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區域概況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宋埠鎮東臨東海、南靠西灣鄉、西接榆垟鎮、北鄰瑞安市閣巷鎮,距縣城9.6公裏,下轄長橋、官宕、陡北、陡南、北廠、東橫塘、新界、加豐、仙口、宋埠10個行政村,2005年總人口1.68萬人。鎮政府駐公園路,郵編:325400。
全鎮面積13.60平方千米,耕地總面積11345畝,海塗面積22913畝,海岸綫長2.7公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平陽縣宋埠鎮中學
總人口14128男7292女6836家庭戶戶數3937家庭戶總人口13885家庭戶男7146家庭戶女67390-14歲(總)27340-14歲男15360-14歲女119815-64歲(總)1014515-64歲男516915-64歲女497665歲及以上(總)124965歲及以上男58765歲及以上女662戶口本地住本地13151
經濟發展
該鎮的經濟發展特色主要有兩點:第一,以農業産業化經營和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契機,發展效益農業,加快農業綜合開發;第二,以科技為動力,發展蔬菜、糖果、服裝加工及無紡布生産等支柱行業,促進工業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該鎮經過歷屆黨政領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衆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質的飛躍。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農業基礎地位提高,以“一優兩高”農業為主綫,保持糧食年總産在7740噸以上,蔬菜種植、海塗養殖等效益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宋埠鎮政府以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為突破口,拓展效益農業為發展途徑,積極建設現代化農業,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支持農民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養業結構,改良品種、提高品質,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投資1000多萬順利完成宋埠鎮第三、第四期土地整理工作。該鎮1997年開始實施改地造田工程,至2004年全部完成改地造田工程,已初步形成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雛形。宋埠西灣海塗圍墾工程也正式於2003年開始立項,共圍塗面積10650畝,2008年完工。
工業經濟發展加快。充分把握溫州中心城市産業梯度轉移的機遇,利用該鎮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成功引進四傢年産值在百萬元以上的企業。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進行內部改革、提高産品檔次上下功夫,2003年全鎮企業數達40傢,年産值超500萬元的1傢,超100萬元的10傢。食品和服裝加工業已擁有一定的生産實力,尤其是平陽鴻達蔬菜製品廠多次出外考察,參加農博會,改進産品工藝、包裝,産品遠銷往國內各大省市,倍受消費者青睞。
村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2004年,宋埠鎮仙口村、加豐村、北廠村、鬥南村水泥路建成,各村交通得到了質的改善。1994年以來宋閣公路、塔頭運糧公路的建成和平宋公路改建給該鎮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城新綫宋埠至西灣段“沙改油”工程的完成,方便了宋埠至西灣的通行。其次,鎮府辦公大樓和鎮電信支局、宋埠中學新教學樓和鎮衛生院,分別建成,塑造了現代宋埠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群衆的衣食住行條件比以前大為改觀,樓房林立、交通方便,通訊便捷,家庭現代設施普遍,群衆生活質量普遍提高。
1999年報表工農業總産值8906萬元,其中工業産值2806萬元,農業産值6100萬元,人均收入3100元;2003年報表工農業總産值14045萬元,其中工業産值3777萬元,農業産值10246萬元,人均收入4680元。
社會事業
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城鎮、文明家庭活動,加強環境保護和衛生保健,建城區內實行“緑化、美化、亮化”工程,陡北村還被列入縣級生態示範村,全鎮環境做到無污染,群衆環保意識日益增長。其次1997年山泉引流工程的完成,徹底改變飲用水不衛生狀況。積極開展多項文體活動。成立鎮科協,實施科教興鎮戰略,積極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教育事業得到長足進步,軟件、硬件條件逐漸完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實行優生優育,2000年來均保持計劃生育工作在全縣領先地位。重視民主法製建設,群衆法製觀念普遍提高,社會綜合治理取得實效,人民安居樂業。 |
|
面積13.60平方千米,人口1.68萬人。鎮政府駐公園路,郵編:325400。轄10個行政村(長橋、官宕、陡北、陡南、北廠、東橫塘、新界、加豐、仙口、宋埠)。 |
|
宋埠鎮東臨東海、南靠西灣鄉、西接榆洋鎮、北領瑞安市閣巷鎮,距縣城9.6公裏,共13個行政村,即仙口、加豐、新界、上陳、下陳、林宅、楊北、橫塘、北廠、陡南、陡北、官宕和長橋。全鎮人口15612人,耕地總面積11345畝,海塗面積22913畝,海岸綫長2.7公裏。鎮政府位於楊北村,工作人員共22人,其中行政編製18人,事業編製16人,縣管幹部13人。據2003年報表工農業總産值14045萬元,其中工業産值3777萬元,農業産值10246萬元,人均收入4680元。 |
|
宋埠鎮位於平陽縣東部,東臨東海、南靠西灣鄉、西接榆洋鎮、北領瑞安市閣巷鎮,距縣城9.6公裏。全鎮東西寬3.2公裏,南北長5.8公裏,總面積13.6平方公裏。2004年12月8日,我鎮上陳村、下陳村、林宅村和楊北村四村合併為宋埠村。現宋埠鎮下轄10個村,即新界、加豐、仙口、宋埠、橫塘、北廠、陡南、陡北、官宕和長橋十個村。全鎮人口16238人,耕地總面積1.24萬畝,人均占有面積0.77畝。海塗面積22913畝,海岸綫長2.7公裏。鎮政府位於宋埠村,工作人員共28人。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5511萬元,其中農業收入達3391萬元,工業收入達626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5169元。
我鎮經過歷屆黨政領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衆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 質的飛躍。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
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宋埠鎮政府以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為突破口,拓展效益農業為發展途徑,積極建設現代化農業,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支持農民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養業結構,改良品種、提高品質,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初步形成蔬菜瓜果種植、海水淡水養殖、傢禽農畜養殖等多種效益農業。同時,形成生産、加工、銷售一條竜服務,並逐步形成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充分打好省級緑色農産品基地這張王牌,建立1500畝放心農産品基地。大力發展灘塗養殖和圍塘養殖,建立一批青蟹、泥蛤、太湖蟹、對蝦等水産養殖基地。投資1000多萬實施面積為5800畝的節水工程,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化農業園區。投資396萬元完成面積為3725畝的南片土地整理,綜合了農業對交通、水利、科技等基礎設施的需要,進行了科學規劃,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工業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宋埠鎮政府加大對工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重點扶持服裝加工、蔬菜加工等支柱産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利用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成功引進3傢年産值在百萬元以上的企業。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進行內部改革、提高産品檔次上下功夫。至2005年底,全鎮企業數達44傢,其中年産值超500萬元的1傢,超100萬元的10傢。食品和服裝加工業已擁有一定的生産實力,尤其是平陽鴻達蔬菜製品廠多次出外考察,參加農博會,改進産品工藝、包裝,産品遠銷往國內各大省市,倍受消費者青睞。
鄉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宋埠鎮政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十百”工程、康莊工程為契機,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宋埠鎮各村的水泥路已經建成,鄉村交通得到了質的改善。建成有綫電視聯網、通訊聯網、農網改造等市政重點基礎設施,加快各村康莊工程建設進度,啓動了市縣重點工程宋埠—西灣灘塗圍墾工程建設。“十村示範、百村整治”穩步推進,啓動較早的鬥北示範村已初具規模,竜河大街、海濱東路、學前路貫通南北;北廠村整治工作成效顯著,以拓建道路、修繕排污水溝、建造公厠、潔化農居、建設中心公園為重點內容,獲得群衆高度贊揚;宋埠村通過清理河道,安裝路燈、廣告箱等公共設施,有效地改善了村莊環境。
“三大文明”建設有序推進。
進一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莊、學習型社會創建活動。積極開展老年運動會、青年聯歡會、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群衆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農村衛生醫療體係,落實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公共醫療衛生需求。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圓滿完成,被評為溫州市“十五”期間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加強“平安宋埠”建設,建立健全糾紛排查調處機製,開展安全生産“鐵網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宗教和邪教組織活動,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有效地維護全鎮社會政冶穩定。
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衆服務。創新管理方式,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切實解决越位、錯位、缺位問題。認真解决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推行政務公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為人民群衆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
我鎮的經濟發展特色主要有兩點:第一,以農業産業化經營和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契機,發展效益農業,加快農業綜合開發;第二,以科技為動力,發展蔬菜、糖果、服裝加工及無紡布生産等支柱行業,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現在我鎮食品和服裝加工已形成一定規模。本屆領導幹部力精圖治,人民勤勞進取,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竭誠歡迎各方仁人志士前來獻計獻策,進行投資經商辦企業,共同促進宋埠和諧發展。 |
|
- : Songbu Town
|
|
宋埠 |
|
|
|
長橋村 | 官宕村 | 陡北村 | 陡南村 | 北廠村 | 東橫塘村 | 新界村 | 加豐村 | 仙口村 | 宋埠村 | 楊北村 | 上陳村 | 下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