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進鎮道路沙溪鎮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區老君山片區東南端,位於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香格裏拉、麗江之間;地處北緯36°11′—26°19′,東經99°45′—99°58′之間;東接洱源縣牛街鄉,南接洱源縣喬後鎮,西接劍川縣彌沙鄉,北接劍川縣甸南鎮;沙溪壩四面環山,瀾滄江水係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總面積288平方千米,壩區面積26萬平方千米;全鎮轄14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76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收入5604萬元,財政收入181.6萬元,糧食總産1009.3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48.6公斤,農民純收入1357元。
沙溪壩子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壩子南端米子坪村海拔1973米,為境內最低海拔點,最東端三棵樁村海拔3150米,為最高海拔點。東西橫距28千米,南北縱距35千米。氣候屬南溫帶溫涼層,年均氣溫12.3℃,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年降水量790毫米,壩子中部為全縣最少降水處,降水671毫米,無霜期215天左右。
2006年末全鎮有人口4951戶,21971人,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納西等民族,其中白族占85%。
全鎮耕地面積25457.8畝,人均1.16畝;全鎮林業用地32.35萬畝,人均占有14.7畝。適宜種植水稻、烤煙、油菜,特色産品有地參、蕓豆、鬆茸、牛肝菌、花魚等。 |
|
茶馬古道上的最後一個古集市2001年10月11日,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在美國紐約宣佈: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區域選入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産保護名錄。消息傳來,人們突然對這似乎還陌生的名字倍感震驚。其實,輕輕揭開千年歷史發展的面紗,去瞭解滇藏 茶馬古道 上貿易興盛的往昔,你就不會驚異於寺登街區域是何以得此世界級的殊榮。沿着214國道劍川段甸南、岔路口、順着甸南至沙溪的公路並南走20余公裏,眼前便豁開一片葉子形的壩子,壩子東連華叢山,西枕聞名遐邇的石寶山,從劍川湖流出的黑 魚米之鄉 的沙溪壩子。寺登街便位於壩子中心,是沙溪經濟、文化中心,是從古到今沙溪貿易往來的集散地,遠遠望去,寺登街古樹掩映,瓦捨人傢古樸清幽, 小橋流水人傢 的景緻秀美而雅麗。這是 茶馬古道 上唯一幸顧慮的古集市,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在2002年101年世界瀕危建築遺産名錄中指出: 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大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集市相當完備。 走進寺登街,便走進了那段 茶馬古道 上馬幫興盛商貿繁榮的歷史。滇藏 茶馬古道 形成於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滇藏之間以雲南茶葉、倭????與西藏的馬匹、藥材、毛皮交易,形成了滇藏貿易通道 茶馬古道 。這條古道成了大理至麗江、中甸、西藏拉薩再到印度的唯一陸路國際通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具有同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據一代又一代人傳說至今,沙溪寺登街是這條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成千上萬的馬幫從這裏穿過,給這裏的區域經濟和文化帶來空前的繁榮。到了今天,每逢星期五便是這裏的街子天(趕集日),外邊來做生意的小販與沙溪四方八寨趕集的人流匯集,人山人海,還可以見到寺登街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痕跡。寺登街建於元末明初,但沙溪區域的歷史還要上溯到春秋西漢時期,城南鰲峰山古墓曾出土鑄製青銅器的石範,用貝作貨幣的交易已經存在。寺登街古集市中心是四方街,街全面全條石鋪就,兩邊的房子都是前店後院建築,街面上有兩棵古槐樹,街東面是三重檐樓閣建築的古戲臺,街西面是一進三院的國內現今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一興教寺。 |
|
- : Shaxi Town
|
|
沙溪 |
|
沙溪鎮中心小學 | 劍川縣沙溪鎮鰲峰山古墓群 | 太倉市沙溪鎮嶽王學校 | 太倉市沙溪鎮第三小學 | 太倉市沙溪鎮第一小學 | 中山市沙溪鎮洋毛針織廠 | 中山市沙溪鎮象角毛衫二廠 | 中山市沙溪鎮新泰達針織廠 | 中山市沙溪鎮申明亭賓館 | 太倉市沙溪鎮中心化纖廠 | 中山市沙溪鎮滔滔針織製衣廠 | 潮安縣沙溪鎮前一瑞明服裝廠 | 中山市沙溪鎮涌頭村興利毛衫廠 | 中山市沙溪鎮涌頭興利毛衫廠 | |
|
|
聯閤村 | 石竜村 | 紅星村 | 燈塔村 | 甸頭村 | 東南村 | 華竜村 | 北竜村 | 四聯村 | 沙坪村 | 長樂村 | 溪南村 | 寺登村 | 鰲鳳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