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23400 代碼:331124 區號:0578 拼音:Sōng Yáng Xiàn,Songyang Xian
鬆陽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8°14′~28°36′,東經119°10′~119°42′(北緯28°27′,東經119°29′)。東連麗水市蓮都區,南接竜泉市、雲和縣,西北靠遂昌縣,東北毗武義縣。最東至裕溪鄉新渡,最西至楓坪鄉竜虎坳,東西最寬處徑距53.7千米;最北至赤壽鄉大川,最南至大東壩鎮大灣,南北最長徑距40.2千米。總面積1406平方千米。總人口23.14萬人(2005年底)。
鬆陽縣轄5個鎮、15個鄉:西屏鎮、古市鎮、玉岩鎮、象溪鎮、大東壩鎮;赤壽鄉、新興鄉、望鬆鄉、四都鄉、謝村鄉、樟溪鄉、三都鄉、新處鄉、齋壇鄉、葉村鄉、竹源鄉、楓坪鄉、裕溪鄉、安民鄉、板橋畲族鄉。縣人民政府駐西屏鎮府前街1號。
屬浙西南山區,地處甌江流域上遊中低山、丘陵地帶。整個地勢以鬆古盆地為軸,呈兩邊高中部低,西南高東部低。山地占總面積76%。境內河流屬甌江水係。鬆陰溪為縣內最大河流。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7度,無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 |
|
鬆陽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介於東經119°10′-119°42′,北緯28°14′-28°36′之間。東連麗水市,南和西南鄰雲和縣、竜泉市,西和西北接遂昌縣,東北毗武義縣。東西最寬處53.7公裏,南北最長40.2公裏,面積1406平方公裏。轄5鎮、15個鄉,6個居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401個村委會。有 74926戶,23122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165人。係革命老區縣,縣政府駐西屏鎮府前街1號,在省會杭州市西南212公裏。
名勝古跡鬆陽歷史悠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較多。縣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建於北宋鹹平五年的延慶寺塔(被稱為“江南稀寶”)、建於明代弘治九年年詹寶兄弟進士牌坊,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石倉古民居,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湯蘭公所、城隍廟、青雲塔、黃傢大院、寺口進士牌坊、三濟橋等,城區內有不少文物保護點。鬆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1935年,粟裕、劉英率紅軍挺進師在安岱後村創建了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在玉岩、竹溪成立區委和蘇维埃政權。現今安岱後村仍保留着劉英、粟裕故居,陳鳳生、陳丹生舊居,紅軍橋、陳氏宗祠(粟裕、劉英辦公的地方)等,在大東壩村、大樹後村仍保留着紅軍標語。鬆陽風景名勝資源豐富。鬆蔭溪風景名勝區薈萃塔溪緑漲、雙童積雪、玉泉翠華、凌霄嵐翠、百仞雲峰、石空飛瀑等九大景區;箬寮峴自然保護區擁有萬畝原始森林,是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傢園,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坡,生長着二千餘畝連片的原始猴頭杜鵑林;卯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為96.4%,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等季相變化森林植物景觀,有道教真人葉法善修仙之所,有宋王棲避之地等。近年來,鬆陽遵循“生態、休閑、養生”的旅遊發展主題,整合山水、民俗、文化、歷史等風景旅遊資源,加快旅遊産業發展,着力打造“浙南桃花源”品牌。 |
|
地形地貌
鬆陽縣地處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帶為主,四面環山,中部盆地以其開闊平坦稱“鬆古平原”,又稱“鬆古盆地”,為縣內主要産糧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中,山地占76%, 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謂“八山一水一分田”。 甌江支流鬆陰溪從西北嚮東南,斜貫鬆古平原,境內流長66.5公裏,境內流域面積1302平方公裏,占總面積92.6%。仙霞嶺山脈逶迤鬆南、鬆北、鬆中和鬆西。主要山峰有箬峴、包山頭、留明尖、高脂尖分佈在鬆南、鬆北、鬆中和鬆西。
氣候特點
鬆陽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無霜期長,鼕暖春早,氣候垂直差異明顯。鬆古盆地年平均氣溫17.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7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0℃,出現在1997年7月10日;最低為1月,極端最低氣溫崐-9.7℃,為1997年1月5日記錄。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以3~6月為多雨季節,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7~8月高溫晴熱,易出現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僅40~50毫米。全年無霜期約236天。年日照時數1840小時。
水文狀況
鬆陽縣境內河流屬甌江水係,主要有鬆蔭溪和小港溪,分別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嚮東南。鬆蔭溪為甌江上遊大溪一級支流,發源於遂昌縣安口鄉,流經縣境內60.5km,南北分割鬆古盆地。流域面積占全縣面積92.55%。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橋3鄉部分山間小溪流註入宣平港;大東壩鎮和楓坪鄉的部分山間小溪註入竜泉溪,其流域面積占7.45%。
全縣水係以鬆陰溪、小港為主幹,衆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嶺中彎麯迂回,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狹淺坡降較大,流量受降水控製明顯,水位易漲易落,洪、枯變化懸殊,多為山溪性河流。
自然資源
縣內已發現的金屬礦有鉛、鋅、銀、鐵、鉬、鎢等,非金屬礦有煤、高嶺土、伊利石、瓷土、膨潤土、螢石、明礬石、葉蠟石、白雲母、花崗岩等。高嶺土、煤、螢石、花崗岩、銅、鉬等礦産已開採利用,高嶺土礦品質優良,儲量豐富,縣高嶺土公司年開採量5萬餘噸。
已開採利用的名藥材有黃連、厚樸、金銀花、前鬍等。名樹種有伯樂、香果、銀杏、白豆杉、紅豆杉等。 |
|
山南水北為陽,鬆陽縣城在鬆蔭溪的北面,所以稱為鬆陽。 |
|
鬆陽縣始建於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鄉置鬆陽縣,屬會稽郡,是麗水地區建置最早的縣份。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置臨海郡,鬆陽隸之。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屬永嘉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析鬆陽縣東鄉地置括蒼縣;同年,置處州,鬆陽屬處州。十二年,處州改括州,鬆陽隸之。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鬆陽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鬆陽為鬆州,括州置總管府;七年,改都督府,鬆州均所轄。八年復改鬆州為鬆陽縣;遂昌入鬆陽縣。景雲二年(711年),遂昌復從鬆陽析出。天寶元年(742年),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括州,鬆陽均所轄。二年,析鬆陽縣南鄉地置竜泉縣。大歷十四年(779年),括州改處州,鬆陽隸之。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改鬆陽縣為長鬆縣。後晉天福四年(939年),改長鬆縣為白竜縣。
北宋鹹平二年(999),白竜縣復改為鬆陽縣,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元至正十三年(1353),鬆陽屬處州路。至正十九年,改處州路為安南府,不久復為處州府,鬆陽均所屬。
明清鬆陽屬處州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辛亥革命後,置處州軍政分府,鬆陽隸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撤處州軍政分府,實行省縣兩級製,鬆陽縣省轄。三年,置甌海道,鬆陽為所屬。十六年,廢道,復為省縣兩級製,鬆陽仍為省轄。二十一年6月,置第十一縣政督察區;10月,改置第二臨時特區,鬆陽均隸之。二十四年6月,第二臨時特區改為麗水行政督察區。二十年4月,又改稱第九行政督察區,鬆陽屬之。三十四年4月,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區。6月,改稱第七行政督察區,至三十八年5月,鬆陽均所屬。
1949年5月鬆陽解放。8月,設浙江省第七專區;10月,改稱麗水專區,鬆陽均所屬。1952年1月,麗水專區撤銷,鬆陽縣屬衢州專區。1955年3月,改隸金華專區。
1958年11月2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鬆陽縣,原轄境域並入遂昌縣。
1963年復屬麗水專區。
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批準復置鬆陽縣,屬麗水地區。現屬麗水市。
1997年全縣設5個鎮、15個鄉(其中1個畲族鄉)、400 個行政村、17 個居民區,228678人,其中畲族6226人。 |
|
延慶寺塔
位於古城西部,建於北宋鹹平年間,塔藏捨利,秀美精絶,被稱為“江南稀寶”。登塔遠眺,山光水色、田園農捨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石倉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連綿聳立着30多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古民居,民居主人均為福建移民,遷浙入鬆三百餘年,至今仍操閩語循閩俗,是訪古研幽的理想境地。
湯蘭公所
湯蘭公所又稱蘭溪會館,在西屏鎮中弄內。係清嘉慶14年(1809),湯溪、蘭溪籍在鬆陽的布業染坊商集資興建。面積1100平方米,落地大柱88根。結構獨特。造型壯美,雕刻精細,兼具明、清兩代特色,是研究這一過渡時期建築結構的演變,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證參考價值。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鬆陽黃傢大院
出鬆陽縣城,往西北方向2公裏處有個烏井村,一進村就能看到一組高低錯落的馬頭墻翹首聳立,氣宇軒昂,這就是堪稱一絶的木雕藝術殿堂——鬆陽黃傢大院。
黃氏傢族經過近百個春秋的苦心經營成為當地的望族,於同治年間開始在後院興建“梅蘭軒”和“竹菊軒”兩座樓房。又於光緒年間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樓”,並於民國七年投資55000塊銀元在前院興建一幢規模豪華的“百壽廳”。前院“百壽廳”俗稱“七間”,為三進七開間,面闊27.6米,進深33.8米,廳中172根柱子井然並列。置身“百壽廳”,仿佛在藝術的長廊徜徉。廳內雕梁畫棟,技藝精湛,均以“壽”字為主題,牛角和雀替上的200個篆休“壽”字,筆法無一雷同。
後院主體是梅蘭竹菊廳。門額、柱礎的刻花,均圍繞這一主題,尤以窗欞上的雕刻最為細緻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間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魚、石榴及雀、鹿、蜂、猴圖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還有一組勞動場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鋤禾的農夫、垂釣的漁夫等。
青雲塔
青雲塔在縣城東南5公裏,陽溪鄉音蒙村附近。取意“青雲得路”而名。又因坐落在青蒙山上,故亦稱青蒙塔。明萬歷年間 (1573一1620)知縣林大佳捐資興建,六角七層。這種磚木結構時代特徵明顯,對研究古代高層建築技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塔原為“鬆陽十景”之一,名“塔溪緑漲”,古塔、古木與山水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顯得更加古樸雅緻,熠熠生輝。現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詹士兄弟進士牌坊
詹士兄弟進士牌坊在鬆陽縣城東下馬街,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為成化丙戌科進士詹雨、弘治丙辰科進士詹寶兄弟所立。青石雕刻,仿木結構,四柱三間石樓,歇山頂。坊高8.52米,面闊6.9米,額榜兩面分別陰刻“兄弟進士”、“父子賢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鬆陽麗水兩縣起義
1949年3月14日,麗水縣衛總隊副總隊長鬍允孚以下官兵300餘人在碧湖起義,鬆陽縣長祝更生、麗水縣長張慕槎率部起義後發出鬆陽麗水兩縣起義通電。麗水起義後,分別建立中共麗宣工委(4月改稱處北縣委)、麗水縣政府(4月改稱處北縣政府)、麗縉永武人民遊擊支隊。 |
|
鬆陽十大名人
張玉娘,葉法善,葉夢得,瀋晦,王景,詹雨,高煥然,劉德懷,陳鳳生,祝更生
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藴,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紹興四年進士。翰林學士、吏部尚書、竜圖閣直學士。能詩工詞,詞風早年婉麗,中年學東坡,南渡後多感懷國事,轉嚮簡淡宏闊,晚年簡潔。著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燕語》等。
葉法善
葉法善(616-720)字道元,古市鎮人。其曾祖父道興、祖父國重、父親慧明,三代皆為道士。葉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傢思想的熏陶,深刻領會了道教的精義並熟練掌握了煉丹之術。
唐顯慶年間,信奉道教的唐高宗聞聽法善的名聲之後,詔他入京,留在宮中奉為法師。當時,高宗曾下令廣召天下方術之士,準備合煉“神丹”,以求長生不老。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對身體無益,於是竭力勸諫。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見,並命他裁辦此事,法善遣退了90餘人,合煉長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葉法善自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歷時50年,始終未曾失掉皇帝的尊寵。唐玄宗執政後,更加信任葉法善,稱他“有冥助之力”。唐先天二年(713),拜其為鴻臚卿,後又封越國公,但法善不為爵位尊貴所動,仍願為道士,衹是奏請在故鄉卯山建道觀,唐玄宗準奏,並賜名“淳和仙府”。
開元八年(720),葉法善老死在長安景竜觀,享年104歲,唐玄宗為此專門作了《葉道元尊師碑記》悼念他。
張玉娘
張玉娘(1250-1276)字若瓊,號一貞居士,西屏鎮人。她出身於仕宦之傢,自幼聰慧,文才出衆,尤其擅長詩詞,當時人都把她與漢代女文人班昭相比。
張玉娘生於南宋1250年,卒於1276年,她生活的時代正是南宋即將亡國之時,她雖然身在深閨,卻心馳千裏,關心戰亂年代的國傢和百姓的命運。她飽學多才,擅長詩詞,詩詞題材和風格也迥然相異,既有清新自然、感人至深的愛情詩,又有氣勢磅礴、壯懷激烈、描寫反抗異族侵略的豪放詩,表現出她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遺作《蘭雪集》輯錄了她的存詩117首、詞16闋。她憑詩作《蘭雪集》和具有傳奇色彩、堪比“梁祝”的愛情故事,數百年來一直被世人傳頌。
歷代有識之士很看重張玉娘的詩詞和為人,對她的詩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元代,張玉娘生前所著《蘭雪集》遺稿傳入京師。學士虞伯生閱讀了她的詩,當讀到“山之高,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憂心悄悄”時,不禁贊嘆:“可與風、雅、頌並稱,豈婦人女子所能及耶?選”清順治年間,戲麯傢孟稱舜將其事跡寫成傳奇《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後與《西廂記》、《牡丹亭》、《嬌紅記》並稱四美,由紀曉嵐負責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其立傳介紹。近代和現代有許多著名學者對其作品和生世與當時社會作為學術研究課題著文評價,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等人被並稱為“宋代四大女詞人”。
王景
王景(1337-1412)字景彰,號常齋,元末明初鬆陽縣人,少時便聰敏異常,博覽群書。所寫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風精髓,當時被贊譽為“上繼屈宋,下並班馬”。
明洪武四年(1371),考中舉人,並被授予懷遠教諭。當時天下初定,學校待興。王景與縣學諸生員披荊斬棘,興建學宮,講授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學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應詔入朝,擬《藩王朝觀儀》、作《京城鐘鼓樓記》。明太祖皆親自批閱,而後升任開州知府,任職期間奬勵農桑,均免徭役,執政公正嚴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於政績顯著,又被提拔為山西右參政。王景在山西任職期間,勤政愛民,革清吏弊,卻不幸因觸犯權貴被貶至雲南臨安。雖生活睏頓,簞瓢屢空,但他並不介意,每天讀經史書籍自娛自樂。
明成祖繼位後,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管朝廷詔書擬寫和重大活動記錄等事務。當時朝廷“詔敕皆出於景”。在此期間,王景還參與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永樂大典》及《太高祖皇帝實錄》的編撰工作,王均為總編。永樂十年(1412),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詔稿》傳世。
高煥然
高煥然(1861-1934)字昕齋,號魯纔,象溪鎮象溪村人,幼年尊師好學,博覽群書。清光緒三年(1877),在科舉中考中貢生頭名,十一年(1885)考中鄉試,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先後出任廣東長寧、靈山知縣。因性格耿直,得罪上司,被免官職。高煥然並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勉勵自己,說:“官可不做,人不可不為。”
此後,他遊歷廣東、廣西諸省和南洋諸國,大大開闊了眼界。回國後,協助商務大臣張振熏創辦學堂,開闢東關碼頭,鞏固與越南的邊防。建功復職後,擔任欽州直隸州知州。任內總攬管務,督帶新軍,常親自到村莊裏去訪問民間疾苦,考察地方利弊。宣統三年(1911)夏,擔任欽州知府。上任不久,暴發了武昌起義,清政府被推翻,於是他回到家乡象溪居住。
返鄉後,他極力勸讀,民國二年(1913)與族兄創辦象溪初級小學,民國十四年(1925),受當地賢士大夫們的推舉,擔任《鬆陽縣志》的總編。高煥然實事求是,細心考證,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盡心編輯此書,書成後,深得各界人士好評。
劉德懷
劉德懷(1873-1930)字鐘玉,赤壽鄉界首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研習教育,是鬆陽第一位留學生,在日本期間參加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學成回國後,提倡實業,興辦教育,倡議女子天足。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震東女子兩等小學堂,開處州女子教育之先河。後參與王金發等籌劃發動的浙東起義,參加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鬥爭,是鬆陽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處州光復後,任處州軍政分府民政局長。民國5年(1916)任縣視學,民國7年(1918)任縣學務委員,為倡導鬆陽新學不遺餘力。
陳鳳生
陳鳳生(1902-1935)又名子榮,安民鄉安岱後村人。年輕時曾在杭州、上海經營藥材生意。1929年返鄉。因受閩北農民暴動的影響,逐步傾嚮革命,並在鬆、遂、竜三縣邊境建立以貧苦農民為基礎的“青幫”組織。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到達浙西南。陳鳳生主動迎接紅軍進駐安岱後村,並提出參加紅軍和共産黨。同年6月,他被任命為鬆、遂、竜遊擊隊總指揮。7月22日,玉岩區蘇维埃政府成立,他擔任區政府主席,後又任中共玉岩區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浙西南革命鬥爭開展得如火如荼。9月開始,國民黨當局調集7000多人,瘋狂“圍剿”浙西南革命根據地。9月19日,陳鳳生率遊擊隊配合紅軍進行頑強抵抗,後彈盡糧絶,被迫分散活動。敵人為抓獲陳鳳生,對陳的親屬和鄰居進行迫害。為不連累鄉親,陳鳳生毅然主動現身,並慷慨陳詞:“一人做事一人當,我為民族解放,窮人翻身,死而無憾,陳鳳生在此!”
陳鳳生被捕後,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視死如歸,始終不泄漏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産黨員的高貴品質。1935年12月22日,他英勇就義,年僅34歲。
鐘鬆
抗日將領——鐘鬆
鐘鬆,別號常青,又名鬆根,1900年8月25日(農歷八月初一)出生於浙江省麗水市鬆陽縣樟溪鄉鐘傢村(現福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 1922年,他從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在家乡樟村小學(現樟溪鄉中心小學)教書。後報考黃浦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科學習,繼而到陸軍大學將官班、陸軍軍官戰術學校三期、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及國防大學連戰係三期學習。 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徵北伐時,歷任黃浦五期入伍生連連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炮兵連連長、營長,陸軍21師、3師中校營長,參加過南昌、蚌埠、徐州、濟南戰役。因北伐有功,提升為上校團長,副旅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獨立20旅旅長,率部防守上海吳淞口及虹橋機場一帶,喋血抗戰。與陸軍61師就地整編後,升任少將師長。繼續參加上海“八•一三”中日會戰,授於華胄榮譽勳章。次年,率部援蘭封,與日軍土肥原部作戰。1940年,日軍猛攻中條山,鐘鬆率部解救第9軍之危。1943年,任第九軍副軍長,率部進攻雲南芒市日軍,殲敵千餘,授青天白日勳章,並升任第36軍中將軍長,繼授忠勤勳章、勝利勳章。解放戰爭中率第36軍隨鬍宗南進攻延安,後慘敗而逃,曾被彭德懷稱為“打不死”。 1949年,鐘鬆任第五兵團副司令官兼第36軍軍長,第十三編練司令官及西安警備司令。 1950年到臺灣,1953年,任“浙江時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退役時係中將級軍長。1970年,離臺去荷蘭定居,與子女團聚。 1988年3月16日,鐘鬆先生攜兒子鐘長安(美籍華人)首次回到鬆陽探親。回鄉探親期間,參觀了鬆陽一中、縣實驗小學、樟溪鄉中心小學,為鬆陽一中題寫了“睏學出真知” 五個大字。拜見了鬆陽縣委、縣政府、縣委統戰部、縣僑務部門等單位的領導。同時,還主動捐贈人民幣一萬元給樟溪鄉鐘傢村修路。 鐘鬆先生於1995年3月7日在在荷蘭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
|
宋時“有五鄉、鬆陽一鎮”。
元,為都保製,元至正十年(1350),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長,保有正,分任其事。
明清為鄉裏製。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鄉。移風鄉管75都,旌義鄉管54都,布和上鄉管44都,布和下鄉管44都,九芝鄉管53都,惠洽鄉管46都。
清順治十一年(1654),仍置6鄉。移風鄉轄裏7都5圖31,旌義鄉轄裏5都4圖13,布和上鄉轄裏4都4圖14,布和下鄉轄裏4都4圖22,九芝鄉轄裏5都3圖14,惠洽鄉轄裏4都6圖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設都圖順編為142莊。
宣統二年(1910),實行地方自治,分設城區、廈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倉8自治區,下轄都、圖、莊。
民國初沿清製,置8自治區,轄都、圖、莊。民國十七年(1928),實行村裏製,縣轄區、村(裏)、閭、鄰。在城為裏,在鄉為村(或聯閤村)。時全縣置城區、廈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倉8區。18年(1929),改置5區。將城區、廈田、五都3區劃為第一區,轄435村;改古市區為第二區,轄337村;以原玉岩區為第三區,轄119村;改大竹溪區為第四區,轄31村;原靖居區、石倉區並為第五區,轄40村。時全縣轄5區、8裏、162村、619閭、3046鄰。
十九年(1930)2月,實行鄉鎮製,裏編為鎮,村編為鄉。縣城4裏為4鎮,古市3裏縮編為1鎮,玉岩裏編為鄉。改編後,第一區轄4鎮35鄉,第二區轄1鎮37鄉,第三區轄20鄉,第四區轄35鄉,第五區轄40鄉,時全縣轄5區、5鎮、167鄉。
二十一年(1932)調整原設鄉鎮,全縣設180餘鄉鎮,鄉鎮名佚。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製,縣轄區、鄉鎮、保、甲。時全縣轄5區、5鎮54鄉、313保、3269甲。縣城稱城鎮。
1949年5月,鬆陽解放,廢除保甲製,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區分設辦事處。5月26日,撤銷各區辦事處。分別建立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區人民民主政府。時全縣轄4區、21鄉鎮,各鄉鎮轄區依舊。
1950年,順編4區分別更名為城關、古市、靖居、玉岩區、原編21鄉鎮擴編為43鄉鎮。1952年5月,增設石倉區,轄石倉、百步、橫樟、五部、安民鄉。時全縣置城關、古市、靖居、玉岩、石倉5區,仍轄43鄉鎮。
1952年8月撤銷城關區,建江南、江北區和縣直屬西屏鎮。置王村鄉,屬江北區。10月撤銷石倉區,原轄百步鄉並入石倉鄉,五部鄉並入橫樟鄉,劃歸靖居區;安民鄉劃歸玉岩區。時全縣轄1直屬鎮,江北、江南、古市、靖居、玉岩5區41鄉鎮。
1956年3月,撤區並鄉。撤銷江北、江南、古市3區,所轄24鄉鎮合併為14鄉鎮,與西屏鎮同為縣直屬鎮。其中,項溪鄉並入陽溪鄉,四都鄉、王村鄉和寺口鄉一部並入望鬆鄉,寺口鄉大部並入崗寺鄉,竹溪鄉並入水南鄉,劃橫樟鄉的大嶺頭、後畲並入竹源鄉;萬壽、赤壽鄉合併為赤壽鄉,南源、新處兩鄉全並為莊後鄉,周源鄉並入謝村鄉;新興、莊門兩鄉區劃不變;餘葉鄉一部並入玉岩鄉,另一部並入交塘鄉,根下、高吉兩鄉並入楓坪鄉,安民鄉區劃依舊。橫樟、石倉、靖居、板橋鄉區劃依舊,象溪鄉並入雅溪鄉,裕溪、靄溪並為聯溪鄉。西屏、古市兩鎮編製居民委員會,下轄居民小組,旋改稱居民區。時全縣轄15直屬鄉鎮,2區10鄉。
1957年3月復置古市區。1958年2月復置城關區。時全縣轄4區25鄉鎮。1958年9月,原區級建製撤銷,代之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鄉級建製改為公社下屬的生産大隊,原行政村改稱生産隊。時全縣置5人民公社,轄2鎮26生産大隊。
1958年11月21日,撤銷鬆陽縣建製,原鬆陽縣轄境並入遂昌縣,行政區劃不變。1959年4月,原紅旗、紅光、先鋒、紅星、衛星公社分別改稱西屏、古市、靖居、石倉、玉岩公社,生産大隊改稱管理區。
1961年7月,撤銷莊門管理區,轄境並入赤壽、崗寺兩管理區。口管理區劃歸玉岩公社。9月,恢復區級建製;以原“管理區”改置人民公社;原生産隊改稱生産大隊。同月,撤銷石倉人民公社,所轄石倉、汶東、橫樟管理區改置公社後並入靖居區。12月,葉村公社分置葉村、齋壇兩公社。
1962年1月,石倉、汶東、橫樟人民公社合併為縣直屬石倉人民公社。1964年6月,析望鬆公社塘後、莊河、榔樹、西坑、陳傢鋪、下包、午嶺、湯城、平田9生産大隊,三都公社章田、柘坑2生産大隊置塘後公社。時,原縣境內置4區、2鎮、25人民公社和1縣直屬人民公社。
1965年,齋壇更名為齋坦。1968年,撤銷西屏、古市兩公社建製,原轄大隊分別劃入西屏、古市兩鎮,1980年7月,兩鎮縣直屬。
1982年1月30日,恢復鬆陽縣建製,原玉岩區**口公社劃歸遂昌縣。時全縣轄2直屬鎮、1直屬公社、4區22公社。
1983年10月後,實行政社分設,原人民公社先後復改為鄉,生産大隊改為行政村。同月,撤銷縣直屬石倉人民公社,置大東壩區,轄大東壩、石倉和原玉岩區安民鄉,置蛤湖鄉,隸屬大東壩區。時全縣轄2直屬鎮、5區、25鄉、399行政村。
1984年8月,塘後、莊後、聯溪鄉分別更名為四都、新處、裕溪鄉,板橋鄉改建板橋畲族鄉。
1985年5月,齋坦鄉更名為齋壇鄉,撤玉岩鄉建為玉岩鎮。時,全縣轄2直屬鎮、5區、25鄉(鎮)、400行政村。
1992年3月進行撤區擴鎮並鄉:(1)撤銷鬆陽、古市、玉岩、大東壩、靖居等5個區公所。(2)保留四都、三都、望鬆、齋壇、葉村、竹源、赤壽、新興、樟溪、新處、謝村、楓坪、安民、裕溪等14個鄉和板橋畲族鄉。各鄉轄區不變。(3)撤銷陽溪、水南鄉,並入西屏鎮,鎮人民政府駐西屏鎮太平坊路31號;撤銷崗寺鄉,並入古市鎮,鎮人民政府駐溪邊路9號;撤銷交塘鄉,並入玉岩鎮,鎮人民政府駐玉岩鎮車站路14號;撤銷大東壩、石倉、蛤湖鄉,在大東壩村組建大東壩鎮,管轄原3鄉轄區;撤銷靖居、雅溪鄉,在象溪村組建象溪鎮,管轄原2鄉轄區。鬆陽原轄27個鄉鎮,其中鎮3個,鄉24個,擴鎮並鄉後調整為20個鄉鎮,其中鎮5個,鄉14個,民族鄉1個。
1998年,原四都鄉榔樹村榔陽自然村升為行政村,劃歸望鬆鄉管轄,時全縣401個行政村。(以上出處,本站略有文字上改動)
2000年,鬆陽縣轄5個鎮、1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734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西屏鎮 54635 古市鎮 19666 玉岩鎮 11316 象溪鎮 11246 大東壩鎮 13835 望鬆鄉 8409 葉村鄉 6548 齋壇鄉 7016 三都鄉 5215 竹源鄉 3256 四都鄉 2515 赤壽鄉 9111 新興鄉 8508 樟溪鄉 8098 謝村鄉 4086 新處鄉 4491 楓坪鄉 7700 板橋畲族鄉 3663 裕溪鄉 4579 安民鄉 3447
2002年,鬆陽縣轄5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6個社區、6個居民區、401個行政村:西屏鎮、古市鎮、玉岩鎮、象溪鎮、大東壩鎮、 赤壽鄉、新興鄉、望鬆鄉、四都鄉、謝村鄉、樟溪鄉、三都鄉、新處鄉、齋壇鄉、葉村鄉、竹源鄉、楓坪鄉、裕溪鄉、安民鄉、板橋畲族鄉。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鬆陽縣轄5個鎮、15個鄉:西屏鎮、古市鎮、玉岩鎮、象溪鎮、大東壩鎮;赤壽鄉、新興鄉、望鬆鄉、四都鄉、謝村鄉、樟溪鄉、三都鄉、新處鄉、齋壇鄉、葉村鄉、竹源鄉、楓坪鄉、裕溪鄉、安民鄉、板橋畲族鄉。
2000年,鬆陽縣轄5個鎮、15個鄉。 [font color=#669900]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font]全縣總人口197340人,其中:西屏鎮 54635人、古市鎮 19666人、玉岩鎮 11316人、象溪鎮 11246人、大東壩鎮 13835人、望鬆鄉 8409人、葉村鄉 6548人、齋壇鄉 7016人、三都鄉 5215人、竹源鄉 3256人、四都鄉 2515人、赤壽鄉 9111人、新興鄉 8508人、樟溪鄉 8098人、謝村鄉 4086人、新處鄉 4491人、楓坪鄉 7700人、板橋畲族鄉 3663人、裕溪鄉 4579人、安民鄉 3447人。 |
|
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為230999人,比上年末減少230人。全年出生人口2379人,出生率為10.29‰;死亡人口1586人,死亡率為6.86‰;全年淨增人口793人,自然增長率3.43‰,以漢族為主,有畲、苗、回、壯、白、土傢族等民族。 |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鬆陽縣委、鬆陽縣人民政府以發展經濟為中心,製定《關於加快改革開放、加速經濟發展的决定》等一係列適應鬆陽實際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招商引資,對在鬆陽投資的企業在立項審批、用地安排、稅費徵收等方面給予優先和優惠。西屏、古市、望鬆3個工業小區已初具規模。1994年,鬆陽縣被批準為對外國人開放縣。1995年被批準獲外貿進出口自營權。
1997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98705萬元,人均4322元;工農業總産值(1990年價) 155937元,其中農業總産值68466萬元,工業總産值87471萬元,分別占工農業總産值的43.90%和56.10%;全縣財政收入47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516元,職工年均工資5940元。
地方工業以建材、醫藥、竹木加工、農副産品加工、機械等為重點發展行業,高嶺土係列開發成為鬆陽工業經濟的支柱産業。有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3.60萬千瓦,可開發年發電量3.37億千瓦時。1997年小水電裝機容量2.4萬千瓦,年發電量484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8.8%。1995年8月,通過驗收達到全國第二批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標準。
經濟狀況鬆陽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發展多種經濟。2002年全縣工農業總産值21.3581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2.9898億元,農業總産值8.3683億元。鬆陽是傳統的農業縣。糧食生産以種植水稻為主,其次是小麥、豆類、薯類和玉米。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一優兩高”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桑葉、茶葉、煙葉、水果和藥材等。茶葉以緑茶為主,全縣有茶園5.7萬畝,久負盛名的“鬆陽銀猴”獲得緑色食品認證,“緑𠔌青帝”、“觀音露”獲有機茶認證。“鬆陽銀猴”曾先後獲得首屆中國西湖博覽會金奬、國際農業博覽會金奬、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奬等,暢銷國內外。水果主要有臍橙、柑桔、梨子等,其中夢陽牌紐荷爾臍橙獲得2002年中國柑桔博覽會金奬,夢陽牌“雪芳梨”、“雪青梨”獲得2002年浙江省優質早熟梨稱號。工業生産有機械製造、水力發電、製藥、文化用品、通信建材、耐火器材等,産品有人造板、藥品、文教用品、摩托車、耐火器材、紡織品等。其中浙江省鬆陽縣耐火器材有限公司、雷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科馬摩擦材料有限公司、金星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等13傢企業通過ISO9000和ISO14000質量體係論證。
農業
鬆陽有耕地16萬畝,嚮以糧食生産著稱浙南,為浙江省糧食生産重點縣。諺稱“鬆陽熟處州足”,麗水地區各縣唯鬆陽歷有糧食外調。1990年國務院授予鬆陽縣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號。1984年全縣糧食總産量達12萬噸,90年代基本維持在11萬噸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曬紅煙、茶葉、蠶桑、赤小豆、香菇等。進入80年代,及時調整産業結構,加快農業綜合開發,發展優質高産高效農業,建立煙、茶、果、食用菌、用材林、筍竹兩用林、厚樸、水産養殖、畜禽養殖、蔬菜等生産基地。
林業
鬆陽為浙江省重點林區縣,林業部杉木速生豐産林基地建設重點縣。1992年資料,有活力木蓄積存量300萬立方米,毛竹立竹量1182萬株,森林覆蓋率69.43%。1997年木材産量77808立方米,毛竹采伐量59.4萬根,用材林以杉木、鬆木和毛竹為主,經濟林有油茶、柑桔、厚樸等,大面積水青岡林和猴頭杜鵑林為浙江省所少見。
漁業
漁業以養殖草魚、鯉魚、鰱魚、鰻魚、鯧魚等淡水魚類為主。1982年在鬆陰溪放養河蟹成功,至1992年放養蟹苗772公斤、幼蟹634公斤,捕獲成蟹10.85萬公斤 ;1988年獲農業部“浙南河蟹大面積增殖增收技術奬”。1986年興起幼鱉繁育,至90年代形成規模,1995年繁育幼鱉20多萬衹。畜牧業以豬、牛飼養為主,1997年年末生豬存欄數120672頭,年內出欄數98649頭,牛存欄11665頭;80年代規模化養雞業興起,1997年年末存欄336153羽,年內出欄497353羽。 |
|
通訊
長途電話進入全國長途電話網,承辦公衆傳真電報、國際電報、國際電話業務。至2002年底,有手機用戶27000餘戶,手機網絡覆蓋全縣各鄉鎮,電話用戶36445戶,實現了大部分村委會通電話。
文教衛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有青少年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電視臺、新華書店、影劇院等文化娛樂設施。全縣有中學23所,小學25所,幼兒園165所。有醫院、衛生院、保健站、防疫站等衛生設施。
教育
全縣有完全中學2所、職業中學2所、初級中學27所、小學331所,教師1760名,在校學生29434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98%,鞏固率100%。鬆陽一中為省一級重點中學,1997年高中畢業生升學率68.5%。幼兒園78所,縣實驗幼兒園為省級示範幼兒園。鬆陽師範學校以“培養基礎教育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傢教委表彰。
衛生
全縣有鄉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29個,床位40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521人,副主任醫師以上14人。上遊遂昌造紙廠、境內鬆陽造紙廠已轉産,水污染得到有效控製。境內無地方性疾病。 |
|
交通通訊境內省道有竜(遊)麗(水)公路、上(茭)鬆(陽)公路2條,每日班車到上海、杭州、金華、溫州、義烏、麗水、遂昌等地;縣道有港口至排居口、玉岩至遂昌黃壇口、靖居口至畎岸、江南公路、汶水口至雲和等5條公路,實現了各鄉鎮和大部分村莊通公路。
縣內以公路交通為主,有公路37條,總里程386.43公裏,省道竜(遊)麗(水)公路境內長57.62公裏,二級公路,全綫為水泥或瀝青路面;省道上鬆綫起自鬆陽縣城止於武義縣上茭道,與330國道相交,境內長21.72公裏;縣道10條,主要有鬆玉公路(縣城至玉岩鎮)、古謝公路(古市鎮至謝村鄉達謝村源水庫)、靖外公路(靖居口至外橋入麗水市畎岸)、汶下公路(大東壩鎮汶水口至下宅街、出茶鋪抵雲和縣金村)。有鬆陽到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金華、衢州、義烏、路橋、樂清、麗水等地直達班車。 |
|
神奇美麗、古樸迷人的鬆陽古縣,地處浙江南部,甌江上遊,是閩浙山地綿綿群山之中的一顆未經雕飾的天然寶石。這裏擁有浙江南部最大的山間盆地鬆古平原,四周群山環繞,重巒疊嶂,中部坦蕩如砥,一馬平川,秀美的鬆蔭溪從中湯湯而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鬆陽自古以來就經濟殷實、民風淳樸、社會安寧的社會環境。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世外桃源”。盛唐詩人王維曾有“按節下鬆陽,清江響鐃吹”的動人描摹,宋代狀元瀋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的衷心贊嘆。
鬆陽建縣東漢建安初年,為處州建製之始,現今麗水地區的各個縣市以及金華麗、溫州的部分縣市均由鬆陽輾轉分置,歷史上曾是浙江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人文鼎盛。縣內至今仍相當完整地保留着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鬆陽古城內的明清商業街上商肆連綿、坊塔散綴、貿易發達、古風依舊。
鬆陽山川秀美,風景名勝資源豐富。鬆蔭溪風景名勝區薈萃塔溪緑漲、雙童積雪、玉泉翠華、凌霄嵐翠、百仞雲峰、石空飛瀑、石筍仙蹤、延慶寺塔、竹溪風情等九大景區,數百處景點,山水蒼碧、竹木扶蘇、田捨掩映、雞犬相聞,一派山水田園風光,儼然桃源勝境。
箬寮峴自然保護區擁有萬畝原始森林,是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傢園,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坡,生長着二千餘畝連徵的原始猴頭杜鵑林,枝幹粗大,花形奇特,每年初夏,山外芬菲已盡,這裏卻是萬花齊放,春色依然,在高山之顛形成蔚為壯觀的花之海,堪稱天下奇觀。卯山萬壽山風景名勝區雄奇神秘,這裏有道教真人葉法善修仙之所,有宋王棲避之地,有至今無人能解的崖墓之謎,更有惟妙惟肖與山 名有着神秘關連的毛公岩。
卯山
卯山,距鬆陽縣城12公裏,山勢平緩,狀若覆盆,秀鬆如展,堅石鱗鱗,昔為唐名道士葉法善修煉之所。山頂原有通天宮、點易亭、試劍石、紫霞宮,久廢。山腰道院、儉公祠、白鶴洞等古跡猶存。葉法善(616-720)字道元,鬆陽人,為唐朝名道士,深究道教精義和方丹金石之術。自高宗、則天、中宗歷五十年,往來名山,常應召入內廷,被尊為上賓。開元八年(720)老死在長安景竜觀。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作《葉尊師碑記》悼法善。
史載:法善天資聰慧,醫術高超,深究道教精義和方丹金石之術。正是這個傢族興旺了一座山的歷史,一脈傳承書寫着一座山的文化。在這座山上,心旌有些搖曳,心緒有些激蕩,頭腦磕碰着許謎團般的問題。這座躲藏在修簧密林間的觀宇究竟是怎麽一個場面?竟使得法師練達得如此曠達。
唐朝初業,卯山一度擁有着層層疊疊、金碧輝煌的觀宇。山外唐風濃豔,輕歌曼舞,山中晨鐘暮鼓,暮鼓晨鐘。法師靜靜地修煉着,摩挲着道學的玄機。直到得到高宗召見,主持宮禁,法師名聲始滿天下。
《舊唐書》載:唐顯慶年間,高宗下令廣徵天下方術之士,“合煉黃白”,以求長生。法善以道教法師身份竭力勸諫:“金丹難就,徒費錢財,有虧理政。”高宗準之。高宗授予官爵,他堅持不受,於是被留在宮禁中主持齋場,禮賜頗豐。先天二年,睿宗封他為越國公。但他仍然逍遙地當他的道士,往來於名山和宮廷,歷經五代皇帝,尊寵無比。道士能夠做得如此灑脫的,縱觀幾千年歷史,也難得尋覓一二。
石筍仙蹤
石筍仙蹤在鬆陽縣城西,陡壁無倚,窮極峻峭,雙峰對峙,尖削如筍。兩石筍相距300餘米,中有呂祖師廟,清道光年間重修後易名秀峰觀。四周林木蔥鬱,白墻青瓦掩映其中,更顯幽靜脫俗,石筍山前臨鬆陰溪,山光波影,一碧萬頃,三兩農捨隱現於溪邊叢叢鳳尾竹之中,耕牧之趣、垂釣之樂,令人陶醉,舊稱小桃源。
雙童積雪
雙童積雪在鬆陽縣城南5公裏,山頂雙岩兀立,每逢山頭積雪,自南面觀之,似兩童僕相對,形神畢肖。又從北觀其側,猶禿僧負婦,故俗稱“和尚背老婆”。雙童峰東西與南岩山等聯為一體,山勢崎峻,叢石如林,有石筍、石天橋、八仙壇、臥雲岩、馬蹄泉等名勝,人稱小峨嵋。
萬壽山、西屏山
萬壽山、西屏山在縣城西北19公裏,赤壽鄉境內。古名晚翠山。景區有石蓮屏、飛佛洞。 石電響石廊、落霞亭、小約會、放生池、雙魚灘、滴玉岩、五鬆嶺十景,故曾 有“今最名山”之稱。據傳南宋高宗曾避金騎於此,又建文帝出亡,曾隨鬆陽先賢中雷屆逃亡至此,故又有“萬歲山”之稱。萬壽山環境幽靜怡人,青山薄霧縧繞,景點密佈其間。是現光旅遊的理想地方。
在西屏鎮西,為縣城西部的天然緑色屏障。海拔181來。西屏鎮以此山得名。它與獨山成犄角之勢,十分壯觀。漫遊西屏山公園,沿石級盤麯而上,滿 山碧緑成蔭,清靜幽雅。這座占地方圓86畝的山包,古時曾以“凌霄鹹翠”之名列入原“鬆陽十景”。主要景點有白鶴殿、凌霄會、禮泉、望鬆夜月亭、天紀富等。“凌霄臺”三字傳為北宋書畫傢米芾所書,後由繕雲鬍子文補奉。站在東山頂峰的“望鬆夜月亭“上,鎮西的景色盡收眼底,鬆陰溪玉帶圍腰,山光水色渾為一體,一片片緑油油的糧田,一排排平地崛起的廠房,真是“藉得山水秀,添來氣象新”,處處呈現嶄新而美麗的園景。 |
|
鬆陽縣名優特産品種豐富,鬆陽曬紅煙生産歷史悠久,為傳統出口商品,以其葉大片厚、色澤紅亮、氣香味濃著稱於世,暢銷亞、非、歐洲10多個國傢和地區,鬆陽為全國7個曬紅煙出口基地縣之一。高嶺土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礦石及各種塗料、填料出口日本,銷往臺灣省;各種普通和異型耐火器材暢銷國內各大冶金企業。
鬆陽銀猴茶
1990年被評為杭州國際茶文化節文化名茶,銀猴茶、玉峰茶多次被評為浙江省優質名茶。楓坪金棗柿産於玉岩楓坪一帶,去皮曬幹,狀如黑棗,無核無渣,香甜可口,年産10餘噸。赤小豆又名“鬆陽大紅袍”,鬆陽傳統特産,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含量豐富,極具營養價值,因子粒色澤深紅而得名,主産於玉岩山區,年産量約120噸。各種茶具、餐具、珠寶盒、工藝手杖出口歐美、東南亞及日本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
鬆陽端午茶
端午茶是流行於浙南古縣鬆陽民間的傳統保健茶飲。其源上溯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每逢端午佳節,百姓上山采取百草,晾匿傢中常年備飲得名。天草端午茶是本廠為弘揚民族傳統保健茶飲文化對端午茶之配伍製作工藝進行深入研究,采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工藝技術精製而成,既保持傳統風味,又強化了保健功效。
本茶選料考究。其原料主要采自國傢生態示範區的原始山野,純野生、無污染。主要由藿香、野菊、陳皮、桑葉、菖莆、山蒼柴、堅七柴、魚腥草等二十餘味草藥配製而成。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強身健腎、芳香化濕、清熱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養顔減肥、禦防感冒之作用。
天草端午茶芳香自然、口味純正、攜飲方便、老少皆宜、長期品飲、延年益壽。實是居傢旅行必備之理想茶飲。
鬆陽苦丁茶
鬆陽苦丁茶又名臯盧、瓜盧,是一種純天然緑色飲品。遠在東漢時的《桐君錄》中就曾記載作為貢品供皇傢享用。
現代醫學證明:苦丁茶具有顯著的保健作用和藥用療效: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便、解酒功能,對咽喉腫痛、口腔炎、牙齦炎、便秘等疾病效果顯著。常飲苦丁茶,無任何副作用,還能明顯降低人體氧自由基、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潔淨體液水分,使體細胞有健康清新的生存環境。對強緻癌物質,如亞硝氨及毒、污、臭等有抑製作用。能從根本上防止癌變,改變血液粘稠度,擴張微血管,改善人體生態平衡,增強免疫、活血舒筋、健脾消胃、健腦、明目、抗衰老、抗癌防癌,對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癥、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富貴病有顯著療效。茶葉用溫開水衝泡,其茶葉明亮,晶瑩剔透、香氣高雅、滋味鮮醇、葉莖自然舒展,直立飄浮於水中,葉片呈翠緑色,比鮮葉時更鮮豔,觀之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鬆陽大紅袍赤豆
鬆陽大紅袍赤豆籽粒色澤深紅,呈圓筒狀,幹籽堅硬晶瑩,易煮爛,粉質細而軟潤。一般千粒重130-180剋,在小豆中屬大粒型。産品脂肪含量14-15%,蛋白質為36-38%,並富含B族維生素和鈣、鎂等礦物質,是製作豆沙的優質原料,也是夏令消暑的優質飲料。還可作藥用,有利尿除濕、和血排濃、消腫解毒的功效,通常用來主治水腫、腳氣、熱毒痛腫等病癥。“鬆陽紅”大紅袍赤豆曾獲浙江省首屆優質農産品奬。
鬆陽曬紅煙
鬆陽曬紅煙(又名鬆陽曬煙)以葉大片厚、氣香味濃聞名中外,主銷埃及、馬裏、幾內亞、德國、菲律賓、比利時、科威特等國傢。曾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奬,是我國傳統出口産品之一。鬆陽也被定為全國七大曬煙出口基地之一。
鬆陽曬紅煙,歷史悠久。據載:“明代萬歷年間,福建人經商呂宋(今菲律賓),攜回煙葉種子,於福建永安各地廣為種植”,“明朝末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南下攻閩。福建人不堪凌擾,乃攜眷入浙,遷居鬆陽,由此即傳人煙葉種植”。由此可見,鬆陽曬煙是由著名的呂宋煙在鬆陽古市盎地上同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土質鬆軟、結構良好、 PH值相當、夏季炎熱等)的結合中孕育而成的新的優質煙葉。鬆陽曬紅煙的品種很多,其中 以望鬆鄉六都煙葉為上乘,素有“鬆北大煙”的美稱。鬆陽煙葉在長期種植中,經過反復選種、引種、雜交,單培體育種等試驗,已培育出“蒲扇煙”、“牛舌煙”、“鬆選十四號” 等品種。尤其是“鬆選十四號”産量高、品質好、早熟、耐病。
曬紅煙的煙絲是刨出來的。新鮮煙葉用煙片夾子夾住,經過暴曬後,會呈現出亮紅的顔色,並有濃郁的煙香。刨煙絲時,將幾十張煙葉碼壓在一起,緊緊固定在呈斜面的刨床上。刨刀的外觀與木匠用的刨子類似,但刨肚要大得多,以容納刨下來的煙絲;刨刀長約六七十釐米,寬約 30 多釐米,像一條微型的船。刨時為了潤滑,往往要上油,同時也使得煙絲油亮潤澤,外觀上好看得多了。
鬆陽十大特色小吃
1. 鬆陽薄餅:端午節吃薄餅是鬆陽傳統的飲食習俗之一。鬆陽的薄餅以皮薄、餡料精細著稱,每逢端午節,人們多用木耳、香菇、金針菜、竹筍、豆芽、黃瓜、春分豆、豆腐幹、煎雞蛋、豬肉、田蠃頭等等切絲、切丁拌炒煮熟當餡,以面粉和水烙製成薄薄的圓皮,放上各種菜餚餡料,將餅皮捲包成竹筒形狀作為食品。薄餅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是鬆陽最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2、黃米粿:黃米粿是將鬆陽高山中一特有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汁,用以浸泡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黃,衝淨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黃米粿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韌可口。用肉絲、青菜、鼕筍絲等爆炒,色味最佳,為鬆陽民間傳統節慶或招待貴賓之佳餚。
3、清明果:鬆陽民俗,清明食青果,能驅邪避毒。此果用鮮嫩蓬蒿搗成糊與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筍絲、粉絲、豆腐、鹹菜等餡或用赤豆、芝麻末等甜味餡料,捏成橢圓果狀或餃子形狀,兩面貼上箬葉或柚子葉,放鍋中蒸製而成。其色澤翠緑,味道清新且帶蒿香,食之別有風味。
4、麥豆飯:清明過後,鬆陽當地麥豆陸續上市。農傢會選取新鮮麥豆粒和上等糯米,加入鬆陽竹葉煙熏火腿心或臘肉切碎的肉丁,放入????、味精等調料在鍋中稍炒入味,再加水燜熟。燜熟的麥豆飯具有麥豆的清香和火腿的熏肉香,緑紅白三色相間,風味絶佳,令人垂涎,是農傢待客的佳餚。
5、延壽烏飯:農歷四月初八,鬆陽人有吃烏飯的鄉俗。據說是葉法善發明的一種道傢保健食品,稱“青精飯”,久食可以延年益壽,容顔煥發。烏飯是取一種烏飯樹的樹葉,瀝汁浸米,待糯米染成烏黑後炊熟,再配以白糖、臘肉、紅棗、香菇等佐料,放油鍋內拌炒而成。烏飯色澤黑亮,粒粒晶瑩飽滿,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6、灰汁糕:重陽節鬆陽民間有做灰汁千層糕的習俗。以秈米粉用灰鹼水或絲瓜葉汁調製糊狀蒸製,用蒸籠炊熟一層薄澆一層,至籠盈滿止,一層層熟後分明可揭。取其“百事吉利,年年長高”的口彩。灰汁千層糕可配以其它佐料,煎炒或燒湯均可。
7、八寶燈盞盤:將調稀的面糊,用勺舀少許倒入既定的圓形鐵模勺中,隨即放上帶有的鬍蘿蔔絲、鹹菜絲等八寶菜原料,再復以面糊,入油鍋炸至黃褐色時取出,即成八寶燈盞盤。鬆陽街頭時見這種小吃,路人腹肌眼饞,可隨見隨買,趁熱即食,別有一番風味。在鬆陽靖居一帶還有現做待客的習俗。
8、鬆陽沙擂:正月十五擂沙擂。鬆陽民間元宵節吃得不是元宵,而是沙擂。用上白糯米,水浸三天後磨成漿,盛入布袋吊起,瀝至不幹不粘時取用,做成湯糰。將無餡的糯米湯糰煮熟後用爪籬從鍋裏撈起,倒入已放上擂製過的白糖、熟芝麻的托盤,滾三滾沾上一層芝麻而成,取其名沙擂,吃時軟糯香甜,滑而不膩,獨具特色。
9、鬆陽糖糕:鬆陽民間過年都有做糖糕的習俗。選用上好的糯米粉加紅糖加水和好,再把紅糖、桂花、芝麻等撒在米粉裏攪拌均勻,放入已鋪好箬葉的蒸籠裏蒸熟而成。做好的糖糕色澤暗紅,香甜可口,也有人在米粉中放入鮮嫩艾葉搗成的糊汁,做出來的糕色澤青緑,又稱青糕。
10、仙草豆腐:相傳葉法善在鬆陽卯山煉丹修仙時,夏季常常採集一種野草與大米磨漿同煮為食,人們將葉法善常食用的野草取名叫“仙草”。用鮮仙草放在鍋裏煮成湯汁,去渣後滲入米漿邊煮邊攪拌,直至煮成緑色的米糊,冷卻凝固後即為仙草豆腐。食用時用刀劃成如豆腐大小的方塊,添加糖末、薄荷等調料,味道軟滑芳香,吃後全身涼爽,暑氣全消,是鬆陽夏秋季節一種流行的清涼小吃。
鬆陽十大特色菜餚
1、八寶菜:鬆陽人每逢春節,傢傢戶戶都炒製八寶菜。八寶菜是以紅白蘿蔔絲為主,加入腌蘿蔔絲、豆腐幹、腌白菜、香菇、鼕筍絲、油豆腐絲、海帶絲等等,湊成8樣,用素油炒成一菜,故稱“八寶菜”。 因春節時,人們多吃葷腥油膩食物, 八寶菜可消食化積用來開胃,同時過年吃“八寶菜”有家庭鄰里和睦、萬事和順、八方進寶之意。
2、山粉圓:除夕夜,鬆陽農傢少不了上一盤熱乎乎的山粉圓,祝一傢人來年美滿幸福,團團圓圓。鬆陽的山粉圓多用番薯粉、芋艿拌入雞湯和肉鹵汁,加少許碎肉、蝦米和佐料,拌勻蒸製而成。食用時切成小塊狀、片狀、條狀等各種形狀,加入筍絲、鬍蘿蔔絲和肉絲等其它佐料爆炒。
3、鬆陽煨????雞:煨????雞是鬆陽傳統名菜,具有去濕利氣,補腎安神之功效,是民間流行的待客主菜之一。將宰殺清洗幹淨的土雞在陰涼處晾曬半天,去除表面水分,再將酒灌入肚內以????擦之,放入香姑、蔥、薑等佐料後,用棉紙包好放進沙鍋中,用粗????炒熱將雞四面填滿掩實,慢火煨熟切塊裝盤即可。煨製的????雞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深受大傢喜歡。
4、歇力茶燒豬腳:歇力茶是鬆陽民間常用的一種草藥,具有祛風除濕、增強體魄的功效。將歇力茶樹根切碎放入鍋中煎熬製成湯汁備用,再將洗淨豬腳切塊用溫湯過水,放進歇力茶湯汁中加適量米酒及????、味精等調料燉熟即可。用歇力茶燒成的豬腳肥而不膩、茶香可口,是鬆陽民間的一道傳統藥膳名菜。也有人用歇力茶與雞蛋同煮,俗稱柴根蛋,具有同樣的藥膳功效。
5、白片兒土雞鍋:白片兒為本地特産,由鬆陽蘿蔔經傳統工藝精製曬幹而成,鮮味爽口,風味獨特。食時用開水浸泡後,可用於炒、燒鍋仔、煮湯、做餡等,尤其是和鬆陽本地土雞燉燒,有補脾胃、禦風寒之功效,且味道鮮美、純真,食之難以忘卻。
6、撈湯菜火胴骨:撈湯菜是鬆陽地方特産,取自本地緑色高山蔬菜經傳統方法精製曬幹而成,清新爽口,風味獨具。食時用開水浸泡後,可用於炒、燒鍋仔、煮湯等。撈湯菜燉火胴骨是鬆陽人很喜歡吃的傢常菜,本地賓館、酒店也多將其作為當傢菜餚。
7、火腿卵鱉:卵鱉是鬆陽民間對水煮荷包蛋別緻的稱呼。糖霜卵鱉是鬆陽民間規格最高的待客習俗,一般衹有貴客和新婚女婿纔有資格享用。火腿卵鱉則是招待客人常備的一道菜餚,主料選用鬆陽特産雀山雞蛋和竹葉熏火腿,以水煮荷包蛋燒法烹飪而成。該菜餚荷包蛋白嫩如玉,易於消化,味道鮮美爽口,很受大衆喜愛。
8、鬆陽豆腐娘:鬆陽豆腐娘色澤奶黃,味道鮮美,主料價廉物美,製作簡單,在民間流傳久遠。鬆陽豆腐娘一般選用精選黃豆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漿而成,燒製時多添加肉末、海米、蔥蒜等配料,燒好的菜餚濃淡適口,鮮香誘人。
9、玉岩洋芋餅:玉岩産的洋芋因氣候和土質的原因,具有與衆不同的品質,煮熟拍扁時粘而不碎,反成餅狀。加工成的紅燒洋芋餅色澤醬紅,味鮮汁濃,口感軟糯,味道肥美,是具有濃郁鬆陽地方特色的農傢佳餚小菜。
10、鬆陽鹵筍鹹:鹵筍鹹是鬆陽有名的傢常菜。將竹筍去殼切塊放入鍋中,加入腌鹹菜的鹵菜汁,中小火煮約一小時至筍塊入味,出鍋裝盤即成。其味鮮微酸,爽口開胃,存放時間相對較長,在鬆陽民間是風味獨特的佐餐佳品、進酒妙菜。 |
|
- n.: Songyang County
|
|
鬆陽 |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地理 | 地名 | 行政村 | 浙江省 | 博物館 | |
|
|
鬆陽縣政協 | 鬆陽縣中醫院 | 鬆陽縣人民醫院 | 鬆陽縣第三中學 | 鬆陽縣第一中學 | 鬆陽縣第二中學 | 鬆陽縣古市醫院 | 鬆陽縣????務管理局 | 送蔡子重知鬆陽縣 | 鬆陽縣巨星工藝廠 | 鬆陽縣婦幼保健所 | 鬆陽縣長運旅行社 | 鬆陽縣竹源鄉中心學校 | 鬆陽縣竹源鄉初級中學 | 鬆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鬆陽縣緑洲實驗學校 | 鬆陽縣第一毛紡織廠 | 鬆陽縣外貿工藝玩具廠 | 鬆陽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浙江省鬆陽縣華美工藝廠 | 鬆陽縣畲鄉竹木工藝廠 | 鬆陽縣錦冠絲針織服裝廠 | 浙江省鬆陽縣繭絲綢總公司 | 鬆陽縣凌翔羊毛衫廠 | 鬆陽縣天竜羊毛衫廠 | 鬆陽縣安奇特鞋業有限公司 | 鬆陽縣漆器外貿工藝廠 | 鬆陽縣古市竹製品工藝廠 | 鬆陽縣古市工藝製品廠 | |
|
|
西屏鎮 | 古市鎮 | 玉岩鎮 | 象溪鎮 | 謝村鄉 | 安民鄉 | 新興鄉 | 樟溪鄉 | 楓坪鄉 | 板橋鄉 | 四都鄉 | 大東壩鎮 | 赤壽鄉 | 望鬆鄉 | 三都鄉 | 新處鄉 | 齋壇鄉 | 板橋畲族鄉 | 葉村鄉 | 竹源鄉 | 裕溪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