、初中10所(1所民辦)、培智學校1所、小學42所(另有教學點28個),幼兒園183所(公辦2所、集體辦5所、民辦176所)。全縣現有在校學生37658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3816人,職業高中學生2981人,初中生12003人,小學生18858人,在園幼兒為9921人。
  義務教育基本實現高標準、高質量普及的要求,全縣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三殘”兒童入學率達到98.9%;初中綜合升學率和鞏固率分別達94.32%、99.92%;高中段教育發展加快,普、職高招生比為1:1;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有新進展,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2.06%,學前一年入園率達99%。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91%。小學英語普及率達100%。
  全縣現有教職工3757人,其中在職公辦教職工2243人,離退休教職工1049人,民辦學校(含幼兒園)教職工465人。全縣在職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幼兒園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達到99.58%、99.86%、98.16%、91.35%和88.66%。
  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全縣教育固定資産總投入達3億多元,是之前50多年來投入總和的三倍多,新增學校建築面積21.3萬平方米,相當於前50多年全縣校捨建築面積的總和,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其中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工程,三年時間共改造了41所學校,62個項目,實際改造面積54986平方米,總投入3906萬元。2008年2月,投資1.6億元的新開化中學正式投入使用;2008年秋季開學,城關片一鎮四鄉的6所農村初中經合併後,全部搬進改造一新的開中老校區,組建成立開化縣第一初級中學,同時帶動該片19所農村學校的硬件資源得到提升;纍计投資總額達2600萬元的池淮鎮初中擴建、明德小學新建、蘇莊鎮中心小學新建等教育重點工程也投入使用。同時,對相對薄弱的一些小規模農村學校進行了科學規劃、調整改造,涉及18個鄉鎮,37所學校,共60個項目,計劃投資1525萬元,改造任務將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此外,學校教學設施不斷改善,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已擁有172個多媒體教室,教育城域網建設基本完成,為更多的農村孩子與城裏孩子同享優質教育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止目前,全縣市級教育強鄉鎮實現全覆蓋,17個鄉鎮獲省級教育強鄉鎮稱號,比例達到94.4%;優質學校明顯增多,全縣有省示範學校9所,省標準化學校30所,省級文明學校3所,省級緑色學校10所,省一級幼兒園1所,市級名校6所;學前三年入園率由6年前的60.15%提升到92.06%,初中升高中比例由6年前的77.27%提升到94.32%,全縣普及教育各項指標和教學質量均逐年提高;成功收購民辦求實職校校捨,有效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全面落實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贏得職業教育新發展,現有省級示範專業1個、省級實訓基地1個、市級示範專業1個。同時,配合抓好鄉鎮成人教育,已有7所省一級鄉鎮成校。全縣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更趨協調、均衡、優質,正逐步嚮高標準高質量普及15年教育邁進。
  教育是人類文明傳承的載體,是孕育人才的母體,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展望未來,開化將進一步弘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 的“開化精神”,不斷完善多元投入、多輪驅動、多方協作的教育發展機製,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開化教育持續、和諧、優質發展。
英文解釋
  1. n.:  Kaihua County
近義詞
開化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地理浙江省行政村地名
包含詞
開化縣中醫院開化縣人民醫院開化縣第二中學
開化縣絲綢總廠開化縣星群飯店開化縣????務管理局
開化縣星星服裝廠開化縣金牛大酒店開化縣花山旅行社
開化縣衛生防疫站開化縣第二人民醫院開化縣華埠鎮中心小學
開化縣華埠人民醫院開化縣程氏中醫骨傷醫院開化縣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開化縣華建公司飯店浙江省開化縣星口工藝品廠開化縣張潭車木工藝廠
開化縣竹木綜合工藝品廠開化縣浙西草編工藝廠浙江省開化縣絲綢總廠
開化縣篁岸絲綢總廠開化縣馬金鎮木製工藝品廠開化縣大發工藝品廠
開化縣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辦公室開化縣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開化縣張灣鄉下山聯竹木工藝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華埠鎮張開林山鄉張開大溪邊鄉張開蘇莊鎮張開池淮鎮
張開齊溪鎮張開塘塢鄉張開城關鎮張開楊林鎮張開張灣鄉
張開中村鄉張開馬金鎮張開村頭鎮張開長虹鄉張開金村鄉
張開桐村鎮張開何田鄉張開音坑鄉
南華山錢江源國傢森林公園古田山國傢自然保護區
南湖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