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 浙江 >寧波 >象山縣 > 高塘島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高塘島鄉:面積52.8 2 65040034 蓬萊路55號
  居民區:高塘街
  行政村:江北、江南、漁潭、珠門、羅源、中港、三五、竜珠、林港等
  
  高塘島鄉位於象山縣南部。最南端,三門口灣洋面東北側,東接鶴浦鎮(南田島),南臨貓頭洋,西瀕三門灣,北連石浦港,分高塘與花嶴島,共有大小島礁 52個,是寧波市第二大島。陸域面積58.8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8.2平方千米。人口2萬餘人(2008年)。轄高塘街1個居民區,江北、江南、紗帽緑、漁潭、珠門、羅源、中港、上港、孝賢灣、三五、金高椅、竜珠、杏八、烏岩頭、林港、珠益、餘江、花嶴島18個行政村。耕地26268畝,山林 24684畝,淺海灘塗1萬餘畝。交通以渡運為主。
  
  [沿革]1952年從三門縣劃歸象山縣,1956年設高塘鄉,1961年設公社,1983年復建鄉,翌年因重名改為高塘島鄉。1997年,面積 52.8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江北、江南、紗帽緑、魚潭、珠門、羅源、中港、上港、梅頭港、碶門頭、漁字、百傢徐、樹七、杏八、杏十三、孝賢灣、三五、港口農村、興港漁村、合利、仰天塘、文獻、金高椅漁村、竜珠、嵊頭、大塘裏、花嶴28個行政村及高塘街居委會。
  
  [拼音]Gāo Táng Dǎo [郵編]315733 [代碼]330225204:~200江南村 ~201江北村 ~202竜珠村~205金高椅村 ~208孝賢灣村 ~209杏八村 ~212三五村 ~222上港村 ~223中港村 ~224羅源村 ~225珠門村~226漁潭村 ~227紗帽緑村 ~228珠益村 ~229餘江村 ~230花嶴島村 ~231烏岩頭村 ~232林港村
區域概況
  高塘島鄉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轄鄉,位於象山縣最南端,距丹城39.8公裏,東接鶴浦鎮,南瀕貓頭洋,西臨三門灣,北連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屬海島丘陵和沉積平原。陸地面積58.8平方公裏,分高塘與花嶴二島。全鄉轄區高塘街1個居民區,江北、江南、漁潭、珠門、羅源、中港、三五、竜珠、林港等18個行政村,2000年底有5875 戶人傢,17705 人。擁有耕地1.63萬畝,柑桔10000畝,圍墾養殖8200畝,淺海灘塗30924畝,其中已開發養殖1萬餘畝。2005年,全鄉社會總産值7.15億元,農業總産值4.66億元(其中漁業總産值4.12億元),工業總産值1.02億元。農漁民人均收入4719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705男9290女8415家庭戶戶數5875家庭戶總人口(總)17528家庭戶男9165家庭戶女83630-14歲(總)33810-14歲男18180-14歲女156315-64歲(總)1282915-64歲男674015-64歲女608965歲及以上(總)149565歲及以上男73265歲及以上女76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114
山海資源
  2005年,全鄉20000餘畝耕地,其中,柑桔種植面積10000餘畝,水稻面積8000餘畝,瓜菜類等種植面積2000餘畝。灘塗14231畝,養殖紫菜3600畝,泥蚶2500畝,蟶子2200畝,泥蠃養殖等2500畝,合計10800畝。淺海12893畝,基本未開發利用,衹有小部分網箱養殖梭子蟹。淡水養殖面積已養殖蝦類1200畝,魚類1000畝,甲魚等200畝,合計利用2400畝。8200畝海水圍塘面積,全部養殖蝦蟹類,以梭子蟹養殖為主,其中池塘沙池梭子蟹配套養殖面積250畝。山林面積32773畝,種植楊梅、柏慄等水果20000餘畝。
經濟發展
  高塘島鄉政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着力培育發展蔬菜、水果、水産養殖業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主導産業,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促進全鄉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005年,水稻種植面積8000餘畝,總産量3500噸。
  梭子蟹養殖業迅速發展,2001年2月,該鄉被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命名為“梭子蟹之鄉”。2005年,全鄉梭子蟹養殖面積8000餘畝,其中沙池養殖與套養占到250畝,總産量2000餘噸,創産值1億多元。
  紫菜養殖為該鄉農業中的第二大主導産業。2005年,全鄉養殖紫菜4400餘畝,總産量1024餘噸,創産值1746餘萬元。該鄉擁有1500餘畝插桿式紫菜養殖面積,大面積的紫菜養殖給本地養殖戶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柑桔種植是該鄉農業的第三大主導産業。全鄉擁有一萬餘畝柑桔種植面積,其中象山紅2200畝,2005年總産量1.8萬餘噸,其中象山紅1500噸,創産值2600餘萬元。並形成緑色農産品柑桔基地。1、4000畝大象山牌溫州蜜桔得到國傢無公害産地和産品認證。2、紗帽緑村長大塗1200餘畝紫菜養殖基地已被確立為縣七大主導産業基地,並獲國傢級無公害産地認證。
旅遊資源
  該鄉擁有排名世界第三位的火山岩原生地貌——花嶴島石林景區,花嶴島風光迷人,遊人如織。
  花嶴島景區位於象山縣南部的高塘島鄉,別名大佛島、大佛頭山,面積12.62平方公裏,平地占1/3,最高點雉雞山海拔308.5米,居民近千人,屬高塘鄉管轄。被譽為世界三大火山岩景觀地貌。
  島上山巒疊翠、景色迷人,36嶴、108洞,嶴嶴有景,洞洞有“仙”。尤為出名的一道花嶴石林自然景觀便是石林。石林懸壁陡峭,岩石柱狀節理發育,號稱“石林”,岩層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橫僕,尤其是海蝕地貌景觀堪稱東南一絶:宏偉壯麗的萬柱崖、琳仙嶼,神奇的洞穴,雄偉的大佛頭山,神秘的偉人座像,奇特的大小岬山,五彩鮮豔鵝卵石鋪就的清水嶴石灘,環境幽雅秀麗。
  花嶴島上有一片“海底樟樹林”,若非事先知道這些是“千年古樟”,不少人會以為這是當地漁民設置的木樁。當潮水退去後,更多的樟樹露出身影。古樟樹在沙灘上不規則地集中排列,有的橫臥在沙灘上,有的倔強地樹立着,直指天際。
  古樟樹根盤根錯節,大一點的樹樁長五六米,直徑一米多。缺了水草的遮蔽,陽光曝曬下的樹樁表皮已出現龜裂,沙土交匯處殘留少許樹皮,樹樁的橫截面上還能清楚地看見樹木的年輪。
  據專傢推斷,這片古樹林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了。地球上曾發生過多次“海進”、“海退”的現象。最早一次“海進”發生在1.5萬年前,當時海平面逐漸上升,致使大陸被海水淹沒,到6000年前“海進”達到最高潮,一直到4000年前纔結束,由此造就了現有的海陸輪廓。
  花嶴島另一大亮點為是張蒼水抗清兵營遺址,則又為花嶴島增添了一層歷史滄桑感。明清鼎革之際,花嶴島是東南沿海抗清據點之一,著名民族英雄張煌言聚兵處。張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張煌言堅持抗清達19年之久,後就義在杭州。在這位傳奇人物曾經駐足的花嶴島,尚有二處遺址:一距雉雞山頂200米處的長方形營房遺址,面積7000餘平方米;不遠處山梁有一塊1300平方米的廣場,似為練兵場地。另一營房遺址在雉雞山和北面山之間的高度嶴,房址約30間。島上無碑無碣,但旅遊者不難發現一塊塊被風雨剝蝕而斑駁百孔的岩石上,又有若象形文字,鏤刻着那場巨變的永久見證。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高塘島鄉位於象山縣最南端,東接鶴浦鎮,南瀕貓頭洋,西臨三門灣,北連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陸地面積58.8平方公裏,分高塘與花嶴二島。全鄉轄區18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共2萬人口。2005年,全鄉社會總産值7.15億元,農業總産值4.66億元(其中漁業總産值4.12億元),工業總産值1.02億元。農漁民人均收入4719元。
  梭子蟹養殖業迅速發展,2001年2月,該鄉被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命名為“梭子蟹之鄉”。2005年,全鄉梭子蟹養殖面積8000餘畝,總産量1500餘噸,創産值近1.2億元。
  紫菜養殖為該鄉農業中的第二大主導産業。2005年,全鄉養殖紫菜4400餘畝,總産量1024餘噸,創産值1746餘萬元。該鄉擁有1500餘畝插桿式紫菜養殖面積,大面積的紫菜養殖給本地養殖戶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柑桔種植是該鄉農業的第三大主導産業。全鄉擁有一萬餘畝柑桔種植面積,2005年總産量1.8萬餘噸,創産值2600餘萬元。
  同時,該鄉還擁有排名世界第三位的火山岩原生地貌——花嶴島石林景區,花嶴島風光迷人,遊人如織。
英文解釋
  1. :  Gaotangdao township
近義詞
高塘島
分類詳情
江北村烏岩頭村江南村大塘裏村合利村
林港村三五村中港村羅源村珠門村
漁潭村花嶴村上港村竜珠村梅頭港村
漁字村百傢徐村碶門頭村文獻村仰天塘村
高塘街村興港村杏十三村樹七村嵊頭村
大烏岩村金漁村花嶴島村餘江村珠益村
紗帽緑村杏八村孝賢灣村金高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