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改革开放以来,黄宅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已成为该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针织、花边、建材、灯具、五金、印染等6大支柱产业,产品已打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绗缝、水晶灯饰等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67亿元,创利税9500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特色农业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棉花、柑桔、茶叶的主要产地,被誉为“江南吐鲁番”的前陈葡萄生产基地面积达1500亩,年产2000吨,远销杭州、上海、福建、深圳等地。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先后新建或扩建了农贸市、小商品市和商业一条街,各种店铺林立,商业空前繁荣。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官岩山、太平天国克猷堂、爱塘山背新石器遗迹、岳塘湖等多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更有堪称“华夏一绝”的黄宅“千人迎会”,历史悠久,曾被上海电视台摄制成专题片,名气海内外。
黄宅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金华市中心镇。为了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近几年成绩斐然。投资500余万元浦阳江黄宅段已完成治理,城市品味进一步得到提高。在完成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并建成了商住一区、商住二区,新建了六条主街道。新建的中山特色工业园区征用土地600亩,现已完成一、二期开发,进区企业达到25家,其中外资企业3家,园区建设已成为黄宅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还开通了闭路电视以及4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脑设施已与国际联网,实现了村村通程控。教育、文化、卫生和各类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建有全县一流的黄宅中学、一座万册图书馆、二家综合性医院,一个影剧院。
如今,黄宅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弘扬实干创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资源三大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三大产业互动发展,为把黄宅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镇而不懈努力。 |
|
镇政府驻新华村。面积68.72平方千米,人口6.25万人。邮编322040。辖67个行政村:新华、信华、下店、上市、永锋、前进、勇进、智勇、群联、六联、三友、一心、渠北、渠南、合心、日升、岳塘、岳溪、前一、前二、前王郑、姓陈、徐司、达塘、胜丰、后江、立新、甄村、曹街、梅石坞、蒋才文、桥西、桥东、杨林、沙塍头、蒋宅、海塘、新宅、潮溪、钟村、红星、胜利、古塘、六一、项店、四联、八联、何村、彭村、蒋村、宅口、应店、刘铁、张官、松井城、风和、东一、楼街、华塘、坑塘、上余、下湖、戚村桥、陈铁店、和平、黎明、塘岭。 |
|
黄宅镇毗邻义乌, 20、47省道穿镇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系浦江第一大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金华市中心镇、市卫生镇、市教育强镇。占地面积 68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 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4 万亩。全镇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 6.8 万,其中镇区人口 1.5 万人。2003年全镇实现县工农业总产值19.3亿元,财政收入3524万元。
[工业]黄宅镇是工业重镇,共有企业 491家,县"127"工程企业12家,集团公司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万元企业2家,超500万元企业 23家。工业功能园区建设初具集聚效应,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引进企业84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家,县外企业 25家,县内企业48家,年底投产企业 51家,檀溪轻纺园和百汇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全镇已形成为五金、轻纺、灯具、建材四个主导产业。服装产品主要有"情侣鸟"、"东方红"、"松格"等,其中"情侣鸟"、"东方红"被评为市级名牌产品。制锁产品主要有"吴氏"、"威力","吴氏"牌挂锁被评为高级名牌产品,吴氏锁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优秀制锁企业"。"红松"牌丝袜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13亿元,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出口交货值3.01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
[农业]有耕地面积 3.4万亩,山林面积3.5万亩。水利设施完善,有354 万方水库(一)型水库 1 座,10 万元以上小(二)型水库 2 座,共有山塘水库 49 处,通济桥的南渠、72线渠、中渠、北渠受益农田 3 万亩,现有粮油、花卉800亩、葡萄5000亩,蜜梨600亩,山羊、蔬菜、鸭场、鸡场、养猪场九条农业生产产业链,中东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建有浦江县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江南第一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各一家。葡萄基地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推行果穗套袋技术,"江南第一家"、"紫莹"两只葡萄品牌被评为2003年省级优质农产品,蒋才文葡萄基地已通过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的认定。 |
|
[综合]黄宅镇毗邻义乌,20、47省道穿镇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系浦江第一大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金华市中心镇、市卫生镇、市教育强镇。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全镇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其中镇区人口1.5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县工农业总产值19.3亿元,财政收入3524万元。
[工业]黄宅镇是工业重镇,共有企业491家,县"127"工程企业12家,集团公司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万元企业2家,超500万元企业23家。工业功能园区建设初具集聚效应,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引进企业84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家,县外企业25家,县内企业48家,年底投产企业51家,檀溪轻纺园和百汇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全镇已形成为五金、轻纺、灯具、建材四个主导产业。服装产品主要有"情侣鸟"、"东方红"、"松格"等,其中"情侣鸟"、"东方红"被评为市级名牌产品。制锁产品主要有"吴氏"、"威力","吴氏"牌挂锁被评为高级名牌产品,吴氏锁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优秀制锁企业"。"红松"牌丝袜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13亿元,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出口交货值3.01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
[农业]有耕地面积3.4万亩,山林面积3.5万亩。水利设施完善,有354万方水库(一)型水库1座,10万元以上小(二)型水库2座,共有山塘水库49处,通济桥的南渠、72线渠、中渠、北渠受益农田3万亩,现有粮油、花卉800亩、葡萄5000亩,蜜梨600亩,山羊、蔬菜、鸭场、鸡场、养猪场九条农业生产产业链,中东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建有浦江县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江南第一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各一家。葡萄基地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推行果穗套袋技术,"江南第一家"、"紫莹"两只葡萄品牌被评为2003年省级优质农产品,蒋才文葡萄基地已通过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的认定。
[科教文卫]有初级中学二所,中心小学四所农村完全小学10所。其中初中在职教师159人,学生数248人,占地面积70000m2,建筑面积22170m2;小学在职教师283人,学生数5092人。镇内有塘山背人类历史遗址和官岩山风景名胜。目前有农村万册图书馆二个,电影院一座,溜冰场一个,文化公园一个,二十余人组成的会桌堪称"华厦一绝",长灯、花灯、龙灯、字灯、鱼灯等三十多条龙灯别具一格。建立了以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及医疗保健网络,镇内有县第二人民医院与二所乡镇卫生院,56所个体卫生室和医疗站。曹街行政村被评为金华市科技示范村。 |
|
- : Huangzhai Town
|
|
黄宅 |
|
|
|
|
|
和平村 | 前进村 | 胜利村 | 何村 | 彭村 | 红星村 | 蒋村 | 六一村 | 下湖村 | 钟村 | 甄村 | 三友村 | 新华村 | 东一村 | 立新村 | 姓陈村 | 群联村 | 前王郑村 | 岳塘村 | 渠北村 | 智勇村 | 永锋村 | 信华村 | 华塘村 | 宅口村 | 八联村 | 上余村 | 戚村桥村 | 徐司村 | 达塘村 | 曹街村 | 下店村 | 梅石坞村 | 蒋才文村 | 沙塍头村 | 潮溪村 | 应店村 | 陈铁店村 | 刘铁村 | 松井城村 | 风和村 | 坑塘村 | 日升村 | 六联村 | 古塘村 | 合心村 | 四联村 | 岳溪村 | 杨林村 | 桥东村 | 桥西村 | 黎明村 | 项店村 | 渠南村 | 塘岭村 | 前一村 | 海塘村 | 张官村 | 勇进村 | 一心村 | 楼街村 | 上市村 | 蒋宅村 | 胜丰村 | 后江村 | 前二村 | 新宅村 | 彭村村 | 蒋村村 | 何村村 | 钟村村 | 甄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