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浙江 >湖州 > 長興縣
顯示地圖
目錄
Changxing Xian County
  郵編:313100 代碼:330522 區號:0572
  拼音:Cháng Xīng Xiàn,Changxing Xian
  
    長興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北緯31°00′,東經110°54′。總面積1428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4年)。
  
    長興縣轄10個鎮、6個鄉:雉城鎮、洪橋鎮、林城鎮、泗安鎮、小浦鎮、和平鎮、煤山鎮、夾浦鎮、虹星橋鎮、李傢巷鎮;水口鄉、呂山鄉、吳山鄉、白峴鄉、槐坎鄉、二界嶺鄉。縣人民政府駐雉城鎮縣前街3號。
No. 2
  長興
  地理位置:東經30°43’至30°11’,北緯119°33’至120°06’
  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浙江省
  行政區劃:雉城鎮、洪橋鎮、林城鎮、泗安鎮、小浦鎮、
  和平鎮、煤山鎮、夾浦鎮、虹星橋鎮、李傢巷鎮;水口鄉、
  呂山鄉、吳山鄉、白峴鄉、槐坎鄉、二界嶺鄉。
  政府所在地:雉城
  人口:61.79萬
  語言:吳語(Wu Chinese)使用吳語太湖片方言,通行吳語上海話。
  民族:以漢族江浙民係為主,部分地區有少量官話民係村落,其他民族較少。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時區:北京時間
  電話區號:0572
  郵編:313000
  GDP (2008):223.79億元
  人均GDP (2008):36271元
  車牌號:浙E
  城市名片:
  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
  全國衛生城市
  全國文化先進縣
  全國科技創新先進縣
  全國體育先進縣
  全國城市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
  浙江省雙擁模範縣
  浙江省小康縣
  浙江省教育強縣
  省級文明城市
  省級園林城市
  一、概況
  自然地理
  長興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與本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北緯30°43′-30°11′,東經119°33′-120°06′之間,位於“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水陸交通便利,距湖州20公裏,上海180公裏,杭州市中心90公裏。航道通航里程262km,船衹可達湖州、杭州、上海、蘇州等地。
  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裏左右。由兩條國道(104國道、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寧高速、杭長高速、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彙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繫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
  氣候
  長興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總特徵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溫光協調,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長興縣農業資源豐富,效益産業快速發展,全縣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種水産和畜禽等五大主導産業,擁有西瓜、茶葉、吊瓜等一大批名優、新、特、農産品,農業産業化經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長興環境優美,大氣質量達到國傢一級標準,水體質量極大部分在二類水體以上。歷年平均氣溫15.6℃,氣溫年際間變幅在± 0.5~0.7℃ 之間,年際氣溫極差為1.2℃。歷年月際間的氣溫變化幅度要比年氣溫波動大得多,其中以1月份氣溫年際變差最大。年降水量:年均1309mm。其中3~9月是全年降水集中期,占年雨量的75%以上。降水季節分佈特點:夏季最多,鼕季最少,春季多於秋季。年平均雨日為144天,占全年天數的39.6%。由於境內地形的不同,降水地理分佈也存在着明顯差異。近年鼕季除部分山區地帶外,基本無降雪。年均日照時數1810.3小時,歷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1%,光照分配較均勻。年耕作2—3熟。
  地勢
  長興多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6%,擁有山林96.41萬畝,其中竹林面積26.79萬畝。三面環山,一臂擋湖(太湖),湖岸綫長達31公裏,境內擁有環太湖旅遊區,碧岩,香山,顧渚山等風景區,尚待開發利用。
  資源環境:
  太湖明珠——長興,物産資源豐富多樣
  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裏,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傢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産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産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慄、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絶的“品茗三絶”: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裏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鰐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産,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裏的太湖湖岸綫,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阔的空間,長興縣政府已進行了160平方公裏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二、經濟狀況: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長興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製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紮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着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
  200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23.79億元,人均生産總值達到36271元,約合5308美元,比上年增長11.0%,大約全國平均水平的2.11倍,三次産業結構從前一年的9.2∶56.4∶34.4調整為9.0∶57.1∶33.9。
  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5元,比上年增長13.3%,人均消費性支出12313元,人均居住建築面積40.74平方米。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873元,比上年增長14.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046元,比上年增長12.8 %,人均居住使用面積52.2平方米。城鎮每百戶居民擁有私人汽車10輛,擁有移動電話195臺,每百戶城鎮民中擁有電腦80臺。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實現進位提檔,分別從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2009年上升到46位。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
  長興縣政府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根據規劃,將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加快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新興城市。
  長興經濟開發區,已連續六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強開發區”,並連續兩次入圍“長三角最具競爭力開發區”! 2001年以來,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速均在30%以上。
  2008年,長興經濟開發區纍计實現工業總産值238.2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財政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5.9%;2008年,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合同利用外資7200萬美元,實到外資2200萬美元的佳績,在全省5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中名列第7位。長興經濟開發區已經逐步形成了電子電源、新型材料、新型紡織、機械製造、食品醫藥、緑色能源等行業為主導的産業格局,成為長三角倍受青睞的投資福地之一,連續六年名列浙江省十強的業績成為“長三角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目前,已有來自美國、意大利、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30餘個國傢和地區的400多傢外商投資企業落戶長興。同時,還有包括中國海信、美國惠爾普、美國江森、德國海尼爾、日本高田等多傢全球500強公司。長興經濟開發區內建有海信工業園、日資工業園、汽配工業園、總部經濟園和科技創業園等六大專業園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品位和檔次在省級開發區中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電廠餘熱供汽和來自國傢“西氣東輸”的潔淨天然氣供氣條件,更達到長三角開發區的一流水準。同時,長興縣經濟開發區專門規劃10平方公裏的新能源産業園,成立了浙江大學國傢科技園、高新技術産業園、波羅的海-長三角技術轉移中心和浙江省新能源産業示範基地,並已製定了新能源産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
  目前,長興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緑色環保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和"中國緑色動力能源中心",儲能電池産業已經成功躋身中國産業集群品牌,鋰電池、鎳氫電池、光伏電等儲能電池技術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三、歷史沿革
  長興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北部,與蘇、皖兩省接壤。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蘇州。全縣面積1430平方公裏,轄10鎮6鄉,現有人口62萬。長興山清水秀,氣候溫潤,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絲綢之府”美稱。在和平獅子山、雉城臺基山等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斧、石犁、石矛等生産工具,證明至少在六千年以前,長興以有人類從事農業和漁獵活動。長興,山清水秀,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約五千年前,遠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傳說中的炎黃、堯舜時期,就有人類生活在高聳矗立的仙山之麓,橫亙綿延的竜山腳下,碧波萬頃的太湖之濱,涓涓細流的箬溪兩岸。他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耕田種稻,植桑養蠶,燒製陶器,他們是開發長興的祖先。
  長興的歷史,習慣上從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說起。吳越春秋時,長興屬吳國,吳闔閭元年(前514),吳王闔閭使弟夫概居此築城。古城依山傍水,跨箬水之深,據戌山之險,狹而長,得名長城。因吳王令夫概主持建造,亦稱吳王城,後毀於戰火。今長興縣城始築於唐武德七年(624),輦土為城。宋天聖五年(1027)重修,建城門7座。宋《圖經》載,城內建長樂、贊善、習善、歸化、仁和等13坊。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將耿炳文兵剋長興,主持戰後重建。城周長929丈,城墻高3丈,闊2丈8尺5寸。建有城門6座,水城門2座。城墻四周構築護城河,闊7丈5尺。同時,城內開挖3條河,1條東西嚮橫貫城中,2條南北嚮,3條河流相互貫通,形似“廿”字狀,古稱廿字河。民居臨水而築,街道依河而建,茶館酒肆、米行綢莊夾岸遍街,形成了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棋盤格局,保存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傢”的古樸風貌。從清乾隆《長興縣志》所刻縣城圖來看,明代耿炳文主持的這次重建,奠定了長興古城的城市框架。雖經700多年滄桑,其城址、格局、規模基本未變,直至民國,風貌猶存。其間,歷代先後疏瀎河道、修建橋梁、鋪設道路、恢復寺廟道觀、修繕名勝古跡,重現南朝陳開國皇帝陳霸先故裏“帝鄉佛國”勝景,成為江南古城之一。
  長興人源於黃河流域,是炎黃子孫。兩宋時期人口趨嚮增長,至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全縣人口達62300戶,273000人,戶均近5人。因兵事所致與自然災害加劇,清末又是太平軍與清軍重要爭奪地區,死難和外逃者無數,人口銳減。後經實施奬勵人口政策,大量客戶移居,人口驟增,大部來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蘇北,其次為本省溫州、臺州、紹興、杭州、金華等地,他們與本地居民共同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發展種植業,從事農耕;發展漁業,嚮太湖捕撈;發展文化,哺育鄉賢邑纔,為繼續開發長興這塊土地,共同作出貢獻……長興歷史的點點滴滴,無一不是長興人的創造。長興人的創造,不僅僅是貢獻於長興的。東晉太傅“謝安墓”,南北朝的“陳霸先故居”,唐代的“貢茶院”,茶聖陸羽在此傾盡畢生心血著作的《茶經》一書,唐宋的“摩崖石刻群”,唐代的 “仙山佛教聖地”,明代的“太湖(婁)港”,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蘇浙軍區”,聞名遐邇的“紫砂壺”,蜚聲海內外的“百葉竜”,南朝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唐太宗時代的纔女徐賢妃,著作宏富顧應祥,在明代文壇堪稱文學巨匠的歸有光和吳承恩,清末辦學先驅丁鳳元,革命時期涌現出的一批革命英烈……長興人創造的文明史,是貢獻於孕育長興的偉大祖國的。
  長興人在與自然災害、史上的反動勢力和外來侵略者的漫長鬥爭徵程中,生産不停,戰鬥不息,使這塊神聖疆土屹立於太湖之濱,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並且,麯折而艱難地,不斷而嚮前地發展着長興史,使它進入嶄新的今天,迎嚮燦爛的明天。
  春秋至南北朝 長興古稱長城。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雉城東南兩裏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後屬越,越為楚所滅,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三十六郡,屬會稽郡。漢朝時,長興先後屬揚州、會稽、吳興等郡。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曾屯兵呂山。公元282年(晉武帝太康三年),從烏程縣中分出,建長城縣。南北朝時,從長興走出了一位開國之君——陳霸先,55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國號陳。當時,長興屬吳興郡。
  隋至五代 隋開皇九年(589)滅陳,罷吳興郡,長興並入烏程縣,屬蘇州。仁壽二年(602),復立長城縣,屬湖州。隋唐時期,長興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顧渚貢茶院規模宏大,盛極一時。茶聖陸羽將貢茶命名為紫筍茶並寫入《茶經》,湖州刺使顔真卿、張文規、杜牧等親臨監茶,詩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蘇軾、王十朋等都前來品茗賞景,賦詩題詠。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繆改長城縣為長興縣,自此縣名一直沿襲至今。
  宋至明 長興的工商業、農業萌芽較早。早在東漢(25—220),長興即有陶窯業;這一時期,縣內的磚窯業、采石業也已出現;明代中後期已有挖煤、煉灰、製磚、印刷業的文字記載,皆屬於手工操作;另據宋嘉泰《吳興志》記載:長興每年嚮朝廷貢賦黃糙米、粳稻、絹絲、綿外,還上貢紫筍茶、金沙泉。該縣依山傍湖,地形復雜,交通方便,扼三省要衝,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南宋初,長興曾是宋金交戰的地方。著名抗金將領嶽飛在纏嶺(訪賢東北6公裏)大戰金兀術。小浦鎮西北5公裏的嶽飛場(山名)曾是嶽飛的練兵場,訪賢西5公裏的將軍山是嶽飛安營紮寨處。元末朱元璋派大將耿炳文,在長興守城10年,以寡敵衆,擊敗了張士誠,奠定了明朝東南基業。明朝中葉,著名文人歸有光、吳承恩分別擔任長興縣令、縣丞,留下了正壇、文壇一段佳話。
  清 清鹹豐末至同治初年(1860—1864),清軍鎮壓太平軍,在長興交戰多年,致使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造成田無主、屋無人的局面。光緒初,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墾,大量客籍人移居長興,開荒種植,逐漸恢復生機;商賈隨之振興,市場日趨興旺。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軍光復長興。隨即,廢府,長興直屬於省。市集以雉城、泗安、虹星橋、夾浦四地最盛。抗戰爆發後,長興成為抗日根據地,長興人民為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戰爭期間,全縣有1600多人參加新四軍。長興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取得了數十次戰鬥的重大勝利。解放戰爭於1949年4月26日解放了長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興。5月16日,長興縣人民政府建立。改革開放以來,長興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以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機械電子、輕工紡織、冶金、新型建材等六大行業為主導的産業群,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崛起和壯大。效益産業快速發展,全縣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種水産和畜禽等五大主導産業。交通網絡日趨完善:兩條國道,兩條高速公路,三條鐵路大動脈,一條黃金水道穿城而過。物流發展迅速,已成為浙、蘇、皖的物資“中轉站”、三省毗鱗地區的貿易中心。近年來,先後躋身於“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浙江省教育強縣”等行列,2002年度又評為省級文明城市、雙擁模範縣四連冠、招商引資十強縣。長興這座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加上優越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廣阔的市場、較強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更使今天的長興活力澎湃。我們有理由相信,長興——這顆鑲嵌在太湖西南岸的璀璨明珠,必將越來越美好,她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四、文化風俗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澱深遠厚實
  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着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傢歸有光、小說傢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纍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傢、大書法傢趙孟頫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傢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新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竜”,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産、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2006年2月,百葉竜申報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百葉竜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2008年4月7日18時30分,奧運聖火順利抵達法國巴黎,應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百葉竜藝術團在巴黎參加了奧運聖火傳遞活動;百葉竜先後在本次奧運聖火傳遞活動的起點(埃菲爾鐵塔)和終點(夏萊蒂體育場)精彩亮相,為奧運聖火助威。
  長興百葉竜國慶舞動天安門,2009國慶60周年晚會,天安門廣場上中心表演區參演“和諧中國”、“騰飛中國”和“嶄新中國”三大篇章中的“騰飛中國”部分。
  方言
  吳語,使用吳語太湖片方言,通行吳語上海話,西部山區存有少量官話方言。
  歷代書院
  學塾、書院、縣學是古代教育的組織形式。長興縣學塾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私學,書院、縣學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古代生童的求學之路,一般是私學啓蒙,書院成學,縣學求科舉登士。書院係講經之所,有官辦,有私辦。主持人稱“山長”(院長),教習(教師)分主講、經長(“五經”各設一長)、學長(禮、樂、禦、書、數等科各設一長)等職。入學生員有秀纔、舉人及童生。
  長興最早的書院是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蔣必勝在夾浦臯塘寺創辦的東湖書院,當時成為全國40所著名書院之一。明代,長興書院進入鼎盛時期,較為著名的書院有:嘉靖年間,南京刑部尚書顧應祥於雉城長安門(今大西門)內創辦的養正書院,長興知縣黃(依)於承恩門(今米行弄小西門)內所辦的講德書院,顧應詳歸田養老時在五峰山下所建的靜需書院等。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箬溪書院。
  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長興知縣熊明遇見講德書院已荒蕪多年,甚為惋惜,於是在縣城東北角金蓮塔之西(今金蓮橋西)辦起箬溪書院。該院在明末清軍南下時遭焚毀。後在乾隆、鹹豐、同治年間,又有一段“建——毀——建”的滄桑歷程。光緒十一年(1885)兵部侍郎、書畫傢張度(長興人)捐資擴建箬溪書院,建房屋80餘間,有大小書廳、講廳、大操場、荷花池等,庭樓處處,樹木蔥蔥。箬溪書院延至清末,文人學士不斷來院執教講學,如經學大師俞樾曾主講“四書”。書院成為縣內外名師學子云集之地、論文習典之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箬溪書院改為箬溪高等小學堂。
  此外,明崇禎年間,知縣吳仲巒在小西門建有霞丹書院;清光緒三年(1877年),知縣惲思贊在泗安建有蒙養書院,後更名安溪書院,民初改設安溪高等小學堂。 縣學是官辦的縣級學府。長興縣學始建於宋慶歷四年(1044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縣學宮從城東遷至西箬溪北(今長興一中內)。學宮大成殿幾經修葺,保存至今。縣學於光緒三十一年與箬溪書院同時撤廢。
   史 名 人
  1、"長興灰岩"的命名者——葛利普
  2、抗日烈士---史之華
  3、明代散文傢---歸有光
  4、《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5、愛國人士---錢江
  6、唐太宗賢妃--- 徐惠
  7、明代文學家---徐中行
  8、元豐末進士---姚祐
  9、茶聖---陸羽
  10、宋皇祐進士---周之道
  11、登崇寧五年進士---劉珏
  12、萬歷十四年進士---丁元薦
  13、明戲麯傢---臧懋循
  14、唐代高僧---道宣
  15、南朝皇帝---陳霸先
  16、宋進士---周淙
  17、文史館員---金子長
  18、《自由中國》主編---雷震
  19、革命烈士---錢一飛
  20、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粟裕
  21、清末名人---王承吉
  22、金石書畫---王季歡
  23、畫、書、詩三絶---嚴誦三
  24、清代書畫傢---張度
  25、明朝宰相---徐階
  民俗民風
  1、白峴十番鑼鼓
  2、泗安旱船
  3、小浦馬燈
  4、五色儺舞儺
  5、飲茶
  6、婚嫁菜餚
  7、關蠶房門
  8、蠶鄉禁忌
  9、洪橋竜舟
  10、長興百葉竜
  11、長興開漁節
  12、長興廟會
  13、長興灘簧戲
  14、劃竜船
  15、婚禮
  16、竜騰獅舞
  17、桑葉喂羊
  特産
  品茗三絶:“茶是水神,水是茶體,器益茶功”,長興縣的紫筍茶金沙泉紫砂壺,早在唐代就是貢茶、貢水、名壺,到宋朝更有“紫甌甲天下”的盛譽,堪稱茶事“品茗三絶”。
  長興四寶:白果、青梅、栝樓、板慄是傳統農副産品的“長興四寶”。
  太湖四珍: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釐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産於長江口的體形略長,俗稱“面丈魚”、“麵條魚”。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盛世産銀魚。宋人有“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將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白蝦、梅鱭並稱為“太湖三寶”。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産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太湖銀魚春季在太湖邊蘆葦和水草莖上産卵,産期主要集中於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時也是捕撈銀魚的汛期。東山有“王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銀魚營養豐富,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含多種營養成分。冰鮮銀魚大部分出口,遠銷海外,人稱“魚參”。經過曝曬製成的銀魚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
  太湖白蝦,又名秀麗長臂蝦,俗稱“水晶蝦”,生長在太湖開闊折水域中。據《太湖備考》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白蝦通體透明,晶瑩如玉,略顯綜色斑紋,頭有須,胸有爪,兩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長在水草繁茂、風平浪靜的開闊淺灘。蝦以植物碎片、有機殘渣和弱小無脊椎浮遊生物為主要食餌,生長期一般為一年左右。白蝦沒有專門汛期,五到七月是白蝦的産卵期,也是捕撈旺季,此時的蝦腹中蝦籽飽滿,漁民稱“蠶子蝦”。這個時候的蝦肉特別鮮美,蝦籽充足,蝦腦充實。太湖白蝦營養價值極其豐富,肉嫩味美,殼薄新鮮,做成的菜餚,色、香、味、形俱佳。太湖白蝦加????煮熟曬幹,可製成蝦幹,去皮即成蝦米,大的稱“湖開”,小的稱“湖米”。
  太湖的梅鱭,又稱鱭魚。東山常見為梅鱭和刀鱭,頭大,尾入而尖,體形側扁似竹刀,骨嫩鱗細,銀光閃閃,肉質肥嫩,一般長六至十二釐米,隔年的刀鱭可長達三十釐米左右。《萬歷野獲編記載》:“從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歲貢梅鱭萬斤。”故又稱“貢魚”。梅鱭生長在浮遊生物豐富的開闊水域。每年春季,梅鱭魚開始産卵,夏季見子魚,初秋可長到六釐米左右,形狀似鳳尾魚。每年太湖梅鱭生長其間,太湖“封湖”禁捕,到八月中旬開湖,全湖捕船雲集,統一起捕,蔚為壯觀。八月到十月的三個月是圍捕梅鱭旺季。梅鱭魚體形雖小,力道很足,遊速很快,漁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拖網追捕。故漁民有“梅鱭頭上七道篷”之說。如果再追不及,篷與篷間再加風袋,增加船速,超過魚速,達到追捕目的。一對漁船,晝夜捕捉,多時能捕魚一至二噸,收入可觀。梅鱭魚不僅細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元素,被視為席上珍品。梅鱭大部分曬成梅鱭幹或製成罐頭食品公司,遠銷海內外。
  太湖蟹是我國有名的淡水蟹之一。肉質鮮嫩,味美,黃多脂肥,歷來被譽為蟹中之珍品。“九月團臍十月尖”就是說,九月要吃雌蟹(寒露以後),十月要選雄蟹(立鼕左右),這時,他們的營養價值成分極為豐富。 太湖蟹有生殖回遊的特性,在江海交界處繁殖,淡水中生長育肥,太湖蟹體形大,青背白肚,黃毛金鈎,完全可與陽澄湖大閘蟹媲美。 太湖蟹一般淨重200-250剋左右,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核黃素、硫胺素等。 藥用價值甚高,能散淤血,舒筋接骨,解毒,蟹爪還有催産下胎之功能。
  肥鵝肝:肥鵝肝是與魚仔醬、鬆露(一種蘑菇,氣味芬香,有桌上黃金之美稱)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其珍貴程度等同於我們中餐的魚翅、海參。說肥鵝肝是貴族食品也不為誇張。
  銀杏茶:民間作為藥用植物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銀杏茶,全部采用天然銀杏葉,經精心挑選,傳統工藝加工而成,保持植物原有全部精華。飲用方便、清香可口、回味無窮。是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癥、神經性疾病患者的天然飲品。
  長興雪藕:産於長興縣東南平原水網地帶呂山鄉的胥倉雪藕,比一般藕要多一孔,特別香糯可口,堪稱長興一絶。
  長興現象:
  一:長興是全國第一大自然移民縣。長興縣的人口分佈特點是:溫州人(平陽人)住丘陵、江北人(蘇北揚州一帶)住港灘(小河沿岸),河南人(河南信陽地區光山、羅山人)住田坂,長興當地人住大村莊或鬥區。其他宜興人都住在與江蘇宜興交界的山區,主要是鼎甲橋北川和煤山東川;建德人住泗安方向。
  二、長興的吃文化。長興城區餐飲業特別發達,大大小小的飯店基本每晚爆滿。長興人一般到外地都吃不慣,但外地人到長興總能找到習慣自己口味的地方。長興的口味可謂五味俱全,不管是廣東潮州菜,還是四川火鍋,都能在長興找到多傢。長興菜的特點是鮮、辣、甜、鹹。
  三、長興的山區也較富裕。窮山溝、說明山溝難富。但長興縣有個奇怪的現象,山溝裏反而富裕。長興縣煤山鎮,全國百強鎮。煤山的水泥廠,作為民營企業能進全國前三,煤山的蓄電池行業已經全國第一,在中國每10輛電瓶車裏的電瓶,7輛是長興煤山生産的。煤山的天能集團,一次性在江蘇沭陽投資10個億,是江蘇宿遷地區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
  五、旅遊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仙山湖景區、顧渚茶文化景區、大唐貢茶院、中國揚子鰐村、十裏古銀杏長廊、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清泉自然科學探索園、城山溝景區、四座文化名山、陳武帝故宮、朱氏宗祠、壽聖寺、太湖旅遊度假風景區、長興鳳凰狩獵度假村、城市公園……
英文解釋
  1. n.:  Changxing County
近義詞
長興
相關詞
歷史人物收藏傢文人作傢浙江湖州醫院醫療衛生
地理行政村????業公司????務管理局浙江省地名集鎮城鎮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長興縣博物館長興縣越劇團
長興縣中醫院長興縣絲綢廠
長興縣人民醫院長興縣詩詞學會
長興縣第三中學長興縣春樓飯店
長興縣虹溪賓館長興縣????務管理局
送任秘丞知長興縣長興縣京興旅行社
長興縣海浪大酒店湖州長興縣旅行社
長興縣衛生防疫站長興縣皮革服裝廠
長興縣新塘印染廠長興縣太湖印染廠
長興縣浙北印染廠長興縣城南印染廠
長興縣江南印染廠長興縣婦幼保健院
長興縣隆昌絲綢廠長興縣煤山絲綢廠
長興縣第二絲綢廠長興縣畎橋服裝廠
長興縣仙山湖風景區浙江省長興縣新興羊毛衫廠
長興縣和平地區醫院長興縣白峴竹製工藝廠
長興縣錦峰竹木工藝廠長興縣大享鞋業有限公司
浙江省長興縣衛生防疫站長興縣顧渚山度假中心
長興縣泗安地區醫院長興縣煤山地區醫院
長興縣李傢巷地區醫院長興縣長廣永明塑業製品廠
湖州長興縣鐵路旅行社長興縣職工燈謎協會
長興縣夾浦浙北賓館董事會長興縣夾浦望湖賓館
長興縣雉城金都大酒店長興縣夾浦三星紡織廠
長興縣興隆毛紡織廠浙江省長興縣第一毛紡織廠
長興縣雉城金陵服裝廠長興縣新興羊毛衫廠
長興縣新藝皮革有限公司長興縣聖華皮革製品廠
浙江省長興縣新塘印染廠長興縣雉城興旺紡織廠
長興縣夾浦盛達紡織廠長興縣泗安紡織品批發公司
浙江省長興縣志鑫紡織廠長興縣浙北民政毛紡織廠
長興縣皮革實業公司長興縣興旺達皮革有限公司
長興縣澳興服裝材料廠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分校浙江省長興縣教師進修學校
長興縣康達化纖紡織有限公司長興縣繁榮服裝材料有限公司
長興縣竜達公司服裝製品分公司長興縣佳勝服裝材料有限公司
長興縣電機工程學會科技咨詢服務部
分類詳情
張開李傢巷鎮張開夾浦鎮張開槐坎鄉張開泗安鎮張開二界嶺鄉
張開雉城鎮張開林城鎮張開和平鎮張開白峴鄉張開煤山鎮
張開洪橋鎮張開水口鄉張開虹星橋鎮張開呂山鄉張開小浦鎮
張開吳山鄉虹星鎮長廣礦區長湖監獄
揚子鰐自然保護區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顧渚山茶園
長興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