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縣情概況
西疇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西疇縣總面積1545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西灑鎮,郵編:663500。代碼:532623。區號:0876。拼音:Xichou xian。 |
|
西疇縣轄2個鎮、7個鄉:西灑鎮、興街鎮、蚌𠔌鄉、蓮花塘鄉、新馬街鄉、柏林鄉、法鬥鄉、董馬鄉、雞街鄉。 |
|
西疇縣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西疇人”牙化石出土地。鋁土礦藏居雲南首位。在實施扶貧攻堅戰略中,創造了“搬傢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的西疇精神。西疇又是山珍野菜食品陽荷的主要産地,被國傢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陽荷特産之鄉”。
位置面積:西疇縣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位於東經104°22′~104°58′、北緯23°06′~23°37′之間。北回歸綫橫貫縣境。東南接麻慄坡縣,西南隔盤竜河與馬關縣相望,西靠文山、硯山兩縣,東北與廣南縣隔達馬河相望。縣境東西長63.6公裏,南北寬59公裏。全縣總面積1506平方公裏,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積1135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75.4%。縣城西灑鎮海拔1473.4米,距省會昆明487公裏,距自治州首府文山87公裏。
歷史沿革:西漢時為群舸郡都孟縣地。南詔時隸屬通海都督。元屬臨安路。明為八寨長官司牛羊土司地,隸臨安府。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設安平廳,今西疇為安平廳之東安裏。民國二年、三年(1913、1914年),安平廳先後改為安平縣、馬關縣。民國九年(1920年)由馬關析置設縣,取西灑、疇陽兩區首字名稱“西疇縣”,沿用至今。
2000年,西疇縣轄2個鎮、8個鄉:西灑鎮、興街鎮、雞街鄉、蚌𠔌鄉、坪寨鄉、柏林鄉、蓮花塘鄉、新馬街鄉、法鬥鄉、董馬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612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西灑鎮 40650 興街鎮 45915 蚌𠔌鄉 19430 蓮花塘鄉 22020 新馬街鄉 16252 柏林鄉 10609 坪寨鄉 12541 法鬥鄉 15461 董馬鄉 18563 雞街鄉 34679。
2003年,西疇縣行政區劃:
西灑鎮 轄:西灑社區、竜泉村、瓦廠村、英代村、布擺村、老塘地村、駱傢塘村、壩尾村、麽灑村。
興街鎮 轄:興街村、老街村、磨閤村、甘塘子村、戈木村、清河村、竜坪村、牛塘子村、興隆村、江六村、安樂村、三光村、拉孩村。
蚌𠔌鄉 轄:竜正村、木者村、長箐村、蚌𠔌村、程傢坡村、大吉廠村、法古村。
蓮花塘鄉 轄:蓮花塘村、小錫板村、大錫板村、和平村、香坪山村、革岔村、界牌村、戛機村、蘆差衝村、紅石岩村。
新馬街鄉 轄:馬街村、坪壩村、坡腳村。
柏林鄉 轄:柏林村、三板橋村、馬蹄寨村。
坪寨鄉 轄:坪寨村、石鵝村、小灣村、老寨村。
法鬥鄉 轄:法鬥村、脫皮樹村、新箐村、董有村、三元井村。
董馬鄉 轄:通心坡村、鍋地塘村、新寨村、芹菜塘村、董馬村、麽鋪子村、竜裏村。
雞街鄉 轄:雞街村、牛廠壩村、竜老村、王傢塘村、大寨村、太坪村、海子村、那馬村、中寨村。
2006年,撤銷坪寨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法鬥鄉,法鬥鄉政府駐地不變。 |
|
地理氣候 西疇縣地處雲貴高原的南部邊緣,地勢北部和中部高,東南、西南低,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復雜。主要山脈呈現西北走嚮和西南走嚮。西北至東西走嚮的有鐵廠山梁,位於境內中北部,西北至東南走嚮的有萬傢寨梁子,位於縣境西南部,西南至東南走嚮的有大花山,位於縣境西南,偏南北走嚮的有上梁大山,位於境內西北部。境內最高點海拔1962.9米,最低點海拔654米。全縣有大小河流12條,屬紅河水係,其中雞街河、疇陽河、盤竜河、達馬河是主要河流。屬亞熱帶低緯季風氣候區,幹雨季節分明,立體氣候明顯,年均氣溫15.9℃,年均無霜期340-362天,年均降雨量1294毫米,年日照時數1500~1600小時,年均相對濕度為82%。 |
|
有風景如畫的疇陽河畔田野風光;有動植物種群豐富、總面積達7萬餘畝的小橋溝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較高觀賞、研究價值的香坪山珍稀植物園;有被稱之為萬年前人類文明光輝的“獅子山崖畫”;有位於西灑鎮東郊山麓的西灑仙人洞舊石器時代遺址。1965~1973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洞穴堆積層內發掘和清理出5枚古人類牙齒化石,鑒定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定名為“西疇人”,距今約5萬年左右。有鄧小平、徐嚮前、薄一波、宋任窮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親筆題詞的南疆烈士陵園。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觀,使西疇縣有十分廣阔的旅遊開發前景。 |
|
交通:建成縣、鄉、村公路1725.39公裏,每平方公裏擁有公路1.14公裏,村委會通路率達100%,村民小組通路率為82.4%,境內有平船路、西西路直通文山和國傢級口岸船頭及廣西西寧。基本形成了以省道為主體,縣鄉道為依托,村寨道為輔助的交通公路網絡。 |
|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製建設 全縣共有國傢級文明鄉(鎮)1個,省級文明單位8個、文明村2個,州級文明單位36個、文明村17個、文明機關1個,縣級文明單位223個,省、州、縣三級命名的“青年文明號”20個;評比命名十星級文明戶869戶;1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3人獲全國“五一”勳章,8人獲省勞動模範稱號。此外,還建起了南疆烈士陵園等3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實施扶貧攻堅戰略中,全縣各族人民為改變惡劣的生存條件,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结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剋服重重睏難,嚮貧睏宣戰,創造了“搬傢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認真組織實施全縣人民的法律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建立法律服務專綫,舉辦法製知識講座,在全縣掀起了學法用法的熱潮,極大地推進了民主法治的進程。我們將繼續弘揚西疇精神,開創西疇美好未來! |
|
西疇 |
|
|
|
西疇縣人民醫院 | 西疇縣第二幼兒園 | 西疇縣婦幼保健院 | 西疇縣衛生防疫站 | 西疇縣二輕公司工藝美術廠 | 西疇縣興星綜全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 |
|
|
蚌𠔌鄉 | 法鬥鄉 | 董馬鄉 | 西灑鎮 | 興街鎮 | 蓮花塘鄉 | 新馬街鄉 | 坪寨鄉 | 柏林鄉 | 雞街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