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浙江 >寧波 >慈溪市 > 勝山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勝山鎮:面積23.2 3.48 63549401 勝山大道518號
  居民區:勝山
  
  面積:23.2平方千米 人口:3.45萬人 郵編:315323 代碼:330282113 拼音:Shèng Shān Zhèn
  
    2007年4月,全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勝山居委會、一竈村、二竈村、三竈村、大灣村、上蔡村、四竈村、勝東村、勝西村、勝南村、勝山頭村、鎮前村。鎮政府駐勝山大道518號。
  
    原轄30個村委會。1998年5月,江南村、一竈村、江北村合併為一竈村;廟灣村、三甲村、八二甲村、頭甲村合併為大灣村。1998年8月,三竈村、路南村合併為三竈村;江東村、四竈村、江西村合併為四竈村;二竈村、河東村、墻裏村合併為二竈村。?年,陳丁村、東一村合併為勝東村;林傢丁村、鳳凰甲村、羅傢丁村合併為聯豐村。2001年2月,蔡丁村、上張村合併為上蔡村;後房丁村、勝東村合併為勝東村;聯豐村、安樂橋村合併為鎮前村;拔船塘村、緣堂村合併為勝南村;勝山頭村、勝山後村合併為勝山頭村;楊傢捨頭村、下五竈村合併為勝西村。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
  慈溪市勝山鎮位於浙江杭州灣南岸,並列入慈溪中心城市組合體範圍,是慈溪中部一個貿工農全面發展的商貿重鎮。境內有孤山,原名懸泥山(又名越泥山),後因戚繼光在此抗倭屢勝,改名為勝山。現轄11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總面積2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4.4萬人,列入寧波市對外開放地區,有"服裝之鎮、蔬菜之鄉"等美稱。
  勝山鎮經濟繁榮。工業以鋼琴部件、車輛配件、軸承套、針織服裝等成為支柱産業。農業生産中,形成了花菜、草莓、甘藍菜、菜豆等四大優勢基地。省內外聞我的勝山服裝布料專業市場的服飾産品熱銷國內外市場。全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便捷,又遇杭甬高速延伸段穿越全境,集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全面進步,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文明衛生綻開新花。
  勝山鎮投資經營環境理想,是中外客商投資經營發財的一方熱土,交通發達,距寧波機場70公裏,國際深水良港寧波港70公裏,汽車1小時可達寧波市中心市區。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並與高速公路的連接綫穿越勝山全境。
行政區劃
  2007年4月,全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勝山居委會、一竈村、二竈村、三竈村、大灣村、上蔡村、四竈村、勝東村、勝西村、勝南村、勝山頭村、鎮前村。鎮政府駐勝山大道518號。
  原轄30個村委會。1998年5月,江南村、一竈村、江北村合併為一竈村;廟灣村、三甲村、八二甲村、頭甲村合併為大灣村。1998年8月,三竈村、路南村合併為三竈村;江東村、四竈村、江西村合併為四竈村;二竈村、河東村、墻裏村合併為二竈村。2000年,陳丁村、東一村合併為勝東村;林傢丁村、鳳凰甲村、羅傢丁村合併為聯豐村。2001年2月,蔡丁村、上張村合併為上蔡村;後房丁村、勝東村合併為勝東村;聯豐村、安樂橋村合併為鎮前村;拔船塘村、緣堂村合併為勝南村;勝山頭村、勝山後村合併為勝山頭村;楊傢捨頭村、下五竈村合併為勝西村。上蔡村
  上蔡村上蔡村位於慈溪市勝山鎮最東面,東臨樟新公路,西傍水雲浦江,南連逍林鎮,北接新浦鎮。村域面積1.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46畝。由原上張村和蔡丁村於2001年2月合併。總人口7802人,(其中:本村常住人口3063人,外來暫住人口4739人)。總戶數1580戶,(其中:本村常住戶口1148戶,登記備案的出租房432戶,暫住房2298間)。共有29個村民小組。2006年度社會總産值19768萬元。其中農、牧、漁業總産值557萬元,工業總産值14836萬元,第三産業總産值4375萬元。人均收入8488元。村級集體資産366.6萬元,年均總收入48.59萬元。
  全村現有個私企業186傢,以小五金和針織服裝兩大産業為主。已成為生産汽摩配件和各類針織服裝的一大基地,産品遠銷全國各地。
  勝東村
  勝東村勝東村於2000年和2001年是由原東一、陳丁、後房丁三個村合併而成的,勝東村地處勝山鎮政府東首,東至水雲浦江、南至勝南村、西與鎮前村相連、北至新浦鎮。面積為1.9平方公裏,全村有總戶數1556戶,總人口3870人,有外來人口1750人,黨員總數為133人,下設三個支部,即綜合支部、老年支部、企業支部,本村於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8160萬元,人均收入8733元,本村主要專業生産各類服裝、汽車及摩托車配件,以勝山布料市場為依托經營布料批發。
  鎮前村
  鎮前村地處勝山鎮中心,是由原林傢丁、羅傢丁、鳳凰甲、安樂橋四個村先後於1998年及2001年分兩次合併而成,區域總面積為2960畝。到2006年底,全村共有在册人口4868人,1869戶,50個村民小組;鎮前村黨總支下轄5個黨支部:綜合支部、企業支部、老齡支部、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在册登記黨員148人。
  全村範圍主要以棉衣加工、布料貿易、彈簧加工等為經營項目。在2006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産值1.3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8746元,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202萬元。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及村黨總支的領導下,村集體於2000年、2003年被市評為“先進黨組織”、2001年為“環境整治工作先進集體”、2002年為“二星級文明村”,2005年被評為五好行政村黨組織,及1999年、2006年授與“五好黨組織”稱號,多年被鎮評為各類先進集體、先進單位稱號。同時,村屬文化宮也分別於2001年、2002年被慈溪市、寧波市評為村落文化宮建設示範點,村也於2005年評為“庭院整治示範村”。
  全村在2003年被列入第一批新環境百村改造示範點後,舊村改造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也為新農村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勝南村
  勝南村成立於2001年2月,由原拔船塘村和緣堂村合併而成。地處於勝山鎮最南邊,本村東與逍林鎮接界,南與滸山鎮相連,西與坎墩鎮為界,北到本鎮大灣村、山頭村、鎮前村;村莊西邊穿連杭甬高速延伸綫,馬潭路穿連村莊中心,交通便捷,村內主要道路硬化率已達到90%。
  全村有33個村民小組,1250戶農戶,總人口3272人,總勞動力2413人,現有耕地2056畝,擁有集體資産425萬元。農業種植主要以蔬菜、瓜果、豆類等經濟作物為主,由過去的傳通農業逐步走嚮科技農業、規模農業發展。全村擁有個私企業107傢,主要是軸承套圈、五金配件及服裝加工,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産值6970萬元,人均收入7230元。
  勝山頭村
  勝山頭村勝山頭村位於慈溪中北部,地處勝山鎮中心,東靠全國聞名的勝山服裝布料市場。全村總面積2.5平方公裏,總人口3574人,總戶數1287戶,31個村民小組。全村有95%的村民從事布料經營、服裝加工等第三産業。2006年全村工農業總産值3.2億元,村集體可用資金收入38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勝山頭村黨總支帶領全村人民,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針,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第三産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積極開展村莊改造、環境整治等工作。2006年被命名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省級文明村、省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省級緑化示範村、寧波市級生態村、慈溪市先進黨組織。2007年勝山頭村被慈溪市委市府定為農村社區化管理試點村。
  大灣村
  大灣村位於慈溪市主城區北部,距市區滸山10公裏,勝山鎮鎮區西南部,是城鎮建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接勝山頭村,西聯一竈村,南臨勝南村,北靠鎮區景觀核心勝山。鎮南大道從村莊南部通過,東接杭甬高速公路連接綫勝山段,西與鎮區主幹道勝山大道相同,將大灣村與鎮區中心緊密連接為一整體,地理條件優越。我村由四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全村30個村民小組,1181戶人傢,3013個人口,村第三産業發達,是全鎮唯一的服裝專業村,2006年村總收入913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974元,村集體可用資金68萬元。大灣村獲得了“慈溪市庭院環境整治示範村”“寧波環境整治示範村”“慈溪市星級文明村”“慈溪市民主法製示範村”等榮譽。
  勝西村
  勝西村勝西村地處勝山鎮最西首,西與坎墩街道西塘南村接壤,東鄰高速公路延接綫一公裏,勝山塘公路穿村而過,並臨鎮北大道,交通便捷。現有人口2423人,27個村民小組,耕地1590畝。村主要以軸承、五金、服裝産業為主,工農貿同步快速發展,到2005年底,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71.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430元。村內環境整潔優美,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
  近年來,勝西村先後被評為市先進集體、市級緑色村莊、市“民主法製示範村”、市“五好”黨組織、市科普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一竈村
  一竈村一竈村位於慈溪中心北面約十公裏左右,東緊靠鎮政府1.5公裏,南靠大灣村相連,北至泥牛塘橫江鎮屬河流,西止一竈江為界,擁有勝山塘橫公路和鎮級大通道串通村莊內宅.水域交通便利,適宜於果蔬,蠶豆的良畦土壤。有31個村民小組,擁有1120戶農傢2782個人口。社會耕地面積1681畝,其中自留地163畝,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經濟合作社、民兵連/青年團、婦代會等,村民組織健全。
  全村有個私企業87傢,服裝加工45傢,經商戶25傢,其他經商170傢,建築運輸行業47傢,在黨總支的領導下,經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力爭小康村為目標,到2010年社會總收入達到4934萬元,其中工業4045萬元,農業産值307元,三産512萬元,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村級總資産達到600萬元,村可用資金100萬元,成為一個文明富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竈村
  二竈村位於勝山鎮城區,地處勝山鎮中心,東靠一竈村,南接勝南村,西與三竈村交界,北靠勝山大道,杭甬連接綫貫穿本村。全村總面積1平方公裏,總人口2340人,總戶數960戶,25個村民小組。全村90%的村民從事布料經營、服裝加工等第三産業。2006年全村工農業總産值4048萬元,村集體可用資金收入39萬元,村民人均收入8260元。
  三竈村
  三竈村三竈村地處勝山鎮西片中心,西與四竈接壤,東鄰高速公路延接綫,勝山塘公路穿村而過,並臨鎮北大道,交通便捷。全村區域面積1.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1234畝,現有人口2092人,19個村民小組。村主要以軸承、服裝産業為主,工農貿同步快速發展,到2006年底,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5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700元。
  村級配套組織健全,形成了以村黨總支為核心,村委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為依托,共青團為助手,婦代會、民兵等組織相互配合的村級組織工作格局。
  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核心領導和堡壘作用,帶領全村人民,集思廣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內環境面貌不斷改善,村民素質不斷提高,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黨總支被評為市“四型”黨組織,村集體先後被評為慈溪市計劃生育先進集體、慈溪市基層民兵建設先進單位、市先進婦女組織、慈溪市庭院整治示範村、慈溪市首批“民間藝術特色村”、慈溪市二星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四竈村
  四竈村四竈村位於勝山鎮鎮西中心地帶,東連三竈村,西鄰勝西村,四竈浦和鎮北大道縱橫貫穿全村,水陸交通極其方便。1998年8月由原江東、江西、四竈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村落總面積約3.5平方公裏,村民住宅區約1.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78畝,目前有3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23戶,總人口2938人。
  近年來該村堅持以工促農,大力發展三産,經濟進一步迅速發展,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村工農業總産值為11400.92萬元,第二、三産業總産值達到11013萬元,農業總産值為387.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8200元。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人們生活條件、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社會公共秩序,社會風氣也明顯好轉。該村先後被評為市河道疏瀎整治先進集體、“建設平安慈溪”先進集體、慈溪市一星級文明村、庭院整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勝山鎮經濟繁榮。工業以鋼琴部件、車輛配件、軸承套、針織服裝等成為支柱産業。農業生産中,形成了花菜、草莓、甘藍菜、菜豆等四大優勢基地。省內外聞我的勝山服裝布料專業市場的服飾産品熱銷國內外市場。全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便捷,又遇杭甬高速延伸段穿越全境,集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全面進步,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文明衛生綻開新花。
  勝山鎮投資經營環境理想,是中外客商投資經營發財的一方熱土,交通發達,距寧波機場70公裏,國際深水良港寧波港70公裏,汽車1小時可達寧波市中心市區。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並與高速公路的連接綫穿越勝山全境。
  新農村建設
  勝山鎮立足家庭,不斷拓寬地理範圍、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培育“便攜式”教育新亮點。
  一、三輪齊驅,建立以規範為核心的管理機製。該鎮黨委堅持“建、管、培”三輪齊驅加強對黨員家庭遠程教育點的管理。巧妙組建,延伸平臺。相繼在東、中、西片建起了黨員家庭遠程教育點,不斷把遠程教育點的“網綫”拉長加寬。方法上,實施“連鎖點”管理模式,由鎮級投入資金配置設備,然後采取“一帶一”發展思路,即一個老點幫助一個新點,一個老點的人員指導一個新點的人員,形成建立→成熟→再建立的良性發展格局,使遠程教育點以幾何積數增長的方式在黨員家庭中推廣普及。人員上,就地取纔,由1名有責任心的無職黨員提供場地、茶水,並擔當教育點負責人,5名無職黨員志願擔任技術員、操作員、維護員、信息收集員和播放員等職。長效管理,遵循規範。鎮黨委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辦法和工作制度,並做到制度上墻,責任到人,具體有“八個一”。即年初製訂一份計劃、年中進行一次設備維護檢修、年終上交一份總結、每季度進行一次督察、每月報送一份教學情況反饋表、半個月開展一次集中活動、每周一次節目預告、每天一次更新下載。通過強管理促規範,吸引發展了周邊黨員為點上的“會員”,確保了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雙培雙帶,強化隊伍。鎮遠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管理人員學習會,傳達上級精神,研討工作業務,同時,通過QQ在網上建起了互動交流的平臺;不定期編輯農技指南、工作動態,通過網絡傳輸、電話傳真、信息印發等手段,分送到各教育點,加強對現任管理員的培訓和新生力量的培養。形成了到村大學生與黨員家庭遠程教育點結對幫帶制度,到村大學生幫助教育點的操作員和管理員紮實計算機知識、增強操作技能;教育點幫助到村大學生提高政治素質、熟悉基層情況,增強服務農村黨員群衆的本領。
  二、整合資源,實施以實用為導嚮的提質工程。以農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整合各類資源,實施遠程教育“提質”工程。一是整合文化宣傳資源,形成“三點合一”教育模式。即把遠程教育點、黨員家庭教育點、文化宣傳閱覽點“三點合一”,使現代網絡教學、農村“拉傢常”式教育、讀書閱報選學“三位一體”,拓展教育的文化內涵,讓黨員群衆在遠程教育點,能獲取來自生活、書籍、報刊雜志等渠道的信息,接受多角度、多形式、多載體的教育。如環保志願者在行動、廉政文化進家庭、衆說十七大等活動,大大提高了黨員家庭遠程教育點的吸引力和參與率。二是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形成基地現場講解模式。鎮黨委專門組建一支由專傢老師、種養大戶和服裝專業戶等組成的宣講團,定期進黨員家庭遠程教育點講授電腦操作、五金加工、果蔬種植、烹飪技術等知識。並將動腦與動手、抽象與實體、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園區等規模陣地,請黨員群衆到産業基地參觀,並請農技員現場講解授課,加深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象。三是整合綜治人力資源,形成看片說案互動模式。請綜治工作隊伍中經驗豐富、辦案能力強、法律知識精的專業人員到遠程教育點,與黨員群衆一起學習觀看法製類課件,並結合實際工作中碰到的真實案例,進行解釋說明,開展現場討論、答疑活動,通過互動式教育,切實提高黨員群衆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交流探討,發揮以惠民為目標的學用功能。鎮黨委建立遠程教育評估制度和典型推介制度,年底根據遠程教育點全年的工作狀況,分三檔進行評定(即A級、AA級、AAA級),對被評為AAA級遠程教育點的點進行專項奬勵,並召開現場會,把確實可行的好經驗好方法在全鎮推廣。一是成為經商黨員的良師益友。能商善賈的勝山人接受快、更新快、理解快、交流快、運用快,馬上把網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經營理念。通過互相交流致富經驗,服裝加工經營戶進一步樹立講誠信、重質量、強管理、創品牌的理念,紛紛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廣大農業種植戶進一步確定做大做強産業化農業的思路,目前葡萄、草莓、河養紅菱等呈現了塊狀種養的發展勢頭。二是成為合理化建議的催生器。在觀看了《銅板橋的故事》、《以案說法》等節目後,黨員群衆開闊了眼界,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嚮村黨總支獻計獻策,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如在外來優秀黨員、保潔員村官王永全的提議下,勝山頭村新購了皮卡車,安裝了電子攝像頭,形成了集人防、技防、物防、群防於一體的治安巡邏體係,村裏的偷盜事件少了很多。三是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流動宣傳窗。廣大黨員群衆在收看了《燒火屯》、《八路軍》、《科學養生》等節目後,紛紛拉起隊伍為新農村建設出力。如居委黨員邵耿遠組建了老年太極拳隊,鎮前村黨員羅志明組織點上的黨員群衆開展義務性夜間巡邏,又如三竈村黨員勵乾行夫婦拉起了文藝隊伍“種”文化,先後排演了《鄰里之間》、《六合彩是害人精》、《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等寓教於樂的節目。
英文解釋
  1. :  Shengshan Town
近義詞
勝山
包含詞
慈溪勝山鎮勝西小學慈溪市勝山鎮中心小學
分類詳情
勝山社區大灣村勝南村上蔡村勝西村
勝東村三竈村四竈村一竈村二竈村
勝山頭村鎮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