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定安县 概况
郵編:571200 代碼:469025 區號:0898
拼音:Dìng ān Xiàn 英譯:Ding'an County
定安縣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內陸,東鄰文昌市,西靠澄邁縣、屯昌縣,南、東南與瓊海市交界,北與海口市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19°31′-19°44′,東經110°07′-110°31′。縣境南北長68千米,東西寬46.5千米。總面積118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2萬人(2007年底)。
全縣轄10個鎮:定城鎮、新竹鎮、竜湖鎮、黃竹鎮、雷鳴鎮、竜門鎮、竜河鎮、嶺口鎮、翰林鎮、富文鎮。境內有中瑞、南海、金雞嶺3個國有農場以及定安熱作研究所。縣政府駐定城鎮,距省會海口市僅33千米。
地勢南高北低,由丘陵、臺地、平原組成。南部有部分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北部是𠔌地平原,約占總面積的24%。南牛嶺海拔512米為全縣最高點。主要河流有南渡江、竜州河、溫村水、巡崖河、南定河、卜南河。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3.9℃,年均降水量1965.6毫米。
223、224 國道分別從縣境東、西部過境,東綫高速公路縱貫縣境東部。紀念地有黃竹革命烈士紀念陵園、油毛肚革命烈士紀念碑。古建築有明代定城古城門、鬍氏宗祠、五弘海故居、八角殿、太史坊、見竜塔,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張嶽鬆故居、張氏宗祠、仙溝塔等。旅遊景點有南麗湖風景區等。 |
|
定安在海南的位置
定安縣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內陸,毗鄰省會海口市,距海口市區僅34公裏,屬海口經濟發展中心區。全縣面積1189平方公裏,轄10個鎮,3個國有農場,總人口31萬。定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具有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明代禮部尚書王弘誨、清代海南唯一探花郎嶽崧的故鄉,也是海南著名的瓊劇之鄉。境內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為海南人民堅持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改革開放使定安大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九五”期間,各項經濟指標呈兩位數增長,外引內聯工作成效顯著,有近200個工農業及旅遊項目落戶定安。塔嶺工業開發區和南麗湖名勝風景區是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兩個開發區,幾年來,定安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兩個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近億元改造兩個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目前,兩個開發區的電力供應富足,區內道路已經建好,塔嶺開發區還建有一座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供水廠,並建有標準廠房的200畝工業園區,已有鐳射製造、農産品加工、製藥、彩印色裝、服裝加工等十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産。南麗湖已成為省內重點旅遊區之一。
定安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土地資源豐富。依托海口的區位優勢,定安農業發展迅速。聖女果、火竜果、檳榔果是定安農業的品牌産品。定安的豬肉馳名島內外。幾年的努力,定安已成為海口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
|
定安地圖定安縣位於海南省東北部內陸,南渡江中下遊南畔,地處東經110°7'至110°31', 北緯19°31'至19°44'之間。
定安縣總面積1189平方公裏,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178.1萬畝,其中耕地面積 72.24 萬畝,可開發的坡地、荒地60萬畝,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土壤主要分三類型:南部地區以火山噴發的玄武岩和礫岩風化壤土及砂質粘土為主,適宜糧食、橡膠、檳榔、甘蔗種植;中部地區屬棕色粘土和沙質壤土,適合荔枝、菠蘿、竜眼、花生、鬍椒等熱作經濟作物的生長條件;北部地區屬南渡江衝積平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農田基本設施完善,是全縣瓜菜主要産地,近年來鼕種瓜菜發展快速,主要品種有聖女果、青竜絲瓜、大丁苦瓜、南瓜、鼕瓜、豆角、尖椒、園椒等。
定安縣水資源十分豐富,集雨面積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10條,呈網狀分佈,水能藴藏量大,可開發量11216千瓦。中二型水庫2宗(100立方米以上庫容),小型66宗(10--100立方米庫容),山塘36宗(10立方米以下庫容)。
其中:南麗湖是瓊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水利灌溉、人畜飲水、淡水養殖、旅遊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庫。定安縣年平均溫度23.1至23.9℃,氣溫非常適宜發展淡水養殖業。
植物資源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是蕃薯、大豆(黑豆、黃豆、緑豆、紅豆)、粟、玉米等。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次之芝麻。水果主要品種為荔枝、竜眼、香焦、菠蘿、西瓜、菠蘿蜜等 ,其次有芒果、橙、木瓜、油皮、山竹、石榴、楊桃等各類品種。熱帶經濟作物有橡膠、檳榔、鬍椒。糖料作物主要是糖蔗和果蔗。瓜菜種類繁多,有聖女果、青竜絲瓜、大丁苦瓜、南瓜、鼕瓜、豆角、尖椒、園椒等,種植生産以較有規模化,已趨基地化。
動物資源
已知的野生動物主要有坡鹿、刺蝟、果子狸、穿山甲、金錢龜、蟒蛇、鷓鴣等40多種,主要水生動物則擁有水獺、鱉、水龜等。經濟養殖動物主要有耕牛、肉牛、二元雜交肉豬、三元雜交肉豬、二元雜交仔豬、三元雜交仔豬山羊、傢免、肉雞、四季鵝、肉鴨、蕃櫻桃鴨等。淡水産養殖品種有四大傢、羅非魚、攀鱸、尖嘴魚、角蝦、對蝦、淡水竜蝦等。
改革開放以來,定安縣依托豐富的資源和諸多的優勢,致力於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全面實施“科技興農”與“興農富民強縣”工程,全縣農業逐步走嚮基地化、集約化經營。 |
|
1、王弘誨
[明]字紹傳,號忠銘,生於公元1541年,於公元1617年病逝於定安老傢,享年76歲。卒後被朝廷贈太子少保,賜祭葬。王弘誨是明代名臣、教育傢。歷任庶吉士、翰林院檢討、編修、會試同考官、國子臨祭酒、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在文學上卓成一傢,著有《尚友堂稿》、《吳越遊記》、《天池草》、《來鶴軒集》、《南溟奇甸錄》、《南禮奏牘》、《文字談苑》等名篇。他一生為官賢能清正、同情民衆、關心教育事業,流芳千古。王弘誨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20歲時鄉試中舉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進士。
王弘誨中進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獄。王弘誨仰慕海瑞為人,不顧個人安危,冒險前往探望,並為海瑞送物送藥,雖遭獄吏危言威嚇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堅持正義的高尚品質。王弘誨任會試考官時,精心挑選,秉公取士,為國傢選擇了許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禮部尚書時,看到明朝廷腐敗,他數次不斷上疏勸諫,並寫了類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陳朝廷之大病。因屢上疏諍諫不得采用,他數次托病乞休。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歲的王弘誨獲準辭官,回鄉後在定安縣城創建“尚友書院”,並資助修建澄邁的“天池書院”,文昌的“玉陽書院”等。他還親自到這些書院授課,大力宣揚文教。另外,王弘誨還設置義渡,築橋修路,建塔挖井,為家乡辦了不少公益事業。
2、張嶽崧
[清](1773—1842)字子駿,一字翰山(一作懈山),又號指山,廣東定安人。嶺南書法傢領軍人物之一。時為李梓瑤的啓蒙老師.嘉慶十四年(一八o九)進士,纍官湖北布政使,護理巡撫。書法歐、虞,與郭蘭石(尚先)大理,陳昌齊齊名。當時碑版多出其手。畫宗元人,不多作。卒年七十。著筠心草堂集。《館閣爵裏考、楚庭耆舊遺詩、昧蔗齋隨筆引陳其錕書行述、唐確慎公文集》
張嶽崧,字子駿,又字翰山、瀚山,號覺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於海南省定安縣永豐鄉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縣,宋嘉定年間遷瓊,其祖為瓊山尹,故落籍瓊山。後遷定安。張嶽崧自小聰明好學,十二歲應童子試,十六歲補弟子員,嘉慶辛西(1801年)優引舉質。嘉慶甲子(1804年)科中廣東省舉人,嘉慶已已(1809年),中進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為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郎,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官、會試正考官、文穎館篡修官、武英館篡修、都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閣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燕布政使、護理巡撫等職。
張嶽崧飽纔博學,涉獵很廣,業通書畫、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捲,《筠心堂詩集》4捲、《運河北行記》1捲、《訓士錄》1捲。現今各大圖書館多有收藏。 張嶽崧一生對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張嶽崧關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時,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風雨,渡揚子江,親自巡察江海,冒險堅持督率官民護堤。張嶽崧是當時一個“明鏡高懸”的青天老爺,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時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張嶽崧為禁煙運動勞苦奔波,與林則徐交誼深厚,同是查禁鴉片的嚴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州查禁鴉片,首先搖旗吶喊,撰寫禁煙奏疏與其有關文章。
張嶽崧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歲,他的棺葬於瓊山縣甲子鎮毛頭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時期遭受破壞,其石柱、石欄、石牛、石羊、翁仲都蕩然無存。在張嶽崧前,明清兩代,瓊人登進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當朝清嘉慶皇帝仁宗琰,為張嶽崧的直接這樣高的名次而驕傲地說:“何地無纔!”後來在張嶽崧直接熏陶下,他的長子張鐘彥中了進士,三子張鐘秀和張熊祥也均中舉人。
張嶽崧是海南歷史上一位難得的人才,他有功於國於民,歷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瀎、海瑞、邢宥、王弘誨等一起引以為榮。
3、王映鬥【清】
王映鬥(1797—1878),字運中,號漢橋、瀚嶠。定安縣定城鎮春內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與其次子同朝進士,時人稱之“父子進士”,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中的一對。為人誠直正大,為官公正廉明,關心人民疾苦,愛國憂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傢,培養出狀元、探花之才。藏有許多書籍作品,但遺世至今卻寥寥無幾。
王映鬥,“生而顯異,讀書過目成誦……海外無雙”(《定安縣志》捲上),加上勤奮好學,學業蒸蒸日上。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鬥考進縣學,成為縣學生員;稍後,再考入府學,成為府學生員。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異,再由享有伙食補助費的府廩膳生員,進補拔貢,接着參加會朝考名列前茅,獲一等,被安排在戶部江西司當小京官,管理戶口、財賦。但他衹當了幾個月的官,就因慈母與世長辭,請假歸裏守喪3年。後赴京擢任戶部額外主事,任職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29歲那年,在北京天順府參加省選拔舉行的考試中,中了副榜舉人。過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參加殿試,中了二甲第14名進士。
此後,由於他在官府任職多年,工作經驗豐富,表現幹練,為人高風亮節,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戶部雲南司主稿轉為陝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陝西司員外郎(司的副職)。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晉升為司的正職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戶部任職25個年頭。清文宗奕訁寧 (鹹豐帝)即帝位後,對王映鬥的才華和為人頗為賞識,特令他隨相國前赴祖國東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倉庫、校閱營伍,還趁機查檢東南兩河節浮費,裁減冗員。因為他人盡其職,成績卓著,聲名大震,被提升為鴻臚寺少卿,負責禮儀方面的事務。在這期間,嚴父喪亡,回裏守喪3年。其間有一年的5月,粵督徐廣籍知曉王映鬥學富五車,教學有方,乘他奔喪在傢,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華書院,時間長達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間,他發揮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運用獨特的教學技巧,諄諄善誘,培養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會名流。廣東籍的梁躍權中狀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競官至太史。這些充分體現了王映鬥教學的才能和成績卓著,為世人所愛戴。
迄至鹹豐八年(1858年)5月間,王映鬥復官京城,經過投遞奏摺請求,蒙皇上的召見,並於同年10月,補原官職鴻臚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為給皇上講學的內閣侍讀學士。鹹豐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會試同考官、皇帝的後勤長官光祿寺卿。一段時間後,先後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獄、處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載淳於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調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學政,負責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滿,秋季返回北京復職。然而,奉天(今遼寧省)乃滿洲民族的發祥地,王映鬥能獲滿清朝庭的信任,有機會到這些地方去擔任教育工作,實在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其間,王映鬥大膽對這裏的文教所存在的時弊,進行嚴厲的改革,促進其文風的發展,深受社會的贊許。1864—1865年的兩年中,王映鬥歷任相當於今天中央政府部級的太僕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歸。途經省城,撫軍李福泰知曉,熱情地把他輓留再次主持越華書院,時年已七旬了。在年邁力衰之時,勉強堅持了兩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堅决要求歸裏。王映鬥人老志不衰。他為發揮人的價值,在傢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為人類多作奉獻,在有生之年寫了不少詩文、公牘和傢譜,但都沒有編成專集,亦沒有付印,因而蕩然無存,僅是由他主持編纂的《定安縣志》傳世。
清德宗載氵恬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鬥,在傢逝世了,享年八十一歲。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輔,號心農,又號晚愚。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纍官至刑部主事。鄉人為表達對他們父子倆的深情厚意,尊稱他們倆為“父子進士”。 |
|
1、立縣定安
宋元改朝換代之際,海南黎酋符十九、符二十兄弟,集衆作亂,活動猖獗。元世祖忽必烈奪得政權後的第十三個年頭,至元28年,即公元1291年二月,由湖廣總督府鎮國元帥、瓊州安撫使陳仲達、副帥朱斌,率領蒙古騎兵二百,漢兵二千,順化兵五千,渡海到海南島,再徵集地方民兵一萬四千,籌備草糧,準備大舉討伐黎蠻。在發兵之前,陳仲達突然死去,忽必烈聞訊,立即指令榮祿大臣、湖廣中書行省平章政事闊裏吉思,渡瓊坐鎮,指揮徵剿。闊裏吉思到海南後,提升朱斌為元帥,任命陳仲達之子,年輕的陳謙亨領萬戶總兵配合南徵,當年的十二月擒住符十九,首戰告捷。正在策劃全面圍剿的時候,闊裏吉思被召回關,辭行前,闊裏吉思嚮朱斌授略:“分委柔善,遍行招安”八字。第二年,至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廣西都督府鎮撫元帥高佑奉命與朱斌、陳謙亨會合於茶根,策劃徵剿,朱斌從南,高佑從西,陳謙亨從東北,以黎母山為目標,發兵挺進,翌年即至元三十年十一日,三路兵馬在黎母山東側,原鎮州所在地會師,黎患平息,歷史上認為這次戰功歸於闊裏吉思“用武其神乎,推心其仁乎”。其實這都有是忽必烈的聯黎策略,所以戰事停止後,朱斌根據闊裏吉思授意,立即實行招安,退出黎母山區,經烏蒙孫澤提議,闊裏吉思奏準,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年,在黎母山區邊緣地帶,新寨縣嶺的麻山界,即現在中瑞農場的雙竈嶺建立定安縣,同時在南弄界建立會同縣,在北盈徒建立萬全寨。然而會同也不萬全,定安並不安定,雙竈嶺仍是深山老林,是黎苗所需要的地方,於是建縣不足二年,至元三十一年,闊裏吉思再作讓步,後退六十裏,定安縣治所遷出丘陵地帶南資都南堅峒,即今竜門鎮西北的官衙、官井、官地村地方。
2、升州南建
元朝文宗天歷二年,即公元1329年,瓊州軍民安撫司突然接到三道聖旨,一道是改瓊州軍民安撫司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一道是召青梅回瓊為妃,一道是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封南雷峒主王官為世襲知州,佩帶金符,遷治到瓊牙鄉,隸屬北海元帥府。這一突如其來的聖旨,出處有因。原來英宗至治二年四月,即公元1322年,由於特門德爾挑撥,太子圖帖睦爾被貶來海南島,寓居在陳謙亨元帥府,正好府中有一待女青梅,能歌善舞,聲色並麗,使圖貼睦爾動了心,然而華魄太子一窮如洗,青梅不稀罕,於是太子悶悶不樂,自我嘆息:“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銀杏弄金桃,溟南地闢無佳果,問着青梅價亦高”。比事被定安南雷峒主王官知道了,通過王官為媒妁,又資助太子三百元為聘禮,娶了青梅。泰定元年十月圖貼睦爾得召回京,封為懷王,天歷元年登基當皇帝,念及前情,文宗皇帝,即圖貼睦爾召青梅回京為妃,可惜青梅命薄,回到浙江就死在途中。 青梅姓陳,文昌人,死後其兄陳乾富得到任用和提升。為報答王官雪中送炭之恩,封王官為世襲知州,南建州之“建”字來自南堅峒之“堅”,州址設在現在定城南門外楊墩坡村之南邊。
3、復縣定安 延續至今
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明兵入瓊,瓊州守將陳乾富投降,未經交戰,元朝在海南島的統治宣告滅亡。然而,世襲享受元朝福祿的南建州知州,王官之次子王廷金及其胞兄王廷燎,串通萬寧黎酋王賢保,儋縣峒主劉均勝,集結黎兵,洗劫南建州和萬安軍治所,然後遁兵母瑞山的南牛嶺,企圖東山再起。但是,不足三年,便被原潭欖翼千戶總莫真成之嫡子莫宣寶和萬寧峒主王麗珠所覆滅。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定安恢復縣名,第一任知縣吳至善。從那時起至清末止,整整兩個朝代,歷時542年,定安縣名不變,治所不變,版圖不變,隸屬瓊州府也不變。
1958年與屯昌縣合併為定昌縣,治屯昌鎮。1961年恢復定安縣。
1995年底,定安縣總面積1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9.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8萬人,農業人口24.59萬人;城鎮人口4.33萬人,農村人口25.14萬人。轄14個鄉鎮、111個行政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1個國有林場。
1996年底,定安縣總面積1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9.9萬人。轄14個鄉鎮、101個行政村、903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縣城定城鎮。
1997年底,定安縣總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0.15萬人。轄10個鎮、4個鄉:定城鎮、仙溝鎮、雷鳴鎮、嶺口鎮、新竹鎮、翰林鎮、竜門鎮、居丁鎮、黃竹鎮、竜塘鎮、永豐鄉、富文鄉、坡寨鄉、竜州鄉,113個行政村、903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縣城定城鎮。
1998年底,定安縣總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0.34萬人。轄14個鄉鎮(竜州鄉、永豐鄉、富文鄉、坡寨鄉、定城鎮、竜塘鎮、竜門鎮、嶺口鎮、翰竹鎮、雷鳴鎮、黃竹鎮、仙溝鎮、居丁鎮、新竹鎮)、118個村(居)委會、903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1個國有林場。縣城定城鎮。
1999年底,定安縣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0.45萬人。轄10個鎮、4個鄉、118個行政村、903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1個國有林場。縣城定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279335人,其中:定城鎮44147人,新竹鎮16146人,仙溝鎮18955人,居丁鎮11753人,黃竹鎮10086人,雷鳴鎮26971人,竜門鎮20917人,竜塘鎮27589人,嶺口鎮20609人,翰林鎮13940人,竜州鄉14398人,永豐鄉 6186人,富文鄉7864人,坡寨鄉8242人,國營中瑞農場8420人,國營南海農場17634人,國營金雞嶺農場4693人,農墾定安熱帶作物研究所785人。
2000年底,定安縣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0.93萬人。轄10個鎮、4個鄉、118個村(居)委會、903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1個國有林場。縣城定城鎮。
2001年底,定安縣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1.02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82134戶、總人口3101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52237人。)。轄有10個鎮、4個鄉、115個行政村、903個自然村。境內有南海、中瑞、金雞嶺3個國有農場和1個國有林場。縣城定城鎮。
2002年,永豐鄉、居丁鎮合併,設立竜湖鎮;仙溝鎮、定城鎮、竜州鄉(除秀竜坑行政村)合併,設立定城鎮;新竹鎮、竜州鄉的秀竜行政村合併,設立新竹鎮;富文鄉、坡寨鄉合併,設立富文鎮;竜塘鎮更名為竜河鎮。年底,定安縣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內陸,東鄰文昌市,西靠澄邁縣、屯昌縣,南與瓊海市交界,北與海口市接壤。面積1189平方千米。總人口31.09萬。轄10個鎮(定城鎮、新竹鎮、竜湖鎮、雷鳴鎮、竜門鎮、嶺口鎮、翰林鎮、竜河鎮、黃竹鎮、富文鎮)、115個行政村,境內有南海、中瑞、金雞嶺3個國有農場和1個國有林場。縣政府駐定城鎮。
2003年底,定安縣面積1189平方千米。總人口31.19萬人。轄10個鎮、115個行政村,境內有南海、中瑞、金雞嶺3個國有農場和1個國有林場。縣政府駐定城鎮。(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83571戶、總人口3119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666人。)
2004年底,定安縣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1.43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84121戶、總人口3142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1180人。)。轄10個鎮、122個村(居)委會,境內有3個國有農場和1個國有林場。縣政府駐定城鎮。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定安县 行政区划
定城鎮
轄13個社區、21個行政村:東北門社區、西門街社區、中南街社區、江南社區、沿江社區、大衆社區、南珠社區、後山社區、山椒社區、莫村社區、見竜社區、美釵坡社區、仙溝社區、春內村、田洋村、深田村、下寨村、高良村、迎科村、仙屯村、美南村、竜嶺村、水衝坡村、桐捲村、平和村、潔秀村、巡崖村、潭黎村、竜州村、西岸村、美太村、茅坡仔村、秀竜坑村、羅溫村。
新竹鎮
轄7個行政村:祿地村、新竹村、大株村、祖坡村、卜效村、白墩村、卜優村。
竜湖鎮
轄11個行政村:陳村村、正桐村、桐樹村、坡村村、居丁村、安仁村、石井村、佳竜村、東埇村、永豐村、裏變村。
黃竹鎮
轄8個行政村:河頭村、南保村、大統村、蓮堆村、周公村、大坡村、白塘村、黃竹村。
雷鳴鎮
轄11個行政村:昌源村、同仁村、北斗村、後埇村、雷鳴村、石錦村、竜梅村、南九村、南安村、山地村、石盤坡村。
竜門鎮
轄12個行政村:英湖村、竜門村、先鋒村、紅豐村、裏沙塘村、石坡村、竜拔塘村、久溫塘村、大效村、雙塘村、大山村、紅花嶺村。
竜河鎮
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竜塘社區、嶺寨村、南勳村、西坡村、茶根村、舊村村、平塘村、石塘村、鴨塘村、安良村、竜介村、菉林村、天群村、水竹村。
嶺口鎮
轄9個行政村:嶺腰村、封浩村、群山村、嶺口村、佳巷村、田堆村、魯古井村、大塘村、儒沐塘村。
翰林鎮
轄6個行政村:翰林村、沐塘村、良星村、火星村、章塘村、深水村。
富文鎮
轄10個行政村:石門村、新聯村、九所村、潭陸村、大裏村、南埠村、田頭村、大坡村、高塘村、白鶴村。 |
旅遊業概況 Tourism Overview |
定安縣屬海南旅遊發展規劃中的瓊北旅遊區。定安歷史悠久,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築了定安豐富的旅遊資源,古跡有:𠔌溪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建州王廷金屯兵遺址等;革命遺址有:中共定安縣第一支部舊址、內洞山革命根據地舊址、黃竹農民訓練班舊址、母瑞山革命根據地舊址等;古代名建築有:定安古城、見竜塔、竜梅八角殿、張嶽崧故居、深田天主教堂等;自然景觀有:瓊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麗湖、富有古老神話傳說的文筆峰、海南二十三年革命紅旗不倒的搖籃──母瑞山,此外,還有白石嶺、竜州河等。定安縣不僅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還擁有諸多的發展旅業優勢。一是交通發達。定安縣北距海口港37公裏,海口機場35公裏;東到清瀾港48公裏;西離洋浦港113公裏。東綫高速公路貫通全境,其三個分道口與縣內各交通幹綫連接,原東綫、中綫和兩橫幹綫輻射定安的東西南北,形成四通八達的旅遊交通網絡。二是通信便捷。定安屬海口本地電訊網絡。縣內擁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5萬門,全縣各鄉鎮及開發區形成通話網絡。移動電話、尋呼機等其他通訊設施服務周全。三是電力富足。全縣供電與省並網,縣內電網佈局合理。全縣現共有變電站8個,其中110千伏變電站一座,35千伏變電站7座。當今,定安縣已確定了藉路起飛、以南麗湖為竜頭的旅業發展方向。全縣大辦旅遊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即中部為南麗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竜門萬畝觀光農業開發區;東部為白塘水庫旅遊區、三旬水庫旅遊區及永豐萬畝熱帶水果觀光旅遊區;南部為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旅遊區;西部為新竹歷代皇宮城旅遊區;北部為見竜塔旅遊區。
近幾年來,定安縣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註重旅遊招商,加強臺合作,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大力吸納外資創辦旅遊項目,促使定安縣旅業保持穩健嚮前。主要旅遊項目集中在南麗湖風景區,已經建成開業的項目有高爾夫球場、釣魚臺賓館、麗湖水莊、鴕鳥農場、黑熊鹿場等。定安縣在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深挖旅遊潛力和積極開發旅遊産品的同時,重視旅遊行業的服務管理和旅遊市場的促銷工作。一是提高旅遊軟硬件服務水平,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加強和完善旅遊服務機構。目前全縣旅遊定點企業4傢,三星級賓館一傢。二是加強旅遊教育。全縣擁有中專職業學校多傢。每年為縣內外輸送旅遊服務管理人才200多人。三是重視旅尾房傭諦芄鏡穆剮芾嗖吩詰耗詰鬧熱趙觥齪寐糜尾釩埃計旅遊精選綫路,並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以及國內外旅遊交易會進行旅遊促銷宣傳。近年來,定安縣旅遊接待人數每年在10萬人次以上,旅遊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
|
1、定安古城
據史書記載,定安古城從籌建到1519年竣工共費時13年。城圍長近千米,高四米多,寬五米多,開有東、南、西城門,各建有城樓。北門是1545年纔開的,後來因不堪倭寇的騷擾,曾經堵上過,直到1690年纔又重開。古城的城墻在建國初期就已經被拆毀了,城門這一塊大概是因為看它結實牢固,便利用來建了樓房,因此還被保存下來。
古城門 城門洞裏放着兩衹卸了竜頭的竜舟,已經很舊,架在木樁子上。地是用青石板鋪設的,經過幾百年人來人往,石板被磨得很薄。門洞裏的墻面上也是一塊塊青石磚砌的,摸上去很幹爽,一點也沒有陳年的黴味。
從城裏頭看,城門就像一個普通的門洞。穿過城門洞,站在城外看,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這是一座城門了。城門外的墻上挂滿了青藤,還有一兩株植物從城墻的青石縫裏鑽出來自顧自地長着。城外是一條短短的小巷子,巷裏還住着兩三戶人傢,走過巷子,南渡江赫然就在眼前。
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江,全長二百多公裏。定安縣境裏的這一段,是南渡江的中遊。江面很寬,縣城這一邊建有二三米高的堤壩,對面的北岸卻衹是一片夾雜着一點緑意的沙土。
離開了滿目瘡痍的南渡江邊,我重新穿過古城北門返回北門街上,去尋找定安城裏的另一處古跡:解元坊。
古城裏的西城門保留得比北門要稍好一些,城裏還有比較完整的北門街、東門街、中南街。街兩邊是一排排相連的騎樓式的房子,街道給人的感覺很整齊,也很幹淨。
在東門街的一條小街旁的一座建築物裏,找到瞭解元坊。定安古城裏的解元坊建於1568年。為當時定安竜梅村人王弘誨而立,他曾在廣東鄉試考中了第一名舉人,因此坊匾上書“解元”。牌坊並不算太高,在坊匾正中還能清楚地看得出來用楷體寫的大宇“解元”,左右兩邊各有一些小字,衹看見寫着“瓊州府知……定安縣知縣黃……定安縣知縣萃重”,其餘宇樣都被擋住了。我知道這牌坊應該是兩邊都有字的,於是想從牌坊旁邊繞到它的後面,卻根本沒有辦法再看到任何宇了,因為後面的屋子太高了,已經把匾上的宇遮擋了起來。牌坊左側的一棟小樓還巧妙地把自己二樓的樓裙搭在牌坊的一角上。
2、文筆峰
文筆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文筆峰,位於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雲霧繚繞。
文筆峰,又名文豪嶺。“文筆”、“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這裏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譽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的禮部尚書王弘誨就出生在文筆峰腳下雷鳴鎮竜梅村。王弘誨一生著作很多,文學上頗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錄》、《尚友堂稿》等,至今,竜梅村還有一座為紀念王弘誨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築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築設計造型古樸雄偉、堅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關於文筆峰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擔仙土準備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路過定安的時候,看到這裏人傑地靈、美景如畫,便停下來歇歇腳、飲酒賞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腳下,另一筐土放在舊州,不知不覺仙人就喝醉睡着了,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兩擔土變成了兩座山,定安這座山就是現在的文筆峰。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文筆峰上留下的仙跡有:仙人洞、仙人大腳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娘子房的來歷:王母娘娘在天宮裏等啊等,怎麽那挑土的仙人還不到呢?於是,派了七仙女當中的一個下凡來找找,仙女在定安找到了挑土的仙人,但他喝醉睡着了,怎麽叫也叫不醒,仙女看看天色還早,不到回宮的時間,她就坐在旁邊等仙人醒來,仙女等得也睏了就躺下來睡着了,等她醒過來已經到了回天宮的時間,可是挑土的仙人還在呼呼大睡,沒辦法,仙女衹好一個人回到天宮嚮王母娘娘復命去了,而她睡過的地方留下了一張石床,石床所在的岩洞被稱為娘子房。
3、南麗湖
南麗湖南麗湖水面1200公頃,是海南省瓊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這裏湖水清澈,碧波蕩漾,四周膠林環抱,緑樹翠竹臨岸,山清水秀,明淨瑰麗,環境幽靜雅逸,氣候溫和,終年宜泳,宜浴、宜釣。
遠眺南麗湖,煙波浩渺,水接着天,天連着水,碧波粼粼,湖面上空麗日融融,白雲悠悠,徐網習習。水面雲影浮遊。南麗湖水域,原來是低𠔌、高山、岩嶺。1958年,定安人民在這裏修起南扶水庫,於是低𠔌積水成湖,原來的高山峻嶺成了湖中小島,有方的,有圓的,有長的,共有13個。
面積最大的小島有39600平方米,最小的有3300平方米。這些小島樹木竹叢蔥翠欲滴。五彩野花爭妍鬥豔,林間鳥啼不歇,草地兔子蹦跳……個個小島猶如寶石翠玉般美麗,人遊其中如醉如癡。
南麗湖於1988年被列為海南省重點旅遊開發區。幾年來,南麗湖開發建設的基礎工程及旅遊設施進展迅速,在完成道路交通、供電供水等建設的同時,豪華的大酒店、餐廳、別墅、水面娛樂及高爾夫球場等旅遊設施相繼建成。為遊客提供遊、玩、住、吃的配套齊全的係列服務,是一個旅遊度假的理想的名勝風景區。
4、見竜塔
見竜塔又名仙溝塔,位於海南省定安縣城塔嶺開發區的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公園內,由磚石砌成,共7層,高25米。見竜塔共設有28個實門,每層有8個實門和假門,其中第1層實開東、西、北3個門,其它5個門都為假門。第2層則與第1層剛好相對,實開5門,虛開3個假門。這樣虛虛實實交錯而上,預防塔身縱嚮開裂。塔的內部是空心的,內壁設有磚梯通嚮各層。整個塔並無任何現代建築材料,一塊塊塔磚在糯米、草木灰等原始建築材料的粘合下纍疊而成。塔磚有《千字文》的單字印記,底層正面額上刻有"見竜塔"三字。1956年人民政府撥款修整見竜塔,1986年,定安縣人民政府定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着手搶救和保護。1996年,定安縣文化館集資對見竜塔進行修繕,使其保持昔日風姿。
見竜塔是典型的風水塔,因它是依易經八卦而設計的,塔為八面體,墻上分別紋印着“日、月、星、辰、天、地、玄、黃”等字,底層正門刻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據史料記載,見竜塔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知縣伍文運、紳士林起鶴等捐資建築,因資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縣吳先舉邀請紳士捐資續建而成。塔名“見竜”,是據易經“見竜在田,利見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顯而易見是風水塔。令人稱奇的是,見竜塔頂上還設計有一個起避雷作用的半米長的鐵物。在古塔上設置避雷物在海南古塔甚至國內古塔建築中也非常少見,而美國科學家富蘭剋林發明現代避雷針是1752年,建塔時尚未傳入中國。
5、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地處海南省定安縣塔嶺開發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鳥文化主題公園。在這由近千種不同植物美化而成的466畝生態空間裏,展示着300餘種30000餘衹各式熱帶飛禽,涵蓋了海南鳥類的絶大多數。這裏面有世界最大的鳥——鴕鳥;有世界上第二小的小鳥——珍珠鳥;有飛得最高的鳥——天鵝;有鳥中潛水冠軍——鳳頭潛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五十餘種鳥類,都屬於海南獨有的鳥類或亞種,一般遊客是難得一見的。
在這個鳥類王國中,除了能欣賞到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鳥類外,多才多藝的鳥類明星們還將帶給您精彩紛呈的各類飛禽表演。這其中有精彩激烈的飛禽王國奧運會、有中國首傢推出的空中禽王——猛禽表演,有生猛的鬥雞、詼諧的鬥畫眉、沙漠中的鴕鳥騎士,還有在見竜古塔上演繹的孔雀東南飛……這裏不僅是鳥的世界,還是花的海洋,近千種奇花異木點綴在園區,直插雲天的喬木,婆娑起舞的花灌木,碧緑如茵的草地,一年四季,繁花似錦……好一派具有南國風情的熱帶風光。衆多散放的鳥類,或徜徉林間,或棲於枝頭,又或翺翔於藍天白雲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園區目前已嚮遊客開放的主要景點有:世界名鴿廣場,九鳳壁(中國第一座九鳳壁,海南首座巨型浮雕),鷯哥語廊,鸚鵡廣場,鳥雨林(中國第一個采用聲、光、電、色等手段模擬熱帶雨林的地形特徵及熱帶雷雨)、相思林(天鵝湖)、沙漠鳥園(中國第一個采用情景模擬方式展示沙漠鳥的沙漠鳥園)、猛禽表演場、見竜塔(海南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塔)、浴竜潭(海南最大的人工瀑布)、飛禽明星劇場等。海南熱帶飛禽世界追求人鳥的和諧共處,這裏的鳥類絶大多數都可以跟遊客實現零距離接觸,一把鳥食、一聲鳥哨,可能就會是您演繹現代版“天鵝湖”故事的開始……
傾聽天籟鳥音,感悟祥和世界 ,請到飛禽世界來,這裏有你童年的夢想;請到飛禽世界來,到這裏尋找生命的真諦!
6、母瑞山革命紀念園
母瑞山位於定安縣南部山區,是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搖籃”。在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將士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火種和力量,為全國革命的勝利和海南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勳。為緬懷先烈,啓迪後人,省委、省政府於1993年2月决定在國營中瑞農場原紅軍操場遺址上修建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為加快革命老區的發展,更好地發揮母瑞山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省政府去年又投資5100萬元改建了定安塔嶺到這裏的公路。母瑞山紀念園於1996年8月1日建成。
1928年3月國民黨蔡廷鍇率軍抵瓊,大肆圍剿蘇區,瓊崖軍民奮起反擊,因敵強我弱,反圍剿受挫。是年鼕瓊崖蘇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轉移到母瑞山,開闢革命根據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種。
1932年7月國民黨警衛旅長陳漢光率部隊對瓊崖蘇區大圍剿。瓊崖軍民英勇抵抗,因敵我力量懸殊,反圍剿失敗。馮白駒帶領黨政軍一百多人在母瑞山惡劣的環境下,與敵周旋,最後僅剩下25名英雄。他們胸懷崇高的革命理想,過着野人般的生活,堅持8個多月艱苦卓絶的鬥爭後,於1933年4月突圍回到瓊山縣革命老區,革命火種再次得到保存。
母瑞山在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中舉足輕重,不愧是瓊崖革命的搖籃。
7、竜梅八角殿
位於王弘誨故居北邊約20米處。始建於明萬歷年間,為王弘誨致仕歸裏後創建,坐東北嚮西南,明末曾毀於盜焚,清康熙年間重修。為重檐歇山頂宮殿式構築,正脊有雙竜戲珠灰塑。八角殿為王氏宗祠之前殿,合王氏宗祠之山門,有後殿和東西配殿,組成四合院式佈局,占地約1000平方米。殿裏原供奉萬歷皇帝像,早晚燒香朝拜,以示崇敬。今山門及東西配殿俱損毀。殿進深3間,寬5間,明間均用圓金柱,柱徑24釐米,鼓鏡古式石礎。前檐柱為方形石柱,後檐柱為八角形石柱,前後門均缺。後殿進深3間,寬5間,硬山頂,神龕已被拆除。宗祠歷來為小學所在地。“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破壞,部分損壞。1981年,村裏人集資修好前殿(八角殿),1984年政府撥款略為整修後殿。祠裏今存有康熙丙申(1716)翻刻的明萬歷皇帝誥封王弘誨及其妻周氏之誥封文匾1塊。“忠義世傢”木匾額1塊、《重建王氏祠碑記》半截,還有“東閣風清”木匾額1塊,挂在前殿正門上方。八角殿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八角殿建成後,某些曾受過王弘誨訓斥、處罰,跟王弘誨有意見的官員,上奏疏給皇帝,指控王弘誨私建宮殿,圖謀不軌。奏稿交到執掌朝廷政事董其昌手裏,董其昌與王弘誨交誼很深,對王弘誨的為人非常敬重,深知王弘誨决無造反之心,但事關重大,嚴重違製是要誅滅九族的。於是在專員查案前,秘信送達王弘誨。不久,專案查案的官員和縣官到竜梅村問及此事。王弘誨便稟告建殿目的是因自己致仕回傢後,離京城較遠,不能奉事皇帝,心中想念,特建殿供奉當今皇帝像,早晚朝拜,以示崇敬。董其昌瞭解真情後,啓奏皇帝,皇帝不但不治罪,還給予嘉奬,並將那些控告人杖責處罰。
現在八角殿雖部分被損壞,但氣勢尚存,尚書公當年的學習志氣更是源遠流長,子孫後代都嚮尚書公學習,奮志讀書,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至2006年,竜梅村平均每年都有10多位學子考上大學。
8、張嶽崧故居
張嶽崧的故居位於今定安縣竜湖鎮高林村的西北邊和西南邊,坐北嚮南,總面積2700多平方米。故居有兩處,一處為出生之祖居(俗稱上署),位於高林村西北邊,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建有坐北嚮南的1廳2房正屋7幢、橫房6幢、八角亭1座、庭院10個、拱門1個。房屋大柱多用菠蘿蜜樹加工而成,中間縱臥一條南北走嚮的路巷,四周有圍墻,由張嶽崧兩兄弟和幾個兒孫共同修建。今僅存有正屋1幢(1廳2房),屋宇陳舊破敗。拱門內外庭院裏有張嶽崧親手栽植的百合花、含笑花各1株,頗茂盛。拱門內庭屋前的百合花清香潔白,象徵主人崇尚廉潔,正直不阿,清白做人的氣節。拱門外庭的含笑花象徵主人樂觀豁達、家庭和睦。另一處位於出生地西南面5米多處,坐北嚮南,占地1200多平方米(俗稱下署)。四合院式構築,是張嶽崧居官時所建,並得到其孫媳許小韞娘傢人的大力支持。原建有1廳4房的正屋2幢,均為20支菠蘿蜜木柱與桁桷磚瓦建成,屋較為寬敞;1廳2房的大屋1幢,都是用10支菠蘿蜜木柱與石磚瓦構建;還有橫房7幢、庭院5個、花園2個,朝南開一個山門,四周有圍墻。張嶽崧之孫媳、纔女許小韞的柏香山館也設在此。著名的高林學館就設在西北面的1幢大屋裏。下署共有36個門,今院墻、院門均已損壞,僅存正屋1幢,後屋1幢,兩側橫房2幢。以上兩處故居的主要建築物在1953年遭強臺風颳倒。故居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 n.: Ding'an County
|
|
定安 |
|
定安縣村 | 定安縣檔案館 | 縣島嶼定安縣 | 定安縣中醫院 | 定安縣服裝廠 | 定安縣人民醫院 | 定安縣婦幼保健所 | 定安縣衛生防疫站 | 海南省定安縣衛生防疫站 | |
|
|
竜湖鎮 | 竜門鎮 | 定城鎮 | 竜河鎮 | 新竹鎮 | 黃竹鎮 | 雷鳴鎮 | 嶺口鎮 | 翰林鎮 | 富文鎮 | 國營中瑞農場 | 國營南海農場 | 國營金雞嶺農場 | 定安熱作研究所 | |
南麗湖 | 見竜塔 | 仙溝塔 | 解元坊和太史坊 | 張氏宗祠 | 居丁珍稀動物園 |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 | 定安仙溝彩彈俱樂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