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中国 >浙江 >丽水 >缙云县 > 壶镇镇
显示地图
目录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
基本概况
  壶镇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现有镇域面积202平方公里,辖13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7.8万(08年末达到7.98万人),其中集镇3.78万。镇政府驻地在溪东北路108号。壶镇是缙云县的副中心城市和丽水市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该镇境内省道临石线、磐缙线、台缙高速公路纵横贯通(壶镇设有互通),南距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约20公里,即将兴建的壶镇至早宅的公路贯穿镇南(壶镇---新建,按一级公路标准),规划中的台金铁路穿镇北而过(壶镇设客货综合站一个),区位优越,交通方便。
  多年来,壶镇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围绕“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生态立镇”三大战略目标,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使壶镇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全镇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是丽水市工业重镇。壶镇镇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国家级村镇建设先进镇”、“省星火示范镇”、“省教育强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二十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是丽水市唯一的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并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批准为全省首批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9亿元,财政收入6819.9万元。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0.23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财政收入1.55亿元,.2008年,壶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8.4亿元,财政收入达2.2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
行政区划
  壶镇镇镇政府驻溪东北路108号,面积102.2平方千米,人口5.65万。邮编:321404。辖3个居民区、83个行政村:壶滨、临溪、缙棉;工联、中兴、高潮、新和、农兴、新范、新民、湖川、子草坑、美里、塘下、上宅、下宅、和睦、曹坟、子草坑、美里、塘下、上宅、下宅、和睦、西山沿、曹坟、塘川、石龙、宅塘、雅化路、上田、元古、五丰、新兴、上王、向阳、五里牌、陶滩、中王、应庄、坑沿、苍山、石明堂、驸马、牛山、云岭、高陇、李庄、南顿、胡宅口、好溪、青川、下项、大山、田畈、下新屋、后宅、赤溪、卢宅、团结、项宅、杨梅园、仁旦、凤凰山、前山、后叶、花树、后湖、苍岭脚、东山槐、羊母田、黄迎祥、羊上、塘里、黄秧树、桂山、后寮、岭中、冷水、南田、宫前、社后、大溪滩、姓汪、芦西、里隆、沈宅、流陶、水碓坑、观坛庙、浣溪、麻里洞、宝坑。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壶镇人民凭着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吃苦耐劳精神,市场经济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丽水市第一工业重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各类市场接受周边永康、台州等地全国性专业市场的辐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有了这些背景,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氛围,这就为壶镇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壶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是本地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结果,走的是一条“内生性”的发展模式,现在正向强势形态冲刺。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等四大行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中缝纫机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产值达到全国的1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缝纫机及配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带锯床行业2003年实现产值1.7亿元,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以上。2003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45家,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6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全镇2003年共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研发新产品10个,其中4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该镇已拥有省著名商标3件,市著名商标9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共引进外来企业8家,合同利用县外内资5000万元,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便民服务窗口对企业的相关报批手续,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
  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外贸出口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实现自营出口总额4119万美元。
  经济状况: 近年来,随着“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凭着壶镇人“敢闯,敢冒,敢干,敢为人先”的壶镇精神,壶镇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647.34万元。壶镇是一个传统工业重镇。目前,共有工业企业1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县属重点企业13家,已基本形成了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经济总量在全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2006年该县城市规划中被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三分之一强.镇内一个基础设施投入达6000多万元功能齐全的工业功能区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87家,并已相继建成投产。
  功能区概况
  缙云缝纫及机电设备功能区是2000年经省计委批准建设,地处浙西南工业重镇——壶镇镇西南面,交通便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是以五金缝纫机及机电生产为特色,集科工贸为一体,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特色功能区。
  功能区规模:总占地8.66平方公里,一期开发1000亩,二期开发1500亩。
  产业范围:缝纫机、带锯床、刀具、刃具及五金机电等产品。
  生产规模:缝纫机年产180万台,带锯床年产3万台,刀具、刃具年产5000吨。
  功能区功能:集行政办公、工业生产、科技咨询、智能管理、商业金融、货物仓储为一体。
  规划情况
  功能区以壶镇工业为依托,以五金缝纫机、机电产品为特色、结合基地原有的生态景观。规划形成“一心(公共中心)、一带(游憩绿带)、二轴(纵横工业区发展轴)、二片(居住区、工业小区)”的总体结构,营造天人合一、花园式的现代化工业区。
  功能区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首期开发的工业用地1000亩,已全部出让,二期开发工业用地1500亩,主路网正在建设中。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壶镇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教育强镇”、“省先锋工程五好党委”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
  壶镇镇区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很长一个时期里,壶镇只是指“溪头(壶溪、壶沉)”。光绪二年(1876)《缙云县志》所描绘的“舆图”上可见,“壶镇”只包括上宅(上街)、中街、下街、市基等。而不包括“三图”的“厚堂”(今“高潮村”)、“一图”的“大路街”和“溪沿店”(今“新民村”),仅指“舆地志·乡都”中写的“溪头”。民国五年(1916),吕寿姜、吕辕绘制了一张“壶溪全图”(见《壶溪吕氏族志》),壶镇也还是以上街、中街、下街、大桥街为东西向轴线,南不过天后官(今新范市场),北不出后塘界的聚落。民国二十五年(1936)整理乡镇时,将原“壶镇镇”和“厚(后)堂乡”合并为新的“壶镇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按省颁各县分区设置实施办法重新区划后,壶镇镇行政区域与镇建成区得到基本一致。1958年9月撤消区乡镇设置,建立以壶镇区为基础的幸福(同年12月改为“壶镇”)人民公社后,壶镇成为公社下属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6~10月,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撤消“大公社”,恢复区建置,壶镇管理区建立人民公社,直到1983年2月恢复镇建置。这时的壶镇镇辖高潮、工联、中兴、新和、农兴、新范、新民等七个村,与镇建成区应该说还是一致的。解放后,好溪壶镇段东面多次溪改,东岸溪滩建起了行政、教育、商业、工厂、居民区等建筑群,贤母东路、壶滨大街成了新镇区的中心。1990年,好溪壶镇段溪西防洪堤修筑完成,使200多亩荒滩变成建设用地。在贤母桥上游,“新兴”、“安居”两座大桥相继建成。溪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今已成为繁华的新区。近几年来,壶镇的建成区不断向四周扩展,好溪之东区块:南达社后、北至石龙头、东延将至五里牌山;好溪之西区块:把老镇区与南顿、好溪、青川、胡宅口、李庄、湖川都连成了一体。
  壶镇镇的行政区域,在1983年2月恢复镇建置时辖七个村,1992年5月,缙云县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原三联(34个行政村)、白六(18个行政村)、浣溪(12个行政村)、括苍(11个行政村)等四个乡并入壶镇。2008年2月,缙云县部分乡镇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雁岭乡(31个行政村)和白竹乡(16个行政村)又并入壶镇镇
  今天的壶镇,已绝非昔日的壶溪、壶沉、溪头,乃至“胡陈”可比,千年古镇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走向新的辉煌。
农业经济
  作为丽水市的三大盆地之一,壶镇的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户增收为目的,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2002年——2004年全镇新建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产品市场5个,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晨龙集团投资建成“航天育种果蔬基地”,集农业高科技与农业科研于一身绎不绝。
  该镇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搞好农业现代化,做好效益农业文章。把握“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原则,政府做好对优质林果产业链、席草产业链、蔬菜产业链和养殖产业链延伸工作进行指导,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完善市场一一基地一一农户三个环节。全镇共建立了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9个。面积达1600亩的3个无公害农产晶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完成“后排岭”中药材、“高山绿谷”水果、“金水山”果蔬等商标注册。目前全镇有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9个,面积2万余亩,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3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82元,同比增长8.5%。
基础设施
  自该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将该镇建设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目标,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该镇城市化进程。2003年完成了壶镇镇200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该镇今后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年,全镇城市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了6条新街道,新增硬化路面8100米,改造破损水泥路面1100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村建化粪池15座。经营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旧城改造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对拆迁地块成功地进行了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拆迁安置的朝阳小区、石牛小区全面兴建。为了加强对城镇街道和镇容镇貌的管理,成立了缙云县城建监察大队壶镇中队,对街道交通、摊位管理实行分小组、定路段、定责任管理,制订出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了城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极大地改善了镇容镇貌。2003年,以创建市级卫生城镇为契机,狠抓了城镇卫生工作,并顺利通过市级卫生城镇的验收。
第三产业
  由于该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该镇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超市连锁、专营专卖、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繁华地段的溪东北路商业街地位日益突出。市场交易兴旺,全镇有综合市场10个,专业市场20多个,工商户1700多户,从业人员4500多人,市成交额3亿多元。每年农历“5月28”和“10月28”为传统大型物资交流会,成为本地富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房地产业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涉外宾馆、中介组织和旅游服务业。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将进一步推进壶镇经济的大发展。
社会事业
  该镇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的素质为根本,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各项事业活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落实教育“833”工程,加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7所,成人职技校2所,托儿所、幼儿园57所。近几年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宿舍楼的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省“普实”、“两基”等验收。壶镇中学还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建立了镇文化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0余次。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曾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荣誉称号。为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制订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安全保障网络不断完善。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千年古道,有老街旧宅,有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蛋化石,李庄的恐龙化石,汉代名隐阮肇修身之所阮客洞,有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大溪滩古窑址群,建于宋代前的广济堰,明朝的阮公点将台,清代的九进厅民居建筑以及贤母桥等一大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这一座座曾昭示往日辉煌的古建筑,成为一道风景,供人们参观,让后人感叹。其中恐龙化石位于位于缙云县壶镇镇李庄村一个土名叫坟山背的地方,这里正在进行大面积开发。壶镇镇西山沿村村民李美云在这片工地上偶然发现了几块大化石,马上向缙云县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了汇报。
行政区划
  壶镇镇镇政府驻溪东北路108号,原壶镇面积102.2平方千米,人口5.65万。邮编:321404。辖3个居民区、83个行政村:壶滨、临溪、缙棉;工联、中兴、高潮、新和、农兴、新范、新民、湖川、曹坟、子草坑、美里、塘下、上宅、下宅、和睦、西山沿、曹坟、塘川、石龙、宅塘、雅化路、上田、元古、五丰、新兴、上王、向阳、五里牌、陶滩、中王、应庄、坑沿、苍山、石明堂、驸马、牛山、云岭、高陇、李庄、南顿、胡宅口、好溪、青川、下项、大山、田畈、下新屋、后宅、赤溪、卢宅、团结、项宅、杨梅园、仁旦、凤凰山、前山、后叶、花树、后湖、苍岭脚、东山槐、羊母田、黄迎祥、羊上、塘里、黄秧树、桂山、后寮、岭中、冷水、南田、宫前、社后、大溪滩、姓汪、芦西、里隆、沈宅、流陶、水碓坑、观坛庙、浣溪、麻里洞、宝坑。
  根据08年3月缙云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原雁岭乡(31个行政村)和白竹乡(16个行政村)划并到壶镇镇管理.撤并后,壶镇目前辖13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7.8万(08年末达到7.98万人),其中集镇3.78万。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壶镇位于缙云县东北部,处于丽水、金华、台州三市之交点,自古有“浙南北窗”这称。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8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人口5.6万。
  历史文化
  【九进厅】 九进厅为清代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嘉庆年间,九个厅堂紧紧连在一起。建筑群100多间,结构精美,浑然一体。墙檐均为三重马头,层叠高耸,建筑艺术精华主要在木雕和砖雕。木雕,主要分布在栋梁、斗拱、牛腿、窗棂上。砖雕主要在中三进门楼上,砖雕门楼三开间,正中是门额刻“东平旧家”,砖雕重笔所在栏额花枋,三间共浮雕砖画20余幅。
  【安庆庙】 为壶镇本保殿,祀奉大禹和土地神,位于工联村南,三间二庑,80平方米。据传建于宋代吕族始祖吕世章。近有地曰“当店弄”,当是古时典当店号所在。可知壶镇集市贸易形成之久远。后民居增多,在近地又造文昌阁、积善庵、关帝庙。关帝庙的后殿供水神和财神,殿堂宽容千人,可窥壶镇古已兴盛。安庆庙壁绘神兽,祈祝合境安祥。毁于火,留残垣。
  【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缙云县壶镇镇名片-浙江省丽水市
  概况壶镇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总面积113.6平方公里,总人口5.91万,辖8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是丽水市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该镇境内省道临石线、磐缙线、台缙高速公路纵横贯通,南距金温铁路、金温高速公路出口约2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方便。
  历史沿革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1992年,三联乡、白六乡、浣溪乡、括苍乡并入壶镇镇,仍称壶镇镇。此后,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教育强镇”、“省先锋工程五好党委”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
  经济状况近年来,随着“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凭着壶镇人“敢闯,敢冒,敢干,敢为人先”的壶镇精神,壶镇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配套的各类市场也随之兴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647.34万元。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五大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和“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镇内一个基础设施投入达6000多万元功能齐全的工业功能区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87家,并已相继建成投产。
  作为丽水市的三大盆地之一,壶镇的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户增收为目的,努力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2002年——2004年全镇新建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产品市场5个,蚕桑、高山蔬菜、席草、水果、养殖等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晨龙集团投资建成“航天育种果蔬基地”,集农业高科技与农业科研于一身。
  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壶镇营造了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超市连锁、专营专卖、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繁华地段的溪东北路商业街地位日益突出。每年农历“5月28”和“10月28”为传统大型集市,参与这一集市的经营者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四十多个地区,数千米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名胜古迹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千年古道,有老街旧宅,有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蛋化石,汉代名隐阮肇修身之所阮客洞,有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大溪滩古窑址群,建于宋代前的广济堰,明朝的阮公点将台,清代的九进厅民居建筑以及贤母桥等一大批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这一座座曾昭示往日辉煌的古建筑,成为一道风景,供人们参观,让后人感叹。
英文解释
  1. :  Huzhen Town
近义词
壶镇,
相关词
缙云县
分类详情
张开新民村张开石龙村向阳团结新兴村
桂山村临溪社区后叶村下宅村大山村
李庄村工联村中兴村高潮村新和村
农兴村新范村湖川村子草坑村美里村
塘下村上宅村和睦村曹坟村西山沿村
塘川村宅塘村雅化路村上田村元古村
五丰村上王村五里牌村陶滩村中王村
应庄村坑沿村苍山村石明堂村驸马村
牛山村云岭村高陇村南顿村胡宅口村
好溪村青川村下项村田畈村下新屋村
后宅村赤溪村卢宅村项宅村杨梅园村
仁旦村凤凰山村前山村花树村后湖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