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鄉鎮概況 桃溪鎮武義縣桃溪鎮 華溪村中大橋地處武義縣西南部,東鄰坦洪鄉,南連柳城鎮,西接西聯鄉,北界白姆鄉。44省道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地陶村,距縣城33公裏。全鎮總面積105.6平方公裏,總人口1.86萬人,其中畲族1400多人。2004年工農業總産值1.7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584元。是武義縣南部山區的重鎮之一。桃溪鎮呈西北山地、東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境內群山連綿,林茂峰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450毫米,無霜期236天。
經濟發展 現有蠶桑、茶葉、板慄、宣蓮、厚樸等經濟特産基地2萬餘畝,其中蠶桑6000畝,年産蠶繭4千擔;名優茶3000畝,年産茶幹3千擔。 桃溪鎮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已形成服裝、鑄造、農副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服裝行業已成為竜頭行業,現有服裝企業9傢,就業人員千餘人,2004年全鎮工業總産值1.2億元。
資源豐富
桃溪鎮是武義縣瑩石礦貯量富集地之一,境內瑩石分佈面積廣、貯量大、現已纍计探明儲量500萬噸,1969年開始採集螢石,1992年10月成立鎮礦山公司,下設6個采礦點,年開採量2萬噸左右。此外,境內還有相當儲量的紫砂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石,具有廣阔的開發利用價值。
桃溪鎮小水電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現已建成直源、百丈泄、鬆溪、大坑等7座小水電站,總裝機3280千瓦,年發電量700萬度。全鎮可供開發小水電藴藏量在5000千瓦以上。
桃溪鎮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全鎮森林覆蓋率73.6%,有林地面積105754畝。其中鬆木林25204畝,杉木林38458畝,闊葉林32672畝,毛竹林6008畝,油茶林3097畝。建成生態公益林36242畝,開展生態鎮創建工作,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基礎建設 桃溪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康莊工程大步邁進。全鎮已建成等級公路54.78公裏,25個村通等級公路,通村率92.6%。實現路面硬化50.48公裏,硬化率92.2%,農村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城鄉一體化不斷推進。
人文旅遊 桃溪鎮人文風景旅遊資源豐富。桃溪鎮是個古鎮,歷史悠久,鎮內有衆多的古建築和名勝古跡。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的延福寺,坐落於陶村村東,距今已有1060多年歷史,它是我國南方保存較為完好、具有較高建築研究價值的古建築之一,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村是東晉陶淵明後裔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又是明代礦工起義領袖陶德義的故鄉,現保存有明清古建築61幢,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陶村還是武義昆麯的發源地,昆麯藝術正在進一步搶救之中。
社會事業 桃溪鎮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事業快速發展,全鎮擁有小學二座,中學一座,在校學生達2000餘人。2000年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
建置沿革 1986年,撤銷陶村鄉建立桃溪鎮,1992年,澤村鄉、登雲鄉並入。
大事記
1986年,桃(溪)登()公路開通;陶村街道拆遷。
1987年,興建東溪新區。
1993年,投資400餘萬元的皇傢製衣公司成立(1997年改名為森洲製衣公司)。
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
1994年,成立桃溪鎮工業總公司;
1994年,安裝有綫電視,並於1998年9月與縣城聯網。
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杭州分行投資60萬元,建成桃溪中學教學樓,命名為“中信樓”;
1996年,國務院批準延福寺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實現村村通程控,總裝機460門。
桃溪鎮下轄村
陶村村錦平村東弄源村錦源村玉壙源村潘傢洋村東壠村種子源村大路山村章岸村後茶園村宣新村泉豐村上江村民豐村大河源村西壙村雙溪村華溪村大坑村裏九畈村吳畈村澤村村上陳村錦後村子坑村項灣村
桃溪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773男7580女7193家庭戶戶數5627家庭戶總人口(總)14759家庭戶男7576家庭戶女71830-14歲(總)30980-14歲男15820-14歲女151615-64歲(總)970515-64歲男497515-64歲女473065歲及以上(總)197065歲及以上男102365歲及以上女94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388 |
|
鎮政府駐陶村村華西路39號。面積105.6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郵編321204。轄27個行政村:陶村、東壟源、玉堂源、東壟、大路山、後茶園、泉豐、西塘、華溪、裏九畈、澤村花、錦後、項灣、錦坪、錦源、潘傢洋、種子源、章岸、宣新、大河源、雙溪、大坑、吳畈、上陳、子坑、上江、民豐。 |
|
桃溪鎮地處武義縣西南部,總面積101.6平方公裏,耕地11833畝,山林面積120867畝,有27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農業人口19038人,屬農業鎮。全鎮呈西北山區,東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豐沛,陽光充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分為水田砂土和山地紅壤土,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是傳統的産糧區。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鎮黨委、政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確定以蠶桑、有機茶、食用菌、畜牧業、高山蔬菜、筍竹兩用林為本鎮重點開發農業項目。到2002止,全鎮開發荒山荒地種植經濟作物面積達20000畝,其中蠶桑地6000餘畝,毛竹基地4880畝,茶葉基地2551畝,板慄基地1670畝,柑桔基地1350畝,厚樸等中藥基地1200畝,苎麻基地1100畝,枇杷等其他經濟作物基地1350畝。蠶桑面積占武義縣蠶桑面積的50%,是縣政府確定的十二條産業帶中蠶桑産業帶的中心發展區。畜牧業以奶牛、土雞養殖為主,充分利用本鎮遠離城市,無污染,山林面積廣等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天然緑色食品。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2.35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0.6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193元,工業總産值1.71億元,其中個體經濟占97.7%,基本形成了服裝、五金、機械、木加工、醫藥化工等主導産業。旅遊業發展初見倪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前進。
321204 |
|
- : Taoxi Town
|
|
桃溪 |
|
雙溪村 | 東壟源村 | 玉堂源村 | 東壟村 | 大路山村 | 後茶園村 | 泉豐村 | 西塘村 | 華溪村 | 裏九畈村 | 澤村花村 | 錦後村 | 項灣村 | 錦坪村 | 錦源村 | 潘傢洋村 | 種子源村 | 章岸村 | 宣新村 | 大河源村 | 大坑村 | 吳畈村 | 上陳村 | 子坑村 | 上江村 | 民豐村 | 陶村村 | 錦平村 | 東弄源村 | 玉壙源村 | 東壠村 | 西壙村 | 澤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