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南塘镇:面积14.50平方公里,人口2.22万人,辖1个居民区、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交通中路190号,邮政编码:325618。 居民区:南塘 行政村:南塘、小横床、小东塘、鲤鱼山、外塘、里红、里塘、杨洲、东山埠、龙珠塘、朝霞、江宅、永光、南浦、三江、山马、珠北、珠南 |
|
南塘镇位于雁荡山南麓,与玉环县隔海相望,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1521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84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550万元,人均收入4158元。
南塘镇农业以水稻为主,平均亩产826公斤,全镇有果园1409亩,总产1023吨。
东山埠码头,1995年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30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500吨级码头,是乐清市东部的物资贮运中心。淡水养殖业和海涂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涂得到大面积开发,混合养殖对虾、蝤蠓、花蛤、蛏子等海产;淡水养殖田蟹收益颇丰;东山港水质适宜培育虾、蟹、花蛤等珍稀幼苗,现有17所水产育苗场,年收入1500万元。
工业企业120多家,百万元产值以上企业32家。工业产品有纸品、机械、五金、电子、电器、橡胶等。外出经商也是南塘人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312男9635女8677家庭户户数4888家庭户总人口(总)17039家庭户男8750家庭户女82890-14岁(总)46480-14岁男25560-14岁女209215-64岁(总)1193815-64岁男623915-64岁女569965岁及以上(总)172665岁及以上男84065岁及以上女88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930 |
|
南塘(Nántáng)在广州城区西南。属芳村区。含南福里和梓桥里。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村,因村南侧有一大莲塘故名。 |
|
基本概况
南塘是镶嵌在乐清海畔的一个璀璨明珠。
地处雁荡山南麓的南塘镇,距乐清市区20多公里,104国道倚镇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温州机场和火车站均在1小时车程内。全镇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除小横床地处海岛、山马村在龟山之南外,其余村庄都在一片水网平原之上。
据考证,南塘自古为东瓯繁华之地。北宋治平二年,因海啸而成沧海,清雍正乙卯,福建人陈汝白从闽东迁徙居此并筑塘造田,男耕女织,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形成今日之风貌——居民傍山者依山筑屋,近水者临河而居,青郁苍翠之处皆为人家,田园风光旖旎无比。
经济状况
秉承先人创业遗风,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勇敢、勤劳、敢为天下先。早在1936年,里鱼山村就建立了战时青年服务团,全镇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12人。1994年百年未遇的17号台风伴随着天文大潮,吞噬了全镇所有的堤塘,夺去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灾后,南塘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起抗灾,不到一年时间投入了近千万资金,全部筑起了20一遇的标准堤塘。山马村黄永斌胆大"包海",个人投资600万元建标准塘,一时引起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此外,不少南塘人士在全国各地筑码头、闯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者的足迹。这种"敢冒风险、敢于创新、自加压力、自强不息"的南塘精神,永远是南塘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南塘大地波澜叠起,捷报频传,2万多南塘儿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为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奋斗着。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上,揭开了南塘发展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农业已成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海上南塘优势凸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57元。跨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行列。
2006年,该镇认真贯彻乐清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财政总收入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002元增加到6500元,比上年增长8.2%。
2007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机遇,以港富镇,深入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居环境优良的和谐南塘。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312男9635女8677家庭户户数4888家庭户总人口(总)17039家庭户男8750家庭户女82890-14岁(总)46480-14岁男25560-14岁女209215-64岁(总)1193815-64岁男623915-64岁女569965岁及以上(总)172665岁及以上男84065岁及以上女88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930 |
|
南塘是镶嵌在乐清海畔的一个璀璨明珠。
地处雁荡山南麓的南塘镇,距乐清市区20多公里,104国道倚镇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温州机场和火车站均在1小时车程内。全镇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除小横床地处海岛、山马村在龟山之南外,其余村庄都在一片水网平原之上。
据考证,南塘自古为东瓯繁华之地。北宋治平二年,因海啸而成沧海,清雍正乙卯,福建人陈汝白从闽东迁徙居此并筑塘造田,男耕女织,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形成今日之风貌——居民傍山者依山筑屋,近水者临河而居,青郁苍翠之处皆为人家,田园风光旖旎无比。
秉承先人创业遗风,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勇敢、勤劳、敢为天下先。早在1936年,里鱼山村就建立了战时青年服务团,全镇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12人。1994年百年未遇的17号台风伴随着天文大潮,吞噬了全镇所有的堤塘,夺去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灾后,南塘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起抗灾,不到一年时间投入了近千万资金,全部筑起了20一遇的标准堤塘。山马村黄永斌胆大"包海",个人投资600万元建标准塘,一时引起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此外,不少南塘人士在全国各地筑码头、闯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者的足迹。这种"敢冒风险、敢于创新、自加压力、自强不息"的南塘精神,永远是南塘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南塘大地波澜叠起,捷报频传,2万多南塘儿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为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奋斗着。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上,揭开了南塘发展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农业已成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海上南塘优势凸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57元。跨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行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编撰出版《今日南塘》,意在发扬成绩,扩大宣传,进一步激励全镇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实践"三个代表",把南塘这颗乐清湾畔的明珠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
20年沧桑巨变,一个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共贸城镇正在浙南大地上崛起,南塘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奔向美好的明天! |
|
- : Nantang Town
|
|
南塘 |
|
南塘镇站 | 南塘镇中心小学 | 高州市南塘镇第一中学 | 乐清市南塘镇预防保健站 | |
|
|
杨洲村 | 南塘 | 里红村 | 珠南村 | 珠北村 | 永光村 | 江宅村 | 朝霞村 | 龙珠塘村 | 东山埠村 | 鲤鱼山村 | 小东塘村 | 小横床村 | 山马村 | 外塘村 | 里塘村 | 南浦村 | 三江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