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示地图 |
|
|
泗溪镇:面积49.50平方公里,人口1.66万人,辖1居民区,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粉墙村,邮政编码:325504。 居民区:环水 行政村:上院、前坪、南溪、下桥、半溪、溪源、白粉墙、洪坑、秀垟、筠竹坑、玉岩、半地垟、企石 |
|
基本概况
泗溪镇风景泗溪镇位于浙江泰顺县,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1个自然村,总人口1.9万人。工农业总产值2751.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79.2万元;财政收入54.5万元;人均收入3255元,目前全镇有五保供养户32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51户,436人,贫困户150户,537人。
效益农业
在发展中药材黄栀、杨梅、名优茶基地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种养和管理,将南溪、洪坑等建成黄栀的集散地;利用上院地理位置和原有种植大棚蔬菜优势,发展反季节性的蔬菜,以满足本地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盘活镇茶厂资产,建设半地洋100亩名优茶生产基地,重振茶叶产业。
社会建设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泰二中综合楼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组织木偶戏小组参加全县木偶戏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全县“动态杯”篮球赛获第三名。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了各种隐患排查调处工作,想方设法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非法宗教场所得到整治,一年来未发生重大事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扶贫开发
继续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扶贫措施。建立落实班子成员、驻村干部的贫困户帮扶制度,一方面,对贫困户起到了信息提供、项目落实、资金监督的作用,促使项目能够发挥更大效益;另一方面,更加促使干部能够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改变了工作作风,改善了干群关系。
抗洪救灾
2005年第13号台风“泰利”来势凶猛,这百年一遇的洪灾,给泗溪镇带来了巨大损失,受灾人口达13200人,临时紧急安置人口690人,倒塌房屋105间,损坏房屋75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13公顷,毁坏耕地30公顷,公路塌方52处,冲毁桥梁2座。水利设施、供电和通讯设施等也遭受严重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万元。台风过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形动起来,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帮助33户无家可归的倒房户重建家园。并确保了人员零伤亡。被评为省级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290多万元的东泗公路沙改油工程已于2005年8月份全面开工建设,路面工程基本完工;完成了溪东桥至上院桥头段的半边街改建水泥路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半边街问题;下桥至凤洋公路下桥段的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完工。康庄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完成路基21.6公里,路面16.5公里,下桥至溪源、南溪至洪坑已完工投入使用。58省道经过泗溪6个行政村,目前基本完成各村的土地征用等政策处理工作。
投资30多万元的2所生态公厕已建成投入使用,改变了我镇无公厕的历史,给县内外的游客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完成了泗水东路、扶贫路水泥路面浇灌2500m;投资7万元建成泗小桥头护栏,确保了学生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
|
| 泰顺县辖镇。为县境东南部农产品集散地。建国时为泗溪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58年置镇,1992年南溪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三都湾水系上游,距罗阳30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筱(村)莲(头)公路过境,与省道分(水关)泰(顺)公路相连。辖白粉墙、溪源、坑尾庵、半溪、筠竹坑、上院、三*O垟、下桥、半地垟、苏家坑、前坪、南溪、企石、洪坑、秀垟15个村委会。水力、花岗岩资源丰富,特产茶叶、水果。农业以种植稻谷、番薯为主,工业有矿山开采、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竹编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泗溪上下桥”。 |
|
- : Sixi Town
|
|
| 泗溪 |
|
|
|
|
|
| 环水 | 上院村 | 南溪村 | 溪源村 | 前坪村 | | 洪坑村 | 下桥村 | 企石村 | 秀垟村 | 半溪村 | | 白粉墙村 | 筠竹坑村 | 玉岩村 | 半地垟村 | 坑尾庵村 | | 苏家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