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中国 >浙江 >金华 >磐安县 > 仁川镇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基本概况】
  仁川镇,是磐安县西南部的中心镇,东靠高二乡、盘峰乡,南邻缙云县、仙居县,西接冷水镇,北界新渥镇、双峰乡,距老县城28公里,距离横店影视城约半小时车程,距磐安县新城区8公里。仁川镇距离连接杭州,温州两大城市的诸永高速公路速双峰互通口5公里,该高速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通车。仁川镇距离 杭州,温州,宁波均在2小时以内,属长三角南翼经济区及浙中城市群经济区范围。
  该镇下辖2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人口1.5万,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与仙居县交界的清明尖海拔1314米,为全县最高峰,是瓯江的发源地之一。境内部分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该镇境内还有著名风景区——江南第一瀑百丈潭三叠瀑景区(国家级AAA区)及在建的青梅尖旅游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等。
  【古镇历史】
  古名蒋润。自宋(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大理寺评事杨萃隐居于此(具体为,仁川镇岭下村),因境内有好溪流过此地,水源长年不竭,改“蒋润”为“润川”。1950年,以谐音俗成改称仁川。
  唐代万岁登封元年(696),置缙云县时,境域由永康划给缙云管辖。宋时,为缙云县美化乡石龙里二十九都一图。民国23年(1934),为缙云县润川乡。民国28年(1939),划入磐安县。1949年12月,建立润川乡人民政府,属大皿区。1950年1月,大皿区公所迁驻黄余田村,润川乡改为仁川乡。1956年3月,原风门、如公两乡和雅塘乡的2个村并入。1957年7月,撤销大皿区,为县直属乡。1958年,在新渥建立卫星公社,仁川为其所属管理区(大队)。1959年,撤销卫星(新渥)公社,并入安文公社。1961年,原公社改为区,原管理区(大队)改称公社。此时为东阳县安文区仁川公社。1983年,复磐安县称仁川乡,属安文区。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天网乡并人,仁川建镇,为县直辖镇。
  【居民方言】
  仁川镇方言属吴语婺州片,该镇方言为吴语永康话,东阳义乌话均能顺利交流。全镇大部分人听懂普通话和讲一些普通听话。
  【姓氏源流】
  全镇居民最主要姓为杨,其次卢姓。其它姓还有羊,曹,刘,魏,吕,何等。他们多为祖先避难隐居于此而来。
  【基础教育】
  该镇自古有读书(杨萃,中博学宏词科,大理寺评事;杨成乔,县令等)和经商(杨仲解,古时当地著名的商人)的传统,教育,从商观念浓厚。
  该镇建有阳光幼儿园,仁川镇中心小学,仁川镇初级中学等。
  【医疗体育】
  仁川卫生院,各村大都建有篮球场,百姓健身运动场,东海明珠花园,迎板凳龙灯等。
  【当地特产】
  香菇,药材,野生山茶油,板栗,杨梅,野生柿子,猕猴桃等
  【经济概况】
  全镇经济以效益农业为主,盛产香菇、药材、蚕桑、油茶和高山蔬菜,为中国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的香菇、药材主产地;工业以小水电开发、竹木制品、服装等产业为主,建有工业功能区一个,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值1.0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万元。近年来,仁川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镇现代农业的框架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发展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工业企业发展有了质的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区规模进一步拓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仁川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百丈潭胜景”、“黄檀林海”、“天马行空”、“滚涛听竹”、“弹子岩”、“破雷山”、老虎洞”等景点,其中百丈潭旅游景区为,2005年10.1号开业,并在2009年9月已被正式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附近仁川龙溪漂流项目十分火热,吸引了大批上海,杭州,宁波,金华等客人前来旅游。目前,青梅尖度假项目,流岸水库项目,百丈潭旅游景区深度开放项目等被列入磐安县十大黄金招商项目。
  历史人文景观:
  杨宅杨氏宗祠——金华市廉政教育基地,仁川革命烈士纪念碑,百丈潭景区金丽古道,新岭下村杨氏宗祠,岭下古村落遗址,新岭下古樟树群,潘田古村,柳坡花厅,方山古廊桥,方山大智禅寺等景区。
  ◎仁川经济状况
  【农业】该镇海拔较高,山清水秀,空气清净,生态环境优美,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极佳基地。境内盛产油茶籽、高山无公害蔬菜、香菇、药材、食用菌、蚕桑等,素有“油茶之乡、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镇共种植油茶8000亩,高山蔬菜3000亩,香菇1000万袋,东贝、天麻、白术、桔梗等药材4000亩。
  【工业】工业以小水电、粉干加工、花岗石、宫灯、竹木制品加工、服装、来料加工,糖果等为主,发展较快。培植了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其中磐安县正泰制衣厂被评为县优势企业和纳税大户。2004年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0659万元,比去年8100万元增31.6%,完成国税353万元,比去年290万元增21.7%,地方财政收入193.5万元,比去年153万元增26.5%。
  ◎仁川旅游介绍
  仁川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人称“浙中第一高峰”的清明尖,海拔1314米。拥有“百杖潭胜景”、“黄檀林海”、“天马行云”、“弹子岩”等景区。
  【百杖潭胜景】百杖潭旅游区距磐安县城安文镇约32公里,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旅游区处于诸永高速公路的中点,距最近的高速公路互通口约10 公里,与缙云仙都、永康方岩等景区的直线距离均不到30 公里。旅游区内瀑秀、潭深、石奇、水清、植被茂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区以瀑布、潭水、溪流为精华,以山体、奇石、洞穴为重点,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为点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旅游区所在的仁川是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4月就成立了地下党组织。1929年12月,在卢湛的领导下,成立了浙西工农革命军的一个支队,多次组织革命暴动。1935年10月,红军挺进师一纵队在王屏的率领下,由缙云进入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百杖潭瀑布】 由三叠瀑布构成,瀑布总高度72米。第一级瀑布高10米,宽2米,瀑布呈幕帘状,泄入百杖潭、米筛潭中。第二级瀑布高15米,宽5米,瀑布呈喷泻状落入藏龙潭。第三级瀑布高47米,宽7米左右,溪水沿陡崖泄入祈雨潭。三瀑相连,层层叠叠组成别具一格的瀑布体。百杖潭瀑布以崖险、瀑高、潭深、水清、溪曲闻名遐迩。瀑布所在地势极为险峻,上下三瀑相连,谷中水声轰鸣,水雾弥漫,背日而站,但见彩虹横空,似进入人间仙境。瀑布所在的龙潭背植被丰茂、多马尾松和枫香。夏季至此,顿觉凉风习习;秋日至此,枫叶泛红,宛如油画。瀑布脚部不远处有龙王庙,可供游人歇脚。自古就有东阳、缙云、永康等周边地区的游人来此游览,留有诸多文人骚客的题记、诗文。
  【百杖潭】 百杖潭是百杖潭瀑布三叠潭中最高的一潭,潭面高程590米,潭口光滑平坦,另外三面是数十米的石壁,石壁上寸草不生,地势极为险峻。潭面呈椭圆形。百杖潭的前部有一小潭名米筛潭,近圆形,直径约4米,百杖潭一股水溢入米筛潭,在潭内形成旋涡,水在快速旋转后流出,如淘米之米筛而得名。龙潭溪从10米多高处轰然泻入潭中,发出轰鸣的响声。两侧山体植被丰茂,覆盖率在90%以上,以马尾松、毛竹等为主,显得潭水异常清幽。关于百杖潭名称的由来,当地有一个传说:起初百杖潭是没有名字的小潭,附近央塘山上有白龙因触犯戒律,被得道高僧追赶,逃到潭中。高僧为了让白龙出来,用他的禅杖在潭里捣了一百下,但因潭太深白龙还是没有出来,高僧因恼怒而撞死在潭边的巨石上,撞头处形成圆形米筛潭。而潭被命名为“百杖潭”。
  【祈雨潭】 祈雨潭为百杖潭瀑布最低的一潭,潭面呈三角形,长50米左右,宽30至36米,面积900平方米左右,是百杖潭旅游区内最大的一潭。百杖瀑的第三级从近50米的高处一泻而下,溪水轰鸣,此潭即是瀑布长年累月冲蚀而成。
No. 2
  镇政府驻杨宅村。面积162.73平方千米,人口1.48万人。邮编322305。辖28个行政村:杨宅、洋坑、赤岩前、柳坡、新岭下、黄余田、潘田、泊公、洋庄、胡庄、月岭、石下、下石岗、泊公坑、滚涛、半坑、荣坑口、方山、平子坑、流岸、平象、西产、高坑、马岭、下余、胡八坑、张圩、姜华坑。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仁川镇原名润川,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镇,距县城32公里。辖2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山地面积12.8万亩,耕地5474亩,2004年全镇人均收入2375元。
  该镇海拔较高,山青水秀,空气清净,生态环境优美,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极佳基地。境内盛产油茶籽、高山无公害蔬菜、香菇、药材、食用菌、蚕桑等,素有“油茶之乡、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镇共种植油茶8000亩,高山蔬菜3000亩,香菇1000万袋,东贝、天麻、白术、桔梗等药材4000亩。
  工业以小水电、粉干加工、花岗石、宫灯、竹木制品加工、服装、糖果等为主,发展较快。培植了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其中磐安县美艳服装厂被评为县优势企业和纳税大户。小水电开发初见成效,总装机容量已达3200千瓦。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人称“浙中第一峰”的清明尖,海拔1314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之天堂,珍稀药材之宝库”之称。主要有黄檀林海、天马云空、云霞仙境、百丈潭等自然景观共40余处,其中百丈潭景区作为县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现正在开发之中,预计10月1日对外开放。矿产资源有丰富的“一品红”花岗岩、石英矿、黄铁矿等。
磐安县仁川镇名片-浙江省金华市
  仁川镇是磐安县西南部的中心镇,东靠高二乡、盘峰乡,南邻缙云县、仙居县,西接冷水镇,北界新渥镇、双峰乡,距县城28公里,离规划建设中的诸永高速公路双峰互通口5公里。辖2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人口1.5万,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与仙居县交界的清明尖海拔1314米,为全县最高峰,是瓯江的发源地之一。
  仁川镇是因境内有好溪流过,水源长年不竭,有“润川”之美誉,取谐音而得名。1942年前为缙云县廿八都、廿九都,1943年划入磐安县,初名为润川乡,1950年建立仁川乡,1993年1月天网乡并入改称仁川镇
  全镇经济以效益农业为主,盛产香菇、药材、蚕桑、油茶和高山蔬菜,为中国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的香菇、药材主产地;工业以小水电开发、竹木制品、服装等产业为主,建有工业功能区一个,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值1.0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万元;仁川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百丈潭胜景”、“黄檀林海”、“天马行空”、“滚涛听竹”、“弹子岩”、“破雷山”、老虎洞”等景点,其中百丈潭旅游景区为浙江省四A级旅游预备区,目前已在开发当中,预计将在2005年国庆节前对外开放。
  近年来,仁川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镇现代农业的框架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发展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工业企业发展有了质的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区规模进一步拓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随着诸永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仁川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仁川人民热忱欢迎各有识志士来仁川投资兴业。
英文解释
  1. :  Renchuan Town
近义词
仁川
分类详情
洋坑村潘田村胡庄村杨宅村赤岩前村
柳坡村新岭下村黄余田村泊公村洋庄村
月岭村石下村下石岗村泊公坑村滚涛村
半坑村荣坑口村方山村平子坑村流岸村
平象村西产村高坑村马岭村下余村
胡八坑村张圩村姜华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