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云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勐腊县
显示地图
目录
县情概况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
  县人民政府驻勐腊镇,邮编:666300。代码:532823。区号:0691。拼音:Mengla xian。
  勐腊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位于北纬21°09′-22°23′,东经101°05′-101°50′之间,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全县年平均温度在21°C,年降雨量1700毫米以上,年积温在7500°C 以上,海拔高度在480-2023米之间。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西北与景洪市相接,北面与思茅地区江城县毗邻。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县城距省城昆明868公里,距州府景洪172公里。
自然地理
  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稍,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
  勐腊县地层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坝区以近代河流冲积,洪积、砂泥土为主,山区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和百垩系的三迭纪紫红色砂页岩,部分千枚岩及二迭纪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湿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旺盛,土壤腐殖质大量积累,土壤风化深厚,根据海拔高度划分,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属砖红壤地区,表土含有机质3-4%,海拔800-1500米属赤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4-7%,海拔在1500-2000米的属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7-10%。由于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山区土壤受雨水的强裂冲刷和淋漓,可溶性盐基大量流失,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4-5.5,水把坡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带到坝区,形成冲积性水稻土,呈微酸性到中性反应,PH6-7。各种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性能原始森林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5.21,有机质4.62%,全N20.20%,全P0.07%,全K1.32%。蔬林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5.5,有机质2.89%,全N0.17%,全P0.13%,全K0.9%。草本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6.26,有机质2.76%,全N0.17%,全P0.12%,全K0.97%。
  勐腊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县土地面积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年平均气温21°C,年均降雨量154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勐腊县辖5镇8乡,70个行政村,544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近18万人。勐腊县1927年建县,时称镇越县,后易名为勐腊县。勐腊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勐伴和大树脚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傣族人民在这里生活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是孔雀公主的故乡,是抗清名将要定国长眠的地方,是蜚声中外的热带植物园所在地,是"名重天下"的普洱茶的原产地,是珍稀动植荟萃栖息的场所。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已查明植物4000余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3种。
行政区划
  勐腊县辖7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勐腊镇、勐捧镇、勐满镇、勐仑镇、尚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勐腊农场、勐棒农场、勐满农场、勐醒农场。
历史沿革
  “勐腊”系傣语,“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茶水”即“献茶水之地”。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
    勐腊在西汉时属益州郡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鸠僚地。隋朝属濮部。唐南诏时属银生节度。宋代属景陇王国。宋淳熙七年(1180年),归属傣族首领帕雅真。元代属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清属车里宣慰使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将其辖区划分为十二版纳,勐腊县境内勐腊、勐伴为一版纳,勐捧、勐润、勐满为一版纳,整董、倚邦、易武为一版纳。清雍正七年(1729)置勐腊土把总。1913年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五区(勐腊),第六区(易武)行政分局。1927年第五区改置镇越县,第六区改置象明县。1929年象明县并入镇越县,属普洱道。1949年11月6日解放,成立镇越县人民政府,隶属宁洱专区。1953年撤销镇越县,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捧和易武瑶族自治区,属西双版纳自治区(州)。1957年并为易武、勐腊两个县级版纳(一说为:1954年设版纳勐腊,1957年7月改勐腊县)。1958年并为易武县,1959年改名勐腊县。(一说为:1959年撤销易武县,并入勐腊县)。
  
    1997年全县辖7镇、6乡:
    ……(此处缺部分资料)
    易武乡 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易武、易田、纳么田、曼落、麻熙5个行政村。
    象明彝族乡 面积1066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倚邦、曼拱、曼林、曼庄、新发、安乐、龙谷、大河边8个行政村。
    瑶区瑶族乡 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砂仁、纳卓、新山、黄连山4个行政村。
    勐腊乡 面积687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曼庄、曼纳伞、曼代、曼那、曼旦、南亮、蚌、景飘8个行政村。
    勐润哈尼族乡 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勐润、曼回庄、曼贺南、曼会尖4个行政村。
  2000年,勐腊县辖7个镇、6个乡:勐腊镇、勐仑镇、勐伴镇、关累镇、勐捧镇、磨憨镇、勐满镇、曼腊彝族瑶族乡、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勐腊乡、勐润哈尼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56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勐腊镇 27875 勐捧镇 40684 勐满镇 20863 勐仑镇 22178 磨憨镇 20293 勐伴镇 10044 关累镇 22824 勐腊乡 22772 勐润乡 12296 易武乡 7223 曼腊乡 8702 象明乡 11997 瑶区乡 7906。
  2001年,全县辖7个镇、2个乡、4个民族乡:勐腊镇、勐仑镇、勐满镇、勐伴镇、勐捧镇、磨憨镇、关累镇、易武乡、勐腊乡、象明彝族乡、勐润哈尼族乡、瑶区瑶族乡、曼腊彝族瑶族乡。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云政复14号)批准:撤销勐腊县勐腊乡、勐腊镇,设立勐腊镇,镇政府驻原勐腊乡政府驻地曼列村,将原勐腊乡景飘村委会毛草山、桃子箐、纳秀3个村民小组划归勐伴镇会落村委会管辖。
  2004年,勐腊县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勐润哈尼族乡,原曼腊彝族瑶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易武乡管辖,原勐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辖。
旅游景点
  勐腊望天树
  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州内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誉。
  勐腊补蛙望天树景区,坐落在勐腊县城东北方补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0公倾。距县城约十多公里,现已有六公里铺设成柏油路面。景区内建有旅馆、空中走廊,既可游玩,也可住宿。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之中。如果你到望天树景区游玩,首先一定要去“空中走廊”体验一下那种令人既惊又险的感觉。这走廊长2.5公里,高20米,是用粗大的铁索在高大的望天树之间连接建成,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接着您可在热带雨林中的望天树景区尽情观赏自然界的种种奇观。漫步林间,清澈的溪水叮咚作响,树上鸟儿欢歌相迎,林层中间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蕨类植物,特别是残酷的绞杀现象令您目不暇接,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亲手摘到三桠果、橄榄等野果一饱口福呢勐腊的望天树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绝对是你理想的消闲避暑胜地。
  磨憨边境贸易区
  磨憨边境贸易区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枢纽部位,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距西双版纳州府景洪190多公里(昆曼公路走线),距云南省省会昆明700多公里。从磨憨出境后,到老挝南塔省省会62公里,到老挝古都-琅勃拉邦285公里,到老挝首都万象680公里;经老挝向东可进入越南,向南可到达柬埔寨、马来西亚,向西可到泰国、缅甸。经老挝会晒到泰国国家级口岸清孔228.3公里(昆曼公路走向),到泰国首都曼谷约100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显,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
  1992年3月3日磨憨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993年12月22日正式开通,1994年8月向第三国人员开放。为依托国际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2000年6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姐告现场办公会上将磨憨确定为全省"一特三区"之一,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布局建设,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西双版纳州对外开放的重视和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勐腊县及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贸易区工委和管委于2001年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区之一。同时设立了中共西双版纳州磨憨边境贸易区工作委员会和磨憨边境贸易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管理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磨憨边境贸易区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国际大通道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历史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发展,走出有特色、有优势、有效益的发展之路,必须科学地确立符合贸易区的发展框架。贸易区工、管委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一特三区"的建设目标和州委、州政府"开放活州"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充分预见国际大通道建设的综合长远效益和辐射功能,走可持续发展和与国际口岸接轨的路子,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前提,积极探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路子和经验,按照建设生态化、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的要求,用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了《设立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方案》。
民族风情
  茶马古道,又称盐茶道,茶马古道始于思茅,翻越崇山峻岭,穿过茫茫原始森林,涉江过河,止于昆明,历史上称之为古代南亚“走丝绸之路”,是当时滇西南与内地联系最重要、最大的商道之一。古道石板上硌下和马蹄印深余,至今仍清晰可见。闻名迩的云南贡品“普洱茶”就是由这条商道人背马驮运出去的。内地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商品,如布匹、手工艺品、纺织技术等,也源源不断地通过古驿道传到四面八方。商道的繁荣,是噶洒一带在百年前就经济发达,文明进步,成为云南最大的草皮街。茶马古道真实记载了哀牢人的百年沧桑。
近义词
勐腊
相关词
福建安溪县行政区划地名地理云南省行政村乡镇
包含词
勐腊县第一中学勐腊县人民医院勐腊县卫生防疫站
勐腊县人民政府宾馆勐腊县商业总公司南亚宾馆勐腊县四川孝感饭店
勐腊县恒宇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勐腊镇张开勐捧镇张开勐满镇张开勐仑镇张开勐伴镇
张开关累镇张开象明彝族乡张开瑶区瑶族乡张开勐腊农场张开勐棒农场
张开勐满农场张开勐醒农场张开磨憨镇张开象明乡张开易武乡
张开瑶区乡尚勇镇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