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總面積:1196平方千米。
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安文鎮竜山路1號。
郵編:322300。
行政區劃代碼:330727。
區號:0579。
磐安位於浙江省中部,地理座標東經120°17′—120°47′,北緯28°49′—29°19′。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6.1℃,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左右。面積1196平方公裏,人口20.3萬。縣人民政府駐安文鎮。
90年代經濟有較快發展,分別被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香菇之鄉”和“中國藥材之鄉”。工業以塑料、紡織、機械、化工、橡膠、食品、工藝美術為主要行業,共有企業1000多傢。農業以糧、林、牧為主,種養業並重。土特産有名茶“磐安雲峰”和“盤山雲霧”、中華獼猴桃、香菇、黑木耳、猴頭、竹蓀、金針菇、火腿等。磐安是著名“浙八味”中白术、元鬍、貝母、白芍、元參等中藥材的主要産地。全縣公路連接各鄉鎮,通車里程306公裏。 |
|
郵編:322300 代碼:330727 區號:0579
拼音:Pán ān Xiàn,Pan'an Xian
磐安縣位於浙江省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8°03′,東經120°26′。總面積1196平方千米,總人口20.55萬人(2005年)。
磐安縣轄9個鎮、10個鄉:安文鎮、尚湖鎮、方前鎮、新渥鎮、尖山鎮、玉山鎮、仁川鎮、大盤鎮、冷水鎮;鬍宅鄉、窈川鄉、雙溪鄉、深澤鄉、雙峰鄉、盤峰鄉、維新鄉、高二鄉、九和鄉、萬蒼鄉。縣人民政府駐安文鎮竜山路1號。 |
|
磐安地處浙江中部,東經120.17’~ 120.47’,北緯28.49’~ 29.19’之間.東鄰天台,南接仙居、縉雲,西連東陽、永康,北與新昌接壤,是臺(州)、處(麗水)、婺(金華)、紹(興)四州之交接地帶,為天台山、括蒼山、仙霞嶺、四明山等山脈的發脈處——大盤山脈的中心地段。有稱謂的大小山峰5200多座,註明標高在1000米以上的63座,清明尖(青梅尖)1314米,為最高峰,有“萬山之國”之譽,是錢塘江、甌江、靈江、曹娥江的主要發源地,故舊志稱“群峰之祖,諸水之源”。縣境呈“雛鷹試飛”形,南北長54公裏,東西寬47公裏,總面積l195.68平方公裏,其中山地占總面積的91.48%;耕地占總面積的5.79%,河灘和水面占總面積的2.47%,自謂“九山半水半分田”。 |
|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天氣溫和,雨量充沛。由於地形有高山、低山、臺地和丘陵等復雜因素,縣內不同地段的氣溫、降水和日照差別很大.多年平均氣溫為13.9~17.4℃,年積溫4255~5534℃。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2.0~4.3℃,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5.6~28.8℃.四季特徵有春季回暖遲,秋季降溫早,無霜期短(200~243天)等特點。高山多雪,並常有低溫暗霜。雨量雖較多,而不同季節懸殊頗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409.8~1527.8毫米,6月份(最多)平均為208.3~246.5毫米,11月份(最少)平均為34.8~52.7毫米。 |
|
截至2009年6月30日,磐安縣轄9個鎮、10個鄉:安文鎮、尚湖鎮、方前鎮、新渥鎮、尖山鎮、玉山鎮、仁川鎮、大盤鎮、冷水鎮;鬍宅鄉、窈川鄉、雙溪鄉、深澤鄉、雙峰鄉、盤峰鄉、維新鄉、高二鄉、九和鄉、萬蒼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7583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安文鎮 34658 新渥鎮 12686 冷水鎮 8069 仁川鎮 11198 尖山鎮 10996 玉山鎮 13414 尚湖鎮 14484 大盤鎮 6225 方前鎮 9372 深澤鄉 11009 雙蜂鄉 4031 墨林鄉 2205 竊川鄉 3242 雙溪鄉 4887 萬蒼鄉 7678 鬍宅鄉 9374 九和鄉 4462 盤峰鄉 2984 維新鄉 1899 高二鄉 2961 |
|
磐安地域歷史上原分屬東陽、永康、縉雲、天台、義烏、諸暨、臨海等縣管轄。縣名出自《荀子•富國》“國安於盤石”(“盤石”即“磐石”)之說,意為“安如磐石”。
今磐安地域,春秋戰國屬越。 秦時,分屬會稽郡、閩中郡。
東漢興乎二年(195)北部屬揚州會稽郡之漢寧。
三國吳大帝黃竜三年(231),東部屬會稽(後改臨海)郡之始平。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南部屬永康縣。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北部屬東陽郡之吳寧。
晉太康元年(280),分屬會稽郡之吳寧、永康,臨海郡之始豐。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婺州為東陽郡後,東北部屬諸暨,東部屬臨海,西南屬永康,中部屬烏傷。
唐萬歲登封元年(696),東部為唐興縣,東南部為縉雲縣,西南部為永康縣,東北部為東陽縣。
自北宋鹹平二年(999)始,分屬東陽、永康、縉雲和天台;東陽縣曾於玉山、瑞山兩地分別設巡檢司,後永康縣於孝義設巡檢司。其時有關各縣又分屬三州:東陽、永康屬婺州,縉雲屬處州,天台屬臺州。
元、明、清各代隸屬關係未變。
民國28年(1939年)6月,劃縉雲縣之雙峰、金峰、潤州、竜門、湖中等5鄉(即原美化鄉之28都、29都),永康縣之盤峰、五美、翠蜂3鄉(即原孝義鄉之45都、46都、47都),天台縣之飛山鄉(原大西鄉37都),東陽縣之33、35、36、32(部分)、28、29、30等都鄉,為磐安縣境。總面積1162.27平方公裏。
1953年9月17日紹雲縣潘潭鄉之冷水、聯合(泗岩、虯裏)、章岩(小章、岩潭)、楊西(暢山、西英、山幹、彈上、水坑弄)、等山(溶坑、鬍山、大山)、莊頭;潘潭等7個行政村,1143戶,4271人,耕地面積3792.72畝劃歸磐安縣管轄。
1956年9月27日,尚湖鄉第十、第十一兩村(即周傢樓、米篩山頭等27個自然村),301戶,1114人,耕地面積779畝劃給天台縣新中鄉管轄。
1961年2月2日,安文公社仁州管理區石上、石雨坑大隊3個生産隊,84戶;354人,耕地面積374畝,劃給縉雲縣管轄。
1963年5月7月雙溪人民公社金傢、袁傢、下屋3個生産大隊,8個生産良,104戶,381人,耕地面積305畝,劃入東陽縣八達人民公社。
1965年6月21日,雙峰公社三丘田大隊(包括三丘田、楚石坑兩個村),3個生産隊,47戶,166人,耕地面積78畝,劃歸仙居縣管轄。
1976年8月盤山區方前公社田芯大隊(包括田芯、竂車、陰鼠洋3個村),9個生産隊,236戶,961人,耕地面積95l畝,劃給天台縣管轄。
1983年7月13日,國務院批準恢復磐安縣建置,11月10日與東陽縣分開辦公。其縣境除原屬磐安縣全境外,另劃原屬東陽縣之嶺口、玉峰、尖山、鬍宅等4個鄉鎮給磐安縣管轄。 |
|
磐安轄20個鄉鎮,363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20.5萬人口,總面積1196平方公裏。復縣20多年來,磐安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藥材之鄉”、“國傢級生態示範區”和“中國生態竜井茶之鄉”。縣城安文鎮先後被授予國傢衛生縣城、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磐安城區的範圍由原來的3.5平方公裏發展到現在的13.82平方公裏,新城區開發已初成雛形。磐安工業園區被省政府列為擬保留的省級工業園區並上報國傢發改委審定,可開發面積110平方公裏,已開發面積2平方公裏。目前,一個以新城區為竜頭的諸永高速公路産業帶、以磐安工業園區為竜頭的東北臺地産業帶和磐安工業園區、新城區、大盤山自然保護區、金磐開發區“二帶四區”的發展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並被省政府名為省級平安縣,並再次被評為全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納入了金麗衢經濟産業帶的發展規劃。2005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1%;稅收總額突破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3589元,比上年增長1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4.51億元,新增4.34億元;貸款餘額12.45億元,新增2.1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5億元,增長13.3%。全縣90%的行政村通上了康莊道路, 80%的孤寡老人得到了集中供養,90%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
|
磐安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被譽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5.4%,境內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傢珍稀保護植物和金錢豹、黑麂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大氣環境質量達到Ⅰ級標準,出境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一直名列金華市前茅。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花溪——夾溪省級風景名勝區、高姥山省級旅遊區、百杖竜潭景區和國內唯一的以中藥材種質資源為保護對象的大盤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有櫸溪孔氏傢廟、昭明院、玉山古茶場、戚繼光抗倭古遺址等一批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中國內唯一與茶有關的功能性古建築玉山古茶場和宋寶慶三年(1255年)理宗帝賜建的“南宗厥裏”櫸溪孔氏傢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一五”時期,磐安將按照“融入浙中城市群,建設生態旅居休閑城”的形象定位和建設目標,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居興縣”三大戰略,努力建設緑色農産品基地、特色製造業基地和生態旅遊休閑勝地。
【磐安特産】
磐安縣是“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藥材之鄉”、“國傢級生態示範區”。
為順應全縣藥材、香菇、茶葉等六大農業支柱産業發展的需要,1998年中國磐安特産城正式開業。市場占地面積19950平方米,建築面積15731平方米,總投資1540萬元。內設藥材、飲片、鮮菇、幹菇等交易區,年交易額2.5億元,可同時容納1萬多人上市交易。特産城是磐安縣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農産品竜頭市場和縣重點市場。産品銷往大江南北,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量。
其中藥材交易區,由浙江省中藥材協會會員、磐安中藥材協會理事、磐安特産城商會副會長林正春經營的“正春堂參茸藥材有限公司”,直銷鼕蟲夏草、野山參.燕窩、鹿茸、西洋參、鐵皮楓鬥、高麗參、別直人參、藏雪蓮花等各種高級滋補品及中草藥飲片800餘品種一侓批發價供您選購等800餘種藥材。
特産交易區的磐安深野農特産批發商行經營食用菌類:香菇、木耳、銀耳、喉頭菇……;土産類:山茶油、土蜂蜜、小溪魚幹、泥鰍幹、黃花菜、山珍果、筍幹、蕨菜……;茶類:磐安雲峰茶、竜井茶、銀針茶、野生金銀花茶、野菊花茶、小葉苦丁茶等 |
|
境內代有精英。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皆有傑出人物涌現。特別是當國傢危難之時,許多志士仁人奮然而起,為國傢和民族的安危赴湯蹈火,血灑沙場,馬革裹屍,英名永垂。人民富於革命鬥爭傳統,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和暴動,其中不乏有才幹的首領。辛亥革命時期及其後,在政界或軍界,出現一批頗有影響的人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涌現一大批革命志士,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戰鬥。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更有許多優秀人物,勤勤懇懇,勇於開拓,作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事跡,將永遠為人民所懷念。
【盧琰】 (900—985)字文炳,原籍汴州玉川。
【孔端躬】 (?一1138),字子敬。原籍山東麯阜厥裏,係孔子四十八世裔孫,少力學,登進士第。
【陳宗譽】 (1091—1165)字彥聲。安文人。宋宣和年問,金兵南侵,社會混亂,盜匪遽起,鄰縣有人將從之,宗譽前往勸阻,曉以義理,陳述利害,得以阻止。
【陳黼】 (1154—1220)字斯士。宋代瑞山鄉(安文)人。少從呂祖謙遊,博通經史,為文高雅不俗。永康林大中聞其賢,以女許之。淳熙八年(1181)登進士第,仍恬靜自守,不汲汲於進取,朝廷有意擢用,以婦翁年老為由力辭。
【王象之】 (1163—7)名熺,守字暉,象之係庠名。南裏(今尚湖鎮大王村)人。登宋慶元二年(1196)進士,歷任四川長寧軍文學,江西分寧、江蘇江寧知縣。志行高潔,無意於祿位,中年起隱居著述。
【周師銳】 (1182—1231)字仲祺,號儀父。玉峰人。
【王霆】 (1180一1245)字定叟,號玉溪。南裏(今尚湖鎮大王村)人。
【陳大猷】 (1198—1250)字忠泰,號東齋。三澤(今尚湖鎮山宅)人。
【楊鎮竜】 (?—1289)又名應竜,字子翔,原籍寧海鬆壇。
【曹天駿】 (1249—1316),冷水鄉白岩人。生性剛毅,讀書但求立身大端,不尋章摘句。
【曹天驥】 (1251一1273)為天駿胞弟。
【陳伯良】 (1352—1398),名宗善,安文人。早年遊於宋濂門下,明洪武八年(1375)補太學上捨,奉差監造王府,御賜衣一襲,委以福建省漳州南靖縣令。
【曹璟】 (1324一1402),字思宋。號進德,冷水白岩人。博通史書,抱為國建功立業之志。
【陳懷堂】 (1426—1486)字均彩,號侃齋,明代安文中宅人。民間稱“鹹百四公”。
【陳時芳】 (1567一l642)字仲新,號春洲。明代安文人。
【吳凱】 (?一1647)字允伯。諸暨人。祟禎十六年(1643)授鳳陽督標右營先鋒,後協鎮浙江,兼署臺、溫、紹地方兵員,晉封開遠伯,繼又授南洋協鎮。為南明抗清的重要將領。
【陳其蒽】(1592一1665),字生南,號頻齋,明末安文人。少時落拓不羈40始拜陳時芳為師,矢志於學。
【尹燦】 (?一1650),嵊縣人。諸生。清初白頭軍首領。明末清初,浙江成為南明抗清前哨陣地,尹燦破傢起兵,曾率部參加張國維組織之江幹戰役。
【周欽貴】 (?一1658),明末清初玉峰元裏人。出身貧苦,有智謀。順治四年(1647),南明將領吳凱兵據玉山,即駐於欽貴之村元裏。
【曹華】 (281~325),原籍臨海石塘後,遷居於仁川平象。曹華從小讀書練武,才氣橫溢,武藝超群。
【羊愔】 (805~?)雙峰鄉皿川人。原籍泰山,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人傢。
【陳光忠、陳奓、陳惟勝】史稱安文陳氏三祖:開山祖、命名祖和內紀祖。
【盧珪】 (949~1019)字伯璋,行七一,靈山人,居中盧甲榜。其父盧琰,為後周工部尚書。
【盧璞】 (951~?)字伯瑞,為宋越國公盧琰次子,行七二,靈山(新渥中盧)人。
【鬍貯】 (954~1008)字居中,號菊軒,原籍永康,為工部尚書鬍則之昆第。
【蘄王柴熙誨】 (956~1030),為後周柴世宗皇帝之子,名宗炯,熙誨為字,封為蘄王。
【張潮】 (872~945)字均彰,河南籍人。後唐乾寧間(894~896)由進士出宰吳寧,有惠政,民頌之。
【張天賢】 (915~945)字友恩,由河南汴梁沙溪隨父來居吳寧。遇兵亂,隨父力戰群寇,陣亡於官清嶺。
【陳彥光】 (1090~1150)諱宗顯,又名晦,彥光字也。宋安文人,排行恭十五。
【陳宗讓】(1108~1167)字彥遜,排行四一,宋代安文連木文溪人,與堂兄宗譽共聚義軍,設方略保衛一方平安。
【陳士恩】 (1208~1287)字天澤,人稱“萬十六公”,安文連木文溪人。
【盧氏女】 (?~1190)為宋代深澤屋樓陳祚(國材)之妻,靈山(新渥)武經大夫盧玩之孫女。
【蔡淵】 (1156~1236)字伯靜,號節齋,徵拜儒休郎,任婺州教授。原籍福建建陽。
【蔡責】為淵之曾孫又名炎。從小研讀兵書,宋理宗時曾獻策於朝,理宗皇帝授予永寧巡檢職。
【盧應酉】 (1214~1247)字用明,宋代仁川方山人。出身書香,銳進於學,早入邑庠。刻志攻讀經史,少年中舉。淳祐辛醜科(1241)登進士第,除授集賢院直學士。
【盧應宇】 (1217~1297)字用大,號素心,人稱素心先生,宋元方山人。
【大猷】 (1188~1275)字子謨,又字允升,號東齋,為宋時安文陳氏東溪派宗輔公第三子,排行行字十六。
【陳宗禮】 字立之,生於宋慶元庚申年,卒於德祐乙亥年(1200~1275)。祖父希宥,世居瑞山之根溪(即今安文)。
【羊同生】 (1325~1385)字原會,行定十,明初雙峰大皿人。才氣英烈,沉毅宏重。
【盧奬】 (1330~1392)字仲宏,仁川方山人。學業優異,修行端謹,而見重於鄉邑。明洪武初,以賢良方正薦於朝,封奉訓大夫,除授河南知鄭州事。
【曹璟】 (1324~1402)字思宋,號進得(德),冷水鎮白岩村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為宋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曹誠(元忠)之孫。從少年始涉獵史書,博學識治,敦禮修行,有志於世。遵祖“非真主勿妄事”之訓,“觀世變而不求仕進”。
【陳吉】 (1369~1415)字永祥,明代深澤人。永樂乙酉貢,補太學。歷授京部事。庚寅秋授山西太原府定襄縣令。
【逢春】 (1528~1606)字匯敷,號鶴陵,明安文新宅人,行謙231。公幼聰慧,其父瘦竹先生曾口授以詩數百篇,即朗朗成誦。稍長即能寫文章。
【陳文縉】 (1535~1609)字仲紳,號友諒,原永康孝義鄉四十五都(今新渥人),行清九十一。
【陳文焞】 (1554~1629)字仲彰,號瑞陽,明寺口長房人,行巽198。由邑庠援例入太學,北監三載,南監三載,苦志好學,立大志廢寢忘食。
【陳嗣章】 (1600~1676)字伯音,號綱生,別號木仙,明末安文前宅人,行明106。
【陳希騰】(1566~1640)字叔高,號漢衝,行彬九十二,明代新渥木宅口(今宅口)人。
【陳齡】 (1516~1560)字汝吉,號瑞山,行豫379,明安文中宅人。賦性忠誠,終生義行。
【陳惟則】 (1580~?)又名世則,字獻之,又字墨公,號知自,安文中田人,行濟百九三。
【周宏毅】 (1610~1650),明末元裏人。明崇禎時受任浙江轉運司使,後與開遠伯吳凱等保駕魯王朱以海監國,起事紹興。
【楊成喬】 (1695~1756)字南木,號遷林,仁川鎮赤岩前人。
【陳憲達】 (1765~1830)字與善,號基燦,清寺口二房行鼎208。
【陳懋初】 (1578~?)字復之,號啓元。明代寺口長房人,行濟161。公志氣恢宏,行誼敦厚。
【陳守有】 (1790~?)清代深澤人。以竹衊為藝,生活睏難。嘉慶庚辰(1820)背母至金華上薑村賃屋以居。
【鬍大純】 (1792~1841),鬍宅人。清代道光二年考中武舉人,授右營千總,兼管江山縣汛事,後升任金華守備。
【孔憲成】 (1851~?)盤峰櫸川人。邑庠生。清光緒十七年(1891),永康縣籌備修纂《永康縣志》邀請孔憲成為本都采訪員。
【周柏林】 (1881~1956)又名夢麒、肇升、德喜,鬍宅鄉橫路人。滬杭鐵路學校畢業,歷任艮山門、許村、楓經等站站長。
【張彝謨】 (1901~1937),字火根,尖山鎮新宅人。出身農傢,曾任村塾教師有年。
【鬍希璜】 (1899~1952)字中嶽,又名味蓮、方欽,玉山鎮嶺口人。
【周用行】 (1915~1953)字思梅,萬蒼斐湖人。十五歲從軍參加抗日,轉戰滬、皖、平津等省市。塘沽協定簽訂後,奉調南下。
【厲熙彪】 (1930~1975),尖山鎮人。小學畢業後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寧波中學,繼又以第一名考取紹興中學,即以公費就讀紹興中學。
【張榮甫】 (1922~1991),原海軍機關直屬門診部主任醫師(副師級)。九和鄉後箬嶺村人。 【陳修齋】 (1921`1994),教授,博士生導師。尚湖鎮尚湖村人。1945年畢業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外文係,繼爾任中國哲學會西洋哲學名著編譯委員會研究編譯員。1949年起歷任武漢大學哲學係、北京大學哲學係講師,武漢大學哲學係副教授、教授、博士導師,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理事長。專業研究方向為西方哲學史。著有《哲學史簡編》(合著)、《歐洲哲學史稿》(合著)、《歐洲哲學史上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合著);翻譯作有《希臘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起源》、《人類理智新論》、《萊布尼茨與剋拉剋論戰書信集》等。1988年獲國傢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奬。一生從事哲學史的研究,1994年逝世於武漢。
【陳品賢】 (1945~1995),安文鎮五指岩村海蠃人,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周兆康】 (1940~1996),高級工程師。尖山鎮陳界村人。
【曹良鴻】 (1925~1997),中學高級教師。冷水鄉白岩人。
【陳爐慶】 (1923~2002),安文鎮康莊人。曾任國民黨政府臺灣基隆市行署署長,臺北市警察局警察長,海港港督等職。
【鄭茂桃】 (1932~2002),窈川人。1932年出生。高中文化。1951年參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陳茂東】 (1909~2004)字東白,安文鎮東溪人。 |
|
- n.: Pan'an County
|
|
磐安 |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義務教育 | 實施細則 | 學籍管理 | |
|
|
磐安縣中醫院 | 磐安縣人民醫院 | 磐安縣磐城飯店 | 磐安縣星海賓館 | 磐安縣????務管理局 | 磐安縣化纖紡織廠 | 磐安縣衛生防疫站 | 磐安縣衛生監督所 | 磐安縣婦幼保健站 |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 | 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小學 | 浙江省磐安縣竹木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方前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工藝美術二廠 | 浙江省磐安縣彩燈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必富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工藝木雕廠 | 浙江省磐安縣工藝編織廠 | 磐安縣城關工藝製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佳意禮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吉祥禮品廠 | 磐安縣維新鄉竹木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華利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雄駿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鵬安工藝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聯山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竹藤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工藝傢具廠 | 浙江省磐安縣紅木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禮品廠 | 磐安縣人民醫院盤山分院 | 磐安縣人民醫院玉山分院 | 浙江省磐安縣羊毛衫廠 | 浙江省磐安縣絲綢總廠 | 浙江省磐安縣服裝廠 | 浙江省磐安縣麗達服裝廠 | 浙江省磐安縣日用皮革廠 | 浙江省磐安縣第一紡織廠 | 浙江省磐安縣海豚紡織廠 | 浙江省磐安縣四協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雲山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緑海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竹編工藝二廠 | 浙江省磐安縣日用工藝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華廈大酒店 | 浙江省磐安縣輕工藝術品廠 | 磐安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 浙江省磐安縣尚湖鎮初級中學 | 浙江省磐安縣繁榮工藝傢具廠 | 浙江省磐安縣福利木製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娟夫人毛衫製衣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恆生五金工藝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千山草竹工藝製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新渥竹木工藝廠 | 浙江省磐安縣翔差異關禮品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南方工藝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工藝品實業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光華竹木工藝製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富士工藝品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華豐工藝美術廠 |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工藝編織廠 | 浙江省磐安縣嘉友工藝品有限公司 | 浙江省磐安縣永生竹木工藝品廠 | 浙江省磐安縣投資咨詢服務部 | |
|
|
安文鎮 | 仁川鎮 | 九和鄉 | 新渥鎮 | 玉山鎮 | 冷水鎮 | 尖山鎮 | 雙溪鄉 | 尚湖鎮 | 萬蒼鄉 | 維新鄉 | 雙峰鄉 | 方前鎮 | 深澤鄉 | 大盤鎮 | 高二鄉 | 鬍宅鄉 | 盤峰鄉 | 窈川鄉 | 墨林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