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重慶市涪陵區竜潭鎮 Chongqing Fuling District longtanzhen |
簡介
竜潭鎮位於涪陵區西南部邊緣,地處北緯32°27′,東經107°07′,東鄰同樂鄉,西鄰大順鄉,南接南川冷水關鄉,北接青羊鎮。竜潭鎮東北距涪陵城63Km,南距南川城43Km,西距重慶城155Km。有涪(陵)南(川)路和兩條竜新(新妙、新村)公路穿越集鎮而過對外連接。集鎮建成區面積1.0 Km²,鎮區幅員面積129.3Km²,現有耕地面積68175畝,其中:田46965畝,土14910畝,有效灌溉面積37418畝,林地69553畝,覆蓋率達42%。鎮轄2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08個農業社,14個居民小組,13060戶,共45950人,其中:城鎮人口9700人,占總人口的21%。
自然條件
竜潭鎮屬淺丘低𠔌帶壩,以平壩低山為主,平壩面積占69%,山區、緩丘占31%,最低海拔高度為665.7m,最高海拔為1200m,中部平壩綫丘,地貌呈盆狀,東西北森林植被茂密,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6.4%,中小型水庫7座,山坪塘145口,真可謂:山上鳥語花香,平壩農田延綿。久負盛名的河潭蜿蜒穿越集鎮而過,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漁米之鄉”之美喻。竜潭鎮鎮域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7.7°C,最熱平均氣溫29.5°C,極低氣溫2°C。鎮區水資源較為豐富,藴藏總量2200萬立方米,可開發量1210萬立方米,用於發電1050萬立方米,可用於農灌130萬立方米,生産生活用水30萬立方米。我鎮的地質狀態多為頁岩、砂岩混合淺丘地貌發育,以紅棕紫泥和棕紫油泥為主。
名勝古跡
該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底藴。建於康熙年間的萬天宮,占地668m²,2000年8月被涪陵區佛教協會批準恢復,並更名為鳳翔寺,常年僧人念經,香客拜佛絡繹不絶,佛教信徒常出入此地,每逢廟會熱鬧非凡。著名數學家何魯為後人留下楹聯,現位於竜潭鎮中心衛生院。上聯:“拓地作名園幾樹紅梅添詩意”,下聯:“臨泊成勝景一灣緑水護草堂”,橫聯:“安之居”,行楷敞勁,此聯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另外位於新樂村西南1.3Km,建於東漢年間的獅子嘴墓群,共有25座分佈在長200m,寬70m,距山腳10m的岩石上,同樣也是區級文物。鎮境內還有觀音閣、大堂寺、群樂宮、仙人崖石刻等29處名勝古跡。
地方特色
該鎮盛産大米——“竜潭牌大米”聞名於周邊10多個區、縣、市,獨占市場鰲頭,三無工業污染的環境優勢,竜潭大米清潔、衛生,外觀質體油浸,入口清香,口感滋潤,營養豐富,2002年至2003年在國傢工商局註册商標,2002年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竜潭大米“放心米”,選入《中國名優産品》,2004年榮獲“中國著名暢銷品牌”榮譽稱號。
農業經濟
竜潭鎮是典型的糧豬型經濟,屬於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主要以種植為主,尤其是稻穀,素有“糧倉”之稱,2007年糧食總産量26175噸,經濟收入1040萬元,農業總産值13180萬元,比2006年增長41.05%,人均純收入3113元,與2006年相比增加18%。蠶桑發展歷史悠久,全鎮栽桑3500畝,産蠶3.65萬噸,産值430萬元,2008年榨菜大規模種植面積達 30000畝。全鎮苎麻面積8500畝,産麻650噸,産值35萬元。2008年全鎮大力推廣優質稻生産面積達20000畝,畜牧業生産位居全區榜首,2008年全鎮出欄生豬40150頭,産值23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28%,傢禽出欄83.4萬衹,産值1679萬元。共和漁場年産水花魚種800萬尾。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財政稅收、金融發展 該鎮鄉鎮企業 27個,從業人員1893人,2008年鄉鎮企業總産值8576萬元,比2007年增長11%,全鎮工農業生産總值2168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約增長5%,財政收入209萬元,2007年GDP 實現31585萬元。2007年各項銀行存款金額達2億元,各項貸款3.3億元,各項指標在同行業中位居第一;保險事業成績顯著,2004年至2007年連續3年保費突破450萬元,2008年實現保費收入達1000萬元,參保人數多達萬人次。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15300人,占總人口的33%。
科教文衛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我鎮教育事業走國傢辦學與私立辦學相結合的路子,全鎮共有小學5所,高完中1所,占地50餘畝(涪陵第十七中學),2所幼兒園。其中:國傢辦高完中1所,小學4所,幼兒園1所。高中學生792人,初中學生2147人,小學生2750人,幼兒園600人,教職工265人;私立小學創辦於1999年秋(新星小學、幼兒園),現有教職工人數32人,學生550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涪陵第十七中學,自1996年創辦以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教學設施完善,校園風景優美怡人,全校教職工有148人,教學班46個 ,學生 2939人,其中:初中32個班,學生2147人,高中14個班,學生792人;辦學12年來,學校實現了上規模,進檔次的目標。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各項指標都在全區同類學校的前茅,高中畢業升大學,連續幾年錄取平均率達78%。
衛生、文化、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 該鎮衛生院是一級甲等中心衛生院,是市級規範化衛生院,占地14550m²,建築面積15500m²,內設有內科、外科、骨傷科、放射科等科室,現有醫務人員100餘人,固定資産600多萬元。該鎮的文化廣播電視得到了有效的發展,2001年被區文體局評為“標準化站”、“先進文化鄉鎮”,2003年榮獲“重慶市億萬農民健身鄉鎮”,被國傢體育總局命名為“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現有寬帶用戶3000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436男16640女15796家庭戶戶數8617家庭戶總人口(總)32315家庭戶男16553家庭戶女157620-14歲(總)84660-14歲男45080-14歲女395815-64歲(總)2187715-64歲男1114815-64歲女1072965歲及以上(總)209365歲及以上男98465歲及以上女110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1589 |
|
竜潭鎮 位於涪陵區西南部,距李渡鎮68千米。轄竜騰、金竜2個社區,萬壽、大同、義和、五顯、銅岩、萬衆、新義、石埡、團田、星光、新樂、民主、德勝13個行政村。涪(陵)南(川),石(沱)竜(潭)公路過境。 [代碼]500102108:~001竜騰居委會 ~002金竜居委會 ~201萬壽村 ~202大同村 ~203義和村 ~204五顯村 ~205銅岩村 ~206萬衆村 ~207新義村 ~208石埡村 ~209團田村 ~210星光村 ~211新樂村 ~212民主村 ~213德勝村
[沿革]解放後設竜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5年建竜潭壩鎮,1992年大同、新村兩鄉並入改竜潭鎮。1997年,面積117.1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群樂、義和、曙光、新樂、德勝、民主、石埡、園壩、逸樂、五顯、安樂、銅岩、星光、大同、萬衆、一心、新義、萬峰、共和、吉樂、永樂、東方、團田、涪南、崇興、群星、新民、先鋒、人民、建華、青華、雙河、大寨、和睦34個行政村和老街1個居委會。 |
重慶市市轄區涪陵區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area |
一、基本情況 |
|
- : Longtan Town
|
|
竜潭古鎮, 竜潭 竜潭街道 |
|
小竜潭鎮 | 竜潭鎮竜潭大酒店 | 南京市棲霞竜潭鎮金竜貼金工藝品廠 | |
|
|
永樂村 | 竜騰社區 | 星光村 | 東方村 | 金竜社區 | 新義村 | 德勝村 | 萬峰村 | 大同村 | 義和村 | 四閤村 | 共和村 | 萬壽村 | 銅岩村 | 萬衆村 | 石埡村 | 團田村 | 新樂村 | 民主村 | 群樂村 | 安樂村 | 一心村 | 吉樂村 | 五顯村 | 園壩村 | 逸樂村 | |
|