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桥墩镇:面积75.00平方公里,人口4.47万人,辖6个居民区、3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堂阳,邮政编码:325806。 居民区:堂阳、玉山、镇西、松山、西园、桂兰、 行政村:云仙、石龙、凤岭、库区、龙井、墓庵、新宫、柳垟、仙堂、古树、新村、金山头、卅七、下垟、碗窑、高山、矴步头、小沿、四亩、罗垟、方竹、蔡垟、关庙、发凤、树枫、南湖、马渡、后隆、黄檀、官南、横墙、蕉坑、天星、小源 |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5810男19066女16744家庭户户数9955家庭户总人口35798家庭户男19064家庭户女167340-14岁(总)83580-14岁男45870-14岁女377115-64岁(总)2378415-64岁男1245715-64岁女1132765岁及以上(总)366865岁及以上男202265岁及以上女1646户口本地住本地33498 |
|
桥墩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非常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桥墩镇根据当地优势,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业产业。先后扶持培育了杨梅、马蹄笋、油茶、中药材四大产业,开发建设了玉苍杨梅,锡星杨梅、凤岭马蹄笋、小源油茶、龙井中药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以农业增效壮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新模式。2006年,桥墩镇已拥有杨梅5000亩、马蹄笋6000亩、油茶3000亩、中药材1500亩。其中,杨梅亩产平均年收入达3000元,年产值1500万元;马蹄笋平均亩产1500元,年产值900万元;油茶平均亩产1400元,年产值520万元,中药材平均亩产4000元,年产值600万元。 |
|
桥墩镇旅游资源丰富,玉龙湖是桥墩镇内最大的景区,位于桥墩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以玉龙湖湖光山色和古窑村寨、民俗风情吸引四方游客。玉龙湖是桥墩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库容84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6平方公里。这里以“苍龙揽胜”、“水库龙宫”、“西山风景”、“田园风光”、“泻洪渠”、“临风廊”、“松林听涛”等12个景点成了以水为主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一幅湖光山色画卷,是人们泛舟垂钓、游泳和观光的理想所在。
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玉苍山、林荫石奇,七十二景十八天湖美景揽尽天下景观,桥墩镇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农家乐”项目。先后开发了华玉山庄度假村、桥墩水库游泳场、溪滨“农家乐”美食城、碗窑古落接待站、仙翠园“农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吸收农村劳动力600多人,经营年收入约1300万元。 |
|
【农业】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2429万元,比2005年增长1.8%。特色效益农业势头良好,建成效益农业基地12个。锡星农业开发公司的凤岭杨梅基地,被省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锡星牌”杨梅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在后隆、黄坛、仙堂等7个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积4000亩,新增耕地800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根据山区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效益比较高的蔬菜、瓜果、芋、席草等经济作物。
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养殖业之路。落实扶贫资金20多万元,扶持种、养殖专业户100多户,实现3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投入培训经费10万元,共有300多人次接受了县、镇二级科技培训。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道路,用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贫困村的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修建渠道8.5公里,加固山塘水库5座,修复拦水坝35处,投资超千万元集防洪、发电、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横阳支江桥墩段一期治理工程已经完成。
【工业】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65万元,产品产销率达98%,上交税290万元,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丁源兴月饼”,“香不佬”、“老李食品”、“香阔佬”、“多味王”等品牌。卤制品等工业企业创下产值新高。做好工业园区和陶瓷总厂的开发工作。
【旅游业】旅游业已初步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摩天栈道景点已竣工,天湖接街区项目已动工;加大投入开发力度。建成了玉苍山因国家森林公园大石景区内的12公里步游道;开发了“东南亚一壁栈道”;动工建设天湖接待区项目;加大碗窑古村落保护力度,并与温州华玉山庄有限公司达成了有关新村度假区投资意向。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20万元。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动了商业、餐饮业、康体娱乐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桥墩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益,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积累。根据富余劳动力较多的情况,桥墩镇结合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扶持培育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涉及行业有打火机配件、宠物用品、彩水笔、礼品、鞋革、胸针、袋子等,2006年,全镇已兴办来料加工厂10家,吸收劳动力1451人,年劳动报酬达980多万元,群众人均增加收入6768元。 |
|
桥墩以村企共建的方式来促进贫困村的发展,如凤岭村村民杨平庭与温州锡星集团合作成立农业企业,开发杨梅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龙井村中药材合作社与南塑集团组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中药材集中种植、畜禽养殖、生态旅游、“农家乐”,发展态势非常喜人。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桥墩段建设工程全面竣工,104国道一期拓宽改道工程全面结束,玉苍山公路柏油路面改造;投资达400万元的桥墩至罗垟、桥墩至天星两条康庄工程已开工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布局,编制部分地块的详细规划,做好松桥小区的“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同时以横阳支江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溪滨公园建设。启动“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已完成小沿、矴步、柳垟、古树等村的详细规划编制。投入资金对集镇道路进行维修,筹资15万元,新建公厕2座,投入资金350万元进行城网改造。
【社会各项事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做好镇文化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同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学校工程建设力度,黄坛(玉州)小学建筑面积达2454m2的教学楼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并迁入使用,碗窑中心校的教学楼已建成,大龙中心校的危房改迁和小学续建工程已完成,中心小学迁建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高级中学已完成搬迁工作。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2006年成功举办了县第二届运动全游泳比赛。卫生事业取得了新突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全镇上下总动员,取得了“非典”防疫的胜利。农村改水、改厕卫生工作有新进展。生态建设迈开步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认真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实现育龄妇女信息网络化管理。加强服务站建设,参与“四优一满意”竞赛活动,并取得优越成绩。外事侨务上新台阶,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邀请台胞陈明德、朱永宽回故乡参观。民政工作上新水平,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时落实保障救助资金,2006年新增低保对象112人。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
【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情系列”活动,做好民情接待、民情夜访。以“先锋工程”建设为载体,积极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级党员廉政责任制,建立村帐核算中心,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贫开发工作五年规划和二年计划。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年共发展新党员45名,培养党积极分子56名。加强党员活动室和电化教育播放点的规范化建设。完成4个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新建村办公楼2座。 |
|
桥墩镇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古镇,地处浙江南大门,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处,是苍南县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全镇面积80.4平方公里,下设4个办事处,辖34个行政村、6个居民区,总人口4.5万人。自古以来,桥墩就是浙闽交通咽喉之地,104国道和温福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规划中的温福铁路将设站而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浙江南大门”和“县城后花园”之誉。2003年,实行工农业总产值1.52亿元,财政总收入895.7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4.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37元,比上年增长11.3%。
桥墩镇旅游资源丰富,玉龙湖是桥墩镇内最大的景区,位于桥墩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以玉龙湖湖光山色和古窑村寨、民俗风情吸引四方游客。玉龙湖是桥墩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库容84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6平方公里。这里以“苍龙揽胜”、“水库龙宫”、“西山风景”、“田园风光”、“泻洪渠”、“临风廊”、“松林听涛”等12个景点成了以水为主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一幅湖光山色画卷,是人们泛舟垂钓、游泳和观光的理想所在 |
|
- : Qiaodun Town
|
|
桥墩 |
|
|
|
石龙村 | 新村村 | 玉山 | 松山 | 龙井村 | 西园 | 镇西 | 下垟村 | 天星村 | 新宫村 | 金山头村 | 罗垟村 | 南湖村 | 小源村 | 碗窑村 | 云仙村 | 凤岭村 | 库区村 | 墓庵村 | 柳垟村 | 仙堂村 | 古树村 | 卅七村 | 矴步头村 | 小沿村 | 四亩村 | 方竹村 | 蔡垟村 | 关庙村 | 发凤村 | 树枫村 | 马渡村 | 后隆村 | 黄檀村 | 官南村 | 横墙村 | 蕉坑村 | 焦坑村 | 高山村 | 堂阳 | 桂兰 | 丁步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