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橋墩鎮:面積75.00平方公裏,人口4.47萬人,轄6個居民區、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堂陽,郵政編碼:325806。 居民區:堂陽、玉山、鎮西、鬆山、西園、桂蘭、 行政村:雲仙、石竜、鳳嶺、庫區、竜井、墓庵、新宮、柳垟、仙堂、古樹、新村、金山頭、卅七、下垟、碗窯、高山、矴步頭、小沿、四畝、羅垟、方竹、蔡垟、關廟、發鳳、樹楓、南湖、馬渡、後隆、黃檀、官南、橫墻、蕉坑、天星、小源 |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5810男19066女16744家庭戶戶數9955家庭戶總人口35798家庭戶男19064家庭戶女167340-14歲(總)83580-14歲男45870-14歲女377115-64歲(總)2378415-64歲男1245715-64歲女1132765歲及以上(總)366865歲及以上男202265歲及以上女1646戶口本地住本地33498 |
|
橋墩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8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非常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橋墩鎮根據當地優勢,因地製宜扶持發展經濟效益高的特色農業産業。先後扶持培育了楊梅、馬蹄筍、油茶、中藥材四大産業,開發建設了玉蒼楊梅,錫星楊梅、鳳嶺馬蹄筍、小源油茶、竜井中藥五大特色産業基地,形成了以特色産業實現農業增效,以農業增效壯大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新模式。2006年,橋墩鎮已擁有楊梅5000畝、馬蹄筍6000畝、油茶3000畝、中藥材1500畝。其中,楊梅畝産平均年收入達3000元,年産值1500萬元;馬蹄筍平均畝産1500元,年産值900萬元;油茶平均畝産1400元,年産值520萬元,中藥材平均畝産4000元,年産值600萬元。 |
|
橋墩鎮旅遊資源豐富,玉竜湖是橋墩鎮內最大的景區,位於橋墩鎮,總面積16.8平方公裏,以玉竜湖湖光山色和古窯村寨、民俗風情吸引四方遊客。玉竜湖是橋墩水庫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庫容84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6平方公裏。這裏以“蒼竜攬勝”、“水庫竜宮”、“西山風景”、“田園風光”、“瀉洪渠”、“臨風廊”、“鬆林聽濤”等12個景點成了以水為主體,“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一幅湖光山色畫捲,是人們泛舟垂釣、遊泳和觀光的理想所在。
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玉蒼山、林蔭石奇,七十二景十八天湖美景攬盡天下景觀,橋墩鎮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旅遊、開發“農傢樂”項目。先後開發了華玉山莊度假村、橋墩水庫遊泳場、溪濱“農傢樂”美食城、碗窯古落接待站、仙翠園“農傢樂”等旅遊休閑項目,吸收農村勞動力600多人,經營年收入約1300萬元。 |
|
【農業】2006年實現農業總産值 2429萬元,比2005年增長1.8%。特色效益農業勢頭良好,建成效益農業基地12個。錫星農業開發公司的鳳嶺楊梅基地,被省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産品基地,“錫星牌”楊梅被認定為緑色食品。在後隆、黃壇、仙堂等7個村開展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涉及面積4000畝,新增耕地800畝。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根據山區資源的特點,大力發展效益比較高的蔬菜、瓜果、芋、席草等經濟作物。
圍繞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種、養殖業之路。落實扶貧資金20多萬元,扶持種、養殖專業戶100多戶,實現300多名貧睏人口脫貧。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投入培訓經費10萬元,共有300多人次接受了縣、鎮二級科技培訓。
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貧睏地區的道路,用水、通訊等基礎設施,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貧睏村的用電問題得到瞭解决。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修建渠道8.5公裏,加固山塘水庫5座,修復攔水壩35處,投資超千萬元集防洪、發電、旅遊功能於一體的橫陽支江橋墩段一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
【工業】200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5665萬元,産品産銷率達98%,上交稅290萬元,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打造“丁源興月餅”,“香不佬”、“老李食品”、“香闊佬”、“多味王”等品牌。鹵製品等工業企業創下産值新高。做好工業園區和陶瓷總廠的開發工作。
【旅遊業】旅遊業已初步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旅遊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玉蒼山國傢森林公園摩天棧道景點已竣工,天湖接街區項目已動工;加大投入開發力度。建成了玉蒼山因國傢森林公園大石景區內的12公裏步遊道;開發了“東南亞一壁棧道”;動工建設天湖接待區項目;加大碗窯古村落保護力度,並與溫州華玉山莊有限公司達成了有關新村度假區投資意嚮。2006年全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320萬元。旅遊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帶動了商業、餐飲業、康體娛樂業等諸多産業的發展。
橋墩特色産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收益,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積纍。根據富餘勞動力較多的情況,橋墩鎮結合溫州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的需要,大力扶持培育來料加工業的發展,涉及行業有打火機配件、寵物用品、彩水筆、禮品、鞋革、胸針、袋子等,2006年,全鎮已興辦來料加工廠10傢,吸收勞動力1451人,年勞動報酬達980多萬元,群衆人均增加收入6768元。 |
|
橋墩以村企共建的方式來促進貧睏村的發展,如鳳嶺村村民楊平庭與溫州錫星集團合作成立農業企業,開發楊梅産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竜井村中藥材合作社與南塑集團組建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中藥材集中種植、畜禽養殖、生態旅遊、“農傢樂”,發展態勢非常喜人。
【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甬臺溫高速公路橋墩段建設工程全面竣工,104國道一期拓寬改道工程全面結束,玉蒼山公路柏油路面改造;投資達400萬元的橋墩至羅垟、橋墩至天星兩條康莊工程已開工建設。完善城鎮功能佈局,編製部分地塊的詳細規劃,做好鬆橋小區的“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同時以橫陽支江建設工程為依托,推進溪濱公園建設。啓動“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已完成小沿、矴步、柳垟、古樹等村的詳細規劃編製。投入資金對集鎮道路進行維修,籌資15萬元,新建公厠2座,投入資金350萬元進行城網改造。
【社會各項事業】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一係列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文化硬件設施建設,做好鎮文化中心建設前期工作。推進農村有綫電視入戶工程建設。加強對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同時,以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村(居)、學習型家庭為重點,開展創建學習型社會活動。
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和佈局調整,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大學校工程建設力度,黃壇(玉州)小學建築面積達2454m2的教學樓建設工程全面竣工並遷入使用,碗窯中心校的教學樓已建成,大竜中心校的危房改遷和小學續建工程已完成,中心小學遷建工程已進入招投標階段,高級中學已完成搬遷工作。
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2006年成功舉辦了縣第二屆運動全遊泳比賽。衛生事業取得了新突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建立健全疫情監測體係,全鎮上下總動員,取得了“非典”防疫的勝利。農村改水、改厠衛生工作有新進展。生態建設邁開步子,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認真完成計劃生育工作任務,實現育齡婦女信息網絡化管理。加強服務站建設,參與“四優一滿意”競賽活動,並取得優越成績。外事僑務上新臺階,世界溫州人大會期間,邀請臺胞陳明德、朱永寬回故鄉參觀。民政工作上新水平,合理確定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及時落實保障救助資金,2006年新增低保對象112人。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
【黨建工作】深入開展“民情係列”活動,做好民情接待、民情夜訪。以“先鋒工程”建設為載體,積極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長效機製。全面建立健全村級黨員廉政責任製,建立村帳核算中心,製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扶貧開發工作五年規劃和二年計劃。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全年共發展新黨員45名,培養黨積極分子56名。加強黨員活動室和電化教育播放點的規範化建設。完成4個活動室規範化建設,新建村辦公樓2座。 |
|
橋墩鎮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古鎮,地處浙江南大門,浙閩兩省三縣交界處,是蒼南縣西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是革命老區,又是貧睏山區,全鎮面積80.4平方公裏,下設4個辦事處,轄34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總人口4.5萬人。自古以來,橋墩就是浙閩交通咽喉之地,104國道和溫福高速公路貫穿其中,規劃中的溫福鐵路將設站而過,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素有“浙江南大門”和“縣城後花園”之譽。2003年,實行工農業總産值1.52億元,財政總收入895.7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4.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137元,比上年增長11.3%。
橋墩鎮旅遊資源豐富,玉竜湖是橋墩鎮內最大的景區,位於橋墩鎮,總面積16.8平方公裏,以玉竜湖湖光山色和古窯村寨、民俗風情吸引四方遊客。玉竜湖是橋墩水庫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庫容84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2.6平方公裏。這裏以“蒼竜攬勝”、“水庫竜宮”、“西山風景”、“田園風光”、“瀉洪渠”、“臨風廊”、“鬆林聽濤”等12個景點成了以水為主體,“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一幅湖光山色畫捲,是人們泛舟垂釣、遊泳和觀光的理想所在 |
|
- : Qiaodun Town
|
|
橋墩 |
|
|
|
石竜村 | 新村村 | 玉山 | 鬆山 | 竜井村 | 西園 | 鎮西 | 下垟村 | 天星村 | 新宮村 | 金山頭村 | 羅垟村 | 南湖村 | 小源村 | 碗窯村 | 雲仙村 | 鳳嶺村 | 庫區村 | 墓庵村 | 柳垟村 | 仙堂村 | 古樹村 | 卅七村 | 矴步頭村 | 小沿村 | 四畝村 | 方竹村 | 蔡垟村 | 關廟村 | 發鳳村 | 樹楓村 | 馬渡村 | 後隆村 | 黃檀村 | 官南村 | 橫墻村 | 蕉坑村 | 焦坑村 | 高山村 | 堂陽 | 桂蘭 | 丁步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