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 : 中國 >海南 > 昌江黎族自治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昌江縣地處海南島西北部 Changjiang County, Hainan Islan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昌江縣地處海南島西北部。北緯18053~19030。東經1080c38~1090c17。西北部瀕臨北部灣,東北隔珠碧江與儋州市相望。全境東西寬21.5公裏,南北長75公裏。面積1596平方公裏。人口205538人。黎族占33%。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裏128.7人。轄4鄉、8鎮,其中少數民族鄉鎮7個。縣人民政府駐石碌鎮,北距海口市214公裏,西至八所港65。海榆中綫公路橫貫中部,每日有班車通往島內各個市縣;石碌—八所—三亞鐵路以石碌為起點。歷史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部,版圖狹長,東接白沙,南連樂東,西隔昌化江與東方相望,東北一角與儋州連壤,北臨北部灣海面。昌江縣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唐虞時代屬南交,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秦代為象郡之外徼。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置珠崖、儋耳郡領儋耳、至來、九竜三縣。至來縣(即今昌江縣)縣治在今昌城鄉舊縣村。西漢昭帝始元五年年(公元前82年)廢儋耳郡,於是至來縣為珠崖郡轄。元帝初三年(公元前46年)罷珠崖郡,改為朱盧縣。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前43年)省朱盧縣置珠崖縣,故原至來縣屬合浦郡遙領。三國吳大帝黃武七年(223年)改合浦郡為朱官郡,郡治在徐聞,領朱官、朱盧二縣。原至來縣並入朱盧縣。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復置珠崖郡,郡治仍在徐聞,原至來縣為珠崖郡轄。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珠崖郡並入合浦郡,屬交州。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復置珠崖郡,但不久就廢除並合浦郡,歸屬越州。梁大同(公元535-545年)中,廢儋耳郡地置崖州,至來縣歸屬崖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以漢時至來縣析置為義倫、昌化、吉安三纖昌化縣在今昌城鄉舊縣村。後又析珠崖西南地設置臨振郡,以義倫、吉安屬珠崖,昌化屬臨振郡。唐初,將吉安縣並入昌化縣,屬儋州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析昌化縣置吉安縣,屬嶺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儋州為昌化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昌化郡為儋州,廢吉安縣置洛場縣(縣治置在今儋縣洛鎮),昌化縣原屬儋州轄,隸屬同陵南道。五代屬儋州,歸南漢。宋初,縣治移置二水洲中,熙橋鎮,以隸於瓊管安撫司,屬昌化軍轄。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置南寧縣仍屬儋州,至光緒三十年(公元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昌化屬崖州轄,統於瓊崖道。民國三年(1914年)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其由來是,1914年5月,當時的廣東省民政部長朱開憲令各知事,遞照部令改定全國重複之縣名。因昌化縣與浙江省的昌化縣同名,又因昌化江從五指山發源後流經昌化縣,故將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當時縣治原設在昌化城,迄至1950年5月30日,昌江、感恩二縣解放,成立昌感縣人民政府,縣治遷移設置在今東方縣的北黎鎮。1958年12月又經國務院批準,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併為東方縣,縣治設在叉河鎮(今昌江縣轄)。1960年,縣治又遷往八所鎮(今東方縣轄)。1962年5月撤大縣,復立昌江縣,縣治設在石碌鎮至今。地形背山靠海,南高北低,東南至西北由山地—丘陵—臺地—階地—平原逐級下降;地貌類型有山地、丘陵、𠔌地、臺地、階地平原、沙灘等6種。山地占34.3%,丘陵占11.8%,𠔌地占6%,臺地占20.7%,階地平原占22.6%,沙灘占2.8%,水域占1.8%。境內山嶺主要有獼猴嶺、雅加大嶺、南峰山、狗嶺、毫肉嶺、壩王嶺等。其中獼猴嶺海拔1655米為境內最高峰。氣候年平均氣溫24.30c,1月份平均氣溫17.150c~19.70c,極端最低氣溫為1.50c~4.20c;7月份平均氣溫28.10c~29.50c,極端最高氣溫為41.50c。年平均日照2000~26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395毫米,年最小降雨量為數902毫米,最大為1805毫米。雨量分佈欠均,東南山區在16001800毫米,南北沿海地帶900~1200毫米。每年5~10月份為雨季及臺風季節,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0%;11月份至翌年4月份幹旱少雨。河流港灣縣境南、北部分別有昌化江和珠碧江兩大河流沿境界註入北部灣。其他主要河流有南繞河、七差河、石碌河、青山河、納風河等。總長244.35公裏,集雨面積1625.7平方公裏。年徑流量為9.16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3.85萬千瓦。全境海岸綫長度為43公裏,12海裏範圍內的海域面積366.74平方公裏。主要港灣有昌化港、沙魚港、海尾港和新港等4個漁港。昌化港是一個天然漁港,也是昌江縣的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漁場是華南4大漁場之一,每年年底至年4月為漁汛旺季,廣東、廣西沿海漁船約有3000艘雲集到此捕撈作業。旅遊景點
  主要自然風景區有:皇帝洞、雅加瀑布、風流山瀑布、七差溫泉、昌化嶺勝景、棋子灣風光、燕窩嶺和昌化城遺址等。資源礦産資源有:鐵、銅、鈷、鉛、鋅、金、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岩等。林産資源有森林56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2%。珍貴木材有花梨、子京、青梅、陸均鬆、海南油杉、緑楠、紅欏、雞尖、烏格、香楠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黑冠長臂猿、坡鹿、野豬、黑熊、蟒蛇、獼猴等。藥用植物有鬆脂、茅花、降香、沉香、益智、良薑、砂仁等。水産資源主要有:鯧魚、馬鮫、石斑、青鱗、青甘、白卜、鐵甲、西刀、小公、海鰻、紅魚、帶魚等30餘種。土特産品主要有:芒果、柑桔、瓜子、腰果、木棉、木薯、紅藤、白藤等,並擁有海南最大的油柑果基地。
概況 Changjiang Li Autonomous County
  郵編:572700 代碼:469031 區號:0898
  拼音:Chāng Jiāng Lí Zú Zì Zhì Xiàn
  英譯:Changjiang Li Autonomous County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北偏西部,東與白沙縣毗鄰,南與樂東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18°53′-19°30′。東經108°38′-109°17′。東西寬21.5千米,南北長75千米。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 25萬人(2007年底)。
    全縣轄7個鎮、1個鄉:石碌鎮、叉河鎮、十月田鎮、烏烈鎮、昌化鎮、海尾鎮、七叉鎮、王下鄉。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國營紅田農場、國營紅林農場)。縣政府駐石碌鎮,距海口市161.5千米。
  
    地勢東南高北部低,南部為山地,北半部為丘陵臺地。昌化江流經境南部邊界註入北部灣。南羅河、珠碧江在縣境北部流入北部灣。石碌河石碌水庫是海南島五大水利工程之一。海岸綫長52千米。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4.3℃。年均降水量1 000—1 800毫米。石碌鐵礦是藴藏鐵、銅、鈷等金屬礦區。昌化漁場是華南四大漁場之一。
    鐵路、環島高速公路、225國道橫過境中部,昌化港航運通往沿島港口。古跡有昌化城遺址。名勝有棋子灣勝景、雅加大嶺瀑布、七差溫泉和壩王嶺長臂猿自然保護區遊覽地等。
歷史沿革 History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置珠崖、儋耳郡,領儋耳、至來、九竜三縣。至來縣(即今昌江縣)縣治在今昌城鄉舊縣村。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廢儋耳郡,至來縣為珠崖郡轄。元帝初三年(公元前46年)罷珠崖郡,改為朱盧縣。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前43年)省朱盧縣置珠崖縣,故原至來縣屬合浦郡遙領。三國吳黃武七年(公元223年)改合浦郡為朱官郡,郡治在徐聞,領朱官、朱盧二縣。原至來縣並入朱盧縣。赤烏五年(242年)復置珠崖郡,郡治仍在徐聞,原至來縣為珠崖郡轄。晉太康元年(280年)珠崖郡並入合浦郡,屬交州。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復置珠崖郡,但不久就廢除並合浦郡,歸屬越州。梁大同(535-545年)中,廢儋耳郡地置崖州,至來縣歸屬崖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以漢時至來縣析置為義倫、昌化、吉安三縣。昌化縣在今昌城鄉舊縣村。後又析珠崖西南地設置臨振郡,以義倫、吉安屬珠崖,昌化屬臨振郡。唐初,將吉安縣並入昌化縣,屬儋州轄。貞觀元年(627年)析昌化縣置吉安縣,屬嶺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儋州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昌化郡為儋州,廢吉安縣置洛場縣(縣治置在今儋縣洛鎮),昌化縣原屬儋州轄,隸屬同陵南道。五代屬儋州,歸南漢。宋初,縣治移置二水洲中,熙橋鎮,以隸於瓊管安撫司,屬昌化軍轄。端平二年(1235年)置南寧縣仍屬儋州,至光緒三十年(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昌化屬崖州轄,統於瓊崖道。
    民國三年(1914年)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其由來是,1914年5月,因與浙江省的昌化縣同名,又因昌化江從五指山發源後流經昌化縣,故將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當時縣治原設在昌化城。
    1950年5月30日,昌江、感恩二縣解放,成立昌感縣人民政府,縣治遷移設置在今東方縣的北黎鎮。1958年12月又經國務院批準,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併為東方縣,縣治設在叉河鎮(今昌江縣轄)。1960年,縣治又遷往八所鎮(今東方市轄)。1962年5月復立昌江縣,縣治設在石碌鎮至今。 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昌江縣,設立昌江黎族自治縣
  
    1995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總面積1596平方千米,總人口21.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56萬人,農業人口15.07萬人;城鎮人口6.04萬人,農村人口15.59萬人;黎族7.4萬人。轄8個鎮、4個鄉、76個行政村。縣城石碌鎮。
    1996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總面積1596平方千米,總人口21.9萬人,其中黎族7.5萬人。轄8個鎮、4個鄉:石碌鎮、太坡鎮、叉河鎮、十月田鎮、烏烈鎮、昌化鎮、海尾鎮、南羅鎮、王下鄉、七差鄉、昌城鄉、保平鄉,共有76個行政村、178個自然村。縣城石碌鎮。
    1997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17萬人。轄8個鎮、4個鄉、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縣城石碌鎮。
    1998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28萬人。轄8個鎮,4個鄉、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縣城石碌鎮。(此為《海南年鑒》資料。另一資料:1998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轄轄4個鄉,8個鎮,74個管理區,172個自然村:七差鄉、保平鄉、昌城鄉、王下鄉、石碌鎮、叉河鎮、十月田鎮、鳥烈鎮、海尾鎮、南羅鎮、昌化鎮、太坡鎮。)
    1999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51萬人。轄8個鎮、4個鄉、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縣城石碌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219502人,其中:石碌鎮37462人,太坡鎮11167人,叉河鎮8979人,十月田鎮10437人,烏烈鎮27078人,昌化鎮4722人,海尾鎮16162人,南羅鎮9848人,七差鄉15241人,王下鄉3483人,保平鄉13526人,昌城鄉 18138人,海南鋼鐵公司27700人,國營紅田農場3909人,國營紅林農場6888人,叉河水泥廠2556人,國營壩王嶺林業公司2206人。
    2000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58萬人。轄8個鎮,4個鄉、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
    2001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72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3188戶、總人口22716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7169人。),其中黎族8.01萬人。轄8個鎮、4個鄉、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縣城石碌鎮。
     2002年,大坡鎮、石碌鎮、十月田鎮的山竹溝行政村合併設立石碌鎮;昌城鄉、昌化鎮合併,設立昌化鎮;南羅鎮、海尾鎮合併,設立海尾鎮;七差鄉、王下鄉合併,設立七叉鎮;保平鄉(除紅陽行政村)、十月田鎮(除山竹溝行政村)合併,設立十月田鎮;保平鄉的紅陽行政村、叉河鎮合併,設立叉河鎮。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2.77萬人,其黎族8.06萬人。轄7個鎮(石碌鎮、昌化鎮、海尾鎮、七叉鎮、十月田鎮、烏烈鎮、叉河鎮)、 78個村(居)委會、182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石碌鎮。
    2003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 23.21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6600戶、總人口23212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859人。),其中黎族8.37萬人。轄7個鎮、75個行政村、182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石碌鎮。
    2004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23.43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60106戶、總人口23431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032人。),其中黎族8.51萬人。轄7個鎮、75個行政村、182 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石碌鎮。
    ?年恢復王下鄉。
英文解釋
  1. n.:  Changjiang Li Autonomous County
近義詞
昌江黎族, 昌江自治縣, 昌江縣, 昌江
包含詞
縣島嶼昌江黎族自治縣
分類詳情
張開昌化鎮張開烏烈鎮張開石碌鎮張開叉河鎮
張開十月田鎮張開海尾鎮張開七叉鎮張開王下鄉
張開國營紅田農場張開國營紅林農場張開國營壩王嶺林場張開海南鋼鐵公司
七星燕窩嶺棋子灣皇帝洞壩王嶺古昌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