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浙江 >丽水 > 缙云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Jinyun Xian County
  邮编:321400 代码:331122 区号:0578 拼音:Jìn Yún Xiàn,Jinyun Xian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东经119°52′-120°25′,北纬28°25′-28°57′。总面积1503.52平方千米。总人口43.86万人(2005年底)。全县辖9个镇、15个乡:五云镇、壶镇镇、新建镇、新碧镇、舒洪镇、大洋镇、大源镇、东渡镇、东方镇;溶江乡、七里乡、胡源乡、南溪乡、木栗乡、雁岭乡、城北乡、白竹乡、三溪乡、前路乡、新川乡、双川乡、方溪乡、石笕乡、双溪口乡。县人民政府驻五云镇黄龙路38号。
  
    唐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置县。
  
    年均气温17.2度,年降水量1450毫米。仙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姑妇岩、铁城(芙蓉峡),马鞍山、石门、黄龙、小仙都、大洋湖、岩门和狮子岩等12个主要景区和数百个景点组成,景区总面积116平方千米。其中鼎湖峰高170多米,为迄今所发现的世界最高石笋。
县情概况
  缙云县,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市东北部,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镇。邮政编码:321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8。
自然地理
  地形地质
  缙云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
  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1500米,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度地段 。全境地形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气候特点
  全县大部属亚热带气候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3--8月间,为全省多雹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
  水文特征
  全县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条,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其中好溪为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穿境入丽水,干流在境内长66.11公里 ,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资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盘溪电站为“一水多用,梯级开发”的典范,为联合国指定的亚太小水电技术培训实验基地。
  自然资源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地名由来
  《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得名。
历史沿革
  缙云县始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五云镇。
  今缙云地,《禹贡》 “ 扬州之域 ” ,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境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吴宝鼎元年(266),又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东阳郡为婺州,于永康县置丽水,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置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能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因避德宗讳(名适,音 kuò) , 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三年(1914),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 4 道,缙云县属瓯海道。十六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 6 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文物古迹
  倪翁洞
  倪翁洞 
  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 60 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由时任缙云县令、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此外,还有米筛洞、问渔亭、仙女照镜、老鼠偷油、独峰书院等景观。
  铁城
  铁城摩崖,在铁门峡内,“铁城”两字,字径320cm,它和初阳山上的旭山题刻、鼎湖峰下的“鼎湖胜迹”题刻、玉甑岩上的“玉甑岩”题刻,黄龙山中“佛”字题刻,是仙都五大摩崖石刻。铁城两字,明缙云知县书法家郝敬书。
  明万历年间,处州推官顾宪成调吏部任职。调职前专程到缙云,和丁忧在家的福建右参议郑汝璧同游仙都。顾宪成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创始人,关心国家兴亡,公开评议朝政。受顾的影响,缙云当时受排挤的官员除了郑汝璧外,还有李键、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他们分别化名谷潭逸客、小仙山人、禹门子、宾阳道人,在荒无人烟的芙蓉嶂铁门峡内筑紫芝山房(俗称铁城书院),吟咏唱酬、借酒消愁。消息传出,万历十八年(1590),朝廷命缙云知县郝敬侦查。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人。擅长书法,为人耿直,但任事浮躁,仕途同样不顺。他和李键四人很快唱和为友,并从优上报,称四人是“商山四皓”式的人物。郑汝璧、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不久先后出山,其中郑汝璧官至宣大山西总督,为保障明末北方边防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而李键,执意不仕,甘为山人,真的如铁城一般坚定。为了表彰李键的高风亮节,郝敬在铁门峡谷内刻“铁城”两大字以纪念。
历史事件
  重建同善桥
  咸丰七年(1857)仲夏,缙云县天时不正,淫雨成灾,山洪爆发;恶溪两岸的田园房舍,大半被毁;横跨在县前沟通南北的继义大桥,也在这一场洪水中遭到破坏。
  咸丰十年(1860),缙云县的绅衿耆宿们看到连年收成还算不错,太平军退出以后,两年来也不见有重返浙南的意思,于是又有那好事的出头聚会,商议如何重建县前大桥。费了许多口舌,总算议定了仍在原址上重建一座七孔的大桥,由本县财主杨瑞三、吕精心、吕建始、吕积厚、曹廷撑和赵墀六家各认建一孔,下余一孔,由劝捐所得资金合建;公举老秀才曹勋总理建桥事务,并议定新桥改名为“同善桥”。
历史名人
  陈箍桶
  陈箍桶,缙云人,名字不传,正史未载,顾名思义,可能是一个箍桶匠。残存的《永乐大典》中转载宋《周山房集》记述了他的一些事迹。据说他“初因盗犬系狱”(因为偷别人的狗而坐牢),他的徒弟会集一些人劫狱,把他救出来。于是他流亡在外,结识了方腊,劝方腊聚众起义。后方腊被俘,童贯审问谁是主谋,方腊就说是陈箍桶。童贯听了派人追捕,结果陈箍桶被捕。童贯审问陈箍桶,问:“你为什么教方腊造反?”陈箍桶不直接回答童贯的问题,却说正因为方腊不听我的主张,所以失败了。童贯问:“你的主张是什么?”陈答:“杀徽、严以示威,长驱渡江,结人心以人长安耳。”意思是主张先占徽州、严州(即睦州,在方腊起义后改名严州),镇压地主官僚,树立军威,然后率起义大军长驱渡长江北上,实行能得民心的政策,取得人民支持,直接攻取都城。陈的话很有见地,有深远的战略眼光。陈箍桶还分析过形势说:“天下势犹桶板,能箍则合,不能箍则离。”这段话似指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割据而言。有条件能统一就统一,没有条件则不妨割据一方,坐待形势发展。可见陈箍桶虽是一个劳动者,却很有政治军事眼光。陈箍桶不久被童贯杀害。
  潜说友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卒。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行政区划
  截至2006年底,缙云县 县政府驻黄龙路38号,面积1482平方千米。人口43.86万。邮编:321400。代码:331122。区号:0578。拼音:Jinyun Xian。辖9个镇、15个乡,6个社区、4个居民区、642个行政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缙云县辖9个镇、15个乡:五云镇、壶镇镇、新建镇、新碧镇、舒洪镇、大洋镇、大源镇、东渡镇、东方镇;溶江乡、七里乡、胡源乡、南溪乡、木栗乡、雁岭乡、城北乡、白竹乡、三溪乡、前路乡、新川乡、双川乡、方溪乡、石笕乡、双溪口乡。
  2000年,缙云县辖9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2252人,其中:五云镇 55621人、壶镇镇 54866人、新建镇 41686人、舒洪镇 14830人、新碧镇 13957人、大洋镇 7461人、东渡镇 28092人、东方镇 19922人、大源镇 16051人、新川乡 4472人、双川乡 4729人、城北乡 7464人、七里乡 13005人、白竹乡 6022人、雁岭乡 12342人、前路乡 7268人、三溪乡 6120人、溶江乡 12655人、双溪口乡 9072人、胡源乡 11815人、方溪乡 3752人、石笕乡 5599人、南溪乡 2944人、木栗乡 2507人。
  根据08年出台的《缙云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原来的9镇15乡调整为
  8镇8乡.
  8镇分别是:五云镇 壶镇镇 新建镇 东渡镇 舒洪镇 东方镇 大洋镇 大源镇
  8乡分别是:前路乡 三溪乡 双溪口 溶江乡 胡源乡 石览乡 方溪乡 七里乡
  将新碧镇、城北乡、新建镇的岩沿、西岩、梅溪3个行政村,与原五云镇合并。
  将雁岭乡、白竹乡与原壶镇镇合并.
  将新川乡、双川乡与原新建镇(除岩沿、西岩、梅溪3村)合并。
  将南溪乡、木栗乡与原大洋镇合并
  调整后,五云镇辖6个社区,79个行政村,面积133.6平方公里,人口8.4万
  调整后,壶镇镇辖130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7.94万
  调整后,新建镇辖84个行政村,面积184.7平方公里,人口7.0万
  调整后,大洋镇辖27个行政村,面积130.2平方公里,人口1.6万
人口民族
  全县人口为43.6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5.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已进入老龄化县。性别比例为108:100。平均寿命为75岁。民族以汉族为主。
社会发展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9亿元,分别增长4.7%、18.7%和10.3%。人均生产总值18766元(以户籍人口计算,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02美元),比上年增长13.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8.3:58.3:33.4调整为7.6:59.7:32.7。全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增长1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当前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多种制约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房地产行业低迷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消费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赶超进位的压力较大等。
  农业
  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实现农业总产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82万亩,增长1.4%,实现粮食总产量70105吨,增长0.4%。全县的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4.9:45.1调整为56.1:43.9。
  畜牧业的结构得到调整。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9972万元,比上年下降2.3%。生猪出栏9.94万头,比上年增长4.6%;羊出栏1.97万只,比上年增长5.3%;家禽出栏342.9万只,比上年增长6.5%,实现禽蛋产量2334吨,比上年增长11.4%;实现蚕茧产量1873吨,比上年减少3.3%。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实现产值持续增长。全年实现林业产值762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完成迹地更新11154亩;国债造林2704亩;生态公益林补植507亩,低产林改造537亩,中幼林抚育11270亩,顺利地通过了省营造林检查组的验收。到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6 %,森林资源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立足自力更生,同时又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完成水利项目82处,新建和改善渠道11公里,水毁堰坝修复23处,防洪堤修复5.5公里,新建饮用水工程12处,恢复蓄水17.4万立方米,新增蓄水6万立方米。增加或改善灌溉农田5287亩,防洪农田2540亩,受益人口4.63万人。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8.5万方,投劳15.9万工,总投资达1068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化肥施用量29176吨,农村用电量3765万千瓦小时。
  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扶持政策,编制产业规划,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3亿元,增长38.6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园区开发扎实推进,建成区形象得到改观,劳务、教育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各3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扶持项目1个、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2个。支持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一批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名牌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2个。切实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企业积极性充分调动,实际利用内资7.1亿元、外资398万美元。重点实施好26个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全县完成工业投资14.5亿元,增长48.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1%。外贸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473%,自营出口总额占全市四分之一强。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在前两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8.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实现投资22.10亿元,占全县总投资的95.2%,比上年增长9.6%。
  工业投入放缓,面对全国开发区(园区)的清理整顿和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制约,工业实现投资10.25亿元,比上年回落了7.4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比全县总投资的增幅快17个百分点,它对全县总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7.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24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3%和136.5%。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通过努力,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全县总投资的23.6%,其中土地购置费3.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77万平方米,是上年的2.6倍。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务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公路货运量205万吨,货运周转量5186.5万吨公里,实现公路客运量394.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889.8万人公里;实现铁路客运量19万人次,货运量44万吨,业务总收入1979万元。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交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路管养水平得到提高。台缙高速公路缙云段完成年度投资28002万元,是计划的132.1%;乡村康庄工程完成投资6542万元,是年度目标的108.3%。到年底,已全部完成了省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和县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专业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64%,干线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67%,县道养护平均好路率达60.9%,全部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电信通讯事业继续发展。全县电信局、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共实现业务总量13935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9.52万户,增长8.3%,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87万户,增长12.6%;移动通信用户15.2万户,增长24.1%。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0.1部/百人,提高到21.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8.1部/百人,提高到34.7部/百人。拥有互联网注册用户12571户。全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1亿元,增长13.0%,比上一年度快0.5个百分点。其中县的零售额10.13亿元,增长14.6%。县以下零售额7.38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28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2.17亿元,增长13.0%;其他行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2.9%。市场运行在竞争中不断规范,城乡市场在调整中发展,到年底全县城乡个体工商户数达8674户,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私营企业户数达1439户,增长5.5%。
  对外贸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出口收购总额17.78亿元,增长7.6%,实现外贸自营出口总值9342万美元,增长27.6%。
交通运输
  缙云县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台金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北到省会杭州为2.5小时路程,到上海为4小时路程,已纳入上海四小时交通圈,到台州为2.5小时。到周边市所在地仅1—3小时路程。
风景名胜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相传为黄帝升天成仙之地。黄帝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已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该景区逐步成为浙江西南旅游热点和影视天然摄影棚。仙都“奇峰异石”、“田园风光”、“黄帝文化”集于一身,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3亿元左右,旅游业已成为该县三产的龙头。
  仙都风景名胜区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 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姑妇岩
  姑妇岩,俗称婆媳岩,在仙都主景区人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东,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静坐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兴许是大自然的疏忽,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残酷虐待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红的呢。元赵拱辰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尔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娱行人望姑。”
  缙云仙都,古为婺州地,人们又相传孙权母吴老太,曾专程到缙云山进香,永远保佑附近山民安康,而得名“永康”。那低者,人们以为是吴老太;高者,是身着纱披的观音菩萨。水之北,狮豹山上的舅轿岩,不正是吴老太的弟弟乔国老吗?
  姑妇岩下,是仙都人口处,风景秀绝,宋汪真有诗云“元武崖下启洞天,登磴转望已超然。春工着地看如画,水籁到山听似弦。鸟驾娇花呼饮酒,童从平野舞秋千。自欣烟花仙都里,得意还来诗一篇。”
  姑妇岩下,各有幽洞一处,玲珑可爱,可坐七八人。
  姑妇两岩之间,有小石如犬,蹲于主人身旁,俗称天狗岩。
  大肚岩
  大肚岩东北,是一鼓形巨崖,且顶部尚有一扁石覆其上。从隔溪好山脚,远远看去如人之大肚,故称大肚岩。由此,古人演绎说:当年轩辕黄帝东巡,在缙云山觞百神。大肚神仙贪吃了饭甑岩中的饭娘,肚子越来越大。他勉强走过好溪,走出密林,肚子已涨到把他的眼睛、嘴巴、鼻子都遮住,再也走不动了。黄帝见了好气又好笑,只好命他和南海龙王一起,守住南天门。
  大肚岩,它上部有亿万年雨水下流痕迹,呈棕黑色,像江南农民下雨时,所穿的蓑衣下摆一样,又叫它为雨蓑岩。(仙都志》也云“大组岩,其东复耸一岩,上广下钦,曰雨蓑岩。”清王诰有诗云“垂纶仙子惬春和,春水鸬鹚仙筏多。爱向下洋沽昔酒,时升灵石出高歌。三千丈发茎将白,五十九滩瞬又过。钓尽恶鱼溪不恶,至今岩迹隐烟蓑。”
  芙蓉峡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射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紫芝坞
  芙蓉嶂的中心点,四周山崖高耸,呈黑色;中间低凹,长满草木,呈绿色。山中水从铁门峡流出,峡口仅容一人过往,且峡高百丈,是缙云仙都著名峡谷;更是传说中神仙的种芝田、尝紫芝的地方,故名叫紫芝坞。明吴观有诗云“山中白云多,坞内紫芝少;紫芝不可寻,白云为谁好。”李淑又云“不见茹芝人,只闻紫芝坞。我来醉白云,枕石欹芳杜。”
  铁门峡
  内狭外宽,直至好溪边的孔雀岩、仙掌岩之间。内有类似葫芦谷数处,是芙蓉嶂的精华所在。明李铁城有诗云:“鸿蒙古峡闷仙峦,道眼探幽集大观。夹峰芙蓉通石室,蟠龙杞菊老严湍。冯将世事忘吾我,恍有天风挟羽翰。如遇浮丘携手去,更于何地煮金丹。”
  螺丝岩
  从芙蓉峡口向紫芝坞内眺望,其中心,上有一巨石凌空而立,形似田螺,俗称螺丝岩;如果登上芙蓉嶂之巅,向紫芝坞俯视,此岩又像狮头糜身狼蹄牛尾的玉麒麟。古人信神,称它为丹鼎。明郑汝璧《游仙都记》“凡数转,径逾窄。徒拥一峡,谽蚜相向,石门中开,可丈许。稍进,则二柱耸峙,忽辟而峭,两山抱之。中见一石如丹鼎,上员下洞,可坐百人。”
  小赤壁
  小赤壁,倪翁洞向东过溪,绝壁陡峭,东西横亘长数里,石壁下部呈赭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称龙耕路,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驾龙耕出来的。龙耕路中有丹室、超妙轩遗址,相传是明吏部天官郑汝壁和状元张懋修(张居正三子)隐居之所。小赤壁一带,溪中有岛,岛中有湖,恰似蓬莱仙境,还有八仙亭、蓬莱阁等人文景观。
  龙耕路
  小赤壁悬崖陡壁上,断断续续地横亘着一条天然栈道,离地面几十米,长数百米。栈道高二三米,最宽处三米,最窄处一米。人们在虎迹岩处,从古人凿成的石级攀援辗转而上,然后沿栈道缓步前行,其险无比,其趣无穷。坐憩其中,只见对岸山村,华屋农舍,鳞次栉比;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转而引颈俯视,那练溪昆潭,瀑谩涛细;数那奇峰异石,如龙首峰、姑妇峰、螺喾峰、插剑石、舅轿岩、 好山、玉甑岩、仆头石、青莲石,尽收眼底,分外妖娆。
  下洋村刘姓居多,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不满王莽篡夺刘家江举兵起反。开始时寡不敌众,一天,逃至仙都。在悬崖陡壁下,襄看无路可走,又闻追兵将至,危急万分。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暴雨倾盆。只见南面山上巨龙倏然而至,从这岩壁间耕出一条路来,让刘秀脱险。于是这栈道,就叫龙耕路。
  这龙耕路和上下峭壁比起来,颜色较白,也有许多人说是白蛇路。相传善良的许仙中了法海奸计,端午节上让妻子喝雄黄酒,白蛇现形吓死丈夫。白素贞悲痛万分,为救夫君,飞越山山水水到仙山采药。在仙都山口:她打败狮童,冲到二关,又被守候水边的虎将拦住,只好和狮虎大战。它们从水中打到空中,从空中打上峭壁。白蛇情急之下,顿发神威,从岩壁中间硬穿而过。最后在鼎湖峰后的玉虚宫中,是南极仙翁让她采去灵芝草。
缙云特产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乾隆版《缙云县志》中就有记载。
  解放前,小本经营发展不快,如新建觅川村,利用新建河谷盆地养鸭,也仅三五户放牧群鸭,每群七、八十月。解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缙云麻鸭以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等优势,冲出浙江, 走向全国。
  1988年,全县有四千多养鸭专业户、三万多人养鸭四百万只,鸭迹遍及上海十县、广东百县、直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近几年来,缙云麻鸭正 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在经营上,趋向立体化、链条型,养鸭兼包鱼、水库,既养鸭又养鱼;养鸭兼营孵坊,建立苗鸭基地;养鸭兼营饲料加工,养鸭兼种香蕉、粮食、蔬菜、水果;养鸭兼从事禽蛋,饲料运输。
  高山茭白
  缙云县大洋、前路、壶镇等乡镇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所产茭白鲜嫩脆口、质优味美,近年来逐渐在省内外市场打响了品牌。目前该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同时,该县积极为菜农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邀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开设讲座,优惠为农户供应茭白专用肥及茭白田杀虫灯等物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茭白种植积极性。目前,该县前路、大洋等乡镇的茭白销售最高价达到了每公斤3.8元,亩均收入近6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英文解释
  1. n.:  Jinyun County
近义词
缙云
相关词
中国疾病预防机构区域盐业公司盐务管理局壶镇镇地理
浙江省行政村
包含词
缙云县宿缙云县政协缙云县中医院
缙云县实验二小缙云县实验小学缙云县人民医院
缙云县新建医院缙云县大洋医院缙云县仙都宾馆
缙云县皮革总厂缙云县壶镇宾馆缙云县大洋宾馆
缙云县盐务管理局浙江省缙云县宾馆缙云县天益楼宾馆
缙云县化纤加弹厂缙云县五云服装厂缙云县创新童鞋厂
缙云县工艺品三厂缙云县新五工艺厂缙云县竹木工艺厂
缙云县东岸工艺厂缙云县敦煌工艺厂缙云县卫生防疫站
缙云县残疾人联合会缙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浙江省缙云县丝绸纺织公司浙江省缙云县碧河竹制工艺
缙云县城东工艺品厂缙云县顺风竹制工艺厂缙云县溪南竹木工艺厂
缙云县好溪工艺制品厂浙江省缙云县吉祥工艺品厂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
缙云县新碧钭氏伤科医院缙云县竹制工艺品有限公司缙云县日用品工艺厂
缙云县初建日用工艺厂缙云县新建百花工艺厂缙云县信昌工艺品有限公司
缙云县浣溪木制工艺厂缙云县木制品工艺厂缙云县勇进竹制工艺品厂
缙云县金属工艺镀镆厂浙江省缙云县新安五金电子厂浙江省缙云县外贸工艺品有限公司
浙江省缙云县丝绸实业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城北乡张开壶镇镇张开东方镇张开东渡镇张开溶江乡
张开木栗乡张开前路乡张开双川乡张开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张开大源镇
张开七里乡张开五云镇张开南溪乡张开三溪乡张开大洋镇
张开新碧镇张开舒洪镇张开胡源乡张开雁岭乡张开白竹乡
张开新川乡张开方溪乡张开石笕乡张开双溪口乡新建镇镇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