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概況 Jingdong Yizu Autonomous County | 景東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總面積4532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郵編:676200。代碼:530823。區號:0879。拼音:Jingdong Yizu Zizhixian。 | | 位置面積:景東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北端,地處東經100°22′—101°15′、北緯23°56′—24°29′之間。東與南華縣、楚雄市、雙柏縣接壤;南與鎮沅縣相依;西同雲縣隔瀾滄江相望;北和南澗、彌渡兩縣相連。東西寬61公裏、南北長73公裏,幅員面積4465.8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95.5%,壩區占4.5%。縣城所在地錦屏鎮海拔1171.3米,公路里程距省會昆明市477公裏,距思茅市駐地279公裏。
歷史沿革:“景東”係傣語轉音,意為壩子城。秦以前屬西南夷地;兩漢至兩晉時屬益州郡和永昌郡;北周至隋朝屬濮子部;唐南詔置開南節度,轄今思茅市,治所在開南城即今景東縣;宋大理國後期廢節度,屬統矢府的當箸襢賧(又稱景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開南州,隸威楚路;至順二年(1331年)置景東軍民府,轄開南(今景東縣)、威遠(今景𠔌縣)、幹遠(今鎮沅縣)3州,隸屬雲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府為州,屬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升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景東直隸廳,隸迤西道。1913年裁府改縣,名景東縣,屬騰越道。1915年改屬普洱道。1950年成立景東縣,屬普洱專區。1985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景東彝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全縣轄錦屏、文井、漫灣、大朝山東鎮4個鎮和花山、大街、太忠、竜街、文竜、安定、林街、曼等、景福9個鄉,共有13個鄉(鎮),166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
人口民族:到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3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6萬人,非農業人口2.8萬人。境內居住着漢族、彝族、哈尼族、瑤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6.24萬人,占總人口的46.3%,其中彝族人口13.8萬人,占總人口的39.5%。
地理氣候:景東縣位於橫斷山脈南端,地形北窄南闊,由低到高分佈着𠔌地、丘陵、山地,屬深切割中山地貌,嶺高、坡陡、𠔌深是其基本特點。境內最高海拔(貓頭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地形呈現“三水夾兩山”之勢,無量山和哀牢山在縣境內面積分別為2581平方公裏和1740平方公裏。主要河流有瀾滄江、川河、者幹河,川河、者幹河屬紅河水係。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因海拔高差懸殊,具有垂直變化明顯、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集中、幹濕分明、雨熱同季、幹涼同步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時,無霜期355天。 | | 新中國成立初期,景東經濟社會十分落後。1950年,全縣人口16.1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儲蓄0.06元,公路通車里程122公裏,僅有中學2所,學生341人,醫院1傢,病床10張。到1978年,全縣人口29.9萬人,人均純收入68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17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很低。
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圍繞“打基礎、調結構、建支柱、興科教”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培植林産、蔗糖、畜牧、烤煙和幹鮮果5大支柱産業。2005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137546萬元,比2000年增加54539萬元,年均遞增13.4 %,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1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468萬元,比2000年增加3787萬元,年均遞增10.8%,高出“十五”計劃目標2.8個百分點。五年纍计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4288萬元,是“九五”期間的1.0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50萬元,年均增長5.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5%以內。城鄉居民儲蓄餘額63175萬元,與1978年相比,分別增長17倍、13倍、69倍。城鎮職工年人均工資7692元,是1978年的14.1倍。産業結構、所有製結構、城鄉結構和産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2005年,一、二、三産業結構為42.8:24.7:32.5,非農業人口比重7.9%。
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對種植業進行了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了糧、蔗、畜、果、茶、煙、桑協調發展格局。糧食、甘蔗、核桃、茶葉、畜禽、烤煙、蠶桑成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2005年,全縣農業總産值86863萬元,糧食總産量12. 78萬噸;甘蔗産量17.1萬噸;茶葉産量3996噸;咖啡種植2508畝,咖啡豆産量40噸;核桃種植面積155795畝,産量1927噸;烤煙種植面積25411畝,産量63730擔;新鮮蠶繭産量906噸。畜牧業産值24883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28.6%。年末生豬存欄37.9萬頭,出欄21萬頭;大牲畜存欄11萬頭、出欄1.9萬頭;黑山羊是全縣畜牧業的一大特色品種,存欄13.2萬衹,出欄6萬衹,遠銷廣東、湖南、上海等地,並銷往香港、澳門。
景東縣是全國林業重點縣。全縣林業用地454.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4.91%,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62.3萬畝,防護林76.9萬畝,特種用材林3.7萬畝,經濟林19.7萬畝。全縣活立木蓄積量為2454.5萬立方米,其中,近熟、成熟、過熟林蓄積達846萬立方米。目前,全縣已形成以林板、林化為主的林産品工業體係。2005年,全縣林業總産值14603萬元,是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景東縣屬國傢級貧睏縣。自國傢“八七”扶貧攻堅實施以來,全縣實行政策、科教、幹部、項目、資金、服務“六進山”,建立縣處領導聯繫貧睏鄉村、單位部門挂鈎幫扶貧睏村社、機關幹部長期駐村幫社、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睏戶4個責任製,有21名副處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15個鄉(鎮),353名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166個村,93個單位部門挂鈎扶貧76個貧睏村,2324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2269戶貧睏戶。1999年在全省率先啓動縣內異地開發扶貧項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個開發區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間,全縣共投入資金1.59億元,使4個扶貧攻堅鄉、56個貧睏村、5萬多貧睏人口解决了溫飽問題。“十五”期間,全縣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57億元,使5.18萬農村特睏人口基本解决溫飽,同時鞏固了4萬不穩定低收入人口的溫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戶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萬人的住房條件。上海對口幫扶成效明顯。
新中國成立時,景東縣沒有現代工業。如今已形成以林産、蔗糖、水電、建築材料等為主的各門類工業。2003年末,全縣實現工業總産值28955萬元。主要産品金鈴牌鬆香、鬆節油榮獲雲南省優質産品和名牌産品稱號,遠銷國內外。以優質核桃為原料的郝思嘉牌核桃乳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奬、全國星火計劃成果金奬、全國“科技之光”成果金奬,雲南省第四屆青少年運動會指定飲品及省名牌産品稱號;把邊鄉牌白糖産品被全國糖業研究檢測檢驗中心評為優質産品,産品暢銷省內外。 | | 1989—2005年,全縣榮獲省、地兩級政府頒發的科技成果奬24項,部門頒發科技成果奬29項。科技進步對工業、農業、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37%和33%,主要農作物先進適用技術覆蓋率達70%和33%,主要農作物先進適用技術覆蓋率達70%以上,主要農作物和牲畜良種覆蓋率分別達70%、60%。到2005年末,有普通中學22所(高中3、初中18、民族中學1),職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小學212所,幼兒園4所(含私立2所),共有教職工3078人,中小學在校生4842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教育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積極開展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有衛生醫療機構22個,床位543張,衛生技術人員685人,其中有高級職稱的8人;鄉村醫療點241個,鄉村醫生343人;縣人民醫院被評為國傢二級甲等醫院,清涼衛生院被評為國傢一級乙等醫院,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計劃生育工作已建成縣、鄉、村、組四級網絡。全縣有綫電視入網戶1.31萬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9%和92.2%。
2005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産值8686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63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503元,比2000年增加613元,年均遞增11.1%,高出“十五”計劃目標4.1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4元,比2000年增加1532元,年均遞增 5.3%,高出“十五”計劃目標1.3個百分點。 | | 景東通過川河防洪整治工程,利用切出的老河道開墾農田置換出土地,再進行拓城建鎮——開發新城區,改造老城區。目前,一個各種市政功能齊全、交通設置合理、方便群衆生活、具有優美和諧生態環境的新型縣城正在崛起。
景東通信設備先進,網絡健全,中國移動覆蓋了全縣各鄉鎮,縣城和部分鄉鎮已開通中國聯通,縣內可上寬帶網,僅固定電話用戶就達23000多戶。交通狀況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全縣通車里程達3437.2公裏。
水利:2005年,全縣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9115件,其中中型引水工程1件、小型水庫15個、小壩塘41個,總蓄水量1950萬立方米。近10年來共支砌三面光溝渠106公裏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293件,蓄水總量為5.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8.5萬畝,水利化程度達37%。建成高産穩産農田地32.3萬畝,其中噸糧田2.2萬畝。
電力交通:除國傢投資建成的15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漫灣電站和在建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的大朝山電站外,到2005年末,全縣建成電站13座,裝機容量5780千瓦,年發電量2531萬千瓦時,建成110千伏變電站1座,100%的鄉(鎮)、村和98.7%的農戶通了電,農村電網改造正順利實施,供電質量明顯改善。全縣通車里程達2473.3公裏,其中,省道113.7公裏、縣道671.6公裏、鄉道1317.8公裏,公路密度達55.38公裏/百平方公裏。100%的村民委員會己通公路。
郵電通信:2005年,全縣電話交換總容量2.38萬門,電話機用戶1.55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4.46部,互聯網用戶547戶;移動電話5500部,普及率每百人1.56部;全縣有18個報刊發行點,纍计發行報刊11.6萬份。
城鎮建設:現己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文井、者後、花山、大街、漫灣、太忠等鄉鎮政府所在地為重點的小城鎮群體。川河整治工程共置換土地960畝作為新城區建設用地。2005年底,縣城建設面積2.45平方公裏,縣城人口1.8萬人,城區緑化面積33.32萬平方米,新城區“三縱兩橫”共16966米街道的水、電、路基礎設施和緑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分步實施,全縣共有各類市場45個。
旅遊景點
景東以山川秀麗、物産豐富、民族衆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著稱,文物古跡象一顆顆明珠鑲滿景東大地,是滇西南的文化名邦。氣勢雄偉磅礴的哀牢山,棱嶒險峻的無量山,坐落在我縣境內,是一塊鮮為人知的處女地,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走進神奇的景東哀牢山無量山,就像走進了遠古時代。不久的將來,保存完好的亞熱帶50多萬畝的原始森林,可成為生態旅遊和徒步旅遊的勝地。哀牢山無量山被列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景東也是全國絶無僅有的擁有兩個國傢級自然保護的縣。豐富多姿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自然風光相互交融、相互輝映、相互依存,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圖,像一顆閃爍的緑海明珠嵌於高原之中。
無量山
無量山位於景東縣西部,北緯23°57’——24°44’,東經10°22’——101°04’之間。無量山西北起於南澗縣,嚮西南延伸至鎮沅、景𠔌等地,西至瀾滄江,東至川河,景東縣境內面積2581平方千米。無量山主峰貓頭山,位於景東縣林街鄉,景福鄉,錦屏鄉交界地,海拔3306米,面積約1平方千米,因形似貓頭而得名。無量山背娃娃山,位於貓頭山南,相距約7.5千米,海拔3305米,因形似大人背娃娃而得名。
無量山古稱蒙樂山,以“高聳入雲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無量山山體支脈嚮東西兩翼擴展而呈扇形,地質結構有石灰岩、砂岩、頁岩、低𠔌、平壩和丘陵。無量山生長針葉、闊葉及混交林,除思茅鬆分佈較廣外,還生長着稀有珍貴林木。無量山在原始森林中有虎、豹、熊、鹿、野豬、猴、山驢、岩羊、獐、孔雀、白鷳等動物
哀牢山
哀牢山在氣候上的主要作用在於:鼕季弱冷空氣被山體所阻,強冷空氣翻過山體後已成強弩之末;西南暖濕氣流東進時,又受山體阻擋,形成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多於東部,氣溫較同緯度、同海拔的東部地區高,鼕季寒潮入侵次數也較東部少。由於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佈明顯,從山麓至山頂依次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獨特的山地氣候使植被具有明顯垂直分佈。西南坡垂直分佈由阿墨江河𠔌開始:海拔1100~1800米為思茅鬆林及季風常緑闊葉林帶,1800~2200米為雲南鬆林及半濕性常緑闊葉林帶,2200~2800米為中山濕性常緑闊葉林帶,2800米以上為山頂常緑闊葉矮麯林及灌叢帶。東北坡植被垂直係列從元江河𠔌起:海拔500~1000米為幹熱河𠔌植被帶,1000~2400米為雲南鬆林及半濕性常緑闊葉林帶,2300~2900米為中山濕性常緑闊葉林,2900米以上為山頂常緑闊葉矮麯林及灌叢帶。 | | 景東彝族自治縣轄4個鎮、9個鄉:錦屏鎮、文井鎮、漫灣鎮、大朝山東鎮、花山鄉、大街鄉、太忠鄉、竜街鄉、文竜鄉、安定鄉、林街鄉、景福鄉、曼等鄉。 | | 清置景東廳,1913年改景東縣。縣西有景董山,以在景董山之東而得名。
2000年,景東彝族自治縣轄4個鎮、11個鄉:錦屏鎮、漫灣鎮、文井鎮、大朝山鎮、安定鄉、文竜鄉、竜街鄉、林街鄉、太忠鄉、曼等鄉、景福鄉、大街鄉、花山鄉、永秀鄉、者後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520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錦屏鎮 54542 文井鎮 45904 漫灣鎮 20848 大朝山東鎮 9688 者後鄉 14530 花山鄉 27450 大街鄉 22160 太忠鄉 23031 竜街鄉 22730 文竜鄉 18026 安定鄉 21341 林街鄉 14138 景福鄉 21952 曼等鄉 16645 永秀鄉 19004
2001年,全縣轄4個鎮、11個鄉:錦屏鎮、漫灣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者後鄉、花山鄉、大街鄉、太忠鄉、竜街鄉、文竜鄉、安定鄉、林街鄉、景福鄉、曼等鄉、永秀鄉。
2006年,撤銷永秀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朝山東鎮,鎮政府駐原永秀鄉政府駐地;撤銷者後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文井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 | - n.: Jingdong Yizu Autonomous County
| | 景東彝族, 景東自治縣, 景東縣, 景東 | | | | 景東彝族自治縣婦女聯合會 | 景東彝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 景東彝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
| | 太忠鄉 | 大街鄉 | 大朝山東鎮 | 錦屏鎮 | 文井鎮 | 漫灣鎮 | 花山鄉 | 林街鄉 | 景福鄉 | 曼等鄉 | 者後鄉 | 永秀鄉 | 竜街鄉 | 文竜鄉 | 安定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