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蘇溪鎮 郵編:322009 代碼:330782105 面積109.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人(2005年底)。現轄1個居民區、68個行政村:鬍宅;新院、蔣宅、後店、車站、蘇院、馬丁、新中、徐豐、立塘、密溪、竜華、洪流、東青、杜村、蘇南、邢宅、新樂、王界、嚮東、韓界、長府、徐樟塘、油碑塘、灣頭下、齊山樓、月白塘、余家殿、同春、塘裏蔣、同裕、三聯、聯合、上樓、青春、翁界、下屋、溪北、雙溪、花廳、殿下、仙下、仙頂、屏風石、裏西崗、裏外甘、裏宅、高嶺、木城、石塘、下陳、新廳、上甘、范家、畈田、東宅、張滸、上西陶、後山塢、塘頭應、東湖門、東殿前、上山下、上大路、樓下張、西山下、東陶、東洪、楊梅崗。鎮政府駐鎮前街35號。
以駐地得名。 清朝時屬竜祈鄉七、八、十都,民國時蘇溪鄉、新新鄉,1950年分屬蘇溪、立塘、中心、路東、聯合、新新、新建、甘溪等鄉,1956年分屬蘇溪、聯合、新新、甘溪等鄉,1961年改為蘇溪、新新、甘溪、聯合4個人民公社。1983 年改稱蘇溪、新新、巧溪、楊梅崗、聯合、路東等鄉,1986年願蘇溪鄉改為建製鎮,1992年新新、巧溪、楊梅崗3鄉並入蘇溪鎮,聯合、路東、前店3個鄉合併稱荷葉塘鄉。2002年荷葉塘鎮的一部分村莊並入蘇溪鎮,原新新鄉的八裏橋頭、新和、立山黃3個村委會並入大陳鎮。 |
|
蘇溪鎮位於義烏市東北部,南靠稠城街道、廿三裏鎮、東臨東陽市、北接大陳鎮、西連後宅街道,浙贛鐵路復綫和37省道穿鎮而過,是一個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源遠流長的古鎮。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後,全鎮總面積109.1平方公裏,人口8.7萬,下設鬍宅、蔣宅、新新、巧溪、路東、聯合6個工作片,轄6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義烏縣蘇溪鄉人民政府於1955年建立,當時為義烏縣蘇溪鄉公所。 建鄉時,下轄八個行政村,十五個自然村,即:邢宅村、新樂(5個自然村),蔣宅、鬍宅、鵝毛山腳(2個自然村),馬丁、油碑塘(2個自然村),楊梅崗。鄉公所駐地蔣宅村。1955年並大鄉,原蘇溪鄉、立塘鄉、中心鄉合併為蘇溪鄉,共轄25個行政村,五十一個自然村。1956年成立鄉黨總支。1957年拆區並鄉時,在原來的下轄範圍外,又劃入上西陶、下西陶、殿前、下兆、溪前、樓卜六個自然村。直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2001年3月,義烏市機構調整,把原荷葉塘鎮的聯合、路東工作片並入蘇溪鎮,至止蘇溪鎮成為目前的行政區域規模和設置。改革開放以來,蘇溪人吃苦耐勞、精明能幹,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第三産業相應發展的産業格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8.98億元,工農業總産值28億元,財政稅收3794萬元,人均收入達5721元。在義烏市建設現代化商貿城市“一體兩翼,金烏騰飛”的發展戰略中,蘇溪定位為義北新城區。2000年被命名為浙江省中心鎮、浙江省衛生鎮、金華市文明鎮,同時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 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 |
|
- : Suxi Town
|
|
蘇溪 蘇溪鎮社區, 蘇溪鎮居委會 |
|
|
|
蘇溪鎮中 | 蘇溪鎮居委會 | 義烏市蘇溪鎮東升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信譽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旭軍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堅強服裝廠 | |
|
|
聯閤村 | 雙溪村 | 上甘村 | 范家村 | 石塘村 | 高嶺村 | 竜華村 | 翁界村 | 邢宅村 | 同裕村 | 塘裏蔣村 | 同春村 | 余家殿村 | 月白塘村 | 齊山樓村 | 灣頭下村 | 油碑塘村 | 徐樟塘村 | 長府村 | 韓界村 | 王界村 | 三聯村 | 仙下村 | 仙頂村 | 屏風石村 | 裏西崗村 | 裏外甘村 | 木城村 | 張滸村 | 上西陶村 | 後山塢村 | 塘頭應村 | 東湖門村 | 東殿前村 | 上山下村 | 東洪村 | 楊梅崗村 | 密溪村 | 上樓村 | 東宅村 | 後店村 | 嚮東村 | 新廳村 | 溪北村 | 新樂村 | 青春村 | 新中村 | 蘇南村 | 樓下張村 | 下陳村 | 殿下村 | 裏宅村 | 西山下村 | 東青村 | 車站村 | 花廳村 | 蔣宅村 | 東陶村 | 蘇院村 | 上大路村 | 下屋村 | 畈田村 | 新院村 | 馬丁村 | 徐豐村 | 立塘村 | 洪流村 | 杜村村 | 鬍宅社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