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雲南 >大理 > 劍川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anchuan County
  劍川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總面積2318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金華鎮,郵編:671300。代碼:532931。區號:0872。拼音:Jianchuan xian。
  基本概況
  劍川位於滇西北橫斷山中段、“三江並流”自然保護區南端,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界蘭坪、雲竜,北靠麗江,地跨東經99°33′—100°33′北緯26°12′—26°47′,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門。全縣國土面積2250平方公裏,縣城所在地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2.3℃,轄六鎮三鄉,2003年末總人口16.89萬人,有白、漢、彝、回、納西等16個世居民族,白族占總人口的91.6%,是全國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是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的故鄉。
  劍川鐘靈毓秀,風光無限。有被金庸先生譽為“南天瑰寶”,與北京故宮一起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鐘山石窟,有雙A級風景名勝區—千獅山,有雄居滇西、神奇秀美,極具開發潛力,被列為“三江並流”自然遺産八大片區之一的“滇山之祖”—老君山;有與北京的長城、陝西的大秦寶塔一起列為世界101個瀕危建築遺址之一的沙溪寺登街;有600多年歷史、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劍川古城;有“高原明珠”劍湖。
  歷史沿革
  劍川西漢時屬益州郡,後屬雲南郡,東漢改屬永昌郡。唐六詔時稱矣羅識詔,後又稱劍浪詔。南詔時置劍川節度,後又置義督瞼。宋大理國時沿舊製。元置義督千戶,至元11年(1274年)改設劍川縣;元未改縣為州,屬鶴慶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劍川州,隸鶴慶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屬麗江府。民國2年(1913年)改為劍川縣。新中國建立後,屬麗江專區;1956年劃屬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海區域是祖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劍川也屬其列,具有悠久的歷史。甸南竜門村發現了約為1000萬年前的榛子化石,縣境內還民現距今300萬年至500萬年前的劍齒象化石等。海門口(劍湖出水口)銅石並用古文化遺址距今已3000多年,出土磨製石器、骨角器、陶器、炭化𠔌物、銅器共1000多件文物。證明早在3000多年前,劍川已有白族先民居住,是我省青銅文化的發源地,標志着雲南從原始時期進入了文明社會。它同時也是稻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海尾河下遊的沙溪鰲峰山古墓群還發掘到與海門口相似的銅鉞和石範,還有青銅劍等,年人為春秋戰國至西漢初期。秦漢之際,劍川就開闢了“茶馬古道”,很早以前就與中原及東南亞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唐宋時期,劍川是南詔大理國扼守其北方門戶的重要軍事重鎮。
  石寶山上的石鐘山石窟以它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而占有突出的地位。石窟雕刻年代為南詔至大理國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內容包括南詔王者像、外國人像及衆多佛像等。其民族風格濃郁,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工藝精良,表現了古代白族人民精湛的雕刻技藝和高超的藝術水平。縣內古跡衆多,唐有石鐘寺,元有寶相寺,明有興教寺,清有海雲居……數不勝數。
  劍川各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鬥爭傳統。據史料記載,康熙年間,群衆衝入縣衙門,打死了為非作歹的州官夏一鬆。鹹豐年間,劍川人民也加入了杜文秀反清的鬥爭行列。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成功地在劍川舉行武裝暴動,打響瞭解放滇西北高原的第一槍。
  劍川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旅行傢傾心嚮往之地。據有關學者考證,古老的《山海經》中對劍湖等均有描述;明代著名學者楊升庵(楊狀元)與白族學者李元陽於嘉靖年間同遊石寶山,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不朽詩篇和遊記;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傢徐霞客在其遊滇日記中對劍川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作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贊賞不已;舉世聞名的意大利旅行傢馬可·波羅書中所載白族地區古代以貝為幣的市場交易情況與劍川沙溪鰲峰山出土文物相印證;1956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專程來石鐘山石窟考察,爾後欣然為《劍川文化志》題寫書名,還為劍川題字“文南名邦”;1998年4月,當代通俗小說大師金庸先生應邀來大理觀光,他慕名專程來石寶山遊覽,嚮縣委、政府領導瞭解縣情,揮毫題字“南天瑰寶”。
  劍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3000多年前,劍川先民就在這神奇美麗的土地上率先完成了由石器時代過渡到青銅器時代的歷史性跨越,開創了雲南“青銅文化”和“稻耕文化”的先河,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之際,劍川就已成為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衝,早就與中原、東南亞地區和中、西亞地區發生商貿文化往來。從元代起,劍川文風大開,明清時期,教育鼎盛,科第接踵,人才輩出,為雲南之翹楚,劍川因此而譽為“文獻名邦”。與此同時,劍川石窟藝術聞名遐邇,木雕工藝精湛絶倫,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木雕藝術之鄉”。
  劍川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深厚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劍川又因此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白族著名學者趙藩的故鄉。
  劍川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連接麗江,通嚮“香格裏拉”、北進川藏的門戶,214國道縱貫縣境,劍蘭公路連接西部兩鎮三鄉、通嚮上蘭民營經濟園區,通達世界級鉛鋅礦“大蘭坪”,劍川交通為整個滇西北黃金旅遊圈和川滇藏共同構築的香格裏拉旅遊大環綫的重要組成部分。214國道、平甸綫、劍鶴公路完成改造後,劍川的交通區位勢將更加明顯。
行政區劃
  劍川縣轄5個鎮、3個鄉:金華鎮、甸南鎮、沙溪鎮、馬登鎮、老君山鎮、羊岑鄉、彌沙鄉、象圖鄉;紅旗林業局。
歷史沿革
  元置劍川縣。縣南有劍川,即劍湖之尾,麯流三折,形如川字,因名劍川。
    
    ?年,劍川縣轄1個鎮、8個鄉:金華鎮、東嶺鄉、甸南鄉、沙溪鄉、羊岑鄉、馬登鄉、上蘭鄉、彌沙鄉、象圖鄉。
  
    1999年,甸南鄉改建甸南鎮。
  
    2000年,劍川縣轄4個鎮、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590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金華鎮 11476 劍陽鎮 32915 甸南鎮 36841 馬登鎮 19957 沙溪鄉 21486 羊岑鄉 12437 上蘭鄉 16208 彌沙鄉 9116 象圖鄉 5464
  
    2001年,全縣轄5個鎮、4個鄉:金華鎮、劍陽鎮、甸南鎮、沙溪鎮、馬登鎮、羊岑鄉、上蘭鄉、彌沙鄉、象圖鄉。
  
    2005年,劍川縣撤銷劍陽鎮,其行政區域並入金華鎮。
風景名勝
  劍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與蘭坪、雲竜接壤,北與麗江毗連。縣境東西橫距58公裏,南北縱長55公裏,面積約2250平方公裏。
  劍川地處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大理、麗江之間,滇藏公路 214國道縱貫縣內,交通便利。劍川集三頂桂冠於一身,以首批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石寶山和全國和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鐘山石窟及全國木雕藝術之鄉著稱於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劍湖(含金華山、滿賢林、縣城景風公園)及老君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老君山、石寶山、金華山、????路山、 雪斑山等, 山區面積占87.78%。縣城海拔2200米、縣內最高點雪斑山主峰海拔 4295.3米,最低處米子坪海拔 1973米。縣內地貌類型復雜、海拔高低懸殊2300多米,從垂直帶看,具有多層性。主要河流有金竜河、海尾河、白石江、彌沙河、象圖河等。縣內著名的壩子有金華壩、沙溪壩、馬登上蘭壩。自然條件的地域差異比較明顯,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文化習俗、民間藝術等地也不盡相同,有着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縣內風景名勝較多,素有劍川八景之稱,即金華朝陽、玉竜晴雪、東嶺夕暉、海門秋月、桑嶺古木、石寶靈泉、海面漁燈、郊邊牧笛。最令人賞心悅目,旅遊條件已初具規模者,當首推石寶山及劍湖景區。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約25公裏,這裏峰巒疊嶂,林壑幽深,古跡薈萃;這裏有在全國屈指可數的珍品——佛教密宗“阿吒力”派唐宋明王堂等造像、“阿央白”(女性生殖崇拜雕刻)及獨一無二的南詔王造像石窟;這裏有“石頭開花”的丹霞地貌和扭鬆成林的自然奇觀。奇窟、奇石、奇鬆,三奇蜚揚天下。劍湖距縣城東南4.5公裏,水清清、湖藍藍,景色秀麗,為無污染高原淡水湖泊,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湖泊,曾入寫《天竜八部》,在金庸先生筆下生輝。滿賢林、金華山的佛、道寺觀和縣城景區公園內的明清古建築群,令人嘆為觀止。
  經濟上以農業生産為主,畜牧業生産條件優越。劍川木雕工藝精湛,歷史悠久,遠銷120多個國傢和地區,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木雕藝術之鄉”。
民俗風情
  石寶山歌會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寶山舉行。被譽為“白族歌城”的石寶山萬人對歌會,是白族風情的集中展現,所許的白麯已被收入國際著名民歌歌目。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衆,都穿上民族盛裝,紛至沓來。方圓十裏的山間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條條五彩斑斕的長竜。來趕歌會的白族姑娘們,打扮得非常漂亮。他們一路上亮開金嗓子,唱起悠揚舒展的白族調。白族小夥子們胸前挂一架別緻的竜頭三弦,彈響明快爽郎的三弦麯。歌聲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
  傍晚時分,滿山遍野炊煙彌漫,人們用泉水煮香鑼鍋飯,烹調出一道道豐盛可口的家乡菜。素不相識的來客,衹要彈弦開口唱,就被邀請共餐話傢常。處處洋溢着山野情趣。
  夜幕垂降時,四面八方閃爍的火把和電筒光柱,象流星似的在林中闖蕩。庵堂寺院裏,花枝樹叢間,矗岩巨石下,淙淙山泉邊,男女青年彈響錚錚竜頭弦,對唱悅耳花柳麯,用歌聲交流以火一樣熾熱的情感,用調子贊美蜜一般甘甜的生活……弦歌鼎沸,通宵達旦。夜晚盛大的篝火晚會上,還進行歌舞活動。
  彈弦對調是白族青年談情說愛的巧妙方式。石寶山歌會正是他們互相認識結交,以此擇偶的好機會。“對歌”不但唱情,也比智慧。要求即興創作演唱,一問一答,中間不能停頓。誰接不上唱詞,或所唱的唱詞不合韻,就得唱敗了。高明的歌手對唱幾天幾夜也難分高下。
  石寶山歌會是情歌的海洋。許多質樸真摯的石寶山傳統情歌,是白族人民口頭創作的藝術結晶,經過幾代人的傳唱,不少佳作至今仍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
  歌會的由來,有不少神奇的古老的傳說:石鐘寺旁如鐘的巨石,原來是一口金鐘。遠處飛來的惡竜口吐烈焰,把金鐘燒成石鐘,於是災情難瀕臨白族山寨。以沙溪壩子裏的情侶阿石波和阿桂姐為道的十姊十妹十“夫甲”(老友)串動千對歌手,雲集石寶山日夜對高賽歌。歌聲終於使惡竜魔法失靈,但他倆不幸纍死在石寶山。為紀念他們,並防止惡竜再來作孽,人們每年都上山對歌,相延至今。
  火把節 傳統的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族稱火把節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歡節。火把節這天,傢傢戶戶六前竪小火把,每個村都要竪幾柱大火把。火把頂端紮上“五穀豐登”彩色升鬥,四周插上彩旗、花束,還有彩繩係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紅、棠梨。五彩繽紛的大火把拔地而起,格外壯觀。
  按傳統習俗,由當年生小孩的人傢共同籌辦竪大火把、唱白麯等活動,還要上街請親戚朋友及過往遊客唱喜酒,吃炒豆。夜晚,青年兒童都手持小火把,列隊迎賓,手抓一把把鬆香粉,對着火把撒嚮行人,潑火以示祝福。鬆香粉一燃,“轟”的一聲,火光衝天,火帶來光明和幸福,火給貴客帶來的吉祥如意。
  繞海會 繞海會於每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在劍湖邊舉行。這天,劍川壩子四鄉八寨的白族群衆都聚集到劍湖邊,以村為單位,成群結隊,開展繞海活動。一路上唱白麯,跳霸王鞭舞,還到本主廟裏燒香磕頭。活動時,常以某村為起點和終點,繞海一周方結束。
  相傳很久以前,劍湖裏出了一條惡竜,時時興風作浪,毀壞村莊和農田。大傢在六月十五這天,選出18位勇士,乘上造好的18條木竜,與惡竜展開博鬥。勇士們架起木竜,衝進竜腹,與之同歸於盡,從此百姓們纔過上安穩日子。為了紀念18位勇士,大傢把他們尊為各村本主,並且每年都舉行繞海會。
  青姑娘節 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過傳統“青姑娘”節。傳說,青姑娘是一位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養媳,遭受婆波、丈夫的虐待,“挑水幾擔要計數,討火遲回駡連聲,身子打成破竹桿,膽戰心又驚……”過着非人的生活。她發出怒吼:“墻上人影難成畫,水底撈月白費神,萬丈鐵鏈纏住身,難鎖我的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她衹得跳進海尾河,以死來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為了悼念青姑娘,白族婦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紛紛聚會,開展祭奠活動。晚上,她們擡着青姑娘的偶像,走遍村中的大小巷道,邊走邊唱敘述她悲慘遭遇的長詩《青姑娘》。
  本主會 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為主,是本地區的保護神。本主廟前建有戲臺,本主廟內除供奉本主外,還供奉其夫人子女和待從等。他們的像常用鬆柏雕成、造型古樸生動,富有地方特色。列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於民者。每年的本主誕辰都要舉行盛大的本主會,時間1至3天不等。本主會期間要舉行迎本主的儀式,開展唱戲、耍牛、唱白麯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屆時,還在傢中宴請親朋好友。
  梨花會 梨花會是白族傳統盛會,在每年梨花盛開時節舉行。陽春三月,遍布在劍川壩子裏、坡地上、河𠔌間的座座梨園都披上了潔白雅緻的素裝,棵棵梨樹上綴滿了耀眼的白花。梨園裏蕩漾着美的韻味,在春風裏搖曳的梨樹枝條,仿佛嚮人們頻頻招手。人們三五成群,或親朋同聚,或舉傢共樂,紛紛到梨園裏野餐,開展春遊活動。
  白族崇尚白色,相傳這事惹惱的黑魔鬼,它施妖術把世間白色的東西全變成了黑色,梨樹也枯死了。有一位名叫梨花的白族姑娘,歷盡艱險取到了老君山白竜潭裏的竜乳。他把竜乳噴在黑魔鬼的身上,黑魔鬼馬上變成一塊石頭,枯死的梨樹重新開出了耀眼的白花。為了紀念為民除害的梨花姑娘,於是人們每年都要舉行梨花會。
  栽秧會 栽秧會是上蘭、沙溪等地的白族群衆在栽秧會節舉辦的民俗活動。常在田間演唱具一格的栽秧調。田頭上,專門聘請來年民間藝人在打擊樂配合下高奏嗩吶伴奏,麯調高亢嘹亮,激動人心;田壩栽秧的群衆一面高唱栽秧調,一面栽插,氣氛熱烈、活躍、充滿了農傢的歡樂。
  栽插結束時,在田間開展“打吉打挂”的習俗活動。常由一些人扮成縣官司、府官、田公地母、師爺等角色,俗稱“三班三房”,演唱吹吹腔。
英文解釋
  1. n.:  Jianchuan County
近義詞
劍川
相關詞
旅遊雲南風景建築地理行政村甸南鎮地名
村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包含詞
劍川縣中醫院劍川縣人民醫院劍川縣地方病站
劍川縣民族童裝廠劍川縣婦幼保健院劍川縣衛生防疫站
劍川縣沙溪鎮鰲峰山古墓群劍川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劍川縣馬登中心醫院
中國共産黨劍川縣委員會黨校劍川縣教育局職業教育辦公室劍川縣甸南鄉旅遊木雕工藝品開發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沙溪鎮張開馬登鎮張開羊岑鄉張開彌沙鄉張開甸南鎮
張開象圖鄉張開紅旗林業局張開劍陽鎮張開上蘭鎮張開金華鎮
老君山鎮
劍川滿賢林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