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浙江 >溫州 >瑞安市 > 馬嶼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馬嶼鎮:面積60.20平方公裏,人口7.01萬人,轄3個居民區、5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北村,郵政編碼:325208。
  居民區:文昌、東司橋、蓮子河
  行政村:馬北、馬南、馬岩、五甲、團社、樹排頭、上安、垟下、焦坑、九甲、永豐、石牌、淨水、水坑、山後、上洞、湖頭、村前、一甲、格利、東山頭、藤嶴、潘山、朱嶴底、外垟、底山、大壟頭、五仁山、江浦、後薑、上鄭、黃甲、江東、江西、吳堡、上京、姜家匯、馮橋、黃橋、會東、三株鬆、龜山下、吉南、玉嶴、蜇豐、鶴一、鶴二、江橋、高嶴、篁嶼、石垟、山河、村口、河嶴底、青石橋、增光垟、馬嶴、協山
區域概況
  馬嶼鎮是浙江省瑞安市轄鎮,馬嶼鎮地處瑞安市西南部的中心,是104國道復綫和56省道綫的交匯點,東接瑞安市區,西通文成縣和泰順縣,南聯平陽縣和福建福鼎縣,北臨飛雲江。因鎮西有龜、蛇二山,合稱馬嶼山,故名。
  馬嶼鎮距瑞安市區17公裏,距溫州機場40公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飛雲江沿鎮而上,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因而被稱為“浙南五縣通衢”,鄉鎮區劃調整後,全鎮區域面積58.3平方公裏,下轄58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2001年共6.8萬人。是全國小城鎮綜合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浙江省級文明鎮、生態鎮、體育強鎮,被瑞安市人民政府確定為瑞安市域次中心。
歷史沿革
  明嘉靖時屬安仁鄉四十二都和四十三都。1930屬來安區,1931年稱馬嶼鄉,1935年分屬來安和沿厚兩鄉,1946年為馬嶼鎮及錦浦鄉。1949年稱馬嶼鎮,1952年分置馬嶼鎮及馬嶼鄉,1956年鳳鳴、篁社、馬嶼三鄉並入馬嶼鎮,同年10月,鳳鳴、篁社兩鄉又析出;1958年為馬嶼管理區,1961年為馬嶼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馬嶼鄉,1985年撤鄉設鎮,1992年原江浦鄉,清祥鄉並入馬嶼鎮。1949年至1992年鎮建成區為馬嶼區公所駐地。2000年原篁社鎮並入馬嶼鎮
地理環境
  鎮域地形東西狹長,山脈屬南雁蕩山係東部餘脈,西部上安山(永豐山)海拔264.8米,伏脈嚮東北傾斜至馬嶼山;上洞山海拔274.1米,南界高吞山,伏脈北經五甲為團嶼山;中部為河𠔌平原,地勢平坦,河流交織。交通方便,56省道東西穿境而過,馬、曹公路南通平陽縣境,馬(嶼)、陶(山)公路北通溫州市區,為104國道分流綫;境北飛雲江上溯高樓、措口、珊溪諳埠,下達瑞安港,在馬嶼渡口設客貨碼頭,為瑞安市中西部水陸交通樞紐。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馬嶼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膽改革,勇於拼搏,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遵循“扶強促優育新”的原則,加快1500畝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工業結構、産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整體素質有了提高,截至2000年,全鎮已形成眼鏡、皮鞋、食品機械、床上用品、機電等五大優勢産業。農業生産穩中有升。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建設高質量的“米袋子”、“菜籃子”基地、美國甜玉米基地、優質米檢測中心。優質豌豆、橄欖、柑橘、草莓等市場上成為暢銷貨,大量優質的花菜、蠶豆、包心菜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逐步形成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和産加銷一條竜、貿工農一體化、農科教相結合的農業産業化格局,農業生産方式開始由粗放型嚮效益型轉變,第三産業異軍突起。積極完善和培育市場體係,形成商貿、農貿、鋼材、木材、水果、水産、服裝、小商品等八大專業市場和鎮前街、文昌街、三馬路、雙嶼路等四大商業街等,2000年市場交易額達到7.8億元。
  馬嶼鎮素有“中國眼鏡之鄉”的美譽,擁有1.5萬人的眼鏡銷售大軍遍布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逾100億元,擁有82傢眼鏡生産企業的篁社眼鏡工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年産值逾5億元,擁有馬嶼人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生産服裝、箱包、製鞋、眼鏡等行業的上千傢企業,年産值數百億元。2006年開展農村 “三位一體”建設,作為全市的亮點引起全省的高度關註,擁有以上鄭花椰菜和篁社索面等為代表的23傢農民專業合作社、10大特色農産品基地、5大專業特色村。第三産業發展迅猛,傳統的八大商業市場人氣日旺,金融、信息、旅遊等新興産業漸趨繁榮。
  2006年,實現社會總産值16.02億元,財政總收入53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881元,社會存款8.9億元。
社會事業
  1998年10月7日,馬嶼區衛生院升格為縣(市)級醫院。1992年11月,建成龜山公園,為瑞安市第一座農民公園,占地350畝。1993年12月,從日本引進NEAX—61E型47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開通使用,實現村村通電話。1994年4月,建立鎮有綫電視站,開通有綫電視節目;12月,馬嶼鎮被國傢建設部列為全國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5年7月,中外合資瑞安多爾康鞋業有限公司産值超億元,成為瑞安市重點骨幹企業、星級企業。1996年2月,飛雲江馬嶼大橋建成通車,耗資1500萬元,其中群衆樂助500萬元;從而解决飛雲江兩岸交通難的問題。1997年6月,鎮中心小學升格為省級示範性學校;9月,長4000米、寬46米,共投資1300萬元的56省道馬嶼段(雙甲大道)改綫工程竣工通車;徹底解决城鎮交通阻塞的問題。1998年1月,馬嶼鎮被確定為省第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3月,實行戶籍制度改革,進鎮區農民符合條件的都可轉為城鎮居民。
文物古跡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在棋盤山上棋盤山浙南石棚墓群,棋盤山位於馬嶼鎮篁社辦事處石橋村、江橋村,距市區約18公裏,最高處海拔111.2米。石棚墓分佈在棋盤山西部東西相對兩山崗上,東山崗稱東背蓬崗顛,西山崗稱西背蓬崗顛。兩崗間有山凹,水平距離約300米。
  東山崗上存墓一座,墓門朝南,蓋石殘缺,呈長方形,長寬約3.9×2.7米。
  西山崗上存墓二座,甲已嚴重損壞,乙尚完好,長寬約4.5×3米。兩墓相距為4.5米。
  兩墓都不用規則石條作墓口支石,後壁用塊石拌泥堆砌,高度低於墓口支石,故蓋石側面從前嚮後傾斜。此外,兩崗石棚都建在土方臺基上面,臺基均略呈圓形,高2—3米,面積約250平方米。根據從墓地土方臺基上和蓋石下空間內所採集的原始青瓷、印紋硬陶等器皿與殘片,棋盤山石墓屬於晚商至春秋時代墓葬。
  石棚墓普遍出現於新石器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在歐、亞、非及南美洲等許多國傢沿海地帶都有發現,我國過去集中分佈在遼東半島地區,浙江瑞安發現石棚墓,不僅改變了傳統認識,對探討我國東南沿海特別是東甌地區商周時代社會情況也有特殊重要意義。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馬嶼鎮地處瑞安市西南部的中心,是104國道復綫和56省道綫的交匯點,東接瑞安市區,西通文成縣和泰順縣,南聯平陽縣和福建福鼎縣,北臨飛雲江。距溫州機場僅40公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因而被稱為“浙南五縣通衢”,鄉鎮區劃調整後,全鎮區域面積58.3平方公裏,下轄58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共6.8萬人。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4%。被瑞安市人民政府確定為瑞安市域次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馬嶼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膽改革,勇於拼搏,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遵循“扶強促優育新”的原則,加快1500畝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工業結構、産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整體素質有了提高,全鎮已形成眼鏡、皮鞋、食品機械、床上用品、機電等五大優勢産業。農業生産穩中有升。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建設高質量的“米袋子”、“菜籃子”基地、美國甜玉米基地、優質米檢測中心。優質豌豆、橄欖、柑橘、草莓等市場上成為暢銷貨,大量優質的花菜、蠶豆、包心菜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逐步形成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和産加銷一條竜、貿工農一體化、農科教相結合的農業産業化格局,農業生産方式開始由粗放型嚮效益型轉變,第三産業異軍突起。積極完善和培育市場體係,形成商貿、農貿、鋼材、木材、水果、水産、服裝、小商品等八大專業市場和鎮前街、文昌街、三馬路、雙嶼路等四大商業街等,2000年市場交易額達到7.8億元。城鎮建設日斟完善。鎮區內通訊設施完善,配備了6000門自動化程控電話,開通了移動通訊、無綫傳呼及郵政特快專遞等業務。占地35畝的馬嶼鎮中心小學,硬軟件設施配套齊全,是省級示範性小學,占地50畝的馬嶼鎮中學與之相去無幾。占地350畝的瑞安市第一座農民公園——龜山公園屹立在飛雲江畔。水電供應充足,擁有11萬伏變電所,輸電網絡遍及全鎮每個角落,淡水供應充足,水質優良,由江北水廠引水工程直接供水;賓館、酒店、醫院、銀行、娛樂中心設施齊全。近年來,先後獲得浙江省中心鎮、教育強鎮、溫州市文明鎮、衛生鎮,並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馬嶼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班子結合馬嶼的實際,着手繪製了“十·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宏偉藍圖,其經濟社會主要指標達到先進水平,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溫州市強鎮行列,戰略措施是:全面實施小城鎮綜合改革,實現工業生産由勞動密集型嚮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化,農業生産由粗放型嚮效益型轉化,城鎮建設由低標準嚮高層次轉化。戰略目標是:把馬嶼鎮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濱海小城鎮。
英文解釋
  1. :  Mayu Town
近義詞
馬嶼
包含詞
馬嶼鎮第一中學馬嶼鎮中心小學
分類詳情
張開黃橋村山後村永豐村石牌村江西村
洋下村山河村水坑村上京村吳堡村
馮橋村格利村姜家匯村上鄭村後薑村
江浦村五仁山村大壟頭村底山村朱嶴底村
藤嶴村樹排頭村會東村三株鬆村龜山下村
吉南村玉嶴村蜇豐村鶴一村鶴二村
高嶴村篁嶼村村口村河嶴底村增光垟村
協山村九甲村五甲村湖頭村潘山村
馬岩村黃甲村村前村外洋村東山頭村
上洞村江東村江橋村青石橋村焦坑村
馬嶴村石垟村垟下村淨水村馬北村
馬南村團社村上安村一甲村蓮子河
東司橋篁社村增光洋村石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