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区域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宋埠镇东临东海、南靠西湾乡、西接榆垟镇、北邻瑞安市阁巷镇,距县城9.6公里,下辖长桥、官宕、陡北、陡南、北厂、东横塘、新界、加丰、仙口、宋埠10个行政村,2005年总人口1.68万人。镇政府驻公园路,邮编:325400。
全镇面积13.60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11345亩,海涂面积22913亩,海岸线长2.7公里。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平阳县宋埠镇中学
总人口14128男7292女6836家庭户户数3937家庭户总人口13885家庭户男7146家庭户女67390-14岁(总)27340-14岁男15360-14岁女119815-64岁(总)1014515-64岁男516915-64岁女497665岁及以上(总)124965岁及以上男58765岁及以上女662户口本地住本地13151
经济发展
该镇的经济发展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第二,以科技为动力,发展蔬菜、糖果、服装加工及无纺布生产等支柱行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经过历届党政领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的飞跃。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农业基础地位提高,以“一优两高”农业为主线,保持粮食年总产在7740吨以上,蔬菜种植、海涂养殖等效益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宋埠镇政府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拓展效益农业为发展途径,积极建设现代化农业,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支持农民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养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投资1000多万顺利完成宋埠镇第三、第四期土地整理工作。该镇1997年开始实施改地造田工程,至2004年全部完成改地造田工程,已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雏形。宋埠西湾海涂围垦工程也正式于2003年开始立项,共围涂面积10650亩,2008年完工。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充分把握温州中心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利用该镇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功引进四家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进行内部改革、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2003年全镇企业数达40家,年产值超500万元的1家,超100万元的10家。食品和服装加工业已拥有一定的生产实力,尤其是平阳鸿达蔬菜制品厂多次出外考察,参加农博会,改进产品工艺、包装,产品远销往国内各大省市,倍受消费者青睐。
村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04年,宋埠镇仙口村、加丰村、北厂村、斗南村水泥路建成,各村交通得到了质的改善。1994年以来宋阁公路、塔头运粮公路的建成和平宋公路改建给该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城新线宋埠至西湾段“沙改油”工程的完成,方便了宋埠至西湾的通行。其次,镇府办公大楼和镇电信支局、宋埠中学新教学楼和镇卫生院,分别建成,塑造了现代宋埠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比以前大为改观,楼房林立、交通方便,通讯便捷,家庭现代设施普遍,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据1999年报表工农业总产值890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06万元,农业产值6100万元,人均收入3100元;据2003年报表工农业总产值140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777万元,农业产值10246万元,人均收入4680元。
社会事业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家庭活动,加强环境保护和卫生保健,建城区内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陡北村还被列入县级生态示范村,全镇环境做到无污染,群众环保意识日益增长。其次1997年山泉引流工程的完成,彻底改变饮用水不卫生状况。积极开展多项文体活动。成立镇科协,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积极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教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软件、硬件条件逐渐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行优生优育,2000年来均保持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领先地位。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群众法制观念普遍提高,社会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人民安居乐业。 |
|
面积13.60平方千米,人口1.68万人。镇政府驻公园路,邮编:325400。辖10个行政村(长桥、官宕、陡北、陡南、北厂、东横塘、新界、加丰、仙口、宋埠)。 |
|
宋埠镇东临东海、南靠西湾乡、西接榆洋镇、北领瑞安市阁巷镇,距县城9.6公里,共13个行政村,即仙口、加丰、新界、上陈、下陈、林宅、杨北、横塘、北厂、陡南、陡北、官宕和长桥。全镇人口15612人,耕地总面积11345亩,海涂面积22913亩,海岸线长2.7公里。镇政府位于杨北村,工作人员共22人,其中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16人,县管干部13人。据2003年报表工农业总产值140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777万元,农业产值10246万元,人均收入4680元。 |
|
宋埠镇位于平阳县东部,东临东海、南靠西湾乡、西接榆洋镇、北领瑞安市阁巷镇,距县城9.6公里。全镇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5.8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2004年12月8日,我镇上陈村、下陈村、林宅村和杨北村四村合并为宋埠村。现宋埠镇下辖10个村,即新界、加丰、仙口、宋埠、横塘、北厂、陡南、陡北、官宕和长桥十个村。全镇人口16238人,耕地总面积1.24万亩,人均占有面积0.77亩。海涂面积22913亩,海岸线长2.7公里。镇政府位于宋埠村,工作人员共28人。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51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达3391万元,工业收入达6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169元。
我镇经过历届党政领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 质的飞跃。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宋埠镇政府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拓展效益农业为发展途径,积极建设现代化农业,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支持农民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养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蔬菜瓜果种植、海水淡水养殖、家禽农畜养殖等多种效益农业。同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并逐步形成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打好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这张王牌,建立1500亩放心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建立一批青蟹、泥蛤、太湖蟹、对虾等水产养殖基地。投资1000多万实施面积为5800亩的节水工程,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投资396万元完成面积为3725亩的南片土地整理,综合了农业对交通、水利、科技等基础设施的需要,进行了科学规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宋埠镇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重点扶持服装加工、蔬菜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功引进3家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进行内部改革、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至2005年底,全镇企业数达44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1家,超100万元的10家。食品和服装加工业已拥有一定的生产实力,尤其是平阳鸿达蔬菜制品厂多次出外考察,参加农博会,改进产品工艺、包装,产品远销往国内各大省市,倍受消费者青睐。
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宋埠镇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十百”工程、康庄工程为契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宋埠镇各村的水泥路已经建成,乡村交通得到了质的改善。建成有线电视联网、通讯联网、农网改造等市政重点基础设施,加快各村康庄工程建设进度,启动了市县重点工程宋埠—西湾滩涂围垦工程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稳步推进,启动较早的斗北示范村已初具规模,龙河大街、海滨东路、学前路贯通南北;北厂村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以拓建道路、修缮排污水沟、建造公厕、洁化农居、建设中心公园为重点内容,获得群众高度赞扬;宋埠村通过清理河道,安装路灯、广告箱等公共设施,有效地改善了村庄环境。
“三大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老年运动会、青年联欢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体系,落实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公共医疗卫生需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圆满完成,被评为温州市“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加强“平安宋埠”建设,建立健全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开展安全生产“铁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活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地维护全镇社会政冶稳定。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创新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我镇的经济发展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第二,以科技为动力,发展蔬菜、糖果、服装加工及无纺布生产等支柱行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现在我镇食品和服装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本届领导干部力精图治,人民勤劳进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竭诚欢迎各方仁人志士前来献计献策,进行投资经商办企业,共同促进宋埠和谐发展。 |
|
- : Songbu Town
|
|
宋埠 |
|
|
|
长桥村 | 官宕村 | 陡北村 | 陡南村 | 北厂村 | 东横塘村 | 新界村 | 加丰村 | 仙口村 | 宋埠村 | 杨北村 | 上陈村 | 下陈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