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天井湖聯繫方式地址:銅陵市長江西路181號
電話:0562-2864746
郵編:244000天井湖投訴電話銅陵市旅遊投訴電話:0562-2860793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天井湖位於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公裏。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涌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這裏還有美麗動人的兩種傳說:一種是講,相傳很久以前,一位仙界竊賊到銅官山盜竊鎮山之寶,船行至天井湖,被守山老神發現,遂學雞鳴,一時四野雄雞紛紛引吭啼叫,賊神情急逃避,一篙撐穿湖底,成為天井。另一種說法是講,東海竜王小女,一日偷偷出遊,避開江海,取道天井,到湖面暢遊,見一憨厚打魚郎,頓起愛心,遂變成美麗的海蠃,被打魚郎網住後,打魚郎不忍賣錢買米奉養瞎眼老母,放養缸中,自此傢中出現奇事,缸裏不缺米,竈間有柴燒,小夥子早出晚歸,總是鍋裏有熱飯,碗裏有熱菜。一日,打魚郎臨近中午突然歸來,見一位年輕貌美女子操持傢務,迷底從此揭開。正當一對有情人歡歡喜喜、恩恩愛愛之時,竜王派遣惡竜尋找小女,得見真情,遂用暴力脅迫其返回竜宮。竜女不從,拼力爭鬥,惡竜仗勢行兇,想吸幹湖水,旱死禾苗,擒住竜女。竜女遂變一巨大海蠃,從天井倒吸海水,决心“不作仙界金玉葉,誓保人間活命泉”,於是力竭身亡,花作今市區鬆柏長青的蠃絲山。
建園伊始,環繞涌泉建造成天井,壘石築土,建成中洲島(另建南島作為配景)。後在中洲島建通天閣,引井泉經竜嘴流落小池,再滴落湖中,以示水位落差。
公園面積1646畝,其中湖面1222畝,環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山丘。公園自1972年開園以來,已先後建成兒童樂園、旱冰場、遊船碼頭、天井茶室、溢沁園及長廊水榭、九麯橋、通天閣、山𠔌碑林、牡丹園等30多處遊憩場所和風景點,加上燈飾工程和觀湖、臨湖兩廣場的裝扮,可謂名山與勝水競秀,新景與古跡爭輝。具體可分為“五鬆勝遊、夜吟聞杵、木魚紅鱗、三千畫捲”等八大風景區。其中,“五鬆勝遊”自公園大門至南湖九麯橋,陸地面積最大,五鬆山雄峙其間,為公園主景區。
唐代大詩人李白兩次來遊,流連忘返,感懷高吟,先後寫下了“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鬆山。”等贊美銅陵的不朽詩篇11首。詩仙首次來遊,便在五鬆山上築室讀書,寓居遊憩,是為五鬆書堂。宋代大詩人蘇軾、黃庭堅追尋詩仙足跡,遊歷五鬆,也在山上建亭遊憩酬唱,是為蘇黃吟詩亭。嗣後,名宦李綱、著名詩人王十朋、林楠以及元、明、清歷代墨客名流,也紛紛慕名而來,拜謁太白祠堂,賦詩抒懷紀勝。五鬆書堂屢毀屢建,宋代改建,易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修,改稱太白書堂。由於天井湖公園詩情畫意、令人心醉,已故著名書法傢、原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曾潑墨揮毫:“繞堤楊柳萬千株,山外有山湖外湖。到眼風光皆畫捲,銅陵未必遜姑蘇。” |
|
天井湖位於淮河左岸,五河東北12公裏。湖區主屬五河,跨江蘇省泗洪縣一隅,為古潼河下遊窪地,因河口段淤積擴展成湖。北納石梁河(即古潼河),南經潼河石山南入淮(稱潼河口),1951年堵塞潼河口,改經氵崇潼河入洪澤湖。 湖區總來水面積791平方公裏,全為平原區。從五河縣雙廟區的界溝起,至泗洪縣的張咀,長約15公裏,寬約1.5~2.0公裏,湖底高程10.5米。水位為13.0米時,湖面積28平方公裏,容積0.38億立方米。50年代初,受淮水頂托倒灌,湖面最大為91平方公裏,容積2.06億立方米。盛産魚、蝦,以銀魚、螃蟹聞名,螃蟹遠銷香港。具滯洪、蓄水、灌溉、養殖等綜合效益。 |
|
天井湖村 |
|
|
|
天井湖村 | 天井湖路 | 天井湖公園 | 天井湖賓館 | 銅陵天井湖公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