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板橋鎮位於陸良縣東北部,距縣城15公裏,距麯靖市45公裏。轄區國土面積178.8平方公裏,全鎮轄17個村委會,有97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總面積10萬畝,其中水田5.4萬畝,旱地4.6萬畝。截止2006年6月,全鎮現有總人口90652人,23537戶,其中世居回族1451人,係回漢雜居區。
板橋鎮是陸良的北大門,是陸良對外開放和嚮滇東北交流的窗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水利、資源優勢。境內麯陸高速公路、326國道及盤江公路穿境而過,白大縣鄉油路和板舊、板擺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形成四同八達的交通網絡。鎮內流經南盤江、板橋河等8條河流,有縣鄉中小型水庫11座,總儲水量達3620萬方,地處陸良上遊,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有水泥、墻地板磚、紅磚、沙石加工企業數傢,建築建材資源供應充足;其次建有大型焦化加工企業,能源儲備充分。
板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在全縣的農業生産中占有重要位置,鎮黨委、政府緊扣“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主題,“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的核心,全面推進農業産業化和農業産業結構升級,重點突出和發揮“糧、煙、桑、畜”四大支柱産業優勢,進一步以“穩糧、擴煙、強桑、興畜”的思路來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同時以左裏堡農副産品加工企業為竜頭,進一步提高農産品商品化程度。2005年板橋鎮糧食種植面積26500畝,實現産糧3283.7萬公斤;烤煙種植5740畝,實現産量755噸,産值892.7萬元;桑園面積21000畝,産繭1100噸,實現綜合産值2600萬元;畜牧産值13908萬元。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41元。未來幾年,板橋鎮計劃:優質糧種植面積穩定在25000畝,烤煙爭取發展到6500畝,蠶桑發展到28000畝,畜牧業建成7個養殖示範小區。其次以蔬菜、優質林果為後續産業重點培育。
板橋鎮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地域。舊州曾經作為陸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河東、河西曾是南中地區海陸貨物集散貿易中心;有着小堡古城和白塔峰合古道的見證;有着月牙江畔金鐘潭、盤江九麯十八彎優美動人的傳奇故事,厚重的文化底藴、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探索和開發價值。 |
|
概況綜述。板橋鎮地處陸良縣東北部,鎮政府駐地板橋村,距縣城15公裏,距麯靖45公裏。東連活水鄉,南接三岔河鎮,西鄰方華鎮,北與麯靖接壤。國土面積177.88平方公裏,轄板橋、石壩、車馬堡、馬軍堡、大橋、長湖、洪武、後所、魚塘、馬軍營、白塔、河東堡、河西堡、擺羊、舊州、小堡子、左裏堡17個村民委員會,97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23937戶,90843人,其中回族1451人。海拔1840—2577.4米之間,平均氣溫13.1℃,有效積溫3885.1℃,無霜期250天,平均降水1180毫米。境內三面環山,東有竜海山,北有竹子山,西面有底山丘陵,壩子開闊平坦,北始於響水壩,南至擺羊村委會,是典型的農業生産大鎮,現有耕地資源總面積101877畝(田55046.3畝,地46830.7畝)。農業農村經濟以“糧、煙、桑、畜”為四大支柱産業,農作物主産水稻、玉米、蠶豆、油菜、小麥等,2006年糧食總産量3333萬公斤。經濟作物有蔬菜11000畝,總産2800萬公斤;烤煙6400畝,總産78萬公斤;桑園21650畝,産繭115萬公斤;畜牧業日趨興旺。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02元,財政收入達223.5萬元。
歷史沿革。板橋因舊時北澗河(今之板橋河)上架有木板橋一座,故得名“板橋”。板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陸良地處滇中“腹裏”,開發較早,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便設同勞縣,至元朝設陸涼州,為帖木兒王子采邑之地,其府邸設於現在得白塔古城,州治在舊州,故舊州作為陸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持續至清康熙16年,後集市遷石墻寺,至清雍正年間集市遷往板橋村,板橋村逐漸形成陸良東北境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國初期,戰亂頻繁,居民部分外遷,此時板橋分河東、河西二鄉。1950年1月至10月沿襲民國36年建製為河東、河西二鄉,1960年10月劃歸東區,1951年為板橋區,1953年調整為二區,1957年板橋區劃分為板橋、大橋、白塔三鄉,1958年成立衛星公社,1960年衛星公社劃分為板橋公社、大橋公社、白塔公社和舊州公社,1962年恢復區建製,1970年成立板橋公社,1983年為板橋區,轄17個辦事處,1987年改為建製鎮,1999年村改委後轄17個村委會。
文化物産。板橋沉澱了豐富的歷史、傳說和文化遺跡,如《紫溪傳》中記述的白塔金鐘潭、小堡子月牙江和舊州報恩寺都有優美的傳說。陸良過去的“三山”、“四水”、“八大景緻”中“石墻寺轉水”、“板橋春水”、“石壩夕陽”、“蘆溝夜月”、“孤山樵唱”等水、景緻都在板橋境內。現存的文化遺産有舊州小學《報恩寺常住碑》、舊州村城隍廟、河東堡元朝火葬群、石墻寺石墻、小堡子古城(廢城)、小堡子點將臺、小堡子天主教堂、白塔古城、白塔驛站古道等。現存的古樹有舊州小學(原報恩寺)內450年樹齡銀杏,一度時期未挂果,經人工受粉,於2000年重新挂果;石墻寺內350年樹齡玉蘭、桂花、紫薇;大橋村200年樹齡古紫玉蘭;馬長湖高倉村150年樹齡潑樹。現有的特色物産有:大壩衝水庫的金綫魚(風參子),係陸良土著名特稀有物種;魚塘蔣傢塘的大閘蟹;鄭石壩村的大樹楊梅;河東堡的土瓜;車馬堡的菜籽油;馬軍堡的白酒。
人口變化。元朝之前,主要居民為彝族,至元初,回族開始定居,至明朝,漢族開始進入陸涼,逐漸成為本地主要居民。民國27年(公元1938年)河東鄉1583戶,9455人,河西鄉1454戶,7392人,合計3037戶,16847人;1964年3037戶,35121人;1982年11598戶,64278人(含三綫廠,以下同);1990年17916戶,83728人;2000年23937戶,85582人;2006年23937戶,90843人。
幅員變化。民國時期,河東、河西二鄉轄區幅員較大,後有調整,1950年前板橋幅員為150.88平方公裏,至1951年由麯靖縣插入陸良的馬長湖鄉、洪武鄉(馬長湖、三旗田、響水壩、孔傢營、楊官營、柏枝樹、山底下、白廟、蘇傢彎等10村),面積27平方公裏,幅員增至177.88平方公裏。清末前,板橋現在的大部分農田均是汪洋澤國或海子,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陸涼知州江澡主張“築田圩、開水道”,始圍湖造田。板橋區馬長湖(約7平方公裏)、濫大圩(古稱上海子,約10平方公裏)、舊州海(約9平方公裏)等於1953年至1961年間,采取分片築圩,開河挖溝,修建電站、涵閘等排灌設施,數萬頃澤國變良田。1959年興建響水壩水庫,淹沒大橋、洪武、長湖管理區田地737畝,所淹田地減免公糧。
交通水利。境內326國道、麯陸高等級公路、盤江公路穿境而過,白大油路、板擺、板舊、板石等鄉村公路縱橫交錯,板橋橋、擺羊橋、舊州橋、白塔橋、三八橋、紅花塘橋、板橋河斜橋等橋梁將全鎮過境國、省、縣道和鄉道貫穿南北,連接東西,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鎮內流經板橋河、南盤江、謝傢河、馬傢河、大沙河等8條河流,有板橋河、響水壩、大壩衝、河東、麥地溝、白塔等縣鄉中小型庫塘11座,總儲水量3620萬立方,地處陸良上遊,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水利排灌配套設施有東西輸水幹渠,100餘座排灌電站和2個大悶洞等。70年帶中前期,老盤江連年决堤,洪荒泛濫。1977年開挖“人工運河”新盤江,板橋境內上至響水壩,下至擺羊,長14公裏,其中舊州河道改道從丘陵地段通過,長2.5公裏,平均深挖12米,最深處至14.5米,有板橋、三岔河公社負責完成。新盤江貫通後,洪荒減輕,但1985年7月3日,紅花塘地段發生决堤,衝塌47.7米,洪水直泄魚塘、白塔、馬軍營等鄉,淹沒15000畝良田,衝開葫蘆口公路,衝跨大小圩堤42處。1997年7月15日,馬長湖大沙河、洪武謝傢河、馬傢河决堤,淹沒農田1000餘畝。1998年7月14日,麥地溝水庫溢水,淹沒800畝良田。新老盤江經近30年運營,河道淤積,配套設施老化,板橋內澇嚴重。2002年至2003年,省、市、縣投巨資進行小流域治理,對板橋河、響水壩水庫進行病險加固,對南盤江、東幹渠進行綜合治理,板橋水患減輕。
商貿工業。清末前,河東堡、河西堡作為陸涼至麯靖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和橋頭堡,是海陸貨物中轉地和集散地,商貿較為發達,自1959年興修響水壩水庫,陸良至麯靖的水運航道終止。計劃經濟時期,1953年陸良縣貿易公司在板橋建立貿易小組和食品收購站,1955年歸併供銷合作社,1959年末設大橋、白塔、河東堡、魚塘、小堡子供銷合作社購銷店,1965年在張角衝成立中心商店,70年代初增設長湖、馬軍營、車馬堡、石壩、河西堡、洪武、左裏堡購銷店。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放市場,物資自由流通,板橋集市繁榮活躍,帶動大橋、後所、舊州、白塔農村集貿市場的發展。1965年,省國防工辦在板橋、芳華新建燃料、包裝、機二、機三、模二、模三6座軍工廠,本世紀初,部分廠軍轉民,遷至麯靖,部分廠以生産民用品為主,兼生産軍需品。90年代初期,大搞鄉鎮、村辦集體企業,先後籌建大東瓷磚廠(後並給燃料廠現停産)、馬軍營水泥廠、青紅磚一、二廠、車馬堡紅磚廠、後所紅磚廠等工礦企業。近年來,大量外資引進,成立了伊蘭特陶瓷有限公司、佳星焦化有限公司、“七裏香”肉製品有限公司、車馬堡奶牛胚胎移殖基地等企業。個體經濟發展迅速,成規模的個體商戶有左裏堡金優豆製品廠、鋁製品廠、蠶具加工廠,車馬堡的火車機械配件廠等。交通運輸、餐飲、旅館服務業興旺發達。2006年末,有企業、個體戶882戶,從業人員10295人。營業收入104385萬元。工業總産值9879萬元,實現稅金1535萬元。
教育衛生。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43年),舊州設義學館,次年河東觀音寺增設義學館。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始,先後籌辦板橋、舊州、白鶴堡、馬軍營初等小學學堂,1915年板橋初等小學堂改為兩級小學校。1953年至1957年間小學大增,1962年石壩籌辦農場式初級農中,1966年相繼增設板橋、左裏堡、舊州、擺羊、河東、白塔、後所、大橋、馬軍營、車馬堡農中,1972年,在石壩農中的基礎上,新建陸良第五中學,1974年校址遷於大堡子村,1976年增設高中班,為完全中學。1980年馬軍營群衆集資辦學,全鎮先後籌辦村級學校。1977年在大橋農中的基礎上設立社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中學,1993年遷於板橋橋頭;1977年在小堡子新建社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一中學,2004年十中、十一中合併組建板橋鎮第一中學。1982年於後所新建區辦中學,後為陸良縣第十二中學,2004年改為板橋鎮第二中學。2006年末,全鎮有縣管五中1所,鎮辦一、二中2所,小學17所,辦學點21處,教師836名,在校學生18329名,教育涵蓋幼兒、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層次。有社會力量辦學(私立幼兒園)4所,在校幼兒1950名。1932年,板橋、舊州設中醫堂、鋪5傢,皆為正流正世醫,數代相傳,醫術精良。建國後,農村長期缺醫少藥,傳染病不斷流行,患病率、死亡率極高。50年代後,經過聯合診所、衛生所、公社醫院的更替,1984年成立板橋中心衛生院延續至今。2006年末,中心衛生院有醫生43名,床位40張,科室設置基本齊全,完成手術400例,門診46000人次,住院1000人次。鄉村衛生所17所,鄉村醫生100名,床位68張。
金融郵政通信。1976年3月16日,信用社板橋營業所金庫被盜走人民幣6.99萬元,並放火燒庫房,經公安部門及時偵破,追回被盜巨款,罪犯李文壽被依法處决。1985年縣工商銀行設張角衝分理處,1985年縣農行設板橋營業所,2005年撤消並歸縣農行。1984年陸良信用聯社以區設立區信用合作社,設有孫傢院子、板橋橋頭、白塔三個網點。2006年信用社存款12000萬元,貸款7400萬元。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陸涼州設普陀驛(今河西堡),至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設驛鋪,改普陀驛為州前鋪,民國2年廢。民國8年設板橋郵政代辦所,1955年撤。1973年設板橋郵電所,2000年郵電分離,設板橋郵政支局和電信分局。郵政支局業務涵蓋信函、包裹、匯兌、報刊發行、國際國內郵件和集郵,同時還開辦郵政儲蓄業務,2006年板橋郵政支局郵政儲蓄達2500萬元。電信分局業務有固定程控電話和小靈通移動電話業務等,2006年末,有程控固定電話4100門,小靈通移動電話用戶1000戶。中國移動陸良支公司於1997年至2006年,在板橋建設中國移動信號發射機站8座,信號覆蓋全鎮97個自然村,覆蓋率達100%,2004年設營業所,2006年末,有中國移動用戶6000餘戶。中國聯通陸良支公司於1999年至2006年,在板橋建設中國聯通移動信號發射機站5座,信號覆蓋率達80%,2004年設營業所,2006年末有中國聯通移動用戶4000餘戶。
革命傳統。板橋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鼕,舊州回民與尋甸河陽回民聯合欲起義,後與官府談判未果。鹹豐九年八月,起義軍與官軍激戰舊州,因力量懸殊失敗。鹹豐十年二月,回民與彝族起義軍聯合攻縣城,至窯上與官軍遇,戰敗。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春,中共陸良中心縣委在舊州、白鶴堡、板橋組織地下武裝,準備革命暴動,其中白鶴堡方鶴鳴部300多人,6月編入紅軍第38軍第二師。5月張經正到陸良,在舊州成立以吳永康為首的“陸良縣兵委會”。7月3日,陸良舉行革命暴動,康建候、方鶴鳴率領板橋一路300多人,由白鶴堡出發,到板橋,殺板橋公安分局局長;到舊州,殺舊州分團首,後嚮縣城進發,因三岔河一路指揮失誤,未按時到達縣城與板橋、馬街三路合攻縣城,暴動失敗。民國27年(公元1938年)8月,舊州小學在省工委青年部和陸良旅省同鄉會的配合下,組織暑期抗日救亡隊,到縣城、馬街等集鎮進行宣傳演出。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春,舊州青年學生組織抗日救亡歌詠團,到全縣各地進行巡回演出。民國38年(公元1949年)3月,河東鄉鄉長方建候與河西鄉鄉長陳傢順共100多人反動地方武裝投奔革命營壘,編為東區遊擊大隊。4月12日,地方遊擊隊長朱富甲率4隊200餘人進駐馬軍堡達7日,被該村地霸聞氏兄弟告密,國民黨中央軍577團從縣城出兵“圍剿”,朱部遭伏擊,傷亡慘重,在村後寺院中被抓獲13人帶到操場上用機槍打死,被害共計74人,被俘50餘人,朱陣亡後被取下首級。 |
|
- : Banqiao Town
|
|
板橋 |
|
大板橋鎮 | 小板橋鎮 | 三板橋鎮 | 兩板橋鎮 | 橫板橋鎮 | 潘板橋鎮 | 楊傢板橋鎮 | 兩板橋鎮獨立居民小組 | 臨澤忠信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板橋鎮西柳藥店 | 臨澤忠信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板橋鎮壕窪藥店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楊傢板橋鎮服裝廠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臨澤縣公司板橋鎮營業廳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臨澤縣公司板橋鎮西柳村營業廳 | 臨澤忠信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板橋鎮藥店 | |
|
|
板橋村 | 大橋村 | 擺羊村 | 魚塘村 | 石壩村 | 長湖村 | 後所村 | 馬軍營村 | 白塔村 | 舊州村 | 車馬堡村 | 馬軍堡村 | 洪武村 | 河東堡村 | 河西堡村 | 小堡子村 | 左裏堡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