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寺院 : 歐洲足球聯賽 : 麥加省 [顯示全部] : 中國 >新疆 > 麥加
顯示地圖
目錄
mài jiā mài jiā
  伊斯蘭教第一聖城。在沙特阿拉伯西部。人口367萬(1976年)。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於此,並在此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城內著名的石殿剋爾白”,也稱天房”,公元623年被定為穆斯林禮拜方向。從此,麥加成為世界穆斯林朝拜中心,每年朝覲者達百萬以上。
mài jiā mài jiā
  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伊斯蘭教最早的聖城
麥加簡介
  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阿拉伯語: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英語Mekka、英國:Mecca、沙特:Makkah),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剋、墨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剋爾白和禁寺。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非穆斯林不得進入。
  麥加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邊。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麥加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聖的宗教中心。
  伊斯蘭學者認為麥加是地球的中心,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元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裏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沙特傢族所有。麥加進入現代後土地面積和基礎建設都大大擴增。
  現代麥加是沙特阿拉伯麥加省的省會,麥加省是傳統上的希賈茲地區。 按沙特阿拉伯的規定,衹要是穆斯林,不論是什麽國籍,都可以在麥加居住。伊斯蘭國際聯盟也駐紮在這裏,使麥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國際性城市,正一步步嚮現代化邁進。
  【人口】:179萬(2008年)。
  【語言】:麥加擁有特有的區域方言,稱為希賈茲方言或麥加方言。麥加方言經常被視為阿拉伯語裏最正統的方言之一。
  【宗教】:伊斯蘭教,絶大部分的麥加居民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少部分是什葉派。
麥加地理
  麥加海拔277米,距離紅海大約80公裏。麥加位處群山之間,以致當代發展受限。麥加的中心點是禁寺,此地比麥加大部分的區域都來得低。禁寺周邊區域則是舊城區。禁寺北邊的大街道有穆達阿(Al-Mudda'ah)和蘇剋·萊爾(Sūq al-Layl),南邊則有蘇格·阿薩基爾(As-Sūg Assaghīr)。沙特人擴大禁寺的規模,數百間房屋已被寬闊的大道和廣場所取代。傳統的房屋由當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層樓高。麥加都會區的面積已超過1,200平方公裏(2008年)。
  麥加清真寺
史册裏的麥加
  麥加最早見於中國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所著《嶺外代答》中麻嘉國。《宋會要》稱之摩迦,《諸蕃志》稱之麻嘉。《明史》稱麥加為默加。
  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部下馬歡等七人曾到天方,帶去瓷器等物品,購買獅子、駝鳥,並畫《天堂圖》一册回京。天方國也派遣大臣帶方物隨七人朝貢。
  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聖城,沙特阿拉伯西部省省會。位於西部賽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峽𠔌中。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於公元570年誕生於此。以後成為伊斯蘭教中心和商業中心。1925年歸屬沙特阿拉伯,現由穆罕默德後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麥加朝聖的穆斯林人數迅速增加,僅來自國外的即達60-100萬人(2006年)。主要聖地為該城中心的聖寺剋爾白(見“聖寺”條),郊區聖地有阿賴法特山、希拉山、索爾山與米那村等。
麥加歷史
  〖早期階段〗
  根據伊斯蘭傳統,麥加的歷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時代,他在兒子易斯馬儀(以實瑪利)在大約西元2000年前一同建造剋爾白。據說當地居民在亞瑪力人的影響下偏離了一神信仰。歷史學者認為剋爾白後來麥加、麥地那位置示意圖被陳列了360個偶像和阿拉伯所有遊牧部落的部落偶像。到了七世紀時,麥加最重要的神衹是鬍巴勒,古來氏族將其偶像放置其中。
  麥加在托勒密的著作裏以“馬可拉巴”(Macoraba)之名著稱。五世紀時古來氏族控製了麥加,成為傑出的商賈。六世紀時,他們也加入了利潤甚豐的香料貿易,因為當時世界部分地區捲入了戰爭,使得貿易路綫從危險的海域轉移至相對安全的陸路。拜占廷帝國本來控製着紅海,但海盜卻越來越猖獗。另外一條較舊的路綫是從波斯灣經過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但途經的商人卻遭薩珊王朝大加剝削,同時又被拉赫姆人和伽珊人阻斷路綫,並受羅馬和薩珊兩國交戰的幹擾。麥加顯赫的商業地位使得它超越了佩特拉和巴爾米拉。
  六世紀中期,北阿拉伯有三個主要的群落,與瀕臨紅海的西南海岸連成一氣,是紅海和東方大沙漠之間的可居地。這個區域就是有名的希賈茲地區,三個群落都緊挨着緑洲,水源沒有問題。希賈茲中部是雅什裏布(Yathrib),後來易名為麥地那。雅什裏布以南四百公裏處是塔伊夫,是個山城。塔伊夫的西北邊就是麥加。雖然麥加周邊都是不毛之地,不過麥加仍然是三個群落之中最富有且最重要的。伊斯蘭歷史上表明,麥加因滲滲泉而擁有豐富的水源。滲滲泉的位置就是阿拉伯最神聖的聖地剋爾白,也是主要的駱駝商隊的匯集路綫。事實上,滲滲泉的水源對當地人來說已經很不足了,而剋爾白衹不過是半島上衆多的多神教神廟的其中一座而已。此外,對駱駝商隊而言,若他們衹從麥加到敘利亞而不往返,那麽這樣的單程路綫使得麥加成為貿易的終點站。
  阿拉伯半島上的嚴酷環境經常導致部落間的衝突,但每年他們都會停戰一段時間,並前往麥加朝覲。這趟旅程有其宗教理由,即嚮剋爾白致敬,並飲用滲滲泉的泉水。然而,這時也是一年一度仲裁紛爭的時刻,債務獲得解决,人們於麥加市集進行貿易。各部落因這些一年一度的盛事而産生共同的信念,使麥加在半島上的地位極其重要。
  穆罕默德的曾祖父是首先替商隊安裝駱駝座騎的,而這已成為當地經濟的一部分。各部落聯盟與商賈們進行貿易,當地的遊牧部落則帶來皮革、牲畜與當地山區開採的金屬。因此駱駝商隊能夠在麥加滿載而歸,並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剋的城市進行貿易。伊斯蘭傳統宣稱從各大洲來的貨物也流通到麥加。北非和遠東地區應該流通香料、皮革、藥品、衣服和奴隸到敘利亞;麥加則大賺一筆,並買進武器、𠔌物和酒,並流通至阿拉伯各地。麥加人同拜占庭人和貝都因人簽訂合約,協調出商隊的安全路綫。安全路綫亦包含了水源和牧草的權利。這些額外的服務增強了麥加的政經勢力,成為各貿易部落(包括班努·塔米姆部落)所組成的鬆散聯盟的盟主。其他的勢力諸如阿比西尼亞人、伽珊人和拉赫姆人等都已經式微,而麥加卻是六世紀晚期阿拉伯地區首要的政經樞紐。
  〖穆罕默德時代〗
  穆罕默德生於西元570年,伊斯蘭教從此便不可避免地和麥加産生了關係。穆罕默德出生於統治階層古來氏部落的一個小分支,是為哈希姆傢族。伊斯蘭傳統認為他於610年接受天啓,開始宣揚一神信仰,和麥加的異教信仰格格不入。穆罕默德在忍受了13年的迫害(見希吉拉)之後於622年與追隨者們一同遷移至麥地那。然而古來氏族與穆斯林的衝突仍然存在:兩軍爆發了白德爾戰役,穆斯林於麥地那城外打敗了古來氏族;但麥加的軍隊在武侯德戰役打敗了穆斯林。不過總的來說,麥加當局試圖消滅伊斯蘭的行動敗陣下來,而在627年的壕溝戰役裏全阿拉伯的聯軍也打不贏穆罕默德。
  628年,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和平地進入麥加,試圖進行朝覲。然而,穆斯林與麥加當局卻簽訂了鬍代比亞條約,希望雙方停止戰鬥,而穆斯林被允許於次年進入麥加。兩年後古來氏族違反停戰協定,但很快地他們就嚮穆罕默德投降。穆罕默德宣佈特赦麥加人,並特別贈送禮物給統治階層。麥加剋爾白裏的偶像和儀式壁畫全部都被清除一空。穆罕默德宣佈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讓該地成為穆斯林朝覲的中心,這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雖然他攻剋了麥加,但他卻選擇返回麥地那,讓阿塔布·本·烏賽德(Attab bin Usaid)統治該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區的其他活動使他最終統一了整個半島,終結了麥加長期以來的混亂。
  穆罕默德逝世於632年,但他對阿拉伯人耳提面命的團结觀念使得伊斯蘭教快速擴張,其勢力在幾百年內抵達北非和亞洲。隨着伊斯蘭帝國的擴張,麥加不僅持續吸引了阿拉伯地區,更吸引了帝國境內的朝覲者。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進行朝覲活動。
  麥加也吸引了希望終年定居剋爾白附近的學者和虔誠的穆斯林,當然也吸引了當地服務朝覲者的居民。由於到麥加朝覲有其睏難之處且因花費考量,朝覲者多半選擇乘船抵達吉達,然後再朝內陸前進,或者搭順風車,跟着從敘利亞到伊拉剋的駱駝商隊。
  〖麥加政治演變〗
  麥加從未成為哈裏發的首都,包括奧斯曼帝國。不過穆斯林統治者卻大力維護着麥加。在歐麥爾和奧斯曼統治期間,由於洪水的顧慮而延攬基督徒工程師在麥加建造堤防。
  在伊斯蘭歷史上,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並使之成為伊斯蘭政權的第一個首都。倭馬亞王朝當政之後將首都遷至大馬士革,而阿拔斯王朝則遷至伊拉剋的巴格達。伊斯蘭帝國的權力中心在往後的近五百年間一直都在巴格達,巴格達也就成為學術研究與商業中心。到了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入侵巴格達並加以洗劫。這是伊斯蘭歷史上最令人不堪的往事。在巴格達戰役之後,蒙古人接着就橫掃西方世界並徵服了敘利亞。下一個緊接着成為伊斯蘭政權權力中心的城市是埃及的開羅。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將首都遷往君士坦丁堡,雖然麥加仍然是蓬勃發展的貿易中心。當朝覲者抵達麥加之後,他們開始販賣他們帶來的各地貨物,以籌措朝覲所需的資金。此外他們也在麥加買入當地貨物,帶回家乡轉賣。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掌控麥加之後,麥加暫時又登上伊斯蘭的政治舞臺。祖拜爾是早期反對倭馬亞哈裏發的穆斯林。葉齊德一世於683年圍攻麥加
  後來麥加很少扮演政治角力的舞臺,而是成為一座虔信與學術的城市。數世紀以來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哈希姆傢族所統治。
  930年麥加卡拉米塔教派攻擊並洗劫麥加。此教派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屬於易斯馬儀派並信仰千禧年主義,由賈納比領導。1349年,黑死病襲擊麥加。1517年,麥加謝裏夫巴拉卡特·本·穆罕默德承認奧斯曼帝國哈裏發的地位,但在麥加仍然擁有極大的自治權。
  麥加於1802年被第一沙特王國(瓦哈比教派)占領,並持續控製到1813年。這對奧斯曼帝國的威信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為了重返榮耀,位高權重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裏奉命奪回麥加。他於1813年成功地剋復麥加。1818年,瓦哈比派又被打敗,但殘餘的沙特傢族又建立了第二沙特王國,一直存續到1891年,即後來沙特阿拉伯的前身。
  〖沙特時期〗
  1916年6月阿拉伯起義,麥加謝裏夫鬍笙·本·阿裏於麥加揭竿而起,反抗奧斯曼帝國。他的軍隊於麥加戰役(1916)之後首度奪得麥加。鬍笙於是宣佈建立新國傢-希賈茲王國-並以麥加為首都。在1924年的麥加戰役中,麥加的謝裏夫被沙特傢族推翻,而麥加則並入沙特阿拉伯。
麥加的宗教意義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這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
  1000多年來,隨着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覲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來此朝覲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傢說着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朝聖期間,他們聚集在“聖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一起吃飯,一同學習。“麥加朝聖”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麥加教育
  麥加的正式教育在奧斯曼帝國晚期開始,並由哈希姆統治階層延續下去。首先改善麥加教育的人是吉達商人穆罕默德·阿裏·宰納勒·裏阿(Muhammad ʿAlī Zaynal Riḍā)。他於1911到1912年間在麥加創立了“成功學校”(Madrasat al-Falāḥ),耗資400,000英鎊。
  麥加有很多公立與私立學校,分成男校和女校。2005年,麥加共有532所男子公私立學校,女子則有681所。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教學語言都是阿拉伯語,同時着重第二語言英語。但是有些外國人設立的私立學校,例如國際學校,則使用英語教學。國際學校也允許男女合校。
  至於高等教育,麥加衹有一所大學,即諸城之母大學,1949年創立時名為“沙裏亞學院”,1979年轉型為公立大學,1981年改為今天的校名。
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聖地衹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絶入內。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著名聖寺,是世界各國穆斯林去麥加朝覲禮拜的主要聖地。據《古蘭經》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因此這裏也稱禁寺。
  禁寺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恢弘,經過幾個世紀以來的擴建和修葺,總面積已經擴大到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2006年)。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聳雲端、高達92米的尖塔,24米高的圍墻將門和尖塔連接起來。六塔分別聳立在三座主要大門兩側,第七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禁寺從圍墻、樓梯、臺階以及整個地面都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在千百盞水銀燈的照射下,禁寺顯得格外肅穆、莊嚴。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剋爾白。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又稱天房,相傳是公元前18世紀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兒子伊斯梅爾監建而成的。
  天房高14米,內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離地約2米,高3米,寬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鑄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金銀綫綉有《古蘭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已延續了1 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高的墻上,鑲嵌着一塊30釐米長的帶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其為神物,相傳當年穆罕默德曾親吻過它。朝覲者遊轉天房經過此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縫,在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嵌起來。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四周圍有方形銅柵欄,閣中是傳說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據記載,剋爾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獻祭的古殿,殿內樹有各種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占麥加,保存了剋爾白,清除殿內外360萬尊偶像,改為伊斯蘭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着天房遊轉。麥加的其他聖地還有城東20公裏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射石(驅邪)活動之地。
天文意義
  一直以來世界天文學家一直爭論一個問題:格林威治村和麥加哪個是本初子午綫穿過的地球中心點。這個問題在2008年4月20日召開的多哈天文學國際研討會上得到確認﹐並且建議﹐世界標準時間應當糾正歷史性錯誤﹐改為麥加時間為準﹐有利於人類文明健康發展。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科學家﹐在多哈研討會上以確切的“科學證據”﹐確定地球準確時間的本初子午綫從聖城麥加穿過。
  早在1884年﹐英帝國皇傢學會暫時確定英國倫敦東南方向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村為本初子午綫的穿過點﹐所以﹐全世界將錯就錯﹐習慣稱世界標準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世界其他地區﹐根據與格林威治的距離計算“時差”﹐確定本地時間。現代科學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測量方法﹐把格林威治村定為標準時間中心﹐是大英帝國在興旺時期﹐以英國皇傢天文臺的命令確定的準則﹐有利於倫敦控製“日不落帝國”﹐是強權﹐不是科學。
  當代伊斯蘭學者優素夫 蓋拉達威博士在研討會上發言說﹐麥加是“天房”﹐是地球子午綫中心點﹐證明伊斯蘭“不同於其他宗教﹐處處與科學相吻合。”大會提議﹐首先從阿拉伯國傢做起﹐把世界標準時間的中心點改在麥加﹐取消格林威治錯誤習慣。由於地球標準時間的定位點的改變﹐世界地圖也須做相應改正﹐因為錯誤的時間中心造成許多地理製圖錯誤。歐洲國傢從殖民地時代開始﹐繪製標準世界地圖﹐為了維護他們的海外殖民利益﹐在地圖上暗藏着許多故意的錯誤和玄機。麥加不僅是時間的中心﹐也是地理的中心﹐會議建議阿拉伯國傢﹐從此以後﹐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選定麥加為朝嚮。大會建議﹐為了促進全世界接受這個最新科學論斷﹐有必要掀起一場“麥加是世界地理中心”運動﹐並且編製便攜的光盤﹐嚮全世界發行﹐宣傳新科學發現。
麥加簡介
  麥加大清真寺麥加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邊。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麥加是每個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須試圖朝聖的宗教中心。
  伊斯蘭學者認為麥加是地球的中心,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元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裏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沙特傢族所有。麥加進入現代後土地面積和基礎建設都大大擴增。
  現代麥加是沙特阿拉伯麥加省的省會,麥加省是傳統上的希賈茲地區。 按沙特阿拉伯的規定,衹要是穆斯林,不論是什麽國籍,都可以在麥加居住。伊斯蘭國際聯盟也駐紮在這裏,使麥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國際性城市,正一步步嚮現代化邁進。
  【人口】:179萬(2008年)。
  【語言】:麥加擁有特有的區域方言,稱為希賈茲方言或麥加方言。麥加方言經常被視為阿拉伯語裏最正統的方言之一。
  【宗教】:伊斯蘭教,絶大部分的麥加居民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少部分是什葉派。
  麥加清真寺
宗教意義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這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
  1000多年來,隨着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覲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來此朝覲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傢說着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朝聖期間,他們聚集在“聖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一起吃飯,一同學習。“麥加朝聖”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大清真寺〗
  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聖地衹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絶入內。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著名聖寺,是世界各國穆斯林去麥加朝覲禮拜的主要聖地。據《古蘭經》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因此這裏也稱禁寺。
  禁寺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恢弘,經過幾個世紀以來的擴建和修葺,總面積已經擴大到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2006年)。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聳雲端、高達92米的尖塔,24米高的圍墻將門和尖塔連接起來。六塔分別聳立在三座主要大門兩側,第七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禁寺從圍墻、樓梯、臺階以及整個地面都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在千百盞水銀燈的照射下,禁寺顯得格外肅穆、莊嚴。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剋爾白。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又稱天房,相傳是公元前18世紀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兒子伊斯梅爾監建而成的。
  天房高14米,內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離地約2米,高3米,寬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鑄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金銀綫綉有《古蘭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已延續了1 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高的墻上,鑲嵌着一塊30釐米長的帶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其為神物,相傳當年穆罕默德曾親吻過它。朝覲者遊轉天房經過此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縫,在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嵌起來。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四周圍有方形銅柵欄,閣中是傳說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據記載,剋爾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獻祭的古殿,殿內樹有各種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占麥加,保存了剋爾白,清除殿內外360萬尊偶像,改為伊斯蘭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着天房遊轉。麥加的其他聖地還有城東20公裏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射石(驅邪)活動之地。
百科辭典
  Maijia
  麥加
  Makkah
    伊斯蘭教第一聖城,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位於沙特阿拉伯北部漢志省內,離紅海岸的吉達港約70公裏。面積約26平方公裏。人口36.7萬(1976)。在朝覲時節,人口約可增加3倍。城市坐落在峽𠔌中,群山環繞,有4個山口分別東通塔伊夫,北通麥地那,西通吉達,南通也門的薩那。氣候炎熱乾燥,8月最高氣溫達47℃,1月最低氣溫15℃。年降水量不足130毫米,且集中於一二次暴雨。古麥加是北非、東非及西亞、南亞進行貿易的商隊活動要地。早在公元2世紀時,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的著作中稱麥加為“麥庫爾巴”。 7世紀穆罕默德在這裏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城內有著名的石殿“剋爾白”;也稱“天房”,被穆斯林視為神聖的玄石(黑石)即鑲嵌其上。 623年“剋爾白”被定為穆斯林禮拜的朝嚮。630年1月穆罕默德徵服麥加,從此麥加成為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朝覲中心(見彩圖沙特阿拉伯麥加──伊斯蘭教聖城)。經濟以商業較發達,為沙特阿拉伯的貿易和政治中心之一。每年的朝覲活動和觀光業為當地許多居民提供主要生計。糧食和食品通過吉達港從國外進口。工業僅有紡織、傢具、皮革和銀器等製作。市中心區集中於聖殿周圍,住宅區由𠔌地嚮四周的山腰成層次排列。舊市區有歷代古建築,宏偉壯麗。新市區沿着嚮吉達和麥地那的城郊公路兩側發展。
     (馬裕祥)
    
英文解釋
  1. n.:  Mecca,  Makkah
相關詞
清真寺建築寺院聖寺沙特阿拉伯地區古國沙特
文化宗教伊斯蘭教聖地
包含詞
麥加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