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78400 代碼:533103 區號:0692 拼音:Lù Xī Shì 英譯:Luxi City
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南部,北緯24°05′-24°39′,東經98°01′-98°44′之間。東、東北鄰竜陵縣,西南接畹町經濟開發區和瑞麗市,西、西北連隴川縣、梁河縣,南與緬甸交界。南北距約62千米,東西距約71千米,總面積2987平方千米。總人口36.61 萬人(2006年)。有漢、傣、景頗、德昂、傈僳、阿昌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一半左右。
全市轄1個街道、5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勐煥街道、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三臺山德昂族鄉、五岔路鄉;遮放農場。市政府駐勐煥街道。
地處低緯高原,熱量豐富。水資源豐富,芒市河、廣沙河、果朗河、萬馬河等水能集中,落差大。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6℃,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雨量1654.6毫米,日照時數2252.9小時,蒸發量1723.6毫米,無霜期315天。
國境綫長68.23千米。320國道穿境,芒市飛機場通航。國傢糧、蔗、茶、生豬基地縣,盛産菠蘿等熱帶水果,有錫、鉛、鋅、鐵、煤、大理石等礦藏。名勝古跡有樹包塔、菩提寺、民族文化宮、三仙洞、仙佛洞等。 |
|
潞西市地處雲南省西部,位於東經98°01—98 °44,北緯 24°05-24° 39 ′ 之間。因在潞(怒)江之西而得名。東西長約71 公裏,南北寬約62 公裏。總面積2987 平方公裏,其中壩區(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熱河𠔌)占26% ,山區占74%, 最高點為箐口山,海拔2889.1米,最低點為曼辛河𠔌,海拔528米,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垂直氣候。東北接竜陵縣,西南連畹町經濟開發區、瑞麗市,西、西北與隴川縣、梁河縣隔竜江(竜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綫長68.23公裏。市府芒市距省會昆明785公裏,空距427公裏。
勐巴娜西珍奇園位於芒市鎮勇罕街南段東側,占地618 畝,與芒市城中的樹包塔、菩提寺、佛光寺、五雲寺、中緬友誼長青樹、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旅遊步行街等衆多景點連成一體,是潞西旅遊發展重點建設項目,德宏州最大的城中公園。依芒市環城東路劃分東西區,西區有民族文化宮、娛樂活動廣場、風情村、綜合旅遊購物中心、風味飲食街,東區有大金塔、宗教文化展示、貝葉林、水上活動中、植物園、景頗寨、融情村。宮內最壯觀的建築是“周恩來總理紀念亭”。整座紀念亭鮮明地表現出民族建築藝術特點。有用漢文、傣文、景頗文刻寫的橫額和亭記,其大意是:1956 年12月,周恩來總理和賀竜副總理出國訪問期間,同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理吳巴瑞一行,專程莅臨芒市,主持兩國邊民聯歡大會。 |
|
潞西市轄5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三臺山德昂族鄉、五岔路鄉。 |
|
潞西,取“潞江之西”之意。“潞江”為“怒江”在當地的又一稱呼。傣語稱為“勐煥”,意為“黎明之地”。
先秦為勐果占壁王國(傣語稱勐卯弄),建雷允城。西漢為滇越乘象國及哀牢國故地。東漢永平12年(69),設哀牢縣(今盈江縣),屬永昌郡。三國蜀漢屬益州永昌郡。兩晉屬寧州永昌郡。南朝屬寧州永昌郡西城縣(今盈江縣)。北朝周至隋屬濮部。唐初屬為金齒部,今潞西為茫施部。唐南詔國為茫施,屬永昌節度轄地,。宋大理國為怒謀甸金齒白夷地,屬永昌府。
元初置大理等處宣撫司。中統二年(1261)置金齒等處安撫司,至元八年(1271)分置東路、西路二安撫司,今潞西屬東路。至元十二年(1275)東路改置鎮康路安撫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屬鎮康茫施柔遠宣撫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鎮西平緬麓川等路、鎮康茫施柔遠等路二宣撫司合併設置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駐永昌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改置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茫施路改置茫施府,屬布政司,後廢;正統八年(1443)置芒市禦夷長官司,改屬金齒軍民衛,後仍直屬布政司。正統年間隴川宣撫副使駐遮放城,萬歷十二年(1584)置遮放副宣撫司,屬隴川宣撫司。崇禎十三年(1640)芒市禦夷長官司升置為芒市安撫司。
清初襲明製,設芒市安撫司,直屬雲南省。順治十七年(1661),芒市安撫司、隴川宣撫司(下轄遮放副宣撫司)劃歸永昌府。雍正八年(1730)7月,永昌府屬迤西道。乾隆三十六年(1771)永昌府同知移駐竜陵後,將芒市、遮放改隸竜陵廳。嘉慶二十五年(1820)10月,升永昌府屬騰越州為騰越直隸廳,將遮放副宣撫司及勐卯、芒市二安撫司劃歸騰越廳。道光二年(1822)9月,降騰越直隸廳為散廳,復屬永昌府。光緒二十五年(1899)增設勐板土千總(今潞西芒牛壩),屬竜陵廳。
民國元年(1912),勐卯安撫司和遮放副宣撫司合併為遮卯彈壓委員,芒市安撫司和勐板土千總合併為芒板彈壓委員,均屬滇西道。民國4年(1915),芒板彈壓委員並入遮放司地改為芒遮板行政委員,駐勐戛,屬騰越道。民國18年(1929),裁騰越道,設立雲南省第一殖邊督辦公署,芒遮板行政區屬之。民國21年(1932),芒遮板行政委員改為芒遮板設治局(1935年6月批準)。民國23年(1934),芒遮板設治局改為潞西設治局,局署設在勐戛,屬雲南省第一殖邊督辦公署。民國25年(1936)11月始設區、鄉(鎮),與土司制度原設合一,潞西共設三區24鄉4鎮。民國29年(1940),廢雲南省第一殖邊督辦公署,改設騰竜邊區行政督察區(一說為1938年),潞西設治局屬之。民國31年(1942),潞西設治局屬雲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駐騰衝縣,1943年移駐保山縣)。民國37年(1948),潞西設治局屬雲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駐騰衝縣)。民國38年(1949)3月潞西設治局從勐戛遷至芒市。民國38年(1949)7月,潞西設治局改為縣治,縣府設在芒市,由於地理及歷史原因,土司的基層政權未變。
1950年4月21日潞西和平解放,5月6日中共潞西縣工委、縣人民政府建立。1950年屬保山專區。1952年11月21日,政務院批準:撤銷潞西設治局,設立潞西縣。1952年12月6日,政務院批準:潞西縣的畹町鎮改由保山專區直接領導,潞西縣置3區24鄉(鎮、街)。1954年梁河縣高埂田等7 個鄉劃入潞西縣。1954年9月11日,政務院批準:設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地級),潞西縣屬德宏自治區(1953年1月23日成立)。1956年4 月29日國務院批復: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改為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隸屬德宏州,置9區(站)61鄉(鎮)。1958年曼令等8寨劃歸畹町鎮,10月至12月設15個人民公社。1959年莫裏等15寨劃歸瑞麗縣,1960年崩補鄉半個鄉域劃歸隴川縣。1966年為12區(站)78鄉(鎮)。 1969年11月撤銷德宏州,並入保山專區,潞西縣屬保山專區革命委員會管轄,置14個人民公社,80個大隊。1970年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潞西縣屬之。
1971年11月恢復德宏州,潞西縣屬德宏州。1984年人民公社改區鄉。1987年12月改區、鄉(鎮)為鄉(鎮)、村公所(辦事處),轄4鎮11鄉,84個行政村(辦事處):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鄉、城郊鄉、法帕鄉、軒崗鄉、江東鄉、五岔路鄉、象滾塘鄉、西山鄉、東山鄉、中山鄉、三臺山德昂族鄉。1996年10月28日,民政部【民行批80號】批復:撤銷潞西縣,設立潞西市(縣級),以原潞西縣的行政區域為潞西市的行政區域。
1998年,風平鄉、城郊鄉、法帕鄉撤鄉設鎮。全市轄7鎮8鄉,80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潞西市總人口337406人,其中:芒市鎮60671人、城郊鎮33454人、遮放鎮44745人、勐戛鎮26614人、芒海鎮5774人、風平鎮 34254人、法帕鎮27583人、軒崗鄉20166人、江東鄉27072人、西山鄉11669人、東山鄉5439人、中山鄉10935人、三臺山鄉 6994人、五岔路鄉15972人、象滾塘鄉6064人。
2001年,全市轄7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城郊鎮、風平鎮、法帕鎮、江東鄉、中山鄉、東山鄉、軒崗鄉、象滾塘鄉、西山鄉、五岔路鄉、三臺山德昂族鄉,共有80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和1個經濟開發區。
2002年,潞西市轄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風平、法帕、城郊7鎮及軒崗、江東、五岔路、三臺山、西山、東山、中山、象滾塘8個鄉,80個村委會、4 個居委會。2002年潞西市有33.5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2.2人。其中:農業人口25.9792萬人;非農業人口7.5212萬人。當地少數民族人口16.5227萬人。
2003年,潞西市轄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風平、法帕、城郊7鎮及軒崗、江東、五岔路、三臺山、西山、中山、東山、象滾塘8個鄉,共有80個村委會、4個居民委會員會。2003年,潞西市總人口33.9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3.6人。其中:漢族 16.80萬人;少數民族17.14萬人,其中:傣族12.43萬人;景頗族2.84萬人;德昂族9155人(占全國德昂族總人口的53%)。
2004年,新設芒市經濟開發區居委會。全市有80個村委會、5個居民委員會。2004年末,潞西市轄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風平、法帕、城郊7個鎮,軒崗、江東、五岔路、三臺山、西山、中山、東山、象滾塘8個鄉,共80個村委會、5個居民委員會。2004年,潞西市總人口34.3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5人。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銷城郊鎮和象滾塘鄉,其行政區域並入芒市鎮管轄,鎮政府駐原芒市鎮政府駐地;撤銷東山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遮放鎮管轄,鎮政府駐原遮放鎮政府駐地;撤銷法帕鎮,其行政區域並入風平鎮管轄,鎮政府駐原風平鎮政府駐地(省政府2005年10月24日批準)。2005年末,潞西市轄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風平5鎮,軒崗、江東、五岔路、三臺山、西山、中山6個鄉,80個村委會,8個社區。年末總人口 34.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93萬人,占總人口的77.57%;非農業人口7.79萬人。漢族17.23萬人,占總人口的49.62%;當地少數民族人口17.40萬人,占總人口的50.14%。其中,傣族12.67萬人,占總人口的36.49%;景頗族2.89萬人,占8.33%;阿昌族 0.18萬人;傈僳族0.33萬人;德昂族0.93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48萬人。
2007年12月13日,雲政復70號《關於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潞西市對芒市鎮進行區劃調整,增設勐煥街道辦事處。 |
|
勐煥大金塔
勐煥大金塔坐落在芒市城區東南方——孔雀湖畔的雷崖讓山之巔,四周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環境幽雅,視野遼闊。塔高73米,底寬50米,高聳挺拔,雄偉壯觀,氣勢恢宏。
勐煥大金塔屬南亞傣王宮的建築風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該塔堪稱當今中國南傳上座部佛教第一塔,是我州和芒市地區一個十分醒目的標志性建築,既是增進睦鄰友好、中緬胞波情誼的橋梁,更是吸引中外遊客的一大佛教旅遊勝地
法帕溫泉度假區
潞西市法帕溫泉度假區位於芒市西南8公裏,內有溫泉群,水溫46℃左右,流量穩定,泉水清澈,水質不含有害元素。1956年中緬邊民聯歡會期間中緬兩國總理和來賓曾光臨洗塵。近年新建度假村,建有一傢二星級賓館,設備更為完善。旁有高聳的尖山,山上有廟,南部是萬畝竹海環繞,翠竹掩映,環境優美,是理想的旅遊度假好地方。
勐戛三仙洞
三仙洞位於芒市鎮西南約40公裏的勐戛鎮三角岩村,是一個清代開發的天然溶洞,因洞中的三塊石頭像狐、像猴、像嫦娥,因而得名。這裏,曾經一度成為周圍地區的朝佛聖地,而如今,已成為潞西市重要的旅遊區。溶洞內有鐘乳、石筍、石柱組成各種景象,景區內有臨仙殿、千佛塔、寶蓮宮、銀棧道、羅漢壁、九竜橋等景觀。
孔雀湖生態旅遊區
位於芒市城東5.2公裏處,這是一個集原始生態與現代風情於一體的水上樂園,該處因歷史上就是緑孔雀棲息地和湖面酷似一隻開屏的孔雀而得名。孔雀湖周圍山嶺𠔌間由於水熱條件充足,為典型的盆地邊緣丘陵地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樹種分佈地段,森林植被類型為南亞熱帶季雨林、思茅鬆林類型。整個景區除水面和環湖公路,森林覆蓋率達 100% 。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層林疊嶂而形成滿目皆緑的森林背景由於湖區周圍森林茂密,山地寬𠔌較多,加之水面周圍空氣濕度大,又形成了南亞熱帶低熱丘陵氣候。夏無酷熱,鼕無嚴寒,多雨多濕,雲霧繚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成為人們休閑度假、避暑療養之所。
尖山溫泉度假區
位於芒市壩東南邊緣,距城8公裏,由一山、一泉、一寺、兩河組成。尖山山勢陡峭,奇石叢生,突凸 200 餘米,唯沿西南面的千級臺階可攀援及頂。靠西南山腳芒蚌與臘掌村之間有一方圓千米的多點出露中溫泉群,水溫60℃左右,流量穩定,泉水清澈,水質不含有害元素,屬碳酸????泉類。
芒市樹包塔
位於芒市第一小學內。傣語稱“廣母姐列”,譯為鐵城塔。一說是土司為紀念一次戰爭而建;另一說是以村寨名而得塔名。傣文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 年),芒市土司修廣母姐列,塗金加頂。道光十六年(1836年),土司放承恩曾作修葺。此塔造型傣語稱“碰比阿沙”,是上座部佛教一種小型的磚石結構的獨立塔。塔高 10 餘米,塔身呈八角形,有神龕塑着佛像,在陽光映照下,金光熠熠,銀輝燁燁。塔頂上常有飛鳥歇腳。傳說在 19 世紀中葉,一粒“噸海”樹的種子(菩提樹一類),通過飛鳥的糞便,落在塔頂的塵土裏,長出一棵小樹。它的須根沿着塔壁往下,紮進地裏,形成樹根把塔緊緊箍在中間。近幾十年,那“噸海”樹長得枝葉遮天蔽日,須根已發育成粗壯的樹幹,一眼望去,樹塔渾然一體,成了罕見和自然景觀,人稱“樹包塔”。現列為省級名勝風景點之一。
勐巴娜西珍奇園
勐巴娜西珍奇園位於德宏州潞西市城東南,是國傢AAAA級景區,擁有5項中國之最,現已建成具有古樸、自然、珍奇特色的高品位景點,是全國罕見的生態園林。
勐巴娜西珍奇園匯集了全國少見的大量古樹名木和世界罕見的硅化木玉石。其特色是:稀、奇、古、怪,堪稱精品薈萃的旅遊亮點、亞熱帶植物基因寶庫。
據介紹,景區溶入了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並配備了專職的景區講解員,園內現組建了一支民族風情表演隊,每天定時表演四個專場;景區還將民族風情展示穿插在整個園區裏面,遊客可以與演員們一起互動,玩丟包、跳嘎秧舞等活動。在這裏你可以領略到佛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動詳細瞭解到勐巴娜西珍奇園的“樹奇、木奇、石奇、花奇、人奇”。 |
|
【土地】 2007年,潞西市有國土總面積2987平方公裏,其中:海拔在1001—2889.1米的面積有2209平方公裏,海拔528—1000米的面積有778平方公裏。全市有耕地面積573474畝,其中:水田257603畝,旱地315871畝。人均地12畝,人均耕地1.5畝。
【水能】 潞西市多年平均産水量31.8億立方米(徑流量),其中地表水23.11億立方米,地下水8.6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總量為57.4萬千瓦,可開發的容量約24萬千瓦,其中藴藏量在5萬千瓦以上的芒市河、萬馬河、廣沙河、果朗河流量變幅穩定,落差大,𠔌形窄深,資源開發條件好,開發潛力極大。
【地熱】 潞西露出地表的溫泉多達20多處;溫泉以中溫40—60℃居多,占57.1%;低溫25—40℃占28.6%;高溫的60—80℃占14.3%。較大的溫泉有軒蚌硅酸????泉、壩竹河溫泉、法帕硅酸????泉、遮放古榕泉、芒杏河中國泉等。
【森林】 2007年,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11300公頃,其中:有林地172700公頃,蔬林地1800公頃,灌木林地92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6500公頃,無立木林地1900公頃,宜林荒山荒地1920公頃,森林覆蓋率61.2%。活立木總蓄1707.07萬立方米(不包括經濟林橡膠),其中:有林地蓄積1600.2萬立方米,蔬林地蓄積3.7萬立方米,散生木蓄積84.44萬立方米,四旁樹蓄積18.41萬立方米。市境內有高等植物257科,2564種,主要優勢樹種為思茅鬆、西南樺、旱鼕瓜、木荷、櫟類。
【野生植物】 潞西地處亞熱帶地區,終年豐富的熱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復雜的植被類型。1999年高等植物調查統計,全市高等植物257科,2564種。屬國傢級重點保護植物39種,其中國傢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傢Ⅱ級保護植物17種,國傢Ⅲ級保護植物18種。主要是:南方紅豆杉、銀杏、雲南蘇鐵、長蕊木蘭、水青樹、雲南石梓、荔枝、杜仲、紅椿、桫欏、滇桐、雲南梧桐、雲南樟、鐵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雲南擬單性木蘭、幹果欖仁、林生芒果、雲南七葉樹、竜眼、頂果木、雲南菠蘿蜜、琴葉風吹楠、紅花木蓮、蒟蒻薯、假山竜眼、瑞麗山竜眼、盈江竜腦香、竜血樹、錐頭麻、天麻、火麻、光葉天科木、短穗竹、岩棕。其中,紅豆杉主要分佈在風平鎮的平河等高寒山區;合果木主要分佈在中山鄉;芒海鎮帕壓山有一片桫欏樹群,占地約400畝,平均樹高4米以上,平均胸徑約10釐米以上,是潞西比較重要的桫欏樹群。
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9種,其中省Ⅱ級保護植物5種,省Ⅲ保護植物14種,包括:常春木、大葉崖角藤、雲南核桃茶、滄江新樟、鼕櫻桃、細毛潤楠、長柄油丹、雲南蘿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臘新木薑子、雲南崖摩、鐮葉扁擔桿、毛尖樹、大花大角,潞西小竜眼、厚果雞血藤、紫鉚樹、蘿芙木等。
【古樹名木】 2007年,潞西境內的古樹名木約有13科,18屬,26種(一種木未鑒定),單株有179棵,其中一級古樹有16棵,二級古樹有22棵,三級古樹有141棵;名木有3棵,古樹群有106群(1272棵),其中,一級古樹群2群,二級古樹群6群,三級古樹群96群;名木樹群2群。遮放允拱的56株古榕樹和2株鐵力木生長在一起,占地300多畝。
【野生動物】 2007年,分佈於潞西的野生動物有258科,1643種,屬國傢一級保護的有雲豹、熊狸、蘇門羚、蜂猴、長尾葉猴、菲氏葉猴、白掌長臂猿、豚尾猴、熊猴、黑鹿、緑孔雀等50種;國傢二級保護的有金貓、香貓、大靈貓、小靈貓、岩羊、獼猴、短尾猴、河鹿、水鹿、豺、水獺、小爪水獺、江獺、青鼬、黑熊、穿山甲等172種;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動物有豹貓、雲貓、毛冠鹿、赤鹿、菲氏鹿、狍、花面狸等240種。
【礦産資源】 潞西境內藴藏着豐富的礦産資源,有色金屬有鉛、鋅、銀、銅、錫、金、鎢、鎳、銻、鎘等;黑色金屬礦有鐵;能源礦産有褐煤;稀有金屬有鈾、鈷土;特種金屬、建築材料和其它非金屬礦有硅石、水晶、大理石、黃石、硫酸鋇、石灰石等。2003年底,已發現國內礦産104處,其中最具有開發價值的是硅石、黃金、銅、鉛、鋅礦。 |
|
潞西地處低緯高原,熱量豐富,氣侯溫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鼕短、幹濕分明、鼕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鼕季多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9.6℃,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36.2℃(1960年4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0.6℃(1963年1月5日),年積溫7170℃。年平均降水量1654.6㎜,年最多降水量2294.4㎜(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數170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58.3㎜(2002年10月25日)。日照時數2252.9小時,蒸發量1723.6㎜,無霜期315天。 |
|
2007年,潞西市有91425戶374672人,比上年增1.08%。人口出生率12.65%,人口自然增長率7.9‰。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27389人,占總人口的34%,農村人口247283人,占總人口的66%。在當地民族中:漢族189771人,占總人口的50.65%;傣族13187人,占總人口的34.99%;景頗族29343人,占總人口的7.83%;德昂族9691人,占總人口的2.59%;傈僳族4075人,占總人口的1.09%;阿昌族1984人,占總人口的0.55%;其他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32%。 |
|
潞西地處雲南西部,德宏州東南部,位於東經98°05′—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西長約71公裏,南北寬約62公裏。總面積2987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74%,壩區(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熱河𠔌)占26%。東、東北接保山市竜陵縣,西南連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竜江(隴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綫長68.3公裏。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5個縣市之一。市政府駐地芒市鎮(城鎮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同時是州府駐地,陸距省會昆明679公裏,空距427公裏。
潞西市與緬甸毗鄰,長期以來,潞西邊民與緬甸邊民跨境而居,邊民互市歷史久遠。全市有遮放、芒海、勐戛、中山4個鄉鎮的33個自然村與緬甸貴概縣接壤,擁有5條通商通道,具有陸路邊貿區位優勢。 |
|
- n.: Luxi City
|
|
潞西 |
|
|
|
芒市賓館(潞西市) | 潞西市職業教育中心 | 雲南省潞西市衛生防疫站 | |
|
|
江東鄉 | 東山鄉 | 風平鎮 | 勐煥街道 | 法帕鎮 | 象滾塘鄉 | 芒市鎮 | 遮放鎮 | 勐戛鎮 | 芒海鎮 | 軒崗鄉 | 西山鄉 | 中山鄉 | 五岔路鄉 | 三臺山鄉 | 城郊鎮 | 三臺山德昂族鄉 | 遮放農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