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凤内嘴口慈云禅寺 广东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凤内嘴口慈云禅寺
廣東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鳳內嘴口慈雲禪寺,原名觀音堂,明萬歷年間(1573—1620)由知縣潘應竜創建,原址在榕城東門南河之濱,1997年在今址重建,至2001年完成了首期工程,依山而築,規模壯觀,氣勢雄偉,令人贊嘆。寺名由原中國佛協副會長、詩書傢釋茗山(1913—2001)所書,古剎添輝。 原址之寺,是三進的中式寺院,有三廳八房二走廊,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空地200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三年(1619)知縣蔡端修建。乾隆十五年(1750)知縣顧彝重修,二十年(1755)僧達雲建造堂外石橋。 1959年揭陽僑中擴建,寺被改建為學生宿舍,住持釋純就移居揭陽市內雙峰寺。1983年12月,縣政府同意歸還寺地産權給佛教。1996年10月起由善信捐資修建,並築飄水亭3座。劈山炸石,三通一平,構築殿宇,壘砌堤欄,塑造佛像,雕刻石木,美化環境,至2001年首期工程告竣。重建成功之慈雲寺,精工構築,規模、氣勢十分宏偉,背靠青山,面朝平原,令人矚目。 它坐北嚮南,依山而立,建築面積已逾千平萬米,分為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位於大殿樓頂)、觀音殿、消災殿、僧捨樓(三層)、普同塔院,竪立4米多高的釋迦牟尼佛與1米多高的觀音站像各1尊。 2001年該寺舉行大雄寶殿、藏經樓落成開光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