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大峃鎮:面積25.37平方公裏,人口3.87萬人,轄12個居民區: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建設路165號,郵政編碼:325300。 居民區:徐嶺、苔湖、石墳垟、城西、上房、城東、棲雲、周村、華僑新村、二新、縣前、城南 行政村:雙西、城南、林店尾、二新、縣前、上房、橋頭井、陳宅、苔湖、石墳垟、周村、珊門、黃嶺頭、坪頭、苔湖山、下沙垟、下徐村、上徐村、嶺腳、吳垟、嶼根、鳳垟、坑口、周徐、呈樹、大發垟、垟(井) |
|
大峃鎮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遊,距溫州市區87公裏,因地勢呈“鶴”狀,又名“鶴城”,是文成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著名僑鄉,文成旅遊服務基地,實施“山水樂園”的總樞紐,溫州市南部一個風光秀麗、交通便捷、工商業繁榮的經濟重鎮,溫州市全優鄉鎮、衛生城鎮、文明城鎮。全鎮轄28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總戶數13071戶,總人口44519人(2000年),總面積為25.37平方公裏,其中旱地1359畝,水田3380畝,山林面積14028畝。 |
|
轄12個居民區(徐嶺、苔湖、石墳垟、城西、上房、城東、棲雲、周村、華僑新村、二新、縣前、城南)、27個行政村(雙西、城南、林店尾、二新、縣前、上房、橋頭井、陳宅、苔湖、石墳垟、周村、珊門、黃嶺頭、坪頭、苔湖山、下沙垟、下徐村、上徐村、嶺腳、吳垟、嶼根、鳳垟 坑口、周徐、呈樹、大發垟、垟井)。 |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4519男23027女21492家庭戶戶數13071家庭戶總人口43910家庭戶男22560家庭戶女213500-14歲(總)94280-14歲男51020-14歲女432615-64歲(總)3149715-64歲男1597315-64歲女1552465歲及以上(總)359465歲及以上男195265歲及以上女1642戶口本地住本地30368 |
|
2000年,國內生産總産值2.28億元,農業總産值243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97元。
大峃鎮山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蔬菜、水果、養殖”三大基地建設形成一定規模。2000年蔬菜基地全年播種面積6080畝,其中溫州市二綫蔬菜基地1500畝,種植結構、品種結構漸趨合理,實現蔬菜總産值1101萬元;2000年全鎮有水果6048畝,徐村大紅袍枇杷、珊門黑炭梅、呈樹桃形李和美國黑李等,傢禽、肉兔飼養形成一定規模,特別是美國王鴿、雜交王鴿,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分佈格局。工業發展環境優化,2000年有工業企業13傢,並規劃建設珊門村300畝工業小區。2000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4億元,工業銷售總值1.33億元。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城鎮範圍不斷拓展,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縣城凝聚和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
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 42億元,工農業總産值2.0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298元。
農業經濟有了新的發展,農村産業結構得到了調整。2004年實現工農業産值2.03億元。“蔬菜、水果、養殖”三大支柱産業進一步發展,特色緑色效益農業初步規模,已建成千年梨花、食用仙人掌、魚腥草等多個生産基地。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有工業企業13傢,以錳鋼生産製造為主。2004年,全鎮工業産值1.62億元,銷售産值1.59億元。第三産業快速發展,零售、文化、娛樂、餐飲、賓館等行業日益繁榮,旅遊經濟效益明顯,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42億元。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56省道、鳳垟扶貧遷村等一批縣重點工程項目抓緊實施。民主法製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省級文明縣城和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得到改觀,市民素質和社會風氣得到了淨化。
大峃鎮2002年至2006年五年,大峃鎮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旅遊縣”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2002年至2006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01億元,年均增長11.9%;地方財政收入90萬元,年均增長3%;工業總産值5.21億元,年均增長12.1%。農業産值達4230萬元,第三産業産值達2.4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0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9.23億元。2006年獲得浙江省文明鎮稱號。
2002年來,大峃鎮生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該鎮黨委、政府在穩定糧食産量的同時,抓好水果、蔬菜、生態公益林等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其中榮獲首屆國際(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金奬的産品“山哥哥”牌蕃薯粉絲銷往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國。具有特色的“農傢樂”在大峃悄然興起,特別是廣告材料、塑料製品、工藝品、服裝、鞋襪加工等配套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同時,樟山工業套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同時,樟山工業基地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大峃鎮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實,開放型經濟取得成效。隨着56省道、中歐大廈、中銀大廈、移動大廈等一批標志性建築的相繼落成,大峃城市氣息日益濃厚。文成第一街府前街的改造圓滿完工投入使用,泗溪河一、二、三期亮麗工程相繼完成,城鎮面貌顯著改觀。文明創建碩果纍纍,全鎮有市級文明社區、學習型社區、緑色小區各1個,有文化示範村(社區)3個、縣級文明村8個。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學環境進一步優化,“139富民攻堅計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都取得新成就。
2008年,文成鎮實現GDP1.32億元,比2007年增長11%;實現財政收入741萬元,比2007年增長30.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911元,比2007年增長300元。 |
|
學校
文成中學(示範性二類普通性高中)、文成縣第二中學、文成縣中心小學(實驗小學)、文成縣實驗二小、求知中學(民辦)、童之樂幼兒園、文成縣樹人學校。
文化宮
文成縣文化宮位於大峃鎮沙垟村縣體育中心三門橋交匯處。 |
|
住宿
大峃鎮的星級酒店有:文成賓館、華僑飯店、文成國際大酒店、文成陽光假日酒店、四海酒店。
交通
全鎮交通方便快捷,各區間有公交車環行縣城。擁有縣城公交班車3班次分別為 ①縣城環繞班車公交1班次,時間45分鐘1班;②縣城與峃口往返公交一班次,時間40分鐘1班;③縣城與中樟與樟臺往返1班次,時間50分鐘1次。公交運行時間:春夏6:30-12:30 13:00 -18:30,秋鼕7:00-13;00 13:40-19:00。 |
|
該鎮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西山公園(寺廟)、沙垟村楓樹林自然保護區和峽𠔌景廊景區。
沙垟村楓樹林自然保護區
峽𠔌景廊瀑布屬有18道古楓道的風景坐落在大峃鎮的各個村鎮,當地人將18道古楓道象徵18羅漢下凡為當地祈福。
峽𠔌景廊景區
峽𠔌景廊景區。離縣城四公裏,峽長4.5公裏,狹處僅10餘米,寬處160多米,面積為16.7平方公裏。兩岸群山翠壁,山間飛瀑多姿,石林飛瀑、陰陽瀑、三疊瀑、天際瀑、西天屏瀑、瀑瀑懸飛。山梁紅楓古道,楓嶺石林、大會楓嶺、嶺嶺誘人。𠔌底清流碧潭,青竜潭、金牛潭、金龜潭、豬獅潭、白竜潭、潭潭瀲灧。峽𠔌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異。新春峽𠔌,萬木爭春、百花爭放。初夏峽𠔌,萬花齊豔、秀色芳菲。深秋峽𠔌,葉紅似火、勝似春光。隆鼕峽𠔌,冰川垂地、閃爍晶瑩,故稱峽𠔌景廊。 |
|
大峃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遊,因地勢呈“鶴”狀,又名“鶴城”,是文成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著名僑鄉。全鎮總面積25.37平方公裏,其中旱地1359畝、水田3380畝、山林面積14028畝。下轄27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總戶數12743戶,共有常住人口3.67萬人、暫住人口2.1萬人。
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 42億元,工農業總産值2.0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298元。
農業經濟有了新的發展,農村産業結構得到了調整。2004年實現工農業産值2.03億元。“蔬菜、水果、養殖”三大支柱産業進一步發展,特色緑色效益農業初步規模,現已建成千年梨花、食用仙人掌、魚腥草等多個生産基地。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現有工業企業13傢,以錳鋼生産製造為主。2004年,全鎮工業産值1.62億元,銷售産值1.59億元。第三産業快速發展,零售、文化、娛樂、餐飲、賓館等行業日益繁榮,旅遊經濟效益明顯,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42億元。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56省道、鳳垟扶貧遷村等一批縣重點工程項目正在抓緊實施前期工作。民主法製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省級文明縣城和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得到改觀,市民素質和社會風氣得到了淨化。 |
|
- : Daxue Town
|
|
大峃 |
|
上徐村 | 下徐村 | 嶺腳村 | 垟(井村 | 徐嶺 | 周徐村 | 華僑新村 | 橋頭井村 | 城西 | 苔湖村 | 石墳垟村 | 珊門村 | 坪頭村 | 苔湖山村 | 下沙垟村 | 鳳垟村 | 呈樹村 | 大發垟村 | 山垟村 | 縣前村 | 二新村 | 林店尾村 | 陳宅村 | 黃嶺頭村 | 吳垟村 | 嶼根村 | 雙西村 | 上房村 | 城南村 | 坑口村 | 棲雲 | 周村村 | 黃降村 | 大會嶺腳村 | 垟井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