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金乡镇:面积43.55平方公里,人口7.43万人,辖7个居民区、6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卫前街,邮政编码:325805。 居民区:卫前、凤凰、丰乐、球山、茶亭、七星、海晏 行政村:灵峰、夏八美、后半垟、前半垟、夏泽、灵峰黄、下泽汤、大处基、底店、河头、上堡、冯店、汤鉴垟、上乾头、坊下、林家硐、四代徐、黄家宅、余庄、大桥头、阳美、半浃连、池心、洪岭下、东山蔡、苏家、郑家楼、郑家垟、前张、东田、河尾垟、南祥、东店包、蔡家、黄金河、东埭头、珠照垟、戴家堡、吴家堡、湖里、坎头、张良山、前堡、瓦窑、倒桥、桥头连、黄坭岙、梅岭脚、梅岭头、凉亭、珠梅岭、十八步、干溪、牛卧龙、龙蟠基、狮山、星光、五一、城中、金星、溪头 |
|
金乡镇位于浙南东部、濒临东海湾,西北接连山区陆地,扼浙闽边陲,总面积43.55平方公里,辖城区、郊外、老城、湖里四个办事处,共有7个居民区,61个行政村,2002年末总人口达10万人,建城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约5.3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1亿元,财政总收入6417万元,农民纯收入5387元。
金乡镇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城置卫,管辖海岸线长达200多公里,是浙南沿海的军事重镇,城围十里,护城河环绕全城,呈八卦乾坤布局;狮屿、球山雄踞、城墙巍峻,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几度在此扎营练兵,抗击倭寇。金乡人民在抗倭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抗倭重镇-金乡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聪明的金乡人以“敢吃第一口,勇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试行浮动利率和挂户经营方式,使金乡成为著名的“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复合材料、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商标标识为四大支柱产业,以台挂历、笔记本、请柬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以不干胶材料和印刷业为特色的经济格局。金乡是温州市第一个产值超亿元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中心镇、省教育强镇、省级文明城镇;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标牌包装制作营销中心、中国商标文化城、中国数字第一镇。目前金乡镇正在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国名镇、中国台挂历商贸城等一系列活动。 金乡镇新一届的党委、政府正以崭新的工作姿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带领全镇人民为努力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轻工强镇而奋斗。 |
|
晋、唐时期(317-907),黄河中、下游不少人避战祸、逃灾荒南下。偏于东南海隅的梅峰、瀛洲,气候温和,一些北来的人民。定居下来,以渔樵为业。他们或居于山地,或栖于海岛,他们是开发金乡的祖先。
金乡的历史,习惯上从宋、元讲起。这是因为唐末浮起了“小金乡”,金乡才有迹可寻踪,而且,宋、元以来,有文献可孝:既有古建筑,又有昔贤才,还有人物风貌,已经在华夏占有一席之地。历史上的金乡,是以人活动业绩而载入史册的。
金乡历史发展的关键,是置卫筑需洪武二十年。军卫的官兵都是世袭的,驻戎金乡卫,带家眷入迁安家,凭官发“卫谱”文件取得“卫籍”,以后称为“卫族”。明初卫族计十六姓,十九系,四百十二户,二千人。至明末,子孙繁衍,卫城居民保持着一千户左右。经过陈仓起义和顺治迁界,卫族大批迁徙或死灾祸,展界复井后,非卫族进城杂居,原卫族已成少数。卫族与非卫族共同生活在这场面土地上,发展种植业,从事农耕;发民渔业,向东海捕涝;发展文化,哺育乡贤邑才……金乡右史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是金乡人的创造。
金乡人源于黄河流域,是炎黄子孙。金乡人的创造,不仅仅是贡献于金乡的。
唐代的“灵峰凌云寺”,北宋神宗的“梅峰涌泉寺”,北宋哲宗的“元佑桥”,唐宋间的小口、大渔南北交通港口,南宋金舟乡的“淘金热”,南宋孝宋“乌屿陡门和“阴均埭”,宋高宗时代的坊下兄弟状元,元仁宗时代的诗人陈高及“瀛洲三杰”,元顺帝的“雪苍道人陈文口,明成祖时代的建筑大师张殿元,明万右时代元戎陈寅,清初举义旗的陈仓,反禁海锁国的蔡牵妈……金乡人创造的文明史,是贡献于孕育金乡人的祖国的。
以抗倭镇载入史册的金乡,古城池固然有不少磨灭的功绩,但主要是抗倭将士和人民的功勋。金乡人在温长的抗倭征程中,生产不停,战斗不息,使这块神圣疆土屹立于东海之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右史,并且,曲折而艰难地,不断而向前地发展着金乡史,使它进入崭新的今天,留迎向灿烂的明天,金乡人是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 |
|
(此目资料主要录自温端政著《苍南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1年出版。) 在浙江、福建沿海方言中,至今留有戚家军的影响,较为集中、完整的要数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的金乡话。 金乡镇是浙江省苍南县直属镇,居县境东端,西距县城23.3公里,北偎鳌江南部平原,东、南、西群峰拱护,东北、东、东南距海各5公里。 金乡古称瀛洲。晋太康四年(283年),瀛洲属始阳县,后属横阳(今平阳)。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金舟乡。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置金乡卫,从此金乡成为军事卫所。清康熙八年(1669年)废卫为镇,仍为军事建制。民国初改为行政建制。新中国成立后属平阳县。1981年苍南设县,金乡划归苍南,现为县直属镇,辖城区和老城、湖里、郊外3个乡级办事处,7个居民区共61个行政村,计有人口7万余人。金乡话区域仅限于城区(明清时期军事建制卫、镇城),人口约3万人。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金乡卫城时,原有居民迁至城外,城内驻卫指挥使及其所属官兵。嘉靖中后期,戚继光在温州沿海留下部分官兵在金乡卫屯田,成为今天金乡城区居民的祖先。民国版《平阳县志》卷十九记载:“金乡一卫,前明指挥部属居焉。初时用其乡之语,后与土语相杂成金乡话。”金乡话就是当时戚家军留驻官兵所用的各地方言(北部吴语成份较多)和官话、当地方言长期混用而逐渐形成的,只在金乡镇城区内(约3万人)使用。 金乡话基本上属于吴语,具有吴语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鼻音韵尾只有[ ]1个,声调分7类等。 金乡话还具有北部吴语(吴语太湖片)的一些特点:“宝报豹套保抱桃好”等效摄字,金乡话读[ ]韵,与定海、镇海等地的北部吴语相同;金乡周围的苍南瓯语读[oe]韵;浙南闽语白读多为[o][a]韵。“丹班滩斩三山产”等山咸摄字,金乡话读[ε]韵,与嘉兴、湖州等地的北部吴语相同;金乡周围的苍南瓯语多读[ ]韵,浙南闽语读[an]韵。金乡话有鼻化韵,如“帮忙方党汤桑康葬”等字读[ǎ]韵,“抢墙匠央”等字读[iǎ]韵,与嘉兴、平湖等地的北部吴语相同;苍南瓯语没有鼻化韵,这些字分别读[o]和[ie]韵,浙南闽语虽有鼻化韵,但这些字不读鼻化韵,分别读鼻尾韵[ ]和[i ]。金乡话入声调比较短促,入声韵带喉塞韵尾[?],与北部吴语相一致,而不同于苍南瓯语和浙南闽语。 金乡语虽属吴语系统,但明显地比四邻方言接近北方话: 1.“巴爬麻拿茶叉把马怕骂沙炸”等假摄开口二等字,金乡话都读[a]韵母,和北京话相同;周围方言有的读[o]韵母,有的读[e]韵母,个别读[ ]韵母。 2.“加家价架假介解交教”等古见母二等字,金乡话读[ ]声母,和北京话相同,周围方言都读[k-]声母。 3.“牙雅咬眼言”等部分古疑母字,金乡话读零声母,和北京话相同,周围方言读[ ][ ]或[ ]声母。例如: (一)金乡话语系 1.声母 金乡话有声母28个(包括零声母): 2.韵母 金乡话有韵母36个(包括、 两个自成音节的辅音): 3.声调 金乡话有单字调7个,列表如下:
┌──┬──┬──┬──┬─────┐
│序号│调类│调值│调号│例字 │
├──┼──┼──┼──┼─────┤
│① │阴平│55 │ │高安开偏婚│
├──┼──┼──┼──┼─────┤
│② │阳平│33 │ │穷平停扶文│
├──┼──┼──┼──┼─────┤
│③ │上声│45 │ │古碗口好五│
├──┼──┼──┼──┼─────┤
│④ │阴去│42 │ │盖爱抗怕汉│
├──┼──┼──┼──┼─────┤
│⑤ │阳去│212 │ │近厚共害岸│
├──┼──┼──┼──┼─────┤
│⑥ │阴入│ 54│ │急一出割发│
├──┼──┼──┼──┼─────┤
│⑦ │阳入│ 21│ │月入局白合│
└──┴──┴──┴──┴─────┘
说明: ①声母[z ]是清音浊流。 ②声母[ ]代表跟它后边的元音同部位的浊擦音。 ③声母[n]在齐齿和撮口呼音节里用舌叶抵住上齿龈后部,在n、 之间。 ④零声母的[u]和以[u]开头的复韵母,实际读音为??[ ]。?? ⑤阴平调的调值介于44、55之间。 ⑥阴去调是高降,也可记作52。
下面概述金乡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
│后字连调式前字│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 │阳入 │
│ │55 │33 │45 │42 │212 │ 54 │ 21 │
├───────┼──┼──┼──┼──┼──┼───┼───┤
│阴平 │- │- │- │- │- │- │- │
│55 │ │ │ │ │ │ │ │
├───────┼──┼──┼──┼──┼──┼───┼───┤
│阳平 │2155│2133│- │- │- │- │- │
│33 │ │ │ │ │ │ │ │
├───────┼──┼──┼──┼──┼──┼───┼───┤
│上声 │4533│- │5545│4533│4533│- │- │
│45 │ │ │ │ │ │ │ │
├───────┼──┼──┼──┼──┼──┼───┼───┤
│阴去 │4222│4222│- │4222│4222│42 22│42 22│
│42 │ │ │ │ │ │ │ │
│ │ │ │ │ │ │ │ │
├───────┼──┼──┼──┼──┼──┼───┼───┤
│阳去 │2111│2111│2111│2111│2111│21 11│21 11│
│212 │ │ │ │ │ │ │ │
│ │ │ │ │ │ │ │ │
├───────┼──┼──┼──┼──┼──┼───┼───┤
│阴入 │- │- │- │- │- │- │- │
│ 54 │ │ │ │ │ │ │ │
├───────┼──┼──┼──┼──┼──┼───┼───┤
│阳入 │- │- │- │- │- │- │- │
│ 21 │ │ │ │ │ │ │ │
└───────┴──┴──┴──┴──┴──┴───┴───┘
说明: ①划“-”的表示这种组合不变调。 ②偏正式、联合式词语中,阳去后面的音节并非都变调,如“旱干、洞头、自由、大个、病痛、肾脏、寿命”等词语的后字都仍读本调,规律不明。 ③变调11、22实际较短,分别为1、2,也可以看作是轻声。 |
|
- : Jinxiang Town
|
|
金乡 |
|
|
|
余庄村 | 茶亭 | 蔡家村 | 金星村 | 狮山村 | 星光村 | 七星 | 海晏 | 城中村 | 溪头村 | 河头村 | 瓦窑村 | 丰乐 | 球山 | 前张村 | 干溪村 | 东田村 | 坎头村 | 梅岭头村 | 前堡村 | 灵峰村 | 夏八美村 | 后半垟村 | 前半垟村 | 夏泽村 | 灵峰黄村 | 下泽汤村 | 大处基村 | 底店村 | 上堡村 | 冯店村 | 汤鉴垟村 | 上乾头村 | 坊下村 | 林家硐村 | 四代徐村 | 黄家宅村 | 大桥头村 | 阳美村 | 半浃连村 | 池心村 | 洪岭下村 | 东山蔡村 | 苏家村 | 郑家楼村 | 郑家垟村 | 河尾垟村 | 南祥村 | 东店包村 | 黄金河村 | 东埭头村 | 珠照垟村 | 戴家堡村 | 吴家堡村 | 湖里村 | 张良山村 | 倒桥村 | 桥头连村 | 黄坭岙村 | 梅岭脚村 | | | | |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