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908-2069980
新疆旅遊投訴電話:0991—883190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最佳旅遊時間:氣候:剋州原年平均氣溫11.2-12.9攝氏度,氣溫日較差12-20攝氏度,利於幹物質積纍。阿圖什平原年無霜期243天,為全疆最長,阿剋陶平原210—230天,山區160—180天,北部高山區不足100天。年蒸發量2000-3000mm,年降水量60-120mm,氣候幹旱。
最佳旅遊時間:夏、秋兩季。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民俗節慶活動:新疆的主要節日是伊斯蘭教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
肉孜節又稱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月,在此期間,他們衹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進食,白天禁止任何飲食,這種齋戒一直持續到開齋日之後,要連續慶祝三天。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相傳真主安拉曾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殺兒子獻祭,忠誠的易卜拉欣聽從真主的命令準備殺子,此時真主命他以羊代子。這一天是肉孜節後的70天,即回歷12月10日,人們將這天定為宰犧節。在這些節日裏,穆斯林們都要沐浴整裝去清真寺做禮拜,還要走親訪友,殺羊烹肉款待客人,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場面十分熱鬧。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特別提醒:柯爾剋孜族在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與維吾爾、哈薩剋等少數民族大同小異,請註意當地少數民族風俗。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美食: 剋孜勒蘇的餐飲有川菜、朝鮮冷面、回民大盤雞、還有阿圖什拌面王很有名。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購物:剋州的無花果是全國之冠,來此一遊不可不帶點回去。還有鬍宛乃剋杏、巴仁杏、木納格葡萄等都是理想之品。
旅遊特産:無花果鬍宛乃剋杏巴仁杏木納格葡萄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交通:剋孜勒蘇的交通比較發達,有通往全疆各地的長途客車。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住宿:剋孜勒蘇的住宿比較方便,從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到高檔舒適的星級賓館各種檔次俱備,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娛樂:可以到草原欣賞叼羊、飛馬拾元寶、木馬武等表演。
區號:0908
郵政編碼:
位置: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位於東經73°26′05″~78°59′02″,北緯37°41′28″~41°49′41″之間。東北部、北部地處天山山區,西南部處於昆侖山北坡,西北部、西部地處帕米爾高原崇山峻嶺之中,東南部是塔裏木盆地邊緣古老的喀什噶爾緑洲。西部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兩個國傢接壤,東部與阿剋蘇地區的烏什、柯坪兩縣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巴楚、伽師、莎車、英吉沙、疏附縣及塔什庫爾幹塔吉剋自治縣毗鄰。
面積:總面積約7.09萬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40多萬。
行政區劃分: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轄阿圖什、阿剋陶、烏恰、阿合奇1市3縣,有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32個鄉(內含1個塔吉剋族鄉),208個行政村。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裏木盆地的西緣。東鄰阿合奇、柯坪兩縣、南接巴楚伽師、疏付三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為界。邊境綫長128公裏。東西寬,南北狹窄,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和𠔌地。市境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幹旱少雨,無霜期長,氣溫日振幅大。阿圖什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三年)阿圖什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蔬勒國的國都。二千多年來,市境的屬轄歷經變更,但始終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準設立阿圖什設治局,轄4鎮6鄉。1943年1月正式設置阿圖什縣,隸屬新疆第二行政區。1949年9月阿圖什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7月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成立後,劃歸其管理,並成為州府所在地。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圖什縣設立阿圖什市。宏偉壯觀的帕米爾就虎踞在這塊雄奇的土地上,地勢奇高,雪峰遍立,素有“萬山之祖”之譽。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地處天山南麓,昆侖山北段,塔裏木盆地西北部,是新疆也是我國的最西端。東部與阿剋蘇地區為鄰,南部與喀什地區交界,北部和西部隔天山南脈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剋斯坦毗連,國境綫長達1170余公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1197-7719米,境內地形相對高差極大,平均海拔3000米。南部、西部和北部是高山地帶,地處帕米爾高原和南天山之間,是該州主要的牧業區,西昆侖末端屹立着公格爾峰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分別為7719米和7546米,是新疆境內的高峰之冠。東南部是州內唯一的山麓平原,海拔亦在1197--1500米之間。這裏地質構造復雜,礦藏資源豐富;物産豐饒,"無花果之鄉"阿圖什即在這裏。這裏不僅有着綺麗的高原風光,柯族風情更是濃郁獨特,這裏是著名英雄史詩《瑪納斯史詩》的故鄉,柯爾剋孜族人世世代代在這裏過着遊牧生活,至今仍保存着傳統的風俗習慣。民族歌舞、瑪納斯史詩彈唱都讓人充分領略這個古老民族的獨特風情。阿圖什市境內資源豐富。礦産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水資源主要用於農業灌溉,博古孜河和恰剋馬剋河是兩大主要水係。金屬礦有:鐵、鈦、釩、銅、金、鉛、鋅等十多種,非金屬礦有湖????、煤、磷、石灰石、大理石、雲母、水晶石、石膏、瑩石等。野生動物既有飛禽走獸,也有水中遊魚,種類繁多,分佈廣阔共有60餘種,目前列入國傢重點保護範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青羊、盤羊、狼獾、掃雪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掌參、車前、青蘭、獨活、甘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 |
概況 Kezilesu Ke'erkezi Autonomous State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簡稱剋州)位於祖國西北邊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73°26′05″~78°59′02″,北緯 37°41′28″~41°49′41″。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綫長達1170多千米,擁有吐爾尕特、伊爾剋什坦兩大口岸陸路口岸;東部與阿剋蘇地區的烏什、柯坪兩縣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巴楚、伽師、莎車、英吉沙、疏附縣及塔什庫爾幹塔吉剋自治縣毗鄰。州府阿圖什市。全州東西長約500多千米,南北寬約140多千米,總面積70916.33平方千米,總人口458449人(2003年),有柯爾剋孜、維吾爾、漢、塔吉剋、回、烏孜別剋、哈薩剋、滿族、蒙古、錫伯、塔塔爾等民族。
郵編:845350 代碼:63000。區號0908(阿合奇縣0997) 拼音:Kezilesu Ke'erkezi Zizhizhou
剋州地勢由東南嚮西北呈梯狀上升。東北部、北部地處天山山區;西南部處於昆侖山北坡;西北部、西部地處帕米爾高原崇山峻嶺之中;東南部是塔裏木盆地邊緣古老的喀什噶爾緑洲;中部為起伏的丘陵,地域遼闊,平均高度4400多米。境內多山,山地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最低處海拔1197米,最高處海拔 7719米。有托什幹河、烏如剋河、恰剋馬托河、剋孜勒蘇河、蓋孜河、庫山河、喀拉塔什河等水係。屬典型的溫帶、暖溫帶大陸性幹旱性氣候。 |
地理歷史 Geography and history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地處北緯37°41'28”~41°49'41”、東經73°26'05”~78°59'02”之間。地跨天山山脈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部、昆侖山北坡和塔裏木盆地西北緣。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剋斯坦兩國接壤,邊境綫長達1195多千米;東部與阿剋蘇地區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毗鄰。全州東西長約500千米、南北寬約140千米,面積7.25萬平方千米。
州人民政府住所地:阿圖什市帕米爾西三院,郵政編碼:845350,電話區號:0908.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語意為“紅水”。境內有剋孜勒蘇河穿境而過,故在自治州成立時,决定以剋孜勒蘇作為自治州的名字。
截至2007年6月,剋州轄一市三縣(阿圖什市、阿剋陶縣、烏恰縣、阿合奇縣)、37個鄉(鎮)場(其中牧區26個),總人口48.43萬人,由柯爾剋孜族(13.4萬人)、維吾爾族(30.9萬人)、漢族(3.5萬人)等11個民族組成,是全國唯一以柯爾剋孜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州,也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人口小州、經濟窮州、邊防大州、戰略重州、希望之州”。
剋孜勒蘇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根據境內性質未定的原始文化遺跡和出土的人頭骨化石推斷,大約早在17萬年以前,境內即有原始人類活動。到了大約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時代,境內的先民已經能夠打磨細石器,用於狩獵和從事簡單的農耕生産。大約在3000年前,我國中原社會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境內仍然處於母係社會的部落聯盟狀態。同時境內平原地區出現定居農耕文化,山區為狩獵和放牧的遊牧文化。據我國史籍所載,中原的黃帝、舜帝、堯帝等都與境內的部落聯盟有過密切的交往。《竹書紀年》載“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環,舜帝時又獻之”;“堯,西王母獻其白琯”;“舜受終西王母獻益地圖”;《賈誼新書》稱:“黃帝涉流沙,登於昆侖,於是還歸中國”;堯帝“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馴及大夏、渠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明確看出,境內的西王母之邦等部落聯盟與中華古帝從長期的友好往來,最後到人心所嚮、衆望所歸、回歸中國。
到了秦漢之際,境內的以母係社會為基礎的部落聯盟逐步解體,以各個緑洲自為體係的從事定居農業的“城廓諸國”以及以從事遊牧的“行國”逐步形成。境內的阿圖什屬疏勒國,阿剋陶屬楨中國,烏恰屬捐毒國,阿合奇屬尉頭國。漢神爵二年(前60),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部歸漢,漢朝政府設西域都護府以統之,從此剋孜勒蘇即正式劃入漢朝版圖。三國時期,州境隸屬魏國。西晉時隸於西域長史府,東晉十六國時先後隸於前梁、前秦、後涼、西涼等政權。南北朝時隸於北朝,受轄於西戎校尉府。隋朝統一全國後,隸於隋朝,受西突厥王庭的統治。唐平息西突厥之亂後,在境內設蔚頭州、疏勒都督府等地方建置,直接隸屬於中央王朝隴右道所轄的安西都護府。宋、遼時期分屬喀喇汗王朝和高昌政權,後為喀拉汗王朝所統一。13世紀又為西遼所統治。元統一後為察合臺後王封地。明代始轄於別失八裏的喀什噶爾,後又為葉爾羌汗國所統轄。清初為準噶爾汗國所統治。清政府重新統一並建立新疆省後,分別隸屬於阿剋蘇道和喀什噶爾道。民國時期分屬新疆省喀什行政區和阿剋蘇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境內仍分屬新疆省的喀什專區和阿剋蘇專區。 1954年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成立,隸屬於新疆省,1955年10月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是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製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關於“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該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規定,成立以柯爾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自治州。也是我國惟一的以柯爾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
剋孜勒蘇境內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既有從事定居農耕的土著民族,又有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民族。歷史上,羌、伊蘭、粟特、塞種、月氏、烏孫、匈奴、處月、樣磨、回鶻、黠戛斯、葛邏祿、鮮卑、鐵勒、柔然、突厥、口厭噠、吐蕃、契丹、蒙古、漢人及其他土著民族曾在這裏從事農耕、遊牧、狩獵生産,共同開發建設這塊土地。他們不僅在這裏生息繁衍,而且在這裏馳馬逐鹿,爭雄稱霸,有不少部族曾在這裏成就霸業,建立王權,對這裏實施統治。
現代,剋孜勒蘇依然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1954年自治州成立時,境內有柯爾剋孜、維吾爾、漢、塔吉剋、回、滿、塔塔爾、蒙古、哈薩剋、錫伯、烏孜別剋等11個常住民族。這些現代民族中,有的是由當地古代民族在長期生息繁衍中形成的,有的是近代或現代由外地遷入的。柯爾剋孜族主要分佈在烏恰、阿合奇兩縣及阿剋陶縣和阿圖什市的牧區;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阿圖什市和阿剋陶縣平原農區;漢族主要分佈於自治州各地的城鎮;塔吉剋族主要分佈於阿剋陶縣的塔爾塔吉剋族鄉;回族、烏孜別剋族、哈薩剋等族人口較少,大部分散居於各城鎮。
柯爾剋孜族是我國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漢代就出現於我國史籍之中,史稱堅昆,原居葉尼塞河上遊一帶。漢代,堅昆隸屬於匈奴的統治,漢朝遠嫁匈奴的王昭君以及降將李陵,都曾留居堅昆部,其後代也都融入堅昆人之中。
到了唐代,柯爾剋孜已發展成我國北方一個強大部族,史稱黠戛斯,並且建立了隸屬於唐王朝的黠戛斯汗國,是唐王朝的北部屏藩。元、明時期,柯爾剋孜被稱作吉利吉斯,大部分仍居葉尼塞河流域,朝廷設斷事官以治之。這一時期,柯爾剋孜不僅有較發達的畜牧業,而且發展了初具規模的農業、織造業、冶鐵業和漁業,打造舟楫,撒網捕魚已成一大特點。明代柯爾剋孜族逐步在天山地區和帕米爾高原上興起。清代稱柯爾剋孜人為布魯特,意為“高山牧人”,柯爾剋孜族已經成為聞名天山南北的畜牧大部。
歷史上,柯爾剋孜族有過多次西遷,西遷的路綫是從葉尼塞河流域經阿勒泰、伊犁河𠔌、天山,到達帕米爾高原。經過漢、唐時代兩次西遷,托什幹河𠔌(今阿合奇縣一帶)已經是天山柯爾剋孜人的主要遊牧地。到五代十國時,南黠戛斯已經形成,實際控製着喀什噶爾、烏什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到16世紀中葉,由於沙俄的東擴,侵入葉尼塞柯爾剋孜地區。柯爾剋孜族全民族的抵抗進行了大約1個多世紀,最後被迫離開發祥之地,舉部西遷。到18世紀初,完成西遷的柯爾剋孜族開始在帕米爾高原、天山山區重建傢園。
柯爾剋孜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語屬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乞卜察剋語支。我國柯爾剋孜族使用的文字是以阿拉伯文字母拼寫的柯爾剋孜文。
柯爾剋孜族是以經營畜牧業為主的民族,其生産、生活習俗有着遊牧民族的典型特點,剽悍勇猛、誠實守信、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柯爾剋孜族是馬背民族,其騎馬跨駝技藝相當嫻熟,民間體育和遊戲多為馬上活動,如馬上角力、馬上拾銀等,刁羊是柯爾剋孜族的傳統體育運動。柯爾剋孜族民間文學極為發達,著名英雄史詩《瑪納斯》是與《江格爾》、《格薩爾王傳》齊名的我國三大史詩之一,是世界文學藝術寶庫裏的瑰寶。
柯爾剋孜是跨境民族,與剋孜勒蘇自治州毗鄰的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居民吉爾吉斯人與我國柯爾剋孜人原為同種同族,他們是根據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人隨地歸”的原則,在勘界時劃歸沙俄的。
柯爾剋孜族人民,自古以來就遊牧於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疆的千山萬水之間。柯爾剋孜人民對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濃厚的感情。“山是柯爾剋孜人的父親,水是柯爾剋孜人的母親”,這句柯爾剋孜人的古諺語,充分表達了柯爾剋孜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深情。歷史上,柯爾剋孜族人民雖然屢受外敵侵略、威脅,但忠於祖國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在強敵面前,從不屈服。尤其是在近代反侵略鬥爭中,更是英勇頑強,不屈不撓,表現出柯爾剋孜族熱愛祖國,熱愛家乡的淳樸的民族本色。柯爾剋孜族人民以其血肉之軀,終年固守着千裏邊疆,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巍然屹立在邊境綫上,被譽為“守邊民族”。 |
|
自治州地處天山南麓和昆侖山北坡之間,縱貫帕米爾高原東部,與塔裏木盆地西緣相連,海拔最低處1197米,最高處7719米,絶對高差達6522米。山地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以剋孜勒蘇河為界,剋孜勒蘇河以北從烏恰北部、阿圖什市的北部直到阿合奇縣全境,為天山南麓;剋孜勒蘇河以南,由北嚮南包括烏恰縣西南部和阿剋陶縣西南部絶大部分山區,為帕米爾高原和西昆侖山區。境內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公格爾峰海拔7719米,為自治州最高點。自治州境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山頂終年積雪,最厚處達100多米。山間遍布冰川,主要冰川有20多條,總面積達1960.8平方千米。
主要平原有阿圖什市的恰剋瑪剋—博古孜河中下遊衝積平原、阿剋陶縣的帕米爾山前衝積扇平原、蓋孜河—庫山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盆地有阿圖什市的哈爾峻、吐古買提盆地和烏恰縣的黑孜葦盆地。主要𠔌地有阿合奇縣的托什幹𠔌地、阿圖什市的上阿圖什𠔌地、阿剋陶縣的蘇巴什𠔌地和木吉𠔌地等。這些平原、盆地和𠔌地,一般在海拔1200~3500米之間,為自治州主要的農牧業區。
境內溝壑交錯、河流縱橫,由東北嚮西南分佈有托什幹河、博古孜河、恰剋瑪剋河、剋孜勒蘇河、蓋孜河、庫山河、葉爾羌河等七大水係。除上述七大水係外,自治州南部還有艾格孜牙、且木幹、鐵列剋、剋孜勒治業剋等大小河流100餘條。這些河流大都為內陸河。共有天然湖泊18處、35個,其中淡水湖多集中於阿剋陶縣的布倫口、蘇巴什一帶,最大的為布倫庫勒湖、喀拉庫勒湖。阿合奇縣西北部山區也有少量淡水湖。淡水湖多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另外還有部分冰湖。鹹水湖(????湖)多分佈於阿圖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為硝爾庫勒和吐孜蘇蓋特????湖。
自治州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中心,屬暖溫帶大陸氣候。平原地區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幹旱少雨,溫差較大。春季升溫快,天氣多變,多風,多浮塵;夏季炎熱;秋季涼爽,降溫迅速;鼕季寒冷,多晴日。山區氣候寒冷,熱量不足,降水不均,積雪不穩,四季不明,鼕季漫長,一年內僅有冷暖之分。自治州雖地處溫帶,但地形復雜,氣候垂直反應迅速,地帶性明顯。平原區為暖溫帶,最冷月平均氣溫-6.3~10.9℃,無霜期200~240天,年平均降水70~120毫米,具有發展種植業和林果、園藝業的特殊優勢。草場廣阔牧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發展高山草原畜牧業有一定的潛力。中草藥資源主要有甘草、紫草、雪蓮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不少珍稀動物,如雪豹、雪雞、猞猁、天鵝、疣鼻雕等國傢保護動物40多種。
自治州境內地表水年徑流量約79.62億立方米,占全新疆地表水徑流量的10%;地下水儲量23億立方米。自治州水能資源居南疆之冠,僅七大河流理論水能量就達747.46萬千瓦,占全新疆水能資源的22.3%,發展水電事業潛力很大。
礦物資源種類多、品類齊全,礦藏種類49種,已探明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有12種,分別是煤、銅、鉛、鋅、鐵、磷、天青石、石灰石、石膏、黏土、沸石、大理石、????、岩????、芒硝,分佈均較集中,易於開採。品位高,易開採。稀有金屬有鍶、金等,其他稀有珍貴礦有水晶、冰洲石、緑柱石、鋼玉等,均有開發利用價值。
自治州的阿圖什市、阿剋陶縣是有名的瓜果之鄉。地方優質品種主要有無花果、葡萄、杏、石榴、桃、梨、沙棗、巴旦木等,瓜類主要有甜瓜、西瓜等。無花果是阿圖什市的特産,已譽滿天山南北,阿圖什被稱作“無花果之鄉”。無花果為稀有果品,甜美可口、營養豐富。阿圖什葡萄品種較多,以“木納格”葡萄最為有名,其最大特點是易於長期存放,不需任何保鮮措施即可保鮮到來年3~4月份。“喀拉庫賽”甜瓜肉厚質細,甜而香脆,已遠銷到國內各大城市及香港等地。杏的品種較多,産量也較高,以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鄉的“鬍苑乃剋”杏和阿剋陶縣巴仁鄉的“巴仁”杏最佳。杏脯、杏幹、杏子醬有較好的銷路和市場,為自治州的一大特産。 |
|
自治州地處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又是中西文化的薈莫爾佛塔萃之地,文化古跡較多。主要有漢代佛窟三仙洞及其他佛教遺址、喀喇汗王朝王宮遺址、蘇裏唐·薩圖剋·布格拉汗麻紮(喀喇汗王朝墓葬群)、蘇溫古城遺址、古絲綢之路驛站遺址、阿合奇縣古岩畫、石人像等。其中阿圖什市阿紮剋鄉庫木薩剋村境內的“莫爾佛塔”,是我國最西部最古老的佛塔,為漢代佛教傳入新疆初期的佛教建築,其造型上圓下方,為古印度早期的佛塔建築造型,對於研究佛教傳入我國的歷史和路綫以及佛教文化均有十分珍貴的價值。漢代佛窟三仙洞位於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鄉的恰剋瑪剋河岸的山崖上,為早期佛教石窟,洞內佛教壁畫中的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犍陀羅文化的特點,特別是其人物服飾的色彩、圖案,在現存的石窟寺中極為少見,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全州分屬天山南麓、帕米爾高原、昆侖山北坡和塔裏木盆地西南緣等4個獨特的地理區域,包攬天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塔裏木盆地等4個自然景觀區。特別是沿中巴公路一綫有兩大風景區:一曰奧依塔剋。這裏有巍峨險峻的雪山,郁郁葱葱的林海,晶瑩瑰麗的冰川,洶涌澎湃的巨波,傾珠崩玉的雪山瀑布,玉雕銀鑄的水簾冰洞,峰巒挺秀,林壑幽美,山深水緑,麯徑通幽,令人心曠神怡,是夏季避暑旅遊的勝地。另一大風景區是喀拉庫勒湖旅遊區。湖面海拔3600多米,是名副其實的“天池”。站在湖畔仰首四顧,可一覽慕士塔格、公格爾、公格爾九別峰的雄姿;俯首湖中,可見這三座雪峰的倒影,蔚然壯觀。喀拉庫勒湖是有名的變色湖,不僅是帕米爾高原的旅遊勝地,而且具有歷史、地理考察和文化研究價值。史籍記載,周穆王西巡與西王母瑤池會,即發生在這裏,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對此湖也有詳細記載。唐以前已是絲綢之路上的旅遊觀光勝地。 |
|
吐爾尕特口岸,位於烏恰縣托雲鄉,作為國傢通商口岸始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時為中俄兩國的貿易口岸。民國20年(1931)根據《新疆臨時通商協定》,吐爾尕特被正式定為新疆對外貿易口岸。民國34年(1945)民國政府關閉口岸。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维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盟達成協議,正式開放吐爾尕特口岸,兩國開始通商貿易,1952年開始通郵。1969年口岸關閉,貿易中止。1983年12月,吐爾尕特口岸重新開放。198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决定吐爾尕特口岸歸剋孜勒蘇自治州管理。
伊爾剋什坦口岸,位於烏恰縣吉根鄉,是我國最西部的一個口岸,是通往中亞各國的捷徑,距離中亞商業重鎮奧什市僅210千米。這裏歷史上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通道。自從中俄兩國邊界勘定直至20世紀40年代,這裏一直是雙方邊民進行民間貿易的通道。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與吉爾吉斯兩國政府决定開通伊爾剋什坦口岸。1997年7月中吉雙方已通關過貨,同時嚮第三國開放。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3個縣,即阿圖什市、阿剋陶縣、烏恰縣、阿合奇縣。共有2個街道、5個鎮、32個鄉,23個社區、208個村委會。自治州人民政府駐阿圖什市帕米爾西三院。
剋 州 面積70916.3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2004年)。
阿圖什市 面積15697.7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郵編845350。市人民政府駐帕米爾路。
阿剋陶縣 面積24555.06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郵編845550。縣人民政府駐阿剋陶鎮。
阿合奇縣 面積11545.38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843500。縣人民政府駐阿合奇鎮。
烏恰縣 面積19118.1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845450。縣人民政府駐烏恰鎮。 |
|
州名取紅水之意。
秦漢時,境內主要有疏勒國、楨中國、尉頭國、捐毒國。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衆歸漢,州境正式劃入漢朝版圖。北朝,在西域設西戎校尉府,疏勒、龜茲(尉頭屬龜茲)、烏孫(捐毒屬烏孫),皆受轄於該校尉。隋朝時隸屬於西突厥王庭。
唐朝境內各地轄於安西都護府,境內設疏勒都督府(治所在疏勒鎮)、蔚頭州(治所孤石山)、溫肅州(治所大石城)、演渡州(治所去曷飯館)。今阿合奇分屬溫肅州、蔚頭州;阿圖什、阿剋陶、烏恰分屬疏勒都督府、演渡州。境內各地分屬葛邏祿、樣磨、處月等部。
北宋、遼時期,境內大部分土地屬黑汗(即喀拉汗)王朝,其中東北部少部分地區(今阿合奇)屬西州回鶻,南部少部分地區(今阿剋陶)屬於闐。公元1210年,喀拉汗王朝為屈出律所滅,州境始屬西遼。1218年,西遼為蒙古所滅,蒙古設斷事官對境內實施統治。公元1275年,元在阿裏麻力設中書行省,州境即轄於該中書行省,由斷事官轄治。1281年元改斷事官為都護府,州境即屬該都護府管轄。1346年,州境又屬察合臺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為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後裔。
明代初年,轄於別失八裏。明永樂十六年 (1418)明改別失八裏為亦力把裏地區。州境又為亦力把裏首府大臣朵豁剌惕傢族的世襲領地 ,稱朵豁剌惕部,明嘉靖十二年(1533),察合臺後裔賽義德汗建立葉爾羌汗國,州境屬其統治。
清康熙十七年(1678)準噶爾蒙古部噶爾丹侵入天山南路,州境在準噶爾部的統治之下。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州境即在該大臣的管理之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在伊犁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州境又轄於伊犁將軍。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境內分別轄於新疆省喀什噶爾道的疏勒府、伽師縣及阿剋蘇道烏什廳。
民國初年,境內分轄於喀什行政區伽師縣、疏附縣、英吉沙縣、蒲犁縣和阿剋蘇行政區烏什縣。1913年至1944年,境內先後建烏恰縣、阿圖什縣、阿合奇縣。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境內阿合奇縣轄於新疆省阿剋蘇專區,阿圖什、烏恰等縣轄於喀什專區。1954年7月,以柯爾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成立。至此,剋孜勒蘇纔形成一個統一的地區級行政建置。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總人口439688人。其中:阿圖什市 200345人、阿剋陶縣 163024人、阿合奇縣 34317人、烏恰縣 42002人。
截止到2001年底,自治州轄阿圖什市和阿剋陶、烏恰、阿合奇三縣,共有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37個鄉(其中1個塔吉剋族民族鄉)。總人口為44.49萬人,其中,柯爾剋孜族約占總人口的29%;維吾爾族約占64%;漢族約占4%;其它民族約占3%。 |
|
- n.: Kezilesu Ke'erkezi Autonomous State
|
|
剋孜勒蘇柯爾剋孜 |
|
奧依塔剋風景區 | 無花果園 | 阿合奇旅遊十景 | 蘇丹.沙圖剋麻紮 | 美麗的夏牧場玉其塔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