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12030 代碼:330621 區號:0575
拼音:Shào Xīng Xiàn,Shaoxing Xian
紹興縣位於浙江省中北部,紹興市北部,杭州灣南岸,會稽山北麓。地理坐標為北緯29°42′02"-30°19′15"、東經120°46′39",中心北緯30°00′、東經120°35′。東與上虞市界,東南和西南分別與嵊州市、諸暨市為鄰,西和西北部與蕭山區接壤,北瀕杭州灣,腹部橫亙越城區。東西寬46.6千米,南北長68.5千米,周邊長356.59千米,總面積1202.54平方千米。總人口70.47萬人(2005年)。
紹興縣轄4個街道、15個鎮:柯橋街道、柯岩街道、華捨街道、湖塘街道;齊賢鎮、錢清鎮、孫端鎮、福全鎮、馬鞍鎮、平水鎮、安昌鎮、王壇鎮、蘭亭鎮、稽東鎮、灕渚鎮、富盛鎮、陶堰鎮、夏履鎮、楊汛橋鎮。縣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
地勢呈西面高、東北低。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河𠔌區,占全縣總面積約51%,駱傢尖海撥747米,為境內最高峰。中北部為水網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約30%,平均海撥6~7米。東北部為濱海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11%,海撥5米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5℃,日照2005小時,無霜期237天,降水量1447毫米。 |
|
紹興縣地處杭州灣南岸,會稽山北麓,東與上虞市界,東南和西南分別與嵊州市、諸暨市為鄰,西和西北部與蕭山區接壤,北瀕海,腹部橫亙越城區。北緯29°42'02"至30°19'15",東經120°46'39",東西寬46.6公裏,南北長68.5公裏,周邊長356.59公裏,總面積1392平方公裏。2000年7月,環切東浦、鑒湖、臯埠、馬山、鬥門5鎮給越城區,故經緯和周邊長度不變,總面積減為1152.3平方公裏。2008年末戶籍人口為71.46萬人,年末全縣暫住人口60.68萬人。
【拼音】
Shaoxing Xian
【代碼】
330621
【郵編】
312030
【區號】
0575
【駐地】
柯橋街道鑒湖路129號
紹興縣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30公裏,是我國著名的水鄉、酒鄉、橋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這裏氣候溫和,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全縣有1個國傢AAAA旅遊區、2個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縣級名勝風景區,有柯岩風景區、羊山風景區、安昌古鎮、印山越國王陵、魯鎮等著名景點和名勝古跡,自古為受人稱頌的旅遊勝地。
紹興縣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時代,屬於河姆渡文化圈的紹興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區域。從秦漢(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紹興一直是中國南方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歷代名人薈萃,代有人傑。素有“江南明珠”、“絲綢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鄉”之美譽。 |
|
紹興,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傳說時代,尚存舜、禹遺跡。春秋戰國時期是越國基地。秦行郡縣,始置山陰縣。南朝陳時,析為山陰、會稽兩縣,同城而治。民國建元,撤府建縣,合二而一,統名紹興。因山陰、會稽、紹興,自東漢永建四年(129)起,嚮為會稽郡治、越州州治、紹興府(路)治、紹興市(專署)治所在地,故“紹興”既泛指郡、州、府、市,其轄區時有變動;亦專指越國都城和山陰、會稽及紹興縣。其基本地域和治所,歷經近2500年基本不變。而文獻史册中郡、縣難分,縣多以縣顯而名聞全國,遠播世界。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佈紹興為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
紹興縣地處杭州灣南岸,會稽山北麓,東與上虞市界,東南和西南分別與嵊州市、諸暨市為鄰,西和西北部與蕭山市接壤,北瀕海,腹部橫亙越城區。北緯29°42'02"至30°19'15",東經120°46'39",東西寬46.6公裏,南北長68.5公裏,周邊長356.59公裏,總面積1392平方公裏。2000年7月,環切東浦、鑒湖、臯埠、馬山、鬥門5鎮給越城區,故經緯和周邊長度不變,總面積減為1152.3平方公裏。
縣境背靠會稽山,北瀕海,故呈西面高、東北低的階梯形地勢,山脈、平原、海岸兼有,山丘與平原間界綫明顯。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河𠔌區,占全縣總面積約51%,中北部為水網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約30%,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山、殘丘分佈其間,其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史稱山會平原。東北部為濱海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11%,海拔5米左右,係淤漲型灘塗,地勢平坦。
紹興縣境內有地望名稱並經實測高程的山崗共273座,嶺24座,為五百崗、木窩尖、獨子尖、化山、東幹山、秦望山、西幹山、香爐峰等,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間。駱傢尖海拔747米,為境內最高峰。
五百崗
五百崗屬浙中山脈會稽山係,海拔692米,屬江南少見的火山群地貌。山體由安山岩構成,有多座火山錐分佈於噴出岩構成的高臺地上,其中以主峰雌鵝凸(660米),雄鵝凸(637米)最為典型。
秦望山
秦望山在紹興東南約20公裏處,據“輿地廣記”記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為衆峰之極,始皇登之,以望東海”,故名。《水經註》記述“秦始皇登會稽山,刻石紀功尚在山側”。這山即秦望山。海拔500餘米,周圍丘陵起伏,多條河溪發源於此。
香爐峰
香爐峰,又名宛委山、石匠山、玉笥山,亦稱天柱山,與大禹陵所在的會稽山相連。相傳山上有“金簡玉字之書”,夏禹發之,得“知山河體勢”,終於治平洪水。香爐峰高354米,峰頂數十米見方,形似香爐,峰由此而得名,是一處佛教寺院與風景名勝兼有的遊覽勝地。
發源於南部會稽山脈的石泄江、富盛江、攆宮江、平水江、直落江(若耶溪)、南池江、坡塘江、婁宮江、灕渚江、秋湖江、項裏江、型塘江、陌塢江、夏履江等10餘條江河溪流,史稱鑒湖36源。實有43條。北嚮涌入北部平原,與浙東運河、鑒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為江,或渚而為湖,或為沼為池,為 為蕩,形成河道交叉縱橫,湖泊星羅棋布的平原河湖網,鑒湖、 湖、瓜渚湖、賀傢池、白塔洋、芝塘湖、大板蕩等等18個湖泊點綴其中,平靜如鏡,蕩漾其間。
西小江
西小江,又名錢清江,原為潮汐河流,宋、明間,多次成為浦陽江下遊幹道,直通杭州灣。明宣德年間(1426~1435)被疏歸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體係。其上遊為進化溪(古稱麻溪,今屬蕭山),源於螽斯嶺,經晏公橋進入紹興縣江橋上板。經楊汛橋,在錢清鎮穿越浙東運河,折東北經南錢清、新甸、管墅、華捨、嘉會、下方橋、 湖,於荷湖與直落江匯合,經三江閘,入新三江閘總幹河,註入曹娥江入海。境內河道總長58公裏。
浙東運河
浙東運河,古名漕渠,又名西興運河,疏鑿於晉代賀循。西起蕭山西興,東至上虞曹娥,過曹娥江經梁湖、壩頭與姚江、甬江會合,直達明州(今寧波),全長約78.5公裏,與杭溫公路、蕭甬鐵路平行。境內西起錢清鎮,經柯橋入城區西郭門,出都泗門,迤東經臯埠、陶堰,於涇口入上虞,長41公裏,為連接蕭山、上虞至寧波的主要航道。
鑒 湖
鑒湖,又稱鑒湖大江,為我國東南地區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於東漢永和五年(140)太守馬臻疏築,具有蓄洪、灌溉、排澇等多種功能,為紹興黃酒的特質水源。面積曾達189.95平方公裏(包括湖中州島),自唐以後,幾經圍墾,面積日漸縮小。現主湖自湖塘西跨湖至城郊東跨湖橋,長19.2公裏,面積2.95平方公裏,容積895.90萬立方米。 |
越中勝跡雲門寺 Vietnam famous historical Yunmen |
雲門寺坐落於紹興城南16公裏處秦望山麓的一個狹長山𠔌裏,平水鎮寺裏頭村境內。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更是一處集宗教、文化、遊賞於一體的古代文化勝地。
雲門寺始建於晉義熙三年(407)。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傢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明萬歷《會稽志》捲十六元虞集撰《雲門寺記》雲:“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有五色雲見其上,事聞安帝,是以有雲門之稱也。”雲門寺規模曾經十分宏大。從府志記載和所繪地圖看,雲門山𠔌口有“雲門古剎”、“卓立雲門”等數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纔塔”、“麗句亭”。辨纔塔為唐太宗賜建,麗句亭亭內留有歷代詩人留下的贊美雲門的詩章。雲門寺共五進:山門、韋馱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主寺之外,還有“看經院”、“芍師院(懺堂)”和“廣福院”等副寺。後來這些副寺也都獨立成寺,分別稱顯聖寺、雍熙寺和壽聖寺。其實附近的寺庵還很多,“雲門”衹是一個總稱。據陸遊《雲門寺壽聖院記》稱:“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飛蛹……遊觀者纍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萬歷《會稽志》捲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十峰遊罷古招提,路入雲門峻似梯。秀氣漸分秦望嶺,寒聲猶入若耶溪”。作為一處林泉秀美、環境清幽的寺廟叢林,雲門寺尤其成為歷代文人雅士山水遊賞的對象。蕭翼、王勃、宋之問、錢起、杜甫、白居易、元稹、崔顥、孫逖、李褒、范仲淹、陸遊、李彌遜、虞集、金涓、劉基、王思任等,都在這裏留下了他們不朽的詩文。雲門寺還是紹興除蘭亭之外最為著名的一處書法勝地,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和逸事都與此有關。雲門寺的前身本為王獻之的舊宅,傳為王獻之隱居練字之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帖》真跡也曾長期保存在雲門寺。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及其侄子惠欣曾在這裏出傢為僧,叔侄二人都是書法大傢,備受梁武帝的推崇,因此雲門寺曾一度改名為“永欣寺”。智永有兩個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纔,都是他的書法傳人。智果青勝於藍,隋煬帝就曾對智永說過:“和尚(——指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時人求書者甚多,戶限為之穿。智永身後,王氏傳傢之寶《蘭亭帖》真跡由辨纔收藏,結果就在這雲門寺中被唐太宗派來的御史蕭翼設計賺去。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曾在雲門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也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禊序》,其中敘景部分寫道:“暮春三月,修禊事於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於郊原。片片仙雲遠近,生於林薄。雜草將發,非止桃溪。遲鳥亂飛,有餘鶯𠔌。王孫春草,處處皆青。仲統芳園,傢傢並翠。”在雲門寺中,原有不少與以上人事相關的建築和設施,如獻之山亭、獻之筆倉、智永鐵門檻、智永退筆塚、辨纔塔以及陸遊年輕時在此讀書的雲門草堂等等,可惜它們都早就隨着整座古剎的傾圮一起化作歷史陳跡。
雲門寺自明末以後一直不振,現僅存墨池一潭,五雲橋一座,清代木構建築兩進及東廂房數間。第一進三開間山門,係清早期建築,門楣上方書“雲門古剎”行楷大字,明間兼作韋馱殿,東、西兩次間易為民用。第二進三開間大雄寶殿,清代建築。前檐下置“大雄寶殿”橫匾,明間五架擡梁式帶前廊,前後金柱為圓形石柱,柱礎呈鼓形;東、西兩次間為穿鬥式結構。東側廂房北端廊壁間,存有明崇禎三年(1630)王思任撰文、範允臨行書、董其昌陳繼儒和董象蒙跋語的《募修雲門寺疏》碑一通。碑為太湖石質,下設長方形基座。碑高148釐米,寬82釐米,碑文記述雲門寺地理位置以及募修雲門寺經過。這是古代雲門寺的確證。在寺的背後,有一汪清泉,傳說是王獻之的“洗硯池”,澄澈的池水,好像歷史老人的眼睛,閃爍着詭秘的神色。寺的周圍,還散落着不少廢棄的屋基,這都是古代寺廟的遺址。
全縣常年平均氣溫16.5℃,降雨量1397mm,無霜期237天,相對濕度81%。
紹興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度濕潤、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古人曾有“越山長青水長白,越人常傢山水國”之詩句,贊美紹興“山常青,水常白”,氣候濕潤宜人。紹興縣耕地面積56.2萬畝,水面20萬畝,山林90萬畝。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作為江南水鄉,境內南部會稽山脈峰巒疊翠、千岩競秀、溪澗濺珠;中部平原河湖密佈、石橋參差、沃野千裏;北部三江匯流、滄海桑田、一疇平展。 |
|
從秦漢時代起,置會稽郡,唐代時稱越州,至南宋趙構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民國以後改府為縣。
紹興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繁衍生息,馬鞍山、壺瓶山等多處越族聚居遺址,距今約4~5千年。
傳說時代,有鯀建堯郭迎堯巡狩;舜生上浦姚丘,厄會諸侯於百官,因有余姚、上虞、舜江、百官等地;大禹治水,娶妻塗山,計功諸侯於茅山,改名會稽山,遂有會稽之稱。後死葬會稽,今存大禹陵等18處遺跡尚歷歷在目。帝啓襲位,史建夏朝,立廟南山,以奉禹祀。帝相失國,少康中興,無餘封國,始號於越。春秋戰國,允常稱王,僭稱越國。句踐繼位,構築小城、大城(統稱蠡城)。遂有大越滅吳擴土,橫行江淮之間,號稱霸主。秦始皇統一中國,郡縣天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更名大越為山陰,縣製同此而始。析山陰東部置會稽鎮山為大。山陰在山之北為小,故多撤山陰而存會稽。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山、會並設纔成定製,均以城河為界,東會稽,西山陰,且同城而治。
民國肇元(1912),廢府設縣,紹興縣直屬省。3年6月,省、縣間設道,屬會稽道。16年4月道廢,直隸省。24年6月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次年4月改第三行政督察區,32年4月改名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屬區。
1949年10月,紹興城區改置紹興市(縣級)。紹興市人民政府成立。7日,析紹興縣東部置會稽縣。紹興縣駐柯橋鎮,轄城郊、柯橋、齊賢、進化、灕渚5個區。會稽縣駐臯埠,轄臯埠、東湖、東關、湯浦、馬山、越南6個區。
1950年3月,紹興縣增設錢清、東浦兩區。5月9日,紹興縣、紹興市(縣級)、會稽縣合併為紹興縣,市區稱城區,縣轄17區10鎮199鄉。9月15日,析出紹興縣之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27日,省人民政府依照中央政務院統一編製標準劃分縣別,定紹興縣為特等縣。10月,紹興縣進化區所屬15個鄉劃歸蕭山縣;蕭山縣錢清鎮劃入紹興縣;嵊縣三界區之雙江溪、孫嶴、上王、喻宅4鄉劃入紹興縣。
1952年1月,紹興專員公署撤銷,紹興縣直屬省。原紹興專署所屬蕭紹虞????特區(????場管理處)及4個鄉劃歸紹興縣。
1953年2月,紹興縣改屬寧波專員公署。7月,齊賢區劃分為齊賢、安昌兩區,越南區劃分為越南、稽東兩區。
1954年4月,析湯浦區德政、八鄭兩鄉給嵊縣。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柯橋、安昌、東關3鎮為縣直屬鎮。10月,東關區15鄉、鎮,湯浦區及所屬5鄉,富盛區4鄉劃歸上虞縣。是年,????特區發生坍江,撤趙灣、榮十兩鄉。
1956年3月,安昌區及所屬11鄉劃歸蕭山縣,蕭山縣蓮東、蓮西、夏履3鄉劃歸紹興縣,合建成夏履鄉。3~5月,撤區並鄉,撤銷14個區建製(保留4個山區、半山區區委班子),將原8鎮、155鄉合併為7鎮50鄉。
1958年2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紹興縣、市合併;4月,縣、市委合併結束;7月,縣委决定,市人委機構並入縣人委。同時建立市區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10月,全縣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共建15個公社,下設137個管理區(大隊)。
1959年1月1日,????特區頭蓬鄉劃歸蕭山縣,南匯鄉劃歸上虞縣,撤銷????特區建製。
1960年8月,成立紹興縣紹興市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根據“隊為基礎,三級所有”原則,調整農村人民公社規模,以原鄉、鎮建社,恢復區建製。全縣設67個農村人民公社,10個區委、區公所。
1962年1月11日,析紹興縣城區籌置紹興市(縣屬)。市區設塔山、蕺山、北海、府山及城郊5個公社,同時撤銷紹興縣紹興市人民公社。
1963年1月3日,國務院决定撤銷紹興市建製,改建為紹興縣城關鎮。4月23日,紹興縣委决定撤銷中共紹興市委,組建城關鎮委和紹興縣城關鎮人民委員會。
1964年9月5日,復置紹興專員公署,紹興縣隸之。
1966年,不少公社、街道更名,如敢闖鎮、群英鎮、躍進鄉、五星鄉及紅旗、紅衛、紅星、大慶街道。
1972年4月,原東湖區與鑒湖區合併為城郊區。翌年8月復建。
1975年11月,恢復安昌鎮、富盛、棠棣3公社建製。
1978年1月,新建新二公社。建立海塗區(後改越北區),轄新圍、馬海、新二3個公社。至此,全縣共設11區、69公社、城關鎮及4街道。
1981年3月31日,撤銷紹興縣,建立紹興市(縣級)。紹興縣革命委員會改為紹興市人民政府。6月,撤銷各區革命領導小組,恢復區公所。8月,撤銷城關鎮建製,設城鎮工作辦公室。9月,柯橋、安昌改為建製鎮,恢復人民政府名稱。10月,各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7月27日,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體製,撤銷紹興專員公署,設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駐市。9月20日,省府辦公廳通知,紹興縣轄鑒湖、臯埠、馬山、齊賢、錢清、柯橋、灕渚、平水、越南、海塗(1986年10月改越北區)10區,安昌、柯橋兩鎮和61公社(鄉);撤銷東湖區;紹興市設越城區(縣級),轄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街道和亭山、東湖、禹陵、靈芝、城東、梅山6公社。10月,恢復鄉、鎮人民政府。
1984年8月,錢清、華捨、灕渚、孫端、平水、東浦6鄉改為建製鎮;下方橋鄉改為齊賢建製鎮。
1985年9月,馬鞍、嘉會、鬥門、馬山4鄉改為建製鎮。
1986年8月,富盛、王壇2鄉改為建製鎮。
1987年4月,合作鄉改名安城鄉。10月,樊江鄉改為臯埠建製鎮。
1988年,撤銷安昌鄉,劃歸安昌鎮;新圍鄉、江橋鄉、陶堰鄉改為建製鎮。
1989年,柯岩、袍𠔌鄉改為建製鎮,解放鄉改為婁宮建製鎮。
1991年,湖塘鄉、稽東鄉改為建製鎮。
1992年5月13日,縣府公佈撤區、擴鎮、並鄉行政區劃;撤銷10區,62鄉鎮為22鎮3鄉。夏履鄉於是年秋改為建製鎮。
1996年11月25日,稽江鄉改為建製鎮。至此,全縣均為鎮建置。
2000年6月16日,浙政發[2000]121號批復同意紹興縣鬥門鎮新豆薑等6行政村劃歸馬鞍鎮管轄:鬥門鎮新豆薑、新鬥門、新皇甫、新孫端、新合作、新馬山等6行政村劃歸馬鞍鎮管轄。2000年5月29日,浙政發[2000]97號文擬擴大紹興市市區行政區域:擬將紹興縣東浦鎮、鑒湖鎮、臯埠鎮、馬山鎮、鬥門鎮(不含新豆薑、新鬥門、新皇甫、新孫端、新合作、新馬山等6行政村)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原鬥門鎮新豆薑、新鬥門、新皇甫、新孫端、新合作、新馬山等6行政村擬仍由紹興縣管轄(待國務院批復)。2000年6月12日浙政發[2000]115號文擬紹興縣政府遷址:擬將紹興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紹興市區遷至柯橋鎮(待國務院批復)。
2001年1月13日,國務院批準:(1)將紹興縣的鬥門鎮(不含新馬山村、新合作村、新黃甫村、新孫端村、新豆薑村和新鬥門村)、東浦鎮、鑒湖鎮、臯埠鎮和馬山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2)紹興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紹興市越城區遷至柯橋鎮。
2001年8月15日,浙政函[2001]161號同意紹興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平江鎮建製,與平水鎮合併。平水鎮轄72村、1居,駐平水街(原址)。撤銷稽江鎮建製,部分(青壇等9個村)並入王壇鎮。王壇鎮轄50村、1居,駐王壇村(原址)。原稽江鎮其餘部分(車頭等10個村)並入稽東鎮。稽東鎮轄71村、1居,駐竹田頭村(原址)。撤銷柯橋鎮、華捨鎮、湖塘鎮建製,改由紹興縣政府直轄並調整設立若幹街道。 2001年8月21日,紹政發[2001]107號批復:柯橋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柯橋鎮蕭紹鐵路以北28居、17村,駐鑒湖路(原柯橋鎮址)。柯岩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柯橋鎮蕭紹鐵路以南2居、42村,駐柯岩居民區。華捨街道辦事處:管理原華捨鎮3居、24村,駐華捨村(原華捨鎮址)。湖塘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湖塘鎮2居、39村,駐湖塘村(原湖塘鎮址)。
2003年1月30日,浙政函[2003]12號批復,同意紹興縣齊賢鎮七裏江等15個村劃歸越城區靈芝鎮管轄:將紹興縣齊賢鎮七裏江、莊頭、林頭、五峰、前王、潞陽、潞莊、後諸、犭央犭茶湖、山泉、西山頭、青雲、立岱、大慶寺、嘉會15個村劃歸越城區靈芝鎮管轄。調整以後,紹興縣齊賢鎮轄33個村、6個居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前進村);越城區靈芝鎮轄41個村,鎮政府駐地不變(麯屯村)。 |
|
初步核算,200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08.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1.64億元,增長3.9%;第二産業增加值388.62億元,增長8.4%;第三産業增加值198.01億元,增長10.3%。三次産業的比例為3.6:63.8:32.6,第三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人均生産總值85368元,比上年增長8.4%,按年度平均匯率計算約12075美元。
全縣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糧食播種面積42.16萬畝,總産量19.7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6.6%和8.1%。
全縣完成工業總産值2264.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945.5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2.5%。
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42.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工業性投資1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0.2%,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101.75億元,比上年增長37.0%。
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8.81億元,比上年增長28.9%。
在國際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98.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64.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進口總額34.69億美元,增長20.8%。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6傢,合同利用外資5.6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8.0%,實際利用外資2.3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9%。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14.8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境外遊客12.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9%,其中外國人10.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8%。實現旅遊總收入49.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國際旅遊收入516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2%。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5%。
建成區面積達到44.5平方公裏,城市化水平由上年59.9%提高到62.0%。柯北新城、柯南新區和“兩湖”區域建設齊頭並進。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人口為71.4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5.30萬人,女性人口36.15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4%和50.6%。出生人口4751人,出生率為6.65%。,死亡人口4771人,死亡率為6.68%。,年末全縣暫住人口60.68萬人,同比增長1.0%。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計劃生育率達9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9%。,比上年下降1.13個千分點。
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5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372元,比上年增長12.6%。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紹興縣轄4個街道、15個鎮:柯橋街道、柯岩街道、華捨街道、湖塘街道;齊賢鎮、錢清鎮、孫端鎮、福全鎮、馬鞍鎮、平水鎮、安昌鎮、王壇鎮、蘭亭鎮、稽東鎮、灕渚鎮、富盛鎮、陶堰鎮、夏履鎮、楊汛橋鎮。共有302個行政村、109個(社區)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
柯橋街道 面積:16.23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001 郵編:312030
全街道管理29個居委會:大寺居委會、下市頭居委會、柯福居委會、百福園居委會、管墅居委會、港越居委會、瓜渚湖居委會、錦湖居委會、望湖居委會、湖濱居委會、柯亭居委會、育纔居委會、福東居委會、福年居委會、立新居委會、黃社漊居委會、中澤居委會、上謝橋居委會、雙川居委會、雙梅居委會、雙瀆居委會、紅升居委會、後梅居委會、梅巷居委會、中梅居委會、大漊居委會、紅豐居委會、紅建居委會、鑒湖園居委會。辦事處駐金柯橋大道458號。
柯岩街道 面積:45.0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002 郵編:312030
位於紹興縣西南面,緊鄰紹興縣城區。全街道管理15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上市頭居委會、餘渚居委會、蔡堰居委會、東擔山居委會、余家弄居委會、西澤居委會、柯橋居委會、阮三居委會、堰西居委會、堰東居委會、丁巷居委會、州九居委會、獨山居委會、新未莊居委會、彤山居委會;豐項村、州山村、埠頭村、金星村、新風村、東江村、先鋒村、中巷村、茶浜村、阮四村、紅旗村、永進村、三佳村村、葉傢堰村、信心村、蓬山村、梅墅村、路南村、 澄灣村、海山村、秋湖村、河塔村、裏莊村。辦事處駐梅墅村。
華捨街道 面積:23.05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003 郵編:312033
位於紹興縣西北面,緊鄰紹興縣城區。全街道管理12個社區、8個行政村:興華社區、興越社區、溫瀆社區、人利社區、西周社區、東周社區、亭東社區、亭西社區、華墟社區、上午頭社區、解放社區、聚賢社區;小赭村、湖門村、張漊村、華捨村、沙地王村、蜀阜村、西蜀阜村、大西莊村。辦事處駐華捨村興華路74號。
湖塘街道 面積:66.31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004 郵編:312033
位於紹興縣西南面,緊鄰紹興縣城區。全街道管理2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湖塘居委會、型塘居委會;賓捨村、五豐村、湖塘村、鑒湖村、湖中村、古城村、陌塢村、型塘村、香林村、嶺下村、夏澤村、銅井村、永聯村、興華村、永信村。辦事處駐華捨村興華路74號。
齊賢鎮 面積:50.69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0 郵編:312065
位於紹興縣東北部。全鎮轄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周傢橋居委會、下方橋居委會、迎駕橋村、鏡湖村、陽嘉竜村、齊賢村、興齊村、群賢村、興浦村、羊山村、八字橋村、梅林村、丈午村、陶裏村、朝陽村、增大村、光明村、柯北村、曙光村、官湖沿村。鎮政府駐群賢村環鎮西路2號。
錢清鎮 面積:54.45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1 郵編:312025
位於紹興縣西北部。全鎮轄4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西後街居委會、東後街居委會、塔下居委會、東江居委會、嶺湖村、梅東村、前梅村、鳳儀村、錢清村、方傢橋村、顧傢蕩村、清風村、江墅村、南錢清村、九岩村、樞裏村、聯興村、江南村、三西村、蜀風村、華星村、遺風村、勞動村、白馬山村、新甸村。鎮政府駐東江村245號。
孫端鎮 面積:31.28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2 郵編:312090
位於紹興縣東部。全鎮轄3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街南居委會、街北居委會、橋西居委會、皇甫莊村、小庫村、村頭村、張傢瀝村、樊浦村、三條漊村、後雙盆村、前雙盆村、孫端村、新河村、鎮塘殿村、安橋頭村、許傢埭村、吳融村、紅鮑村、榆林村。鎮政府駐孫端村又新路7號。
福全鎮 面積:39.83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3 郵編:312046
位於紹興縣中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金三角居委會、五洋村、新對旗山村、協興村、福慶村、勝利村、峽山村、富強村、尹傢坂村、梅峰村、大生村、興聯村、錦塢村。鎮政府駐金三角商城路38號。
馬鞍鎮 面積:60.5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4 郵編:312072
位於紹興縣東北部。全鎮轄17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東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飛躍居委會、錢江居委會、華陽居委會、南新居委會、平水居委會、前進閘居委會、臯合居委會、新錢清居委會、永久塘居委會、城紅居委會、新閘居委會、越城居委會、紅旗閘居委會、東聯居委會、臯聯居委會、大魚山村、湖安村、寶善橋村、山外村、亭山橋村、國慶村、新二村、新圍村、飛躍閘村、長虹閘村、寺橋村、童傢塔村。鎮政府駐寶善橋村。
平水鎮 面積:173.2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5 郵編:312050
位於紹興縣東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平水居委會、橫路村、岔路口村、新橫溪村、同康村、紅墻下村、五聯村、平江村、婁傢村、東桃村、新橋村、會稽村、西湖橋村、梅園村、劍竈村、下竈村、合心村、祝傢村、宋傢店村、王化村、小舜江村、瀋村村、黃壤塢村、中嵋嶴村、若耶村、金漁村、平陽村、四豐村、平水街村。鎮政府駐平水村平興路23號。
安昌鎮 面積:24.1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6 郵編:312080
位於紹興縣北部。全鎮轄7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清風橋居委會、新橋居委會、寺橋居委會、王傢橋居委會、三板橋居委會、新街居委會、東昌居委會、國際村、西扆村、安華村、海????村、長樂村、九鼎村、大和村、前畈村、白洋村、大山西村、盛陵村。鎮政府駐車站路。
王壇鎮 面積:137.88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7 郵編:312055
位於紹興縣東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王壇居委會、王壇村、沙地村、肇湖村、東村村、喻宅村、銀沙村、孫嶴村、丹傢村、新建村、萬喬村、舜皇村、長嶺村、青壇村、南岸村、蔣相村、王城村、停嶴村、舒村村、張蔣村、上王村、新聯村、越聯村、新華村、坎上村。鎮政府駐王壇村。
蘭亭鎮 面積:82.86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8 郵編:312045
位於紹興縣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婁宮居委會、大慶村、新陳村村、謝傢橋村、蘭亭村、蘭渚山村、柵溪村、花街村、紫洪山村、聯閤村、任傢畈村、阮港村、謝傢塢村、古築村、桃源村、婁宮村、山下村、黃賢村、金莊村、裏木柵村、張傢葑村。鎮政府駐婁宮村。
稽東鎮 面積:111.41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09 郵編:312061
位於紹興縣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稽東居委會、稽江村、雄鷹村、車頭村、大橋村、尉相村、下尉村、尉村村、順利村、裘村村、竹田頭村、越北村、陳村村、占嶴村、官橋村、石嶴村、金豐村、俞謝駱村、營口村、金山村、竜東村、新上王村、高陽村、竜西村、雙塢村。鎮政府駐竹田頭育才路18號。
楊汛橋鎮 面積:37.85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10 郵編:312061
位於紹興縣西北部。全鎮轄9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江橋居委會、孫傢橋居委會、楊汛居委會、高傢居委會、合力居委會、園裏湖居委會、河西岸居委會、建吳居委會、上孫居委會、王傢塔村、芝塘湖村、蒲蕩下村、橫山村、楊江村、聯社村、和門程村、竹園童村、麒麟村、仁裏王村、江桃村、展望村。鎮政府駐王傢塔村。
灕渚鎮 面積:36.6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11 郵編:312039
位於紹興縣西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灕渚居委會、朱傢塢村、黃山畈村、棠二村、紅 星村、九板橋村、棠棣村、棠一村、六峰村、大步村、灕渚村、洞橋村、中義村。鎮政府駐灕渚村橫路52號。
富盛鎮 面積:36.62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12 郵編:312037
在紹興縣西南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富盛居委會、倪傢漊村、富盛村、夏葑村、輅山村、義峰村、烏石村、青馬村、鳳旺村、上旺村、紅山村、諸葛山村、文山村、董溪村、金溪村。鎮政府駐倪傢漊村476號。
陶堰鎮 面積:25.11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13 郵編:312036
位於紹興縣東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陶堰居委會、張傢嶴村、陶堰村、金墅村、茅洋村、南湖村、邵傢漊村、白塔頭 涇口村、橫旦村、潯陽村、亭山村。鎮政府駐陶堰村。
夏履鎮 面積:51.04平方千米 代碼:330621114 郵編:312026
位於紹興縣西部。全鎮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夏履居委會、中墅村、越王崢村、夏東村、新民村、夏履橋村、聯華村、蓮中村、蓮東村、蓮增村、蓮西村、雙葉村。鎮政府駐夏履村西江路1號。 |
|
紹興黃酒
品牌:古越竜山,會稽山加飯酒,塔牌紹興酒
材料別名:紹興酒、老酒、加飯酒、料酒、甜酒
材料分類:含酒精飲料
食用提示:烹調時酌量使用,直接飲用以30毫升左右為宜,每次最多不超過200毫升。
推薦菜品:豬肝緑豆粥 鬆子抗衰膏 牛肉膠凍 合歡酒 核桃阿膠膏 月季花湯 蔥豉黃酒湯 核桃肉粉 蔥薑豆豉飲 黃酒煮蛋黃
材料介紹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因最初的黃酒酒液黃亮,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稱為黃酒,經歷代人民的辛勤勞動,不斷完善釀造工藝,使我國的黃酒在世界上達到了較高水平。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黃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𠔌物為材料,經過特定的加工釀造過程,使材料受到酒藥、酒麯、漿水中的多種黴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釀成的一類低度原汁酒(壓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酯類、甘油、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它常有芳香,鮮美醇厚,品種多樣,形成特有的色、香、味、體。
營養分析
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風味醇厚,並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之一。
相關人群
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
製作指導
1. 黃酒在烹飪中的主要功效為祛腥膻、解油膩。烹調菜餚時不要放得過多,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響菜餚本身的滋味。夏季不宜飲用。燙熱喝有利於健康。這樣叮以使黃酒中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揮發掉,同時所含的脂類芳香物蒸騰,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郁。
2. 烹調時加入黃酒,能使造成腥膻味的物質溶解於熱酒精中,隨着酒精揮發而被帶走。
黃酒的酯香、醇香同菜餚的香氣十分和諧,用於烹飪不僅為菜餚增香,而且通過乙醇揮發,把食物固有的香氣誘導揮發出來,使菜餚香氣四溢、滿座芬芳。
3. 黃酒中還含有多種多糖類呈味物質,而且氨基酸含量很高,用於烹飪能增添鮮味,使菜餚具有芳香濃郁的滋味。在烹飪肉、禽、蛋等菜餚時,調入黃酒能滲透到食物組織內部,溶解微量的有機物質,從而令菜餚質地鬆嫩。
4. 溫飲黃酒,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顔、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
5. 黃酒還可作為藥引子。
食療作用
1. 黃酒是一種很好的飲料酒,雖有許多品種,但按材料、釀造方法及風味特點的不同,大體可分為江南黃酒,如紹興酒、元紅酒、加飯酒、竹葉青、花雕酒、仿紹酒等;山東黃酒,如即墨黃酒、即墨老酒、蘭陵美酒等;福建黃酒,如沉缸酒、福州老酒等。黃酒還是中藥的重要輔助材料,被作為“藥引”,以增強藥的效力;黃酒又是烹飪中的上好佐料,不僅解腥,還可增加鮮美風味。
2. 陳酒是指當年生産,至少貯存3年以上的老黃酒。紹興黃酒俗稱“老酒”,素有越陳越香、越陳越醇之說。由3年以上陳釀加其他不同年份的酒勾兌成的黃酒,色如琥珀,醇香誘人。
備註
1. 紹興黃酒的種類有“元紅”“加飯”“善釀”和“香雪”四種。其中元紅的釀造工藝最簡單,最初人們把盛酒的罎子塗成大紅色以取吉祥的寓意,後來就把這種罎子裝的酒叫“元紅”。“加飯”酒顧名思義就是加大糯米和水的比例。最先釀製“善釀”酒的是浙北西塘人,他們用黃酒代替湖水來釀造新的酒,製成後發現口感更加淳厚,這便是“善釀”的由來。而如果用白色的酒藥代替麥麯來釀造黃酒,製成後餘下的酒糟色白如雪,芳香撲鼻,這種酒就叫“香雪”,聞其名便已唇齒生津。
2. 黃酒存放久了,會産生酸味。如果在酒裏放幾顆黑棗或紅棗(500毫升黃酒放5-10顆),就能使黃酒保持較長時間不變酸,而且使酒味更醇。
◆ 黃酒中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和各種維生素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特別是所含多種多量的氨基酸,是其他酒所不能比擬的。如加飯黃酒含有十七種氨基酸,其中有七種是人體必需而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黃酒的發熱量也較高,超過啤酒和葡萄酒。由於黃酒是以大米和黍米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的糖化、發醇,原料中的澱粉和蛋白質被酶分解成為低分子的糖類,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人們把黃酒列為營養飲料酒。
秋季吃蟹搭配飲黃酒,鼕季熱飲黃酒暖身暖胃,通常一入秋,黃酒便迎來它長達兩季的銷售旺季。隨着黃酒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印象中傳統黃酒的臉孔有了新的變化,老紹興眼中的“老酒”已有了時尚的色彩。把酒精度降低,並添加枸杞、蜂蜜等輔料,讓黃酒的口感變得更清爽。這一招幾乎重新定義了黃酒的消費群體,拉攏到不少年輕人加入品飲黃酒的行列。那麽,黃酒具有哪些營養功能呢?
以紹興黃酒為例,由於它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原汁酒,不允許添加任何非發酵物質,保留了其全部營養成分,所以它具有以下營養功能:
第一,紹興黃酒中含有多種氨基酸,以供人體細胞生長、維持的需要。第二,紹興黃酒中的碳水化合物,可直接吸收到血液中而發佈到全身,直接産生能量,其多餘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貯存到肝髒和肌肉中,不易使人體發胖。第三,黃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元素。第四,黃酒中的水具有活化作用,有利於體內循環,能夠代謝産物、調節體溫等。第五,黃酒中的活性肽能提供機體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與能量,還能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易被腸道直接吸收。
目前,部分黃酒除了體現在口味的變化和包裝的時尚化之外,高價位的商務酒、禮儀酒也越來越多。據透露,目前黃酒在高端餐飲市場的銷售已占其總體銷售的25%,黃酒的消費層次正在逐步提升。
紹興烏氈帽:
特性:內外烏黑,圓頂,捲邊,前段呈畚鬥形
歷史: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航船》載:“秦漢始效羌人製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産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
關於烏氈帽的來歷,有一個美妙的傳說。有一個獵人進山狩獵,追捕一隻老虎至山洞,並把老虎打死,獵人發現虎穴裏有一塊“毛氈”。原來,老虎把平時拖吃豬、羊和其他野獸後剩下的毛壓墊的窩裏,久而久之,磨壓成像餅一樣的氈子。這個獵人把它帶回傢洗幹淨,加工成盔甲模樣,待乾燥後往頭上一戴,頓時感到暖和舒適,甚是喜愛。消息傳開,大傢紛紛仿製,便有了紹興烏氈帽。
産品簡介:外地人一提起紹興,總離不開烏氈帽的話題。旅遊者一到紹興,總愛買上一頂烏氈帽抑或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前戴上烏氈帽合個影,留作紀念。足見烏氈帽的影響之廣、影響之深,它簡直成了紹興人的一種重要標志。
烏氈帽之所以有這麽大的影響,這與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開的。魯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紹興的烏氈帽。他在《故鄉》中描寫閏土的形象時寫道:“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他在《阿Q正傳》中又寫道:“阿Q正沒有現錢,便用一頂烏氈帽做抵押……”。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戴烏氈帽在紹興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服飾。小至十幾歲的“閏土”,到滿臉皺紋的年長者,可見烏氈帽在舊時紹興之普遍。
紹興花雕:
紹興花雕,是以酒壇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繪而得名,色彩斑斕,圖案瑰 麗,題材多樣,四時花卉,靈禽神獸,歷史典故,無所不有。她不僅為紹 興黃酒增添了誘人的裝潢,也為古城紹興鑲了一道獨特的光環,揉和着紹 興濃郁的民俗,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風情畫捲。 紹興花雕是從我國古代女兒酒演變而來。
八十年代以後,紹興花雕得到不斷發展,並被列為我國政府贈送的國禮。1994年,紹興釀酒總公司與瀋永和酒廠聯合組成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 司,紹興花雕改建為花雕廠,徐復沛作為紹興花雕技藝的正宗傳人擔任廠長兼設計室主任。目前,紹興花雕的油坭堆塑花色品種達200餘種,酒壇 造型從原來的單一大酒壇發展到8種不同造型,11種不同的規格。這一壇 壇大小造型不一的花雕,五彩繽紛,奇譎瑰麗,曾30多次獲得國傢、國際 評比金奬、大奬、優秀奬,年産達五萬壇以上,為中國黃酒開拓了一條燦 爛的前景。
紹興腐乳:
早在五世紀魏代的古籍中,就有對腐乳 的記載:“幹豆腐加????成熟後為腐乳”。明代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記 載:“腐乳又名菽乳,以豆腐腌過加酒糟或醬製者,味鹹甘心。”紹興因有得天獨厚的鑒湖水,其水質甘冽,又含有少量礦物質,故紹興腐乳品質特優,加之以紹興老酒作輔料,其色香味更佳,從而馳名中外。
紹興茴香豆:
茴香豆是紹興幾乎所有酒店四季常備的一種下酒物。用幹蠶豆(當地人叫羅漢豆)泡浸後瀝幹,與首香、栓皮、食????和食用山茶人鍋,放上適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調味品汁從表皮至豆肉吸收,持水分基本煮幹後,離揭鍋冷卻,即成苗香豆。這種茵香豆是青黃色。表皮起皺,豆韌軟耐嚼,清香味甘。
紹興臭豆腐:
凡到過紹興的人,都被飄揚在街頭的“遠之則臭,近之則香”的氣味所吸引過,那就是衆多遊人所難以忘懷的臭豆腐。臭豆腐是黴菜的一種,它是利用黴莧菜梗鹵浸泡豆腐製成的,再用油炸了吃,香臭融合、外脆裏嫩,是紹興街頭十分常見的小吃。除此以外,還有黴豆腐、黴千張、黴莧菜梗、黴毛豆、黴菜頭、黴鼕瓜等,這些都成了紹興最有特色的風味菜餚。
紹興王星記紙扇
紹興王星記紙扇品種齊全、花色多樣、製作精細、用料考究。大多選用竹秀細勻的竹子作骨,以純桑皮紙為扇面,采用高山柿漆為製作的粘料,製作工藝十分復雜。如傳統産品黑紙扇,需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製作過程才能完成。它的主要品種有:
黑紙扇。這是當初“王星記”得以揚名四海的傳統産品,也是今日王星記紙扇久負盛名的名牌産品,其中尤以“毛全本”和“全棕”最為名貴。黑紙扇選料十分講究,“全毛本”采用三年生以上鼕季采伐的毛竹為原料,“全棕”則必須用雲南、貴州等地高山生長的棕竹,扇面選用浙南山區特産純桑皮紙,塗料則用會稽山區的優質柿漆加上福建産的煙煤粉調製而成。“毛全本”扇骨竹筋細勻,烏黑透亮;“全棕”扇扇骨花紋別緻,恰如公雞頸毛。黑紙扇不但外觀古樸典雅,且內在質量堅韌耐用,經試驗這種扇子放在水中浸泡幾個晝夜仍不殼不酥,具有雨淋不透、日曬不翹的特點,故有“一把扇子半把傘”之說。扇面上精心繪製的人物山水、金銀鏟貼,則如錦上添花,成品采用仿古錦盒盛裝,優雅美觀,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一直是東南亞、日本、港澳地區的暢銷貨。
工藝挂扇。是近年開發的新産品之一,主供出口。這類扇收折長度從50釐米到150釐米共有十幾個規格,主要用於客廳、書房、居室的裝飾,品種有紙面、全金面、灑金面、全絹面等,扇面圖案以喜慶吉祥為主。這咱扇展開遠望如扇型壁畫,近看則成了由20根扇骨支撐而成的精緻屏風,確是觀賞和實用並重的工藝佳品,一直暢銷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白紙扇。屬傳統産品。這類紙扇品種規格較多,檔次懸殊,從每把0.2—0.3元的經濟實用扇到十幾元、幾十元的藝術欣賞精品均有。近年來,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用扇子印刷廣告饋贈客戶日見增多。這類紙扇既作為日用品,又作為宣傳品、科學知識普及品,賦予傳統産品以新的使命,從而煥發了青春。
香木扇。這是近年開發的又一新品種,采用優質香木,通過鋸片、造型、衝花、拉花、燙花、串裝噴香等工藝而成。纖細的扇骨上,有千百個精細透空的花紋,展開扇面幽香撲鼻、火筆烙出棕褐色花紋、具有檀香扇的特點,而售價衹有檀香扇的1/20,尤為女青年所喜愛。此外,還有舞蹈扇、衝花扇、微型扇、仿象牙扇、工藝檀香扇、柏木扇等,也各具特色。
王星記扇莊創建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老闆王星齋,蕭山臨浦人(時屬紹興府),原為祖傳製扇手,尤精黑紙扇技藝;其妻陳英乃是紙扇鏟貼(用金銀箔鏤雕成圖案貼於紙面的一種工藝)灑金巧匠。由於技巧藝高,又善於經營,名氣大振,擠跨了當時杭城最有名氣的“舒蓮記”扇號,而登上紙扇霸王寶座。王星齋在杭州、上海、香港等地開設門市部專營紙扇銷售,同時由嫡傳高徒章金木在紹興柯橋開設製扇作坊,專供外地門市部銷售。如今100多年過去了,簡陋的扇作坊已發展成擁有8個生産大類,近500餘種花色、規格,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製扇廠。1986年,生産各檔扇子220萬把,産值256萬元,創稅利72萬元,還為國傢創外匯近30萬美元。其中工藝大扇的出口額為全國各扇廠之首。王星記扇廠的扇子,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質量上乘。1979年和1983年該廠的黑紙扇連獲省優質産品,1986年工藝挂扇也被評為省優質産品,一把繪有“北京萬壽山全景圖”的黑紙扇榮獲1987年全國旅遊紀念品一等奬。 |
|
- n.: Shaoxing County, Shaoxing County
|
|
紹興市, 紹興 |
|
行政區劃 | 地理 | 鄉鎮 | 地域 | 魯迅 | 中學 | 魯迅中學 | 小學 | 柯橋 | 學校 | 義務教育 | 教育機構 | 電視臺 | 廣播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浙江 | 地名 | 浙江省 | 行政村 | 更多結果... |
|
|
紹興縣中醫院 | 紹興縣成章中學 | 紹興縣越崎中學 | 紹興縣中心醫院 | 紹興縣柯岩中學 | 紹興縣園藝學校 | 紹興縣柯橋中學 | 紹興縣財經學校 | 紹興縣實驗小學 | 紹興縣實驗中學 | 紹興縣柯橋小學 | 紹興縣烈士陵園 | 紹興縣濱海小學 | 紹興縣職教中心 | 紹興縣齊賢醫院 | 紹興縣創棟玩具 | 紹興縣虹橋賓館 | 紹興縣銀河賓館 | 紹興縣金彌賓館 | 紹興縣銀都賓館 | 紹興縣鏡湖賓館 | 紹興縣港鑒飯店 | 紹興縣中苑飯店 | 紹興縣平水鎮中學 | 紹興縣王壇鎮中學 | 紹興縣孫端鎮中學 | 紹興縣富盛鎮中學 | 紹興縣????務管理局 | 紹興縣廣播電視臺 | 紹興縣書法傢協會 | 紹興縣馬鞍鎮中學 |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 | 紹興縣供銷幼兒園 | 紹興縣鑒湖旅行社 | 紹興縣魚得水賓館 | 紹興縣金三角賓館 | 紹興縣亞都大酒店 | 紹興縣鵝池大酒店 | 紹興縣永興大酒店 | 紹興縣湖塘大酒店 | 紹興縣銀河大酒店 | 紹興縣竹園大酒店 | 紹興縣安昌大酒店 | 紹興縣越王大酒店 | 紹興縣裕隆大酒店 | 紹興縣永泰大酒店 | 紹興縣第六紡織廠 | 紹興縣衛生防疫站 | 2010年紹興縣政府工作報告 | 紹興縣楊汛橋鎮人民醫院 | 紹興縣華捨人民醫院 | 紹興縣稽東鎮中心小學 | 紹興縣富麗華大酒店 | 紹興縣華捨實驗學校 | 紹興縣楊汛橋鎮中學 | 紹興縣永森進出口有限公司 | 紹興縣恆利印染有限公司 | 紹興縣戲麯職業學校 | 紹興縣柯橋人民醫院 | 紹興縣職業教育中心 | 紹興縣頂鬆紡織品有限公司 | 紹興縣農村合作銀行 | 年紹興縣政府工作報告 | 紹興縣運輸公司船運飯店 | 紹興縣輕紡城大酒店 | 紹興縣柯橋糧貿大酒店 | 紹興縣柯橋鏡湖賓館餐廳 | 浙江省紹興縣棉紡廠 | 紹興縣第一絲織印染廠 | 紹興縣東湖化纖織造廠 | 紹興縣財經學校工藝織造廠 | 紹興縣齊賢中學工藝廠 | 浙江紹興縣第二羽絨製品廠 | 浙江省紹興縣齊賢絲綢廠 | 紹興縣電大分校越新教學班 | 紹興縣仁和膠囊公司 | 紹興縣金柯橋旅行社 | 紹興縣宏偉工藝車木廠 | 紹興縣平水人民醫院 | 紹興縣馬山人民醫院 | 紹興縣灕渚人民醫院 | 紹興縣臯埠人民醫院 | 紹興縣錢清人民醫院 | 紹興縣對外經濟咨詢服務部 | 紹興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紹興縣王壇人民醫院 | 紹興縣日月明紡織品有限公司 | 紹興縣海大絎綉製品有限公司 | 紹興縣金昌大酒店(紹興縣柯橋) | 紹興縣款款進出口有限公司紡織面料 | 紹興縣宇諾有機硅材料有限公司 | 紹興縣聖泉針紡織品有限公司 | 紹興縣晨陽塑鋼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 紹興縣金昌大酒店紹興縣柯橋 | 紹興縣元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洋瀆分公司 | 紹興縣豐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輕紡城汽車市場分公司 | 紹興縣元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 上海欣南羊毛衫廠紹興縣聯營廠 | 浙江絲綢工學院紹興縣絲織實驗廠 | 浙江省紹興縣化纖原料供應公司 | 浙江省紹興縣成盛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 上海第三十七棉紡廠紹興縣織布分廠 | 浙江絲綢工學院紹興縣立新絲織廠 | 浙江絲綢工學院紹興縣輕紡助劑廠 | 紹興縣宏大建築咨詢有限公司 | 紹興縣青陶中學木製工藝品廠 | 紹興縣金昌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金昌大酒店 | 浙江紹興縣第七紡織有限公司 | 浙江省紹興縣越建紡織品有限公司 | 浙江省紹興縣紡織品外貿有限公司 | 浙江紹興縣振華紡織有限公司 | 浙江省紹興縣金氏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 浙江省紹興縣豐盛紡織有限公司 | 紹興縣計劃經濟委員會職工培訓學校 |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紹興縣分校 | 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紹興縣分校 | 中國農函大紹興縣分校紡織實驗廠 | 浙江紹興縣小濤紡織品有限公司 | 紹興縣王壇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 |
|
|
城東鄉 | 勝利鄉 | 華捨街道 | 富盛鎮 | 錢清鎮 | 三界鎮 | 江橋鎮 | 柯岩街道 | 楊汛橋鎮 | 柯橋街道 | 湖塘街道 | 馬鞍鎮 | 齊賢鎮 | 福全鎮 | 平水鎮 | 蘭亭鎮 | 梅山鄉 | 王壇鎮 | 陶堰鎮 | 夏履鎮 | 灕渚鎮 | 稽東鎮 | 東關鎮 | 安昌鎮 | 孫端鎮 | 湯浦鎮 | 城南鄉 | 皇甫鄉 | 嘉會鎮 | 湖塘鎮 | 靈芝鄉 | 橫溪鄉 | 嘉會鄉 | 新甸鄉 | 大和鄉 | 安城鄉 | 江橋鄉 | 紅山鄉 | 平江鄉 | 城郊 | 平水區 | 下方 | 車頭 | 快閣 | 王傢 | 柯岩鎮 | 西街 | 三江 | 五雲 | 塔山 | 府山 | 壩頭 | 陶傢 | 蔣村 | 高橋村 | 西曹 | 東曹 | 若耶溪 | 會稽 | 羅門 |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