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竜門鎮 Fuyang,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Longmen Town |
鄉鎮概述
竜門鎮又稱竜門古鎮,地處浙江省富陽市,全境地域總面積27.17平方公裏,人口7000餘人, 2500餘戶,經行政村規模調整將原有11個行政村調整為竜門一村、竜門三村、竜門五村、竜門七村4個新村。2007年,是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攀升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结帶領全鎮人民緊緊圍繞打造“魅力山鄉古鎮、運動休閑勝地”這一總體目標,以發展為動力、以資源為基礎、以項目為依托、以品牌為核心,按照年初確定的各項計劃,咬定目標不放鬆,搶抓機遇求發展,着力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實現了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協調發展、景區規範運行的良好局面,旅遊特色鎮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2007年竜門古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三星級鄉村旅遊點、浙江省生態示范镇、浙江美麗鄉村旅遊30佳綜合奬、杭州“休閑、生活”年度區塊、杭州市“百千工程--整鎮推進”先進單位。富陽市文化示範鄉鎮、富陽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先進鄉鎮(街道)進步奬、富陽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優勝奬、富陽市平安鄉鎮、富陽市體育強鄉鎮、富陽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富陽市安全生産先進單位。
建築群落
孫權後裔繁衍 建築群落珍稀:竜門村中90%以上人口姓孫。孫姓居富陽縣孫、章、李、夏四大姓之首。《孫氏宗譜》記載:宋初,三國吳大帝孫權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孫遷居竜門,到1939年,孫權後裔已歷六十五世,距今1000多年。
孫氏傢族秉承先祖業績,在此定居已逾千年。這裏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整且極為罕見的山鄉古鎮。竜門古鎮孫氏文化及明清廳堂建築風格已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關註,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曾多次來到這裏采訪報道。
竜門古鎮保存自明至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大小祠堂、廳堂、民居、古塔等,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落。竜門村歷史上曾建有60餘座廳堂,現尚存有30餘座。古建築群佈局嚴密多變,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反映。整個古鎮由衆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一座廳堂為一房或一小傢族的祠堂,以此為主體,環以住宅,築起高墻,成為竜門孫氏總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點。《孫氏宗譜》載:“孫氏千有余家,各房聚處皆有廳以供闔房之香火”。屋組合院落,在形式上有“井”和“回”字形兩種。廳與廳之間,卵石鋪成的狹弄長巷密如蛛網,墻檐相連,房廊縱橫。生人進入竜門古鎮難分東西,時時感到途窮路盡。怪不得當年日本侵略軍不敢亂闖竜門。竜門人誇耀說:“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在露天走半步,回到傢來不濕鞋。”整個古建築群中,要數孝友堂、鹹正堂、慎修堂、山樂堂、義門為最醒目。明代建築孝友堂是全村最高的建築,後進有三層。登此樓,全村盡收眼底。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義門,磚砌門樓,柱礎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石鼓形,上下飾兩周孔釘,下作覆盤式,頗為壯觀。清代建築鹹正堂(又名百步廳),分前、中、後三部分,後廳氣魄最大。走進八字臺門,接連就是九開間的門面,正中一間,橫梁的跨度九米,縱嚮有三進,從大門進去,穿過兩個天井,到後檐風火墻為止,剛好是一百步。慎修堂(又名百獅廳),廳內各根前檐柱的“牛腿”上都雕有獅子,有一雕一獅,也有一雕數獅,有母獅和小獅,不多不少正好一百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浙江古代建築中別具一格。民國年間建築的山樂堂,前為門廳,後為正廳,中間有天井,兩側為廂房,門廳後檐和廂房前檐及正廳前檐之間的檐枋交接點施以垂蓮柱,雕成花燈狀,梁架構件皆雕刻精緻。
村中有一條反映19世紀農村集市店鋪場風貌的小街,小街橫貫東西,約400米長,街道狹小,路面以鵝卵石鋪砌成,兩側房屋多係清末民初建築。小街佈局協調統一,別具風采。
風景名勝
“此地山清水秀 勝似呂梁竜門”:竜門,山清水秀,勝跡衆多,是歷代文人墨客觀光之處。相傳東漢高士嚴子陵曾到此感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竜門”。竜門由此得名。
離村西1.5公裏石塔山上,矗立着一座白色樓閣式磚塔--同興塔。由竜門人孫昌募捐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塔高12米,六面七層,這是富陽縣境內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
竜門山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頂瀑布,高一百餘米,飛流直瀉,狀如白練,古人有賦“雲過疑崖動,溪鳴似雨來”。著名文學家鬱達夫遊竜門後,作詩云:“天外銀河一道斜,四山飛瀑盡鳴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許磯邊泛釣槎。”這是對竜門瀑布的生動寫照。山上有上、中、下三個竜潭,上竜潭由飛瀑衝成,盛夏酷暑也似有細雨蒙蒙,清涼透人,潭畔有天然祭臺石,石壁上有天然巨大的竜爪印。中竜潭深不見底,傳說可通東海竜宮。下竜潭危岩飛瀑,林木蔥鬱,幽𠔌藏青,形態各異,美不勝收。山上還有“和尚背老娘”、鼻頭石、銅鼓石、鐘鼓石、鋸板廠、座倉石、老鷹石、竜頭石等象形奇石。
竜門山北麓一脈,幾十個小山包連成一綫,麯折起伏,最北一個山包,隆起巨石,形若竜頭,山脈恰似一條巨竜,竜騰飛舞,護着孫權的“竜子竜孫”,於是得名洋竜山,稱之竜脈。竜門山中原有兩個寺院,都住過高僧,山上的寂光普照寺,建於唐代。山下的竜門寺建於晉代,是富陽最早的佛寺之一,和尚最多時達千人。寺中以顯著地位,供奉一尊白發白須老者神像,人們稱之為“廣濟竜王”。
清代竜門有十景:即杏峰插雲、竜山積雪、飛瀑風雨、妙岩曉鐘、竜頭怪石、萬慶觀月、鷺鷥納涼、萬安夜雨、西垆夕陽、鬍嶺霞烘。
發源於竜門山的小溪穿村而過,溪畔棵棵老樹橫斜,座座古橋飛虹,充滿着詩情畫意。近年來,《流亡大學》、《書劍恩仇錄》、《誰是第三者》等電影,曾在竜門村拍攝外景。
人文歷史
為國傢風不絶 竜門面貌日新:竜門歷史悠久,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明嘉靖年間,孫濡任河南長葛知縣時,遇上大旱,赤地千裏。孫濡抱着“寧可絶子孫,不可絶良民”的心願,派人到家乡變賣傢産糴蕎麥種子救荒。後來孫濡不肯搜刮民膏、賄賂宦官,辭職離任,百姓輓留不得,建廟祭祀,並將蕎麥命名為“孫公麥”。村裏至今還能看到孫濡題寫的門楣--鬥大的“端履”兩字,是對後代的期望。造型古樸的“義門”牌樓,記載孫氏見義勇為的事跡:明朝末年,賦稅繁重,不少人傾傢蕩産,孫朝獻出積𠔌一千多石,為貧睏鄉親代交皇糧,村人建此牌樓,以永記恩情。清朝被譽為“山西第一廉吏”的孫銜,更是名重一時,山西百姓曾不遠萬裏,送匾額到竜門,懸挂孫氏宗祠。1930年,竜門曾有中共黨員10多人,建立過中共竜門支部,中共竜門區委。抗日戰爭時期,竜門是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活動的地區。竜門人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涌現了像孫京良、孫曉梅那樣的革命烈士。1986年9月,杭州市民政局公佈竜門為革命老區。
隨着國傢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竜門古鎮日益引人註目,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派考古學者,文物普查隊,有關教授來竜門實地考察,贊譽竜門古鎮是“江南融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瑰寶”、“富春江畔的一顆明珠”。
竜門古鎮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綫上國傢一級景點,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裏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到古鎮旅遊可讓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的孫氏文化,飽覽景緻秀美的竜門山自然風光,重溫嚴子陵遊覽時的詩情畫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839男3032女2807家庭戶戶數1951家庭戶總人口(總)5792家庭戶男3001家庭戶女27910-14歲(總)11440-14歲男6160-14歲女52815-64歲(總)394715-64歲男208115-64歲女186665歲及以上(總)74865歲及以上男33565歲及以上女41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538 |
|
鎮政府駐竜門村。面積27.17平方千米,人口0.7萬。郵編311408。轄11個行政村:竜一、竜二、竜三、竜四、竜五、竜七、竜八、竜聯、瑤塢、六村畈、鬍嶺下。 |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 Fuyang,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
竜門古鎮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綫上國傢一級景點,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裏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
東漢名士嚴子陵遊覽竜門山裏稱贊“此地山青水秀,勝似呂梁竜門”,竜門因此得名。古鎮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後裔最大的聚居地,全鎮現居7000多人,有90%以上為孫姓。孫氏傢族秉承先祖業績,在此定居已逾千年。這裏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整且極為罕見的山鄉古鎮。竜門古鎮孫氏文化及明清廳堂建築風格已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關註,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曾多次來到這裏采訪報道。
到古鎮旅遊可讓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的孫氏文化,飽覽景緻秀美的竜門山自然風光,重溫嚴子陵遊覽時的詩情畫意。 |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竜門鎮 Fuyang,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Longmen Town |
鄉鎮概述竜門鎮又稱竜門古鎮,地處浙江省富陽市,全境地域總面積27.17平方公裏,人口7000餘人, 2500餘戶,經行政村規模調整將原有11個行政村調整為竜門一村、竜門三村、竜門五村、竜門七村4個新村。2007年,是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攀升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结帶領全鎮人民緊緊圍繞打造“魅力山鄉古鎮、運動休閑勝地”這一總體目標,以發展為動力、以資源為基礎、以項目為依托、以品牌為核心,按照年初確定的各項計劃,咬定目標不放鬆,搶抓機遇求發展,着力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實現了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協調發展、景區規範運行的良好局面,旅遊特色鎮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2007年竜門古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三星級鄉村旅遊點、浙江省生態示范镇、浙江美麗鄉村旅遊30佳綜合奬、杭州“休閑、生活”年度區塊、杭州市“百千工程--整鎮推進”先進單位。富陽市文化示範鄉鎮、富陽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先進鄉鎮(街道)進步奬、富陽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優勝奬、富陽市平安鄉鎮、富陽市體育強鄉鎮、富陽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富陽市安全生産先進單位。
建築群落
孫權後裔繁衍 建築群落珍稀:竜門村中90%以上人口姓孫。孫姓居富陽縣孫、章、李、夏四大姓之首。《孫氏宗譜》記載:宋初,三國吳大帝孫權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孫遷居竜門,到1939年,孫權後裔已歷六十五世,距今1000多年。
孫氏傢族秉承先祖業績,在此定居已逾千年。這裏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整且極為罕見的山鄉古鎮。竜門古鎮孫氏文化及明清廳堂建築風格已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關註,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曾多次來到這裏采訪報道。
竜門古鎮保存自明至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大小祠堂、廳堂、民居、古塔等,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落。竜門村歷史上曾建有60餘座廳堂,現尚存有30餘座。古建築群佈局嚴密多變,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反映。整個古鎮由衆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一座廳堂為一房或一小傢族的祠堂,以此為主體,環以住宅,築起高墻,成為竜門孫氏總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點。《孫氏宗譜》載:“孫氏千有余家,各房聚處皆有廳以供闔房之香火”。屋組合院落,在形式上有“井”和“回”字形兩種。廳與廳之間,卵石鋪成的狹弄長巷密如蛛網,墻檐相連,房廊縱橫。生人進入竜門古鎮難分東西,時時感到途窮路盡。怪不得當年日本侵略軍不敢亂闖竜門。竜門人誇耀說:“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在露天走半步,回到傢來不濕鞋。”整個古建築群中,要數孝友堂、鹹正堂、慎修堂、山樂堂、義門為最醒目。明代建築孝友堂是全村最高的建築,後進有三層。登此樓,全村盡收眼底。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義門,磚砌門樓,柱礎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石鼓形,上下飾兩周孔釘,下作覆盤式,頗為壯觀。清代建築鹹正堂(又名百步廳),分前、中、後三部分,後廳氣魄最大。走進八字臺門,接連就是九開間的門面,正中一間,橫梁的跨度九米,縱嚮有三進,從大門進去,穿過兩個天井,到後檐風火墻為止,剛好是一百步。慎修堂(又名百獅廳),廳內各根前檐柱的“牛腿”上都雕有獅子,有一雕一獅,也有一雕數獅,有母獅和小獅,不多不少正好一百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浙江古代建築中別具一格。民國年間建築的山樂堂,前為門廳,後為正廳,中間有天井,兩側為廂房,門廳後檐和廂房前檐及正廳前檐之間的檐枋交接點施以垂蓮柱,雕成花燈狀,梁架構件皆雕刻精緻。
村中有一條反映19世紀農村集市店鋪場風貌的小街,小街橫貫東西,約400米長,街道狹小,路面以鵝卵石鋪砌成,兩側房屋多係清末民初建築。小街佈局協調統一,別具風采。
風景名勝
“此地山清水秀 勝似呂梁竜門”:竜門,山清水秀,勝跡衆多,是歷代文人墨客觀光之處。相傳東漢高士嚴子陵曾到此感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竜門”。竜門由此得名。
離村西1.5公裏石塔山上,矗立着一座白色樓閣式磚塔--同興塔。由竜門人孫昌募捐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塔高12米,六面七層,這是富陽縣境內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
竜門山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頂瀑布,高一百餘米,飛流直瀉,狀如白練,古人有賦“雲過疑崖動,溪鳴似雨來”。著名文學家鬱達夫遊竜門後,作詩云:“天外銀河一道斜,四山飛瀑盡鳴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許磯邊泛釣槎。”這是對竜門瀑布的生動寫照。山上有上、中、下三個竜潭,上竜潭由飛瀑衝成,盛夏酷暑也似有細雨蒙蒙,清涼透人,潭畔有天然祭臺石,石壁上有天然巨大的竜爪印。中竜潭深不見底,傳說可通東海竜宮。下竜潭危岩飛瀑,林木蔥鬱,幽𠔌藏青,形態各異,美不勝收。山上還有“和尚背老娘”、鼻頭石、銅鼓石、鐘鼓石、鋸板廠、座倉石、老鷹石、竜頭石等象形奇石。
竜門山北麓一脈,幾十個小山包連成一綫,麯折起伏,最北一個山包,隆起巨石,形若竜頭,山脈恰似一條巨竜,竜騰飛舞,護着孫權的“竜子竜孫”,於是得名洋竜山,稱之竜脈。竜門山中原有兩個寺院,都住過高僧,山上的寂光普照寺,建於唐代。山下的竜門寺建於晉代,是富陽最早的佛寺之一,和尚最多時達千人。寺中以顯著地位,供奉一尊白發白須老者神像,人們稱之為“廣濟竜王”。
清代竜門有十景:即杏峰插雲、竜山積雪、飛瀑風雨、妙岩曉鐘、竜頭怪石、萬慶觀月、鷺鷥納涼、萬安夜雨、西垆夕陽、鬍嶺霞烘。
發源於竜門山的小溪穿村而過,溪畔棵棵老樹橫斜,座座古橋飛虹,充滿着詩情畫意。近年來,《流亡大學》、《書劍恩仇錄》、《誰是第三者》等電影,曾在竜門村拍攝外景。
人文歷史
為國傢風不絶 竜門面貌日新:竜門歷史悠久,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明嘉靖年間,孫濡任河南長葛知縣時,遇上大旱,赤地千裏。孫濡抱着“寧可絶子孫,不可絶良民”的心願,派人到家乡變賣傢産糴蕎麥種子救荒。後來孫濡不肯搜刮民膏、賄賂宦官,辭職離任,百姓輓留不得,建廟祭祀,並將蕎麥命名為“孫公麥”。村裏至今還能看到孫濡題寫的門楣--鬥大的“端履”兩字,是對後代的期望。造型古樸的“義門”牌樓,記載孫氏見義勇為的事跡:明朝末年,賦稅繁重,不少人傾傢蕩産,孫朝獻出積𠔌一千多石,為貧睏鄉親代交皇糧,村人建此牌樓,以永記恩情。清朝被譽為“山西第一廉吏”的孫銜,更是名重一時,山西百姓曾不遠萬裏,送匾額到竜門,懸挂孫氏宗祠。1930年,竜門曾有中共黨員10多人,建立過中共竜門支部,中共竜門區委。抗日戰爭時期,竜門是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活動的地區。竜門人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涌現了像孫京良、孫曉梅那樣的革命烈士。1986年9月,杭州市民政局公佈竜門為革命老區。
隨着國傢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竜門古鎮日益引人註目,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派考古學者,文物普查隊,有關教授來竜門實地考察,贊譽竜門古鎮是“江南融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瑰寶”、“富春江畔的一顆明珠”。
竜門古鎮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綫上國傢一級景點,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裏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到古鎮旅遊可讓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的孫氏文化,飽覽景緻秀美的竜門山自然風光,重溫嚴子陵遊覽時的詩情畫意。
影視
電視劇《租個女友回傢過年》主要拍攝地。劇情完全以竜門古鎮為背景,並以“竜門”的實名出現在劇中,觀衆可以瞭解到竜門的歷史和風俗習慣,例如殺年豬、打年糕、舞竜燈、跳戰馬等。該劇綜合了大都市的時尚元素與小山鎮的古色古香,更有衝擊力。薛佳凝扮演的楚笑笑是北京長大的80後女子,人氣小生杜淳飾演的男一號則是竜門古鎮的孫氏後代孫翌偉,清華畢業(學汽車製造),又出國留學,後回到北京工作(IT行業),30多歲還未成傢。傢人最盼望的就是他能帶個媳婦回傢過年,於是他就開始網上租女友,於是楚笑笑和孫偉偉就成了一對“合約情人”。……“主要劇情時間跨度就是1個月。”劇中80%以上的故事就發生在竜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8])
總人口5839男3032女2807家庭戶戶數1951家庭戶總人口(總)5792家庭戶男3001家庭戶女27910-14歲(總)11440-14歲男6160-14歲女52815-64歲(總)394715-64歲男208115-64歲女186665歲及以上(總)74865歲及以上男33565歲及以上女41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538 |
富陽市竜門鎮名片-浙江省杭州市 Fuyang City longmenzhen card - Hangzhou |
竜門又稱竜門古鎮,位於浙江富陽縣南部,距縣城16.1公裏。南係竜門山,屬仙霞嶺餘脈,主峰杏梅尖海拔1067.6米,為全縣最高峰。清代為正南區慶善十二莊。現屬竜門鄉。鄉人民政府駐此。由竜一、竜二、竜三、竜五、竜七、竜八、竜聯7個行政村組成。
全村有山14715畝,耕地3396畝,其中水田3083畝,旱地303畝。主産水稻、小麥,兼營蠶桑、果木、蘆筍、黃花菜、茶葉、小青豆等經濟作物,境內主要礦藏有石煤、石灰石、青石、磷礦、磁土、紅土等。石煤、石灰石分佈廣,儲藏量大,是燒石灰製磚及生産水泥的重要原料。水利資源豐富,全村有小水電站5座,裝機990千瓦,年發電量為113.8萬度。橫樟公路穿村而過,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交通便利。
孫權後裔繁衍建築群落珍稀
竜門村中90%以上人口姓孫。孫姓居富陽縣孫、章、李、夏四大姓之首。《孫氏宗譜》記載:宋初,三國吳大帝孫權二十六世孫、宋奉議大夫孫遷居竜門,到1939年,孫權後裔已歷六十五世,距今1000多年。
孫氏傢族秉承先祖業績,在此定居已逾千年。這裏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整且極為罕見的山鄉古鎮。竜門古鎮孫氏文化及明清廳堂建築風格已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關註,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曾多次來到這裏采訪報道。
竜門古鎮保存自明至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大小祠堂、廳堂、民居、古塔等,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落。竜門村歷史上曾建有60餘座廳堂,現尚存有30餘座。古建築群佈局嚴密多變,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反映。整個古鎮由衆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一座廳堂為一房或一小傢族的祠堂,以此為主體,環以住宅,築起高墻,成為竜門孫氏總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點。《孫氏宗譜》載:“孫氏千有余家,各房聚處皆有廳以供闔房之香火”。屋組合院落,在形式上有“井”和“回”字形兩種。廳與廳之間,卵石鋪成的狹弄長巷密如蛛網,墻檐相連,房廊縱橫。生人進入竜門古鎮難分東西,時時感到途窮路盡。怪不得當年日本侵略軍不敢亂闖竜門。竜門人誇耀說:“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在露天走半步,回到傢來不濕鞋。”整個古建築群中,要數孝友堂、鹹正堂、慎修堂、山樂堂、義門為最醒目。明代建築孝友堂是全村最高的建築,後進有三層。登此樓,全村盡收眼底。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義門,磚砌門樓,柱礎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石鼓形,上下飾兩周孔釘,下作覆盤式,頗為壯觀。清代建築鹹正堂(又名百步廳),分前、中、後三部分,後廳氣魄最大。走進八字臺門,接連就是九開間的門面,正中一間,橫梁的跨度九米,縱嚮有三進,從大門進去,穿過兩個天井,到後檐風火墻為止,剛好是一百步。慎修堂(又名百獅廳),廳內各根前檐柱的“牛腿”上都雕有獅子,有一雕一獅,也有一雕數獅,有母獅和小獅,不多不少正好一百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浙江古代建築中別具一格。民國年間建築的山樂堂,前為門廳,後為正廳,中間有天井,兩側為廂房,門廳後檐和廂房前檐及正廳前檐之間的檐枋交接點施以垂蓮柱,雕成花燈狀,梁架構件皆雕刻精緻。
村中有一條反映19世紀農村集市店鋪場風貌的小街,小街橫貫東西,約400米長,街道狹小,路面以鵝卵石鋪砌成,兩側房屋多係清末民初建築。小街佈局協調統一,別具風采。
“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竜門”
竜門,山清水秀,勝跡衆多,是歷代文人墨客觀光之處。相傳東漢高士嚴子陵曾到此感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竜門”。竜門由此得名。
離村西1.5公裏石塔山上,矗立着一座白色樓閣式磚塔--同興塔。由竜門人孫昌募捐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塔高12米,六面七層,這是富陽縣境內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
竜門山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頂瀑布,高一百餘米,飛流直瀉,狀如白練,古人有賦“雲過疑崖動,溪鳴似雨來”。著名文學家鬱達夫遊竜門後,作詩云:“天外銀河一道斜,四山飛瀑盡鳴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許磯邊泛釣槎。”這是對竜門瀑布的生動寫照。山上有上、中、下三個竜潭,上竜潭由飛瀑衝成,盛夏酷暑也似有細雨氵蒙氵蒙,清涼透人,潭畔有天然祭臺石,石壁上有天然巨大的竜爪印。中竜潭深不見底,傳說可通東海竜宮。下竜潭危岩飛瀑,林木蔥鬱,幽𠔌藏青,形態各異,美不勝收。山上還有“和尚背老娘”、鼻頭石、銅鼓石、鐘鼓石、鋸板廠、座倉石、老鷹石、竜頭石等象形奇石。
竜門山北麓一脈,幾十個小山包連成一綫,麯折起伏,最北一個山包,隆起巨石,形若竜頭,山脈恰似一條巨竜,竜騰飛舞,護着孫權的“竜子竜孫”,於是得名洋竜山,稱之竜脈。竜門山中原有兩個寺院,都住過高僧,山上的寂光普照寺,建於唐代。山下的竜門寺建於晉代,是富陽最早的佛寺之一,和尚最多時達千人。寺中以顯著地位,供奉一尊白發白須老者神像,人們稱之為“廣濟竜王”。
清代竜門有十景:即杏峰插雲、竜山積雪、飛瀑風雨、妙岩曉鐘、竜頭怪石、萬慶觀月、鷺鷥納涼、萬安夜雨、西垆夕陽、鬍嶺霞烘。
發源於竜門山的小溪穿村而過,溪畔棵棵老樹橫斜,座座古橋飛虹,充滿着詩情畫意。近年來,《流亡大學》、《書劍恩仇錄》、《誰是第三者》等電影,曾在竜門村拍攝外景。
為國傢風不絶竜門面貌日新
竜門歷史悠久,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明嘉靖年間,孫濡任河南長葛知縣時,遇上大旱,赤地千裏。孫濡抱着“寧可絶子孫,不可絶良民”的心願,派人到家乡變賣傢産糴蕎麥種子救荒。後來孫濡不肯搜刮民膏、賄賂宦官,辭職離任,百姓輓留不得,建廟祭祀,並將蕎麥命名為“孫公麥”。村裏至今還能看到孫濡題寫的門楣--鬥大的“端履”兩字,是對後代的期望。造型古樸的“義門”牌樓,記載孫氏見義勇為的事跡:明朝末年,賦稅繁重,不少人傾傢蕩産,孫朝獻出積𠔌一千多石,為貧睏鄉親代交皇糧,村人建此牌樓,以永記恩情。清朝被譽為“山西第一廉吏”的孫銜,更是名重一時,山西百姓曾不遠萬裏,送匾額到竜門,懸挂孫氏宗祠。1930年,竜門曾有中共黨員10多人,建立過中共竜門支部,中共竜門區委。抗日戰爭時期,竜門是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活動的地區。竜門人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涌現了像孫京良、孫曉梅那樣的革命烈士。1986年9月,杭州市民政局公佈竜門為革命老區。
隨着國傢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竜門古鎮日益引人註目,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派考古學者,文物普查隊,有關教授來竜門實地考察,贊譽竜門古鎮是“江南融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瑰寶”、“富春江畔的一顆明珠”。
竜門古鎮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綫上國傢一級景點,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裏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到古鎮旅遊可讓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的孫氏文化,飽覽景緻秀美的竜門山自然風光,重溫嚴子陵遊覽時的詩情畫意。 |
|
- : Longmen Town
|
|
竜門 |
|
富陽市竜門鎮預防保健所 | 富陽市竜門鎮防疫保健所 | 竜門鎮(竜門鎮在成縣東後改府城鎮) | 臨洮縣竜門鎮二十鋪農機專業合作社 | |
|
|
竜一村 | 竜二村 | 竜三村 | 竜四村 | 竜五村 | 竜七村 | 竜八村 | 竜聯村 | 瑤塢村 | 六村畈村 | 鬍嶺下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