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石浦鎮:面積119.4 8.2 65983695 鳳棲路138號
社區:海寧、鳳凰、金屏、荔港、文蘭、九市麯、延昌、塘頭港
居民區:東門、大明
石浦鎮位於象山縣南部,是象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陸地面積126.06平方千米(含海島面積1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9.6萬人(2008 年),外來人口約3萬餘人。轄海寧、鳳凰、荔港、文蘭、九市麯、延昌、塘頭港、金屏8個社區,東門、大明2個居民區,石浦漁村、延昌、檀興漁村、金山漁村、漁山漁村、蘭傢、平岩漁村、銅瓦門漁村、嚮浦、坦塘、司前、沙塘灣、下洋墩、上金雞、下金雞、平陽廠、南嚮、馬峙、樹橋頭、星塘、曉灣、朝天門、井水、蒲灣、低峧、雷公山、上灣、蔣傢灣、橫峙、橫峙漁村、番頭嶴、中心、北山、對面山、金豐、昌明、昌橋、九井、金架山、東衛、大橋、雞鳴、馬盤、新鶴、東門漁村、鳳上山、蛟竜、西邊、東邊、下塘、南匯、橫路橋、五新、東豐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鳳棲路138號。全鎮陸上海岸綫長108千米。石浦港為全國四大群衆港和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全國二類開放口岸。辦有中國開漁節和“三月三、踏沙灘”活動。
[沿革]1951年設石浦鎮,1958年改公社。1997年,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6.7萬,轄塘頭港、延新、延港、延中、東關、延宮、銅錢礁、文山、南關橋、福建街、吉城、中街、後街、牌紡井、西城、九市麯、番東、新港、荔港、東門20個居民區及城北農村、石浦漁村、延昌農村、金山漁村、後崗山、文昌閣、半嶺、裏塘、上塘、中央塘、東門農村、東堍漁村、漁山漁村、三傢村、裏山、蘭傢、洋山崗、汝溪、五愛、平岩漁村、沙塘灣漁村、銅瓦門漁村、嚮浦、幹灣、坦塘、泥礁、司前、下洋墩農村、下洋墩????村、上金雞、下金雞、南嚮、平陽廠、馬峙、樹橋頭、星塘、曉灣、井水、莆灣、低峧、朝天門、雷公山、上灣、蔣傢灣、橫峙農村、橫峙漁村、番頭嶴、中心、北山、西邊、東邊、下塘、鳳上山、鄔傢、文旦港、東港、南匯漁村、南匯農村、對面山、鬍椒灣漁村、新建、上布袋、下布袋、檀興漁村6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昌國鎮,並入石浦鎮,面積119.4平方千米,人口8.34萬,轄22個居委區、79個行政村。
[拼音]Shí Pǔ [郵編]315731 [代碼]330225101(8個社區,51個行政村):~001海寧社區 ~002鳳凰社區~003荔港社區 ~004金屏社區 ~005文蘭社區 ~006九市麯社區 ~008延昌社區 ~009塘頭港社區 ~200東門漁村~203檀興漁村 ~207對面山村 ~211漁山漁村 ~213蘭傢村 ~218嚮浦村 ~219平岩漁村 ~220沙塘灣村 ~221銅瓦門漁村~223鳳上山村 ~224北山村 ~225東邊村 ~226橫峙村 ~227橫峙漁村 ~228西邊村 ~229中心村 ~230番頭嶴村~231下塘村 ~232蔣傢灣村 ~233上灣村 ~234平陽廠村 ~235上金雞村 ~236下洋墩村 ~237司前村 ~238馬峙村~239下金雞村 ~241南嚮村 ~242樹橋頭村 ~243曉灣村 ~244星塘村 ~245蒲灣村 ~246低峧村 ~247朝天門村~248雷公山村 ~249井水村 ~250坦塘村 ~253金豐村 ~254昌明村 ~255昌橋村 ~256九井村 ~257東衛村~258大橋村 ~259雞鳴村 ~260金架山村 ~263馬盤村 ~264新鶴村 ~265蛟竜村 ~266東豐村 ~267橫路橋村~268五新村 ~269南匯村
附:昌國鎮位於象山縣東南,東瀕大目洋。1951年設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金豐、昌明、昌橋、九井、東衛、大橋、潭地、雞鳴、田下嶺、金架山、馬盤、新鶴、蛟竜13個行政村及大明居委會。 |
|
石浦鎮,地處東海之濱、象山半島南端,全鎮陸地面積121.6平方公裏(含海島面積19平方公裏)。下轄77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有常住人口8.2萬,流動人口3萬餘人。
石浦港北連舟山漁場,居大目洋、漁山、貓頭洋等國內主要漁區的中心,歷來是東海漁場主要漁貨交易市場和商賈輻輳之地。現為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省二類開放口岸。
石浦石浦港舊稱“酒吸港”,又名荔港,呈東北-西南走嚮,由東門、對面山、南田、高塘諸島圍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島屏羅、五門環列的“月牙”狀封閉型港灣。有銅瓦門、東門、下灣門、蜊門及三門等五個水道與外海相通,港區主幹中心綫全長18公裏,寬0.4-3公裏,面積約27平方公裏,可泊萬艘漁船;水深4-33米,可行數千噸級海輪,港內風輕浪平,可避10級以上大風,是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
石浦漁業經濟發達,有“海鮮王國”之譽,盛産帶魚、鰻魚、鯧魚、墨魚、黃魚、梭子蟹、對蝦、泥蛤、蟶子等各種經濟魚類、貝類,列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的石斑魚産於漁山列島,暢銷港、澳。全鎮擁有各類漁船(輪)1200餘艘,其中200馬力以上外海鋼質作業漁船1173艘。漁業固定資産超過10億元。漁船裝備實現了科技化、現代化。被命名為“浙江漁業第一村”的東門漁村即在石浦鎮的東門島上。幾年來水産品年捕撈量一直保持在27萬噸左右,約占寧波市的40%,名列全國鄉鎮前茅。石浦不但是水産品産銷大鎮,而且還是華東地區的水産品交易中心,每至漁汛前來避風、錨泊、補給和處理漁貨的省內外漁船在2000艘以上,漁貨集散量達20萬噸以上“中國水産城”,占地117畝,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形成集泊位、收購、銷售、運輸、冷凍、冷藏、漁需物資供應、金融、電訊等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水産品交易市場,水産品90%以上銷往華東地區、全國大中城市和臺灣省,並出口到日本及韓國。
工業門類衆多,全鎮現有企業640余家,已形成水産品加工、機械製造、醫療器械、食品生産為主其它門類為輔的産業結構。近年來,石浦鎮合力興工氛圍日漸濃厚,工業經濟運行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申菱、東門電力、戴維等企業骨幹作用日益明顯。具有區域特色的水産品深加工企業已成氣候,精深加工發展較快。臨港型工業發展前景看好,年産2.5萬噸的不銹鋼項目、50萬噸的潤滑油項目及寧波鋼鐵廠等重大項目落戶石浦。石浦水産品工業園區和石浦機電工業城等特色工業區發展卓有成效,其中水産品工業園區一期500畝全面建成,二期建設也較為迅速。
商貿興盛,市場繁榮,以旅遊業為竜頭的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海洋文化旅遊項目——中國漁村開工建設。臺貿商城、水産品鮮活市場、海鮮街等特色商貿場所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石浦鎮交通便捷,水陸連貫。海運北通遼津,西溯沙市,南達瓊粵:客輪通航上海、椒江、瀋傢門、三門等沿海諸港和具內各港,石浦港沿岸碼頭紛陣,設施齊全,大小泊位共計90個,年吞吐能力達200萬噸。近年來總投入9000餘萬元,完成了鳳棲路、玉泉路、大慶路、南屏路、興港東路、興港西路等30餘條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漁港路為幹綫,金山路為橫軸的城區路網。沿海南綫象山段(丹城-石浦)和二期工程(石浦-臺寧)段全綫貫通後,將徹底改變石浦陸路交通末梢的地位。[1] |
|
石浦在唐代以前為鄞縣屬地;唐神竜二年(706),設象山縣,轄石浦;宋改東門寨;元設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設前後千戶所,始築所城,為浙東抗倭右翼,有“浙洋重鎮”之稱;明末清初,石浦將軍張名振以石浦為基地,建立抗清大本營,後張蒼水也以此為抗清基地,直至被捕;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遷海”城毀,現尚殘存城垣700餘米;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漁村。
石浦鎮於2005年11月被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現石浦鎮保存有中街、延昌街、後街、城隍廟弄、後山路等具漁港傳統風貌的老街古巷,又有城隍廟、二灣摩崖、古城墻、瑤池冰雪牌坊、花紋山摩崖、金雞山炮臺、全山書院、五眼橋、江心寺、東門天妃宮等反映海防和漁港歷史的文物史跡。[2] |
|
海商文化 源遠流長
歷史上明州(寧波)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證實,吳越大量的絲織品和越瓷通過明州港走嚮世界,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橋頭堡。它的市場之開放,商業之繁榮,資本之集中,經營方式之世界性在當時同類地域中是絶無僅有的。這是一個早已步入商業化社會和城市化走嚮的商埠。
目前,石浦鎮保留完整的有4條總長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後街,這四條街組成了古樸的石浦老街。老街中以木板築墻為特色的街道鋪面房,與小巷裏磚瓦石庫居民相映成趣,獨具江南海濱小鎮風韻,其中以中街最為典型。
中街,始建於明代,清代得以發展,是一條保存極為完整、古老、奇特、繁華的商貿街。街道由青石板鋪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門式的封火墻。墻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門跨街,月洞門小於街寬。現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題為“固若金湯”、“澤通贏海”、“帶礪永存”、“河山並壽”、“慶隘康衢”等字樣。在長不足250米的街道兩側,密佈着100余家大小店鋪商號,山珍海味、南北奇貨、中藥、西藥、綿緞絲綢、錢莊、當鋪、煙館等應有盡有。遵照古城實行保護性開發的原則,而今,“源生錢莊”、“宏章綢莊”、“大皆春藥店”、“栽興煙莊”等老字號已恢復了歷史風貌,做到整舊如舊,還其本來面目。
源生錢莊:下層為古時錢莊佈置,由帳戶、營業房、庫房等組成,真實反映昔日錢莊營運場面,通過漫畫造型、文字等手法,幽默風趣地反映錢文化,展示了“錢眼裏的趣話”的主題,給遊人以輕鬆、回味、會心一笑的感受。
宏章綢莊:下層以展示昔日綢莊繁榮為主,通過海運碼頭卸貨宏大場面,用模型較全面反映海上絲綢貿易在石浦的興旺;上層別出心裁地用綢緞製作600餘種,1000多個“中國扣”。以蝴蝶傳情、花好月圓、榮華富貴等為主題的一顆顆形象逼真的中國盤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斷似春水的心靈。
大皆春藥店: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古老傳統的中藥鋪。仿佛使你沉浸在那個時代的撮藥看病的情景。殺鹿製藥活靈活現,舊社會男女授受不清的陳規陋習,充分體現在“吊藍膏藥”之中,讓我們領略了不一樣的“大宅門”藥文化。
栽興煙宅:昔日吸食鴉片場所,煙具、貧民煙館、雅緻煙館的場景製作,從一個側而反映吸食鴉片帶來的惡果——傾傢蕩産、民不聊生,給世人提供了遠離毒品,關愛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3]
海潮起落 名人薈萃
俞士吉(1354~1430),象山人,歷經明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先後任監察御使、湖廣巡按、侍郎右僉都御史等職,政績斐然,在石浦還保留着他的故居——“侍郎府”。
1403年,俞士吉以右僉都御史名義出使朝鮮。翌年,又以禮部侍郎名義出使日本,既促進了兩國邦交,也顯示了泱泱大國的風範,從而受到明成祖的賞識。1409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後,明成祖派俞士吉為正使官前往西洋諸國進行册封、訪問,以敦睦鄰邦交,擴大影響。
紀子庚(1865~1933),石浦延昌人,早年營商,傢道日裕。好施與,行善舉,屢捐資建燈塔、橋梁、碼頭、學校等,曾資助蔡元培及馬敘倫避難福州。民國總統黎元洪賜“孝義可風”匾,世人稱頌“樂善好施”,“急公好義”,被譽為慈善傢。
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甫)(1879~1953),石浦東門島人。因傢境貧寒,兄弟倆衹讀了兩年書後,奉其母黃氏之命開始從商。先後在石浦、瀋傢門等地開設寶泰行、大皆春國藥號、新協元運輸船等。慈母課子極嚴,兄弟事母至孝,鄉裏有難,不吝接濟,數十年如一日,將辛勤積蓄付公益事業。先後募建燈塔於臺州磨盤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雞娘山、銅瓦門、三門山等,又與紀子庚建仁義橋、五裏橋、三灣路廊、築路造涼亭修碼頭。1927年1月,蔡元培、馬敘倫先生避難來象山,任氏兄弟與紀子庚先生一起,用燈塔船、緑眉毛大帆船送至福州。民國33年(1944)筱和病故,鄉裏感其德,於東門天後宮前,塑立像紀念之。
轟動影壇的《漁光麯》外景就是在石浦拍攝的。1934年電影藝術大師、現實主義奠基人蔡楚生率孟君謀、韓蘭根、王人美、聶耳、譚友六、羅彭、周剋等電影人30餘人,到石浦後深入生活,到東門島、火爐頭等漁民茅棚區,體驗漁民疾苦和瞭解海上作業情況,住石浦金山、浦江兩旅社,日出夜歸,滯留月餘。《漁光麯》拍攝完成後創造了連續84天上座率爆滿的記錄,並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榮譽奬,成為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奬的影片。蔡楚生也一躍而成為世界性的電影藝術傢。而我們永遠懷念的人民音樂傢——聶耳的石雕塑像,至今還高高矗立在石浦港畔的海濱公園,供人瞻仰。
柯受良,石浦沙塘灣人,有“亞洲第一飛人”之稱,濃濃的愛鄉情結,使他為家乡的建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為紀念他,人們在老街專門建造了“亞洲第一飛人館”。紀念館裏那輛插着鮮豔五星紅旗的賽車,和他騎着摩托車飛過黃河、飛過布達拉宮、飛過金山嶺長城的虛擬實景,着實讓人激動而感慨。
漁的文化 熠熠生輝
石浦鎮漁山島石浦港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國傢中心漁港,十八裏港灣島山環屏,五門羅列,可泊萬艘漁船,可航萬噸海輪,早在漢時就被人們認識利用。數以萬計的漁船裝卸漁貨,補給物資、桅檣林立、漁火燦爛。特別是海鮮之多、實屬罕見。400多種魚類、100多種甲殼類、80多種貝類在這裏彙聚,流嚮世界,被譽為海鮮王國。頗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漁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寶。如果我們走進漁港、漁區、漁民,就會感覺到這個文化世界深邃莫測,變幻無窮,琳琅滿目,浩無際涯。石浦的漁港、漁區、漁村、漁民、漁宅、漁????、漁埠、漁汛、漁事、漁行、漁節、漁商、漁史、漁諺、漁俗、漁具、漁服、漁飾、漁船、漁風、漁食、漁市、漁歌、漁號(子)、漁謠等每個漁字都是一本書,都是一筆寶貴的遺産。
漁俗,豐富多彩。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風。自古以來,漁民在吃魚、食海鮮中所體現的習俗,真可謂五花八門。例如:吃魚的忌諱。吃魚不能翻身、擱筷子。漁民食魚,除了帶魚、鰻魚等魚體較長的魚,無論是黃魚、鯧魚、鰳魚等各種魚,一般都僅去其不能食用的內臟,而保留“全魚”。一面魚肉吃淨後,不能用筷子夾住魚體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說“翻魚身”,這個忌諱習俗,可說是千百年來根深蒂固。因為漁民終年四海飄泊,風裏走,浪裏行,全靠一艘漁船為傢,保平安,圖豐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係,養傢活口所依,是絶對不願有船“翻”、擱淺的事發生。漁傢飲食中的這種忌諱,頗具漁島特色。
漁民們相信媽祖,崇拜關公,敬畏竜王,“三月三踏沙灘”、“媽祖賽會”、“六月六迎神賽會”、“七月半放海燈”……都是流傳於石浦一帶漁村的一項特殊的漁俗文化活動。還有古韻盎然的祭海活動,獨具漁區民間文化特色的開船儀式等。
諺語,美不勝收。人湊人群,蟹鑽蟹洞;沙蟹命,吃吃壯,爬爬瘦;蟹有蟹路,蝦有蝦路;菜子花結竜頭,小黃魚結蓬頭;五月十三鰳魚會,日裏勿會夜裏會,今日勿會明朝會;浪崗西嘴頭,一網三船頭(帶魚豐收)等。
歌謠,悅耳動聽。把紅鉗蟹、青月蟹、白蟹、拉水蟹、石蟹、關公蟹、彭其蟹、沙蟹等十幾種蟹組合在一起,唱出《十二月蟹名》;根據歷史傳說,把虎魚、鯊魚、鰻魚、銅盆魚、鯔魚、鮑魚、黃魚、鱸魚、鰳魚、帶魚等與歷史人物妲己、嶽飛、周倉、盧俊義、程咬金、馬超、劉邦、趙匡胤、柴榮等對應組成了一首《唱魚名》,既好記,又有趣,充分表達了漁民的聰明才智。
故事,生動形象。蝦姑彈的公子帽戴在屁股上,梅子烤的頭統統是洞,蝦魚孱 脫落下巴,黃鯽全身扁扁的,紅珠筆全身血血紅,這些稀奇古怪的樣子,都是蝦蛄彈與紅朱筆拜堂這一日變的;象山竜頭烤,無骨無刺,肉鮮味美,遠近聞名,它闊嘴巴、扁尾巴、圓眼睛,全身如玉,是東海小白竜曬成的,是進京給皇帝的貢品呢!還有鰳魚為什麽刺特別多?黃魚頭上為什麽有兩顆白石子?蟹烤熟後蟹殼為什麽變紅了等等。地名的由來,山水的傳說,蟹、魚的比擬,生動形象,娓娓動聽。 |
|
石浦鎮地處東海之濱、象山半島南端,全鎮陸地面積121.6平方公裏(含海島面積19平方公裏)。下轄77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有常住人口8.2萬,流動人口3萬餘人。
石浦港北連舟山漁場,居大目洋、漁山、貓頭洋等國內主要漁區的中心,歷來是東海漁場主要漁貨交易市場和商賈輻輳之地。現為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省二類開放口岸。
石浦港舊稱“酒吸港”,又名荔港,呈東北-西南走嚮,由東門、對面山、南田、高塘諸島圍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島屏羅、五門環列的“月牙”狀封閉型港灣。有銅瓦門、東門、下灣門、蜊門及三門等五個水道與外海相通,港區主幹中心綫全長18公裏,寬0.4-3公裏,面積約27平方公裏,可泊萬艘漁船;水深4-33米,可行數千噸級海輪,港內風輕浪平,可避10級以上大風,是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
石浦漁業經濟發達,有“海鮮王國”之譽,盛産帶魚、鰻魚、鯧魚、墨魚、黃魚、梭子蟹、對蝦、泥蛤、蟶子等各種經濟魚類、貝類,列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的石斑魚産於漁山列島,暢銷港、澳。全鎮擁有各類漁船(輪)1200餘艘,其中200馬力以上外海鋼質作業漁船1173艘。漁業固定資産超過10億元。漁船裝備實現了科技化、現代化。被命名為“浙江漁業第一村”的東門漁村即在石浦鎮的東門島上。幾年來水産品年捕撈量一直保持在27萬噸左右,約占寧波市的40%,名列全國鄉鎮前茅。石浦不但是水産品産銷大鎮,而且還是華東地區的水産品交易中心,每至漁汛前來避風、錨泊、補給和處理漁貨的省內外漁船在2000艘以上,漁貨集散量達20萬噸以上“中國水産城”,占地117畝,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形成集泊位、收購、銷售、運輸、冷凍、冷藏、漁需物資供應、金融、電訊等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水産品交易市場,水産品90%以上銷往華東地區、全國大中城市和臺灣省,並出口到日本及韓國。
工業門類衆多,全鎮現有企業640余家,已形成水産品加工、機械製造、醫療器械、食品生産為主其它門類為輔的産業結構。近年來,石浦鎮合力興工氛圍日漸濃厚,工業經濟運行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申菱、東門電力、戴維等企業骨幹作用日益明顯。具有區域特色的水産品深加工企業已成氣候,精深加工發展較快。臨港型工業發展前景看好,年産2.5萬噸的不銹鋼項目、50萬噸的潤滑油項目及寧波鋼鐵廠等重大項目落戶石浦。石浦水産品工業園區和石浦機電工業城等特色工業區發展卓有成效,其中水産品工業園區一期500畝全面建成,二期建設也較為迅速。
商貿興盛,市場繁榮,以旅遊業為竜頭的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海洋文化旅遊項目——中國漁村開工建設。臺貿商城、水産品鮮活市場、海鮮街等特色商貿場所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石浦鎮交通便捷,水陸連貫。海運北通遼津,西溯沙市,南達瓊粵:客輪通航上海、椒江、瀋傢門、三門等沿海諸港和具內各港,石浦港沿岸碼頭紛陣,設施齊全,大小泊位共計90個,年吞吐能力達200萬噸。近年來總投入9000餘萬元,完成了鳳棲路、玉泉路、大慶路、南屏路、興港東路、興港西路等30餘條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漁港路為幹綫,金山路為橫軸的城區路網。沿海南綫象山段(丹城-石浦)和二期工程(石浦-臺寧)段全綫貫通後,將徹底改變石浦陸路交通末梢的地位。 |
|
石浦鎮地處東海之濱、象山半島南端,地理座標東經121°48´-121°57ˊ,北緯29°08ˊ-29°13ˊ,北接新橋、定塘等鄉鎮;西扼三門灣;南與鶴浦、高塘隔港相望;東臨大目洋、貓頭洋。行政區域由鎮本土和檀頭山島、東門島、對面山島、半招列島、漁山列島等衆多島嶼組成,鎮本土呈東北-西南走嚮,帶狀形態,陸上海岸綫長108公裏,全鎮陸地面積121.6平方公裏(含海島面積19平方公裏)。下轄55個行政村、八個社區居委會,有常住人口9.6萬,流動人口3萬餘人,全鎮現有耕地13485畝,山林80333畝。
石浦鎮以港揚名。北連舟山漁場,居大目洋、漁山、貓頭洋各漁場的中心,歷來是東海漁場主要漁貨交易和商賈輻輳之地。現為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省二類開放口岸、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心鎮。
鎮區臨石浦港。石浦港舊稱“酒吸港”,又名荔港,呈東北-西南走嚮,由東門、對面山、南田、高塘諸島圍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島屏羅、五門環列的“月牙”狀封閉型港灣。有銅瓦門、東門、下灣門、蜊門及三門等五個水道與外海相通,港池主幹中心綫全長18公裏,寬0.4-3公裏,面積約27平方公裏,可泊萬艘漁船;水深4-33米,可行數千噸級海輪,港內風輕浪平,可避10級以上大風,是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
石浦以“沿溪布村,村前濱海處多岩”而名,唐神竜二年已成村落,明洪武二十年(1387)築城,曾為抗倭之地,屯兵之所,遂成海防重鎮,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解放後一直是縣屬建製鎮。現在的石浦鎮由原東門鄉、檀頭山鄉、番頭鄉、金星鄉及昌國鎮等六個鄉鎮合併而成。
石浦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6-17℃,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日照時數1670-204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8天,適宜各種生物繁衍、生長,為農漁業生産提供有利條件。但受季風不穩定的影響,多臺風、暴雨、幹旱等災害性天氣。
石浦鎮具山海、港口之利,物産豐富。種植以水稻、蔬菜、柑桔為主。近年種養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名特優農産品基地規模擴大,調改種植面積達12000畝以上,蔬菜瓜果面積達1.8萬畝,畜牧養殖有較快發展,存欄數達30萬衹(羽),海淡水養殖面積2.2萬畝。
漁業經濟發達。石浦有“海鮮王國”之譽,盛産帶魚、鰻魚、鯧魚、墨魚、黃魚、梭子蟹、對蝦、泥蛤、蟶子等各種經濟魚類、貝類,皆為鮮美上品。有“海雞肉”美稱、列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的石斑魚産於漁山列島,暢銷港、澳。全鎮擁有各類漁船(輪)1578餘艘,其中200馬力以上外海鋼質作業漁船1330艘。漁業固定資産超過10億元,漁船裝備實現了科技化、現代化。被命名為“浙江漁業第一村”的東門漁村即在石浦鎮的東門島上。幾年來水産品年捕撈量一直保持在28萬噸左右,漁業産值13億元,約占寧波市的40%,名列全國鄉鎮前茅。石浦不但是水産品産銷大鎮,而且還是華東地區的水産品交易中心,每至漁汛前來避風、錨泊、補給和處理漁貨的省內外漁船在2000艘以上,漁貨集散量達40萬噸以上“中國水産城”。占地117畝,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形成集泊位、收購、銷售、運輸、冷凍、冷藏、漁需物資供應、金融、電訊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水産品交易市場,水産品90%以上銷往華東地區、全國大中城市和臺灣省,並出口到日本及韓國。
工業門類衆多。全鎮現有企業640余家,已形成水産品加工、機械製造、醫療器械、食品生産為主其它門類為輔的産業結構。近年來,石浦鎮合力興工氛圍日漸濃厚,工業經濟運行水平得到較大提高。2004年工業産值達42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突破14.1億元,利潤1.56億元。申菱、東方電力、戴維等企業骨幹作用日益明顯。具有區域特色的水産品深加工企業已成氣候,精深加工發展較快。臨港型工業發展前景看好,年産2.5萬噸的不銹鋼項目、50萬噸的潤滑油項目及寧波鋼鐵廠等重大項目落戶石浦,其中新吉福特鋼生産綫順利建成。2005年重點扶持船舶修造業和海上運輸業,計劃籌建打鼓峙船舶修造基地。纍计總投資超億元的石浦水産品工業園區和石浦機電工業城等特色工業區發展卓有成效,其中水産品工業園區一期700畝全面建成,二期建設也較為迅速,進區企業44傢,投産22傢。
商貿興盛,市場繁榮,以旅遊業為竜頭的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古之“閩幫漁市”現代港口商城,匯攏四方遊客,雲集八方商賈。海洋旅遊取得重大突破,總投資5億元的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海洋文化旅遊項目—中國漁村一期工程2004年7月1日對外開放營業。海島休閑漁業初露端倪,漁港古鎮旅遊開發全面啓動,開展石浦老街房屋立面修復包裝和地下管綫改造,全面實施東方紅橋頭區域拆遷工作,石浦老街區景點今年可望對外開放。石浦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中國開漁節和“三月三、踏沙灘”活動已成為石浦的兩張精美名片,中國開漁節被國傢旅遊部列為中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三月三、踏沙灘”在寧波市甚至國內均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遊客數量逐步上升,2004年來石遊客達50萬人次。臺貿商城、水産品鮮活市場、海鮮街等特色商貿場所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石浦鎮交通便捷,水陸連貫。古時有“一出東門通十洲”之喻。海運北通遼津,西溯沙市,南達瓊粵;客輪通航上海、椒江、瀋傢門、三門等沿海諸港和國內各港,沿海南綫一級公路全綫貫通,銅瓦門跨海大橋建成,石浦汽車東站、水上客運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石浦交通條件不斷改善。
城鎮面貌日新月異。根據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港口旅遊小城市的發展目標,按照商住旅遊區嚮東擴展,工業企業嚮西集聚的佈局,經過多年建設,建城區面積達6.8平方公裏。在拉大城鎮框架的同時,城鎮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石浦港沿岸碼頭紛陳,設施齊全,大小泊位共計90個,年吞吐能力達200萬噸。近年來總投入1.5億元,完成了鳳棲路、玉泉路、大慶路、南屏路、興港東路、興港西路等30餘條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漁港路為幹綫,金山路為橫軸的城區路網。公共緑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
經濟的增長,促進了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同步發展。現有純高中、完中、水産技校、成人中等文化技校各1所,初中3所,小學7所,中心幼兒園1所,私立幼兒園47所,在校學生1.3萬人,義務教育率達到99%。近年石浦鎮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新建改造校捨2萬多平方米,教育設施有較大改善。石浦傢長學校開展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活動以來,卓有成效、名聞全國。1988年以來,歷年被評為省、市、縣級教育先進鄉鎮。1999年進入省教育強鎮行列,鎮內有紅十字臺胞醫院和鎮醫院兩傢醫院,225張病床,360名醫務人員。電視廣播站1傢。積極實施東海明珠工程,建立“五個一”文化示範點等,1999年被列入浙江東海文化明珠,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喜人。 |
|
- : Danpu Town
|
|
石浦 |
|
|
|
|
|
大明 | 中心村 | 半嶺村 | 城北村 | 三傢村 | 西邊村 | 東門村 | 中山村 | 大橋村 | 北山村 | 南匯村 | 五新村 | 東豐村 | 蛟竜村 | 新鶴村 | 馬盤村 | 雞鳴村 | 東衛村 | 金豐村 | 蒲灣村 | 樹橋頭村 | 馬峙村 | 司前村 | 下洋墩村 | 上灣村 | 蔣傢灣村 | 下塘村 | 橫峙村 | 東邊村 | 蘭傢村 | 鳳凰社區 | 五愛村 | 裏山村 | 鄔傢村 | 裏塘村 | 上塘村 | 金山村 | 蔣灣村 | 上山村 | 東大村 | 金牛村 | 雷公山村 | 橫路橋村 | 金架山村 | 九井村 | 昌橋村 | 昌明村 | 坦塘村 | 井水村 | 朝天門村 | 低峧村 | 星塘村 | 曉灣村 | 南嚮村 | 下金雞村 | 上金雞村 | 平陽廠村 | 番頭嶴村 | 鳳上山村 | 沙塘灣村 | | |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