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浙江 >溫州 >瑞安市 > 汀田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汀田鎮:面積21.20平方公裏,人口4.46萬人,轄1個居民區、3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汀十村,郵政編碼:325206。
  居民區:營興
  行政村:汀十、汀一、汀二、汀三、汀四、汀五、汀六、汀七、汀八、汀九、金前、金後、山上陳、鳳嶴、繁裏、榮裏、富裏、強裏、建光、聯光、宣前、宣中、聯盟、寨下、聯西、聯餘、香橋、聯勝、聯前、南潮
區域概況
  汀田鎮是浙江省瑞安市轄鎮,位於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之一的溫州瑞安市東北部,地處飛雲江畔北岸,距瑞安市區6公裏,東面瀕海,北連鮑田鎮、塘下鎮,西南鄰莘塍鎮,轄區跨溫瑞塘河兩岸,地域面積21.3平方公裏,其中耕地16263畝,海岸綫長2120米。人口54320人(2000年),下轄3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04國道綫、飛雲江三橋、東新公路、溫瑞塘河均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瑞安市科技、物流中心。鎮政府駐在汀十村。郵編:325206。
  汀田鎮地處沿海平原水網地帶。海塗遼闊,土地平坦,河流縱橫交織,主要河道有溫瑞塘河、中塘河、下塘河,汀田浦、小典下浦、後裏浦、前林河、中村瀝;裏學水閘與前林水閘匯諸河水之水入註東海。沿河兩側,田販成片,塗園廣阔,是瑞安市主要産糧區之一。
  境內交通便利,西側有104國道,東側有機場路,均穿越鎮境南北,中間有汀宰路,鎮府前路,裏華路等與104國道連接;溫瑞塘河南北穿越鎮境,水陸交通四通八達。
  汀田鎮是浙南沿海的一個新興工業重鎮,泵業、塑料、機械、織帶、不銹鋼五大産業齊頭並進。此外,農業規模經營及結構調整也一直走在全市前列,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25.02億,財政收入6639萬元,人均收入6973元,經濟綜合實力位居瑞安市第四位。相繼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傢活動先進鄉鎮,浙江省工業衛星鎮,體育強鎮、教育強鎮、緑色小城鎮、小康達標鎮、民政工作先進鄉鎮、星火科技示范镇以及溫州市二星級文明鎮、衛生鎮、全優鄉鎮等榮譽稱號。
區劃沿革
  明嘉靖時屬清泉鄉八都。1931年分屬汀川,厚澤兩鄉;1935年,屬汀董鄉。1943年屬汀田、厚學兩鄉;1948年與董田鄉合併為董吞鄉;1949年復置汀田鄉;1958年稱汀田管理區;1961年稱汀田人民公社;1985年從汀田鄉中析置裏學與大典下兩鄉,1992年汀田、大典下、裏學三鄉合併,改為汀田建製鎮。
  該鎮轄1個居民區(營興)、30個行政村(汀十、汀一、汀二、汀三、汀四、汀五、汀六、汀七、汀八、汀九、金前、金後、山上陳、鳳嶴、繁裏、榮裏、富裏、強裏、建光、聯光、宣前、宣中、聯盟、寨下、聯西、聯餘、香橋、聯勝、聯前、南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4320男28845女25475家庭戶戶數12119家庭戶總人口48787家庭戶男25027家庭戶女237600-14歲(總)106270-14歲男58280-14歲女479915-64歲(總)4095515-64歲男2172715-64歲女1922865歲及以上(總)273865歲及以上男129065歲及以上女1448戶口本地住本地39240
經濟發展
  經濟原以農業為主,曾是聞名的糖蔗産地,並兼有漁????之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改革開放方針的貫徹,鄉鎮工業迅速發展,1997年有印刷、機械、紡織、塑料製品等村鎮工業企業2700多傢,1996年工農業産值15.23億元,其中工業産值14.84億元,是瑞安市經濟強鎮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汀田鎮以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城市化為總載體,化區域優勢為産業和發展優勢,實現了由農村經濟嚮城市經濟大步邁進的歷史性跨越。2002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0.23億元,增長9.17%,工農業總産值28.7億元,增長16.2%,其中工業總産值28億元,增長16.2%,外貿供貨值1.23億元,增長16.4%,財政收入8181萬元,增長23.2%,人均收入7466元,增長7.1%,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市第4位。
  2002年,全鎮農業總産值7462萬元,其中經濟作物5591萬元,糧食作物1871萬元。種植結構更趨合理,糧經比例協調發展,科技興農成績顯著。全年共舉辦以養殖技術和疾病防治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班2期,人數達206人次,共印發有關資料200多份。積極引進南美白對蝦等名特優水産品試養,在池塘苗種放養、繁殖、投飼、疾病預防等方面進行規範技術操作,使之成為全市稻田養殖技術示範樣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卓有成效。已建成農業示範園區二期8231.5畝標準農田,2.15萬米機耕路,32650米三面光渠道,22座機房,10座橋梁,初步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林成行”的格局,並在此基礎上建成國傢級商品糧基地1045畝,於2002年10月通過省計委驗收。農業信息網建設得到加強,投資2萬元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業信息中心,及時為農民搜集提供有關農技知識和市場信息,幫助農民開展生産和農産品的銷售,村級集體資産管理進一步加強,村務公開制度進一步規範。
  在2002年全鎮28.7億元的工農業總産值中,工業總産值占了97.6%,進一步顯現工業在汀田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該鎮的重點骨幹企業優勢明顯,區域經濟逐步形成。全鎮年産值500萬元以上的骨幹民營企業有40傢,總産值11.3億元,占了全鎮工業總産值的40.4%,其中浙江華濱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年産值達3.68億元。
  全鎮技改力度不斷加強,2000年來共投入技改資金2億元,實施技改項目10個。浙江華濱包裝材料有限公司還投資1.6億元從日本引進年産2500噸聚丙烯薄膜生産綫。産品結構逐步優化,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全鎮成功開發省級新産品9衹,國傢級新産品1衹。其中,浙江嘉利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全襯裏泵被科技部列為國傢創新基金項目,並獲得財政部貼息100萬元。企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華濱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被評為瑞安市五星級企業,鴻明織帶有限公司等三傢企業被評為瑞安市三星級企業,瑞安市智能儀表有限公司等3傢企業被評為省區外高新技術企業,工業園區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園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截至2003年已有25傢企業入園創業。投資2000餘萬元,徵地90多畝的打鐵爐搬遷項目已完成,並於2003年10月份順利搬遷88傢打鐵廠,為汀田打鐵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基礎設施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1996年新建和改建汀莘路、振興路、人民路、鎮府前路、繁榮路、富強路、花園路、商業街等道路,新建跨溫瑞塘河橋梁3座,有道路總長54.6公裏,其中混凝土路面28公裏,橋梁41座3防洪堤2000多米,標準為20年一遇。路燈600多盞。全鎮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0.4萬噸,排水管總長18公裏,自來水普及率95%以上。液化石油氣普及率72%。有水衝式公厠24座,蹲位244個,房屋建築總面積113萬米,人均占有住房27.4平方米。
  在城市建設方面,村鎮規劃得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截至2005年,完成金前盤山公路柏油路路面澆築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建設、聯中路改造工程、文華路延伸拓寬工程、汀田菜市場拆遷工程、振興路改造工程、聯勝村舊村改造工程、主塘河汀田段精品包裝美化工程、鎮總體規劃修編工程。以創建溫州市“三星級文明鎮”活動為契機,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大力加強城鎮環境治理,加強了電鍍、造紙、染色等行業的污水排放治理。強化城鎮管理,完善和健全“門前三包”,堅持垃圾日産日清,逐步改善髒、亂、差狀況。同時在主要街道設置霓虹燈廣告牌,一個整潔、文明、有序的城鎮初步形成。
社會事業
  文教、衛生事業迅速發展,1996年,全鎮有中小學10所,在校學生7372人,教師296人,醫院、衛生所2所,電影院1座。
  在文化教育方面,汀田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中小學佈局進一步優化,形成幼教、初教、中教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全鎮教育總體水平居溫州地區先進行列。在深入開展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示範街、文明家庭活動中,汀田鎮的城鎮文明程度、市民文明意識有新提高。2002年,全鎮共有14個村申報瑞安市級文明村,2個村進行復評,3個村申報溫州市級文明村,1個村進行省級文明村復評,有2個單位申報瑞安市級文明單位,1個單位進行省級文明單位復評,順利通過溫州市“文明鎮”復評。通過充分發揮計生協會、計生理事會、人口學校等陣地作用,汀田鎮深入開展計生優質服務活動,切實加強外來人口管理,群衆計生意識明顯提高。全年各項計劃生育指標執行良好,計生總體水平名列全市第4位。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汀田鎮地處飛雲江畔北岸,距瑞安市區6公裏,全鎮30個行政村,1 個居委會,總人口43346人,總面積21.3平方公裏,海岸綫長2120M。
  汀田鎮是浙南沿海的一個新興工業重鎮,泵業、塑料、機械、織帶、不銹鋼五大産業齊頭並進。此外,農業規模經營及結構調整也一直走在全市前列,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25.02億,財政收入6639萬元,人均收入6973元,經濟綜合實力位居瑞安市第四位。相繼榮獲浙江省工業衛星鎮、體育強鎮、緑色小城鎮、小康達標鎮、星火科技示范镇、教育強鎮。是溫州市文明鎮、衛生鎮、全優鄉鎮、菜藍子工程重點基地鎮。
英文解釋
  1. :  Tingtian Town
近義詞
汀田
分類詳情
張開聯盟村建光村金前村南潮村聯前村
香橋村聯餘村聯西村寨下村宣中村
宣前村強裏村富裏村榮裏村繁裏村
山上陳村金後村汀九村汀八村汀七村
汀六村汀五村汀四村汀三村汀二村
汀一村汀十村鳳嶴村聯光村聯勝村
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