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 甘肅 >酒泉 > 敦煌市
顯示地圖
目錄
在甘肅省西部
  在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黨河流域,蘭新鐵路經過北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設市。人口1243萬(1995年)。是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要站。名勝古跡有莫高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玉門關、陽關等古跡。
No. 2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南有祁連山,北有馬鬃山,東、西兩面為戈壁沙漠,平均海拔1138米,形成了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嚮東北傾斜的盆地平原地勢,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裏,其中緑洲面積1400平方公裏,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緑洲”之稱。
  
  敦煌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由於幹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量39.3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486毫米,所以具有明顯的沙漠氣候特徵,屬典型的大陸幹旱性氣候。
  
  緑洲由黨河滋補,發源於祁連山中北流的黨河,全長390公裏,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裏,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敦煌人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
  
  總人口中漢族占絶大多數,回族、蒙古、藏、維吾爾、苗、滿、土、土傢、哈薩剋、東鄉、裕固等10個少數民族僅占1.06%。市轄2鎮10鄉,79個村民委員會,381個村民小組。沙州鎮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裏處的七裏鎮是一座新型的建築非常漂亮的石油城,現為青海石油管理局局機關駐地,常住人口有3萬多。
  
  全部是水澆地。由於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鬍麻、瓜類、蔬菜等。緑洲內有果園面積43318畝,主要果樹品種有蘋果、梨、桃、杏、棗、葡萄等,每年可生産各種水果2000多公斤。
敦煌概況 Dunhuang Overview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人口18萬多,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嶙峋蛇麯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面積3.12萬平方公裏。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衹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着肥田沃土,緑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産技術。敦煌地區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銅器。夏、商、周時期,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遊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遊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至今歷歷在目。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着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以後,大月氏強盛起來,兼併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占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跡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歷史文化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族,成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此後,升敦煌為沙州路,隸屬甘肅行中書省。後升為沙州總管府。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布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著名旅行傢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這一時期途經敦煌漫遊到中原各地。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鑿得以延續。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裏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掃除元殘部,派宋國公馮勝率兵三路平定河西獲勝,修築了嘉峪關明長城,重修了肅州城。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防衛,設置了關西七衛。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在敦煌設沙州衛。後吐魯番攻破哈密,敦煌面臨威脅。明王朝又在沙州古城設置罕東左衛。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敦煌被吐魯番占領。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後二百年敦煌曠無建置,成為“風播樓柳空千裏,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清康熙後期,清王朝漸次收復了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敦煌建立沙州衛,並開始從甘肅各地移民2400戶到敦煌墾荒定居,同時又遷吐魯番、羅布泊大批兵民於沙州一帶。雍正末,沙州已有耕地10萬餘畝,引黨河水分10渠灌溉,農業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形成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緑洲。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衛升敦煌縣,隸屬安西直屬州,直至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敦煌一直是縣府所在地。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立敦煌市。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覆蹣跚地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麯折的里程。悠久歷史孕育的敦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輝煌;那遍地的文物遺跡、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緑洲越發郁郁葱葱、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旅遊交通:
  前往敦煌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飛機,國內各大城市都有直達敦煌,嘉峪關或蘭州的航班,火車從蘭州,西安到敦煌開設有專門的旅遊空調臥鋪,下午6點發車,早晨9點抵達莫高窟,一般選擇搭乘當天的火車可以提前通過“新絲路票務”提前代訂好往返的臥鋪車票即可。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敦煌市 行政区划代码
  620982
地理位置 Location
  敦煌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隸屬甘肅省酒泉市管轄。東經92°13′-95°30′,北緯39°53′-41°35′。東西分別與瓜州縣、肅北蒙古自治縣和阿剋塞哈薩剋自治縣相接。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裏,其中緑洲面積1400平方公裏,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緑洲"之稱。全市總人口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3萬人。總人口中漢族占絶大多數,回、蒙、藏、維吾爾、苗、滿、土傢、哈薩剋、東鄉、裕固等10個少數民族僅占總人口的1.06%。
   市人民政府駐地:沙州鎮,
  郵編:736200。
  代碼:620982。
  區號:0937。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敦煌市轄5個鎮、4個鄉:沙州鎮、肅州鎮、莫高鎮、轉渠口鎮、七裏鎮、楊傢橋鄉、郭傢堡鄉、黃渠鄉、陽關鎮;國營敦煌農場、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沙州鎮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裏處的七裏鎮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現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後勤生活基地。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塔剋拉瑪幹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嚮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區海拔為1138米。黨河衝積扇帶和疏勒河衝積平原,構成了敦煌這片內陸平原。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緑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緑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嚮東北展開。由於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裏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鼕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最低氣溫-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幹旱性氣候。
  敦煌緑洲由黨河滋補。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裏,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裏,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敦煌市耕地面積32萬畝,草原面積57萬畝,天然林面積119萬畝,另有可墾荒地406萬畝。由於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麥、玉米等。敦煌光照條件較為優越,由於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産基地和瓜果之鄉。年産各類優質水果2000多萬公斤,優質皮棉1.5萬噸。境內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芒硝、石棉、釩、金、錳等4大類26個品種,其中位於方山口的釩礦探明儲量125.86萬噸,位居全國第四。
歷史沿革 History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産技術。敦煌地區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銅器。夏、商、周時,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遊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遊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至今歷歷在目。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着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以後,大月氏強盛起來,兼併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占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西漢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兩次挫敗月氏,迫使月氏人西遷徙於兩河流域(錫爾河、阿姆河)。整個河西走廊為匈奴領地。強盛的匈奴以"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威勢,對西漢王朝構成了嚴重威脅,並且經常騷擾掠奪。雄纔大略的漢武帝繼位後,采取武力防禦和主動進攻兩者兼用的戰略,於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烏孫夾擊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漢王朝决定斷敵右臂,張我左掖,進發河西走廊。同年春,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統率萬騎從隴西出塞,進軍河西,大獲全勝。不僅生擒了渾邪王的兒子、柏國,還繳獲了匈奴的"祭天金人",給河西的匈奴勢力以沉重的打擊。漢武帝把這一戰利品放置在甘泉宮"(陝西鳳翔)加以供養禮拜。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繪有此段故事。這年天,霍去病親率騎兵涉過居延水,直衝祁連山,斬殺敵兵3萬餘人,使河西的匈奴勢力受到毀滅性打擊,其間,匈奴統治集團發生內訌,渾邪王殺死休屠王,攜其部4萬餘人投降漢朝。漢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順利地從烏孫凱旋而歸。從此,開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張騫"鑿空"之行,是中西交通史上的創舉,為促進中外以及中原同西域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
  為了徹底斷絶匈奴與西羌的通路和聯繫,捍衛邊關和絲綢之路的安全,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設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並采用設防、屯墾、移民等措施,不斷充實、加強建設河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又從令居(今永登)經敦煌直至????澤(今羅布泊)修築了長城和烽燧,並設置了陽關、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從此,中國的絲綢及先進技術源源不斷地傳播到中亞,西亞和歐洲。歐洲、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瑪瑙、奇禽異獸、農作物等長途轉運到中原。各國使臣、將士、商賈、僧侶往來不絶,都要經過絲路要道敦煌。敦煌成為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當時的敦煌疆域遼闊,統管六縣。西至竜勒陽關,東到淵泉(今玉門市以西),北達伊吾(今哈密市),南連西羌(今青海柴達木)。敦煌建郡之後,為西漢王朝經營西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國,獲汗血馬;趙破奴擊敗姑師國俘獲樓蘭王,都是以敦煌為糧草、兵馬供應基地而一舉獲勝的。
  東漢初年,匈奴又逐漸強盛,徵服了曾是西漢管轄的大部分西域地區,絲綢之路被迫中斷。公元75年,東漢王朝出兵四路進擊北匈奴,涼州牧竇固率河西兵大敗匈奴,收復了伊吾等失地,重新打開通嚮西域的門戶。同時派遣名將班超兩度出使西域,殺死匈奴使節,聯絡西域諸國與東漢建立了友好關係,使斷絶65年的絲綢之路重新暢通。
  自西漢設郡到西晉末的數百年間,絲綢之路雖幾通幾絶,但敦煌日漸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也逐步發展成為西北軍政中心和文化商業重地,成為"華戎所交大都會"。在此期間,敦煌文化發達,名士濟濟,人才輩出:有驍勇善戰的徵邊名將張奐,有深明大義的朝臣蓋勳,有才學出衆的大文學家侯瑾,有勤奮好學、人稱"草聖"、"亞聖"的著名兄弟書法傢張芝、張昶等。
  永嘉喪亂,西晉王朝覆滅,晉室南遷,建立東晉政權。廣大北方地區出現了"五鬍"、"十六國"的混戰、割據局面。魏晉時期的河西地區先後建立了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等封建政權。前涼張駿時期,曾改敦煌為沙州。公元400年,李高[註:為日下一高]據敦煌稱王,建立西涼國。敦煌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國都,以後亡於北涼。前涼、西涼、北涼三政權先後統治河西地區時,比較註重謹修內政,安民保境,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崇尚儒學,興辦教育。使河西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這一時期,涼州已成為中國北部的文化中心,而敦煌又是涼州文化的中心,名流學者代不乏人。如有號稱"敦煌五竜"的索靖、汜衷、張彪、索糹介、索永,俱以文學聞名當時。索靖還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傢。敦煌的經學大師宋纖、郭王禹、劉日丙等,講學授徒數百人到上千人,敦煌人闞馬因撰寫的《十三州志》,是我國古代重要地理著作。還有天文學家趙匪文及索襲、宋繇、張湛等敦煌較知名的學者。
  十六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河西成為相對穩定的地區。中原大批碩學宿儒和百姓紛紛背井離鄉,逃往河西避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産技術。尤其漢魏傳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興盛。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拜倒在"佛"的腳下,企望解脫苦難,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敦煌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也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有一大批佛學高僧在敦煌講經說法。河西各地的佛門弟子多來此地研習學。如有世居敦煌的譯經大師竺法護;有前往印度學習佛法的敦煌人宋雲等。法顯、鳩摩羅什等沸學大師無論東進還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𠔌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了。之後,開窟造佛之舉延續了千百年,創造了聞名於世的敦煌藝術。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占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比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佛教隨之盛行。北魏的人在莫高窟開鑿洞窟13個。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餘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隋文帝收復河西時,相繼平息了突厥、吐𠔌渾的侵擾,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繁榮。同時改北周以來的鳴沙縣為敦煌縣。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據政權後,將批南朝貴族連同其部族遠徙敦煌充邊,給敦煌帶來了南方的文化和習俗。這樣,南北漢文化在敦煌融為一體,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顯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幾次下詔各州建造捨利塔。詔命遠至敦煌。在最高統治者的提倡下,隋代雖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開窟竟有77個,且規模宏大,壁畫和彩塑技藝精湛,同時並存着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大業初年,隋煬帝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張掖、敦煌一帶瞭解絲綢之路以及中西通商貿易情況。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西巡,在張掖舉辦了西域27國貿易交易大會,盛況空前。
  唐朝初期,在河西設肅、瓜、沙三州。河西全部歸唐所屬。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舉鏟除東西大道上以西突厥為主的障礙,確保了絲路占道的暢通。唐代的敦煌同全國一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佛教非常興盛。莫高窟開窟數量多達1000餘窟,保存到現在的有232窟。壁畫和塑像都達到異常高的藝術水平,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玄奘到印度取經返回,經敦煌回到長安。
  唐朝興起的時候,我國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強盛。"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由鼎盛開始走嚮衰落,從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虛進攻河西,攻陷了涼州、甘州、肅州等地。沙州將士百姓堅持了長達11年的抵抗,終因彈盡糧絶,以城降蕃。自此,吐蕃統治了全部河西,長達70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時期的壁畫藝術。藏經洞內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經捲。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敦煌百姓難以忍受吐蕃暗無天日的統治,奴隸般的生活,本地人張議潮乘吐蕃王朝發生內亂,聯絡當地各族群衆,聚衆起義,趕走吐蕃貴族,一舉光復沙州。經過10多年的鬥爭,全部收復河西、河湟等地,並遣使奉表歸唐。唐王朝封張議潮為河西、河湟十一州節度使,建歸義軍,治沙州。
  後來,朝廷詔張議潮人朝為官,沙州張氏宗族內亂。其孫張承奉嗣節度使,叛唐自立"西漢金山國",自稱"金山白衣天子"。此時,甘州回鶻也控製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區。"金山國"為打通東西交通,與回鵑交戰,結果一敗塗地。後回鶻攻打沙州,張承奉難以抵擋,衹好投降。公元9l4年,金山國亡,張氏絶嗣,沙州長史曹議金取代節度使地位,統領瓜、沙二州。曹氏統治期間,籠絡瓜、沙望族,註意發展生産,重視經濟、軍事和文化建設,改善同周圍各民族的關係,東交回鶻,西聯於闐,與鄰邦各國和睦相處,保持了穩定和安寧,維持了130多年。
  11世紀初,西北地區的党項族開始興起,逐步強大。公元1028年取勝甘肅回鶻,繼而攻陷瓜州、沙州,稱霸河西。於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當時,形成了宋、遼、西夏三足鼎立局面。在西夏統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間,由於重視經濟發展,使敦煌保持着漢代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統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漢文化,在文化藝術方面也有大的發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豐富而獨特的西夏佛教藝術。舉世聞名的"敦煌遺書''即在西夏統治時期(公元1036年)封藏於莫高窟第17窟內。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族,成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此後,升敦煌為沙州路,隸屬甘肅行中書省。後升為沙州總管府。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布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著名旅行傢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這一時期途經敦煌漫遊到中原各地。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造得以延續。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裏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掃除元殘部,派宋國公馮勝率兵三路平定河西獲勝,修築了嘉峪關明長城,重修了肅州城。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防衛,設置了關西七衛。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在敦煌設沙州衛。後吐魯番攻破哈密,敦煌面臨威脅。明王朝又在沙州古城設置罕東左衛。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敦煌被吐魯番占領。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後二百年敦煌曠無建置,成為"風播樓柳空千裏,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清康熙後期,清王朝漸次收復了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敦煌建立沙州衛,並開始從甘肅各地移民2400戶到敦煌墾荒定居,同時又遷吐魯番、羅布泊大批兵民於沙州一帶。雍正末,沙州已有耕地10萬餘畝,引黨河水分10渠灌溉,農業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形成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緑洲。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衛升敦煌縣,隸屬安西直屬州,直至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敦煌一直是縣府所在地。 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立敦煌市。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旅遊資源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沒有相對較強大的工業。這在全國縣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因為敦煌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産”證書。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嶙峋蛇麯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衹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着肥田沃土,緑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裏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鎮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佈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偉渾厚,小的精巧玲瓏,其造詣之精深,想象之豐富,是十分驚人的。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公裏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全山係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裏,南北寬20公裏,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濕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猶如奏樂,故“沙嶺晴鳴”為敦煌一景。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絶”。
  【月牙泉】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泉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麯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傍晚、黃昏時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寶: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長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羅布紅麻是泉邊獨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藥,也有延緩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開,猶如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根據老輩人的說法:敦煌特有的狗魚也許就是鐵背魚,月牙泉南岸的羅布麻或許就是傳說的七星草!
  【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地處敦煌西200公裏處,分佈區長寬各10公裏,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綫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嚮與盛行的西北風嚮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裏。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國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在這裏已先後拍攝了《封神演義》、《新竜門客棧》等二十多部影視劇。
  【陽關】
  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裏外的南湖鄉境內,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捨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裏。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志)(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裏,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於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裏,或10裏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傢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裏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嚮達先生在這裏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竜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裏,東西流沙湮沒,廣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 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古董道西14道沙渠後,發現大量版築墻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
  古代陽關嚮北至玉門關一綫有70公裏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裏即有烽燧墩臺,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陽關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裏就 已成緑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遊幹涸,下遊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遊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遊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並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吊歷史,在想象的空間裏去延續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三危山】敦煌三危山旅遊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和莫高窟與佛為緣,相互輝映,在絲綢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旅遊風景綫。 三危山東西綿延數十裏,主峰隔大泉河與鳴沙山相望,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歷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歷史的發源地,據山海經記載,三危山是神鳥三青鳥居住的地方,在遠古神話傳說中,三青鳥是為神話人物西王母取食的童子,這給三危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結合上書左傳,史記等記載,原住於洞庭湖,鄱陽湖之間的三青部落,在當時的部落戰爭中戰敗,一部分三苗人被流放到了三危山,據史書考證,三青本來是以鳥聲竜身為圖騰的民族,所謂的三青鳥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鳥為圖騰的民族被流放到了這裏,三苗民族遷移到了三危山,成為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開了敦煌燦爛歷史的第一頁。
  三危山古代又稱碑羽山、神羽山,從敦煌緑洲看,隱三峰崇之,如危欲墜,而得名三危。三危山是一座神山,藴育了世界文化藝術寶窟莫高窟,當地的百姓自然將此山奉為神山,修建了衆多的宇寺棺、王母宮、觀音井、老君堂,南天門等一批古建築至今,遺跡猶存。站在三危山頂峰的王母宮前,俯視莫高窟及整個敦煌緑洲全景,敦煌人稱三危山為坐鎮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將三危山列為敦煌第一景,稱做“危峰東峙”。
  三危山隔大泉河與莫高窟毗鄰,莫高窟則因三危山之佛光而建,據莫高窟佛龕碑記:“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止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岩,造窟一龕”。由此可見,三危佛光是開鑿莫高窟的動因,也可說三危山是莫高窟的搖籃,因此有“敦煌八景”之二“千佛靈岩”,三危山與莫高窟就像情同手足的兄弟密不可分了。如果說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藝術寶窟,那麽三危山就是一座佛教藝術名山了。
  由敦煌太陽旅遊集團和榮興建安公司建設旅遊景區“三危聖境”,修建了高達36.6米高的中國第二大銅佛樂尊堂,山門觀音殿,王母宮,竜王廟,大成殿等一批景點,被世界著名藝術傢平山鬱夫譽之為“佛國聖境”。樂尊堂是為紀念莫高窟的開鑿創始人樂尊和尚而修建的,位於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上,莫高窟開鑿的聖像和開鑿洞窟的史跡圖。觀音殿觀音殿建在觀音井旁的北山坡上,重圓山頂式仿宋建築,坐北嚮南面和約235千方米,內有觀音井畫像和壁畫。大銅佛是三危山景區的主體景觀,大銅佛坐東嚮西,面嚮莫高窟,高36.6米,以紀念莫高窟開鑿於公元266年,是中國第二大銅佛。
  另外三危山還有紀念中國文化聖人孔子的“大成殿”,祭祀竜王山神的“竜王廟”,“山神廟”等廟宇這些建築與三危山對互對應,是為遊人提供修心養性的場所。老君堂附近的慈寺塔,據考證建於北宋早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因其在中國建築史上的特殊價值,1981。
  三危山為敦煌第一聖境,在地方志中被列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東屹”。而三危聖境的開發與建設,特別是三危大銅佛的落成開光,使遊人參觀完千年佛教勝跡莫高窟後,再來大銅佛觀音殿前燒香拜佛了卻了心願,可以極大的滿足僧俗心中的願望。
旅遊購物
  手工地毯 彩塑 工藝駱駝 夜光杯 水晶石眼鏡 工藝字畫 敦煌臘染 古董 都是敦煌特産,敦煌的特産以甜美的瓜果、羅布麻茶和夜光杯最為有名。 敦煌素有“瓜州”之稱,很早就是一個瓜果之鄉了,盛産各種香甜味美的瓜果葡萄。由於敦煌地處西北高原,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而其沙質土壤又特別適合瓜果的生長,所以敦煌的瓜果味道特別鮮美可口,藥材特別上乘。
  李廣杏 最為著名,據說是漢將軍李廣駐軍於此時從內地帶到帶來的毛杏發展而來的。敦煌的主要瓜果特産還有紫陽桃、鳴山大棗、陽關葡萄、沙瓤西瓜、白蘭瓜、黃河蜜瓜、鼕果梨等。
  果脯係列 敦煌羅布麻茶 敦煌鎖陽咖啡 人們總願意帶些幹果製品和敦煌茶葉飲品饋贈親朋好友。
  敦煌酒、敦煌礦泉水、敦煌水果飲料也很受人們青睞。
  敦煌夜光杯 又名陽關玉杯。它以祁連山所産優質墨玉、黃玉和碧玉為原料,繼承傳統工藝精工雕琢而成,是很名貴的飲酒器皿。據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載:西周(約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國王姬滿應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席間,西王母饋贈姬滿一隻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滿杯”。姬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 “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瀚的這句詩一語道破天機,紅粉配佳人,寶劍贈英雄,葡萄美酒當然要用夜光杯來品嚐!
  工藝駱駝 駱駝是古絲綢之路上主要的運輸工具。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動物之一,它耐高溫、耐嚴寒、耐饑渴性乖巧.人們常用它馱物跋涉於戈壁沙漠中有“沙漠之舟”之稱。其堅韌不拔忍辱負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碩壯的形象深得人們喜愛。
  敦煌莫高工藝駱駝廠 曾作為中國藝術節的吉祥物敦煌民間的手工藝者,以棉為胎、外裹特製絨布製成的駱駝形態各異造型淳樸憨態可掬令人愛人釋手,實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佳品。
土特産品 Tou
  李廣杏 李廣杏可稱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廣杏的收穫季節。李廣杏因其光澤黃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關於李廣杏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西漢年間,飛將軍李廣率部西徵,夏日炎炎,將士焦渴難忍。突然空中襲來一陣奇香,衹見兩匹彩綢自流雲中飄下。李將軍策馬追舌,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綢應聲落地,變成一片果實纍纍的杏林。衆人爭食,苦似黃蓮。李廣憤然砍平杏林,次日渭晨,卻見杏林又枝繁葉連,鮮嫩欲滴的黃杏令人饞涎欲滴。李廠忍不住摘下一個咬了一口,頓時香人肺腑,將士們紛紛摘杏食之,頓覺精神倍增。原來,那兩匹彩綢本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來救李廣的,她們衹顧嬉戲,惹怒李廣而射落了苦杏仙子,深夜甜杏仙子攏到了苦杏仙子,施展仙法,在苦杏樹樁上接上甜杏樹枝,最後結出了清香甘甜的黃杏。當年曾為李廣解危救睏的甜杏,隨着李廣大軍傳人敦煌,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李廣杏。
  鳴山大棗 敦煌八大怪之六,鳴山大棗以個大味甘營養豐富著稱。每顆鮮棗重量可達45,成熟後外表光亮紅中透黑。宛若紅寶石,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營養物質,藥用價值極高,是補血、益氣、養腎、安神之佳品。大棗宜製幹棗和酒棗。敦煌酒棗風味獨持,製法是秋後挑選個大飽滿的鮮棗, 用酒攪拌,封存於瓦壇中,到鼕春啓封,鮮活如初。棗香伴着酒香,確能使人饞涎頓溢,熏熏欲醉。
  陽關葡萄 古陽關下盛産葡萄,主要品種有無核白珍珠、白水晶、馬奶子,喀什紅、玫瑰香等,近年來又引進了紅堤、黑堤等名優新品種。因陽關周圍屬沙漠型氣候,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長出的葡萄皮薄,色鮮,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品質優良。陽關葡萄既可鮮食,又可風幹,還可釀酒。如今,古陽關下的南湖鄉已成為葡萄生産基地,新建的1000米葡萄長廊,內設石凳、石桌,遊人步入葡萄長廊,一邊觀賞,一邊品嚐,悠然自礙,不亦樂乎!
  敦煌瓜 到敦煌不吃敦煌瓜,可是一大遺憾。古時敦煌一帶盛産美瓜,故有“瓜州”之稱,史書記載:“敦煌古瓜州,出美瓜。狐人其中,不露首尾。”敦煌瓜水分足,含糖量極高,是消暑解渴的佳品,敦幄瓜品種較多,主要有炮彈瓜、嘗蜜紅,剋剋齊、黃河蜜、金皇后、香瓜、白蘭瓜等,其中以新品種的黃河蜜為最,其瓜圓形,個不大,皮色黃亮似金,瓜瓤碧翠如玉,色澤極為誘人。瓜味甘甜,咬一口蜜汁沾唇,香氣撲鼻,且有輕淡香醇的酒味。
  香水梨 敦煌八大怪之一,隆鼕季節來到敦煌,你就會看到一種冰凍如石、黑褐晶亮的水果。將它浸人涼水之中,約一刻鐘後,果品表面蛻出一層薄薄的冰殼,剝去冰殼,去皮吮食,酸甜適宜,餘香沁人心脾。這就是敦煌特有的消冰香水梨。香水梨俗稱軟兒梨,是敦煌傳統的水果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果品色澤質地俱佳,鮮食美味可口,儲藏簡便易行。香水梨營養豐富,含有檸檬酸、蘋果酸、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種維生素,食之可以解煩去燥,潤肺生津,是價廉物美、食療兼備的妙品。
  李廣桃 李廣桃又名紫胭桃.為甘肅省稀有的獨特品種。因此桃顔色紫紅中含緑,呈胭脂色而得名。此桃八月成熟,以形體均勻,色澤豔麗,肉厚味香而聞名,其果肉呈蜜白色,味甘清香,含汁豐富,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有機酸、礦物質、粗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份。鮮食可解饑解渴,補養身體。
  敦煌羅布麻 敦煌八大怪之七,敦煌羅布麻藥理作用有降血壓、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對高血壓、高血脂、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頭暈癥狀、改善睡眠質量有明顯效果,同時具有增強免疫、預防感冒、平喘止咳、消除抑鬱、活血養顔、解酒護肝、軟化血管、通便利尿等功效,對以上癥狀有80%以上的療效,是其他藥品無法比擬的中草藥,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是敦煌唯一開發出品羅布麻産品的單位。 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精選敦煌羅布泊區域西湖野生5-8年羅布麻中的小花紅麻,采摘七月份長出的嫩葉,此時敦煌天氣達到炎熱高峰,植物蒸騰作用最強,藥效成份全部上行至枝頂嫩葉,藥用價值最高,用緑茶製做方法精製而成。敦煌羅布麻纖維加工成的羅布麻紡織品也深受人們喜歡。
  敦煌鎖陽 敦煌八大怪之五,鎖陽是敦煌特有的珍稀藥物,又名不老藥,素有“沙漠人參”之美稱。生長在冰天雪地的沙漠戈壁,生長之處不封凍,方圓一米雪落即融,神奇而神秘。 《本草綱目》記:鎖陽性溫,補腎、益精心,強陰興陽,潤燥養精,治痿弱。 現代醫學研究:鎖陽能有效的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等毒素。對人體免疫功能,腸功能,心髒功能,性功能都具有良好的增強和促進作用,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的羅布麻鎖陽茶結合了羅布麻和鎖陽的綜合功效,被稱為不老茶。
  敦煌酒 采用傳統工藝,以優質純正的高梁、小麥為原料,用清澈透明的“沙州泉水”釀造而成,為地方名優産品之一。敦煌酒廠生産的敦煌玉液、敦煌酒、敦煌宴酒、敦煌醇等係列白酒,以酒色清亮,窖香濃郁、醇厚柔和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先後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奬,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奬和甘肅省鄉鎮企業係統名牌産品等多種榮譽。敦煌人十分好客,來到敦煌,品一次敦煌酒或買上兩瓶饋贈親友,也不失為旅途中的一件美事。
  風味小吃
  驢肉黃面 驢肉黃面是敦煌八大怪之四,敦煌順張驢肉黃面館,在文廟巷84號,2005年夏,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在敦煌旅遊時,曾經來光臨過順張黃面館。敦煌最著名的驢肉黃面館是達記驢肉黃面館。敦煌順張驢肉黃面館
  敦煌鱢子面 敦煌鱢子面是一種傳統手工麥面製品,作法是將面粉加水和勻,用面杖把面團擀薄,切成長條煮熟,加湯食之。麵條細長而勻稱,尤像韭葉,加之湯的味道鮮美,吃上一碗,使人頓消饑餓疲勞。鱢子面關鍵在湯,湯的製作很講究,先將鱢子(豬羊肉、蘿蔔、洋芋等)在鍋內適火炒好後加入水,再輔之豆腐,蔥,蒜,香菜、蝦片、芝麻等佐料,然後將面挑人湯中,即成一碗難得的美食。用鱢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
  敦煌黃面 黃面也是一種麥面製品,它細如竜須,長如金綫,柔韌耐拉。煮熟後,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別具風味。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拉麵師傅時而要將面拉成長條,時而旋轉擰成麻花狀,將一團七八斤的面團拉成一把細如粉絲的麵條。下鍋煮熟的黃面色澤黃亮,乘熱拌萊食之,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煩,令您食欲大增,大飽口福。
  漿水面 敦煌八大怪之三,漿水面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萊或箭桿白萊、蓮花萊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欲,為夏令佳品。手工麵條煮熟後,涼開水浸過盛人碗內,加入漿水,澆上熗過的油蔥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漿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僅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且對高血壓、腸胃病有一定療效。
  敦煌釀皮子 敦煌釀皮子有的晶瑩黃亮,有的光潔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後味酸辣,柔韌爽口,食用方便,是極為普遍的一種民間小吃、本地快餐。釀皮子是一種麥面製品,製作時先將優粉加水和勻,然後將面團置人清水中翻攪抓揉,使面料中的澱粉與蛋白質充分分離,剩下蛋白質,俗稱面筋。而溶解於水的面漿,便是加工釀皮子的原料了。在水滾沸後,烙面漿舀人鐵皮圓盤中塗勻,放人開水中煮幾分鐘,面汁為餅便成為釀皮子。然後將餅狀的釀皮切成細長條,放幾片面筋,加一點芥茉、蒜汁、辣椒,香油等便可食用。
  泡兒油糕 泡兒油糕是敦煌賓館根據民間傳統方法創出的一種風味食品,因其色澤黃亮,表面膨鬆如輕紗,結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兒油糕是從唐代“見風俏”演變而來,最初流行在宮廷、宮邸的宴席上,由於製作廚師寥寥無幾,街市上很難見到。製作時用大油和水燙面。在整個燙面、揉搓、包餡、炸製過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適,又要求油溫適宜和火候恰當。這樣才能膨鬆起泡,形成表層脆酥似飛絮,內裏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來酥鬆香甜,是中外遊客首選的風味食品。
  羊肉粉湯 羊肉粉湯是敦煌傳統小吃。選用敦煌本地飼養的膘肥體壯羯羊,宰好洗淨切成大塊,然後清水下鍋。待快熟時,打淨血沫,放人少許精????,肉熟後撈出,剃骨,後將剃骨回鍋,溫火熬煮成湯。食用時,先將骨湯兌水,放人適量生薑。鬍椒,花椒,桂皮,玉果,辣椒、精????,蘿蔔片。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將熟肉切成薄片與切成塊的涼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湯,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蔥、辣椒末等。觀之紅黃緑白,香味撲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膩。有滋補、發熱、祛寒之效。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遊的最佳時間。敦煌深處內陸,受高山阻隔,遠離潮濕的海洋氣流,屬極幹旱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9.3℃,7月平均氣溫24.7℃,一月9.3℃。全年乾燥少雨,晝夜溫差極大。每年春季這裏還有幹熱風和黑沙暴兩大自然災害,如果此時前往,應早作防備。
  淡季遊敦煌
  淡季遊敦煌最大的好處便是省錢。此時敦煌所有的景點(陽關博物館除外)門票價格減半,景點內的娛樂項目還可以砍價,這在旺季是絶對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淡季在敦煌購物是比較睏難的,不僅地攤幾乎絶跡,就連一些較大的門店也都閉門謝客。此外,部分景點專用綫路(如去莫高窟的緑皮公交)會停運,衹能選擇包車。如果是一人獨行,則較難找到人拼車。蘭州愛華旅遊公司敦煌辦事處專業承接淡旺季遊敦煌地接業務,一人也成團,淡季來敦煌不妨找找愛華旅遊啊。
  敦煌八大怪,好吃又奇怪
  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賣(香水梨)
  第二怪:驢肉黃面拽門外(驢肉黃面)
  第三怪:漿水麵條解暑快(漿水面)
  第四怪:風幹饃饃掰開曬(風幹饃)
  第五怪:三九鎖陽人參賽(鎖陽)
  第六怪:酒棗新鮮放不壞(酒棗)
  第七怪:羅布麻茶人人愛(羅布麻茶)
  第八怪:榆錢也是一道菜(榆錢)
  【註釋】
  1.敦煌特産的香水梨,味道酸甜相間,一般要采摘回來放到鼕天,經過自然冷凍變黑再融化後剝皮食用,此時梨子已經變得酥軟多汁,味道最佳;
  2.敦煌夏季炎熱,許多新鮮食品不易存放,像風幹饃、葡萄幹、杏幹、瓜幹等,饅頭掰開曬幹起來快,不知道的人往往以為這是別人吃剩的半截兒;
  3.漿水面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菜或箭桿白菜、蓮花萊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欲,為夏令佳品。
  4.敦煌驢肉黃面,中華名小吃,製作過程中的拉麵最顯示真功夫,三下五初二,師傅可以把一團面拉的細如絲綫,在驢肉黃面館,一把拉麵到最後關頭,往往都從面板拉到了門口,引得食客駐足觀看;
  5.敦煌的野生鎖陽最佳采收期最好是下過一場雪後的三九時節,此時的茫茫戈壁中,你衹管尋找那些雪比較少或沒有雪的地方,挖下去肯定有野生鎖陽;
  6.敦煌人一般把鮮棗采摘,用高度白酒直接消毒清潔後密封在壇中存放,到了秋鼕季節,隨吃隨取,風味獨特,雖是酒腌製的,過多食用卻不會有任何醉酒感覺;
  7.敦煌地處羅布泊東緣,屬於羅布麻的原産地之一,當地大量野生羅布麻,因其特殊清熱瀉火、預防感冒、增強免疫、調節血壓、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消咳止痰、消腫利尿、強心抗鬱,安神助眠、平心止暈等藥用保健功能和弱鹼性茶改善人體酸性以及降脂減肥作用,而被敦煌衆多人作為日常茶葉飲用,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的羅布麻茶口感最好,質量最佳;
  8.敦煌人傢傢戶戶有吃榆錢的習慣,每到春天榆樹開花,敦煌人都會采擇新鮮榆錢,淘洗幹淨,拌面蒸熟,再輔以大油,韭花炒食。每到此時,市場裏的大油往往都會成為缺貨。
特色活動 Special Events
  敦煌四月八廟會
  敦煌"四月八廟會"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每逢農歷四月初八,當地居民,特別是佛教信徒為紀念釋伽牟尼涅日,攜老扶幼,成群結隊,聚集在莫高窟、三危山、雷音寺燒香拜佛,朝聖祭祖。這一天,人們懷着虔誠的心理嚮佛祖訴說內心的痛苦和煩惱,尋求佛祖保佑,或祈福求財、或求消災滅禍、或求子、或求官。當做完這一切,走出洞窟、寺廟時,人們如釋重負,信心倍增。這一天整個窟區、寺廟人山人海,盛況不絶。
  "沙鳴晴嶺"是古代敦煌八大景之一。每年六月一日,敦煌市旅遊局、文化局、體委等單位聯合舉辦一次大型滑沙節,當上百名滑沙愛好者一齊從山頂順坡滑下,整個山體發出雷鳴般的轟鳴聲,五公裏外的城內都能清晰的聽到這一聲音。中央電視臺曾播放這一盛況,令世人嘆為觀止。
近義詞
敦煌
相關詞
旅遊地理景點甘肅鄉鎮行政????業公司????務管理局
甘肅省行政村
包含詞
敦煌市醫院敦煌市博物館敦煌市郵政局
敦煌市彩塑廠敦煌市中醫院敦煌市針織廠
敦煌市中醫醫院敦煌市樂樂網吧敦煌市極限網吧
敦煌市勞動賓館敦煌市蘭州磚廠敦煌市惠友網吧
敦煌市先鋒網吧敦煌市桃園賓館敦煌市奇緣網吧
敦煌市幻城網吧敦煌市奧博網吧敦煌市星空網吧
敦煌市林業賓館敦煌市供熱公司敦煌市騰飛網吧
敦煌市電力公司敦煌市天府味莊敦煌市博友網吧
敦煌市麗園賓館敦煌市五環賓館敦煌市金博網吧
敦煌市教育書店敦煌市銀狐網吧敦煌市光明賓館
敦煌市夜光杯廠敦煌市世紀網吧敦煌市東方賓館
敦煌市緑州飯店敦煌市????務管理局敦煌市油城招待所
敦煌市神州旅行社敦煌市福源大酒店敦煌市價格事務所
敦煌市呂傢堡煤場敦煌市莫高測繪站敦煌市自來水公司
敦煌市氣象招待所甘肅省敦煌市????廠敦煌市污水處理廠
敦煌市新世紀網吧敦煌市南鬍石棉礦敦煌市佳思奇網吧
敦煌市飛翔鳥網吧敦煌市百分百網吧敦煌市阿拉丁網吧
敦煌市土地估價所敦煌市九色鹿賓館敦煌市協和門診部
敦煌市衛生防疫站敦煌市李傢墩磚廠敦煌市文教印刷廠
敦煌市交通旅行社敦煌市月牙泉賓館敦煌市七裏鎮玉橋加油站
敦煌市教育服務中心敦煌市同仁物資有限公司敦煌市匯元商貿有限公司
敦煌市楊傢橋企業公司甘肅省煙草公司敦煌市公司敦煌市客運服務中心
敦煌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敦煌市保安服務公司敦煌市好運旅行社有限公司
敦煌市黃渠代傢墩磚廠敦煌市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敦煌市工藝品公司
敦煌市福來德航空俱樂部敦煌市祁麟商貿開發中心敦煌市信達實業有限公司
敦煌市凱威貿易有限公司敦煌市西部極速網吧敦煌市金諾貿易有限公司
敦煌市恆勝摩托車銷售中心敦煌市沙州鎮服務公司敦煌市電影院招待所
敦煌市明星婚紗藝術影樓敦煌市勝遠工貿有限公司敦煌市鑫棉公司肅州飯店
甘肅省敦煌市南湖飯店敦煌市物資總公司物資賓館敦煌市陽關電爐配件廠
敦煌市金源建築材料廠敦煌市大葉林草有限公司敦煌市轉渠口供銷合作社
敦煌市至鋮廣告營銷部敦煌市川陵鍋爐有限公司敦煌市博世服務有限公司
敦煌市郵政局黨河郵電所敦煌市電影院錄像放映室敦煌市商務咨詢服務所
敦煌市精達貿易有限公司敦煌市三危鄉農機加油站敦煌市檢察院培訓中心
敦煌市興農實業有限公司敦煌市水電塑料製品廠敦煌市大漠工藝駱駝廠
敦煌市金色年華網吧敦煌市財政局職工餐廳敦煌市糧食局南關糧食倉庫
敦煌市銀盛棉業有限公司敦煌市鳴沙棉業有限公司敦煌市電力賓館二部
敦煌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敦煌市七裏鎮學區印刷廠敦煌市黃渠棉花加工廠
敦煌市七裏鎮大廟磚廠敦煌市農水防滲水泥製品廠敦煌市莫高有限責任公司
敦煌市宏源工貿有限公司敦煌市糧食局西關糧油倉庫敦煌市良種場種棉軋花廠
中國農業銀行敦煌市支行敦煌市西域賓館服務總公司敦煌市神州旅行社有限公司
敦煌市文印有限公司印刷廠敦煌市郵政局南湖郵電所敦煌市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
敦煌市孟傢橋農機加油站敦煌市德興隆藥業有限公司敦煌市廣源實業有限公司
敦煌市世傢攝影有限公司敦煌市呂傢堡鄉磚廠敦煌市宏石棉花加工廠
敦煌市郵政局新城支局敦煌市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敦煌市遠超商貿有限公司
敦煌市順安棉業有限公司甘肅省敦煌市礦産運銷公司敦煌市天順祥典當有限公司
敦煌市三危鄉第二磚廠敦煌市紅鑫物資有限公司敦煌市糧油貿易有限公司
敦煌市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敦煌市市政工程公司敦煌市轉渠口農技服務部
敦煌市委黨校招待所敦煌市飛天紅磚有限公司敦煌市世達商貿有限公司
敦煌市莫高棉業有限公司敦煌市祁連科工貿有限公司敦煌市棉製品有限責任公司
敦煌市巨竜棉花有限公司敦煌市福生永商貿有限公司敦煌市信竜棉業有限公司
敦煌市金大地農業機械廠敦煌市黃渠興鑫棉加廠敦煌市林果産業中心
敦煌市嘉榮塑料有限公司敦煌市藍色颶風網絡俱樂部敦煌市忠祥棉製品有限公司
敦煌市豐收農機有限公司敦煌市南湖供銷合作社敦煌市飛雨網絡俱樂部
敦煌市呂傢堡鄉油棉加工廠敦煌市敦煌中學印刷廠敦煌市郵政局黃墩子郵電所
敦煌市金石名品有限公司敦煌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敦煌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
敦煌市氣象局科技服務中心敦煌市金河編織二廠敦煌市陽關鎮企業公司
敦煌市華盛有限責任公司敦煌市元順和工貿有限公司敦煌市陽關博物館有限公司
敦煌市郵政局莫高窟郵電所敦煌市郵政局鳴山路郵政所敦煌市駝峰商貿有限公司
敦煌市旅遊汽車有限公司敦煌市貨運服務中心敦煌市總工會職工俱樂部
敦煌市文印有限公司敦煌市文化産業有限公司敦煌市陽陽商貿經銷部
敦煌市金鑫棉業有限公司敦煌市陽光旅行社有限公司敦煌市為民喬梁診所
敦煌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敦煌市華強棉業有限公司敦煌市華洋旅行社有限公司
敦煌市水電物資公司敦煌市楊傢橋鄉中渠磚廠敦煌市飛天教育服務中心
敦煌市宏泰物貿有限公司敦煌市林果服務中心敦煌市聯創商貿有限公司
敦煌市七裏鎮石棉二礦敦煌市建築安全監督站敦煌市郭傢堡鄉第二建築隊
敦煌市貨運服務中心招待所甘肅省敦煌市貨運服務中心敦煌市華榮包裝有限公司
敦煌市楊傢橋供銷合作社敦煌市高源商貿經銷部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南湖鄉張開楊傢橋鄉張開郭傢堡鄉張開莫高鎮
張開轉渠口鎮張開國營敦煌農場張開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張開陽關鎮
張開七裏鎮張開沙州鎮張開肅州鎮張開黃渠鄉
莫高窟玉門關敦煌陽關博物館
鳴沙山,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