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雲南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文山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Wenshan County
  文山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縣境東西最寬63千米,南北最長66千米,總面積2972平方千米(《簡册》數據為3064平方千米)。總人口43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開化鎮開化北路,郵編:663000。代碼:532621。區號:0876。拼音:Wenshan xian。
    大部分地區屬西風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
基本概況
  文山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縣境東西最寬63公裏,南北最長66公裏,總面積2972平方公裏。大部分地區屬西風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全縣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數民族占54%,全縣特産名貴藥材三七,産量質量均屬全國之冠。
  文山縣是多民族雜居縣。共有12個少數民族,以壯、彝、苗居多。由於民族衆多,展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俗。全縣人口分佈明顯:城鎮人口較集中,壩區、半山區、高寒山區相對較稀少。
地理氣候
  文山縣位於滇東南偏西,東經103°43′—104°27′,北緯23°16′—23°44′之間,在北回歸綫兩側。東和北與硯山相連,南鄰馬關縣,東南接西疇縣,西與紅河州的蒙自、屏邊兩縣相接。全縣東西橫跨63公裏,南北縱跨66公裏,總面積2972平方公裏。縣城為文山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四周均有公路幹綫:北上省會昆明市369公裏,東至廣西南寧市675公裏,南下船頭口岸122公裏、河口口岸168公裏,西至紅河州蒙自縣城128公裏。
  文山縣地域屬滇東南岩溶山原區,境內山巒起伏,河𠔌溝壑縱橫。最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是滇東南第一高峰。最低那麽果峽𠔌海拔618米,與最高峰相差達2372米,形成全縣最大的高山峽𠔌。高低海拔差異大,具有多種地形地貌和立體氣候的特點。
  多樣氣候。文山縣境氣候特點為:春秋長,鼕夏短,四季氣候差別不大。文山氣候終年溫暖,年均氣溫12.8℃—18.1℃,月均最高氣溫16.8℃—23℃,最低氣溫7.2℃—10.6℃;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319天,2023.1小時;年均積溫6502℃;陸地蒸發量1780.2毫米;年或有霜凍,但無霜期長,平均為359天,間或年份有小雪;降雨量較充沛,年均降雨146.4天,992.7毫米。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竜、逢春、江那八裏,後從樂竜分新現共九裏,裏下設甲、牌,均原三長官司所屬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裏,文山縣轄六裏。民國1年,成立縣公署。2年(1913年)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文山縣地域西南抵幹魚洞接許六馬以那麽果河為界110公裏,總面積6258平方公裏。民國10年9月,文山縣已全部組成。民國18年(1929)年,公佈《縣組織法》。19年改組縣公署為縣政府,組織區、鄉、鎮、閭、鄰各級自治機關。21年劃東區設硯山設治局,文山縣轄區2935公裏。全縣改組為8個區,下轄11鎮、21個鄉。民國26年(1937年),為動員全面抗戰,根據立法院通過的《保甲條例》,全縣將區、鄉、鎮所屬編為216保、1922甲。民國28年廢除區製,擴大鄉鎮,縣新編組為5鎮、11鄉、194保、1866甲。民國32年(1943年),全縣16鄉鎮調整為155保、1272甲。民國37年,又調整為134保、1061甲。
  1950年1月全縣解放,轄區未變。除縣城兩鎮並為雲威鎮,太集(改永樂)、新平兩鄉直屬縣管外設平壩、馬塘、秉烈、德厚4個區,轄3鎮11鄉。5月撤鄉鎮設5個區,全縣編組為50個行政村、5個行政街,下轄自然村和村組。1951年10月,將中心區農村7個行政村及平壩區的布都、塘子寨2 個行政村並為攀枝花區,縣城設城關區,全縣共6個區。1952年土改結束,全縣6個區建97個鄉。1953年土改復查結束並為74個鄉、3個居民委員會。1954年除城關區外,再調整為81個鄉,全縣共760個自然村、21條街組。
  1957年5月,文山專區以文山縣的鳴鷲、楊柳河、猛拉、捨所壩、秧草塘、白牛廠、老寨、古布竜等8個鄉距縣城較遠,劃入蒙自專區蒙自縣。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634平方公裏。全縣6個區、73個鄉和3個居民委員會。1958年9月,廢區撤鄉,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馬關縣的古木、八寨兩個區劃出12個鄉並入文山縣,總面積擴大到6844.55平方公裏。1961年8月,恢復硯山縣製,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867平方公裏。
  1987年12月,進行區鄉體製改革,變區為16個鄉(其中:5個彝族鄉、1個回族鄉)、1個鎮,撤銷公社建製。原設鄉改為125個行政村公所,縣屬開化鎮仍設5個辦事處。全縣轄1097個自然村,13個農村街集,47條城鎮街道,共1707個生産隊。拉白衝、拖嘎兩個鄉劃歸硯山縣,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972平方公裏,自此穩定未變。
  1991年全縣生産隊改製為農業全作社。1993年全縣鄉鎮、行政村、辦事處未變,下轄1116個自然村,1481個合作社。
  2000年8月全縣設9鎮、8個鄉,125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1088個自然村,1531個合作社(生産隊)。
  2001年,全縣轄9個鎮、3個鄉、5個民族鄉:開化鎮、攀枝花鎮、古木鎮、平壩鎮、馬塘鎮、德厚鎮、追慄街鎮、小街鎮、老回竜鎮、東山彝族鄉、柳井彝族鄉、新街鄉、喜古鄉、壩心彝族鄉、秉烈彝族鄉、紅甸彝族鄉、樂詩衝鄉。
  2004年1月12日,《關於撤銷文山縣開化鎮攀枝花鎮設立開化鎮的批復》(雲政復4號):同意撤銷文山縣開化鎮攀枝花鎮設立開化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攀枝花鎮政府駐地。
  2005年末,全縣轄開化、古木、平壩、馬塘、德厚、小街、追慄街、老回竜8個鎮及新街、喜古、樂詩衝鄉和東山、柳井、壩心、秉烈彝族鄉、紅甸回族鄉8個鄉,全縣16個鄉(鎮)下設137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6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有1532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文山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地域歷為多民族地區。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居住着漢、壯、苗、彝、回、傣、瑤、白、傈粟等12個民族。人口總數為429664萬(包括外來人口),其中少數民族234975萬,占54.69%,農業人口258846人,占人口總數60.24%,非農業人口170818萬,占人口總數39.76%。人口分佈有較明顯差別:城填人口比較集中,壩區密度高於半山區,半山區又高於山區,高寒山區地廣人稀。文山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創造了多姿多彩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其中以苗、壯、彝最具代表性。
  文山縣境苗族祖籍多為湘黔。明末清初《滇黔土司婚禮記》中記述有“牯羊苗”。之後不斷從西移入,至清代中期已散布在縣境西部山區。苗族居住區絶大部分土地貧瘠缺水,主要栽種玉米、蕎子等雜糧和薯類。苗族婦女戴彩綉圓頭罩,周圍垂吊各色圓珠和花纓絡。戴大銀耳環。上衣綉紅色為方的花紋圖案,腰帶是整套衣裙的方要裝飾,分別由寬8㎝及5㎝兩條組成,用彩絲綫鑲銹,並在其下端綴各色各樣小珠、錢幣和彩色毛綫,走起路來伴裙左右搖擺,丁零悅耳。綁腿為三角形黑布,縫上綉好的圖案和花邊。男子一般喜穿多件衣服,衣扣有7對布扣,下穿略短寬腰大褲腿扭襠褲,小腿處裹腿布,多穿草鞋。苗族除春節外,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就是"踩花山",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三舉行,歷時5天。活動內容以男女青年對唱山歌,談情說愛為主。花山場上,有鬥牛、賽馬、爬花桿、跳蘆笙舞、吹各種民族器等活動,熱鬧非凡,直至深夜。
  文山縣壯族包括自稱布傣、布岱的土支係和自稱布儂的儂支係。壯族歷來依山傍水而居,以種水稻為主,兼種旱地糧、棉,精於織染。布儂婦女衣着、包頭、裙子均用自織白布,用藍靛染成青色,塗芋艿,在光滑石板上用鵝卵磨亮,穿起閃閃發光,沙沙作響。飾物多銀質,脖戴銀項圈和鏈片。男子穿對襟衣服,一般穿7對布紐扣普通衣。青壯年平時隨社會潮流穿各式現代服。布傣、布岱穿着與布儂大體相似。
  文山縣彝族包括僕拉、倮羅兩大支係,倮羅多居住在河𠔌地區,主要進行水作,結合少量旱作。僕拉多居住在幹旱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婦女多包花帕子,上身面襟衣,下身寬長褲,胸係圍腰,脖戴銀鏈,腰係小背帶,腳穿大花鞋,男裝隨社會潮流。
  長期以來,由於共同休養生息和互相通婚,各民族兄弟相處和睦,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各民族習俗既有共同處,又具自身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學,民間藝術,民族音樂舞蹈,民族風情,共同構成豔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在黨和人民政府親切關懷下,全縣各民族親如一傢,團结一致,奮發嚮上,共同建設美好傢園。
人文古跡
  文山縣有着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古老神奇,建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在西南設置郡縣,文山縣就成為祖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後的數千年朝代更迭,風雨變幻,文山人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始終息息相關,須臾不離。文山縣各族人民在開發邊疆、建設邊疆和保衛邊疆的歷史進程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上世紀80年代,文山軍民熱血鑄就了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哺育了中華兒女。文山縣各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不斷創造着自己的生活,創造着文山的歷史,熱愛祖國,熱愛故土。著名作傢、翻譯傢、書法傢、社會活動傢、教授,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楚圖南,就是這塊具有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哺育出的傑出人物。
資源優勢
  文山縣多類地形地貌,多種氣候條件,形成從亞熱帶到溫帶的比較豐富的多種自然資源。全縣2972平方公裏的國土面積上,宜農宜林宜牧的土地面積較大,適應多種作物、林木、牲畜的生長;有多種有色金屬礦藏;水利資源亦較充沛。各類地區既有相同的自然資源,地域差異又十分明顯;地區之間緊密聯繫,相互依賴又互相製約,既有普遍的又有特定的自然規律。境內森林多、礦藏多、農産品多、能源充足,構成了文山豐富的自然資源。
  文山盛産三七,素有“植物寶庫”、“三七之鄉”、“鐘秀文山”之稱。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有的已被基本認識和利用,有的尚未認識和開發,尤其是地下資源,理論上雖稱豐富,但開發較少,加之當地經濟條件差,人員文化素質低,在生産生活中還繼續破壞着一些資源。
  農業資源 文山縣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兼有亞熱帶、南溫帶氣候,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有發展農、林、牧、漁及多種經濟作物的優勢條件。全縣土地面積445萬畝,其中農耕地119萬畝。
  農業糧食作物主要以稻穀、包𠔌、小麥等為主,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經濟作物以三七、甘蔗、烤煙、油料、蔬菜為主,全縣三七年種植面積保持在3萬畝以上,是全國最大的三七生産基地和三七藥材交易市場,三七産量、質量、産值均為全國第一。以三七為原料的藥品、保健品等係列産品加工企業25戶,品種36種,三七開發已具一定規模,目前正在建設“中國三七産業園區”,三七産業正在崛起,正在壯大,正在為文山縣的發展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甘蔗種植面積達4萬畝建有日榨量1500噸的糖廠與之相配套。烤煙種植面積達4萬畝,煙葉初烤水平逐年提高。畜牧以豬、牛、羊為主,被列為雲南省商品豬基地縣。
  經濟林果主要以花紅李、甜柿、水密桃、大粒石榴、板慄、核桃、竹子、八角、花椒、杉樹為主;全縣有林地面積178萬畝,森林面積86萬畝,其中用材林46萬畝,經濟林果3.5完萬畝,多種林木薈萃,有43種珍稀瀕危樹種,國傢保護動物14種,全縣野生果菜、花卉等219種,其中:蘭花、野生菌、蕨菜等遠近聞名,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7%。連片森林達10餘萬畝的老君山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有“北回歸綫上的緑洲”之稱。現尚有宜林荒山40多萬畝和數十萬畝坡地或灌木林地可供開發。
  礦産資源 文山縣境資源富集可,礦産資源尤為豐富。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産達24種,礦床和礦點91個,鎢、銀、錳、鋁、鋅、花崗岩、石灰岩為該縣優勢礦種。錳礦儲量97萬噸,鎢礦24966噸,鋁土礦1373萬噸,銀礦金屬量319噸,砷礦12.5萬噸,花崗岩281萬立方米,石灰岩21972萬噸,鉛鋅礦68萬噸。在銅、鐵、鋁礦中還伴有鈮、鎘、硒等稀有金屬。全縣礦産資源潛在價值2000多億元,除錳、鋅、鎢、砷已具有一定的開採規模外,其餘礦藏待開發。
  水能資源 文山縣處於滇東南低緯季風區,水量充沛。境內森林涵水常流不斷,地下水出露點較多,水能資源豐富,溪流縱橫,水係發達,湖泊庫塘星棋羅布。縣境河流主要屬紅河流域、珠江水係,水能開發的主要河流是盤竜河與那麽果河。全縣水能藴藏量為19.15萬千瓦,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達5.8萬千瓦。
  全縣由1條主幹河、15條小河、72條溪流、80條細流形成北部、西部、中部和東南部河𠔌、丘陵水網區,徑流總面積為3042平方公裏,徑流量15.138億立方米;湖、塘、庫、壩水面2506畝,蓄水0.1882億立方米。總體水能理論藴藏量為19.15萬千瓦,現已開發9160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23.2%,占理論藴藏量的5.8%。
  生物資源 文山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特徵,使全縣具有多樣性氣候,因此,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不乏珍異品種。
  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其中栽培作物有661個品種,糧食作物占189個,經濟作物占25個。經濟作物中甘蔗在近年發展成為全縣主要經濟作物,年種植面積達4萬畝,平均單産4.5噸;烤煙2001年種植4萬畝,産量8萬擔;其他主要經濟作物還有馬芽花、油菜、花生、辣椒、生薑、嚮日葵、六𠔌等。
  縣境內植被種類豐富、層次分明,可分為南、中、北三大亞熱帶自然林帶。在組成森林喬木的57科153個樹種中,有部分珍稀瀕危樹種,其中國傢級保護的有21種,省級保護的有16種。野生可食果菜種類繁多,現已查明的可食菌類、可食野菜共60餘種。緑色食品的開發前景可觀。文山花卉品種衆多,其中文山蘭花最為有名:文山紅柱蘭曾榮獲地二屆中國蘭花博覽會金奬;文山大雪蘭是雲南名貴蘭花之一;文山墨蘭(老山蘭)在國內聞名遐邇;文山中藥材80個品種中,30多個為出省出國商品,尤以三七為最。文山是國內三七的主要産地,文山三七産量和質量均居全國之首,被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
  文山獨特的地形氣候和豐富多樣的植被分佈,有利於動物種群的繁衍生長。目前,縣境內野獸野禽共50餘種,水族類20餘種,益蟲類327種,蜂類12種,有20餘種野生動物被列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該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商品豬、商品禽産品量日漸增大,養殖品種不斷豐富,在發展養殖和深加工方面都具有廣阔前景。
  旅遊資源 文山縣境內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盛産三七,素有“植物寶庫”、“鐘秀文山”之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還為文山縣雕琢出了“山水林洞相揉合,奇險秀稀皆齊備”優美如勝的自然景觀。巍峨峻秀的山川河流,壯鄉苗嶺相連,彝山傣寨相依。
  “三七之鄉”、“金不換”的美名從這裏播散四方,薄竹山的雲海日出,雄奇壯;天生橋的猿啼絶壁;柳井溶洞的地府洞天;西華勝景,巍峨險峻;文筆塔風景區,巨筆擎天;盤竜峽,峽深而幽,奇峰異壁;老君山的古木莽莽,珍稀萬種,雨林風光;水鄉橋城—文山城的碧水回波,盤竜疊翠,銀河護城,垂柳依依;盤竜河的麯折盤旋,矯若遊竜,一瀉千裏……處處是奪目的珍珠,把文山城的山川點綴得秀麗俊美,形成東、西、南、北、中的旅遊景區。陡峰、溶洞、峽𠔌、麯流、瀑布、溫泉、密林、古樹、花卉、天生橋、地下河等應有盡有。適宜於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不同專業人士的需求,可開發旅遊、科普、科研、教育、休養、避暑、登山等項目,是全省旅遊開發規劃的重點地區,是全州旅遊開發的中心。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景區有西華公園、白沙坡溫泉公園、頭塘壩森林公園、東山公園、柳井溶洞等。待開發的有老君山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羅漢山公園、盤竜峽風景旅遊帶等。文山獨特的資源優勢、秀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民族風情,正吸引着衆多的開發者和旅遊者紛至沓來。
文物古跡
  灰土寨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縣城西北郊盤竜河畔,占地面積有千餘平方米。已採集到人牙化石1顆,石斧、網墜各1件,彈丸2粒,動物碎骨若幹及夾砂紅陶數片。經專傢推斷,此處為3500年前古人居住地。
  馬露頭火葬墓群 位於馬塘鄉馬露頭村西斷美柳北坡,占地約3000餘平方米,有火葬石盆4千餘塚。石盆中放有陶製壺、瓶、土鍋、碗等物。墓大小不一,為明末清初墓葬。
  觀音閣 位於平壩鎮後山,嘉慶七年(1802)初建,道光十四年(1834)添建。正殿觀音閣呈單檐歇山頂,開三間,四周由檐柱與金柱形成走廊四面貫通。檐坊、桁鬥拱上雕十二生肖及花卉圖案。前有文昌、關聖殿,後有老君閣。棟楹堊梵、輝映雲連、古樹籠罩、鳥聲盈耳、靜謐林中。
  李氏宗祠 民國11年(1922)建於樂詩衝村,為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院的兩合相連建築。祠共三進,整體佈局嚴謹,檐柱雕刻細緻。祠內有黎元洪所題匾額,供奉裏李氏祖先牌位。
  文筆塔 矗立於縣城東側東文山頂。清康熙中期建,拱翼學宮,景名“雁塔秋風”,為文山八景之一。嘉慶二十三年(1818),移魁星閣文峰塔於此。塔七層,高五丈八尺(19.33米)。 嵌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鈎探月窟;一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概括文山地理形勝。抗戰中期修築防禦工事事全部拆除,現重建新塔高49米,七層八翹,比舊塔更為壯觀。
  大興寺 位於縣城中州醫院內,清康熙五年由五臺山非涯禪師創建。整座廟宇占地20餘畝,建築巍峨清幽,是一座直進三院落四合院式佈局建築群。大雄寶殿正梁懸挂康熙年間開化知府吳文炎題書"金屋藏真"匾,關聖殿中有銅幣所鑄“大興雙桂”,爭妍鬥豔,香飄百米。殿柱有光緒年間文山八文人所撰刻的“古幹歷春秋,種自何人?想當年祗樹園中,法原不二;禪林深歲月,花因我佛,到此日天香雲外,世所無雙”的長聯。
  壽佛寺 位於縣城北門外,初建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全部落成於嘉慶五年(1800)。建築規模宏偉寬敞,木石雕鏤彩繪,精工細鑿,構思周密,內容豐富;庭院青鬆翠柏,古榕馨桂,清幽雅緻。壽佛寺右側禹王宮,宮內戲臺具獨特風格:戲臺精雕細刻,鏤空、淺浮雕刻,花鳥人物圖案各具千秋;朱漆彩畫,歷時百餘年色彩尤存。現尚存舊房已由群衆集資修復為老年活動室。
  樂西石闕 位於德厚樂西村寶山上,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石質。石闕臺基呈正方形,高55釐米,上建一石座,頂置石雕寶珠1顆。石座四周刻春牛圖、雲朝竜、蚌、螃蟹、山羊、荷花等圖案。石闕東西面門杠兩旁個各有1對對聯,東面聯為“保村莊千年是福主,佑黎庶萬載為神”,西門對聯為“凜凜威風群雄俱伏首,巍巍德赦萬姓蓋歸心”,門額刻“澤被東土”。石檐枋上有裝飾性石雕鬥拱,其上挑出翹檐。東西兩門各有八字形石矮墻,上有“瓦”屋脊,有吻獸脊。南北石墻刻畫今已不存,西石墻右刻三國故事人物,左刻八仙過海圖。
歷史名人
  沙源 彝族,明萬歷年間王弄長官司土目,驍勇有將纔。屢率兵抵禦犯邊交趾,曾率部入蒙自破賊,聲勢浩盛。天啓元年(1621),明朝廷授源世襲安南長官司職,後又任守備、宣撫司。源衛國東徵西戰,八十高齡善終。
  竜上登 明教化竜氏第二十五代領主,忠勇有文才。屢抵禦交趾犯邊,後赴京領襲世職。上登勤讀詩書,對國傢大事、歷史事件有獨到見解,親撰《竜馬山碑》推崇孟子,肯定孟子“君有大過,諫之不聽則易位”的主張;贊同“民貴、君輕”之說。
  覃修綱 (1839-1905),字省三,壯族,原籍廣西西林縣。因作戰勇敢、戰績卓著而被賜“果勇巴圖魯”、“霍竜武巴圖魯”勇號,賞穿黃馬甲。曾任三品參將、河口總兵、開化鎮總兵、普洱總兵等職,去職後落籍文山。覃捐廉建蓋五夫子祠,捐助建設三元洞和虛靈洞,於三元洞觀廳留下“盤水文山閑管領,和風甘雨慶升平”對聯。覃故後,朝廷宣付史館立傳,賜祭葬,誥封建威將軍。
  李熙文 (1843-1876),字叔豹,文山縣開花鎮人。清同治甲戌補選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熙文少年隨父旅跡近大半中國,歷經動亂艱辛,體察民間疾苦,陶冶成當時較著名的青年詩人。生前所寫詩文較多,今尚存《古蓮齋詩草》和《經吹堂新稿》,編成《李叔豹詩集》,計134首,收入《雲南叢書詩集》之六十六。
  張建鼎 (1894-1966),字禹卿,藝名竹八音,文山縣開化鎮人。是滇劇界久負盛名的滇劇表演者,他以其獨具特色的唱腔和演技蜚聲滇劇界。在昆明被稱為“竹派”,與羅香圃、黃雨清、李桂蘭等齊名。竹八音是繼李瑞蘭之後唯一能用腦後音的一人。
  楚圖南 (1899-1994),字方朋,文山縣開化鎮人。先後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回委員、文教部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會長。楚圖南還是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常委及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第二至第五屆常委,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他在負責人民外交工作的30餘年間,多次出席國際性和平會議,接待國外來訪者不計其數,在許多國傢的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及政界廣交朋友,為我國民間外交和文化交流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楚圖南不僅是著名的馬列主義社會活動傢、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還是有較深造詣的學者、革命文化的傳播者、著名的書法傢和知名的世界語者。早年匯集出版了《刁鬥集》、《荷戈集》等著作。1993年中共黨史出版事業和北師大出版了他的文選。
  索三道 (1923-1967),原名仁義,原籍河北省磁縣。索三道曾任文山縣第一區區長、區委書記,中共文山縣委組織部長、副書記,中共文山州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他一生儉樸、不求名利、廉潔奉公、平易近人,關心群衆疾苦,深受人民群衆擁戴。索三道將他的大半生貢獻給了文山縣各族人民,為文山縣的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立下了難以磨滅的功績。
  王建烈 (1928-1993),文山縣開化鎮人。自幼酷愛繪畫。少年求學時曾臨摹關山月、李可染等名畫傢原作,1952年考入東北魯迅美術學院深造,後分配到湖南工作。曾任湖南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建築裝飾協會常務理事、中共湖南省廣告美術公司總支委員,任政協長沙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王紹烈主要作品有:針綉挂屏《韶山毛主席故居》和《達•芬奇像》,大型土傢錦《嶽陽樓》,水彩畫《第一座湘江大橋》和《山城紅岩》,鋼筆畫《愛晚亭》、《清水塘》、《橘子洲頭》等;其論著有《工藝美術設計與生産製作》、《論包裝裝潢的商品化問題》、《初探室內裝飾諸要素》等。
三七歷史
  雲南文山是三七的原産地和主産地,這是文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熱、水、土、氣等條件所决定的。因三七的貴重和獨特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變人工種植比絶大數中藥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間《開化府志》中有“開化三七,在市出售,暢銷全國”的記載。吳其瀎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說:“餘在滇時,以書詢廣南守,答雲,三七莖葉,畏日惡雨,土司利之,亦勤栽培……蓋皆種生,非野卉也”。目前公認的文山種植歷史不少於400年。全國95%以上的三七産在文山。文山縣已被國傢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
  文山三七使用歷史悠久。從趙宜真編撰的《仙傳外科秘方集》(1378年)算起迄今已有625年,民間用三七作為創傷、血癥、滋補強身之藥已上千年,據《本草綱目》記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産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味溫甘微苦,乃陽明劂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癥”。《本草新編》記載:“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補血氣藥中則更神。蓋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被藥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本草匯言》記載:三七“味甘微苦,性平、無毒”。《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訓中藥之最珍貴者。”民國初年,雲南文山用三七生産一種叫“白藥丹”的藥物。後來,雲南民醫麯煥章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研製成功馳名中外的金創藥“百寶丹”(即現在的雲南白藥)。三七最先被發現的功效是止血、活血化瘀和消腫定痛,隨着科技不斷創新,三七的醫療保健功效得到了新的開發與拓展。
行政區劃
  文山縣轄8個鎮、7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開化鎮、古木鎮、平壩鎮、馬塘鎮、德厚鎮、小街鎮、追慄街鎮、薄竹鎮、東山彝族鄉、柳井彝族鄉、新街鄉、喜古鄉、壩心彝族鄉、秉烈彝族鄉、紅甸回族鄉。
英文解釋
  1. n.:  Wenshan County
近義詞
文山
相關詞
地名村莊雲南省文山市地理行政村更多結果...
包含詞
文山縣人民醫院文山縣衛生防疫站文山縣婦幼保健院
文山縣翔麗服裝皮革製品廠文山縣精神康復醫院文山縣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辦法
文山縣老君山風景名勝區文山縣天惠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文山縣永康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新街鄉張開東山鄉張開馬塘鎮張開攀枝花鎮張開老回竜鎮
張開樂詩衝鄉張開開化鎮張開古木鎮張開平壩鎮張開德厚鎮
張開小街鎮張開追慄街鎮張開喜古鄉張開壩心鄉張開柳井鄉
張開秉烈鄉張開紅甸鄉柳井彝族鄉壩心彝族鄉秉烈彝族鄉
紅甸回族鄉東山彝族鄉薄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