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 : 天津 : 泉州旅遊 : 懷化 : 南通 : 深圳公交站 [顯示全部] : 中國 >澳門 >澳門建築 > 天後宮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旅遊 Travel·簡介 Introduction
·湄洲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Meizhou·泉州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Quanzhou·揭陽喬林天後宮 Jieyang Qiao Lin Tin Hau Temple
·陸豐虎島天後宮 Lu Fenghu Island Tin Hau Temple·澎湖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Penghu·天津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ianjin
·青島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Qingdao·深圳赤灣天後宮 Shenzhen Chiwan Tin Hau Temple·廣州番禺南沙天後宮 Guangzhou Panyu Nansha Tin Hau Temple
·鹿耳門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Luerhmen·東山天後宮 Dongshan temple·臺南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ainan
·蓬萊天後宮 Penglai Tin Hau Temple·旗津天後宮 Cijin Tin Hau Temple·彰化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Changhua
·芷江天後宮 Zhijiang Tin Hau Temple·竜岩市新羅區赤水天後宮 Lo District, Longyan City, the temple Chishui·瀋陽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Shenyang
·汕頭天後宮 Shantou Tin Hau Temple·臺東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aitung·貴州鎮遠天後宮 Chen-yuan temple in Guizhou
·廬山天後宮 Lushan Tin Hau Temple·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旅遊 Travel
天后宫 旅游
天后宫 旅游
  天後宮投訴電話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南開區古文化街中段,俗稱娘娘宮,敕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它是中國三大天後宮之一,也是天津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相傳其名為林默,福建蒲田人氏,幼時即精通醫理、熟諳水性、又能預知天氣,被奉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嚮海河,從東嚮西,建築群體依次為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啓聖祠、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其中大殿是天後宮的主體建築,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間面闊3間,進深3間,屬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天後宮歷代都是船工們的聚會之所,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天後誕辰日),這裏都將舉行堂會,會上有高蹺、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活動。現在整修過的天後宮又被闢為民俗博物館,在兩側廂房內陳列有古時天津城的各種民俗造型,如婚禮儀式等。交通:乘624、824、24、4可到。
旅遊 Travel
  天後宮投訴電話 威海市旅遊投訴電話:0631-5315555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天後宮位於石島鎮中心,面南而座,為三進廟堂式結構,佈局嚴謹別緻,造型古樸壯觀。自1991年開放以來,遊客絡繹不絶。
  
  天後宮在我國許多漁村都可見到。相傳,天後林默為殷代宰相之後,居住在福建蒲田賢良港,其父林願為南閩、泉州巡檢使,傢境富裕。其母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此女,因滿月仍不聞其啼哭聲,故名“默”。林默七歲便能悉解文意,12歲有道士玄通嚮她傳授玄微妙法。林默15歲這天,其父與其兄出海遇到風浪,她在織布時突然閉上眼睛,手拿梭,腳踏竹,臉色異常。其母喚醒她時,梭子落地,她說“我父親脫險,兄已沉海”。第二天,查明事實,果如其言。於是人稱她為神姑。28歲那年陰歷九月初九,她告別衆姐妹渡海至湄州島頂峰,人們聽到隱約有鼓樂聲,見彩雲飛去,她就不見了。
  
  明末清初,山西洪桐縣王一德,於乾隆十六年在此建天後宮,宮殿共分三進,為當時膠東一帶較大的廟宇之一,據傳當時進香朝拜者絡繹不絶,曾盛極一時,後被人棄之。為保護古跡,弘揚民族文化,1991年初,榮成市人民投資50萬元精心修復了天後宮後樓大殿、廟門、戲樓、廳院,現今,院內奇石名雕精彩紛呈,吸引衆多遊人觀賞,為石島又一新景
簡介 Introduction
天后宫 简介
天后宫 简介
天后宫 简介
  天後宮(Temple of the Queen of Heaven)
  天後宮是為供奉天後娘娘(媽祖)所搭建的,全國各地有很多座天後宮,其建築形式也是百花齊放。天後宮
湄洲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Meizhou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湄洲。
  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媽祖世稱默娘,娘媽, 自幼聰穎靈悟,成人後識天文,懂醫理,相傳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義,助人為樂,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農歷九月初幾,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從此以後,媽祖多次顯靈救助苦難,在人們遇到睏難時衹要求聲“媽詛保佑”,湄洲祖廟媽祖神像媽祖就會聞聲而至,人們就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麗(朝鮮)途中,船遇大風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媽祖保佑”,忽而一道紅光出現,衹見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間,瞬即風平浪靜,終於平安脫險。路允迪返朝後奏明聖上,宋徽宗下詔賜“順濟”匾頟。從此,歷史上有衆多人士受到媽祖的庇佑,留下許多故事。歷代皇帝對媽祖進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從“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後”,並被人們尊稱為“天上聖母”。同時,皇帝還頒詔天下行“春秋諭祭”。宋雍熙四年(987),媽祖元朝,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墻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明朝,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啓升天後,人們懷念她、紀念她,就在湄洲島建廟祭祀。這廟宇就是最早的媽祖廟。據文獻禮載,當時的廟宇僅“落落數椽”,但“祈禱報賽,殆無虛日”。後來經過三寶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到天聖年間(1023—1032),湄洲媽祖祖廟得到受媽祖庇佑的人們的不斷“鳩資擴建”,“廊廡更加巍峨”。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墻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明朝,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啓聖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大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啓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湄洲祖廟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按石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到清乾隆以後,湄洲媽祖祖廟己頗具規模,成為—座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竜宮”的雄偉建築群。
  1966年,湄洲媽祖祖廟陸續遭到破壞,衹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媽祖廟的文物也相繼被毀和遺失。唯有媽祖神像在林聰治女士等人的護衛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蘇。林聰治等人率領衆鄉親進行湄洲媽祖祖廟的重建工作。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 遺址廢墟上整理山—處地基。各地信衆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湄洲媽祖祖廟的行列。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衆志成城,經過多年努力,湄洲媽祖祖廟終於完成了大小建築36處的西軸綫工程。西軸綫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呈軸綫分佈,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臺、聖旨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間、升大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竜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一係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築群。
泉州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Quanzhou
  泉州天後官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來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泉州天後宮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媽祖廟,有溫陵天後祖廟之稱,臺灣和東南亞的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裏分靈的。當時廟字規模有正殿山門、兩廊、兩亭、槍神媽祖林氏默娘,是北來平安軍(泉州府)節度轄下的莆田縣湄洲島之民女,生於來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親林帷愨,母親王氏平生註意積德行善,樂於助人,年紀都在四十有餘,雖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覺得單枝難以傳宗接代,嚮觀音菩薩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懷了孕,在降生之時,王氏見到一道光從西北面射人她房內,光輝耀眼奪目,香氣四處飄蕩,久久不散。林默娘長大了,决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務,矢志不嫁人,專心緻志精研醫理,為人消災防病。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排憂解難,還引導鄉人避兇趨吉,有誰遇難,都樂意找她求助。當時,莆田地區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盡辦法施藥搶救鄉民,果然立愈。鄉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陽佳節,媽祖父兄駕舟渡北上,西風正急,途中遇到狂風惡浪,船在狂風怒濤中劇烈顛簸,媽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難,親臨救駕,父親救起,兄長與自己身亡,就這樣鄉民贊她“通悟秘法,預知休咎事,鄉民以病苦輒愈。長能乘席渡海,乘雲遊島嶼間,人呼曰神女,又曰竜女”。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泉州天後官初建即以來微宗賜額“順濟”為廟名,即“濟以順風”之意。宗元時代,泉州成為世界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於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詔“製封泉州神女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明永樂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鎮守官重新其廟。此後朝廷節遣內宦(太監)及給事中行人(對外使節)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滿刺加等國,率以到廟祭告祈禱為常,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今加裏曼丹島文萊一帶),從泉州浯江(順濟橋一帶稱浯江)啓航,“實仗神庥”,歸奏於朝鼎新之,改宮號為“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徵海,師次於此,“神涌潮濟師”、“有助順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後“,後易宮名為“天後宮”。康熙二十四年,欽差禮部郎中雅虎來宮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書匾額“神昭海表”,今懸挂於殿中,乾隆後歷代有重修。現在建築群還保存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稱於世的古跡,1987年由國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山門馬戲臺因築公路被拆毀,1990年3月由臺灣鹿港天後宮暨諸委員捐資重建。今移清代晉江縣學橫星門為山門、面闊五開間,牌樓式造型,雕花漆繪木構鬥拱,青石竜柱,兩側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頂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翹瓷雕八竜二鰐,角脊作成鳳尾伸展而捲麯,綫條柔和優美,整體結構華麗壯觀。戲臺連接於山門後檐,坐南朝北,木構藻井頂蓋。雕脊畫枋,小巧玲瓏,具有泉州獨特藝術風格。
  緊接山門兩側為東西厥建築,所謂“秦宮漢闕”以示天後宮之尊。建築為二層樓閣,面臨通衢,兩樓高聳,樓上分置鐘鼓,樓下塑造千裏眼,順風耳二神像,威武莊嚴。
  天後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而且保留來代構件。正殿占地面積635.5平方米;築於臺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崗岩石砌築的須彌座,束腰處浮雕“鯉魚化竜”、雄獅、文房四寶“八駿雲火”、仙傢法器、鶴舞雲中、寶蓋蓮花等圖為二度空間動態藝術造型、雕刻刀法熟練,生動活潑,表現其神職至高無上與教屬。殿內木梁骨架,立於圓形花崗岩石柱,柱頭浮雕仰蓮連珠鬥,挑出鬥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築結構比較特別,空間變化很豐富,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緻細密,紋飾豐富多采既有幾何圖案,又有花卉水族,鳥獸人物,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壽梁中作如意訪心,表現女性神廟。殿內油漆用朱地畫“暖八仙”之一的鐘離及如意相間圖案,其緑地雕彩西蕃蓮及喜鵲登梅圖案,有吉祥的象徵,有的圖案作異獸,寓意“益壽”。殿內礎浮雕,更是琳琅滿目,八駿、八寶、傅古鳥竜及各種花卉,表現着水族魚竜騰空翻浪,與百花爭妍,這都是表現道教主題的圖案,以福祿壽吉祥物作襯托,呈現仙傢的非凡境界。
  殿頂築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後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雙竜戲珠,造型精美,光澤鮮豔,表現整個大脊竜的至高題材,四岔脊頭組合鳳凰圖案,對應大脊成竜鳳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竜鳳、麒麟、玄武、雙虎、體現了吉祥如意,慶賀長壽的象徵,為閩南建築藝術之一絶。
  東西兩廊及兩軒和寢殿,均由國傢文物局立案撥出專款依!日復原修繕。東西兩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現改為閩臺關係史博物館陳列室。寢殿又稱後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整座殿字係明代大木構建築,屋蓋為兩坡面的懸山楔,面闊七間,35.1米,進深19.8米,高8米許,木質梁架粗大古樸,大木柱置於浮雕仰蓮瓣花崗岩的圓形石礎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對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計是明代翻修時稱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聯“神功護海國,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懸挂明代大書法傢張瑞圖書“後德配天”的橫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屬國傢木構建築之瑰寶。
  建置於宮內的閩臺關係史博物館是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上淵源關係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舉辦“閩臺民間藝術展”、“泉州古今字書展”、“閩臺民俗風情攝影展”等展覽。
揭陽喬林天後宮 Jieyang Qiao Lin Tin Hau Temple
  揭陽喬林天後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東山區喬林鄉,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形狀為一艘遠洋大船船樓,船頭刻有“安瀾水慶”匾額,贊頌海神祖姑。宮廟建三進宮殿式。中殿頂端建八角燥井,既通風通光又壯麗美觀。正殿供奉祖姑塑像,旁有侍女和千裏眼、順風耳塑像。祖姑塑像既壯嚴又慈祥,突出聖姑除暴去惡救苦救難的形象。宮廟梁柱雕刻精工細緻,殿頂嵌瓷巧奪天工。廟的右前方有碑亭和可供香客乘涼歇息的書,書廊前邊有記載歷代重修的碑記石刻。宮廟四周鄉河繚繞,浮光倒影,風景清幽,名氣遠著。
  天後聖姑是喬林卿林氏族人的直係小姑,南宋時,祖姑的第六代裔孫陶公(諱文熙),任職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巡歷於潮汕,觀榕江之濱的磐溪是塊土沃物豐的土地,留下第三子崇(諱德高)卜居立籍,創建喬林鄉。二公從福建莆山縣涵頭望江裏請來祖姑香火,建廟奉敬。喬林先輩歷來十分崇敬祖姑,現在的十多萬鄉民(包括海外僑胞)對祖姑也十分虔誠。每逢祖姑耶誕都熱情捐資慶祝。全鄉三個自然村以村為單位,每個二月二十一,由長輩們穿着禮服帶隊,招展彩旗,歡奏鼓樂到聖廟奉請祖姑香火到神壇。傢傢戶戶備辦禮品,誠心朝拜。神壇前高搭戲臺,各村都演梨(戲)三天。宮前神檀香火更盛,也高搭戲臺演戲二天。全鄉設計四個神壇三天共演12臺大戲。慶典之後,還整裝隊伍大鑼大鼓奉送祖姑香火進宮廟。為使祖姑香火更加旺盛,鄉民還成立了天後宮理事小組,小組的成員由三個自然村選派。近十年來在理事組的積極管理下,天後宮廟務不斷發展。
  1995年,對天後古廟背後場地進行清理,修建“天後園”。建成後的天後園有古樹、假山、魚池、涼亭、留芳亭和詔廊。詔廊裏竪立着宋、元、明、清四朝皇帝對祖姑的封贈聖旨46道的精工石刻金字的碑林,這是全國少有的,也是林氏後裔弘揚祖姑偉德的重大創舉。為方便廣大香客,2000年鄉民獻地興建了香客停車場。最近又增置價值近萬元的大型石雕香爐。理事小組還節約不必要開支,拿出人量資金協助本鄉建初級中學,修橋築路,竪大型石刻鄉界碑,設立鄉界路標燈等,以實際行動彰演祖姑美德。日前,理事會正積極開展把喬林天後宮列入揭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
陸豐虎島天後宮 Lu Fenghu Island Tin Hau Temple
  虎島天後宮位於廣東省陸豐市蠃河下遊東岸燈峰山下,距陸城5公裏,交通便捷。
  據記載:早在南宋鹹淳年間(公元1266-1277年),福建百姓因災嚮粵東大遷移中在燈峰山下安居生息,帶來了媽祖神位。目前18個村莊的二萬多人,大多為媽祖信衆。宮廟原為小廟,於明代洪武年間(1370年)建成大廟,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虎島天後宮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由廣大媽祖信衆大力捐助,經多次修建,煥然一新。宮廟包括前後殿、拜亭以及殿兩側廂房,540多平方米,理事會樓房一座,200多平方米。宮廟範圍為2000多平方米。宮殿為硫璃瓦飛檐,殿頂正面飾立體“雙竜戲珠”,大殿拜亭兩側闢有“竜虎”天井。宮內文物,雖遭“文革”破壞,但仍有幸存。如大廳正中懸挂“後德配天”、“一六生成”匾額,以及“後德配天萬古聲靈有赫,母儀稱聖千秋且豆重光”“英風護國千秋泰,烈氣庇民萬古安”等三對木楹聯,都是清道光年代社會名流贈送的。同時還保存四尊清代的神像以及香蕉爐等。現在宮廟理事會領導正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修建公路、建設公厠等多項慈善公益事業。决心為弘揚媽祖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多作奉獻。
澎湖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Penghu
  原名媽娘宮,位於澎湖馬公鎮,始建於元至元十八年 (1281年),因朝廷官兵蒙媽祖救助而建。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俞大猷重修媽娘宮,以慶抗倭勝利,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再次重修。現存建築是康熙年間(1662—1722年)重修的,迄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算是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了。相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進攻澎湖時得到媽祖顯靈助戰,因而被康熙帝敕封“天上聖母”稱號,並頒贈“神昭海表”匾額一塊。此後媽祖在臺灣便成為“有求必應、神通廣大”的神靈了。現在宮內仍保存大量的古碑、古匾、古聯、古井(即萬軍井,又名媽宮大井)等文物。
天津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ianjin
  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天津天後宮(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着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竜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裏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傢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裏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着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天後宮前的宮南、宮北大街上人來人往,人頭攢動。這裏有四鄰八鄉的商農、居民來此祭祀燒香,也有運糧運貨路經此地,總之一片繁華。
青島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Qingdao
  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青島天後宮,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天後宮
  500多年前初建成時,天後宮由三間聖母殿和竜王財神兩配殿構成。後歷經明、清、民國等七次維修擴建。1996年,青島市政府對其進行全面修復,並將其闢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青島天後宮現占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為二進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後兩廂、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共計殿宇16棟80餘間,是一處典型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除戲樓為琉璃瓦蓋頂,其它建築物均為清水墻、小灰瓦,且經蘇州式彩繪點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後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後宮戲樓大梁的包袱畫繪有金陵十二釵等紅樓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簫引鳳圖”、“敦煌飛天圖”等。
  天後宮內,古木成蔭,緑草茂盛,是典型廟宇與園林風格的有機結合。戲樓兩側是鐘樓和鼓樓,前院有四株鼕青樹,其中靠墻的兩株為法國鼕青,花壇兩邊的兩株為本地鼕青。前院東西廂門前是兩株桂花樹,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後,滿樹的桂花會使整個院落清香飄溢。
深圳赤灣天後宮 Shenzhen Chiwan Tin Hau Temple
深圳赤湾天后宫
  深圳赤灣天後宮,坐落在深圳市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建於宋代末年,營造氣勢宏偉,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後廟宇,凡朝庭使臣出使東南亞各國,經過這裏時必定停船進香,以大禮禱神庇佑。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赤灣勝概”是明清時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赤灣天後宮鼎盛時有數十處建築,一百二十餘間房屋,占地九百餘畝.殿宇巍峨恢宏,廟貌氣象萬千,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擁有99道門的天後宮,也是深圳歷史上最負盛譽的人文景觀,在港澳臺及東南各國久享盛譽。
  明永樂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後宮為其重要一站。 據明朝天順八年(1464年)翰林院學土判廣州府事黃諫撰《新建赤灣天妃後殿記》中載: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船隊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險.請禱天後、天後顯靈.救助鄭和,鄭和歸朝,復命奏上,奉旨遣副帥張源整修赤灣天後廟。
  1992年5月,在中央有關領導的直接關懷下.赤灣天後宮得以修復。1995年對外開放。1997年經省、市主管部門批準成立深圳市南山天後博物館.成為當時深圳市八大博物館之一。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六路。
廣州番禺南沙天後宮 Guangzhou Panyu Nansha Tin Hau Temple
  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為南沙天後宮的前身。清乾隆年間,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後被日夷炸毀。一九九四年,國傢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傢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後宮,於一九九六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重建的南沙天後宮坐落於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1.5 公頃的廣場上,矗立着美麗善良的巨型天後聖像。建築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這裏草木蔥蘢,繁花吐豔,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緻的小山亭。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遊客留連忘返。
  景區內更有大角山炮臺多座,與東莞的沙角炮臺相守望。當年鴉片戰爭,硝洇滾滾,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可歌可泣悲壯的一頁。現今炮臺內彈痕殘壁,依稀可尋。國傢已將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逐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的好地方。
  南沙天後宮是參照福建田湄洲媽祖廟建成的(該廟是媽祖廟的祖廟),占地 100 公頃 。其整體建築是清代宮殿式的建築風格,莊嚴肅穆,極具宮廷的氣派。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頃 的天後宮廣場上。整座天後宮四周緑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矗立在天後宮廣場巨大的天後石雕聖像,用 365 塊花崗岩石砌成,象徵着天後娘娘在一年 365 天中都保佑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廣場中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中軸綫,南沙天後宮的建築物都是依據這條中軸綫而建造的 。 牌坊原全國宗教協會主 席趙樸初 先生生前為牌坊題詞。穿過牌坊便到達山門。山門是天後宮的正門,室內供奉是“千裏眼”和“順風耳”這兩尊像神。
  山門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內的鐘和鼓都按時敲擊。每逢節慶期間,這裏更是鐘鼓齊鳴,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獻殿則位於山門的正上方。殿內供奉着“蹈海天後”,四海竜王則持圭在兩旁站立着,寓意天後女神統領四海竜王的安瀾利運。正殿是南沙天後宮的中心,木雕神龕中分別供奉着以香檀木雕刻貼金的天後像,以及從天後故裏湄洲媽祖廟點睛分靈出來的出巡軟身天後像。整個殿堂仁愛與威嚴同在,正氣與聖潔共存。寢殿位於正殿之後,是天後起居休息之所,內供奉素裝的天後坐像,兩側佈置模仿天後日常生活的器具和擺設。從這閨房中,可看見天後是一位十分艱苦樸素的民間女子。南嶺塔塔高 45 米 、共 8 層。據傳,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側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應了所謂“左青竜”的說法;三是天後既為海神,就必應有指路導航的建築物在此;四是該塔作為人們登高眺望的建築,它同時亦是一座標識物。與此同時,這塔的層數是 8 層,之所以是雙數,與其它塔單數的不同,是因為民間傳說中有這麽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男神仙的代碼是單數,女神仙的代碼是雙數。天後是女神,因此天後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上聯或者下聯)字數,都是呈雙數的。
  放生池是遊客放生的地方,所謂種善因得善果。放生是一大善事,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這裏放生。
鹿耳門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Luerhmen
  臺灣臺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天後宮,於明永歷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登臺後首建,由於歷史悠久,媽祖威靈顯赫,長年有大批男女信徒從臺灣各地前來進香膜拜。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鹿耳門天後宮,最早建在鄭成功登陸之地,即北汕尾嶼,當時稱作“媽祖宮”,奉祀天上聖母;清康熙五十八年由百官捐俸擴建為“天後宮”。公元1946年,媽祖宮莊民集資重建天後宮,次年春落成,恭迎“鹿耳門媽(祖)”回宮奉祀。
  鹿耳門天後宮,屬南方寺廟之閩式建築代表,具備三川五門、三川殿(前殿)、正殿(大殿)、後殿、左右回廊貫通,一氣呵成之三殿式格局。正殿主祀“鹿耳門媽(祖)”、鎮殿媽祖,配祀關帝聖君、延平郡王、水仙尊王、四海竜王、觀音佛祖、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福德正神、財神爺、月老公、臨水夫人、註生娘娘、太歲星君、文昌帝君。藻井為傳統南方的寺廟建築。傳說明太祖朱元璋被元兵追趕到一廟中,倉皇躲進八仙桌下,僅見蜘蛛在結網,便說:如能保佑我不被元兵逮捕,日後必當報答洪恩。後朱元璋果真躲過元兵的追捕,於是在重修該廟時,仿照蜘蛛結網圖像,於廟殿屋頂建一蜘蛛結網以為酬謝。 天井為傳統南方的寺廟建築,除有採光、通風外,並象徵步步高升之意。天後宮的鬥栱,由樟木雕刻,乃按中國古時建築插筍結拼而成,有人 物、花鳥、吊籃、瓜筒等等,並用金泊一一裝飾,外觀顯得金碧輝煌,燦爛奪目。
東山天後宮 Dongshan temple
  東山天後宮坐落在東山島最南端的漁村——宮前村。從縣城西埔驅車沿西陳公路15公裏即到。 天後宮東山天後宮圖片坐東朝西,背靠青山,面臨宮前灣,是明崇禎年間從湄洲媽祖廟分靈而建的媽祖宮。宮為單進,左旁有配殿護臨,為明代建築風格。宮內供奉媽祖神像,懸挂一塊緑底金字禦牌匾,《康熙敕封橫榜文》,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宮內楹上還有三幅對聯:“聖德如天萬裏風波寧海國,母儀稱後千秋俎豆奠湄洲”;“係出湄洲吸月吞江靖海宇,祠鎮陵島慈雲法雨澤群黎”;“赫赫楊休倪天之妹,穰穰降福在水之湄”,頌揚媽祖“護國庇民”的功德。 廟有靈則名,天後宮這座古老的小寺廟,這所以名聞遐邇,遊人香客絡繹不絶,原因在有傳說中媽祖的“靈聖”。
  據載:清帝康熙二十一年(1687年),為徵剿收復統一臺灣,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率領水師四萬之衆,到東山島平海灣(宮前灣)做徵前操練,指揮就設在媽祖宮旁。當時宮前村衹有媽祖宮左前方一口水井,水量僅能供村裏百口漁民飲用,水師用水十分睏難,於是施琅就嚮媽祖祝禱許願求助,命士兵掏井挖掘加深,果然泉眼大開,清泉汩汩涌出,足夠供水師官兵飲用,一時軍心民心大振,保證了徵前訓練順利進行。待水師出徵後,這口井又恢復了原來僅供百口之用的出水量,人們感念它,稱此井為“萬軍井”流傳至今。又傳說施琅率師收復澎湖,大敗敵軍時,媽祖宮的媽祖神像衣袍都濕了,是媽祖親自赴海助戰。 臺灣收復後,施琅將軍即修一奏本,把媽祖顯靈相助的事一一稟告皇上,並請求敕封媽祖。康熙看了奏本十分感動,於二十三年(1684年)委派禮部郎奉御前往媽祖宮致祭,敕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照應仁慈天後”,由於皇恩崇加,媽祖由“天妃”升為“天後”,宮前的媽祖宮命名為“天後宮”,其奏本、祭文都全鎸刻在宮內的御賜牌匾上。
臺南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ainan
  道教宮觀。在臺灣省臺南市安南區媽祖宮顧草街三段一巷二三六號。據《臺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明末,清代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擴建增修,廟構寬廣,殿宇雄偉,共分三進,開闢有一百二十個大小門戶,俗稱“三落百二門”,道光三年(1823年)毀於大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信徒捐資於原址編南八百米處重建簡陋廟宇,以作媽祖暫居之所,1979年集巨資重修擴建,始重現規模,廟貌雄偉,殿宇壯麗。宮內主祀媽祖,俗謂“鹿耳門媽”,刻工精美,面容慈祥。現被列為臺灣十大廟宇之一。
蓬萊天後宮 Penglai Tin Hau Temple
  道教宮觀。在山東省煙臺市蓬萊縣城北一公裏處的丹崖山蓬萊閣前。建於明代。前有顯靈門,入門鐘鼓二樓分立左右,正中秀居坐南朝北的雙層戲樓一座,是每年傳統的陰歷正月十六日為慶賀天後娘娘聖誕演戲祭神之所,戲樓兩側,各有赭色巨石三尊,人曰“三臺石”,又名“神爻石”,戲樓北有天後娘娘前殿、正殿和寢殿,正殿內塑立天後娘娘及侍女、風、雷、電、雨、巡遊夜叉等諸海神像,寢殿供奉天後全身坐像,左右建有臥室各二楹,是蓬萊閣附近的重要道教建築之一。
旗津天後宮 Cijin Tin Hau Temple
  位於高雄市旗津區第一街旁,主要供奉媽祖,當地民衆又稱為媽祖廟、媽祖宮,建廟於清朝康熙12年(西元1673),香火相當鼎盛,也是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於民國68年(西元1979年)經政府核定為三級古跡。閩南式建築的燕尾剪黏,與映照在藍天中的大紅燈籠,於民國37年(西元1948年)由地方人士蔡文賓等信徒籌資重修,即為今日所見之廟宇古樸的面貌,廟內兩壁皆為石雕,造型及刻工頗為細膩。廟堂上的,廟內尚存有清光緒12年古銅鐘一口、『普濟衆生』匾,為光緒15年古物、光緒18年木質對聯一副。
彰化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Changhua
  道教宮觀。在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玉順裏中山路四百三十號。據《臺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三年(1725年)重新改建,始名天後宮,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建,同治八年(1869年)又重建;民國十一年(1922年)再得重修,歷時十載完工;1959年興建凌霄寶殿;1973年增建宮前牌樓、左右竜樓鳳闕,四層聖恩大樓等,至此格局已臻完善。此宮占地廣達五百平方米;前有牌樓,入樓為前殿,殿係歇山重檐式建築,正殿內供奉湄洲媽祖,塑像典雅;後殿為樓閣式造型,殿內主祀玉皇大帝神位,龕前同祀雷、電二神及三官大帝,左右龕供奉神農大帝、女媧;右左築有偏殿,一奉觀音,一祀水仙尊王。
芷江天後宮 Zhijiang Tin Hau Temple
  芷江天後宮在舞水西岸,與縣城隔河相望。清同治八年(1869年)《芷江縣志》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客民創建。"占地3700多平方米廬山天後宮,現保存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坐西朝東,南北建耳室,中間三進;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梳妝樓已拆,建消防池。全部建築結構完整。解放後,駐進電廠、鄉政府、財貿學校。建築上蓋保持原狀,下部隨着需要改裝成宿舍、課堂、餐廳。為人交口稱贊的是門坊的青石浮雕。
  坊高10.6米,寬6.3米,重檐歇山頂,門樓形狀。兩側雄獅蹲踞,石鼓對峙;頂蓋鬥拱飛椽,十二金鯉咬脊,葫蘆攢尖;左右青石鋪地平臺,圍夔竜、規矩竜欄桿;中間十七級石階緊接沿河大道。面臨滔滔舞水,門坊顯得格外雄偉。
  坊上浮雕,凡95幅。大幅2.62平方米,小幅0.09平方米。魚竜鳳獅,花草木竹,神鬼人仙,形象生動逼真,畫面清晰如故。或一幅為一的典,或數幅為一據。華拱魚樵唱和"與"耕讀為本"相對,側柱八幅為"八仙飄海"、"丹鳳朝陽"、"二竜爭珠"、"獅子滾綉球"、"八王巡天"、"魁星點鬥"、"連升三級"……大雕細刻,鏤空鎸深,堪稱鬼斧神工。"五竜拱聖"中"天後宮"三個大字,用筆渾厚圓潤;"武漢三鎮"、"洛陽橋",施刀細膩入微。參觀石雕藝術的專傢,無不稱揚此坊工藝之絶無僅有。
  1979年,天後宮已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石坊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參觀者,春夏秋鼕,絡繹不絶。 浙江嵊泗縣天後宮 坐落在金平鄉金雞嶴,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1949年《奮進中的嵊泗列島》載:"金雞澳內天後宮廟,殿宇極大,全山共建",現尚存前殿,是本縣僅存的古建築。前殿分正堂、左右兩偏殿。殿宇整肅,裝飾古樸,正門洞壁上方,左右各鎸有一幅宗教題材的浮雕。門外左右墻上,各鎸刻一幅金雞奮飛圖案,有一定藝術性。(《嵊泗縣志》編一建置P17、《嵊泗地名志》捲四風景名勝P208)
竜岩市新羅區赤水天後宮 Lo District, Longyan City, the temple Chishui
  宏偉壯麗的赤水天後宮地處福建省竜岩市竜門鎮赤水村東北,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占地面積2080平方米,是竜岩市境內現存最大的媽祖廟。
  赤水天後宮 赤水天後宮座北朝南,是一座二殿一廳二回廊、擡梁木構架三層樓閣式重詹歇山頂古建築,高約35米,中軸 綫自南嚮北依次為:前廳、戲臺、天井、中殿、正殿。
  赤水天後宮奠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據現存宮內的碑文記載,其間因規模宏大,費用不敷,於是“觀成有待”,後又“風雨所侵”、“衆慮其圮”,竭力題充,共充銀一百七十兩七錢有奇,經一年多的“通體修理,保前功於勿墜“,於乾隆五十年(1786年)蒲月修理完成,方使之“煥然可觀”。
  赤水天後宮古建築工程的宏大,設計方式的精湛,體現了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其建築佈局、藝術造型、民族風格、建築結構、材料、施工以及有關的科學技術等等,是研究中華民族特色的建築藝術的很好藉鑒,同時古建築也是人民文化活動的好場所。1981年竜岩市政府將赤水天後宮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赤水村成立了文物管理小組,配備專門人員對竜岩市市現存最大的天後宮進行管理。1987年以來,省、地、市有關部門撥款對其進行搶救性維修,本着古建築“整舊如舊”的維修原則,幾經復修,古老的赤水天後宮以新的面目展現在我們面前。
瀋陽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Shenyang
  歷史文化名城瀋陽有一條以天後宮命名的著名街道。它位於瀋陽大東區西部,西段跨瀋河區。該街道始闢於清代,曾分段命名為西橫街、東橫街、望北樓西鬍同等。1957年,瀋陽市有關部門在規劃全市街路地名時,即以清代此地曾建有一座天後宮,命名為天後宮路沿用至今。今天的瀋陽二十六中學,即為原天後宮遺址,面積達20多畝,由此可見,天後媽祖在東北地區,地位崇高,影響深遠。
  據《奉天通志》記載:“天後宮在地載關山(小北關)三皇廟西,清乾隆年建。為閩江會館。”又據《瀋陽市志》 (捲十六宗教)記載:“首都宮觀天後宮,創建於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位於大東區小北街,創建人為閩人(具體為福建旅瀋商人陳應竜),住持周宗岐,其用途為夥居道,居此住用。”
  早先盛京城(即今瀋陽)商賈行市興起,關內南方各省的買賣人紛紛奔赴東北經商,把南方的絲綢、水果、海鮮與東北的人參、鹿茸、皮毛、蘑菇通過海陸渠道交易。當時有一些福建,江浙籍的旅瀋客商經常往來此地,他們在古城的地載門(小北門)外的地載關(小北門)街修建了一處閩江會館。其中有一個叫陳應竜的福建人多次經商失敗,遂發願斥巨資在瀋陽捐建一座天後宮禮事,祈求過海往來平安。生意發達。果然。天後宮建成後不久,陳應竜一直生意興隆,財運亨通,祈願果然靈驗。
  那時,天後宮規模宏大,建築壯觀,風格獨特,占地萬餘平方米,四周砌有很高的青磚圍墻。在山門前竪有兩根高大的旗桿,門兩側有一對雄偉的石獅子、嚮南的山門兩旁挂有“江南歸雨,塞北停雲”的楹聯.在宮檐兩側塑有排成竪列的望天狗,其狀栩栩如生。
  山門後還設有朝北的一座大戲臺,閩江同鄉會館每年都有集會,廟會日期是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日。每逢集會期間。會館都要請戲班子在此演出堂會戲。並且還要大擺宴席三日。唱戲三天、天後宮內外人潮涌動,攤販陳雜.熱鬧非凡。
  天後宮後院有一棟五間二層小樓。俗稱“寢宮”,是宮內的主神天後娘娘(又稱媽祖、天妃)·寢息”的地方,天後宮的各殿堂內。塑滿了各式天後(媽祖)的神像。天後宮的山門西面是一片空地,為栽樹種花之處,西北面還有一個很大的水池子。山門東部有個較大的便門、通往殿堂。再嚮北走有三開間的大屋,那就是會館辦公址(即原三皇廟址)。
  據載,昔日瀋陽還有一座類似天後宮的山東廟,廟內也供奉天後(即媽祖),它是旅奉山東客商修建的,附近有山東會館。如今原建築物早已不存在了、變成了居民樓房住區,但至今仍留有山東廟巷的街道地名(在今瀋河區大西邊門外十三緯路.舊稱懷遠關外)。天後宮自清初至今,已近三百年。而在瀋陽周圍,尤其是沿海及有水域的縣市也曾建有多處天後宮,其中以瀋陽的大東區內原天後宮最為宏偉:隆觀。由此可見,媽祖文化在這座城市的影響之大。因而值得研究媽祖文化的專傢去挖掘。
  然而,作為瀋陽惟一一座遺存供奉媽祖娘娘的瀋陽天後宮,也是瀋陽歷史的記憶,至今還有不少定居在日本、臺灣、香港、澳門的老瀋陽人和媽祖文化研究者來這裏憑吊緬懷,拍照留念。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06年7月。瀋陽市的文博部門已多次邀請他談談恢復天後宮原貌的設想……更令人高興的是。隨着媽祖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並且隨着兩岸三地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逐步密切,來瀋陽創業的投資者在不斷增多.投資規模在不斷拓展,投資層次在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尤其是在陳舂森、蔣金枝為代表的7萬在遼瀋經商的莆籍商人的強烈要歷經滄桑的瀋陽天後宮下,瀋陽商界和民衆,對重建瀋陽天後宮有着強烈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他們和遼寧省、瀋陽市有關部門進行密切的磋商,為重建瀋陽天後宮進行不懈的努力。相信藉媽祖靈光重建天後宮這一天會很快到來的。
汕頭天後宮 Shantou Tin Hau Temple
  汕頭天後宮(俗稱老媽宮)位於汕頭老市區升平路口(與外馬路交界處)。和她毗鄰的還有一座關帝廟。這是潮汕民衆尊奉為海上女神的媽祖和忠勇仁義的關羽的廟宇。由於這個地方過去曾是潮人離開家乡漂洋過海謀生的出發地,出發前必在這裏祭拜媽祖祈求海路平安,所以許多海外潮籍華僑回鄉必到這廟宇瞻仰,以還宿願。
  據記載,現在升平路口一帶,明清時 代還是—片海岸灘塗,民衆常經這裏出海打魚經商,是船商和小商販集合交貿的場所,所以人們稱為“小意商”;後來巾於海岸的延伸,這裏纔成一片陸地。這裏的大後宮和關帝廟,初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60-1820年),後毀壞,現在的建築是清光緒五年(1879年)重建的, 門匾額有刻字記載。由於時間的剝蝕和某些意外的劫難,原建築已殘破不堪。1991年由汕頭市文化局主持,華僑、港澳同胞及本地埠衆捐資重修,修建堅持“修內如舊”原則,保留了原建築的佈局結構,石雕、木雕、嵌瓷等裝飾依然展現了百多年前潮汕建築的藝術特色,給汕頭這座海濱城市留下真實和美好的歷史記憶。
  現在的天後宮正殿,按照民衆的習俗,她有“天後聖母”形象雕像。人後座像左側塑“註牛娘娘”,右側塑“珍珠娘娘”,據傳她們是分別管生育和撫養的神明。關帝廟裏塑有右手捋美髯左手持《春秋》的關羽雕像,座像後側分別是關羽的義子關平和侍衛勇將周倉立像。大後宮和關帝廟正堂各竪一對用整塊石頭雕刻的盤竜柱, 藝出福建莆田和晉江工匠之手,其生動傳神,剔透玲瓏之藝術技巧,令人嘆為觀止。屋頂嵌瓷,楹梁木雕,除栩栩如生的雙竜搶寶外,還有衆多的歷史人物故事,人物形神兼備,刀筆處處傳情,展現了潮汕木雕和嵌瓷藝術的獨具風采。
臺東天後宮 Tin Hau Temple in Taitung
  道教宮觀。在臺灣省臺東縣臺東市中華路一段二二二號。據《臺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代光緒十四年 (1888年),初稱媽祖廟,俗稱東臺媽祖廟;民國十五年(1926年)遷建今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增修擴建,1973年曾有修繕,1979年興建牌樓、唐樂臺及鐘鼓二樓。過宮前牌樓,兩旁側立金亭,再前為正殿,殿係雙檐歇山造型,燕尾輕揚,竜鳳凌空,檐問懸挂“天後宮”三字金匾,殿內正龕供奉木雕媽祖坐像,頭戴珠冠,身披綉袍,神態慈祥,左龕奉註生娘娘,右龕祀城隍神及福德正神。
  明代,媽嶼海域盜賊猖獗。時任南澳島副總乒何斌臣奉命海面剿寇,悉知媽祖顯聖,出兵前特到島上禱祝媽祖庇佑,並許願能剿賊擭勝,即拓新廟宇。後出師凱旋,於明萬歷四十八年正月望日卜地開鳩基工,五月朔日遂告落成。
  古廟歷經滄桑。清鹹豐八年重修,後又倒塌。民國十七年,由汕頭市總商會發動擴建。改廟為由山門和正殿組成一廳二間,釆川石木雕建築構件,屋頂為硬山形式,屋脊有嵌瓷裝飾,衹有潮汕古建築的地方特色。
  1979年,媽嶼闢為旅遊區,媽嶼天後宮香火旺盛,到這裹來朝拜的善信逐年增多,一些回國探親的海外僑胞及港澳臺同胞,特地到媽嶼朝拜媽祖庇佑功恩。
  香港九竜葉輝女士來島朝拜,見廟宇殘破,捐資為媽宮屋脊重新嵌瓷“雙竜奪寶”,使舊廟煥然一新。普寧僑商張百花夫婦也解囊捐資修葺廟宇。窪濠旅港同胞蔡振廷先生捐資4 0多萬元建設“戲臺”及“石牌坊”。旅居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的華人及港、澳、臺同胞也熱忱捐資倡議重建媽祖廟。
  1980年,媽嶼村成立集體管理組織——媽宮理事會,建立規章和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樂善捐款主要用於廟宇修建和環境建設,善信捐助錢物歸集體;動員媽宮管理人員集資經營香燭及紀念品市部,以盈利解决工資分配。
  1988年,媽嶼媽宮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媽宮擴建,獲海內外善信響應,擇日於庚午年中秋日奠基,癸酉年(1993年)農歷3月17日竣工落成。宮廟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63平方米增至365平方米。開光慶典期間,近萬人位臨參觀朝拜,是時香燭濃煙滿天,航運客輪來往穿梭,廟內外人群摩肩接踵,擠得水泄不通,鑼鼓聲、鞭炮聲響亮震耳,是島上有史以來參拜範圍最廣、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
  擴建後的媽嶼天後古廟,石雕藝高,木刻精細,嵌瓷技巧,金漆工美,近觀工藝獨特,遠望富麗堂皇,是一座極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築廟宇。媽宮周圍環境也進行了全面規劃並逐項建設。現已建有高12米的“石觀音菩薩”、“石天後牌坊”、“石李老君”、“朝聖門”和標志“放雞山”的金雄雞、銀母雞及小雞群嵌瓷景點。還有“吉祥亭”、“如意亭”、“友誼亭”等旅遊設施,初步形成媽宮古跡與遊覽景點融於一體的媽嶼風景區。
貴州鎮遠天後宮 Chen-yuan temple in Guizhou
  貴州鎮遠天後宮建築年代比較晚,但其工藝精美。特別令人值得註意的是,在正殿重檐翹角和屋脊上,都是鳳在上而竜在下,可見該建築年代在慈禧當政時期。
  天後宮位於府城西門,今新中街。北靠石屏山,南臨舞陽河,近百級臺階延伸到河岸碼頭,是古碼頭石階最多最陡的一處。由碼頭、山門、正殿、廂房前廊、耳房、及膳房等組成,現存建築正殿及抱廈分別為清同治十二年與光緒三年由福建籍人捐資重建。正殿內供奉海神“媽祖”。背飾鏤空灰塑二竜戲珠,具有典型閩南風格,抱廈屋面舒展,綫條流暢,木雕精美,遠離大海的鎮遠建有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後宮天後宮在沿海一代稱“媽祖廟”,在內陸設天後宮是不多見的。據考證,舞溪以上衹有三處,即湖南芷江、貴州鎮遠和黃平舊州。但鎮遠天後宮最險、最高,內中建築工藝最美。
  天後宮的存在,是歷史上舞陽河水運發達的見證,說明了歷史上鎮遠水運發達、舟船雲集的盛況。
廬山天後宮 Lushan Tin Hau Temple
  廬山天後宮 廬山天後宮位於廬山馬尾水生態旅遊風景區。風景景區內建有媽祖文化公園和天後宮,廬山天後宮建設工程於媽祖天後宮2001年農歷九月初九媽祖升天紀念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占地面積近千平米,供奉的媽祖神像是2002年10月22日從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過來的。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給“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賀信詞)。廬山天後宮於2004年11月當選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媽祖在海內外有着廣泛的影響,媽祖生前救助苦難,使人們在海難中逢兇化吉的美好傳說在海內外廣泛流傳,媽祖文化有着其深刻的內涵;全世界媽祖信衆有三億之多,充分利用媽祖在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基礎,發揮資源優勢,把媽祖文化融合在茶文化中,將可以取得實效。
  廬山媽祖文化公園占地面積約1000畝,建築面積1500餘平方米,由天後宮、媽祖信衆碑林、媽祖文化雕塑群和湄洲特色竹林休閑屋等幾部分組成。目前已建成天後宮天後宮大殿高13.5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依山傍勢,其相會,依次為寢殿、觀光臺、朝天閣、天後石雕神像,並保護和利用現有景觀風貌,高起點、高質量、高品位、建設好廬山媽祖文化公園,使之成為廬山的一處大人文景觀。
近義詞
天後宮
天後宮社區, 天後宮居委會
相關詞
旅遊青島即墨古建築寧波天妃會館宗教
旅遊文化名勝文物古跡節慶民俗山東蓬萊閣湄洲
媽祖湛江文物硇洲島雷州香港建築古跡
廟宇更多結果...
包含詞
南天後宮天後宮村大天後宮
天後宮街天後宮路北港天後宮
泰享天後宮上環天後宮荃灣天後宮
甬東天後宮牙城天後宮鹿港天後宮
天後宮戲樓赤灣天後宮赤水天後宮
津前天後宮馬祖天後宮平海天後宮
船政天後宮西灣天後宮貝澳天後宮
鳳池天後宮南涌天後宮平洲天後宮
吉澳天後宮鹿頸天後宮雷州天後宮
澳門天後宮虎島天後宮麻辣天後宮
南沙天後宮深澳天後宮泉州天後宮
廟島天後宮西陂天後宮青島天後宮
金口天後宮上海天後宮越南天後宮
馬港天後宮威海天後宮旗後天後宮
粉嶺天後宮博美天後宮連城天後宮
硇洲天後宮媽嶼天後宮天津天後宮
烏石天後宮石島天後宮旗津天後宮
鬆山天後宮天後宮抱廈天後宮路口
臺北天後宮天後宮社區汲水門天後宮
沙頭角天後宮汀角路天後宮白沙灣天後宮
鯉魚門天後宮清水灣天後宮蓬萊閣天後宮
南沙區天後宮天後宮過會圖鹿耳門天後宮
天後宮居委會橫街天後宮路天後宮令聞街
天後宮明代星圖大埔舊墟天後宮雷州烏石天後宮
福建船政天後宮三沙天後宮碑刻天後宮門樓牌坊
南沙天後宮總站赤立角廟灣天後宮粉嶺竜躍頭天後宮
大天後宮·祀典武廟古文化街與天後宮青島天後宮民俗廟會
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後宮順昌天後宮一廟容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