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位置面積】莎車縣位於喀喇昆侖山北麓,帕米爾高原之下,在塔剋拉瑪幹沙漠和布古裏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上中遊衝積平原上。距烏魯木齊1666千米。面積8969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1999年末總人口613671人,其中民族592563人,城市人口91093人。65萬人(2002年)
【地形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全年降雨量低,蒸發量高,平均無霜期達177天。
【駐地郵編】縣人民政府駐莎車鎮。
郵編:844700。
行政區劃代碼:653125。
區號:0998。
莎車縣是古代絲綢之路南道的終端,並且是南疲乏與中道支綫的交匯點。兩條古道在此匯合後,便沿葉爾羌河折嚮西南,沿昆侖山,登帕米爾高原而出國境,再取道赴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乃至西亞、歐洲……
莎車早在西周時已是西域城邦之國。東漢時,莎車王康曾被封為"漢莎車建功德王"、"西域大都尉",代表東漢管轄天山南北。元代時,莎車與翰端(和田)、合什哈爾(喀什噶爾)並稱南疆三大城。後因此地有著名的葉爾坎驛而將地名更為葉爾羌。清光緒年間新疆建行省後,設莎車直隸放。光緒廿九年(1903)升為府。1912年改設縣。此後又在莎車縣設第十長官公署,轄莎車、葉城、澤普、麥蓋提四縣。五十年代初,曾設莎車專署,1956年3月撤銷,劃歸喀什地區行署管轄。
莎車縣東望塔剋拉瑪幹大沙漠,南連澤普、葉城二縣,西倚昆侖山脈,北與嶽普湖、麥蓋提、英吉沙三縣相鄰。總面積7960.5平方公裏。縣城距喀什市189公裏,距和田市327公裏,距烏魯木齊市1644公裏。全縣人口中,98%以上為維吾爾族。
莎車縣作為絲綢之路重鎮,蠶桑生産歷史悠久,素有"絹都"之稱。本地的"艾得萊斯綢"馳名外疆,遠銷海外。莎車縣又是名聞全疆的音樂、文化之鄉,16世紀莎車著名詩人、音樂傢阿曼尼莎汗整理、合成的維吾爾傳統套麯"十二木卡姆",流傳數百年至今仍響徹全疆,飲譽中外。莎車境內的昆侖山、葉爾羌河和塔剋拉瑪幹沙漠,構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這裏還有歷代王公貴族的"麻紮",有宏偉的大清真寺,以及濃郁的維吾爾農村風情,都十分引人入勝。另外,莎車縣的土陶,造型美觀大方,色彩豔麗不俗,實為新疆維吾爾族土陶工藝中之佼佼者。尤其到縣城內的土陶作坊中去參觀,格外會使人感受到欺騙獨具風采的魅力。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
653125 |
|
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昆侖山脈北麓。面積7960平方千米。總人口620791人(2003年)。民族有維吾爾、漢、回、塔吉剋、烏孜別剋等。清光緒九年(1883)置莎車直隸州,光緒二十八年升為莎車府。民國二年(1913)改設莎車縣。縣境以沙漠和平原為主,西南部為昆侖山北坡,西部為沙漠,東部為平原,多河渠、水庫,發展了灌溉農業。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甜菜等,是自治區糧棉基地之一。蠶桑生産歷史悠久。畜牧業以養羊為主。工業有煤炭、電力、水泥、建材、印刷、地毯、絲織、服裝、軋花、糧油加工等。古跡有莎車王古墓群、阿勒同麻紮、加買清真寺。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莎車鎮,郵政編碼:844700 代碼:653125 電話區號:0998 拼音:Shache Xian
地處葉爾羌河衝積扇平原中上遊地帶,地勢由西嚮東傾斜,呈衝積扇形,西南部為昆侖山區,東北部為葉爾羌河衝積平原,西北部為戈壁沙漠。葉爾羌河、提孜拉甫河流經縣境。屬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四季分明,氣候乾燥,日照長,全年降雨量低,蒸發量高,平均無霜期達177天。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莎車縣轄7個區公所,7個鎮、22個鄉:莎車鎮、恰熱剋鎮、艾裏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鄉、阿熱勒鄉、恰熱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烏達力剋鄉、阿熱斯蘭巴格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剋族鄉、亞喀艾日剋鄉、喀群鄉、藿什拉甫鄉、達木斯鄉、米夏鄉、伊什庫力鄉、拍剋其鄉、塔尕爾其鄉、闊什艾日剋鄉、墩巴格鄉、阿拉買提鄉、阿紮特巴格鄉、巴格阿瓦提鄉、喀拉蘇鄉。境內有莎車農場。
托木吾斯塘區公所
古勒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阿熱勒鄉、恰爾巴格鄉
伊什庫力區公所
伊什庫力鄉、米夏鄉、塔尕爾其鄉、拍剋其鄉
烏達力剋區公所
熱剋鎮、烏達力剋鄉、阿爾斯蘭巴格鄉、亞喀艾日剋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剋族鄉
霍什拉甫區公所
喀群鄉、霍什拉甫鄉、達木斯鄉
阿瓦提區公所
阿瓦提鎮、阿拉買提鄉、阿紮提巴格鄉
艾力西湖區公所
艾力西湖鎮、荒地鎮、闊什艾日剋鄉、墩巴格鄉
白什坎特區公所
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巴格阿瓦提鄉、喀拉蘇鄉 |
|
縣名因漢莎車國得名。清光緒九年(1883年)置直隸州時,使用莎車古名,稱莎車直隸州。為莎車縣名沿用之始。莎車一詞的語源和含義尚待研究。與莎車這一漢文地名相應的當地民族語文地名,是突厥語地名葉爾羌,葉爾是土地之意,羌為寬廣、廣阔之意。葉爾羌這一地名應該是因水(葉爾羌河)而得名。
漢代時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莎車國。三國、北魏時稱渠莎,屬疏勒。隋、唐、北宋時屬於闐,南宋屬西遼。元代為察合臺後王封地,稱作押爾牽、雅爾堪、也裏虔、鴉兒看等。明朝時期屬東察合臺汗國,明史作牙兒幹。清稱葉爾羌(葉爾羌最早出現在11世紀麻赫穆德·喀什噶裏的《突厥語大詞典》,據考葉爾羌為突厥語,意為“崖城”,又《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葉爾,謂地;羌,寬廣之意。地寬廣,故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葉爾羌辦事大臣。
光緒九年(1883年)置莎車直隸州,州治莎車,轄葉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州升為莎車府,隸喀什噶爾道,轄蒲犁分防廳、巴楚州、葉城縣、皮山縣。莎車本府即今莎車縣前身。民國元年(1912年)莎車本府改為莎車縣。1929年莎車縣分成莎車、葉爾羌兩縣,1943年復並。同年增設莎車(第十)督察專區,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等4縣。1949年後為莎車專區駐地,仍轄4縣。1956年撤莎車專區,歸喀什專區。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
1999年,莎車縣轄7個區公所、7鎮、22鄉、7個國營農林場:莎車鎮、恰熱剋鎮、艾力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鄉、米夏鄉、阿熱勒鄉、恰爾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烏達力剋鄉、阿爾斯蘭巴格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剋族鄉、亞剋艾日剋鄉、伊什庫力鄉、塔尕爾其鄉、拍剋其鄉、闊什艾日剋鄉、墩巴格鄉、喀群鄉、霍什拉甫鄉、達木斯鄉、阿拉買提鄉、阿紮提巴格鄉、喀拉蘇鄉、巴格阿瓦提鄉。年末總人口613671人,其中民族592563人,城市人口91093人。
2000年,莎車縣轄7個鎮、22個鄉:莎車鎮、恰熱剋鎮、艾裏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鄉、阿熱勒鄉、恰熱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烏達力剋鄉、阿熱斯蘭巴格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剋族鄉、亞喀艾日剋鄉、喀群鄉、藿什拉甫鄉、達木斯鄉、米夏鄉、伊什庫力鄉、拍剋其鄉、塔尕爾其鄉、闊什艾日剋鄉、墩巴格鄉、阿拉買提鄉、阿紮特巴格鄉、巴格阿瓦提鄉、喀拉蘇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032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莎車鎮 81390 恰熱剋鎮 24506 艾裏西湖鎮 29769 荒地鎮 27418 阿瓦提鎮 21609 白什坎特鎮 32827 依蓋爾其鎮 21377 古勒巴格鄉 30824 阿熱勒鄉 15376 恰熱巴格鄉 11019 托木吾斯塘鄉 25322 英吾斯塘鄉 9161 烏達力剋鄉 26383 阿熱斯蘭巴格鄉 15517 孜熱甫普夏提塔吉剋鄉 7592 亞喀艾日剋鄉 8864 喀群鄉 16739 藿什拉甫鄉 14167 達木斯鄉 7844 米夏鄉 26625 伊什庫力鄉 24520 拍剋其鄉 16325 塔尕爾其鄉 30737 闊什艾日剋鄉 14089 墩巴格鄉 16562 阿拉買提鄉 19359 阿紮特巴格鄉 12352 巴格阿瓦提鄉 14044 喀拉蘇鄉 12150 牌樓勞改農場虛擬鄉 5862 |
|
行政區域南北長190公裏,東西寬56公裏。平均海拔1231.2米,山地占39.18%,平原占60.82%,耕地面積126萬畝。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四季分明,氣候乾燥,日照長,水份蒸發量大。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2.3℃,年日照時數296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無霜期192天,晝夜溫差大,能滿足農作物一年兩至三熟的熱量要求。有種植棉花、小麥、玉米、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
農副土特産豐富,主要有棉花、巴旦木、核桃、畜禽等,是中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産基地。水資源較為豐富,葉爾羌河、提孜拉甫河流經縣境,水資源總量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9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南部山區有較為豐富的煤、沙金、鋼、鐵、鉛、鋅、石膏、硫、雲母、石灰石、水晶石、青玉等,還有藥用價值較高的甘草、黨參、麻黃等15種植物,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境內野生動物品種較多,有雪雞、狐狸、野豬、大頭魚、葉河鱘、黃羊、狼、雲豹、野兔等。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全縣有工業企業1300余家,規模以上的企業10傢。目前初步形成棉紡、電力、建材、冶煉、農副産品加工等為主要行業的工業體係。
2003年,全縣糧食總産34.88萬噸,油料0.08萬噸,棉花總産5.05萬噸;牲畜存欄120.56萬頭(衹),産肉量2.87萬噸,經濟林面積32萬畝。被列為全國巴旦木商品基地建設縣和自治區糧棉商品基地縣,所生産的“葉爾羌”牌棉花被全國知名品牌棉花評審委員會評為“全國知名品牌棉花第一名”,“葉爾羌”牌緑色大米被國傢授予“緑色無公害大米”榮譽證書。近兩年,全縣已建成日光溫室大棚8360個,在3-5年內全縣將建成日光溫室大棚25000個,努力把莎車建成新疆南疆地區最大的蔬菜集散地。
全縣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8661個,從業人員15327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66萬元。2003年,全縣纍计吸收投資總額1.997億元,引進外資1.45億元。
“葉爾羌”牌棉花、“葉爾羌”牌緑色大米等品質好、産量高,手工小刀、民族花帽、手工地毯、艾得麗絲綢、綉花、陶器、烤乳鴿、烤全羊等倍受遊客青睞,金銀花、玫瑰花等初步形成産業。 |
交通文化 Communication Culture |
境內交通便捷,路網衆橫交錯,315國道、215省道貫穿全境。2003年底,平均每百平方公裏有公路2.9公裏。全縣程控電話裝機27834門,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移動用戶已達到21186戶,互聯網用戶1115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4.3部。
全縣有鄉級文化站28個,圖書館28個,村級文化室462個。有縣級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覆蓋率將達到100%,電視人口覆蓋率99%。有縣級文工團1個,年上演節目270場次。
有各級各類學校286所,在效學生165284名,小學生入學率99.5%,中學入學率89.2%,“兩基”鞏固率小學達99.7%、初中達99%。2003年高考錄取475人,錄取率76.2%。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稱號。 |
|
現有各類科技人員7587人,其中高級職稱54人,中級職稱1482人。到2003年底,實施科技項目141項,申請專利6項,有26項成果獲國傢、省、地奬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0%。1994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2001年跨入自治區科技工作先進縣行列。
農牧民群衆傳統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每逢節日,各族群衆都舉辦刁羊、摔交、沙哈迪和達瓦孜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平均每年舉辦縣鄉運動會27場次,有3個鄉鎮被授予全國農村體育先進鄉鎮。全縣有8個縣直醫療衛生保健單位,29個鄉鎮衛生院,319個村醫務室(其中甲級村醫務室139個),衛生技術人員1183人,醫院床位1220張,全縣每萬人擁有醫生18人,每萬人擁有床位19張。 |
|
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特色突出。旅遊景點有喀爾蘇的沙漠景觀,達木斯的原始森林,依幹其水庫、維吾爾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的創作者阿曼尼沙汗陵墓等。有阿勒屯麻紮、阿孜勒清真寺等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
莎車喀爾蘇塔剋拉瑪幹沙漠旅遊風景區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遼闊,不到莎車喀爾蘇旅遊區,不知西部之壯美” 國傢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剋拉瑪幹旅遊風景區位於莎車縣東部28公裏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剋拉瑪幹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裏,南北寬40公裏,總面積508.3公裏。
該景區是大自然幾千年的産物,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沙漠風景奇特,無邊的沙漠成波浪型無限延伸,沙丘像梯形的山地一樣,十分美麗壯觀,非常適宜騎上駱駝進入沙漠腹地探珍旅遊,特別是日出日落的朝霞、夕陽之景更美,此景不同大海日出,但勝似大海,是浩瀚的沙海之日出;此景不同高山落日,但勝似高山,是起伏流動的沙山之落日,十分吸引人。如果盡興來到炙熱的大漠深處,無意中可以欣賞到由光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樓”,這時如把身子埋在沙子裏還可以做“沙療”,能醫治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白殿風、頸椎病等。
新疆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臺
國傢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於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裏,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40米),占地24畝,上有亭臺、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上書“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僕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於闐、皮山諸國踐盟於此地,故又稱踐盟臺。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上書皇帝乾隆,要求派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徵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後萬年到了莎車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臺,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傢人平安。
新疆莎車亞剋艾日剋鄉哈爾加什炮臺旅遊景區
國傢A級景區,位於縣城西南35公裏處。該炮臺於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也是古驛站的瞭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
亞剋艾日剋闊如勒(烽火臺)位於亞剋艾日剋鄉闊如勒村35公裏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臺(山頂)24.5公裏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碉堡坐落在亞剋艾日剋鄉東部(內有50間房子,後已損壞)從遠處看非常醒目,給人一種神秘感,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裏開始通往縣城。
新疆莎車葉爾羌河喀群引水樞紐
國傢A級景區,位於莎車縣喀群鄉距縣城50公裏處。此引水樞紐上有“望江亭”,工程效益顯著,質量優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深得灌區人民贊譽和國內外專傢好評,喀群引水樞紐長一公裏多,樞紐的南北兩頭各竪一座又高又大的牌樓,北頭的牌樓寫着“北育緑洲”,南頭的牌樓寫着“南觸昆侖”。八個漢文大字,字跡遒勁。據當地人講,這字是清未一個綽號叫“竜王爺”的一位姓竜的小吏寫的,現經後人移至引水樞紐的牌樓上,字雖然不多,但是卻一語道盡了這條大河和這座水利樞紐的重要地位和磅礴的氣勢,素有“新疆的都江堰”之稱的喀群引水樞紐,將是旅遊愛好者觀光、遊玩、避暑的好去處,同時也將永遠造福於葉爾羌河兩岸人民。 |
|
- n.: Shache County, Yarkant County
|
|
莎車 |
|
莎車縣人民醫院 | 莎車縣棉紡織廠 | 莎車縣莎車賓館 | 莎車縣棉麻公司 | 莎車縣婦幼保健站 | 莎車縣精神病醫院 | 莎車縣衛生防疫站 | 莎車縣紡織品公司 | 莎車縣東關路民族醫院 | 新疆喀什莎車縣人民醫院 | 新疆莎車縣維吾爾醫院 | 新疆莎車縣氣流紡織廠 | 莎車縣葉爾羌棉紡織廠 | 新疆喀什莎車縣精神病院 | |
|
|
荒地鎮 | 莎車鎮 | 托木吾斯塘鄉 | 伊什庫力鄉 | 塔尕爾其鄉 | 恰熱剋鎮 | 烏達力剋鄉 | 孜熱甫夏提塔吉剋族鄉 | 霍什拉甫鄉 | 艾力西湖鎮 | 闊什艾日剋鄉 | 依蓋爾其鎮 | 巴格阿瓦提鄉 | 艾裏西湖鎮 | 恰熱巴格鄉 | 阿熱斯蘭巴格鄉 | 孜熱甫夏提鄉 | 藿什拉甫鄉 | 古勒巴格鄉 | 英吾斯塘鄉 | 阿熱勒鄉 | 拍剋其鄉 | 阿爾斯蘭巴格鄉 | 亞喀艾日剋鄉 | 喀群鄉 | 達木斯鄉 | 阿瓦提鎮 | 阿拉買提鄉 | 阿紮特巴格鄉 | 墩巴格鄉 | 白什坎特鎮 | 恰爾巴格鄉 | 米夏鄉 | 喀拉蘇鄉 | 托木吾斯塘區公所 | 伊什庫力區公所 | 烏達力剋區公所 | 霍什拉甫區公所 | 阿瓦提區公所 | 艾力西湖區公所 | 白什坎特區公所 | 莎車農場 | 喀什監獄 | 縣國營農場 | 縣良種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